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作文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罗贯中。小说里面有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性格复杂的奸雄曹操;仁义的能礼贤下士的刘备;英武果断的孙权;有勇有谋的赵云;阴险多诈的曹丕;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英勇的张飞和关羽……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欢迎查阅。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1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们小学生必读的一本好书。这部历史小说是元末明初罗贯中编写的,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为引线,写天下大乱,魏、蜀、吴三国的兴起到衰亡的历史过程,最终三国归晋,真实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书中讲了许多人物,如尊重人才的刘备,才华横溢的诸葛亮,讲义气的关羽,总沉不住气的张飞,奸诈的曹操,不服气的周瑜等等。其中,三个国家之间也发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失街亭等,还有许多故事如:空城计,收姜维等被改编成了戏剧。还有一些三国人物被改成了歇后语,可见这本书对我们国家有多么大的影响啊!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他不仅仅才华横溢,并且足智多谋,是一个十分出色的军事家。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凭着出色的才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正因为看中了诸葛亮这些才华,所以刘备才三顾茅庐去请他。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在一次打仗中,他中了曹军的毒箭,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名医华佗来为他看病,怕关羽受不了疼痛,提出要把他绑在树上刮骨疗毒,可关羽非要和部下马良边下棋边疗伤,华佗治好关羽的病后,十分佩服他的英勇。我也十分佩服关羽的忠义和勇气。
《三国演义》给我们讲述了中国的那一段历史。其中的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故事描述如身临其境。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的道理,做人要忠义诚实不奸诈,做事稳妥多思考。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2
《三国演义》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是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编写的。里面的人物活灵活现,如:魏国的奸诈哥—曹操,蜀国的妙算哥—诸葛亮,爽快哥—关羽,吴国的大美女—小乔,大乔,周瑜黄盖等…
先说说周瑜吧。他可能是《三国演义》中死的最惨的一个啦。不仅仅刁难诸葛亮不成,反被诸葛亮三气。
曹操不用我介绍都众所周知了。他可是十分奸诈。有爱才,可是又美中不住的是,此人心胸狭窄,所以贤才忠服他的并不多~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人类最丑陋的一面,但又看到了好的一面。但在京剧脸谱中,曹操的脸大部分是白的,在京剧中白脸代表阴险、狡诈、狠毒。·中而言之,我从中得到啦一个启示:做人要实在。要心胸宽广,要光明磊落,不要处处算计别人。
诸葛亮简直比苹果的双核A处理器还厉害,他的脑子的智商决对超过,比爱因斯坦牛!在火烧赤壁那一战中,因为刮了东南风+火攻才赢的。可是大家明白不?在当时那个季节,刮东南风得几率几乎为,可是诸葛亮神机妙算,竟明白会刮东南风!!诸葛亮你的脑袋那么发达!为什么死那么晚!你多唱唱‘我真得还想再活一万年’说不定老天真显灵来。
《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们读到的道理是很多。刘备重情义,是位仁君。他的领土中没有一个人抱怨刘备的,反而受到人民的爱戴。我认为;人民是军队的后盾。民心在谁那,谁就是胜利者!抗日战争就是见证。
厚厚的《三国演义》翻完啦,说实话每次读完后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读书破万卷,笔如有神。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首大气磅礴,气势宏伟的赞歌拉开了三国的序幕。《三国演义》,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它记录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描绘出杰出的历史人物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最辉煌的历史巨著之一。细细品读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罗贯中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灵武帝中平元年到晋武帝司马炎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从黄巾之乱开始,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再到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三分天下,直至三国统一归晋的故事。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诸葛亮是“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具有料事如神、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大事,且将天下三分的鼎力局面准确预知,出山后一展其雄才大略,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设空城计。他的事迹激励我努力读书,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曹操乃一代奸雄,他提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可是他没杀自我膝下的刘备,又让我看到了他的大度。刘备重情重义,仁民爱物,是一位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任君,不管是大城小镇,都忠于职守,受人爱戴,他让我懂得了热爱百姓和忠于职守的深刻道理;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他不降曹操,日夜思念兄长;过五关斩六将,毫不畏惧,他誓与刘备共存亡的精神让我明白了仁义十分重要;孙权为人谦和,少年得志,同为天下英雄,使我体会到宽容大度的重要……
《三国演义》为我们讲述了许多富有策略的战争故事。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谋长节短,百战百胜,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一场刀光血影的场面;赤壁之战更是波澜起伏,惊心动魄;还有那巧妙的连环计,精密的借刀杀人计,和那动人心弦的苦肉计……真是一幅幅壮丽宏伟的战争场面。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三国演义》,它使我明白了:为人处事要动脑,步骤计划想周到,心平气和勤思考,谋长节短胜战多,坚定信念不动摇,义重如山知回报,忠于职守待人好,一生美名乐逍遥。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4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书中资料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分崩临析,战争纷起,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逐渐崛起。构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三国逐鹿,造就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厚义气,骁勇善战的关羽,勇猛过人,粗中有细的张飞,才华横溢,心胸狭窄的周瑜,胸怀大志、知才善任的孙权,文韬武略、为人奸诈的枭雄曹操……
其中我最敬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为什么我最佩服他呢?因为他十分机智,就拿《草船借箭》那个故事来说吧
那个故事中,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内造完十万支箭。应对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说不须十日,三日便可完成,并立下军令状。鲁肃十分担心。孔明却一点也不着急,他请鲁肃接二十条船给他。,每个船上都要三十个人,还要扎草人一千个,并排列在船的两侧。
两天过去了,到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突然派人来请周瑜了,说他必须要同去取箭,周瑜将信将疑地和诸葛亮一齐出发了。
五更时分,船队接近曹军水寨。孔明令船只一字排开。军士擂鼓呐喊。曹军水军都督听到战鼓声和呐喊声,心想必须会有埋伏,便让万余名弓箭手在江边一字排开,向江中放箭。当稻草人上的箭插满时。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只调头迅速离开了。到了营寨,周瑜有点不相信。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数了数,的确有十万多只。从此以后,周瑜再也不为难诸葛亮了。
诸葛亮用他的才智取得了心胸狭窄的周瑜的信任。这就是我最敬佩诸葛亮的原因了。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5
读完《三国演义》后,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领着我走进了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豪杰风起云涌的年代,近距离地接触了一位位英雄人物,了解了他们的丰功伟绩:刘关张桃园三拜义结金兰、刘玄德三顾茅庐求贤似渴、曹操割发代首严明军纪、周公瑾火烧赤壁名扬天下、孔明巧用奇谋七擒孟获……
《三国演义》中英雄云集: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张翼德力拒当阳桥,勇马超兴兵复仇,黄汉升力劈夏侯渊……这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何等的豪情万丈!但曹操最忌惮的却不是他们,而是舌战群儒、三气周瑜、空城计智退司马懿的诸葛亮。在曹操的眼里,他们的所作所为,只能算是逞匹夫之勇,要是没有诸葛亮在背后替他们运筹帷幄,自我能把他们打得顾得了头顾不了腚,亡命天涯还差不多,哪里还谈得上建功立业?的确,诸葛亮虽然只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但却是三国众英雄中如最受古今人们推崇与喜爱的人物:他精忠耿直,为报刘备知遇之恩,一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也无怨无悔;他足智多谋,收二川,排八阵,取西蜀,定南蛮,六出七擒,东和北拒,锦囊妙计定乾坤;他顾全大局,只身赴东吴后,周瑜步步算计,几次欲置其于死地,为了刘孙两家未竟的大业,他以联军抗魏为重,个人得失为轻,毫无芥蒂地与周瑜联手击退百万曹军。
诸葛亮的才智就连文武双全的江东周郎也自叹不如,更不用提其他人了。其时,刘备刚刚征服四川,政局尚未稳定,传曹操挥师南下,众人心内惶恐。诸葛亮临危受命,肩负“吴蜀联合抗魏”大任只身赴东吴。周瑜嫉妒又忌惮诸葛亮的才能,设毒计欲除诸葛亮,要他在十天内监制好十万只羽箭。诸葛亮一力应承下来,立军令状三天内完成。周瑜心中窃喜,以为诸葛亮这回插翅难飞、必死无疑。没想到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善用,趁着大雾漫天,用二十只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多只箭,不仅仅得到了水战急需的羽箭,还巧妙地躲过了周瑜的陷害。
诸葛亮神机妙算,毕竟只是个故事中的人物,我所崇拜的和马云却是真真切切靠着自我的聪明才智,在属于自我的那个年代里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奇迹。中国共产党靠着小米和步枪打败了拥有钢枪、铁炮和飞机的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除了依靠强大的群众基础,与思想的正确指导也是分不开的,这充分证明了智慧的杀伤力远比武器的要大得多得多。马云之所以能创造下阿里巴巴这个财富堆砌起来的“王国”,除了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更因为有精准的投资眼光和一流的制度管理,这些都离不开智力。
武力也许能帮忙你摆脱眼前的困境,但有时,它也可能把你拖入更可怕的深渊,仅有智慧,才能帮你擦亮眼睛,看到远方无尽的完美。让我们每个人都做生活中的智者,因为智者无敌!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6
“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这是我小时候经常听到的一个谜语。一提到诸葛亮,他那胆识过人、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的形象便浮此刻人们的眼前:使用“空城计”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骗过了司马懿;乘着浓浓雾气“草船借箭”,骗过了曹操……他永远是那样的意气风发、羽扇纶巾!
可当我读到诸葛亮的《出师表》那句“先帝知臣谨慎”时,不由激动地叫出了声:“诸葛亮谨慎?胡说!他都看错了人——马谡,派他守住街亭,结果马谡失守,落荒而逃,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妈妈笑道:“话可不能这么说,你先看看《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九回吧!”
我带着疑惑翻开了第三十九回:刘表的原配夫人死了,大儿子叫刘琦,后娘对他不好,准备让自我的儿子继位。刘琦急死了,就请教他的叔叔刘备。刘备很高明,他说:“你去问我的军师诸葛亮吧!”刘琦就去问诸葛亮,诸葛亮听着不正面回答,还故意岔开话题。之后,刘琦告诉诸葛亮:“我有一本绝版好书,先生要不要看?”诸葛亮也是喜欢学问的人,就答应了,跟他到了楼上。等诸葛亮一上楼,刘琦立马抽掉梯子,转身跪下:“先生啊,你非教我不可!”诸葛亮见逃不了了,便说:“疏不间亲,我也没办法呀!”刘琦道:“如今仅有您能够救我了,放心吧,外面没人。”诸葛亮这才给他讲了历史上“太子申”的故事,刘琦就听懂了。看到这,我心中不由暗暗赞叹,诸葛亮是等没有人的情景下才跟刘琦讲的,并且不是直接说,只是借了些历史典故暗示刘琦。结果刘琦请兵外调,既掌握了兵权,又守了边疆,还和后娘离得远远的,不起冲突。之后的“赤壁之战”,刘琦外调的一万多人马给了刘备很大的力量支持。诸葛亮谨言慎行,是非冲突面前没有挺身而出,却能全身而退,还获益颇丰,这正是谨慎的好处啊!
我小时候就没能做到“谨慎”二字。有一次,我和好朋友们在玩,忽然,晨晨推了人,那小男孩撞在了杆子上,脑门上鼓起了一个大包。晨晨妈妈一出现,我就抢着说:“阿姨,晨晨把人推倒了。”只见阿姨的脸色由白到红,由红到紫。当着我们的面,晨晨被他妈妈狠狠地修理了一顿。从此,晨晨很少和我说话,再也不跟我玩了。妈妈告诫我说,再真实的事,也要在适宜的时间、适宜的地点,对适宜的人、以适宜的方式表达,否则只能“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几千年前,老子说过:“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几千年后,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谨慎是智慧的长子。”穿越不一样的时空,跨越不一样的国度,对谨慎的理解始终是一致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总是能够穿越古今中外,沉淀成永恒的真理。
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作文
第二篇: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作文
导语: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作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读后感(1)
三国是我国古代东汉末年开始的一段战争连绵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三国演义》就是由罗贯中所著,描写这段历史的著名历史小说。小说在描述了当时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和政治斗争的同时也刻画了一批性格鲜明,各具特色的人物。其中有狡猾的曹操,讲究仁义的刘备,勇猛的张飞,忠义的关羽,本领高超但愚蠢的吕布,聪明的诸葛亮,以及和诸葛亮难分高下的周瑜等一大批人物。
我最喜欢看的是火烧赤壁这个经典的故事,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吴蜀联合抗曹。因魏军不会水战,诸葛亮、周瑜决定火攻。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魏;诸葛亮推测出东风将至。黄盖带数十条船投降魏,船里装满柴草。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魏军大败,连曹操也差点在华容道被关羽活捉,最后关羽念在旧情放了曹操。
赤壁之战吴蜀联军充分利用了敌人的弱点不会水战,曹操的多疑,以及吴蜀双方诸葛亮,庞统,周瑜等人的聪明才智和团结合作,连续用连环计,反间计,诈降计,并利用了气象学,成功的达到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效果。
这也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中遇到困难,首先要想办法如何解决困难,而不是惧怕困难。要做到知难而上,利用现有的各种条件尝试解决困难,并虚心向人请教,总能克服困难。
赤壁之战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2)
暑假期间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从书中我了解到了聪明谨慎的诸葛亮;诡诈多疑的曹操;老谋神算的司马懿;心凶狭笮的周瑜?里面人与人之间的战争故事很多,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本书都是描写魏、蜀、吴三大诸侯国相互鼎力之事。里面刻画了许多个英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的性格都不一样。书里的故事也很精彩。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朝廷招兵买马刘备张飞关羽在桃园里结为兄弟,这就是“桃园三结义”;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和黄盖演了一场大戏给曹操看,曹操差点被杀,这就是“苦肉计”;徐州之战让刘备战败,关羽因约法三章投降曹操,关羽得之刘备的下落后,便对曹操不辞而别,五个关口的守将都不放行,关羽都一一杀死。这就是著名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这些事情之中,诸葛亮的计谋有,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智退司马懿?
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如且此,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次考试失败而灰心丧气;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了一点点城绩而感到沾沾自喜。我们一定要充实自己,改进一些不足之处。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
因为战争,天下的老百姓不得安宁,无家可归天下不会太平,让人间世道民不聊生。我们现在的生活多美好,人民都很富裕,过上了小康生活。
总之,这本书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同时也谴责了雄豪大战及暴君的暴政,寄托了劳动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强烈愿望。
三国演义读后感(3)
最近看了一本〈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一部杰出的小说,写了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天下三分的局面。在那个烽火连天的乱世,谁能经天纬地,主宰沉浮?谁又能运筹帷幄,扭转乾坤?
在〈三国演义〉里,有野心勃勃的曹操,求贤若渴的刘备,大侠风范的关羽,如虎咆哮的张飞,鞠躬尽瘁的孔明,义胆忠心的赵云……这些人物在罗贯中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对刘备充满了佩服,对关羽充满了崇拜,对张飞充满了敬畏,对孔明充满了仰慕,对赵云充满了尊敬……
在里面,我对诸葛亮这一人物颇为喜爱,“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这句名言仿佛是为他量身定做的。羽扇一挥,整片江山都在他脚下。嘴角一弯,整座繁城都在他眼中。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能。在三国,没有人不知道“卧龙先生”的,百姓们一听到“卧龙”二字,眼中都浮现了崇敬。连司马懿都连连叹到:“只能料其生,未能料其死。”从刘备把孔明先生请出茅庐的那一刻起,他注定要为天下呕心沥血地奉献自己的一生;从刘备把军师的官职给予他的那一刻起,他注定要为主公鞠躬尽瘁地奉献自己的一生。虽然他未能完成大业,但他的一世英明是永远也无人能代替的。
读完〈三国演义〉,我颇有感悟。我觉得,在这部小说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与主张。虽为君臣关系,但君王无能,也可以弃暗投明。还有,我明白了,“好心有好报”的道理,曹操平日残暴,到最后,不是差点死在关羽刀下。而刘备一直用心良苦,善待百姓,号称“卧龙”和“凤雏”的两大奇才都为他效劳。
我相信,大家读完〈三国演义〉后,都会有所领悟一番。
第三篇:《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篇1
普天之下,谁是英雄?我带着这个疑问读完了《三国演义》,但那时的我,依旧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只不过是为《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而感动。我为刘关张“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而感动,我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而感动,我为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而感动。可是那时只有感动,却忘记思考这个问题。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三国演义》里面并没有英雄》
曹操,他有着说不完的豪情壮志,可惜那刘备孙权的一场大火把他的豪情和壮志烧成了灰,一点又一点地溶解在刺骨的江水中。他的疑心病害死了名医华佗,他的嫉妒心害死了杨修。这是一个英雄所能做的吗?
刘备,礼贤下士,重情重义。但是他在我心中算不上是一个英雄。徐州城破了,吕布向他求情,可是刘备却向曹操讲起了吕布的三个死去的义父,还反问曹操愿不愿意当吕布的第四个义父。吕布的下场不用说了,可刘备呢?他在攻打孙权时,不听诸葛亮的劝阻,结果,换来了“火烧夷陵七百里”,最终病死白帝城。
诸葛亮不听刘备的话,任用马谡为将。张飞性格暴躁,常常随意打骂士兵……他们都称不上英雄。可是他们为什么称不上英雄?因为他们只是为了自己或自己所支持的一方的利益去努力,而不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那么他们又怎么能算上是英雄呢?
对于《三国演义》,我最讨厌一个地方,那就是“尊刘贬曹”的倾向太多了。历史是公正的',不会偏袒刘备,也不会与曹操做对。不像《三国演义》里面写的那样。罗贯中也许是害怕自己的作品不合百姓们的口味吧!可是司马迁明知《史记》不合汉武帝胃口,又为何要继续写下去呢?说到这里,也许是罗贯中的错了,我觉得他不应该在《三国演义》加入过多的感情色彩。可是他加了,名将周瑜成了一个气量狭小的人,而这只是用来衬托诸葛孔明的智慧!多么荒唐!
当然,罗贯中能够把三百多场大小战斗,井井有条,丝毫不乱的排列在一起,令我十分佩服。而且,与《水浒》相比,《三国演义》的悲剧色彩更浓、更扣人心弦。
其实,英雄还是有的: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英勇就义的关天培、收复新疆的左中棠、临危不惧的邓世昌……他们都是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我觉得在比过去更加强大的新中国,也会涌现许多真英雄!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篇2
我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我就觉得《三国演义》更胜于其余三部。 记得我很小便开始读《三国演义》,大概是八、九岁吧,那时只是看连环画,后来到十岁时,便读白话本,由此便开始喜欢上了这部小说,经常是一有空便手不释卷,仔仔细细地读着。初时喜欢这本小说,只是因为它其中含有的智慧,与那精彩战争场面的描写。我尤其喜欢诸葛孔明这个形象,喜欢他的聪明才智,出陈脱俗,喜欢他的胆识、计谋,仿佛不论多危急的关头,他都能化解。至于他的精彩片段,如著名的“隆中对”、“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火烧赤壁”、“草船借剑”等等都背得烂熟于心,但现在,却因为平时无暇顾及,只落下一些印象罢了。 最近又重温《三国》,又觉另一番味道,或许正如别人所说的,同一本书,在不同的年龄或者不同的人读,都不会有完全相同的看法,我在又看一遍《三国演义》后,忽然觉得有一种全新的感受。
因为,我不再只看它的描写和策略,我开始去剖析里面每一个重要的角色,由此我发现了人性的另一面。如刘备在我眼中已不再是一个完全的仁者了,因为他尚有虚伪的一面,尤其表现在他取荆州之后伐刘璋,正如庞统所说:“伐人国以为娱者,非仁者之军也。”至于诸葛亮,他在心目中的形象没有什么改变,虽然他也有错,而且绝非小错,但从那个时代看来,他所做的一切又是非常符合情理的。在这次读完《三国演义》后,我似乎更喜欢书中的一个反面人物――曹**喜欢曹操的理由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阴险”和他的`文才。他阴险,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因为他虚伪,因为他宁做“周文王”,但他又能承认自己的阴险,“宁叫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或许这就是曹操的魅力所在吧,不然怎会手下猛将如云,人才济济呢?我还喜欢他的胆略,他煮酒论英雄,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他明知刘备绝非等闲之辈,却仍重用他,甚至放虎归山,足见其胆识。及至后来他不容刘备,也暴露出他多变的一面。曹操的文才更是世所罕见。诗歌《观沧海》流传至今,那宏伟的气势真是令人折服;一曲《铜雀台赋》,更是淋漓畅快,至于他的儿子曹植,虽文思出众,但比其父又少了几分魄力,这或许也是曹操受我喜欢的原因吧。读罢掩卷,感慨良深,自思世人之性情,莫不包含在其中。这部文学巨著不光展示了我国古人的军事谋略,更反映了人心百态,不愧为我国文学宝库里的一枝奇葩。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篇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耳畔就仿佛响起了古典剧《三国演义》中杨洪基那深沉而雄浑地音调,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平静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涟漪,思想也像插上翅膀一样随着歌声穿越千年的时光,去追溯令人向往的历史,而这都缘自《三国演义》——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是一部详尽而宏大的历史,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到公元280元的约110多年的历史,以陈寿作《三国志》为模板,经过作者罗贯中大胆的艺术创作而完成,使高深难懂的正史以一种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并为人民所喜爱,传诵《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一部内容丰富蕴含深刻的小说,作者匠心独运,以生花妙笔勾勒出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借东风、长板桥等故事,妙趣横生的'文字,以及驰骋于神出鬼没境界的畅快深深打动了我,它也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被学者们列为“四大名著”之一,它也确实无愧于这一美誉。翻开它就如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作者并不华丽却十分准确的文字就像点点笔墨给这幅画卷描绘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读者都深深陶醉于其中。这里既有鼓角争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文臣武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纷争,也不乏风花雪月、情深意切的爱情,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人忘了这是在述说历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地讲述一个美丽而动听的故事,我想这大概就是经典之作与众不同之处吧。
然而使《三国演义》更让人觉得经典绝妙是在于它的战争前后的经过的细致描写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独树一帜,这恐怕是包括《史记》在内的其他史书望尘莫及的。刻画人物入木三分,读完《三国》掩卷沉思,满脑是杀声阵阵的战场,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畅的文笔和巧妙的构思。
寇第斯曾说:“书籍乃世人累积智慧之不灭明灯”,读三国,就能时刻感受到他的光辉带来的温暖,它字里行间蕴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读三国,让人深刻体会到它透露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匡扶社稷,兼济天下”的思想,这种思想与我内心深埋的理想交识、碰撞、产生共鸣,激荡出串串亮丽的火花,鼓励我为实现生命价值而拼搏、前进……
《三国演义》更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国演义》——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篇4
这个暑假,我又想起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于是,又津津有味地看了一遍。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重温三国,的确,我又有了新的感悟。
《三国演义》所讲的是东汉末年,王朝衰弱,各路英雄好汉崛起,出现了三国鼎立的情况:西蜀刘备、东吴孙权、北魏曹操各具一方,争执不下,刘备为了振兴王朝、匡福汉室,与关羽、张飞等人一起夺天下,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我还是很敬佩刘关张这三兄弟。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这三国中草莽英雄的身上,表露无遗,刘关张三兄弟的性格而成就了他们的伟业,也导致了他们最后的死亡。
关羽他勇敢,武艺高强曾殊颜良,斩文丑,还温酒新华雄,过五关斩六将,他重义气,不管曹操怎么笼络讨好,还是对刘备念念不忘。得知刘备在袁绍营内,他封金挂印,即奔刘备而去。但是他性格却很高傲,把天下英雄都视为草芥,孙权要把他的儿子和关羽的女儿结为夫妻,诸葛亮也很赞同,但关羽却说“虎女怎能嫁犬子。”激起了东吴人的愤怒,正因为他的高傲,使关羽大意被东吴夺了荆州,在麦城被紧追不舍的吕蒙一刀杀了。
张飞勇敢,在长坂坡一声吼叫吓得夏候杰将军跌下马死了,还镇住了十万大军;他重义气,桃园三结义,他将自己的财产全部给了刘备把兵买马,但他爱喝酒,酒后爱鞭打占战士,鞭打战士使他得罪了曹豹,一夜之间失了徐州。让他们在三日之内赶制五千套丧服去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二个士兵想,早晚都是死,不如杀了张飞,投奔东吴算了,结果张飞就这样被杀害了。
刘备很仁义,温和对待士兵,还求贤若渴,更重义气,他在陶谦三让徐州,后才暂领徐州,刘表托付荆州却死活不授,他更是三顾茅庐,诚垦邀请诸葛亮出山,但他因义气仁义也害了他。关羽、张飞死后,刘备为报兄弟之仇,不顾诸葛亮的邓阻,大军进犯东吴,却因爱士兵,太阳太毒,安营扎寨了树林中,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损失惨重,之后因病而亡。
性格与习惯造就了你的成败。用在我自己身上,也一点不差,比如我的“机警”,在读文言文时与六年级的.古诗文一起背,触类旁通,很快就超过了同学;读奥数时,我专注听讲,弄懂为止,我每次考试都是前几名,读英语时我每次第一个完成任务,特别积极。但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也许正因为我成绩不错,所以一直很高傲,由于不努力,对认真写字不重视,这次语文才考了91.5元,所以,让我深知绝对要不得大意失荆州的鲁莽!我应该要培养自己一个好性格、好习惯。要始终谦虚,要认真练字,不马虎。
刘关张的性格习惯造就了他们的伟业,也是性格习惯葬送了自己,每个人都要保持自己的好习惯,努力改掉坏习惯,使自己更优秀,我也一样。三国演义读后感20xx字《三国演义》读书感受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篇5
“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这是我小时候经常听到的一个谜语。一提到诸葛亮,他那胆识过人、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的形象便浮此刻人们的眼前:使用“空城计”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骗过了司马懿;乘着浓浓雾气“草船借箭”,骗过了曹操……他永远是那样的意气风发、羽扇纶巾!
可当我读到诸葛亮的《出师表》那句“先帝知臣谨慎”时,不由激动地叫出了声:“诸葛亮谨慎?胡说!他都看错了人——马谡,派他守住街亭,结果马谡失守,落荒而逃,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妈妈笑道:“话可不能这么说,你先看看《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九回吧!”
我带着疑惑翻开了第三十九回:刘表的原配夫人死了,大儿子叫刘琦,后娘对他不好,准备让自我的儿子继位。刘琦急死了,就请教他的叔叔刘备。刘备很高明,他说:“你去问我的军师诸葛亮吧!”刘琦就去问诸葛亮,诸葛亮听着不正面回答,还故意岔开话题。之后,刘琦告诉诸葛亮:“我有一本绝版好书,先生要不要看?”诸葛亮也是喜欢学问的人,就答应了,跟他到了楼上。等诸葛亮一上楼,刘琦立马抽掉梯子,转身跪下:“先生啊,你非教我不可!”诸葛亮见逃不了了,便说:“疏不间亲,我也没办法呀!”刘琦道:“如今仅有您能够救我了,放心吧,外面没人。”诸葛亮这才给他讲了历史上“太子申”的故事,刘琦就听懂了。看到这,我心中不由暗暗赞叹,诸葛亮是等没有人的情景下才跟刘琦讲的,并且不是直接说,只是借了些历史典故暗示刘琦。结果刘琦请兵外调,既掌握了兵权,又守了边疆,还和后娘离得远远的,不起冲突。之后的“赤壁之战”,刘琦外调的一万多人马给了刘备很大的力量支持。诸葛亮谨言慎行,是非冲突面前没有挺身而出,却能全身而退,还获益颇丰,这正是谨慎的好处啊!
我小时候就没能做到“谨慎”二字。有一次,我和好朋友们在玩,忽然,晨晨推了人,那小男孩撞在了杆子上,脑门上鼓起了一个大包。晨晨妈妈一出现,我就抢着说:“阿姨,晨晨把人推倒了。”只见阿姨的脸色由白到红,由红到紫。当着我们的面,晨晨被他妈妈狠狠地修理了一顿。从此,晨晨很少和我说话,再也不跟我玩了。妈妈告诫我说,再真实的事,也要在适宜的时间、适宜的.地点,对适宜的人、以适宜的方式表达,否则只能“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几千年前,老子说过:“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几千年后,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谨慎是智慧的长子。”穿越不一样的时空,跨越不一样的国度,对谨慎的理解始终是一致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总是能够穿越古今中外,沉淀成永恒的真理。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篇6
初读《三国演义》,我对周公瑾的看法是: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由于周公瑾出现的篇幅不长,我也没太注意他。直到最近,我细读了一遍《三国演义》,才发现,周公瑾出现的篇幅虽不长,但他的可研究价值非常高。
对于周公瑾这个人,公认的看法是: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我的看法是,从大方面来看。公瑾的却是嫉贤妒能,心胸狭隘;但是单从东吴的角度来看,其实是因为各为其主,他之所以要害死诸葛亮,是因为要维护本国的.利益。所以,周公瑾只是要忠于自己的主公——孙权,才要害死诸葛亮的。
其实,在车壁之战中,周公瑾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单凭他诸葛亮,根本无法打出这赤壁之战,曹操南下,也就随他去了。没有周公瑾,就不会有草船借箭、火烧连营的典故。有一个有名的歇后语说: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果没有周瑜,曹操又怎会相信黄盖投降?又怎会败走华容道?
在赤壁之战之后,诸葛亮从七星坛上下来后,周公瑾对鲁子敬说:“诸葛亮竟会妖术,此人不除,必有后患。”从大体上看,周公瑾试看诸葛亮比自己厉害,要杀诸葛亮,但是细看一下,其实周公瑾是为了东吴的后来着想,他认为,一旦孙刘两家闹翻,一旦刘备哪方有诸葛亮在场,那将是麻烦重重。所以说,当时是各为其主,如果让周公瑾在刘备营中,定不会这样。
说周公瑾间接害死了关云长,这是事实,他逼着刘备还回荆州,同时也增加了孙权讨回荆州的决心。终于,刘备在取西川之时,孙权亲自率兵夺取荆州,在麦城杀死了关云长。其实,只有一半是关云长自己的错误,他刚愎自用。而周瑜呢,他也是为了讨回本国的城池。可以看出,这完全是因为他忠于自己的主公。
其实,在历史中,周公瑾确有其人,历史上的他是一位儒将,所谓儒将,就是那种风流倜傥、潇洒帅气的将军,历史上的他:
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杨,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
——裴松之《三国志注吴书九周瑜传》
历史中的周公瑾既是如此,但在《三国演义》中,为了突出诸葛亮,不免把它写成了一个论谋略,其策略被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得料到;论心胸,他心胸狭隘,远不及诸葛亮豪放的人,不免被诸葛亮气死的一个失败的人。
所以,我们要看清一个古人的真面目,就要遵从历史,多看看正史,多动脑研究研究野史,就会看到:往日里在野史中是个英雄的人,他可能默默无闻,或是个卑鄙小人;在野史中是个小人的人,他可能是个英雄。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篇7
阅读如同饮食,在这些“食物”中,有着如甜点一样的娱乐书籍,也有回味无穷的古典名著,但这些名著中,对我来说最耐人寻味的就要属《三国演义》了。因为它让我感受到“读书之乐”
初次“食”这本《三国演义》时,看到刘关张结为异姓兄弟,并且讨伐黄巾军时,那场面,仿佛身临其境,浴血奋杀的情境让我义愤填膺,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这种“读书之乐”这种诱惑让我不得不往下看,看得让我被这些英雄豪气深深渲染,看到赵云救阿斗的时候,那威武雄壮的身姿无可匹敌,一人抵挡千军万马,那舞着枪,挥着剑的.形象,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直至做梦也能梦见他。
英雄当然也不只他一个,还有众人皆知的传奇人物——关羽。
水淹七军,刮骨疗伤等等事迹,都能体现了他的勇猛,斩杀华雄时,曹操本来想给关羽一杯壮胆酒,但关羽说等他回来时再喝,他打开城门,挥舞着青龙偃月刀,不几回合,就将华雄斩杀,等到拿酒时,酒竟然还是温的!看的我又惊讶佩服,又高兴地手舞足蹈,每当别人说起这故事是,我总是自豪的抢着说,好像是自我亲身经历一样。
说关羽是是说不完的,所以只好放下,说起另一位智者——诸葛亮。
诸葛亮七擒孟获,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他的故事,七擒,当我看到了才明白,原先是其次抓住了蛮王孟获,每次看到孟获被捕,我就乐的前仰后合,上气不接下气,这也上我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宽厚大度,使我更加佩服他。
至于“奸雄”曹操吗,我并不怎样喜欢他,但他的一件事却让我记得很清楚,就是——割须弃袍。平时高傲的不可一世的曹操,今日怎样割须弃袍了?原先他是为了保命而割须弃袍的。当时曹操自我单枪匹马被马超追杀,马超对士兵们喊:“前面有胡须的是曹操,杀了他,赏金万两!”话音未落,曹操便割了自我心爱的胡须。马超见了,又大喊到:“前面穿黄袍的是曹操,杀了他,赏金万两!”曹操之后又弃了自我心爱的袍子。看这段是看的我“咯咯”直笑。
读书给了我很多欢乐,也增长了我不少知识,我相信,我时刻都会记着,“食”书的感觉是多么美妙! 《三国演义》主要讲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各路英雄好汉一齐除了官宦,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消灭宦官后,构成了三国鼎力的局面,有蜀国、魏国、吴国。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篇8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起初我对他的影响也不是很好,觉得他是个小角色,野心却不小。但从后来的读书学习中我渐渐读到了曹操的雄才大略以及他的有勇有谋。曹操是一个人才,非常聪明,且善于打仗,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而且没有杀刘备,虽当时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让我渐渐改变了对曹操的.看法,觉得他是一个正人君子。但周瑜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
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赤壁之战,孙刘两军联合将曹操的百万大军全部歼灭,考靠的还不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能机智的草船借箭令周瑜哑口无言。曹操兵败赤壁无奈败走华容道,但又遭到重重埋伏,最好不得不得请关羽看在当初的面子饶了自己一命。周瑜一心想要杀掉诸葛亮,对诸葛亮耿耿于怀,最后却死在诸葛亮的三气之下。蜀汉王刘备了,作为汉室的后代,有着皇族的血统,自然免不了是气宇轩昂的,“身当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真是一表人才。虽然他出身高贵,但处事谦恭、冷静,为能求得贤才,他三顾茅庐,可谓“伯乐”。
抚今追昔,当今很多领导者在这一点上不及刘备,如果,这些领导者都能学习刘备礼贤下士,真做人民的公仆,而不是高高在上,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平台”,那么,我想这些人才必能发挥他们的作用。袁绍自恃有十万多大军,并不把曹操那几万精兵放在眼里,结果反被曹操反扑,痛失爱将。后来曹操军队缺粮,谋士许攸劝他偷袭许都,他不肯。最终许攸投靠曹操,袁绍的一万车粮食被曹操一下子烧光。不出三天,袁绍不战自败。《三国演义》讲解的不仅是一系列战火硝烟,它更教会的我们一系列道理。
古人云“满招损,谦得益”,在学习中也如此。有些同学,在考试中获得了一次成功后沾沾自喜,自以为了不起,便开始骄傲起来。便变得不懂装懂,不可一世,最终在最后的考验中露了马脚,不仅受到了老师、家长的批评,自己也得不到好处,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有什么好的呢?还不如脚踏实地得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篇9
三国!你是一段峥嵘的岁月:乌黑的狼烟,遍地的焦土,一面染血的残旗熊熊燃烧,纷纷扰扰,血如残阳,浪潮滚滚,乱世英雄竞相涌,血锈轱辘,是峥嵘岁月。
再回三国,再起峥嵘。是苍天白日,董卓奸诈狡猾谋权篡位,持傀儡号令诸侯民不聊生;望尽东江,好一计火烧赤壁,凶狠的烈火吞噬强悍舰队,挫败了来势汹汹的曹军;手持弯月刀,长胡须,怒目圆睁,红脸关公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那份铿锵勇猛在豪气震得你热血沸腾。
当你读完“三国志”后,你会敬仰书中各种人物,他们的传奇故事在你的心里不停地播放,给你最深的触动,你的内心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天降一场甘霖将你逗得正欢。读书是一种非凡的享受,像是黄昏时光中海上的晚风,在映得红红的海面上给你丝丝的凉爽。也许,你可能嗜书,也可能厌书,但“三国志”是一本让你读之一遍,心存百味,还想再读一遍的经典。
三国是一段时期的`斗争历史,自然少不了战争,而在我们这个“信息化战争”的时期更需吸收其精华。刘备三顾茅庐,是皇室贵族刘备为求得贤才而放下身段的故事。虽然我们现在没有战乱,更没有战争,但其中的精华仍贯穿古今永恒于世;又如赤壁之战,给人的印象就像那场熊熊烈火,照得明亮,当你细细回想时,它仿佛低声细语的告诉你:身处困境,应学习利用身边的有利条件、铸造一条光明大道。《三国演义》中金戈铁马、铁血焦袍、战鼓震天、怒浪涛涛,有忠臣精忠报国一腔热血横溅残垣,有奸贼贼胆包天大逆不道祸乱山河,有谋士横空出世算尽天下,有佳人舍身报恩深入虎穴欲刺奸臣,“铛铛铛”是古琴的嘶鸣,宛如万古英魂迎声极尽豪迈奔放的舞姿,舞动苍穹。这一切让你生出一种恍惚,这一切仿佛让你身临其境。好似又听到了董卓深夜幽房密谋谋反之事,惊得你花容失色。好似又看到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智慧与胆识,忍不住为之拍手叫好。妙语连珠,精彩绝伦的故事一段接一段,豪情壮志在心中叠了一层又一层,澎湃的热血滚了一番又一番。到最后内心就像是向东的江水悠扬,悠扬,直至永恒。
泛黄的纸页,像黄土那样厚重,埋葬的历史重重叠叠,在那样峥嵘的岁月里;热血的战歌、嘶鸣的战马、冲天的怒吼······一笔一画,牵动心神,带你领略独特的三国风情,为你绘出精彩动人的画面。
呜呼,这血凝重的寒啊,坠断了三千厚土,凝了万方积雪,是在发泄你的不甘么?悲哉!悲哉!呜呼,这刀冲天的怒啊,极致的杀气像是要爆发的火山,势不可挡,无尽的豪情,无尽的悲伤,无尽的三国,壮哉!壮哉!
再回三国,再起峥嵘,再感珠玑之理。
再登高岳,天地为坐,静而抚琴,琴声昂昂,再唱三国。三国!三国!我心中的三国,你永远不朽。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篇10
《三国演义》写的是在黄巾起义时,刘备、张飞、关羽三人想为国家效力,结识并拜为兄弟,在多次的战斗中,三国势力形成以及结束的经过。《桃园三结义》作为《三国演义》的开头,很好的写明了三人的性格,刘备是属于多层面性格,有时为自己的能力而惋惜,有时又是那么仁慈正直。张飞是属于“莽夫”这类性格的,他急躁的性格正好与刘备的冷静沉着相配,但他却勇于为国效力,在文章中他的出现让刘备更加坚定了保家卫国的信念。关羽他集忠于君,善与友,正义,武力,智慧,勇气,毅力,大志于一身,同时又骄傲,狂妄,自大轻敌。关羽在准备投军时遇到了刘备、张飞二人,三人相识后对对方都很合得来,便在桃园结拜为兄弟,誓同心协力、保家卫国。这便是《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能深切的体会到作者在描写人物性格上花费了许多功夫,能让读者清楚的读懂三人各自不同的性格,在思考与写作上一定花了不少时间。其实不论是刘备、关羽还是张飞,他们各自的弱点还是集于一身,像刘备,如果没有日后诸葛亮的.帮助,他的骄傲和有时的虚伪肯定会让不少战役以失败告终。张飞,不用说也知道他的暴躁脾气,在军队中对小兵的态度,肯定会给众多读者又这样一个想法:张飞就像一把伤手而锋利的武器。但张飞对刘备的鼓励还是让我感受到这位大丈夫的志气与雄心。再来说说关羽,在三人中他的重情义让许多人包括我都记忆犹新,在赤壁之战时,曹操被诸葛亮的妙计逼得走投无路,最终,曹操进入了关羽的埋伏圈,曹操便下马向关羽求情。关羽看在旧情的份上放曹操等人过去,要不是刘备的苦苦求情,关羽早就死在军令之下。
曹操,三国里笑到最后的君主。虽然最终三国还是被司马氏统一,他也没有亲眼看到儿子完成自己的愿望,但曹操的才华却让许多人钦佩,唯有疑心能让他不那么完美。他的疑心让他误杀了许多无辜的人,他自己却还坚持着“宁让我负天下人,休让天下人负我”。有些人觉得曹操是代表着野心,但我读后却感觉不是这样,曹操想统一天下也只是自己的一大期望,就像许多人都有自己的目标,虽然他自己也表示过有统一天下的野心,但我觉得这只是一位君主宏伟的成就。
读完这本书,我好像回到了古代,回到了三国鼎立时期,重新感受到祖先留下的历史与辉煌!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篇11
一提到四大名著,我们都会把四部经典倒背如流的介绍,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要说是《三国演义》。中国的文学就是博大精深,就说《三国演义》,别说读一遍,就是连读两遍、三遍你也未必敢夸下海口说自己读的很通彻,对于里面的人物你了如指掌。因为在书中不光单单叙述几个简单的故事,当你真正走近书中的人物,临近书中的故事,你才会从中分析出其中的道理,你才算读懂。 说到《三国演义》很多人对其中的经典故事都会略知一二。如:桃园三结义、关羽千里走单骑、三顾茅庐、空城计、七擒孟获……其中的精彩真是数不胜数,如果真拿出一件两件故事还真不能代表三国的精髓。
就拿小小的蜀国灭亡来说吧!蜀国后主刘禅他昏庸无道、听信谗言、不分黑白、不重用贤臣,最终导致蜀国的灭亡。换个角度看这个事情,蜀国之所以灭亡,刘禅的昏庸无能固然是原因之一,而蜀国的统治不得民心,诸葛亮的策略不符合实际情况,我认为是更主要的因素。
诸葛亮作为一代智能的化身,为什么这个策略不符合实际呢?这还得从诸葛亮的北伐谈起。诸葛亮虽在北伐中数败魏国,但从总体的战略上却是失算的.,蜀国军队往往粮草不济,不能以战养战,屡遭失败,因此蜀国疲惫不堪,民困军乏,这也是自食其果啊。
当诸葛亮死后,他那个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战略也未曾改变,因为继任者姜维也是同他一个看法,不管客观条件是否成熟,不吸取先前战事的优劣,连年出兵北伐,竟有“九伐中原”之说。长期的频繁的征战,扰乱了贫民们本事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同时也严重损耗了国力,把疲惫的蜀国终究拖到了崩溃的境地。
历史也证明,要想统一全国,必须有雄厚的社会经济力量作为基础。当时蜀国的经济虽然有很大发展,但其实力不足以统一全国,东吴、曹魏的经济实力也是如此。在历史条件尚不成熟的时候,曹氏父子未能做到的,诸葛亮、孙权也不能做到,尽管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也是劳而无功,得不偿失,而需天时地利人和,或许才是国富民强之根本。
我们大家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一个聪明的人,无论智谋、心计,所以就有刘备为请他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他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战事“空城计”,他巧妙的避开了一场杀戮,但是人无完人,并非一个聪明人一生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多思考,多用心在去做事,才是根本。否则急功近利做事,一定得不偿失。
历史反复证明,任何雄才伟略的人物,如果试图干超越客观条件的事情,都只能以失败告终。蜀国的灭亡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所以我们要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做到三思而后行。这样才将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篇12
安徒生曾经说过:山和峡谷是一定会相逢的,就像有些人和有些人是一定会相逢的。我则认为:有些人和某些书是一定会相逢的,就像我和那部不朽之作——《三国演义》。
——题记
神机妙算——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演义》中的“智”绝。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对他啊的评价颇高,我认为他是一个忠心耿耿,有勇有谋的人。刘备死后,他仍然一心一意的辅助后主,为蜀汉大业呕心沥血,平孟获、六出祁山,言其忠心耿耿绝不为过。马谡失街亭,司马懿率十五万兵马兵临城下,他用他智慧和勇气演绎出了著名的“空城记”、“草船借箭”、“借东风”,这不正显示出了他的智慧吗?
雄才大略——曹操
曹操,字孟德,是《三国演义》中的“奸”绝。世人常以他为坏人的代表。而我却认为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他的“奸”,他的所做所为,都是为了成就他心中的梦想。世人认为他奸诈无比,恐怕也是因为他的“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太让人寒心了,而认为他奸。我并不反对这个评价,但是,我也从这句话中看到了他的一种气质,为了成就自己的梦想而不顾一切的勇气,正是有了 这种勇气,魏国在乱世之中慢慢地建立起来了,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没有三分天下,而是曹操统一了天下,使百姓远离战乱之苦,因而安居乐业。那么!世人还会如此恶劣地评价他吗?世人还会如此看待他吗?
义薄云天——关羽
关羽,字云长,是《三国演义》中的.“义”绝。世人尊他为“武圣”,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可是我认为有点言过其实了,不错,关羽关羽很忠心,很重义气,打起仗来也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骄傲。《汉书·魏相传》里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关羽就是犯了这个错误,导致失去荆州,败走麦城,最后客死异乡。当然他最值得敬佩的地方便是重义气,“千里单骑送嫂嫂”便足以表明他的重义气,关云长刮骨疗伤,其勇气与胆气不亚于荆柯啊!
《三国演义》写得很好看,特别是当中的大中型战役,都写得很壮观,读的时候好像是身临其境一样,最为壮观的要说赤壁大战了,这场战役大概是这本书写得最详细的一场战役了。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东吴的士兵,随军出发,看到曹船中都是大火,岸上火光冲天,杀喊声、鼓声,求救声在你耳中交错着……
罗贯中先生所撰写的《三国演义》不仅向我们再现了龙虎风云的三国时期,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汉朝末期官场的险恶,朝廷的无能……
《三国演义》,一本让我难忘的书,一本动人心魄的书!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篇13
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和知识。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塑造了许多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的人物。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船借箭”;关羽“温酒斩华雄”等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广为流传的故事。 我最喜欢的是刘备“三顾茅庐”。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到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不放弃就会成功。记得又一次,我组装好了一只超级豪华、超级装备的战斗直升机,表弟来我家里玩,给我拆的'七零八乱的,让我好生气,可又能拿他怎么办呢!我只好重新组装它,可又找不到图纸了。只能凭自己的印象一点一点的拼装了,我把零件一个一个拆开,又一层一层的装上,可就是拼不对,尤其是直升机的尾部,安装了几次都散开了,我心灰意冷的把它扔在了一边。可是我不甘心呀!我那超炫、超酷的直升机就这么的散架了。于是我又鼓起勇气,告诉自己说:相信你,可以做到的,坚持就会胜利!我一次又一次的装上,又拆了,最后终于大功告成拼装好了,看着自己辛苦装好的直升机,真有成就感。 托马斯·爱迪生 的一句名言是: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的重来一次。 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 ,那成功之路还会远吗?
第四篇:《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文章
我读的书里,最喜欢的、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很多,我十分佩服诸葛亮,他很聪明有计谋,我也跟他学了几招。
空城计
有一次妈妈有事出去,告诉我爸爸很快回来,于是我便有了主意。听爸爸回来开门声,我赶紧猫腰躲到书桌下面,双手抱紧两腿,头低下来,连吸气都比平常慢。爸爸喊了我一声,我不回答,他以为我不在家,就到房间来,我突然大叫一声,他吓了一跳。原来空城计也是蛮好玩的。
借东风
一天晚上,爸爸在卫生间洗澡。我拿了一盘凉水,偷偷钻进去,泼到他身上。他一抖,见是我捉弄他,很生气,举手准备打我,我赶忙溜出去。一会他从卫生间出来,声称要修理我。我一边劝他遇事要冷静,一边乘机跑到奶奶的房间。爸爸过来见我躲在奶奶身后,就只好批评了我几句。借奶奶这东风也还管用。
爸爸说我还有点小聪明,要是把这些聪明运用到学习上,我的表现会很好,我决心接受他的建议。
第五篇:作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
看完了《三国演义》,我对人物有许多感想,作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
有刘备、曹操、吕布、孙权、张飞、关羽等。
第一:刘备。一个双耳过肩,双手过膝,长跑加短跑冠军。一个丑陋的人,他弄丢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关羽、张飞……他丢过所有人。刘备是一个比较虚伪的人物,他的马是的卢马,读后感《作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
第二:曹操。一个小白脸。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在《三国演义》里的评价非常低。
第三:关羽。义字当头,大红脸。长长的胡子。他刀是青龙偃月刀,马是赤兔马。
第四:张飞。黑脸张飞,掉进炭里都找不到的。
第五:诸葛亮。是刘备的军事。他想当中兴之臣。诸葛亮是馒头的创始人。我觉得他十分像一个跑龙套的呢!
这就是我的感想,我最喜欢的就是刘备。
三年级:陆元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