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飘》读后感
近几日真的有点儿累了,但不是因为天天上班安排来来去去的学生,也不是因为总在挤时间去做那份家教,而是为了读这部小说《飘》,接连好几个晚上都很晚才睡,甚至到近4点了由于第二天要上班不得不睡,因为我急切的想快点把它看完,虽然大多的故事情节都很熟悉,但它还是深深地吸引着我,白天在看,晚上也在看,时常会完全的融入书的情节中,随他们的喜而喜,悲而悲,甚至难免流泪。现实生活中的情绪已经好久没有这么强烈跌宕起伏了。它确实是一部经典巨著,我没有能力从文学上、历史上、社会上等角度品读名著,我只想弄明白为什么看过后心理久久不能平静,让我不得不思索。
这本书让我感觉很真实,因为所有的事件发生毫不做作,战争是那么的残酷无情,人们会为了名誉,为了尊严而死要面子活受罪,或是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没有可刻意安排的浪漫情节,没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好人会下场悲惨,坏人会洋洋得意,也许现实就是这样的。书中的人物性格都不完美,斯嘉丽坚强、勇敢、不虚伪,但冷酷、无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瑞特英俊潇洒,放荡不羁、对爱执着,但离经叛道、不被道德准则约束、不顾名声;艾希利高贵、温文尔雅、谦谦有礼,但懦弱,无法面对现实。如果让我成为书中人,我不希望是任何一个,不想有它们任何一个人的生活。可如果问我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也不知道,我想象不到真正处在他们的境况里,我会怎么做。环境能完全改变一个人,或是让人们的本性暴露无遗,或是让原来的自己面目全非,也许种种改变是让人更真实了,因为在苦难的环境中是没有精力来伪装自己的,所以如果在未来未知的,无法控制的环境中,谁都不知道自己会做出什么,即使违背了心中的原则,也会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欺骗自己,说服他人。我真的无法概括人是什么样的,或是应该活成什么样才对……
作为旁观者来审视斯嘉丽的爱情悲剧,我被瑞特的爱所感动,为斯嘉丽的觉悟而高兴,是多么的希望他们能在一起,幸福的生活下去,但结局让人心伤,让人心碎。之前的斯嘉丽在执着的追求着一个不能实现的梦,正因为不能实现她的渴求欲望才更强烈,以至于迷失了自己,太晚才发现自己的真爱,失去了就在身边唾手可得的幸福。人们往往明白来之不易的是值得珍惜的,却不明白让你习以为常的幸福也同样珍贵,也许静下心来数一数自己拥有的,你就会发现你是多么的富有,多么的幸福,想象着如果某一天你失去了他们会有多痛苦,今后的日子里你就不会对他们不在意,而是倍加珍惜。
《飘》的英文名GONG WITH DE WIND,译为随风而逝,这是贯穿全文所要传达给人们的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由于战争,南方的富足与文化、传统道德和礼教、奴隶制度、传统的美德及人生观与价值观、还有斯嘉丽真正的爱情,无论好坏,都随风而逝了,活着的人只有适应社会的变化,期待美好的明天。斯嘉丽的那句“不管怎么说,明天是新的一天了”一直被人们传颂,这种乐观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让她克服了重重困难,在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不管怎么样,过去的都将成为过去,明天依然美好!
第二篇:《飘》读后感
东源县2013-2014学年“寒假读一本好书”征文作品
作品名称:致随风而逝的……
作者姓名:王嘉欢
指导老师:赖枝
作者单位:河源东江中学
致随风而逝的……
——《飘》读后感
“Groe with the wind”(随风而逝)这是米切尔原著中的书名。随风而逝的可以说是生命,也可以说是岁月。
《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战争里出英雄,出美人,出旷世绝恋,出万千悲歌。一切的小故事融进南北战争这个庞大的主题,成就了一个个鲜肉丰满的人物,他们不仅仅是米切尔笔下堆砌的文字,而是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灵魂的再现。美国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以十年之功,写下这风中呢喃的故事。
对于《飘》,最成功的莫过于塑造了一个个极富个性,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斯佳丽,便是其中最出彩的人物。斯佳丽,乱世烽火中的佳人,曾经的她,出身于富裕的种植园主家庭。她年轻貌美,她的身上既有母亲法国贵族后裔的风雅,又有父亲爱尔兰人身上的粗犷。她独立,坚韧,目下无尘。然而,战争来了,改变了一切。
一位贵族小姐,在枪林弹雨中苟全性命,曾经饿昏在田地里,费尽心机返回家园——亚特兰大,却发现,曾经辉煌已成为废墟。自此,斯佳丽担起了养活一家人,振兴家族的重任,她毫不畏惧,迎难而上,与资本家,与政府周旋。她变得贪婪、残酷,为达到目的,不惜出卖灵魂,把爱情和婚姻当成交易。三次功利的婚姻,没有为她找到心的归属。当一切随风而逝,她发现自己执着爱着的艾斯礼是如此懦弱不堪,自己心中的归属是白瑞德,但一切已无可挽回。斯佳丽站在火车站旁,“明天,毕竟又是另一天啊”。
我们都在追寻自己奋不顾身的目标,却往往忘记身后有人一直在保护你、爱惜你。但,逝者如斯。不得不说,斯佳丽,果敢,坚强,心思缜密,但她的心透着几分盲目,盲目地爱。她的一生爱过两个男人,但都不曾了解过他们。如果她了解艾斯礼,便不会爱上他;如果她了解白瑞德,便不会错过他。她的盲目使她一次次伤害自己的爱人,当一切随风而逝,悔恨又能挽回什么呢?也许这就是米切尔要通过斯佳丽告诉我们的——珍惜眼前人。
相对于道貌岸然,虚伪的艾斯礼,我更喜欢不羁、果敢的白瑞德。他看上去,绝不会与英雄、君子挂钩。他投机,发战争财,懂得如何以最少的成本,换最大的利润。同时,他处事果敢,正义却不失圆滑,对于斯佳丽,他竭尽全力地呵护,最后弄得自己伤痕累累,他选择放弃了„„
在这人世间,人们总是执着地追求,贪念,欲念„„佛说:“求不得,苦。”
是啊,在这样的烽火乱世之中,总不能迷失曾经最真、最纯的。
米切尔十年磨成一剑——《飘》要告诉我们:珍惜。
评语:《飘》可说是长篇巨作,作者看完,消化,写下这深刻的读后感,可见用心。本文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原著讲述的故事,提炼出一个深刻的主题,论述能结合原著并紧扣论点,开头结尾简洁有力,发人深省。
第三篇:飘读后感
读《飘》有感
《飘》是米切尔奉献给世界的一部经典爱情小说。故事以南北战争为背景,郝思嘉是“乱世佳人”,白瑞德可谓“乱世英雄”,但他们的爱情却诞生在战争的废墟之上,跟苍凉的大地一样凄婉哀伤,仿佛那血雨腥风中娇艳而苍白的小花。整部小说都以女主人公郝思嘉为线索。郝思嘉最动人心神之处就在于她的真实。她是个多面人物,有时让人觉得亲切熟悉,仿佛身边一个任性的朋友;有时又让人感到别扭甚至无法理喻,她的贪婪冷酷似乎超出了人们对女性的一贯理解。从道德意义上讲,她是纯粹的叛逆者,她抛弃了南方的淑女美德,为了摆脱贫困、振兴家业,她可以把爱情与婚姻作为交易。但从审美意义上说,郝思嘉就像她动人的外貌与舞姿一样魅力四射。她是一个真正的行动者,决不沉溺于哀伤,也不甘于被动。她纤巧的身躯上顶着颗盲目而勇敢的头颅,她对南方传统习俗的背叛使她被排除在旧南方的圈子之外,但也正是她,帮助卫希礼、媚兰这些典型的旧南方人渡过战争中及战争后最艰难的时光。
总之,郝思嘉也像众多优秀文学作品人物一样,是不可能断然以好或坏来区分的。本书最让人难忘的还是白瑞德与郝思嘉的爱情。郝思嘉尽管是社交场的宠儿,是“勾引”人的高手,却正如白瑞德所说,是爱情的白痴。最初征服卫希礼的失败蒙蔽了她的眼睛,她象个孩子似的把得不到的东西奉为珍宝,而从不去思考到底是出于爱还是处于征服的欲望。直到最后,她才发现自己不过是虚构了一份对卫希礼的爱,整个青春的爱竟是虚梦一场。与她相比,外表粗犷的白瑞德爱得真实,爱得细腻,爱得痛苦又爱得旷日持久。全书中,只有他真正了解郝思嘉,他珍爱她、欣赏她,也只有他真正同情她遭遇的一切,赞赏她的勇气、直率与真实,他对她的爱中饱含怜惜,他希望卸下郝思嘉身上沉重的担子,希望她做他世界中无忧无虑自由嬉戏的孩子。他在煎熬中等待郝思嘉幡然醒悟的那一天。但白瑞德也有着他的骄傲与固执,他把那份爱深藏在心里,而当这一切都可用语言直接表述时‘他已经爱得太疲惫,已经不愿再继续。
全书情节生动,几度离合,几度悲欢,深深打动着读者的心。面对白瑞德与郝思嘉的分离,读者觉得是难以忍受的伤痛。
第四篇:《飘》读后感
爱情与战争
——《飘》读后感
玛格丽特·米歇尔花费10年心血写出的《飘》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并被多次搬上荧幕,1939年拍成的电影《乱世佳人》在第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1939)中一举拿下八项大奖。
《飘》描述了战争带给一个女人的变化和南方文明的变迁,当然它主要描写了一对男女之间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和恢复重建时期。
作者赋予了郝思嘉这个文学人物极其丰富的生命,甚至电影《乱世佳人》的演员戏后仍然沉浸在这个丰满的角色中不能自拔。郝思嘉就是这样一个任性、可爱、美丽的,具有让她引以为傲的爱尔兰血统的奴隶主庄园的小姐。她爱上一个人就轰轰烈烈,却又可以为了爱人委曲求全。她应该讨厌媚兰,这个最终嫁给她爱人的女人,但是她又不由自主地对媚兰产生依赖,郝思嘉就是这样一个矛盾、可爱的女人。故事一开端,涉入到这段爱情纠葛的四个男女就悉数登场,在艾希礼和媚兰的订婚宴上,郝思嘉向艾希礼告白并想要私奔,并被艾希礼拒绝,这一切又被白瑞德听到。这四个人的性格分明,郝思嘉表面任性、骄傲,但是实际内心深处很弱小,需要父亲、土地给她力量;媚兰表面柔弱,实则外柔内刚;白瑞德表面风流、“痞子”模样,但是实际他是一个有担当,内心强大的人;艾希礼是个标准的绅士,但实则虚伪懦弱。
《飘》描述了郝思嘉和白瑞德之间的爱情,他们也成为文学作品
中经典的一对。白瑞德比郝思嘉大上许多,他对别人可以温文有礼,却总忍不住逗弄郝思嘉,在忍受她的一些小任性的同时还要忍受她爱着另一个人。他们的爱情从来不是对等的,不在同一个时间发生。但最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便是他们追追逐逐的爱情。书的最后,女主角才意识到她对男主角的爱。但这时白瑞德已经心灰意冷,没有足够的心力再去爱她了。
白瑞德应该是文学作品中最迷人的男主角之一了,他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个性不古板,有不光彩但让人忍不住叫好的过去,神秘的背景,投机的财富。这些塑造出了一个很不一样的男主人公。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关注的还是他们之间的爱恨纠葛。我认为郝思嘉和白瑞德是极相配的,是天生一对。他们有同样的价值观,相似的性格。但是他们之间是不对等的,白瑞德在这场爱情关系中处于低的位置,也许是因为他爱的更多,她年纪太小了吧。有时会为白瑞德的付出感到不值,但终究,白瑞德爱的就是这样的郝思嘉,这样一个勇敢、聪明、迷人的女人。她是热情的,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那片土地塔拉和艾希礼,她为她所爱去战斗。郝思嘉永不放弃希望,当白瑞德离开她时,她说“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句话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台词。
仅仅是一个斯嘉丽,一个白瑞德是无法支撑起这样一本巨著,《飘》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关键在于它的写作背景。历史课本用短短几百字介绍了美国南北战争,《飘》使得那段枯燥抽象的历史形象化了。《飘》的出彩之处在于侧面描写战争,真
实反映了当时战争前后美国社会的变化,让我们这些即使生活在百年后的外国人依然能窥得历史的一角,也许文学就是有这样的魅力——留住历史。第一次读《飘》是在初中的时候,我对美国历史知之甚少,我在情感上是支持南方的,并且为他们战败感到失望。北方说他们为联邦而战,最终的胜者不是北方,而是整个国家。即使后来学了历史,我也会为南方庄园主的失败感到不平。事实上,《飘》一书完全没有南方庄园主奴役黑奴的片段,与我们在教科书上学到的完全不一样。相反,那些黑人尊敬他们的主人,例如郝思嘉的黑人保姆。甚至,这些黑人拿起武器为了主人参加战斗,讽刺的是北方人宣称的正是为了解放黑奴。在《飘》中我看到了南方的繁华,南方人认为北方人粗鲁,认为自己有着欧洲的尊贵血统,是贵族,看不起“北方佬”,他们轻视战争,并且认为自己坚不可摧。历史书上说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在于北方资本主义发展和南方奴隶制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实际上一场战争远远不是这一句话便能体会到的,作者玛格丽特站在对南方的同情的角度上从生活场景上描绘了这场战争,给了我们不一样的视角去了解历史。
战争与爱情,当这两个常见的文学元素结合到一起的时候,就产生出了耀眼光芒,残酷的战争成就了爱情的美丽,多舛的爱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郝思嘉和白瑞德的爱情在南北战争的烘托下更显跌宕起伏。或许,这正是《飘》脍炙人口的魅力所在。
第五篇:[飘]读后感
明天还会是另外的一天吗
——读《飘》后感
朱之蒙
“我不能耐心地拾起一些碎片,把它们黏合在一起,然后对自己说这个修补好了的东西跟新的完全一样,一样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宁愿记住它最好时的模样。”(摘自《飘》)
一
战前的思嘉活泼、娇媚,富有魅力。她身上最迷人的莫过于一双纯净的淡绿色眼睛,流露着娇生惯养下的任性与来自爱尔兰血统的生机。她是邻近三个县的美人,能把所有的男人搅得神魂颠倒,除了艾希礼。她满腔热忱地爱,爱一个她得不到也不了解的男人,爱一个被神圣化、理想化的形象,并把这形象如衣服般套在艾希礼身上。表白被拒,她扇耳光、摔花瓶,甚至赌气嫁给查尔斯。她的魅力自信,她的女性自尊,她的虚荣心,第一次遭受如此残酷的打击。
于是,她对爱的占有欲,她那固执不休的脾气,成了这场悲剧的起因。
二
正如人们所预计的那样,南北战争打响了。
政治宣传,掩盖不了战争残酷的真面目。贫穷,死亡,病痛,饥饿,恐惧,掠夺,霸占,一一席卷而来,纷乱的战火烧毁了世界。棉花烧尽了,黑奴跑光了,母亲死了,父亲疯了,昔日娇惯的农场主大小姐,担起了一个男人都难以扛下的重任,亲手去做连黑奴都不屑之事。逃难路上,她亲自为媚兰接生;塔拉农场里,她亲自带头采棉花;北方佬士兵偷入农场,她果断而坚决地开了那一枪。
她坚强得可怕,在众人眼里变得残暴、专横。她何尝不想撒手不管,自作娇态,可沉甸甸的现实压迫着她,不得不作为最后一根顶梁柱撑起一个家。“我就好像在风暴中划一只装得很满的船,勉强保持在水面上已经很不容易,哪里顾得上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她丢开了名门闺秀的文雅,暴露出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本性。
她不能算是个好人,但生存才是一切呢。
三
她终究还是失去了他。
战争与贫困,磨净她曾经努力经营的表象的温和、友善,她的任性妄为,不顾一切,亲手将自己推到孤立无援的境地。她不懂得如何关心别人,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好。她可以无视全城人的疏远非议,却难以背负心灵的十字架——那个她一直以来嫉妒、痛恨、鄙夷、诅咒的人所给予她的完完全全的信任与爱。无意间滋生的怜悯、慈悲是对她的最大折磨。
更大的痛苦接踵而至,当媚兰死后,她的眼睛不再为盲目而不可得的爱情遮蔽时,却突然发现艾希礼根本不值她爱,但为时已晚。如果说她的精神支柱曾经是爱情、土地和金钱,当她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最该珍惜的,当她真正爱着的人离她而去,塔拉这片土地,又能给她多少安慰?
她的悲剧是她一手造成,正是她的性格,她的坚强顽固,不管不顾,使她在乱世中扛住了一切;也正因为她的固执与盲目,使她最终痛失所爱。
那个冰冷的夜晚,她手心向上,做出古老的祈求姿势,可这一切理所当然的徒劳无功。
瑞德走了。
战争如一场飓风卷走了整个世界
曾经多少次把重负与心痛推给明天
生命如野草,无论怎样都会活下去
只是,明天真的还会是另外的一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