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夫童话》读后感[五篇范文]

时间:2020-04-11 12:0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豪夫童话》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豪夫童话》读后感》。

第一篇:《豪夫童话》读后感

《豪夫童话》读后感1

在漫长的暑假期间,我读了《豪夫童话》。这本书是德国童话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世界童话中灿烂的瑰宝。和《格林童话》一样,《豪夫童话》不但在德国家喻户晓,而且被翻译成了各种文字,得到了全世界孩子们的喜爱和认可。书中在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书中的语句轻松幽默。

书中共有七个故事,分别是《仙鹤哈里发》、《小矮子穆克》、《假王子的故事》、《年轻的英国人》、《长鼻子小矮子》、《赛德的命运》、《冷酷的心》。在故事《仙鹤哈里发》中,一个得到神奇魔法盒的国王,不巧变成了一只仙鹤,后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变回了人形,回到王宫。

故事隐隐地讽刺和嘲笑了王公贵族们的虚伪和权力争斗。《假王子的故事》讲诉了一位心地善良却又爱慕虚荣的小裁缝巴康,偶然得到了一件皇室服装,从而冒充贵族,进宫冒充王子,最终被揭穿的故事。揭示出了市民阶层的爱慕虚荣和嫉妒贪婪……

但是我认为所有故事中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故事是《年轻的英国人》。这是一个既辛辣又让人不禁大笑的故事。讲的是一只马戏团里的猩猩假扮成绅士,混入了上流社会。不会说任何人类语言的猩猩不但受到了市长大人、贵族夫人们的赏识,还受到了当地年轻人的欢迎。最后争相大白,他们丢尽了脸面。

这本童话的作者就是德国的威廉。豪夫。书中充满了奇妙意境,大家快去买一本看看吧!

《豪夫童话》读后感2

今天,我把豪夫童话读完了,它的每一个故事都使我受义匪浅。

其中,《小矮子穆克》使我流连往返。它所讲的是一个矮子穆克,它们家很穷,只能出去流浪。他来到一个小镇,一个好心的老婆婆收流了他……

过了几天,老婆婆不知怎么的,对他很不满意,决心要赶走他,在他临走时,他看见一双大拖鞋和一个奇怪的拐杖,他就拿走了它们。

读到这里,我想对他说:穆克,你不应该拿走老婆婆的东西,还应该有颗感恩的心。要知道幸福不可贪图,财富不可常存,名誉就像闪闪发光的星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忘记。

看完了这本书,使我觉得它对我以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只要你懂得了这里所有的道理,你就可以知道以后应该怎样做一个好人。

《豪夫童话》读后感3

在漫长的暑假期间,我读了《豪夫童话》。这本书是德国童话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世界童话中灿烂的瑰宝。和《格林童话》一样,《豪夫童话》不但在德国家喻户晓,而且被翻译成了各种文字,得到了全世界孩子们的喜爱和认可。书中在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书中的语句轻松幽默。

书中共有七个故事,分别是《仙鹤哈里发》、《小矮子穆克》、《假王子的故事》、《年轻的英国人》、《长鼻子小矮子》、《赛德的命运》、《冷酷的心》。在故事《仙鹤哈里发》中,一个得到神奇魔法盒的国王,不巧变成了一只仙鹤,后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变回了人形,回到王宫。

故事隐隐地讽刺和嘲笑了王公贵族们的虚伪和权力争斗。《假王子的故事》讲诉了一位心地善良却又爱慕虚荣的小裁缝巴康,偶然得到了一件皇室服装,从而冒充贵族,进宫冒充王子,最终被揭穿的故事。揭示出了市民阶层的爱慕虚荣和嫉妒贪婪……

但是我认为所有故事中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故事是《年轻的英国人》。这是一个既辛辣又让人不禁大笑的故事。讲的是一只马戏团里的猩猩假扮成绅士,混入了上流社会。不会说任何人类语言的猩猩不但受到了市长大人、贵族夫人们的赏识,还受到了当地年轻人的欢迎。最后争相大白,他们丢尽了脸面。

这本童话的作者就是德国的威廉。豪夫。书中充满了奇妙意境,大家快去买一本看看吧!

《豪夫童话》读后感4

今天,我把《豪夫童话》这本书读完了。这本书里面,每一个童话都有他们给我们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浅。

我看了这本书后,它所讲的每一个道理我都明白了。我们在看童话书的时候,我觉得重要的是不要单单的看这一个故事,而要更加的去了解这个故事,了解它带给我们的道理。看过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幸福不可贪图,财富不可长存、光荣是一种不朽的财富,名誉就像闪闪发光的星星,不会随着幸福一起消亡……许多的道理。

同样在一些故事中也有一些人物,心中有着不好的想法。在刚开始他们也许非常得意,让向往正义的人吃到了苦头。但是每到最后的时刻,我们都能看到他们的目的终究不会得逞。我们绝对不能跟他们有一丝相同的想法,因为有时候它们会蒙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做错了事情。

看了这本书,使我觉得它对我以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只要你懂得了这里所有的道理,你就可以知道以后应该怎样做一个好人。这本书是我们一生必读的经典,经典的故事影响我们的一生。

《豪夫童话》读后感5

《豪夫童话》是德国童话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童话中的一块宝石。

这本书描绘了许许多多的形象:变成仙鹤的哈里发,爱慕虚荣的小裁缝拉巴康,改邪归正的彼得……

《豪夫童话》中,《年轻的英国人》讲了一只马戏团的大猩猩假扮成一位绅士,悄悄地混入上流社会。这只大猩猩不会说任何人话,却受到了市长,贵族们的赏识,当地的年轻人也对大猩猩的一举一动都争相仿效!这个故事很直接的批判有些人一味的去仿效别人,一味追求时尚,没有主见,到最后,定是自己吃了大亏。

《冷酷的心》塑造了年轻炭夫彼得的形象,他贪图钱财,在大森林中遇到了魔鬼,向魔鬼出卖自己的心,患上了一颗冷冰冰的石头心,之后彼得变得冷酷无情,逼走母亲,逼死妻子。最后小玻璃人告诉他,良心重于金钱,他才改邪归正。是啊,我们不应该贪图钱财,应该怀有一颗善良的心,就像高尔基所说:“给”,永远比“拿”快乐!

怎么样?你是不是很想亲眼看一看这本书呢?

《豪夫童话》读后感6

人生短暂而又各不相同,我们不能一一经历那些奇特的事情,但是,阅读豪夫的童话却可以让我们在精神上体验很多人的人生传奇,让我们的情感更加丰富,生活更加充实,生命更加珍贵。

豪夫的童话夯实了人类社会的基石,奠定了人性的基础。其中的《鹭鸶哈里发》、《营救法特美》、《小矮子穆克》、《假王子》、《矮子长鼻儿》、《赛义德历险记》等歌颂了正义、勇敢、善良、宽容等人类基本而美好的道德情感,批判了见利忘义、背叛、邪恶等丑陋行径。

是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并不是真的要当王子公主才能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可是小裁缝拉巴康却硬要当王子才心满意足。读了《假王子》这篇故事你会懂的什么是宽容,什么是知足,什么是尊严,什么是荣耀,什么是幸福,什么是财富,什么是高贵,你会审视自己的内心,思考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原本是个漂亮、健康、活泼的小孩儿,却突然被巫婆变成了个子矮小,鼻子长长的丑人,还被变成松鼠和许多动物一起伺候老巫婆,你会怎么想呢?非常不幸,小雅可卜就遭遇了这样的人生,读着《矮子长鼻儿》的故事,正视现实,坚强,与人为善的美好品德你和雅可卜一起经历奇特事件的同时注入到你的心田。

豪夫童话风格多样,或轻快,或风趣,或凝重;从阿拉伯沙漠穿行到英伦的海中小岛,从东方城市飞翔至欧洲的黑森林。阅读豪夫的童话能给人一种轻快感,疲劳顿时全无。《豪夫童话》以它丰富的内容,深厚的内涵,鲜活的人物形象,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成为世界童话中的瑰宝。

读豪夫的童话故事,就好像走进了一个个神秘的山洞,每个山洞里都上演着一幕幕离奇而魅力无穷的话剧,形形色色的面孔就展现在你的眼前。一个一个惊险离奇的故事,它们会让你看得眼花缭乱,当然它们也会让你懂得什么是丑恶,什么是美好;会教你恨什么,爱什么。

我喜欢看童话,更喜欢看《豪夫童话》!

《豪夫童话》读后感7

今天我读了《豪夫童话》,这本书通过几个故事为我们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假王子》这个故事。

《假王子》为我们讲述了有一个叫拉巴康的裁缝,他的手艺不错,他总认为他很像王子。有一天,真正的王子奥玛耳和那个裁缝相遇在一起。奥玛耳从小被他的父亲送到国外,要到他20岁时才能回到他的国家。于是,拉巴康冒充王子,去见国王。后来,国王认为拉巴康是王子,奥玛耳是假王子。一个仙女给了国王两个盒子,一个上写着光荣和名誉,另一个写着幸福和财富。奥玛耳选了光荣和名誉,奥玛耳认为幸福是不可靠的,财富也是容易失去的,而光荣和勇敢是人心中永不消失的财富。拉巴康选了幸福和财富,拉巴康觉得没什么能够比得上做王子更幸福了。他们把盒子交给国王后,盒子自动打开了。第一个盒子里的是王冠,第二个盒子是针线。国王认为奥玛耳是真正的王子,于是国王便把拉巴康赶出了皇宫。

读完了这个故事后,我想说幸福和财富固然必不可少,但这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出来的,而不能像拉巴康一样去夺取别人的财富,因为最终的结果还是不美好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一定不能去占领别人的财富。

《豪夫童话》读后感8

童话故事,想必大家应该都很熟,也看过不少。但童话不仅仅是在年幼的我们,才能看的。书本的故事永无止境,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探索。而最近,我看了一本名叫《豪夫童话》的青年童话书,让我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

豪夫童话是德国童话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同时还是深受喜爱的一本名著。我认为他和格林童话一样,这本童话不但在德国家喻户晓,还得到了很多孩子的认可,因为我也被他的故事而深深的吸引了。

从这么多故事中,让我最为触动的是——冷酷的心。他讲述的是,在森林中,有一位很年轻的烧炭夫,他叫彼得。他因为贪图钱财,想钱简直快想疯了的情况下,他遇到了可恶的恶魔。恶魔告诉他,他可以给彼得很多钱,但条件是出卖自己的心。虽然彼得犹豫了一下,但最后还是同意了。

因为魔鬼对他说,不会让他没有心脏,只是换上了心脏之后,他会没有任何感情,他将会有一颗冷酷而残酷的石头心。从此,彼得变得十分冷酷和无情,他再也无法感受到温暖和幸福,以及世上的快乐。他杀了自己美丽善良的妻子,还伤害了自己的母亲,变得十分吝啬。但是,最后在小玻璃人的帮助下,才领悟到了自己的.良心,他那时才觉醒,其实自己的良性比什么都重要,终于重新取回了自己的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金钱不能替代或是代表一切。在连自己的良心都消失的时候,有什么理由去用金钱去换他。人连最基本的良心都没有,金钱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就算是为了发家致富也好,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去做那些事。

《豪夫童话》读后感9

今天我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豪夫童话》,这本童话的作者是威廉·豪夫,是德国十九世纪着名的小说家和诗人。回到家以后我就迫不急待的读了起来,这本书一共讲了8个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冷酷的心》,这个故事讲了烧炭工彼得·蒙克和父亲在黑森林里烧炭。年轻的彼得是个机灵的小伙子,他最初干得很称心,他天天坐在冒烟的炭窑前,或者到城里去卖炭,浑身弄得又脏又黑;令人见了就讨厌。不过,每当彼得·蒙克坐在炭窑前的时候,四周黑黝黝的森林和林中深沉的寂静,总使他心里感到难受,不由得想痛哭一场,并且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向往。他有点悲哀,也有点气恼,但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后来他发现他痛苦的根源在于他的社会地位。“我只是一个乌黑的寂寞的烧炭工!”他十分羡慕玻璃工、钟表匠,甚至礼拜天晚上的乐师,羡慕他们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在黑森林的深处住着一个小玻璃人,他能为在星期天十一点至两点之间出生的人,实现愿望。彼得想去碰碰运气,他如愿地见到了森林里的精灵,并实现了梦想的生活,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有了更“远大”的梦想,因此,他又去寻找黑森林另一边的巨人。彼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作为条件,他把自己的心交给了巨人,从此彼得变得冷酷无情。赶走了老母亲、失手打死了妻子,最后在小玻璃人的帮助下,他夺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心,回到了从前欢乐充实的生活。

从这个故事中我体会到,不要因为金钱而迷失了自我,一颗热忱的心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过上有意义的生活。生活是需要金钱,但只有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如果用自己的心、自己的灵魂来换取的金钱,最终都将一无所有。

读豪夫的童话故事,就好像走进了一座神秘的山洞,里面有一间间烛光明亮的小房子任我推门而入,每间房里都在上演着一幕幕离奇而魅力无穷的活剧,形形色色的面孔就

展现在我的眼前。希望你也能步入这神奇的山洞去领略故事的奇妙意境。

《豪夫童话》读后感10

《豪夫童话》这本书共讲了九个故事,有《仙鹤国王》,有《冷酷的心》,有《年轻的英国人》等等。其中最让我喜欢的是《假王子》这个故事。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有一个叫拉巴康的小裁缝,他在学做裁缝的时候,他的师傅为了逗他玩就经常说他像一位王子,于是他便信以为真了。有一次他在缝补衣服的时候拿了件华贵的衣服试穿了一下,谁知这件衣服不大不小刚刚好,就好像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于是他便趁着夜色偷走了这件衣服。他逃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名叫奥马尔的真王子,奥马尔把自己的身份等全告诉了拉巴康。拉巴康听了后决定杀死王子。可是在他善心的驱使下就只偷走了王子的短剑和马,然后快马加鞭的逃走了。后来他遇到了老国王,老国王以为他是真的王子正准备带拉巴康回去的时候,真王子赶上来说明了事情。知道真相的国王决定惩罚拉巴康,后来还是宽容的王子求情,才释放了拉巴康。拉巴康回到民间悔过自新,成为了一个有名的裁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要贪图荣华富贵,要踏踏实实,有一颗宽容和知足的心。

【《豪夫童话》读后感】相关文章:

1.豪夫童话小学读后感

2.豪夫童话故事·商队

3.豪夫童话故事

4.豪夫童话:穿年鉴外衣的童话姑娘

5.豪夫童话与王德尔童话故事

6.豪夫童话:施佩萨尔特客店

7.豪夫童话:斯泰恩福耳山洞

8.豪夫童话故事:假王子的故事

9.豪夫童话商队幼儿故事

第二篇:豪夫童话小学读后感

豪夫童话非常具有奇妙感,把人引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童话是什么?”有人会问。豪夫的回答是:“童话是现实生活中的东西把它用另一个角度去想,去思考,把它搞得有一种魔力般。”这样子,豪夫就被评为“施瓦本的浪漫派作家”的美名。

第一篇也就是首篇是《童话年鉴》,童话的故事人人都爱听,可是,这也是刚开始的事,过了几天,她就被赶出了人间。但仅过努力,她又回到了人间这个世界当中,成为了一个家庭的课后故事老师。

一篇《假王子》就让我们明白了“是鞋匠就不要离开鞋楦头。”一定要一心一意做人。

《矮子长鼻》告诉我们不能小看别人的外表,一定要看内心是否是美的。

打开这本书,告诉你重重美德、道德,它正等着你去读它、看它、理解它,去记它的道,它的德!

第三篇:《豪夫童话》读后感

《豪夫童话》读后感

五(4)班 罗伊铃

《豪夫童话》是德国童话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童话中的一块宝石。

这本书描绘了许许多多的形象:变成仙鹤的哈里发,爱慕虚荣的小裁缝拉巴康,改邪归正的彼得 ……

《豪夫童话》中,《年轻的英国人》讲了一只马戏团的大猩猩假扮成一位绅士,悄悄地混入上流社会。这只大猩猩不会说任何人话,却受到了市长,贵族们的赏识,当地的年轻人也对大猩猩的一举一动都争相仿效!这个故事很直接的批判有些人一味的去仿效别人,一味追求时尚,没有主见,到最后,定是自己吃了大亏。

《冷酷的心》塑造了年轻炭夫彼得的形象,他贪图钱财,在大森林中遇到了魔鬼,向魔鬼出卖自己的心,患上了一颗冷冰冰的石头心,之后彼得变得冷酷无情,逼走母亲,逼死妻子。最后小玻璃人告诉他,良心重于金钱,他才改邪归正。是啊,我们不应该贪图钱财,应该怀有一颗善良的心,就像高尔基所说:“给”,永远比“拿”快乐!

怎么样?你是不是很想亲眼看一看这本书呢?

第四篇:读后感《豪夫的童话》 文档

诚实劳动才是最大的财富

——读<<假王子的故事>>有感

岚山区安东卫街道中心小学四年级(1)班孙亦然

豪夫的童话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传说,再结合现实生活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加工,往往来揭露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腐朽的统治阶级,能很好地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假王子的故事》就是很典型的一篇。他斥责了不切实际的虚荣心和不劳而获的侥幸想法,说明了只有城市的劳动才能让人们获得财富和幸福的道理。

<<假王子的故事>>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叫拉巴康的裁缝,他的手艺不错,却总认为自己很像王子,于是偷了一件送来修补的华丽衣服出走了。有一天,真正的王子奥玛 耳和他相遇在一起。奥玛 耳从小被他的父亲送到国外,要到二十二岁时才能回到他的国家。于是,拉巴康冒充王子,去见国王。后来,国王认为拉巴康是王子,奥玛 耳是假王子。一个仙女给了国王两个盒子,一个写着“光荣和名誉”,另一个写着“幸福和财富”。奥玛 耳选了“光荣和名誉”,他认为幸福是不可靠的,财富也是容易失去的,而光荣和名誉才是人心中永不消失的财富。拉巴康选了“幸福和财富”,因为他觉得没什么能够比做王子更幸福了。他们把盒子交给国王后,盒子自动打开了。第一个盒子里是王冠,第二个盒子里是针线。于是拉巴康被识破了,但真王子饶恕了他。他回到家乡用盒子里的针线诚恳劳动,终于获得了幸福和财富。

这篇童话告诉我们,虚荣心是要不得的,拉巴康的虚荣心就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使他不再安心于日常劳动,而是在幻想中无法自拔,后来更是在虚荣心的驱动下冒名顶替,险些身败名裂。天

下没有可以不老而获的幸福,我们只有坚持每天做好自己的本职事情,诚实不浮夸,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我们每个人都想要财富,但从这个童话里我们懂得,只有诚实劳动才是最大的财富。拉巴康听从了劝告,开始认认真真地做一个合格的裁缝,这才发现盒子里的针线是有魔力的,只要他勤恳劳动,就可以拥有梦想得到的东西。

第五篇:雷夫读后感

一本好书,读过之后必然要对原有的观念有所影响,这样才不枉确确实实读过此书。但观念方面,是认识到,却仍然不太容易改的,所以,在提出我主要收获三个方面的同时,我还写出自己打算如何做来切实让自己拥有这种好的观念:

(一)全心全意投入教学

这是我读过此书后,最大的感触。书的原名就叫TEACH Like your hair’s on Fire,是自序《教室里的火》的主题提炼。雷夫老师自己也说:“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了火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从那一刻起,我下定决心永远全心全意投入教学中。”

作为新老师,我非常想知道自己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们。雷夫老师给我指明了这条路,即全心全意投入教学!在后文中,他也提到了,每每听歌的时候,都在思考学生演奏这首歌的可能性,他妻子也在凌晨三点多的时候突然抓住他:“××歌可用来当××幕的配乐„„”这样处处为孩子着想,想着如何能让孩子全面发展,即使先天略有不足,相信也是可以弥补的。

入迷,是一种境界,即便如茅盾先生说的,像“香菱学诗”那样功利地入迷,也会带来一个美好的结局。

所以,我打算,在教学之中,时时提醒自己:“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孩子们身上,注意到每一个孩子的表现和表情”。从而了解孩子,并在孩子最需要的地方帮助他们。在课外,如果能够无论在做什么的时候都想着:“孩子们会不会喜欢这个;这个能不能辅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东西„„”那么我相信自己能够逐渐把握住教育教学的规律,让学生发展得更好。这样开始时可能会有些别扭,但习惯一段时间,我相信自己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为了孩子们的发展而做每一件事。

(二)要有长远的眼光

拥有全心全意投入教学的激情和方向,还需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把孩子向某个方向引导。单靠自己的经验积累,是不能够完全教育好孩子的,甚至会把孩子局限在自己的框架内,在这种程度上,投入越多,危害也就越大,可能尽管在短时期内,会出现很好的成绩。

从雷夫老师教给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和技巧、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学习乐理知识以及经济学的常识等等,可以看出他是在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基础。法国教育家朗格朗在上世纪初就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在知识量迅速发展的今天,单纯教会学生固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教会他们如果学到更多的知识,如果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事实上,在我们经验之外,很多专家都在探索怎样能够让孩子们学会更好地学习、学会更好地生存,探索怎样打好终身学习的基础,甚至探索人类的发展方向。但由于各种因素,我们对此知之尚少,造成我们可能历尽千辛万苦,还在走别人已经证明是错误的路——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弯路是必要的,但教育不比其他的活动,它的对象是正在发展中的人,一旦错了一步,后果可能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在我们有生之年,应该尽可能选择符合孩子们终身发展的知识技能,教给孩子们,让他们学会如何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生存。

所以,我打算既要

阅读教学相关的书籍,也要阅读国内外教育理论的相关书籍,看国内外教育思想走过的路——任何现象出现都不是单一的,历史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对比我国的教育现状,把握应该把孩子们引向什么样的道路。另外,很多书籍本身的内容也可以作为教育内容转递给孩子们——比如要教给孩子们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老师首先应该知道这六个阶段,并且知道哪些阶段是必须经历的,哪些是可以跳跃的,如何达到最高阶段是最有效的„„博览群书,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修养,更是为了孩子们的发展。并且这和第一条结合起来,为它的思考提供内容。

(三)其他

书中还有很多观念对我有一定的启发,但之前看过些书,再加上自己在实习和反思过程中积累过相关的经验,这里只作提醒自己,不要忘记:

没有比孩子更重要的。如果追溯源头,这是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观点,原话是“存在先于本质”,运用到教育方面是,教育是学生培养自我的手段,应该鼓励学生无论学习什么,都把他自己从理智和情感上投入进去,必须把他所进行的任何练习或研究的任何问题都结合着整个自我实现的要求。像雷夫老师,协助落后的学生寻找问题的解答,给爱好电影的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这要求我应该蹲下身来看孩子们,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提供我尽可能提供的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建立其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让每个孩子都有信心学习,有兴趣学习,让孩子们在互帮互助中学习。停止尝试才是失败。不仅是孩子,老师也要记住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自身可能也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不要放弃——生命的意义之一就在于不断地超越自我,在超越中成长——要尝试各种方法教育孩子,与前两条相结合,时时刻刻思考某些东西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多看书,看看前人有没有相关的经验,只要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孩子总有一天能够超乎我们想象的优秀的。同时,教师要让孩子们优秀,就应该让他们懂得如何面对失败,在成功的路上,失败总是不可避免的,教会学生只要尝试,就不算是失败,比教给他们单纯的知识要重要得多。

值得做的事,就值得做好。我觉得这不是让我们去功利地争一些什么或与他人比较结果,而是尽力去完成每一件任务,好与不好,只是相对于自己而言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改正错误,不断超越自己,这是最重要的。充满激情地对待我们遇到的每件事、每个人,有些事,如果避免不了,就愉快地接受,那样会收获很多——把这种激情带给学生,那么收获就更多了!时时提醒自己这三句话,并且告诉学生,我们共同进步。我想这是让我拥有此观念的最好方法了。

二、方法方面

这部分就是我直接从书上学到的东西了,也可以是照搬的吧,我知道很多东西如果现在用到教学中还太早——因为我本身没有相应的驾驭能力,但我相信有一天我能慢慢达到的。

(四)消除恐惧对于强制性纪律的恐惧,可能会让孩子们在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很踏实,但这却是造成人格分裂的根源之一,让孩子们从小就仅仅懂得服从,以暂时的压力压制他们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和好动。如大禹治水,疏导才是解决问题之道,而疏导的第一步,我想应该就是撤除已设置的障碍——对学校、对老师、对学习的恐惧。

这里雷夫老师提出了四件事:1.以信任取代恐惧

首先让孩子们接受以信任取代恐惧。我想这是每个孩子都愿意的,在一个没有强制力的环境中成长,是每个孩子的愿望,至少我就个人的经验是这样的。其次让他们知道,破坏了的信任是不容易修复的,这样才能懂得珍惜,在珍惜这种信任中,自己主动发展人性的光辉。再次,即使孩子真的破坏了信任,也要给他赢回的机会,只是需要很长时间,这能使孩子在破坏信任后还有希望,不至于破罐子破摔,而且在赢回的过程中,更能体会到信任的可贵。

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必须付出耐心:耐心地告诉孩子们,耐心地看他们遵守,耐心地告诉他们错误,耐心地看他们改正,缺一不可。说起来很容易,但要抛开急功近利的成绩统计,需要前两大项作为基础——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发展更重要的了,懂得怎样发展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直起腰做人,让他们在信任中成长,我们一定要告诉自己耐下心来!2.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

“我们不需要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我认为我们还是需要言语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爱他们的,尽管不知道是否真有此事,但一句短短的“我爱你”改变两代人的故事太多了,随处见于各种文摘杂志,所以我相信简短的表达感情的词还是可以用的。但太多了,就会让孩子们产生内疚感,内疚感和自发的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动机不同,它更容易让人受到挫折并且不能很好地走出挫折。而且说太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本身就不是为了孩子们考虑,而是在自我抱怨。更为重要的是老师的行为不要和言语产生偏差,那样将起到比我们的沉默更糟糕的作用。没有孩子会

相信整体讽刺挖苦他的老师,在微笑着说“我爱你”的时候是真心喜欢他的。所以,当我们爱的时候,要用简单的言语提示孩子,用实在的行动表现出来;当我们并没有从心里爱孩子的时候,不要说太多,慢慢试着从对自己的工作负责的角度说服自己从心底去爱。

3.纪律必须合乎逻辑

“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不合乎逻辑的惩罚,不能达成任务。”重视过程,是对于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言的,而不可用在老师惩罚的过程中。惩罚,唯一的目的就是是孩子们变得更好,如果有一丝变质,那么即使孩子们改正了某个错误,这造成的危害也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在惩罚之前,先在心里默数十下,让自己冷静下来——也给孩子们一些时间——再想想,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后果,有没有会使结果变得更糟的可能。惩罚是学生成长的支柱,而不是压制学生挺胸抬头的枷锁,更不应该是教师泄怒的工具。

“对于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这句话给我很大启示,让我知道惩罚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惩罚才是有效的——的确既然惩罚被融入到教育领域内这么久,也应该属于教育的一部分,教育既然是一门艺术,惩罚自然也是了。所以,对于惩罚的方法,我还不敢这么快就下结论。还有待进一步学习。

4.你就是榜样

这是我一直信奉的格言:“身教重于言传。”要孩子们做到什么,首先应该让他们知道他们能做到,这需要有人在他们身边和他们一起。给孩子们提出一大堆要求,当要求出现的时候,必然会有人怀疑其可行性,这时候就需要老师身体力行,告诉孩子们他已经做到了。

我在支教的时候就写过:“如果自己不爱学习,怎么能让孩子们爱上学习;如果自己不爱教学,怎么能让孩子们爱上课堂;如果自己不爱锻炼,怎么能让孩子们重视体育„„”那时因为没有经验,我犯了很多错误,但我有最自豪的事,就是升旗时我们班的纪律是最好的,而且根本不用我去管。我之前跟他们说,在升旗的时候,我没有时间看你们,我必须严肃地行注目礼。他们开始时会笑话我,后来他们就学我一样站着。来到这里以后,我希望能将我这一习惯保持下来,并且我相信我能做到。

“一天下来,老师有数千个可以树立榜样的机会,其中有些机会是特别难得的。把握好机会,可以让原本往坏处发展的事情朝好处发展。”当我们用宽容和谅解对待孩子们多错误时,当我们用理解与支持对待孩子们的挫折时,他们也会用体谅还对待别人。纵容是一种不负责任,而宽容与之具有本质的区别,那就是一直耐心地陪着孩子,让他知道他的行为对与不对。老师,自己先做自己理想中的学生吧,那样才会拥有更多这样的追随者。

(五)告诉孩子们目标和阶段

有些东西,我们总以为孩子们不理解、做不到,就独自扛起来所有重担。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把目标告诉孩子们,让他们试着自己去实现,比我们费尽心机地设计孩子的发展路线更有效。如一个故事所说,建好的公园不知道如何在草坪上修小路,就让游客在草坪上走,踩出的那条小路就是最好的途径。告诉孩子已经有了那六个阶段,让孩子们自己去对照,向自己想达到的目标前进。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教学论的实验研究也表明,是否给学生出示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成正相关。那么为什么不在道德发展方面也告诉孩子们呢。我想,除了“六阶段”以外,还有很多可以告诉孩子们的目标,或者让孩子们自己寻找自己的目标,大家相互鼓励来实现它。

(六)阅读教学的四个目标:爱上阅读、读到好书、读懂好书、联系生活

看过本书关于“阅读”那一章后,我提出了这四点,但我只知道它是目标,至于怎么达标,这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但这四个目标在我看来,无疑是非常全面而且相互联系的,这是一个成功的目标。

5.爱上阅读

当前,随着多媒体发达,阅读早已不是获得信息的唯一途径,关注文化的人们也会去看一些文化快餐节目。专家们对人类左右脑发展不平衡的猜想,再过若干年怕是就要反过来说不平衡了。很明显,多媒体较之阅读来说,更容易调动人的多种感官——学习本来就是全身心的事,却被庸俗化到头部以上的事了——方块字当然不及鲜活的声音画面吸收得容易。

但对于思维发展、文化扩展,包括时间在内的一切因素来说,阅读应该是最好的获取信息的手段。不知道什么时候,喜欢读书的人,在部分人眼里会成为另类,这种风气也不利于培养人的阅读兴趣。说实话,相比看电视来说,我也不喜欢看书;相比看小说来说,我也不喜欢看理论著作。但两两比较之下,我都选择后者,因为我认为后者更节约时间。我自认为我的阅读速度还是不慢的,至少比播音员的语速要快,那样,我看完一本小说,就能比看完一部电视剧节约很多时间,对于时间这么紧的信息社会,选择书毕竟是一个更经济实惠的选择。而且书比视频更廉价。之所以读理论著作,是因为它比小说更直白地揭露一些在我这个水平直接看小说读不出来的东西,所以,我希望通过看理论著作,来使我摆脱看小说只注重情节而不注重人性、社会主题的缺陷。我看书的初衷,只是因为书更省钱、更省时间。

所以,我不知道该怎么引导孩子们来爱上阅读,在他们看来,时间是多得很,更何况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们看来,可能会有看书本身是工作,而看多媒体则是休闲的观念——尽管这只是我臆测的,但我认为现实生活中不乏此现象——要克服这一点,大概要让他们明白时间是宝贵的,他们还有太多的东西去获得。书看多了,自然就有了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了,那样就会有新的休闲方式了。

所以,我认为爱上阅读必须与后三者相结合。读到好书了,自然就爱读了,能读懂、能运用,便如同关心动画片的人物命运一样把自己融入了。那时才会真正的爱上阅读。单纯讲兴趣,确实很空。但谈到后三者,我自己都觉得有些惭愧,所以必须要多读书,读好书,那样才能给学生以更好的引导。

6.读到好书

在孩子童年期,要读到好书,除了运气以外,应该就是老师的推荐了。如果老师本身都没看过什么书,那么让学生读到好书便成了一个偶然事件。我一直以为自己能够喜欢上语文,是因为初中时的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读书笔记和名著摘要任务。我当时每天都坚持写,尽管我读起来很费力,但我坚持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当时只注重文采。后来看过一些了,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也跟着提高了。

不过我真的认为书的选择很重要——我当初读名著的时候也因为青春期的懵懂而良莠不分,也走过弯路,也许是兼听则明,我走出了那段迷雾——所以,我觉得老师还是应该在了解孩子们发展心理的基础上,自己选择适合孩子们读的读物,“少不读《水浒》”,过早地接触不同类型的名著未必是件好事。一些童话和寓言是不错的选择,国外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诗,我都看过一些,其中很多都可以推荐给小学生自主阅读,慢慢从阅读中爱上阅读、学会阅读。

再强调一遍,在给孩子推荐书之前,老师必须了解孩子们的发展心理,推荐给他们自己看过的,适合他们看的书。

7.读懂好书

如上一段所说,名著本身因其时代和地域的局限性,有很多糟粕或者暂时不适合孩子们接受的内容。这时候,如果不能适当地进行删减或摘录,就要教会孩子们怎么来读这些书。如很多教育家所说,当前的教育之一大弊病就是不能教会孩子怎样筛选信息,甚至连收集信息的水平都值得怀疑。尽管如此,我仍不打算在小学中年级段就冒这个险,告诉孩子如何认出假的,这最早也要在高年级段开始。

我宁可自己多花些工夫,挑选出适合孩子们看的片段,也不会如雷夫老师所说前后讲解背景和意义那样带领学生从中年级开始就读大部头的名著,原因很简单,我自己都还没有驾驭名著的能力。而事实上,很多书是不需要的筛选太多的。比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爱的教育》、《叶圣陶童话》等,这些书,能够伴随他们读到高年级。那时,他们对词语组块意义有一定的掌握,也学会了略读,再慢慢选择像《老人与海》这样的中篇小说或较短的长篇小说。我希望通过选择稍高于课文和《金苹果阅读》水平的、大量的阅读先打开他们的视野,给他们自由讨论的时间。这时,我可以挑起一个话头,然后参与他们的自由讨论——我认为老师不必“以身作则”地说太多,而是然他们感觉到你和他们在一起就行——在讨论中不知不觉就可以把书中内容理解得更透彻。这时间,我打算选在午饭过后的时间。我下载了很多书,开学以后,我想买个打印机,给孩子们打印看——我在大学的经验是,自己有打印机打印,成本很低,不到一毛钱,就能打一页A4纸,而一天,全班不到三十人,只需要十五张纸就够了,一个月才四十五块钱,而起到的效果我想应该是很明显的。至于一些插图书,字数很少的,我可以在电脑上给他们放着看。

到高年级,我希望在阅读里加上散文和诗,甚至包括我国古代的散文节选。节选类,我希望他们能够

背诵——多读几遍,是不难的——因为对于优秀散文,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比背诵后的想象更有助于孩子们理解。优秀的散文作品,在背诵之前要求孩子们理解、读懂,我觉得是不现实的,最多只能让他知道老师的想法,而不是他自己的感受。短的如《菜根谭》的片段,可以很容易就背下来;长的像《岳阳楼记》可以节选;全片都十分精彩的,如《滕王阁序》、《赤壁赋》可以分期分段背下来。

8.联系生活

就我个人经验来说,把阅读和生活联系起来是很容易的。孩子所接受的语言材料少,书为他们开启了这扇门,只要他们能够想象他们所阅读的内容的情景和对话者的心情(三年级上册的朗读要求),他们就会在相似情境中说出类似的话,做出类似的事。着基本上不难做到。

所以,阅读四个目标中,最重要的就是读到好书和读懂好书。能达到这两个目标,其他两个就自动生成了。

(二)运用写作为生活服务:日记、日知(读书便签)

相比让学生学会掌握时间,我更倾向于让学生获得每天的简单记录。习作,我希望他们能从日记和日知中迅速提取出材料。我希望他们把习作当成应用,而日记和日知当成练习。

我更倾向于让孩子们每天用几句话、甚至一句话、一个词来表达自己一天的生活,当孩子感到每天都说“今天我上学,然后回家”这句话厌烦的时候,告诉他们如何记录生活和心情,这样他们会对日记有兴趣的。对于写作,我认为还是不要一开始就提出目标的好,学习的第一目标,应该是兴趣,但打出兴趣的旗号,往往会适得其反,平常一些,应该会好些。我试一下吧。

日知,就是读书便签,是从顾炎武的故事想起来的名字,我觉得挺好听的,也挺形象的。让学生在每天发下的读书材料上,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来写一下自己的心得,可以是对主题的提炼,也可以是自己的感受。同样,我认为孩子不会总在纸条上写“好”,他们会追求更高的表达的。

(七)重质不重量的练习题目

尽管不重量,但还是要有一定的量才能实现质。雷夫老师说的是数学,而语感相对数学的规律来说,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暑假期间,在备课同时,我粗看了一下《金苹果阅读》的三年级分册,我觉得书针对性很强,而且题量适中。我在教学进度中已经列入了对它的指导。这样说就够了。因为找打了不错的习题,就不必说太多了。

(八)给学生看相应视频,进行社会学习

雷夫老师给学生放电影是个很好的教育方法,但我自己没怎么看过电影,他推荐的都是外国的片子,和我们的文化有所不符,孩子可能不太好理解。但给孩子看视频的提议还是挺好的。我想等我有了一定欣赏水平的时候,在选择好的电影给孩子们看。

社会学习是班杜拉的理论,是指孩子不必亲身经历,只要看到影片中人物的某种行为得到人们的肯定还是否定,就会自觉运用到自己在现实生活的相思情境中。我想这方面的影片,还是选择科普类的比较好,那样不会出现价值观的偏差。

(九)闭上嘴巴,让孩子们自己摸索

这在读懂好书那条,我已经阐述过了。让孩子们知道你和他们在一起就够了,不要成为主角,教育的主角是学生——因为教育效果是落在学生身上的。

三、一些设想(一)两难故事讨论会

“六阶段”理论来源于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其前身是皮亚杰的“自律-他律”理论,对对偶故事和两难故事的分析,则可为判断道德认知水平提供标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热爱学习,孩子们也会说热爱学习,但事实上有些孩子在说的同时并不喜欢学习,这样的认知是假的认知。真实情境中,很多问题都是有矛盾冲突的,只有让孩子学会处理这种冲突,才能提高其道德水平。

在《道德发展心理学》中,科尔伯格列举了九个问题,及相关延伸。把这些故事告诉学生,让学生讨论该怎么做,以及原因,从原因中分析学生当前的道德发展水平;在讨论中,学生的道德发展会从不同趋于相同,这种相同是对新阶段的认识以及队旧阶段的扬弃,从而达到了道德进步的目的。

我想试验一下这个理论,在班队会的时候,进行相关讨论。

(二)同读一本书

只让学生读名著的节选不是个好办法,但大家都读大部头的书实在是不太经济的选择,比如全班每个人都买一本《安徒生童话选》,看完之后,讨论过了,就放在一边了——倒不是不该放在一边,而是没有完全利用起来这本书的价值。

我在海淀图书城打折的时候,买了不少名著,其中有适合中年级看的《爱的教育》、《拉封丹寓言诗全集》这样的短篇集,非常便宜。我打算把这些书撕了,给学生读。因为第五册书有《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一课,所以我想由此引入《爱的教育》。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介绍亚米契斯和《爱的教育》,然后把书出示给他们传看,问他们有没有读的兴趣——据说大多数孩子们都是非常喜欢读的,尽管远隔千里,但年龄相仿,情感比较相近——然后,把书撕开,先每个人两页,发一遍,因为一般两页都能包括完整的一篇。

接着,让他们把自己得到的两页站在一起,写上自己的名字。这篇日记就属于他了。他先看几遍,想象一下情境,然后在自己名字下面写上日知。

然后,写过三条日知之后,就可以与你喜欢的同学交换看了,看过之后,用便签纸写上自己的日知,再还给主人。这样反复交换。直到页面上被慢慢地贴上了日知,孩子们的交流就完成了一次。这样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孩子们在快乐的交流中,读过了六十页的书。不必拿很厚的一本,却读得丝毫不比每个人买一本少。

用这种方法,可以读遍好的故事选,以后的散文选也可以这样读。而且这还对他们写日记有帮助,每天看一篇日记,自己再结合当天经历写一篇,和亚米契斯比赛,其乐无穷。

(三)共写一故事

这是对上一段的延续,其实早有老师实践过,据说效果还不错。具体方案是:

老师和学生开几个故事的头儿,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开头,找到和自己喜欢相同开头的同学,进行续写故事。每人每天写二百字左右,写完后传给下一个人。其他组的成员也可以申请加入。

这样每天都有几个人在写,有很多人可以构思,可以猜测,也可以按自己的版本续写。这样一学期下来,至少就有一两本两万字的故事了。中年级的学生能完成这样的工程,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而且按照杜威的“共同体理论”,这样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沟通才是真正的生活,在这一过程中,我想他们会得到更多的东西。

当然,因为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有限,可能会出现后来没得写的情况,这时候,老师可以根据情节发展,予以适当的提示,给出几条思路,让孩子们继续写下去。

(四)午饭时间的运用

和雷夫老师能利用早晨、下午放学的时间不同,由于我将带的班是走读班,有些同学家离校较远,所以一切课外活动除了在班队会或语文活动课搞,剩下的常规时间,只有午饭时间了。

一般来说,12:00下课,学生排队打饭,12:10差不多能回到教室,吃饭,这时候给他们放一下《学问猫教汉字》看,每集十分钟,每天放一集。一共五十二集,能过期中。现在正在出《学问猫说历史》网上刚出二十多集,相信等过了期中,会出更多。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看《学问猫》系列,我对文字学的最开始的兴趣就是因为看《学问猫教汉字》,这对学生了解汉字字源很有帮助,内容很丰富,也很有趣。第四册已经介绍过《汉字》,但内容很少,这时放这个动画片,是对孩子们汉子知识的一个扩充。每天十分钟,积少成多。

然后,孩子们吃完饭,到教室外坐一下,呼吸一下室外的空气。12:40回教室,给同学们十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读的书。然后进入午休时间,睡不着的同学可以看书,或做续写故事。老师可以看一下学生写的日知和故事,适当提一下建议。

四、待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问题

在写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东西仅凭本书和已有经验还不能让我想出一些方法。这里记录下来以后有时间的话,再作研究。

(一)惩罚的艺术

前面已经说了,惩罚和教育一样是一门艺术,但我认为不仅仅只是“对于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这么简单。若孩子不写作业,剥夺他上课或写作业的权利都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究竟应该怎样使用惩罚,我仍没有想清楚。也许真的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吧。我相信只要我总想着这件事,遇到什么事都思考与这件事的联系,并且多看书,多与学生接触,就会找到这艺术的窍门的。

(二)阅读兴趣

前面讨论说,阅读兴趣是由读到好书、读懂好书来的,但有没有比这更直接的方法呢?关于其他学习方面的兴趣又有什么好的培养方法呢?这还需要继续学习。

(三)孩子适合看什么电影

我对电影一窍不通,而好的电影往往能起到其他媒体起不到的作用,到底我国,或者具体到我们班的孩子应该看什么电影?这需要我对电影、发展心理和我们班孩子的三方面了解。

五、结语

写完摘录笔记,我就知道这篇心得会超过一万字,结果删掉了一部分内容,还是这么多。就这样一路依照提纲而又跟着感觉写了下来。为了便于阅读和看出全文的框架,我做了个目录。

心得中有些想法是我之前就有的,看了这书之后重新激发出来,让我迫不及待地写了上去。有些仅仅是设想,如果能够如我想象的那样实现,就更好了,即使不能,我也希望自己能尝试一下。其实,最大的心得,还是:

全心全意投入教学,像《教室里的火》一样;多读书、多观察,提高自己的境界。

下载《豪夫童话》读后感[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豪夫童话》读后感[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雷夫读后感

    初识雷夫是在3年前,看到各种媒体对《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评价颇高,对现有教育制度和模式一直有着自己的想法的我立刻买了一本来读。当时对于雷夫满是钦佩,也感叹为什么我们的身......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爸爸妈妈常说丹麦有一个了不起的大作家,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妇孺皆知的作品,人们特别喜欢他,尤其是小朋友更喜欢他。我常想他真有这么令人着迷吗,有机会我一......

    安徒生童话 读后感

    读《安徒生童话》有感 《安徒生童话》我已经看过还几遍了,每一次看我都会有新的感受,但这一次认真地阅读之后,我读懂了很多。。。。。。 《海的女儿》中可爱,美丽的小人鱼公......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合集15篇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1 从前有个穷孩子叫英格尔,她又懒惰又爱虚荣,英格尔长大了,就变得更加骄傲和任性。连她的母亲都管不了她。后来英格尔在一户有钱人......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我读了《安徒生童话》,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启发。 《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他是世界文学童话的创始人,他一生写了一百六十八篇童话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译成一百五十......

    金波童话读后感

    《金波童话》读后感二(2)班吕子昂 今天,我读完了《金波童话》。这本书是金波写的,这本书里面有50篇精彩的童话,比如说“《香香鸟》,《火狐狸》,《丢了什么》等等。 我最喜欢里面的......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巴城小学一(5)班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 张晋近期重温儿时的枕边图书《安徒生童话》,时隔多年重拾童年的记忆,读后感慨万千。依稀记得儿时初读时的欣喜好奇,被书中的插图......

    《童话山海经》读后感

    《童话山海经之寻找食火兽》读后感 经过一个月的寒假生活,我读完了三本课外书。其中,《童话山海经之寻找食火兽》是我最喜欢的一本。 我读过许多童话故事书,《童话山海经》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