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驭风少年》读后感600字(通用)
《驭风少年》读后感600字(通用6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驭风少年》读后感600字(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驭风少年》读后感600字1马拉维是一个非洲小国,饱受干旱、饥荒、瘟疫和艾滋病困扰。主人公坎宽巴就出生在这样一块贫穷的土地上。1997年,十四岁的坎宽巴因为家里出不起学费而辍学在家。无意中他得了一本书——《探究物理》,他爱不释手,并自学了书中的电学知识。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克服了许多困难,坎宽巴终于造出了自己梦想的风车,并用风车来发电。
我紧握着连接电线的小灯泡,等待奇迹的发生。起初,我的掌心出现了一点微光,接着光亮突然绽放出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了。
“这东西真能发电!”有人说。
“是呀。”另一个人说:“他真做到了!”
马拉维,一个非洲小国,巫术盛行,饱受干旱,饥荒,瘟疫和艾滋病的困扰,只有百分之二的人能用上电。这儿唯一不缺的是——风。
十四岁的少年坎宽巴决定自己打造发电的风车。辍学的他,在废品厂里收集的废铜烂铁,借来爸爸的自行车轮胎,村长家的胶管,依靠乡村图书馆的《探究物理》,经过多次“疯狂”的实验,终于造起梦想中的风车。
面对坎宽巴的勇气,我真是自愧不如。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想就此停下,没有勇气继续前行。而同样面对重重困难的坎宽巴,他却迎难而上,根本就没有把困难当回事儿。他坚定的态度,更让我明白了:其实,困难无处不在,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主要是我们面对困难时的态度,看我们是否有勇气和信心克服困难,如果我们胆怯,退缩,那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就会离我们心中的梦想越走越远,还谈什么理想,谈什么目标?最终将一事无成。对于梦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奋斗生活很艰难,我没有变坏。有梦想,就会有未来。
《驭风少年》读后感600字2一阵强风来袭,远处的风车转了起来,转动了我的记忆,转出了《驭风少年》这本书。
在非洲大陆上,有着几万个村落,但其中一个村却诞生了一位科学家。他在一个普通家庭出生。在那时,魔法是大家的信仰,他也相信魔法,直到科学的到来。两本科学书与一本破旧的英语词典,是他家奇迹般得聚起架架风车。他不仅使一个贫困家庭变成了地主级别的富足,更让整个非洲都受益匪浅。
我出生在一个中等家庭,上学是上得起的,虽然课文中的知识都学会了,掌握的'也很挺好,可开发创新精神还是太薄弱了。比如说叫我们建一个桥。我虽然能照课文要求造出来再添上一点自己的想法。但比起一架风车,我的建造便有些力不从心了。其次是探索知识与应用能力,我虽然也会如饥似渴地阅读,但也没到废寝忘食之地。主人公会的知识我也会,但却没想到风车的点上,也没他那么省吃俭用来换部件的勇气,以及那么强的动手能力。
我们中国的社会也如此。现在的同学太安于现状了,作业如同任务一般,在做完之后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视,不会钻研。中国古代越发如此。整天闭国不出,十分自大。认为自己已经甲天下了。若不是外国进攻,我们现在还没高楼呢。中国虽然会发明一些东西却不会用。如指南针,我们虽发明了它,可真用的好的却是哥伦布。世界上一般大陆都是他发现的。还有火药,中国人用它发明了烟火,可外国人用它发明了大炮来攻打中国。
所以,同学们,让我们动起来吧!我们虽造不出风车,却可以成为祖国之栋梁。
《驭风少年》读后感600字3《驭风少年》是一本出于真人真事的自传体小说。威廉被迫辍学,完全靠自己探求实验,利用废品厂捡回的破铜烂铁,研制出了能发电的风车。书中记述了他的成长、磨难以及最后的成功。虽然一生很坎坷,但威廉·坎宽巴一直笑着给我们讲他的故事,微笑着告诉我们他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东西。
读完整本书,我闭上眼睛,似乎就能看到这位黑人男孩憨厚淳朴充满梦想的笑脸,仿佛就能看见在非洲,一片挣扎于饥荒死亡边缘的干旱土地,红色尘土漫天狂舞中,矗立着一架用废品建造的风车。风车能发电,连接它的小灯泡闪闪发光。而建造它的正是本书主人翁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他的名字叫威廉·坎宽巴。
读了这本书,令我感动的不是威廉·坎宽巴发明了风车有多么伟大,对世界对人类带来了多深远的意义。而是,他在辍学,饥荒的境遇下,没有师长,没有钱,在赤贫之地几乎看不到未来的情况下,而他,还能一心一意实现了梦想。
他那充满正能量的心态,就像一缕阳光照耀了我。和他比起来,我们都太幸运了。物质资源丰富,教育资源丰富,家里也没有繁重的活计等着我们去完成,唯一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学习,学习。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这唯一的一件事情做好呢?回想自己已经快要过完的小学六年学习,是不是欠下了太多的任务?
虽然学习中,会遇到困难,但这一点小小的困难与坎宽巴比起来,微乎其微。而且,学习还只是一件为了我们自己的事情,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端正起态度来对待好,不说为了回报老师,回报家长,就让我们为了自己加油吧!
《驭风少年》读后感600字4也许我们现在生活繁荣昌盛,还不能够体会到贫穷国家生活的艰辛,但残酷的事实就是这样。
非洲,虽然和欧洲一海之隔,但经济条件却相差甚远。而正是在这般贫瘠的土地上,却诞生了一位奇才。马拉维,一个非洲的小国,国内巫术盛行,因包受干旱、饥荒、瘟疫和艾滋病的困扰,所以地方极度贫穷,只有百分之二的人能够用上电。
少年坎宽巴辍学后因知道了乡村图书馆而开始了自修。在地方穷困、民不聊生等多种因素下,产生了打造一台会发电的风车,让人民用上电的梦想。依靠一本《探究物理》,他无师自通,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思考,达到了近似疯狂的程度,终于,一架梦想般的风车屹立在村庄里。
少年坎宽巴之所以能成功,只是因为他拥有一颗有毅力的心和上天给予他的一点灵感。灵感就像天才,不是每个人都会有、都会发现的,但有毅力的心你可以有。灵感和灵魂都需要对号入座,假如你在某一方面失败了,不要灰心,就像每把锁只有一种特定的钥匙才能打开一样,你总会在某一方面找到自己失散已久的灵感的。
坎宽巴也不是天生的幸运儿,在他的发明道路上也是有许多坎坷的。比如说,他家没钱给他搞发明,他必须去废品场收集破铜烂铁才能完成他日思夜想的风车;为了搞发明,他家把破自行车都给搭了进去等,历经重重阻挠后才取得成功。
你如果想要成功就必须放弃一些东西,和少年坎宽巴辍学这几年错失的知识一样,你得舍弃一些实质的东西,并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登上人生的巅峰。
成功就需要放手一搏,从现在开始干吧!
《驭风少年》读后感600字5在红土风扬的非洲,可以看见一个歪歪斜斜的架子上有一架用废品建造的破旧风车它在快速的转动。风车能发电,连接它的小灯泡闪闪发光。它照亮着整个非洲,也承载着一个男孩子的希望——他的名字叫威廉·坎宽巴。
《驭风少年》讲述的便是这么一个故事,这是一本真人真事的自传体励志小说。他出生在一个饱受饥荒瘟疫,一个玉米粒都被人捡的干干净净的年代。饥饿像一个怪兽,把一半的人推到了死亡的边缘,但是他却用坦然、带着微笑去面对生活,他经历着无数的困难,但每次失败后,“希望”这个词又从他的心理由然升起,这让我想起了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他同样经历过无数次的困难,不顾自已的生命,不顾家人的反对,依然朝着自己的梦想去拼搏。这让我深深明白,在生活还是学习上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心中依然充满希望和梦想,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我想这就是伟人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吧。
退学后,他并没有像我们一样放弃,而是朝着更高的方向奔去,他不在乎同学的嘲笑,每天在废品场收集他的宝贝,经过多次疯狂的实验,终于造出了自已梦寐以求的风车。如果换做是我,退学后哪有心思会去造风车,只能唉声叹气,又怎么会顶着种种压力执着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想想暑假的游泳,胆小害怕的恐惧心理,就差点让我退缩,甚至想要放弃,对比主人公我真心感到惭愧。我被主人公那种十足的信心、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折服。
他用微笑对待残酷的现实,用希望面对生活,既使有一天他会落泪,泪也会被风儿吹得一干二净,他真诚善良、乐观的心理,才造就了风车。我为他那种执着的精神所感动,也因为他在如此环境下还有希望和梦想而心生敬佩!
《驭风少年》读后感600字6如果我就是威廉·坎宽巴,那现在一定已经众人皆知了。
如果我也有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对学习的渴望,也会“造出风车”的。我能体会到,他工作的那么辛苦,手臂上的肌肉如火烧般疼痛。我认为,他看着眼前的风车,一定会产生一种美梦成真的感觉。
他的工作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就拿我来说吧,我学滑板,一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放弃了,而他的工作中,有着许多困难,如果让我来做,只会是一种结果:做上十年二十年也做不完!
他的工作中还遇到了饥荒。我不可能撑上呢么久只吃一小口“希马”,可是,威廉。坎宽巴却撑了下去,正因为如此,他才能造出风车!正因为它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他才能为自己家通上电!才有机会看到真正的风车!
在饥荒时,他甚至去吃硬邦邦的羊皮!那羊皮多么难吃啊,他们竟然能吃下肚。不过,想想也对,饥饿的时候什么都是十分美味的,平时厌恶的食物在此时却异常珍贵。
饥荒总有头,想象着面前玉米饱满而美味,我不禁口水直流,在饥荒之后,谁能不产生吃下它的欲望?我不能。玉米的美味是难以抵抗的,烧好后,一口咬下去,香透入味。
看着他那高大的风车,我不禁想问:材料是从哪儿来的呢?这难不倒聪明的坎宽巴。他从垃圾场中找到了许多材料,缺少的物品他的朋友帮他买了。通电之后,他一定认为努力没有白费,心里一定有欣喜地感觉。
被辍学的他能有这等信心是十分可贵的。我被辍学后,哪里会有心思去造风车呢?,只会整天唉声叹气。
生活很艰难,我没有变坏。有梦想,就会有未来。
第二篇:风字开头成语造句
风烛残年
【拼音】: fēng zhú cán nián
【解释】: 风烛: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残年:残余的岁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出处】: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风字开头的成语造句
【举例造句】: 有许多象祁老者的老人,希望在太平中度过风烛残年,而侵略者的枪炮打碎了他们的希望。老舍《四世同堂》六?
风花雪月
【拼音】: fēng huā xuě yuè
【解释】: 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出处】: 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
风尘仆仆
【拼音】: fēng chén pú pú
【解释】: 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出处】: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你索是远路风尘的故人。”风字开头的成语造句
【举例造句】: 三人拣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此时,不免早些歇息。清·吴趼人《痛史》第八回?
风华绝代
【拼音】: fēng huá jué dài
【解释】: 风华:风采才华;绝代:冠绝当世。意思是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
【出处】: 《南史·谢晦传》:“时谢混风华为江左第一,尝与晦俱在武帝前,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风言风语
【拼音】: fēng yán fēng yǔ
【解释】: 没有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带有讥讽的话。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
【出处】: 汉·焦赣《易林》:“华言风语,乱相诳误。”
【举例造句】: 为她高高丰满的胸脯和厚实的脚板,母亲忍受过许多风言风语的责难。冯德英《苦菜花》第一章?
第三篇:公路少年读后感
篇一:公路少年读后感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公路少年》,主人公是齐克和麦克。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难忘的夏天,俩个十四岁的孤独少年齐克和麦克,因为各自的家庭问题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共同驾驶齐克偷来的一辆老旧的拉达车,开始了一次穿越德国东部的梦幻旅程,没有地图,没有指南针,只有心目中的瓦拉齐。他们在旅途中经历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例如,麦克初学驾驶,他们偷换车牌,给汽车加油,与易莎同行害齐克受伤,车祸……让人时而高兴时而担心。
其中,最让我喜欢的一篇读后感叫:与易莎同行。小女孩易莎是一个他们在垃圾山捡软管时结识的朋友,易莎口才很好一路上不停的说话,在他们下车时易莎还在说个不停,易莎性格十分开朗,活泼,他们去的地方是一座山,他们还在山上的小木屋上刻下了他们三个的名字,还发誓五十年后要在这里一同相聚。
我感觉,三个孩子五十年后一定会相聚的。
篇二:《公路少年》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公路少年》,主人公是齐克和麦克。这本书读后让我感受到许多许多让人激动的事情。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难忘的夏天。两个十四岁的孤独少年——齐克和麦克,因为各自的家庭问题它们走到了一起。他们共同驾驶齐克偷来的一辆老旧的拉达车,开始了一次穿越德国东部的梦幻旅程。他们的旅程没有地图,也没有指南针,只有心中的目的地瓦拉齐。他们在旅途中经历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例如;麦克初学驾驶,他们偷换车牌,给汽车加油,与易莎同行还有齐克受伤,车祸……让人时而高兴,时而担心。
其中,最让我喜欢的一篇文章叫:与易莎同行。小女孩易莎是一个他们在垃圾山捡软管时结识的朋友。易莎口才很好一路上不停的说话。在他们下车时易莎还在说个不停。易莎性格十分开朗,活泼,他们去的地方是一座山上,他们还在山顶的小木屋上刻下了他们三个的名字。还发誓五十年后要在这里一同相聚。
我感觉,三个孩子五十年后的容颜会随着岁月流逝逐渐老去,但是在他们心中将永远保持青春的光辉!
第四篇:《少年方志敏》读后感
《少年方志敏》读后感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他的光辉业绩和重大贡献,早已载入史册;他作为一位铮铮铁骨的民族英雄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也日益深入人心;他为后人留下的《可爱的中国》、《清贫》等狱中名著已经影响了共和国一代又一代人,至今仍被人们当作经典的精神食粮和文化瑰宝。《少年方志敏》通过人物形象告诉我们:英雄是植根于人民之中的。方志敏从小继承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他以一双朴素幼稚的眼睛,看到社会的不平等,看到富人的为富不仁和穷人的悲惨。他痛恨剥削压迫,追求社会平等,富有同情心。他十分关注普通劳动者的命运,而且自觉地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普通农民拴在一起,屡屡与张念诚“较劲“以至于最终决裂。这很容易让人们理解为什么方志敏日后找到了“社会主义”这个理想目标,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便舍生忘死地为之而奋斗。英雄在生命最后时刻的心声可以告诉我们一切:“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烈士精神唤醒民众二(2)班倪冰苇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人跟随胜利一起走出来了。而有人,则永远留在了那个年代。年仅36岁的方志敏,在下沙窝被秘密杀害了。在他被监禁的1年间,他用笔书写出一片赤子的拳拳爱国之心。其中《可爱的中国》最为有名。他将这些作品反复抄写了好几遍,托人带出监狱。这些作品在历经革命沧桑之后,成为见证英烈,激励后世的不朽之作。在被捕之前,他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革命事业,几起几落,历经坎坷,可谁又知道,身为共产党的高层领导的方志敏,在被捕时竟身无分文。全身仅有一块怀表,一支钢笔,正如他《清贫》一书中所写的一样。矜持不苟,舍己为公。而他的人格魅力也不仅于此。在敌人捉住方志敏的庆功会上,方志敏昂首挺胸,面带微笑,大步的走着。虽脚戴脚铐,身着单薄衬衫,但却精神抖擞,目光炯炯。这种精神深深感染了台下观众。在他被捕后,蒋介石曾派多人去劝他“归诚”。可他却坚定不移,在最后通牒时,他在墙上写下了“视死如归”四个大字,而他,也真正做到了这点。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另一位民族英雄文天祥,他将“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付诸行动。前有文天祥,后有方志敏,还有前仆后继的革命者们,他们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胜利之歌。这些革命者,大多少年时就有所成就,方志敏也是,他幼小的心灵在旧社会中逐渐萌生出革命的种子。此后不久他便加入了共产党,开始了他辉煌而又朴实的一生。革命者的青春和生命的发展,幸福了现在的我们。那些为革命献出生命的英雄们,将化作无言的风,吹醒中华民族。(
第五篇:少年特工读后感
《少年特工》读后感
回郭镇马口小学六一班:马启鹏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名叫《少年特工》的小说。作者是张品成,里面的故事情节很曲折,读起来引人入胜。
故事讲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调集重兵,对中央苏区进行大规模“围剿”,并派出大量特务潜入苏区内部,这时,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挺身而出,与国民党特务斗智斗勇的故事。
大家看了可能会奇怪,为什么要选小孩子呢?原来,这是有原因的,如果大人去就太显眼,容易被发现,少年特工人小,不会被敌人怀疑。所以,首长就派他们去执行任务。
这里面的故事情节都很好看,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巧藏钨砂。这一天,少年特工谷雷、八固、冯标去执行秘密任务—搬运钨砂。这可不容易,因为那时有白军四处活动。怎样才能骗过敌人呢?谷雷灵机一动,想起了一个办法,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枯饼,又指着枯饼和钨砂说:“你们看,钨砂和枯饼没什么两样,要是把钨砂和枯饼混在一起,压成饼子,不就可以骗过白军了吗?”其他人听了,都说是妙计。于是立刻照这个妙计行动。就这样,他们从敌人的眼皮子底下顺利地搬运走了钨砂。
书中的这些少年特工个个都很勇敢,机智,每当遇到难关时,他们总会想出各种办法来克服。而且,他们都很坚强,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不向敌人透漏我军的总指挥部。
看完这本书后,那些少年英雄们的形象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他们在那样艰苦的年代,干着那样艰苦的工作,却从来没有灰心过,总是迎难而上。想想自己,觉得有点惭愧。与他们相比,我的生活条件优越多了,吃穿住都不用自己担忧,可是,我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想打退堂鼓,尤其是数学作业,一遇到难题就不想动脑筋,光想抄别人的。在那些少年特工面前,我应该感到脸红。
今后,我要以少年特工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精神,改正自己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