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人类群星闪耀时》有感
读《人类群星闪耀时》有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人类群星闪耀时》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群星闪耀时》又译《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从书名便可知这本书要讲述的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个壮丽的瞬间。除此之外,作者茨威格还为这本书立了一个副标题——十二幅历史袖珍画。这是当时闻所未闻的文学体裁,因此当我翻开这本书时,那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让我震惊,细致描绘的场景仿佛一幅幅画卷,让我置身于那些伟大的时刻。
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我们可以通过茨威格细腻的心理描写深刻体会一个陷于苦苦痴恋的女人的一生。而在这本关于人类、关乎历史的书,我又一次感受到茨威格笔尖的魔力——在感叹伟大史实的同时,又为深刻的人生哲理所折服。可谓是“不读不快”。
作者序中如是写道“一些戏剧性的时刻,命运攸关的时刻,在个人的生活上,在历史的演进中,都是极为罕见的……这类星光璀璨的时辰,我之所以这样称呼它们,乃是因为它们有星辰放射光芒,而且永恒不变,照亮空幻的暗夜。”于是,在茨威格笔下的历史瞬间中,有几个在我心底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狂野——《不朽的逃亡者》。文章描述的是为了权力和金钱想成为第一个发现太平洋的人,巴尔博亚。如果说发现太平洋是那个“闪耀的时刻”,那么不择手段的巴尔博亚呢?作者茨威格就在标题标明了他的立场——“不朽”,褒义词,“逃亡者”,贬义词。即一个逃亡者做了一件不朽的事。文中如是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此生的使命。”而这一切都是狂野的,别人冒险都不敢做的事,而他以狂野之心力挽狂澜,完成了历史上一大壮举。李大钊说过:“人生最高之理想,在与求达于真理。”明白自己一生的事业,即使只有一种逃亡的形式,那就是逃亡到不朽的事业中去,不也能被历史所记录吗?
毁灭——《拜占庭的陷落》。拜占庭,曾经欧洲繁荣的象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其日趋衰落时被觊觎着奥斯曼帝国王位的`马霍梅特下令攻陷。这场战役几乎没有悬念。拜占庭的人们知道大难临头也坚持在圣索菲亚大教堂里做最后一次弥撒,捍卫他们的信仰,“等待着白昼,等待着死亡。”可谁也不知道的是,这场战役会以一个微不足道的偶然事件结束,一所被遗忘的小门,使拜占庭从世上抹去,使承载着辉煌历史的建筑尽都毁灭。茨威格写道“然而历史好比人生,抱憾的心情无法使业已失去的一瞬重返,绝无仅有的一小时,所贻误的,千载难以赎回。”即使再伟大,也抵不过毁灭的一瞬间。倒下的一座座城、被记载在史书上一个个亡国的时刻,都在提醒我们的人生丝毫不能怠误,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理想——《飞越大洋的第一句话》。在如今信息交流如此便利的时代,你是否想过在那个电学的幼年时代,世界各大洲还彼此不通音讯。那时候的技术和条件极其恶劣,连接两大洲的电缆的任务几乎不可能完成,但有一个人,他叫居鲁士,决定把他的整个身心投身于这项事业中。在这期间,居鲁士受到过追捧赞赏,也受到过人们的鄙弃,最终经过反复的失败和尝试,在六年后,居鲁士依然怀着同样的信念,两次航行后才获得圆满成功。文中这样写到:“今天的奇迹成了今天理所当然的事情,从这一瞬间起,地球仿佛有一个唯一的心脏搏动。”“一个人找到了他要为之毕生奋斗的使命,一项任务找到了使它实现的人。”是的,一切皆因那人和他不朽的使命,使世界有了更多精彩的时刻。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许多对历史时刻的描写,能使读者更深入了解我们的过去。读《人类群星闪耀时》,是美的享受,使我沉浸历史的奇妙,领悟人生的真谛。试想一下,若是拿破仑、托尔斯泰、亨德尔、列宁等人通过茨威格的笔下回顾自己的一生,又会是怎番情景呢?毕竟他们最辉煌的时刻被喻为“人类群星闪耀时”。
而至于茨威格,写作,就是他不朽的事业吧!
第二篇: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有感
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有感
韩晴
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收录的都是一些传记,有讲述名人的故事的,有关于一些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的,但读起来全无冗长难懂的感觉,倒像小说一样,可以让人沉浸其中。
我在这本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逃向苍天》(为列夫·托尔斯泰的未完成剧本《光在黑暗中发亮》补写的尾声)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以列夫·托尔斯泰本人为主角,以剧本为形式的写出了托尔斯泰去世前的事。
作者茨威格在引言中说,《光在黑暗中发亮》这个剧本,是托尔斯泰在描述自己的家庭悲剧,为自己所酝酿的出走做出辩白。这是一部在心灵极度破碎中企图获得精神上的平衡的作品。社会所带来的压力,政府所带来的压力,家人的压迫所带来的压力,就这样摧毁了这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在这篇《逃向苍天》中,茨威格写出了托尔斯泰被两名大学生质疑,他们以咄咄逼人的话语,没有尊重的态度质疑托尔斯泰所做的事的意义,和他所真正赞成的态度,以及托尔斯泰这个八十二岁的老人面对夫人时的躲避,夫人的不信任。
也就是这样,其实也就表现了托尔斯泰的一生了,托尔斯泰拼劲了力量所做的一切,最后只的到了本应和他站在统一战线上的大学生的质疑,和一些只会在火车站上闲聊的,连警长来了都会把报纸藏起来的人的关注,不过谁又知道他们是不是真好心的呢?
而且我想,就算托尔斯泰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支持,只要没有家人的支持,他也会很为这样的抗争感到无力吧?他的妻子是比较世俗的,是一直在为家庭的利益在着想,他们所渴望得到的不同,思想不同,就算他们之间有多深厚的感情,生活也不会幸福。托尔斯泰渴望离家出走的念头不只一次出现,却一次又一次的被自己打消,这是因为他还在顾着这个家庭,而他的夫人却口上说着动人的话,再在半夜开始查看托尔斯塔的房间,就是很虚伪的了。而且他夫人所做的这一切都是被托尔斯泰看在眼里的,这怎么能让这个八十多岁的老人的心里好受呢?
就这样,托尔斯泰才会在这么多的压力中,想要离家出走,而且不要再接触像钱这样的东西了。我想,这其实并不应该叫“离家出走”,其实这就是一种逃离,一种单纯的想逃离这个世界的感想吧。离家出走,我想是天地间到处都可以被当作家的,可在托尔斯泰离开家以后,又有什么地方可以真正的收容他呢?火车站站长可以好心让他躺在他的工作的床上,有的人可以为他隐瞒行踪。可是按照社会或是政府的标准,他就是应该被排挤的,这就是托尔斯泰生命的最后的可悲之处了。
茨威格的这篇《逃向苍天》,就是这样一篇讲述托尔斯泰去世前的时光的文章。通过几段对话,就这样让我理解了以上的内容。
第三篇:读《人类群星闪耀时》有感800字
读《人类群星闪耀时》有感800字
药剂科 成淼
男朋友嫌我文化底蕴不够,推荐我看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买到这本书翻了几页,并无兴趣,搁置在一边,后来分手了,整理东西,随手翻了一页,书中写道: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生命途中即在他最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高考的失败让我无从选择自己的专业,听父母的话,选择成为一名医生。记得大四那年在心内科实习的第一个夜班,来了一个心梗的病人,冷汗淋漓,痛苦不已。跟家属沟通后签了病危通知单及手术同意书,第一次感受生命即将逝去,很怕,跟着主任和老师紧急做了PCI,很顺利,第二天查房,患者冲我笑,那一刻觉得很神奇,突然在想没有我他会不会死。因为历史长河中不管哪一个时间节点哪一个人物有了改变,整个进程都会改变。当然,他的抢救我并没有贡献一丝力量,反而是他的出现让我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医生之于病人。那一刻突然觉得自己即使作为一个普通人,也有可能改变别人的命运,也会在不断努力中默默推进世界的进程。
茨威格的书中只包含了短短十几篇历史特写,但却让我们清清楚楚地看见人类的历史是怎样在关键的一瞬间被改写,这些人类的群星普照着暂时的黑夜。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并没有能力去照亮哪怕一块小小的方地,但方向很坚定,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或者早已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使命感之前看到过一段话,说做医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叫治病救人,你能够看好别人的病。这只能说明你是医务工作者。第二重叫人文关怀,你不仅看好别人的病,你还要有悲天悯人之心,对待病人要像亲人一样。第三种就是进入病人的灵魂,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我希望我能做到第三重,不懈地努力着,渴望自己成为照亮患者的新星。
茨威格说:“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情的流逝。”我们要做的,大概就是在这岁月的流逝中,努力的成长,期待成为那灿烂群星中的一员。我要做的,就是铭记医生的使命,铭记医生之于病人的意义,照耀患者暂时的黑夜。
第四篇:《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
该书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世之作,也是一部早在1980年代就堪称流行经典的大学校园书籍。该书与一般人物传记的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并未纵向展开对麦哲伦、拿破仑、歌德、托尔斯泰、西塞罗、列宁、威尔逊等历史为人生平的叙述,而是戳取他们生命中的一些“关键时刻”——决定一人之生死、民族之存亡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时刻。因为漫长而平淡的历史长河,往往被那些酝酿已久而至为紧要的历史 性时刻所改变。
书中的人物灿若星辰般地闪耀光辉,烛照人性也普照人类。该书笔触精致清冽,文字洗练生动,极富韵律之美和人文之蕴。书中14个人物各具主题,独立成篇,作者对他们的诠释虽然难免有片面之嫌,但细品之余还是给人良多启迪,令人不忍释卷。
第五篇:观《人类群星闪耀时》有感
失误——1+1>2
——读《人类群星闪耀时》有感
《人类群星闪耀时》讲述了十余个令人震撼的历史性时刻,其中不只有人类群星的闪耀,还有值得惋惜的悲壮,这是本充满哲理的书。
人类首次发现太平洋的瞬间,东西方命运改变的时刻,音乐奇才的灵光闪现,一代帝王命运的转折······这一件件决定性时刻都被茨威格以生动的语言写下并收录在此书中。而其中拜占庭的陷落不禁让我重新思考小错误的威力······
跟随作者回到十五世纪危在旦夕的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那时的东罗马帝国已成为“光杆司令”,因此给了野心勃勃的新一任苏丹穆罕默德夺取君士坦丁堡——西方基督教世界灵魂的机会。为攻下它,穆罕默德耗巨资,造大炮,调精兵,围城池,堵港口。眼看着这座城市危在旦夕。而西方多国却因种种小矛盾而延误了增援的最佳时机。最终在挡住一波又一波凶悍进攻后,却因一扇未关的门而陷落。
拜占庭陷落了!欧洲人的无动于衷是一大原因!先不说失去了君士坦丁堡之后东西方的商路被切断。那里可是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富丽堂皇的索非亚大教堂它凝聚着西方的信仰,是基督教的灵魂!但没用,西方世界为什么不能派一支联合军队?因为教皇将这座城市遗忘,转而热衷于政治斗争。各国呢,却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不愿联手。这一切造就了拜占庭的悲剧!假如西方世界能暂时放下政治上的争权夺利,派出援兵前来支援,哪怕只有一千人!也足以为拜占庭守军注入有生力量,注入信心。或许拜占庭的命运就得到了逆转,欧洲的命运就会有所不同,世界的命运更会因此而改变!一个错误,无数损失!
失去了欧洲的支援,拜占庭人只能孤注一掷的应战了。全城所有男人都加入守军,全城人民团结一心,打退了一波又一波敌人,眼看着要胜利了,却因一扇无军事价值的小门而使土其人攻入城,防御全线崩溃!拜占庭失守!
多么可惜!多么可笑!全城人的努力,就因为一扇忘关的门而毁于一旦。这么大的一个门,难道没有一个人看见吗?这不可能。战前,守军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关紧城门,不能仅仅因为这个门没有军事价值就不去管,而百姓也似乎忘了这个危险,他们的疏忽共同造就了之后的悲剧。一扇门的开与合,竟决定了之后历史的走向,这是多么的令人感慨!
就这样,增援不及时,小门忘了关。两个失误在这个特定的时刻共同产生了的影响远远大于两者原有影响的总和,即1+1>2。这让我想到了历史上有名的环大西洋号海轮沉船事故,一艘那么先进的船,却在那么安全的海域沉没,原因很简单,由于每个人都犯了一点失误,累积在一起,便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这就是失误的力量!种种历史事件无数次告诉我们:不能轻视错误的力量!而拜占庭的陷落更让我感受到他的力量!
“瞬间的错误会铸成千古之恨,耽误一个小时所损失的,用千年时间也难以赎回。”是啊,作者用这句话再次警告我们:失误叠加起来——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