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20-08-17 02:4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间世》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间世》读后感》。

第一篇:《人间世》读后感

《人间世》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间世》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泡一杯清茶,读一本《人间世》,看一次人生百态,品一次酸甜苦辣,读书似读人,长知识,磨性情,长经验,明是非,让我们一起静静的感悟《人间世》。

《人间世》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命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真正的医学,让人们面对疾病的时候能够多一些思考,不避谈失败,不忌言生死,尊重生命。活出生命的意义,爱每一天每一分钟,爱现在,爱过程。

在疼痛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和无助,得病时多么向往自己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只要是自己或家人能平安顺遂,无病无灾,没有任何能比这样的事情落在自己的身边更加能体现出人生幸福。但恰恰相反,人又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肆意挥霍透支着自己的体能。人应该规律生活,不能透支身体。

《人间世》中提到的抗癌妈妈张丽君,看到她,我的心情十分的沉重、五味杂陈,不由考虑生死。

张丽君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生就像打牌,总有人会抽到几张烂牌,抓到手时,你就已知输了。但你不能毁牌,还不能丢掉,你只有任它摆布和玩弄,这就是操蛋的人间人世。”我不由感慨万千,自己还好好的活着,健康的活着。

《人间世》中张丽君的公公说:“想让张丽君下辈子做自己的女儿”时,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不为之落泪的,人间情未了,来世再相报。忽然由衷感叹:珍惜拥有,活在当下。

读《人间世》,我从中感受到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当前医务环境如何,思考我们以后如何应对。同时当中所涉及到的医患矛盾,究其本因,是否可以避免和解决,但是它让我看到最多的是无奈,是生死。生不易,死更艰难,因为它牵绊太多的情感和眼泪。

骨肿瘤的“安仔”,为了活着,他截掉了手臂,为了活着,他做了N次化疗。他的生命如烟花一般短暂,但那种面对疾病的坚强和勇敢,却给活着的人更多启示。我想,只有直面死亡和病痛,我们才能更加感受到活着的可贵,健康的重要。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医学发展到今天,虽然我们有精准医学,有5G互联网+医疗,但是医学在病魔面前确实是渺小的且微弱的。我们时常会很无助,当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够做的仅仅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原来,医学的'真相就是高明的医生也有无力回天的时候,在很多“伤医事件”的背后,是因为不少患者家属不能够接受对于自己亲人生的渴望以及现有医学水平之间的落差,这同时也给医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疾病面前,希望患者家属能够给予医护人员充分的信任,让医护人员能够真正发挥出自己的职责,尽力去挽救每一位患者,或许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追求。

《人间世》直击人心,是因为它上演了在医院里的悲观离合,在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中,一切情绪都被放大,喜悦溢于言表,悲伤难以承受,愤怒不可遏制。然而,在误解、冲突和寒心之外,又总有信任、尊重和互相理解。

《人间世》它让人重温了一个道理:一切都会败给时间,每个人都是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归去。它也让人明白,世上没有什么事,能大过生死。愿:大家都要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因为一生太短,我们要多一点时间去感受。死亡总是不期而至,从来不会因为年轻或者优秀网开一面,总是以无情和冷血的面貌示人。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在巨大的命运面前,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

那是一束光芒。“一息尚存,我当竭尽全力。”对于医护人员,我们要有这样的信任与信念。

闲暇时读一本《人间世》,添一份情趣,长一份长智,享一份愉悦。记录读书心得,分享精神感受,在学习中进步,在顿悟中成长,一起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读一本好书,像交一个益友,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吧!读书,可以让人静心、养心,提高修养。人生至美是读书,让阅读融入生活,让书香充盈心灵,让书香飘溢每一个角落。

第二篇:《人间世》读后感

泡一杯清茶,读一本《人间世》,看一次人生百态,品一次酸甜苦辣,读书似读人,长知识,磨性情,长经验,明是非,让我们一起静静的感悟《人间世》。

《人间世》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命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真正的医学,让人们面对疾病的时候能够多一些思考,不避谈失败,不忌言生死,尊重生命。活出生命的意义,爱每一天每一分钟,爱现在,爱过程。

在疼痛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和无助,得病时多么向往自己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只要是自己或家人能平安顺遂,无病无灾,没有任何能比这样的事情落在自己的身边更加能体现出人生幸福。但恰恰相反,人又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肆意挥霍透支着自己的体能。人应该规律生活,不能透支身体。

《人间世》中提到的抗癌妈妈张丽君,看到她,我的心情十分的沉重、五味杂陈,不由考虑生死。

张丽君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生就像打牌,总有人会抽到几张烂牌,抓到手时,你就已知输了。但你不能毁牌,还不能丢掉,你只有任它摆布和玩弄,这就是操蛋的人间人世。”我不由感慨万千,自己还好好的活着,健康的活着。

《人间世》中张丽君的公公说:“想让张丽君下辈子做自己的女儿”时,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不为之落泪的,人间情未了,来世再相报。忽然由衷感叹:珍惜拥有,活在当下。

读《人间世》,我从中感受到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当前医务环境如何,思考我们以后如何应对。同时当中所涉及到的医患矛盾,究其本因,是否可以避免和解决,但是它让我看到最多的是无奈,是生死。生不易,死更艰难,因为它牵绊太多的情感和眼泪。

骨肿瘤的“安仔”,为了活着,他截掉了手臂,为了活着,他做了N次化疗。他的生命如烟花一般短暂,但那种面对疾病的坚强和勇敢,却给活着的人更多启示。我想,只有直面死亡和病痛,我们才能更加感受到活着的可贵,健康的重要。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医学发展到今天,虽然我们有精准医学,有5G互联网+医疗,但是医学在病魔面前确实是渺小的且微弱的。我们时常会很无助,当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够做的仅仅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原来,医学的真相就是高明的医生也有无力回天的时候,在很多“伤医事件”的背后,是因为不少患者家属不能够接受对于自己亲人生的渴望以及现有医学水平之间的落差,这同时也给医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疾病面前,希望患者家属能够给予医护人员充分的信任,让医护人员能够真正发挥出自己的职责,尽力去挽救每一位患者,或许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追求。

《人间世》直击人心,是因为它上演了在医院里的悲观离合,在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中,一切情绪都被放大,喜悦溢于言表,悲伤难以承受,愤怒不可遏制。然而,在误解、冲突和寒心之外,又总有信任、尊重和互相理解。

《人间世》它让人重温了一个道理:一切都会败给时间,每个人都是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归去。它也让人明白,世上没有什么事,能大过生死。愿:大家都要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因为一生太短,我们要多一点时间去感受。死亡总是不期而至,从来不会因为年轻或者优秀网开一面,总是以无情和冷血的面貌示人。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在巨大的命运面前,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

那是一束光芒。“一息尚存,我当竭尽全力。”对于医护人员,我们要有这样的信任与信念。

闲暇时读一本《人间世》,添一份情趣,长一份长智,享一份愉悦。记录读书心得,分享精神感受,在学习中进步,在顿悟中成长,一起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读一本好书,像交一个益友,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吧!读书,可以让人静心、养心,提高修养。人生至美是读书,让阅读融入生活,让书香充盈心灵,让书香飘溢每一个角落。

第三篇:《人间世》观后感

人间世

寒来暑往、生老病死,世界的规律浩浩荡荡,疾病、死亡,人类从未克服,但也从未放弃,除了祈求上苍,医学是人类保护自己的最后屏障,而医院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现场,“人间世”剧组将发生在医院的故事一一呈现出来,两年的记录,最终呈现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救命》《理解》《团圆》《告别》《选择》《信任》《新生》《坚持》《爱》这九个主题通过观察医院这个社会矛盾集中体现的标本,反应社会变革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艰难前行,通过换位思考和善意的表达,展现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

如片中所说“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还清晰的记得第一集中:邹磊,男,24岁,本来正值青春年华的年龄,应该享受世上一切的美好,却患上消化道出血,生命垂危。面对年轻的生命,父母恳切的眼神,医生想尽一切办法去救治,经过多名专家会诊确定给予他血液净化治疗,期间为了保证血液及时的输注,各位医护人员甚至不惜用自己的体温去帮助血液复温。不幸的是最后还是没能战胜血液净化带来的并发症:应激性溃疡导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负责抢救的车在前医生48h不眠不休的抢救依然没有把这个花季的少年留下了。王建辉—心脏移植患者,他的癌症扩散到了心脏,急需心脏移植,他是幸运的,因为刚好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有一个和他匹配的脏源,50岁的心脏外科主任赵强带病操刀,在他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下。王剑辉的手术很成功,第二天他就醒了。面对任何一个生命。我们都会不遗余力的去挽救。医生最困难的不是面对失败,最困难的是,面对这些失败带来的种种挫折,却不丢失最初的那份热情。

生命是一个终极问题,人总要面对死亡,生命就是一条单行线,将近终点,不甘、愤怒、挣扎、恐惧。这是一个人最直观的感受,因为我们来不及思考死亡的含义。

“我的世界很小,我的世界都是我爱的人”,这是第九集《爱》的主人公—张丽君说的一番话,26岁的她怀有身孕。却不幸患上了癌症,迷茫、慌张、绝望。在打掉孩子还在尽快接受癌症治疗和等着孩子生下来后再进行治疗之间,她坚定的选择的后者,她说:“生命终结了也应该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来看看,好歹我活了26年,他还没有来世界看过一眼”,为了保证胎中的宝宝健康的生长发育,张丽君甚至还要保持心情愉快。当2斤多的“小包子”平安降生后,此时,医生发现张丽君的癌症竟凶险到无法开刀治疗。当生命走到尽头,如果可以选择,你将以怎样的方式谢幕?她选择了笑着面对,保持生命最后的尊严。人生,就像在打扑克牌,如果不足够幸运,总会抓到几张烂牌,但张丽君说:“烂牌抓的多了,也就无所输赢了”。生命不是喜剧,但她远比喜剧更有力量,直指人心。

医学的任务不是起死回生,更不是消灭疾病,医学的对象是人,是缓解人的苦痛,解救性命,但命不由人,有时候,医生拼尽力气也没有换来一个治疗的机会,有时候,医生拼到了一个机会,却没有挺过最后的难关。在这场战役中,医生与患者本是同盟,误解、争吵、沟通,医学的征途荆棘密布,医生是患者最后的希望,在生死面前,即使前途凶险,医生的天职要求他全力以赴。我们组织过成百上千次抢救,我们成功,我们失败。正是能体会这种切肤之痛,我们才能依然坚定的守护着每个人生命。医生护士患者本是战友,彼此之间需要信任与尊重,双方都多一点理解才能,还社会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医疗环境!

‘’

第四篇:《禅说庄子——人间世》

题目: 《禅说庄子——人间世》

(一)————————

第一讲、遭遇人世间的阴暗面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仲尼曰:‚譆!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为人菑夫?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戳;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

庄子笔下的人间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可谓是礼崩乐坏,各诸侯国中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的现象经常发生,整个社会一片混乱。孔夫子对于这样的局面,完全是无可奈何,没有办法。道家学说,特别是庄子,对当时社会的阴暗面,揭露得可以说是入木三分的。从庄子的角度看来,当时整个社会极为险恶,整个人心也极为险恶。怎样在这种险恶的社会人心之中,以不变应万变,使自己能够养生、全身、保命?这些问题就是《庄子·人间世》这一篇中很重要的内容。

实际上,我们从佛教的理论来看也是如此。佛教学说把这个人类社会称为“五浊恶世”,这与庄子在《人间世》中表达的意思,是非常契合的。人世间有它阴暗的一面,有它险恶的一面,但究竟是怎样“阴”、怎样“险”呢?《人间世》中通过颜渊与孔夫子的对话,就可以看出一二。

另外,从本篇颜渊与孔夫子的对话中,事暴君,处浊世,与人交际,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文章通过层层推进,层层辨析,最后引出了“心斋”的学说。所以《人间世》的这一段,在整个《庄子》的三十三篇里也是比较特别的,因为《庄子》三十三篇里,只有这一篇是大量地、深入地介绍了人世间的阴暗面。

好,下面我们看正文。

文章一开篇,翻译成现代的语言,即是颜回去见孔子,向他辞行。孔夫子就问他,你要到哪里去呢?颜回说,我要到卫国去。孔夫子又问他,你要去做什么事情啊?颜回就说出了自己抱负,愿意以自己的平生所学,去救民于水火,治国平天下。

颜回就跟自己的老师说了,“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救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我们来看看卫国的国君是什么样的人呢?“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这是一个年轻气盛,办事专断的国君。其实,不光是国君,就是我们一般的年轻人,都容易犯 “其年壮,其行独” 的错误。特别是既年轻又有权的人,往往不晓得天有好高,地有多厚,自身也不明白怎样料理身边的环境,自然就会“其年壮,其行独”。

题目: 《禅说庄子——人间世》

(二)————————

轻用其国的后果

我这一代人,跟我一样上了岁数的人都不会忘记,自上世纪中后期的“反右”以来,从“三面红旗”到“文化大革命”,当时搞的就是“其行独”,专断独行、独断专行,听不进意见,这个就会造成下一句说的“轻用其国”。我们只要看到“大跃进、人民公社、大炼钢铁”等等过程,就可以明白什么叫“轻用其国”。那个时候,那种状况确实惨不忍睹!但是呢,当时的领导者又“不见其过”,所以就会“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

从历史的经验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是这样干的。修长城,动用一两百万人;南开南越,动用五十万人;修骊山陵,又动用七十万人,后来还修了阿房宫。那个时候,搞得全国再也没有壮丁在田里面干活了,老百姓只要稍微有点过失,就充军发配!葬送了秦朝的汉高祖刘邦,当年也好几次带着服劳役的人到咸阳去,最后一次由于不能按期到达,会受惩罚了,才开始造反。再看楚霸王的战将黥布(后来称为英布),脸上刺了字,是犯人,也参加了骊山陵的工作,只不过他命大,逃跑出来了。秦始皇这些“其行独,轻用其国”的行为,弄得民怨沸腾,自己去世的第二年,全国就暴发了最终推翻秦王朝的大起义。

隋炀帝也是轻用其国的典型。他修大运河,还连续几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开运河以后多次巡行江南,铺张浪费,不问国事,最后落得个国破人亡的下场。再往后,被金人虏去的宋徽宗,他要地方上进贡“花石纲”,也是这个样子。从浙江弄到首都开封的石头,小则几吨大则几十吨,从陆路、水路一直运到开封。石头还要这样布置、那样打扮,弄得花里忽哨的。人民不堪其扰,沿途的老百姓简直活不过来!

只要我们从历史的经验上去看,轻用其国的,都是要把国家弄垮。这些都是远的,近的我们也很清楚。只要是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我们就能感觉到轻用其国的可怕!

“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这是肯定的,因为你不爱惜民众,那么“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人命就像草芥一样不值钱,死者如山。现在的户籍史料显示,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全国有两千多万人,到刘邦统一天下时,全中国就只有五、六百万人了,算算看,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死了多少人?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是“十余二三”。

到东汉末年,全中国官方的人口数字是六千多万,为历朝历代(清朝以前),所统计的数量最高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高峰时期,就算唐朝“开元盛世”的时候,全国也才只有五千多万人。然而,经过了三国的纷乱,这么多人口到了“三国归晋”的时候,全国又只有五百来万人了!在我们四川,刘备的这块地方,只有八十多万人了,其中部队就有十多万人,且不说还有那么多的行政官僚。老百姓基本上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士兵,剩下的尽是些老弱妇孺在家,没有办法维持正常的生产,国家根本拖不动!东吴比蜀国好一点,那时候也不过一百多万人;曹魏实力最强,也不过三、四百万人。到了“三国归晋”的时候,全国也就五、六百万人!相比之下,人口的骤减竟然达到了十分之九!

隋文帝统一天下后,经过十多二十年的休养生息,隋朝其实已经相当富裕了,文治武功并不比唐太宗的时候差。但拿给隋炀帝像上面所说的那么一整下来,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唐朝统计户籍也只有几百万人,不到一千万。由此可见,只要遇上了劳役瘟疫战乱这样的事情,就很可怕了!

上面我们把远的和近的例子举了这么多,我们应该有所体会了。所以到现在,对历史哪怕是稍微有点熟悉的人,都生怕国家混乱!一进入战乱、**这么一种状况,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真的就危险了!

十三、四亿人到时候拿着这个烂摊子咋个办?所以,我们还是像古人说的那样,“宁为太平犬,不做离乱人”。

题目: 《禅说庄子——人间世》

(三)————————

自度而后度众生

颜渊当然是跟着孔夫子学圣贤之道,看到卫国的国君胡作非为,“民其无如矣”,老百姓都没有办法,没有可归之处了,所以就对孔夫子说,“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救之,医门多疾”。你老人家不是经常教导我们吗,一个国家如果治理得很好,你就没有必要再待在那儿了,你应该到乱国去,到那些没把国家治理好的地方去效力!高明的医生,面前永远是病人多多。我愿意根据老师给我们讲的这些道理,到卫国去,帮助它解决政治问题。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还可以把卫国的这些麻烦给解决了。

颜回的这个发心肯定是很好的,儒家的观念里,一个有理想的人,就是要去治国平天下嘛。然而,孔夫子这里却反对他去。为啥子反对他去呢?按理说颜回既然是按照他的教诲来办的,他不应该反对呀!我们再来看孔夫子的回答。

“譆!若殆往而刑耳!”就你啊?嘿嘿,你要是到卫国去,谨防挨上一刀!不但帮不了卫国的忙,反而把自己的命给搭上!为什么啊?

“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者忧,忧而不救。”注意了!这个是一个大原则。孔夫子的这句话我们可以单列出来看。道不欲杂,在道家学说里面,我们知道它有一个宗旨,就是抱元守一。道术忌杂,我们学、我们修、我们为人处事,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我们在任何时候,只能做一件事情。不可能此时你在北京,同时你又在上海。所以“道术忌杂”是我们用心、做事的一个根本原则。

有的人是艺多人胆大。艺多了,你未必能精。你要专精,就必须要集中精力和时间进行投入。很多人像猴子掰玉米,今天干这样明天干那样,结果一件事情都料理不好。这就犯了“道术太杂”的毛病。所以庄子的这一句,就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为人做事,一定要抱元守一,不要去多想多为。

“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这个道理中间的因果关系是必然的。你一杂了就多,多了当然会扰,干扰你的心智,干扰你的判断。当你事情多了以后,你东边也在救火、西边也在救火;东边去踩、西边去压。如果超出你能力的半径,超出你的可控距离了,那么你心里面自然就会担忧、发愁。“忧而不救”当你从事上的麻烦变成心理的麻烦以后,谁又来救你呢?事情没干好,就是自己没有把自己料理好。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这里,孔夫子开始谈至人,谈人家在道上有所得的人是怎样来处理这些事了。人家是“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先要以道成就自己,让自己得道解脱,然后再去成就他人,按佛家来说,就是自度而后度众生。

这又是一个根本的原则。就像带兵打仗一样,总是先要保存自己,然后再求消灭敌人。不先保存自己,自己牺牲了,就谈不上消灭敌人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些原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考虑到的。在日常的修为当中,一定要先以道来成就自己,有了这个本钱,你才能够“存诸人”,才有资格去帮助别人。

“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如果自己还没有本事,没有本钱,在道上没有啥心得体会,那么哪有资格到“暴人之所”,去伺候这个暴君呢?用成都的丑话来说,就是自己屁股流鲜血,却给他人医痔疮。这简直就是笑话!

题目: 《禅说庄子——人间世》

(四)————————

老庄哲学的根本原则

下面孔夫子继续教导这位心爱的弟子,“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孔夫子问颜回,你知不知道“道德荡、智虑出”是因何而起的呢?德之所荡,一个有德的人,他内在的魅力自然会释放出来。不仅仅是内德会释放于外,而且是“智之所为出”,智慧同样也会表现出来。但是,道德是怎么释放出来的?智慧又是怎么样释放出来的?我们道德智慧的源泉到底在那里?“德之所以荡,智之所以出”,这个是我们修为过程中要认真留意的几句啊!

孔子谈到这里,并没有继续说下去,马上话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德行与智慧的麻烦来。“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我们看到这几句话,大家都千万要留心!德荡乎名,你的德行一出来就有了名气,有了名气,你这个德,也就有点麻烦了。

中国佛教发展到南北朝萧梁时,有一个僧人慧皎写了部《高僧传》。在此之前,已经有其他的僧人写了个《名僧传》。但慧皎不用“名僧”这两个字,为啥呢?他说一个出家人,本来就是要舍去名利的。我们修行,要脱离生死苦海,要舍弃名利,怎能拘泥于名呢!真正有修行的人,应该是高僧,不应该称之为名僧。所以,慧皎就写了中国的第一部《高僧传》。那么他的这个本意,也还是出自《庄子》的“德荡乎名”。如果大家都成了名僧,大家的名气都大了,恰恰名人未必就是高人。

你看现在庙子头,这样职位,那样职位,今天坐飞机,明天当个CEO,煞有介事。前几天,我还和朋友谈到了那个“旅行大师”,把某某某这样一个著名寺庙当企业来运作,经常坐起飞机去美国,去欧洲,带一批武僧到处表演,这些武僧些,能武打,但佛法修行的水平又如何呢?

那天我这儿来了一个河北沧州的,也参加过河北的禅修夏令营。这位朋友三十多岁,学武功,也学道术,也还很有成就的样子,能水上飘。据他说到东湖去的话,他可以在水面上从东岸跑到西岸,不会沉下去。另外,他的龟息术也小有所成,能够五花大绑地在坑里活埋五、六个小时,没事儿!而且有脱逃术,同样五花大绑,脚镣手铐带上,他可以在十秒之内脱逃。但收徒弟的费用就不低了,一万元一人,学一年,保证你能学会其中的一两样技能。他有这样的本事,都还想到成都来访高人。我给他讲了几位“高人”,他听了后说算了,不学了。

当然我说的那些人,用的是术,不是道上的东西。我们再来看,德和智,是我们生活当中离不得的。德和智的修养,当然就是道上的东西了。但道上的东西,它又有所忌讳!德,因名而消失;智,因争而愈出!所以说“名也者,相轧也”,有了名之后,麻烦也就跟着来了,比如在名次、排位上相争,等等。有些人啥子事都要争第一,千千万万的人,你要踏下去好多?踩下去那么多人,累不死你啊!

“知也者,争之器也”,我们的智慧,很多人也是用在对矛盾的驾驭上,用在争斗上。而且通过争斗,积累经验教训,这方面的智慧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广,这就叫“智因争而愈出”。如果智和德牵扯上名、利以后,这个德和智也就不善了,就是恶了。所以“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我们看《老子》里说,“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在《庄子》里,他把老子的话更进一层了,把名和智也看成了凶器!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原本是很不错的,然而一旦有了名,出了名,就糟糕了。有些本来很憨厚的人,大家都觉得他很可爱,结果一变聪明之后,也糟糕了。为什么呢?因为开启智慧了,掌握了世间的争斗之智、谋略之智,用于互相砍杀,别人对他就敬而远之了。所以说名和智,的确是凶器啊!

“非所以尽行也”,这些都不是究竞之道。我们知道在老庄的学说中,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弃圣绝智,这里也离不开这个原则。弃圣,就是要把孔夫子讲的那一套仁义礼智信等等,抛弃不用;弃智,智慧也不能用,因为用智就有机心,有机心就与大道不合。大道是没有机心的,是自然的,而我们人心之动,往往是违反自然的,违反大道的。所以老庄学说的弃圣绝智的原则,在《庄子》中表现得非常之坚定。

题目: 《禅说庄子——人间世》

(五)————————

以他人之恶显自己之美

孔夫子给颜回讲了一通弃圣绝智的道理之后,又接着来洗这位弟子的脑壳,“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这一段到底讲的什么呢?我们下面再来好好琢磨一番。

“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矼,作憨实来理解,这句是说一个人的德行淳厚,信誉笃实,但是呢,你还未达人气,即不懂与人意气相投的那一套交际功夫。憨实的人是不善于玩这一套的,而灵巧的人,却最喜欢搞这些的,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善于勾兑。善于与别人相交的人,通过各种物质的、精神的、语言的、行为的等等方式,在观念和事物上与人交流,使彼此有所了解。但是,有些时候也未必需要这些过程,有时候突然一见面,就有了心心相印的感觉。

“名闻不争,未达人心”。如果你不去争名争利,那么你就往往不懂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这里,孔夫子批评颜渊的功夫做得死板、僵化了,你既不懂得如何与人意气相投,又不了解别人的内心,如果你把仁义礼智信的那一套拿来衡量卫国的这个君王,那就是以他人之恶来显自己之美。你在批评别人这样不对、那样不对的时候,反过来说呢,就是表现自己这也了不起、那也了不得!那么,有这种行为,就“命之曰菑人”。

“菑人者,人必反菑之”。什么是菑人?就是一般人说的害人精!菑,即是灾害的意思。菑人,你可以这样理解,凡是栽赃、陷害、揭发、检举、投诉、控告别人的人,都可以称之为菑人。你去算计别人,收拾别人,那么别人也要反“菑”于你。

“若殆为人菑夫!”所以孔夫子就说,你颜渊要是真的去游说、去劝说卫国的国君,如果你说他不仁不义,那他就一定会反过来收拾你!你愿不愿意落到“菑人”或被人所“菑”的地步呢?

题目: 《禅说庄子——人间世》

(六)————————

仁义之道的困境

下面,孔夫子给颜回讲了一段更严重的话,分析他去卫国凶多吉少的道理。“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我们在社会中生活,都是“悦贤而恶不肖”的。我们书院也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大家都是相尚以道,而讨厌那些莫名其妙的是是非非,这个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你如果过于地、固执地坚持这点搞下去,你想想,既然人家已经是“悦贤而恶不肖”了,已经是亲贤人而远小人了,那么,“恶用而求有以异?”你又何必非要把这一套拿去,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呢?

孔夫子把前面的理由讲清后,继续告诫颜渊,“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意思就是说啊,你把仁义礼智信这一套拿到卫国国君处去说,反而表现了你种种揭人之短的心性,别人反过来就要收拾你!你若因此而无言,“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王公大臣就会挑漏眼、找茬子批斗你。到了那个时候,你就会“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你的目光也游移不定了,容貌气色也卑微了,自己当然就更没有自信心了。

近来看到一些回忆录,说庐山会议时,彭德怀上万言书,完全是雄赳赳,气昂昂的,狠批大跃进的种种错误,气势如虹,这样说,那样说,很是理直气壮。但是毛老人家听着,也不开腔说话。等到第二天,开彭德怀的批判会了,于是乎大家发言,这个来批你两句,那个来斗你三句。这时你再看彭德怀,开头的那种精气神都不见了,眼睛的光看着看着就暗淡下去了。开始时觉得自己义正辞严,现在一下心里没底了,那种亢奋的精神,那种为民请命的激动,也就耷下去了……基本上就是庄子这里描写的样子。目将荧之,自己也就迷惑了,到底我这个做法是对的还是错的呢?对的为什么人人反对呢?错又错在哪儿呢?色将平之,脸色也就和缓下来,不再义正辞严了,心里没底了。“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你们看,这整个的心理以及行为状态也就跟着“软”下来了。

“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这一部分的话,道理都很简单明了。我们看看白话翻译,把前后文联系起来参考一下,也就可以明白了。

这一段是说啦,如果你的德性纯厚,信行确实,但却未必能达到投合别人的意气的,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即使你不与别人争名夺誉,也未必能达到投合人心,不能让人家心服口服。如果你强用仁义规范的言论陈述于暴人的面前,这是用别人的过失来显示自己的美德,人家就会认为你是在害人。害别人的人,别人必定反过来害他,你恐怕要为人所害了。况且,假如卫君喜欢贤人而厌恶不肖之徒,何必需要你去显示自己有异于别人呢?你除非不向他人诤谏,否则,卫国的君臣们必定乘你言论的漏洞而群起攻之。这时候,你就将眼目迷惑,面色平平,口里唯唯诺诺,态度恭顺卑微,内心就会迁就他的主张了。这是用火救火,用水救水,叫做愈救过错愈多。你一旦开始顺从了,顺从就会没有穷尽;假如一开始他就不信你忠厚的言论相劝,那你就一定会死在暴君面前!

题目: 《禅说庄子——人间世》

(七)————————

古往今来的这些事

孔夫子上面把道理讲完之后,大概怕颜回小看了其中的厉害关系,下面又举一些了实际的例子,“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

从史籍上看,夏桀杀关龙逢、殷纣王杀比干,应是有历史根据的,不然,诸子百家也不会经常谈论这些事。因为夏朝的灭亡,商朝的兴起,是历史上的大事,这样的大事情,肯定有相当多精彩的故事在里面。成汤为啥会兴起?夏桀为啥会灭亡?一定会有种种的事理,来证明夏朝的无道、成汤的仁德。夏桀杀害关龙逢,应该是史有其实的,尽管没有地下文物为佐证,我们也没有必要怀疑大家都公认了的事情。

为什么夏桀会杀关龙逢?殷纣王为什么会杀他的叔叔比干?其中的关键,就是这些贤臣们修身蓄德,以居于臣下的地位,去爱护君王的民众;以居于臣下的地位,违逆了上位君主的猜忌之性。所以,这些残暴露的君主就因为他们的修身蓄德而排斥他们、最后杀害他们!

当年为什么会有《海瑞罢官》的大批判?当时明明是毛老人家点着吴晗说,海瑞不错哦,你可以写一写这方面的文章嘛。吴晗就老老实实、引经据典地写了,可没过两年,姚文元就在上海写《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你看这些东西,历史是惊人地相似啊!为民请命的人,你作为臣子为民请命,那帝王不就成了昏君、成了暴君了吗?啊,老百姓拥护你了,你这不是踩着我的头来作为你捞取民心的本钱吗?如果再加上身边小人的挑唆,君王就更是受不住了。我们在社会生活当中,哪怕是在机关单位之中,都有这些现象。

学了这个《人间世》呢,就会给我们一些相应的启发。我们在单位、在机关中应该如何处?对上应该如何对?对下又应该如何对?对左邻右舍又应该如何处?人际关系中有种种的忌讳。你要去“向善”,对别人就是“暴恶”,对别人就会不好。怎样使环境阴阳和合,像古人一样垂衣裳而天下治?在不露声色、不暴露自己意图的情况下,能够暗暗地把一些情况调控住?这需要相当高的技巧与手段,不然,你去有所为,反而会“动则生咎”,搞成很麻烦的事情。

桀、纣要杀关龙逢、比干,关龙逢和比干,他们都是因为修身,悯爱老百姓,不得已而越位犯上,于是乎君上不容。君上见你有这种美德,就会把你看成眼中钉、肉中刺,就非把你除去不可!

“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为什么事情会是这样的呢?君臣都好名嘛!你做臣子的有了好名声,一国之君就落下个不好的名声;你做臣子的把老百姓都收服了,老百姓都拥护你,只有你对,都觉得我是个暴君,那么,我就要把你收拾住。古往今来的这些事情,这些是是非非,其实是很麻烦的。

题目: 《禅说庄子——人间世》

(八)————————

圣人也难过的关口

下面孔夫子又举例子,继续批评颜回。“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

这里边呢,孔夫子又进一步说这个道理,其实,暴君诛杀贤臣是这个道理,大国灭亡小国,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追求名、实嘛!

过去,尧帝攻打丛枝、胥敖,后来的大禹又攻打有扈这样的国家,使这些国家成为了废墟,国君也被杀掉了。我们看尧帝、大禹,都是中国古代帝王中的圣君啊!老子说过嘛,“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即便是尧舜禹汤这样的圣王,只要你用兵不止,追求田赋而不停止,就会给老百姓带来灾祸。这些都是求名求利的结果。更何况,每一个手头拿着枪杆子掌握了政权的人,都会给自己涂脂打粉,啊,我永远是奉天承运、替天行道的;你永远是背时倒霉,是逆天而行的,总之,是要把你从现实的到道义的合法性,全部都打压下去。

所以在这里,庄子借孔夫子之口,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这话如何理解呢?胜,难以抗拒、难以战胜,我们看历史上那些当皇帝的人,都想自己成为尧舜之君;而当臣子的人呢,都想成为诸葛亮,都想成为魏征,都想成为包公,都想成为海瑞,都想留名千古,留芳百世。所以这个名实啊,是圣人都难以抗拒的诱惑,难以闯过的关口,“而况若乎”,又何况你小小的一个颜渊呢!你自以为学了一肚皮的仁义道德,也想用这个去求名吗?去取利吗?哼,面子上还说是为老百姓请命。

孔夫子在前面铺张地说了一大串,实际上,已经把颜渊给批死了。圣人都难以抗拒“名实”这样的诱惑,你到卫国去又能怎样呢!不过,颜回毕竟是自己的学生,总还要给他留出一条转身之路,让他能在这件事上有所领悟,有所提高才行。

“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不管咋个说,你既然敢去,可能你自以为还是有本钱、有能力的,那么,你把你的本钱、你的能力、你的治国方略说给我听一下吧。

那么,颜回的治国方略是什么?行不行得通?又得到孔夫子怎样的评价呢?我们下一讲再来说吧。

第五篇:《俗世奇人》优秀读后感

《俗世奇人》优秀读后感

《俗世奇人》优秀读后感1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好书——《俗世奇人》。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水路码头又叫天津卫,居民五方杂处,性格不同。可都是些奇人,会平常人不会的事,如,苏七块、刷子李、酒婆、背头杨、认牙、青云楼主、绝盗、泥人张、小达子、大回等。一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人、奇事。这些人本领高超,靠着着高超的本领生活。

最奇的有这几位,泥人张、刷子李、大回、认牙等等。下面就跟大家简单讲讲,刷子李,人姓李,专干粉刷这一行。他给别人刷墙,必定穿一身黑衣服,刷完整栋房子也不会把白漆滴在自己身上,厉害吧!

还有泥人张,人姓张,看到什么新奇的东西或人就在鞋底抠一块泥,用左手在袖子里捏了!他捏的人比真人还真。有一次,泥人张在茶馆里遇见海张五,就捏了一个海张五,海张五说泥人张的作品贱卖都没人要。第二天许多的方都有了海张五的泥人,前面还写着五个大字——贱卖海张五。这个故事流传里一百多年。

这本书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告诉我们,只要你努力干好每一件事,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我们要认认真真的干好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任务,每一个工作。通过读《俗世奇人》这一本书,我知道了一个道理:每一个人不是一出生就有这样的本领,而是经过许多努力,流掉了许多的汗水才学会这些本领。

《俗世奇人》优秀读后感2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能沉淀心灵,有充实的内在,气质娴雅,阅读能增长知识,让人见多识广,自信潇洒。《俗世奇人》里的一个个能人那股争强好胜、热心肠的性格让我不禁沐浴书香,徜徉书海。

书中讲述了天津码头的能人与各种怪异人物性格迥然相异,如好嘴杨巴、狗不理、刷子李、张果老等人神态各异脾气禀性,我被他们心里发出的光芒而深深感动,被他们仗义精神而欣慰,被他们的心胸狭窄而感到愤怒,被一个个故事的道理而启发。

我最感兴趣的是《苏七块》这一文,让我深受感悟。苏大师因为治病前必须要七个银子而被人说定是苏七块,他这样不仅表现得斩钉截铁,而且人们也在背后议论他。钱难道有这么重要,可以让所有患者置身死处?后来,通过一位年轻人帮车夫付钱而苏大师还钱这一事件才晓得是因为苏大师的规矩不变,世界上真情无数,可是这种冷漠背后的爱让我实在佩服。

仔细思考,《俗世奇人》讲的多部分就是人间的.真情,当一盘硬币在你面前时,你选择拿还是不拿?捐还是不捐?当走过这盘硬币的时候,有多数人把自己的硬币投进去,有那一幕能比这一幕更美丽?有那一颗心比投钱人的心更温暖?

一本本书陪伴我走来,由崭新至泛黄,从泛黄至陈旧。一次阅读一次收获,一句话中一次体悟,这本书影响最大最多的,是真情与温暖。

《俗世奇人》优秀读后感3

《俗世奇人》是我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使用高科技阅读的小说。只是放在手机里,无聊的时候看的。

里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全部!每一骗你都把任务刻画的相当生动形象。样吧的'反应快、嘴巧;话大夫的敬业、善良;苏七块的守原则等,都妙趣横生、栩栩如生。

我主要是在上个月生病时(打吊针)看的。所以,《俗世奇人》其实也帮我度过了难关。

下面,我给大家讲讲俗世奇人之一——“死鸟”的故事。

“死鸟”是天津卫贺道台的绰号。此人最擅长伺候:一是伺候上司,二是伺候鸟。有一会,他那个上司来他家,他欣喜万分,便指挥他的那只八哥说了许多好话。那上司乐的眉开眼笑,“死鸟”贺道台心里也乐开了怀。可这鸟听多了贺道台在家里抱怨上司的话,就忽然冒出来一句:“XXXXXXX ……”。那上司暴跳如雷。贺道台的饭碗也砸了。于是,他对那只八哥大骂:“死鸟!死鸟!你毁了我!死鸟!死鸟!死鸟!”

从这个故事中,我发现了一个道理:做人就要老老实实的。不要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派!

生活是平凡的,但不是平淡的。《俗世奇人》这本书中有好多有绝活的人。就像泥人张、苏七块、刷子里……有些地方的人,总把那个人的绝活放在前面,姓氏放在后面,这样读起来更富有情趣。

《俗世奇人》优秀读后感4

《俗世奇人》里面的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故事讲得都是发生在码头上的。

有动作干净麻利的苏七块;力大无边的张大力;手巧灵活的泥人张……读了《俗世奇人》这本书后,书中觉得让我最佩服的人是张大力。一听到这个就觉得他很有力气,他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赴赴武功,身强力蛮,力大无边,所以那里的人都故称他大力。天津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他之所以力气大这么多人知道他的名字的原因就是:侯家后有一家石材店,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做的,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两百。旁观的人不停地嘀咕着,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

一天,张大力到侯家后,看到这把锁,也看到了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竹篮子,人们看到了,都赶紧围上来看。只见张大力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遍布笑容老板上来笑嘻嘻的说:“张老师,您没看锁下还有一行字吗?”张大力怔了一下,石锁下写着:唯张大力不算!张大力扔了石锁,扬长而去!

我最后的感受是: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出生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奇人;小说里的人,不奇传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是真人真事!

《俗世奇人》优秀读后感5

提起冯骥才,大家一定不陌生。他写的《俗世奇人》可谓是现代文学万花园中一朵怒放的奇葩,那叫一个家嘴户晓,妇孺皆知。这本书共54个故事,每个故事便是一个人物,这些人都有过人的本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便是《大关丁》。

“大关丁”原名丁伯钰,是天津一位大少爷,特爱吃糖葫芦,甚至把在御膳房做糖葫芦的王老五花大价钱请来给自己做。由于他爱糖葫芦,甚至把王老五做糖葫芦的过程都记在心中。后来,他穷了,破产了,但他又靠做糖葫芦发了家。他做的`糖葫芦又大、又艳、又甜、又香、又好吃,还有花样儿呢!人们夸他“能富也能穷,世间自称雄。”

读完这个,我不禁赞叹不已。是啊!只要像丁伯钰那样,热爱一样东西,把它做到极致,例如写作、下棋、做菜甚至是打游戏,只要做到比别人好得多,那么名声就会不胫而走,自然会受到人敬佩,也就“世间自称雄”了。这还让我想起了前几天的一件事——那一次,我正在进行吉他等级考试,坐在镜头前,心中不免有些紧张。开始了,我的大脑播放着音乐,手指在琴弦中飞舞,眼前浮现出歌谱,耳朵则随时听声音,检查有没有弹错。我的器官工作衔接得天衣无缝。一曲终了,我的手指停下了,视频也做完了。后来,考级通过了,这一切都归功于我对吉他的热爱。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概万千,受益无穷。感概那些人的厉害之处,受益于他们传奇经历中的人生哲理。

《俗世奇人》优秀读后感6

最近,我买了好些书,其中,有一本是《俗世奇人》,我读完之后深有感触。

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作家——冯骥才,冯老先生。据说,他写这本书是因为写完长篇小说《神鞭》、《三寸金莲》后肚子里还有好些人物,便写了本书。

《俗世奇人》讲述了清末民初年间,每一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奇人”在天津卫所发生的`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每人一篇,互不相关,类似短篇小说集。

《俗世奇人》全书讲究一个“奇”字,书中的内容全是真人真事,却都让人摸不着头脑,如:技艺精湛的刷子李、足智多谋的杨巴、认牙不认人的华大夫、善于认画,却被人忽悠的蓝眼等。

在《苏七块》一章中,我觉得苏大夫真是刀子嘴豆腐心,拥有高明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嘴上说张四不给钱就不接骨头,后来却又“唰唰唰”地给他接了骨头,并把钱还给了华大夫(这钱原来就是华大夫给张四的)。

在另一篇《泥人张》中,我认为海张五实在是欺人太甚,简直是无理取闹,竟然无缘无故说泥人张卖的泥人是拿鞋底的泥巴在裤裆里捏的。同时,泥人张的机智又让人拍手叫好:连夜用泥巴做了几百个海张五的泥人像分放在各个摊位叫卖,让海张五下不了台。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俗世奇人》这本书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讽刺了那些不学无术的人,真不愧是一本好书!

《俗世奇人》优秀读后感7

这个寒假我读了第一本书是冯骥才先生写的写的小说《俗世奇人》。

小说写的是清末明初在天津卫有好多个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在各行各业里都身怀绝技。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书中觉得让我最佩服的人是——张大力。一听到这个就觉得他很有力气。他原名叫张金璧,身强力蛮,力大无边,所以那里的人都故称他大力。天津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他之所以力气大这么多人知道他的`名字的原因就是:侯家后有一家石材店,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做的,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两百。旁观的人不停地嘀咕着,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而猜出它有多重吗?一天,张大力到侯家后,看到这把锁,也看到了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竹篮子,人们看到了,都赶紧围上来看。只见张大力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遍布笑容老板上来笑嘻嘻的说:“张老师,您没看锁下还有一行字吗?”张大力怔了一下,石锁下写着:“唯张大力不算!”张大力扔了石锁,扬长而去!

《俗世奇人》中的奇人并不是样样精通,但他们却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受人尊敬,当今社会也是一样,我们不可能成为面面俱到的全才,但必须得有一门精通!

只要有一技之长,我们就会是俗世奇人。

下载《人间世》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间世》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俗世奇人》优秀读后感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能沉淀心灵,有充实的内在,气质娴雅,阅读能增长知识,让人见多识广,自信潇洒。《俗世奇人》里的一个个能人那股争强好胜、热心肠的性格让我不......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有词 高一(5)班 陆 敏 燕 静安先生所著“人间词”作文艺评论,超脱境界之深,在诗词中体得诗人之悲苦,却又识得诗外意横生。寥寥数词,我欲在品,品其中那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深情。不......

    在人间读后感

    篇一:在人间读后感《在人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小说三部曲中的一部,是世界文萃瑰宝,小说展现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风貌,反映了人民对自由的强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具有深......

    《在人间》读后感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他是俄国的著名作家,通过用细致的语言刻画了下层社会人们的悲惨生活,描写自己少年时代的亲身经历,并在社会上艰苦生存的故事,反......

    在人间读后感

    《在人间》读后感 这是19世纪德国作家高尔基的一部著作。这本书就是他对自己最苦难的下层生活的记录。读了这本书,让我第一次深入的接触到了在高尔基时的社会和人们是怎样的......

    《在人间》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在人间》。 这部书中描写了主人公高尔基悲惨的生活,他从小父母双亡,由外祖父和外祖母抚养长大,由于家境贫苦,不得不外出打工,自食其力。他曾在鞋店当过学......

    《在人间》读后感

    读《在人间》有感 看完了《童年》,总觉得剩下的《在人间》也是 值得我去细细品味的一本书,于是,我便“理所当然”地看起了《在人间》。 主人公还是那个熟悉的阿廖沙,环境却已沧......

    《在人间》读后感

    《在人间》读后感 《在人间》是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写的,它真实的记录了高尔基小时候的惨淡童年,《在人间》读后感范文。这本书主要说高尔基为了生活而在鞋店、东家的房子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