理想国 读后感

时间:2019-05-11 21:5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理想国 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理想国 读后感》。

第一篇:理想国 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

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的《理想国》是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该书是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在历史上颇具影响力。

书的开篇是论“财产与老有所福”。这一节概述了柏拉图对财产的态度,特别的阐述了老人与财产的关系。正如最后那句话:“钱财固然能给人带来许多好处,但对于一个有理智的人来说,明白事理才是最重要的。”柏拉图集中的论证了老人除了财产以外,还要拥有一个和平的精神世界,同时每个人获取财产的手段要是正义的。

正如中国那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样,柏拉图认为一个人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却充满了邪恶,邪恶的富人老了是得不到安宁的,因为人老了就会反思自己一生所为,并对上天堂和下地狱产生想法,于是生前做了坏事的老人得不到安宁,“人老了,应该多一份宁静与自由感。”因为一切欲望都消退了。说到老人问题,与中国恰恰相反,中国老人老了得到的是长者之尊,而西方老人却相反的拥有迂腐之年的孤独,了解了这一点,书中的“年老不是问题,真正会出现问题的是人的性格因素,一个乐观的、心境淡泊的人是不会因为年岁的增长而增加压力的,反之那些具有相反性格的人,即使年纪在轻,他活着也是负担。”这段话就更加容易理解了,老了以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关键的是在于你的态度。

而书中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而不是什么是正义的人,他从城邦至公民、从上往下、从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而这些所要体现的东西在他的《理想国》开始时候并没有直接提出来,他是利用了正义二字逐渐将其拓展并且引申出来的。正义是一种好的表现,然而什么是正义呢,面对这个看似很好理解的词语,柏拉图首先对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柏拉图的《理想国》里面不仅有着他对理想国的阐述,也包含着一种朴素的辨证主义观点和应变的思想,他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给出正义的定义,也暗示着人们,这里没有什么正确的定义,还需要继续的探索研究,只不过他的想法是让人们去利用这个探索研究构造他那种柏拉图式的理想国。

柏拉图认为国家就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就是缩小了的国家,如同人的灵魂具有理性、意志和欲望三个部分一样,最理想的国家也应由相应的三个等级组成。

柏拉图把分工看作国家的构成原则,他在《理想国》中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用于欺骗城邦中的所有人,那就是神创造三种人的说法:第一个等级是有智慧之

德的统治者,这些人是神用金子做成的,具有智慧的品德,通晓“善”的理念及

治国的哲学,是国家当然的统治者;二是有勇敢之德的卫国者,他们是神用银子

做成的,具有勇敢的品德,是国家的保卫者;三是有节制之德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这些人是神用铜铁做成的,具有节制的品德。前两个等级拥有权力但不可拥有私

产,第三等级有私产但不可有权力。这三个等级具有不同的德行,在国家中执行

不同的职责。至于奴隶,在柏拉图看来,根本就不算人,在《理想国》中毫无地

位可言。他认为这三个等级就如同人体中的上中下三个部分,协调一致而无矛盾,只有各就其位,各谋其事,在上者治国有方,在下者不犯上作乱,就达到了正义,就犹如在一首完美的乐曲中达到了高度和谐,只有这样,整个国家才算是取得“和

谐一致”,实现了正义的原则,否则就违反了“正义”的原则,国家就要灭亡。

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柏拉图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对所有人而言,我们不要仅会把一生用来忙忙碌碌的追求钱财,而更要会构建一个自我的精神世

界;对于老人而言,你应当处理好你和金钱的关系;又告诫每一个人,你应该对

你的一切行为负责,到老来不要因为生平的错误而产生恐惧和自责,但这对中国

人来说效果是不怎么明显的,因为中国人是彻彻底底的无神论者,由这一思中国

也该是宗教精神回归的时候的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国人不会有多少反思与畏

惧,相对而言,财产于老人的关系,中国人做得不错,早就传承到下一代人手中,但现实中中国人又太经世致用了,太世俗化了。当我们每每看到那些女孩填写“一

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的问卷时,她们会毫不犹豫的写下“金钱”,我们的心就不

由的寒了起来,中国人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精神世界,中国人需要“真性情”,而不是“奴才样”。柏拉图构建了自己的理想国家模式,并宣称理想的国家应该是有着学家莱领导的,他具体的论述了理想国家的模式,从寻求正义出发,来阐述了幸福国家的模

型。

对中国而言,我们得政治文明还不够高,我国自古皆专制,偶有民主,却终

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那在今天中国政治面临了一个大的变革瓶颈,我们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今天的西方民主已是今非昔比,中国只有在原有的框架下

积极探索,最为主要的还是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中国一点会追寻到适合我们自

己的政体,同时,也希望我国政治文明能够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柏拉图《理想国》到处是经典,特别是在其中篇,但因为上篇经常翻到,故

断章取义,仅写了上篇的读后感,读后感写完了,我却打算用一辈子来读这本书。

这并不是结束,恰恰相反,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间或是尚未开始。

第二篇:理想国读后感

第一卷

概要:本卷对当时流行的正义观作了逐一的分析和批判。开卷以苏格拉底的提问开始,被问者是玻勒马霍斯的父亲克法洛斯——一个爱上机智的清淡、清心寡欲的受人尊敬老者。他认为,一个人即使忍受贫困和年老,但做人要是遵循“中庸适度,心平气和,做到内心的满足与宁静就是幸福的”。谈话中,他们谈到了正义,他倾向于把正义等同于讲真话和欠债还债。苏格拉底打个比方反驳了他,即“譬如说,你有个朋友在头脑清醒时曾把武器交给你;假如后来他疯了,再跟你要回去,任何人都会说不能还给他。如果还给他,那倒是不正义的。把整个真实情况告诉疯子也是不正义的”。因此,“有话实说,拿了人家东西照还这不是正义的定义”。接着,克法洛斯的儿子玻勒马霍斯起为其父的意见辩护,认为正义就是“把善给友人,把恶给敌人”。对于这一点,苏格拉底指出,“朋友”和“敌人”的标准时难以定义的,况且如果“朋友”是坏人,而“敌人”是好人的话,那么,帮助朋友去伤害敌人就是不正义的。这时,色拉叙马霍斯插上话,认为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在任何国家里,正义就是已经建立起来的,当时正在掌权的政府的利益”。苏格拉底不同意。他认为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换句话说就是“服从统治者是正义的”。但是,各国统治者难免会犯错误,难免会制定一些错误的法律;这些错误的法律对他们是不利的。认为服从统治者就是正义,照此说法,不但做对强者有利的事是正义,而且做对强者不利的事也是正义了,那么,“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也可能是对强者的损害”。因此,所谓强者的利益事实上是“强者自认为对己有利的事;而弱者必须做这些事”。更进一步说,“任何技艺都不是为它本身的,而是为它的对象服务的。”例如,“骑术不是为了骑术本身的利益,而是为了马的利益;医术寻求的不是医术自己的利益,而是对人体的利益;一个统治者,当他统治的时候,他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老百姓的利益。”接着,色拉叙马霍斯话锋一转,认为“正义的人跟不正义的人交往,总是吃亏,不正义的人总是处处沾光,为非作歹,窃国篡政,过着快乐的生活”。苏格拉底反驳到:正义是心灵的美德,不正义是心灵的邪恶,所以正义的人生活好,不正义的人生活得坏。即便如此,苏格拉底还是没有阐明究竟什么是正义。第二卷

概要:本卷在于谈论“什么是城邦的正义,并提出建立一个城邦需要哪些人”。

接上一卷的谈话,格劳孔插入话题——正义起源在于守法践约,即“人们在交往中既尝过干不正义之事的甜头,又尝过遭受不正义的苦头,两种味道都体验到以后,那些不能专尝甜头又不吃苦头的人,觉得大家最好订立契约和法律,既不得不正义之惠,也不吃不正义之亏。因此,正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坏的折中”,“那些做正义事的人并不是出于心甘情愿,而仅仅是因为没有本领作恶”,“在任何场合之下,一个人只要能干坏事,他总会去干的”。到此,阿得曼托斯又插了一句,“博得一个正义的好名声往往能得到很多好处,即使当事人并不是正义的”。到底正义是什么呢?问题似乎还是有疑惑。苏格拉底建议先考察城邦里正义是什么,然后再在个人身上考察它,这叫由大见小。人们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城邦,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我们需要许多东西。由于需要的不同反映在人的天性上就是各个人适合自己干的事情就不同。因此,这种天性的禀赋决定了理想的城邦由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三个等级构成。

第三卷

概要:本卷讨论了城邦中谁当统治者、人们如何划分等级以及如何教育和培养统治者的问题。

苏格拉底阐述的中心思想是,为了教育和培养统治者和护卫者,在理想的城邦中,必须把诗歌和故事中的模仿限制在最狭窄的范围以内。对于准备成为军人(护卫者)的儿童来说,音乐教育和体育训练要互相配合,不能只顾一面而弃其它。那些专搞体育锻炼的人往往变得过分粗暴,而那些专搞音乐文艺的人又不免变得过度软弱。只有把音乐和体育配合恰当,以最优比例把两者应用到心灵上的人,才是最完美最和谐的人。神把城邦自由民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黄金等级,其本性为爱智者,其职业为统治者;第二等级是白银等级,其本性为爱荣誉者,其职业为军人;第三等级为铁铜等级,其本性为享乐者,其职业为生产者。统治者必须是年纪大一点的,具有护卫国家的信念和能力,并且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军人自幼经受了对其爱国心、坚定性和洞察力方面的考察,他们是助手,负责执行统治者的法令。

第四卷

概要:本卷继续谈论教育与培养的重要性、引出城邦和个人的正义。

苏格拉底阐述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城邦的目标是实现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在这样的城邦中最可能找到正义,等到把正义的和不正义的国家都找到以后,我们就可以知道究竟在哪一种国家中生活最幸福了。城邦的规模或要拥有的疆土大小只要能保持国家统一就达到最佳状态。真正的立法家不应当把力气花在法律和宪法方面这一类事情,不论是在政治秩序不好的国家还是在政治秩序良好的国家,而是“注意一件大家常常说的所谓大事就行了”,即教育和培养。正义就是“每个人在国家内做他自己分内的事”。当生产者、护卫者和统治者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互不于扰时,便有了正义的国家。如果这三个等级互相代替或互相干涉,这就是不正义,国家将会因此毁灭。正义的城邦应该是一个善的城邦,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的美德。智慧是治国的知识,是统治者必须具备的品质。假如他们有智慧,整个国家便会有智慧。其次是勇敢。这是军人所必备的品质,勇敢就是对危险的真实估计,在对他们的教育中,这种品质就已经灌输给他们了。第三是节制。节制就是控制自己的欲望,实际上就是高尚的品质控制卑劣的品质,正如在理想国中少数优秀的人物控制着下层等级一样。节制与勇敢、智慧不同,后两者因体现在国家的不同阶层而使国家成为勇敢的和智慧的。节制则贯穿于所有公民之中,把三个等级和谐地联系起来。

每个人的灵魂中也有三种品质:理性、激情和欲望。它们各自发挥着独立的作用。理性和激情相当于上面提到的智慧与勇敢,节制则相当于对欲望的控制和对理性的服从。和国家的正义一样,一个人自身内的三种品质各自做它分内的事,那他就是正义的人;反之,三个部分争斗不和,互相干涉,便会产生邪恶,从而使他成为不正义之人。

第五卷

概要:本卷主要谈论了共妻共子的制度以及哲学王统治理想城邦的问题。

苏格拉底阐述的核心思想是,理想国中妇女和儿童的问题。他说:为了同样地使用女子,我们一定要给女子以同样的培养和训练。我们主张有不同天性的人应该从事不同的职业,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女子。职业的确定根据禀赋,而不取决于性别。其实男女之间除去生理上的区别之外,本质上没有两样,只不过女子比男子弱一些罢了。在理想国中,各种职务应该对男女全部开放。(168-169页)

在理想国中,女护卫者应该归男护卫者共有,任何人不得组成一夫一妻的家庭。同样,儿童也都公有,父母不知自己的子女,子女也不认识自己的父母。171男人和女人共同受教育,同吃同住,没有任何私产。婚姻由国家安排,最好的男人应该与最好的女人结合在一起,而最坏的男人应该与最坏的女人结合在一起。最好的男女的下一代必须被哺养成人,最坏的男女的下一代则不予养育。结婚人数的多寡,由统治者秘密安排,要保护适当的公民人口,使城邦不至过大或过小。生下来有先天缺陷的孩子,将被秘密地处理掉。(174-175页)

这样的理想国能否实现呢?“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192页)第六卷

概要:本卷主要谈论理想的城邦的统治者——哲学家,要使他们成为真正的统治者,必须使他们掌握最真正的知识——善的理念。苏格拉底核心观点是,哲学家在世界上占少数,他们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所以,这种人应当成为城邦的统治者。然而将要成为真正哲学家的极少数人必须走一条曲折漫长的路,完成作为他们特有使命的最大学习。这最大学习就是去学习比正义和智慧还要高的最大知识——善的理念。善的理念相当于太阳。真理起源于善,就像光线起源于太阳一样。知识(正义和美等)相当于事物,它们起源于善,就像万物受太阳哺育生长一样。人的灵魂则相当于眼睛,借助太阳发出的光线而获得各种知识。

第七卷

概要:本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洞穴理论”,用这个例子说明哲学王的生活道路。看洞壁上的阴影,看火光下的实物,看夜空和夜空中的星光月光,然后看到太阳本身,就等于认识善的理念了。然而,哲学家不应该留恋高处的幸福生活(认识善的理念),他得参加管理国家的工作,不辞辛苦,再回到洞穴中和囚徒们同吃同住。

要成为一个最好的管理人才,他们年轻时必须是战士,受过良好的体操和音乐教育,进一步还要学习算术,这个学科能够将灵魂引向真理。其次是几何学,再其次是天文学,接着还有和天文学成对的科学——关于和谐的声音的科学。所有这一切,都只是辩证法的预备课程,惟有辩证法才是最高的科学,它引导理智去达到事物的本质。“当一个人企图靠辩证法通过推理而不管感官的知觉,以求达到每一事物的本质,并且一直坚持到靠思想本身理解到善者的本质时,他就达到了可理知事物的顶峰了”(265页)。

第八卷 概要:本卷主要对四种有缺陷的政体逐一加以评述。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政制就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人格,政治制度产生于城邦公民的习惯,习惯的倾向决定其它一切的方向。四种有缺陷的国家制度分别是:第一种被叫做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受到广泛赞扬,它主要的特征是好胜和爱荣誉;第二种叫做寡头政制,少数人的统治,在荣誉上居第二位,它以财产为衡量标准,崇拜金钱,有很多害处;第三种叫做民主政制,是接着寡头政制之后产生的,又是与之相反对的,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城邦中的人物性格多样性,做事随心所欲;最后,第四种是僭主政制,它产生与极端的自由,它是城邦最后的祸害。第九卷

概要:本卷主要谈论了正义者与不正义者究竟谁最幸福的问题。五种类型的人物——王者型、贪图名誉者型、寡头型、民主型、僭主型的幸福次序由高到底。最善者和最正义者(王者型)是最幸福的人,他最有王者气质,最能自制。而最恶者和最不正义者(僭主型)是最不幸的人,因为他最有暴君气质,不仅对自己实行暴政而且对他的国家实行暴政。

正如城邦分成三个等级一样,每个人的心灵也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理性、欲望和激情,它相对应的有三种快乐、三种欲望和三种统治。理性是人们用来学习的,它的欲望是“爱智”;激情是用来发怒的,它的欲望是“爱胜”;欲望是关于人的各种欲望,它需要通过金钱来满足,因此,它可以被称为“爱钱”。在每一个人身上,三者之中总有一个占着统治地位。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说人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哲学家或爱智者;军人或爱胜者;工匠或爱钱者。相应地这三种人也有三种快乐,每一种人都说自己的那种生活最快乐。商人们断言知识和荣誉不及金钱,军人鄙视金钱和学识,哲学家则认为别的快乐远比不上真正的快乐——永远研究真理的快乐。从经验、知识和推理判断,哲学家是对这三种快乐有最多的体验,因此他是最幸福、快乐的。对于哲学家来说,追求智慧和知识的人所得到的灵魂上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是一种正义和善所固有的快乐,而肉体的快乐实际上不过是真正快乐的影子和画像而已。作者分析人的心灵有三个部分:○爱学(爱智)部分、爱胜部分、爱利部分。它们对应着三种人的快乐。作者认为将爱学(爱智)作为人生的快乐的人(例如哲学家),他们事实上是对这三种快乐具有最多经验的人。爱胜、爱利的人往往并不能得到很多胜利、获利的经验,从而也无从体验更多。

继而,作者又指出,要是一个人不假思考不顾理性地追求荣誉、胜利或意气,那么他的爱荣誉胜利和意气的满足便能导致嫉妒、强制和愤慨。如果爱利和爱胜的欲望遵循知识和推理的引导,只选择和追求智慧所指向的快乐,那么它们所得到的快乐就会是它们所能得到的快乐中最真的快乐;并且由于受到真所引导,因而也是它们自己固有的快乐,如果任何事物的最善都可以被说成最自我的话。

对待荣誉,作者提出一个原则:荣誉凡能使他的人格更善的,他就高兴接受。荣誉若可能破坏他已经确立起来的习惯,则无论公私方面,都要避开他。第十卷

概要:本卷主要谈论一些关于灵魂不灭的思想。

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是,一个正义的人无论陷入贫困、疾病,还是遭遇别的不幸,最后将证明,所有这些不幸对他(无论活着的时候还是死后)都是好事。因为一个愿意并且热切地追求正义的人,在人力所及的范围内实践神一般的美德,这样的人是神一定永远不会忽视的。苏格拉底给我们忠告:灵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恶和善。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到我们自己的和神的爱,无论是今世在这里还是在我们死后得到报酬的时候。在这卷中苏格拉底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再次说明了拒绝诗人的理由;第二件是用了一个故事来提出灵魂不朽说。

先说第一件。苏格拉底把画家和诗人假设成一种“匠人”,这种“匠人”可以“制作”一切东西,但他们所谓的“制作”真的是“制作”吗?以床为例,设想有三种床,一种是理念中的床,一种是木匠造出的床,一种是画家的床,分别是神、木匠、画家造这三种床。但事实上只有神和木匠可以被称为制造者,画家只能被称为模仿者,不是吗?

诗人同画家一样,他们是声音的模仿者。诗人和画家作为模仿者,并不具有真正的知识,而只会模仿术,模仿术摹仿出来的事物是最不真实而且最低级的。这些事物与真实的知识隔了两层(神圣的原型、神圣的模仿物)。

又,人在冷静的时候的状态是难以模仿的,即便模仿出来,也不能起到吸引人眼球的效果,因为它几乎基本不变。非理性才给模仿者提供了大量各式各样的模仿材料,既然这个心灵中相对低贱的部分是诗人创造的源泉,我们又怎么能让诗人祸害我们的城邦呢?所以,我们一定不能把诗歌当成一种有真理依据的事物去看待(事实上这点在第二卷中已经有初步论述)。

第二件是灵魂不朽的故事,苏格拉底以此说明正义者所受到的最大好处,并以此作为话题的终点。在这故事之前,苏格拉底说,肉体的恶只能毁灭肉体,灵魂的恶也只能降低灵魂的价值,不能摧毁灵魂,由此证明灵魂是不朽的。

不朽的灵魂在转世时,会按照自己本世的习惯和喜好选择下一世所要过的生活。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只有真正善和智慧的人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过上好的生活。因此即便现世发生的苦难和不幸也不应该改变你对善的看法,否则你就会在转世时作出错误的选择。这便是正义所受到的最大的奖励。

第三篇:《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

谷老师让我们选读一本哲学原著,选来选去,最后决定读柏拉图的《理想国》,于是我在网上买了一本精简过的版本,是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不是很厚,只有两百多页,但是却比较通俗易懂。因为毕竟是第一次读哲学原著,所以希望选本自己读的懂的,但是读的过程中却发现还是存在有些不足之处,比如一般是分的十卷,但是我的是分的上、中、下卷,然后再在各卷下分了不同的章节,由于过于精简的,删去了很多内容,虽然比较容易懂,但是总感觉缺乏了点真正的哲学的味道,所有还是决定自己有空的时候再去翻阅下那些没有删减的版本。并且多去读一些其他的哲学书。

读了《理想国》也有很多自己的收获和感悟,《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该书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领,它的诞生为统治者设计了治理一个理想的国度不可或缺的“法律”的蓝图,同时在书中也让我们看到了苏格拉底对话中的智慧,和严密的逻辑思维,不断的问答中慢慢去接近真理。本书以“理想”为定义主要涉及国家专政、独裁、正义非正义、善与恶、民主、法律、道德、妇女参政、教育以及男女平等等诸多问题。在这本书中,柏拉图所关心的理念主要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评价、他通过苏格拉底与克法洛斯、波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格劳孔、阿德曼托斯等哲学家辩论对话的形式,把自己的治国理念参透其中,柏拉图通过自己严密的逻辑思考和精彩的论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或许在天上建有它的原型”的理想城邦的全貌。书中涉及政治、教育、哲学、道德等多方面的内容,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极其崇高和重要的地位。

一、关于国家

书中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也就是所谓的理想国。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而不是什么是正义的人,他从城邦至公民、从上往下、从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应该是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统治者,国家保卫者,普通劳动者三个阶级组成: 首先,国家应该由少数人,我们的哲学家来统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哲学王。“除非哲学家当上国家的国王,或者说目前统治我们这个国家的国王,王子们都具有哲学家的那种认真和严肃的追求精神,以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结为一体,并坚决地请那些只安于两者之一的无为之辈统统靠边站,我想我们的国家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才有得见天日的可能性,否则我们的国家将永无宁日。”书中说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这就是哲学王的思想,柏拉图认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充满智慧的!

其次,国家的保卫者。作为国家的保卫者,就是应该为国家或城邦尽职尽责,守卫国家。他们应当是勇敢的。国家的保卫者“没有必要拥有私人的土地或其他财产,因为他们的报酬来自国内的人民,他们的事物也是人民给的,他们不该有私人的花消,我们需要的是他们真正地像个保护者的样子!”勇敢就是作为国家保卫者的品性,这样才能是作为保卫者的样子。

最后,国家中的劳动者。“国家兴旺是这个国家的民众的生存需要,没有国家的人是不能自己自足的”,“我们群居在一起,帮来帮去,大家都能从别人身上满足各自的欲求。于是,当这些合伙人和帮手聚居一地,同舟共济的时候,他们所形成的一个整体就可以称之为一个国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这样写到!在柏拉图认为,作为国家的劳动者,有自己的专长,要有固定从事的职业。他说:“牧人或织工也一样,各依其技艺吃饭,有技艺的人应该充分发挥其技艺,持续性地驾轻就熟地工作,如果他不看中自己的专长,东也想插一手,西也插一手,那么真正属于他的机会可能就会溜走。”作为一个劳动者,他应该也是节制的,节制与智慧和勇敢不同,智慧属于统治者,勇敢属于保卫者,而节制却是“贯穿到全体公民,把无论在什么行业什么领域中是,也不论在智力上,人数上还是经济上最强的、最弱的和半强半弱的人都协调起来,形成完美的和谐”

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究竟什么是正义

二、关于正义

有的人说:正义就是欠债要还。正义是把善给朋友,把恶给敌人。苏格拉底马上推翻了这个理论,还有的人说: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体现了统治者立法者的意志,苏格拉底马上敏锐地抓住一点:统治者会犯错误。既然犯错误后统治者的意志违反其利益,那么正义岂不是变做违反统治者利益的事?其他哲学家还觉得非正义比正义更有益于人们的生活,非正义的人过的更幸福。

实际上,苏格拉底在此已提出了《理想国》中一个重要原则:正义来源于严格技术:当每个人各尽其职、各得其所,发挥其所具有的技术时,才可实现最大公益即正义。

色拉叙马霍斯也立即提出了有力的反驳:有一种技艺,即牧羊人的技艺关注的实际并非技艺服务者的利益,这很好地阐述了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但是,色拉叙马霍斯是否意识到,还有一个角色即“羊群所有人”。当牧羊人的角色与所有人的角色分离时会怎么样呢?即使这两者重合,他也必须意识到,牧羊人、统治者和一切不可能完全把自己的意志贯彻于一个群体的人都无法只实现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说,他们都必须实行某种程度上的正义。格劳孔的接替似乎使刚才没有明确的一个问题明确了:正义是否独立于,或者说,高于幸福?换句话说,我们选择正义,是否因为不是或者不仅是正义有益,而且是因为它本身值得选择?当我们如那个悲惨的正义斗士一样时,我们还会选择正义吗?这种正义有益的观点与后来的契约正义何等神似!此处我们暂不对此作出讨论。阿得曼托斯更前进了一步,他提出正义之利益实际使人追求伪正义。正义本身值得选择似乎隐含了这一点:它是轻松愉快的。这是否可能?且看苏格拉底的雄辩。此时真正引入了对于理想城邦的讨论。苏格拉底对此的解释是:城邦与灵魂对应,而且城邦更大,正义作为一种美德更易观察。实际上,这是不是说,正义只有在一个好城邦里才可实现呢?所谓“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苏格拉底可能潜意识中想说明,正义与法律在一个好城邦内才能统一。

书中对正义的讨论,是从区分城邦正义、个人正义开始的。古希腊讨论正义,都是把它视为个人的德行,属当时普遍重视的四主德(正义、智慧、勇敢、节制)之一。柏拉图感到个人的德行属于微观世界,较为抽象,不易说明,需要借助于一种显明的、宏观的事物来说明。柏拉图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以城邦来比方个人,借助于阐明城邦正义来阐明个人正义。他认为真实的正义不是表现为外部城邦的“各做各的事”,而是在人的自身内部“各做各的事”。这就是说,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相互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不正义应该就是三种部分之间的争斗不和、相互间管闲事和相互干涉,灵魂的一个部分起而反对整个灵魂,企图在内部取得领导地位。

三、关于教育

首先、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是柏拉图教育思想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理想国》中涉及到对“护卫者”这一群体的培养时,柏拉图指出: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形式,就能塑成什么形式。”为此他特别建议以做游戏、听故事和音乐熏陶等多种形式来教育儿童,以达到培养儿童正义、勇敢、节制等美好品质,实现个人和谐全面发展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柏拉图着重强调的是对教育内容的选择,他指出,带领儿童做的游戏必须是符合法律要求的,给儿童听的故事、音乐都必须是经过严格审定的,符合社会道德评判标准的最优美高尚的作品,而那些描写虚伪、丑恶、妒忌等的故事必须被剔除,这样才能使儿童的心灵得到陶冶,把真、善、美的种子埋在心底,使之受益终身。

我很赞同关于早期教育的重视。但是,关于柏拉图的只能让儿童接触好的事物,而杜绝一切邪恶的事物。我认为:世界上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都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因为有恶,人们才可以感受到善;因为有丑,人们才能体会到美;因为邪恶的存在,人们才追求正义。摒弃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可能做到的,追求极端只会适得其反。无论是艺术还是思想,都只有丰富、全面、博大精深时才是最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所以,或许不应该过分去追求社会思想的统一和单调,人的思想是不可能长期永远的被压制的。其次、对哲学王的培养。针对培养哲学家这个任务,柏拉图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一方面,他承认教育在培养哲学家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他也非常看重个人自身所具备的天赋。

柏拉图十分明确地指出了人在天赋方面的巨大差异,他说“虽然是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在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铜和铁……”这样的论述显然决定了城邦的统治者——哲学王,必然是从天赋金质的最优秀的人中产生的。他在第六卷的对话中还更为详细的讨论了这一点“综上所述,一个人如果不是天赋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他是不能很好地从事哲学学习的。”这种对天赋秉性的极为苛刻的要求是柏拉图推行自己哲学教育的重要前提,只有具备了此种优良的天赋秉性,个体才有可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哲学家,并最终获得统治整个国家的资格。

但在柏拉图接下来的论述中,他也明确指出“虽则父子天赋相承,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错综变化,不一而足。”并且,即使是拥有了完美天赋的个人“如果得到的是不适合的培养,那么最好的天赋就会比差的天赋得到的结果更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得到合适的教导,良好的哲学家天赋才能成长而达到完全的至善。

就个人观点而言,我不是很赞同柏拉图太过于强调人的天赋和出身。

第四、关于男女平权。

没有什么职业是专门为男人设置,也没有什么职业专门是为女人设置,柏拉图认为:男人可以从事的职业女人同样可以从事,只是根据他们的适应性不同而肩负的责任义务强弱不同而已。因此,女人应该接受和男人同样的教育,女人可以接受体育锻炼和文艺教育的倡导,尤其是妇女也到训练场去参加军事训练的建议,就不能顾忌会有来自反对革新的人的挖苦和嘲笑。这样,当我们谈起女子的成就时,同样也可以说她们懂得音乐,擅长体育,甚至还能上阵杀敌,保家卫国。

柏拉图的这种思想和我们现在的男女平等有共通之处,女人不是只应该呆在家里,更不是男人生孩子的工具,女人有独立的思考,也该有适合自己的职业,能够养活自己,同时能够和另一半分担家庭的压力。女人同时也可以为国家做贡献。当我在书中读到男女平权的时候,我觉得很感动,同时也感到遗憾,为什么在古代的时候我们中国女子地位那么底下呢?永远是弱势群体。更多的还被作者的这种超强的思想所征服,真的很佩服。

其实《理想国》中所涉及的远远不止我所谈的这些,还有很多,只是作为我个人对这几处感触最深,同时也因为自己的感悟能力有限,所以只谈了这些。我的收获真的很大,很佩服我们伟大的哲学家,但是并不是赞同他的所有观点,但是我们不能过于苛刻,毕竟有阶级立场原因,同时存在历史局限性,因此我们必须要用发展的、历史的眼光辩证的去看待这些问题。

《理想国》

读 后 感

姓名:

学号:

学院:

班级:

第四篇:理想国读后感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一:读《理想国》随想(1577字)

在柏拉图的眼中,教育是理想国存在和实现的重要支柱。所以卢梭将《理想国》评价为“不是一部关于政治的论著,而是迄今为止关于教育的最好的论文”。在全书中,柏拉图结合希腊城邦的实际,从自己的理论态度出发构想自己的教育体系,具体说来,《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如下:

一、它以追求正义和善为终纵目标。理想国是依托正义这个中心建立起来的,在柏拉图看来,正义有两个层次:一是个人的正义;二是国家的正义。国家的正义指的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由正义而产生的节制、勇敢、聪明等品质,这样的城邦才能井然有序、保持稳定。个人的正义”的含义是一个人“自身内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内各起各的作用”,并且“使所有这些部分由各自分立而变成一个有节制的统一的整体”,“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国家正义是对个人正义的放大。

在柏拉图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中,整个学说体系的理论基础是理念论。他把理念看作是客观实在的独立本体,整个世界的“影子”。可感世界只能产生“意见”而不能形成知识,而只有理念是理性的熟悉对象,对理念的追求,才能获得真知识,达到真理,达到善。善的理念是理念世界中最高的理念。《理想国》中,柏拉图通过“洞穴之喻”形象地表达了这一思想。在其中可以看出,柏拉图把理念看作是事物的本体,是人们熟悉的对象,也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的,他的理想国同样也把善的理念的追求看作是最高目标。

二、针对不同对象提出不同教育任务。第一、聪明是统治者的美德,“由于它的人数少的那个部分和这个部分的最小一部分,这些领导着和统治着它的人们所具有的知识,并且,如所知道的,唯有这种知识才配称为聪明,而能够具有这种知识的人按照自然规律总是最少数“,柏拉图以为能够适应统治任务的,只能是哲学家。

第二、“勇敢”是军人必须具备的美德。柏拉图以为严格的军事练习,可以培养出骁勇善战的勇士。他希望把斯巴达的教育与雅典的教育相结合,培养既有知识,又具有真正军人品格的战士,这种品格就是勇敢。第三、“节制”对一切人来说是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最适合于“爱利者”——劳动者。什么是节制?“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对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但是节制针对不同的人又具有不同的含义。“对于一般人来讲,最重要的自我克制是服从统治者;对于统治者来讲,最重要的自我克制是抑制饮食等肉体上的快乐的欲望“。

三、主张***教育

柏拉图以为,教育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音乐,二是体育。音乐是广义的人文教育,注重练习儿童的“聪明”部分,体育主要是通过身体操练,不仅锻炼强健的身体,而且练习“勇敢”之类的心理品质。在柏拉图看来,教育的实质在于品格练习。身体和精神是互相影响的,教育的题目无非是在于调整人的身体与精神两者互相影响的种种因素。综合音乐和体育,就可以使人得到完备的发展,使人的心灵***一致,从而使人形成良好的品性。

柏拉图以为,青少年的心灵和身体一样,是可以锻炼的,可以塑造的。通过音乐和体育,应当为青少年的品格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主张阶段教育

在儿童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柏拉图提倡对于3岁至6岁的儿童,应准许他们游戏,用游戏把儿童的趣味导诸在工作方面,并陶冶儿童的品性;同时,给儿童听最优美高尚的故事。6岁以后,应对儿童进行音乐和体育方面的教育。《理想国》对于20岁之前的教育并未详加论述。到了20岁,就要挑选表现的最能干的人,进行综合学习,研究各种内容的联系以及它们和事物的本质的联系,然后做第二次选择。从30岁起,用辩证法考他们,用5年培养他们“跟随真理达到纯实的本身”;然后用15年时间,让他们进行实践,接受考验,积累实际经验,到50岁时,那些在实际工作和知识学习的一切方面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考试的人必须接受最后考验,然后,他们就在剩下的岁月中,研究哲学,并轮流治理政治事物。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二:《理想国》读后感(1282字)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传世名作,亦被称为“关于正义的学说”,同时《理想国》也被后人誉为震古烁今之书。原书共分为十卷,以“理想”为定义,主要涉及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与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在这本书中,柏拉图所关心的理念主要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评价,他通过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格劳孔、阿德曼托斯的辩论对话的形式,把自己的治国理想渗透于其中。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这种构思,不但显示出哲学家的胆略,更显示出思辨的智慧。在这内容庞大的十卷中,我肯定不能一一讲到。所以,我只能就其中的一两点谈谈自己的想法。

正如前面所说,柏拉图所关心的理念主要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评价。所以,可以这样说,《理想国》真正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书中把正义范畴作为讨论的中心,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然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这也就是所谓苏格拉底真理“助产术”的来源。“什么是正义?”《理想国》一开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第一卷里,柏拉图和格劳孔、西蒙尼德、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从第二卷起,柏拉图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并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好的城邦应当具备勇敢、智慧和节制。“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其城邦的三个阶层(统治者、守卫者和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时候,这个城邦才具备了“正义”的美德。然后,他从城邦的正义类比地推出个人的正义,认为那是“大”与“小”或“外”与“内”的关系。个人的正义就是“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互相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同时,“在挣钱、照料身体方面”或“在某种政治事务或私人事务方面”,保持符合协调的和谐状态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好的行为。正义的人是快乐的,不正义的人是痛苦的。

当柏拉图的理想国——正义的城邦建立完毕,他终于可以提出自己思想的核心了:“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地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利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

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是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仍然散发着光芒,为现代政治指点迷津。世界政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迁,虽然并没有形成理想国的最终模样,但其中所论述的许多方面已成为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理想国将不再是理想,而是真正的能够让全世界人民生活其中的没好国度。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三:《理想国》读后感(1594字)

作为西方乃至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哲学家之一,柏拉图一生立著无数,而《理想国》无疑是其中最能表现其政治思想的作品。书中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也就是所谓的理想国。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而不是什么是正义的人,他从城邦至公民、从上往下、从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生活、工作、教育等一切。

一、国家组成

柏拉图认为的理想国,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统治者,国家保卫者,普通劳动者三个阶级组成。

1、哲学王

“除非哲学家当上国家的国王,或者说目前统治我们这个国家的国王,王子们都具有哲学家的那种认真和严肃的追求精神,以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结为一体,并坚决地请那些只安于两者之一的无为之辈统统靠边站,我想我们的国家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才有得见天日的可能性,否则我们的国家将永无宁日。”书中说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这就是哲学王的思想,柏拉图认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充满智慧的!

2、保卫者

而作为国家的保卫者,就是应该为国家或城邦尽职尽责,守卫国家。他们应当是勇敢的。国家的保卫者“没有必要拥有私人的土地或其他财产,因为他们的报酬来自国内的人民,他们的事物也是人民给的,他们不该有私人的花消,我们需要的是他们真正地像个保护者的样子!”勇敢就是作为国家保卫者的品性,这样才能是作为保卫者的样子。

3、劳动者

“国家兴旺是这个国家的民众的生存需要,没有国家的人是不能自己自足的”,“我们群居在一起,帮来帮去,大家都能从别人身上满足各自的欲求。于是,当这些合伙人和帮手聚居一地,同舟共济的时候,他们所形成的一个整体就可以称之为一个国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这样写到!在柏拉图认为,作为国家的劳动者,有自己的专长,要有固定从事的职业。他说:“牧人或织工也一样,各依其技艺吃饭,有技艺的人应该充分发挥其技艺,持续性地驾轻就熟地工作,如果他不看中自己的专长,东也想插一手,西也插一手,那么真正属于他的机会可能就会溜走。”作为一个劳动者,他应该也是节制的,节制与智慧和勇敢不同,智慧属于统治者,勇敢属于保卫者,而节制却是“贯穿到全体公民,把无论在什么行业什么领域,也不论在智力上,人数上还是经济上最强的、最弱的和半强半弱的人都协调起来,形成完美的和谐”

二、正义

究竟什么是正义?柏拉图在书中借由苏格拉底之口,询问了他周围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说:“正义就是欠债要还”。还有的人说:“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如此种种的说法,柏拉图都通过苏格拉底的话一一的进行了反驳,他的反驳节节逼近,让人无以招架,而不得不承认他们所说的并不是正义。可是其实当我把一整本书看完,他也没有给出正义的全面的详细的答案,可是在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柏拉图的关于与国家有关的正义就是每个人在国家中,根据他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来做好他相应的事情,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劳动者,保卫者,统治者三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同时,又有和谐分工,互助合作。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正义可以将拥有智慧的统治者,充满勇敢的保卫者和具有节制的劳动者统一起来,形成一个至善至美的理想王国!

第五篇:理想国读后感

读《理想国》论正义

读完<理想国>之后,让我对古希腊的那些大哲学家肃然起敬,他们对自己所讨论研究的观点是那么的认真,而对于各种观点的讨论方式是那么的自由,从与朋友之间的聊天就可以完成一场对于每个都有十分重要意义的辩论。可见哲学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他们的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不时地还会有一些对他人的调侃,让我们心生向往。

苏格拉底大哲学家对正义的寻找,就是在与朋友玻勒马霍斯的关于他相信西蒙尼得“欠债还债就是正义”的观点的辩论和与色拉叙马霍斯(这个诡辩家)提出自己的观点:“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的激励而精彩的辩论之后,在众多朋友的一再要求之下和在好朋友格劳孔的帮助之下开始的。

由于苏格拉底认为他们进行的这个探讨是非比寻常的,需要有敏锐的目光,如若他们视力不好就需要把正义放大,因为有个人的正义,也有整个城邦的正义,他们以由小见大的手法先探讨城邦里正义是什么,然后在别人身上考察它。

因此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就像神一样谋划起了一个理想的国度。一个新的城邦需要粮食,住房,衣服等生活必需品,所以他们需要有四五个人。由于时节所需,一年不能时时有粮食的收成,而且每一个人的天赋不同,他们要求那四五个人一人单搞一种手艺。那就需要更多的人了,从而有了更多的产品,随着产品的多样,交换的需要,出现了商人,出现了店老板。店老板开始了雇工,就出现了靠工资生活的人。如此就有了一个健康的国家,可是人口的越来越多,就需要有

更多农民,更多的土地。这个城邦就会发动战争、争夺土地,有战争就会有军队,需要军人来保家卫国。那就要在这个城邦中选出适合当护卫者的人,因为在之前说过一个人只做一件事。所以这些护为卫者需要有像狗保护主人的天赋,比如说要感觉敏锐,追得快,斗的凶······并且要对自己人温和,对敌人凶狠。这两种相反的性格在同一个人身上具备也许很难,但是狗就可以,就不能有这样的人吗?若一个人秉性刚烈而有爱好智慧说明他能辨敌友,那这个人就很可能成为一个护卫者,所有有这些天赋的人需要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苏格拉底他们选择了音乐和体操,小时候让他们用音乐来陶冶心灵,长大了用体操来训练身体。通过讲述神明最优美高尚的故事,神是善的是好的事物的原因让护卫者成为敬畏神明的人,通过讲述正义的人的快乐,不正义的人的苦痛让护卫者成为向往自由,怕做奴隶而不怕死。通过讲故事的人的叙述让保护者具有有秩序的勇敢的生活节奏。通过艺术作品中所描述的良好品格的形象使儿童温文有礼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音乐的教育最后是护卫者知道正确的爱是对于美的有秩序的食物的一种节制的和谐的爱,达到了对美的爱。年轻人在接受体育锻炼之后,不酗酒,不嗜睡,生活简单,容易达到。对护卫者教育的完成使这个正义之国就更完备了,最后就是对每个国家都不可缺少的统治者的形象进行设计了。

统治者是那个或那些最愿毕生鞠躬尽瘁,为国家利益效劳,而决不愿做任何不利于国家的事情的人并且有能终身保持这种护卫国家的信念。统治者是一国不可缺少,也是最最重要的。所以要在工作中

考察他,让他劳筋骨,苦心志,见贤思齐,还要放到贫穷忧患中去,放到锦衣玉食的环境中去,只有能经过从童年,青年到成年的种种考验,无懈可击的才能成为统治者。

一个正义的善的城邦,他们的护卫者对人民和自己是温文和蔼的,他们除了必需品意外不得有任何私产,粮食不让多余亦不可短缺,护卫者一旦拥有了私有财产,那他们就不可能是护卫者,会变成商人,店老板等等,若有人为护卫者辩护道:那护卫者不就使自己成为不幸福之人了吗?护卫者的幸福,不是个人的幸福,只有护卫者竭力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国家将得到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份幸福。

这个正义的城邦还赋予了他们的统治者两项使命和一个最需解决的问题,第一项,统治者要让是金子的做统治者,是银子的做护卫着,身体内加入铁,铜的就为农民和技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因为苏格拉底认为“铜铁当道,国破家亡。”第二项,统治者要守卫自己的城邦,使他们成为一个够大的且统一的城邦,外表看起来或许不是一个最强大的国家,可实质上是一个超级大国。然而一个统治者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国民的教育和培养,让自己的国民都变成通达事理的人。

苏格拉底他们对这个理想国已经建造完成,在这个国家里什么才是真正的意义呢?这么个城邦肯定是善德,那也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正义的。如果能够在这个城邦里找到其中一种性质,那没有找到的就是剩下的。

首先他们清楚地看到的第一件东西是智慧,因为这个城邦是经过他们很好的谋划而成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那这智慧就必然存在于领导者统治中。

接下去,勇敢,这种精神上的能力,这种可怕事物和不可怕事物的符合法律精神的正确信念的完全保持,当然存在于需要保家卫国的护卫者身上了。

然后,节制,一种好秩序或者对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会在什么人群中出现呢?在这个理想国中,他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在谁应当来统治这个问题上是具有抑制的信念的,因此可以说他们都是节制的,即节制存在于全体人民之中。

最后“每个人在国家内做他自己分内的事”——是这个品质使国家更完善,是这个国家产生了智慧,勇敢,节制并一直保护着他们。国民委托统治者审理案件目的是使每一个人都不拿别人的东西,也不让别人占有自己的东西。由此可见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

他们构建了正义的城邦,也找到了城邦里的正义,那么什么叫正义的人呢?一个正义的城邦是正义的也就是节制的,勇敢的,智慧的那么正义的个人也应具备这些。

人的灵魂中有理性和欲望是肯定的,那么激情是欲望的一部分呢?还是理性的一部分,或者两者都不是?愤怒有时作为欲望以外的一个东西和欲望发生冲突。例如:当一个人经过一个刑场,发现上面躺着几具尸体,他想看但又害怕,但最终屈服于欲望的力量,他张大

眼睛冲到尸体身前骂自己眼睛说:“看吧,坏家伙,把这美景看个够吧!”可见,人的激情是理性的盟友。

一个国家有三等人——生意人,辅助者和统治者——组成。人的灵魂也分三部分——欲望,激情和理性——组成,因此说明,在国家里存在的东西在每一个人的灵魂里也存在着,切数目相同。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自身内在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各起各的作用,那他就是正义的。

正义的人做他自己本身的事情就是正义的,但关于内在的正义,即关于真正本身。这就是说,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相互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当他将自己心灵的这三个部分合在一起加以协调,仿佛将高音,低音,中音,以及期间的各音节合在一起加以协调,那样,使所有这些部分由各自分离而变成一个有节制的和谐的整体时,无论以后将会遇到什么他都会井井有条,处之泰然。这就是正义人的正义。

对于我现在所处的社会里,我觉得正义包括两个方面,效率和公平在一个讲究效率的社会里,会显失公平,会使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财富会聚集在极少部分手里并且数额庞大,而在平民阶层,普通大众会极为贫困,这最终会引起**,改革,政变。因此,只讲效率而不讲公平的社会是不现实的,而在一个只讲公平而不讲效率的国家,是得不到发展的,我相信在我国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那是一个绝对公平的社会,到处都是人民公社,所有的人吃着大锅饭,每一个人都

缺乏工作积极性,导致了社会的大步后退。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不断进行制度改革,使我国实现了公平和效率大步并重,因此,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快步前进,使国家和人民稳定和谐,在我们法律界有这么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迟来的正义是非正义的”。一个人的自由是用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所以对我们的司法部门,效率也是十分重要的。法律是国家正义的化身。只有公平和效率并重的司法部门,才最能彰显一个国家的正义,才最有助于国家的发展。

下载理想国 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理想国 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 这是读完《理想国》第七卷后的感想。 这一卷里除了著名的洞喻理论外,还有让我非常赞同的观点,那就是关于教育的看法。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问题,他为理想国设定......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

    《理想国》读后感(通用)(大全)

    《理想国》读后感(通用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理想国》读后感(通用5篇),希......

    《理想国》读后感(范文大全)

    《理想国》读后感(精选9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理想国》读......

    理想国读后感(通用)[范文模版]

    理想国读后感(通用7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理想国读......

    理想国读后感(通用)(范文大全)

    理想国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理想国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理想国读后感

    公元前5世纪,雅典哲人柏拉图以苏格拉底的名义、以对话体的方式著述《理想国》,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探寻人类正义问题的著作。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理想国》是一部政治学经典,但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思维常常在字里行间悄悄的远行,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想想自己的思维跑到了哪里,是怎样跑的。这本书不是很容易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