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400字[精选5篇]

时间:2020-05-22 14:2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4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400字》。

第一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400字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范文400字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范文4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范文400字1

前不久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本书,里面的故事令我深有感触。特别是其中的诚信篇让我认识到了诚信的可贵。其中有一个故事名字叫《曾子杀猪》,讲的是孔子的徒弟曾子诚实守信,教育儿子时竟因妻子哄小孩子的一句话:“回来我给你杀猪吃。”便把猪给杀了,来实现承诺。后来他的儿子也是一个很讲信用的人,让人十分信任与尊敬。

同时也让我想起了狼来了的故事,那个爱撒谎的放羊小孩,只为多次骗人,最后他的羊全被吃掉了。真是应了一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然而,现在的很多人为了金钱而不讲信用,如:黑心奶粉、地沟油、瘦肉精,还有穿的黑心棉等等,都是一些商家为了赚钱,而不讲信用,害得我们老百姓吃苦,我妈妈成天一买菜就会唠叨,“你说啥能吃,你说还能买啥?”一买电器就会问,“老板,不会是假的吧?”让人们什么都不敢买,买了也不敢用,唯恐伤到人。

这些唯利是图的人,害得人们真假难辨,真是太令人生气了,不过一次次的欺骗,只会让人更警觉,会让人们的眼睛更亮,从古至今,只有诚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这是真理,那些不讲诚信的人们快点觉醒吧,否则你们会输得很惨的,因为只有“诚”才能取“信”。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范文400字2

暑假里我读完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我觉得其中《孔子好学不倦》的故事,对我的启发教育特别深。

这个故事介绍了孔子的好学精神:孔子60岁了,还要拜师学琴。他学琴与别人不同,别人总是迫不急待地要求学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学两三天,可是孔子学一首曲子埋头一练就是十天。明明已经熟练了,可还是不肯换新曲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孔子不但要把曲子练熟,而且还要通过曲子旋律来揣摩出曲子的精髓和主人公的人品、个性、精神甚至外貌。孔子的好学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的老师。

想想自己,我感到非常惭愧。有一次,在家里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时遇到了一个难题,怎么也想不出该怎么做。这时,我想干脆明天早上到学校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写的,把答案一抄不就完事了吗?第二天晚上作业发下来,我得了优秀。老师还表扬了我。可是,现在翻开作业本一看,好像优秀上多了个黑点,今天读了孔子的故事,让我又想起了这件事,对待学习要认真,碰到困难要虚心向老师请教。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学、好学、不弄虚作假才能取得成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范文400字3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好书,书名是《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本书讲了许多古代杰出人物的美德故事。如温席侍母、陆绩怀橘、曹操自勉、苗岭女杰等,还有许多名人,有刘恒、于谦、司马迁等。

这本书里的人物个个都很有美德:闵骞的后母很坏,冬天不让他穿暖,还经常打骂他。这事被他父亲知道了,他父亲要把后母赶走,闵此骞还为她求情;王祥的后母对他很不好,但他却不记恨后母,还非常孝敬她。有一次,后母生病了,想吃鲜鱼,但那时候是冬天,已经没有鲜鱼卖了,于是,王祥就到了河边,脱掉衣服,用自己的体温使冰融化,终于捉到了两条鲤鱼。读了这本书,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在学校里,我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跟同学斤斤计较,过意不去,甚至闹别扭、吵嘴;在家里,我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又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不愉快。和书里的人物相比较,我想,我真是心胸太狭窄了!

记得有一句话这样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那时候我知道退让一下,我和同学、好朋友之间就不会发生那些不愉快了。的确,待人要宽容,同学能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是一种缘分,人与人能成为好朋友,更是一种缘分。

和善待人、宽容待人,是我们从小就要学会的。这是做人的根本。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范文400字4

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集以后,我对匡衡凿壁借光这个故事印象极其深刻。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一直很勤奋,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买不起灯油,一到晚上他就无法看书。但是他天生非常聪明,他灵机一动,想到可以借助邻居家的灯光看书。于是,他在墙角偏僻的地方处凿了一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流入房间,匡衡连忙凑到那一小块宝贵的亮光处,专心的看起书来。从此以后,他白天看书,晚上就盘腿坐在地上学习。他博览群书,终于成了一代学者。

中华民族的强大就是因为无数勤奋刻苦的人成就了自我,进而成就了国家,年轻的'学生也一定要重视学习,打好基础,为中华民族的昌盛而努力学习。

现在社会的物质条件很好,可以为我们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我们不愁吃不愁穿,更不用像匡衡那样凿壁借光,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我们不用像匡衡一样白天干活,晚上学习。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去专研学习。我们在家里就像一个个小皇帝或小公主,家里人对我们唯一的期望就是好好学习。这样我们更不应该辜负家里人和社会对我们的期望。

匡衡的故事不仅教会了我要努力学习,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遇到困难不退缩的人。作为新一代的学生,我们肩负着为现代事业而奋斗的重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我们每个学生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范文400字5

暑假里,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的《曾子杀猪》一文,文章介绍了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旁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以前我经常说话不算数,答应别人的事也没有及时做到,为这事没少惹老师和父母生气。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出去玩,我答应了回来后要写一篇日记的,可是我却没有写,一拖再拖,企图蒙混过关。现在想想多不应该呀,孔子曾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只有说到做到,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我决心改掉以前的怀毛病,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第二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本书,令我感触很深。其中围绕了忠孝廉耻勇讲了十六个小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朱寿昌弃官寻母的故事。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朱寿昌七岁时就和自己的母亲分离了,他的心里非常难过。朱寿昌长大后取得了功名,日子过得安逸而稳定,但他却始终没有忘记与自己分离的母亲。朱寿昌辞去了奋斗多年的官职,前往陕西寻找生母。他跋山涉水,不惧艰险,终于和母亲团聚了,一家人其乐融融,母亲也得以安享晚年。后来人们把朱寿昌的事迹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读完这些故事,我深有体会,我十分钦佩他们,我要学习这些美德,在平时应该做到,好好学习,不断进步,不让父母操心,孝顺父母。在学校里尊敬老师,对同学团结友爱,也是一种美德。只有做到了这些美德,我们长大后才能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人民,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第三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

尚子渲 男 10岁石桥二小四(1)班

寒假里,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的《曾子杀猪》一文,文章介绍了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一起我经常说话不算数,答应别人的事也没有及时做的,为这事没少惹老师和父母生气。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出去玩,我答应了回来后要写一篇日记的,可是我却没有写,一拖再拖,企图蒙混过关。现在想想多不应该呀,孔子曾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只有说到做到,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我决心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指导老师:熊化秀

电话:***

第四篇: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400字

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

(一)——《范仲淹断齑划粥》读后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的小故事都蕴藏着深刻的含义。《范仲淹断齑划粥》的故事,却一直映在我的心上,是它让我知道了人要有恒心、有毅力。

这一篇小故事主要写了北宋着名学者、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在童年时期酷爱读书,但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十岁时住进寺庙读书。他从早到晚一个心思地读书思考,经常忘记吃饭,别人送来又觉得不好意思,便在夜晚量好米,添好水,一边读书一边煮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才睡觉。第二天,米粥凉透了,凝固了,范仲淹就用小刀划开一个十字,分成四块,早上吃两块,傍晚吃两块。在去山洞读书时,采几种野菜切成碎末并拌入盐,佐餐的菜便成了。他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是否也是这样有恒心、有毅力呢?

有一次,我吵着闹着对妈妈说养一盆花,妈妈对我说:“那你要自己给它浇水、施肥哦!”“好的!”我爽快地答应了妈妈的话,妈妈也给我买了一盆小花。开始几天,我很努力地每天给它浇水。过了几天,我开始放弃了,只是偶尔浇一浇。后来,我完全不管它了。渐渐地,小花收起了笑脸,慢慢地垂下头去,原本那些光滑的花瓣,也一片片落了下来,最终完全枯萎了。妈妈见状,教训了我一顿,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宝,一件事只要你有恒心地做,一定是会成功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做事一定要有恒心。”

这一个小故事使我受益终生,它使我懂得了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我们应该要向范仲淹学习。

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

(二)——《羲之墨池》读后感

在星期三的故事诵读课上,我津津有味地读着一篇《羲之墨池》。我非常佩服书法家王羲之,他每天都很早起床,漱洗完毕就开始练字,一练就是好久,他不知写坏了多少笔,洗笔的水像墨一样黑。最后他就成了大名鼎鼎的书法家。

我看完这篇故事以后,深感惭愧,我做事情就经常半途而废。记得又一次,我看到电视里的小朋友们在漂亮的舞台下跳着优美的舞蹈,羡慕极了,也让妈给我提了一个舞蹈班,结果只学了一个学期,之后就觉得摆一字开太累了,就不想学了。还有一次暑假,跟外公学素描,画了二次,觉得没有进展,又非常枯燥,就又暂停下来了。

从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勤奋就不可能成功。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个水池,隔岸便是成功。成功与否,只在于是否愿意如精卫一般用自己的勤奋填平水池,将水池变成坦途,所以只有在乎点滴的勤奋,才能像浮云和惊龙一般傲视众生,享受成功。

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

(三)——《卧薪尝胆》读后感

“卧薪尝胆”这个故事讲述了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国国君勾践为了报仇,搬出王宫住进一间茅草屋,每天去添在地铺上方挂着的一只猪胆,在这样痛苦煎熬的日子里发愤图强,最终一举打败了吴国。

勾践不贪图享乐,不安于现状,把自己逼到捉襟见肘的“绝路”上体验生活以激发斗志,而后发愤图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但优越的物质条件却并不完全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助推器”,有时候反而是走向成功的“绊脚石”。因为,安逸会使我们只求享乐而不思进取,不知不觉中原地踏步或落到后面。因此,我们不可以好逸恶劳、坐享其成,一定要像勾践一样发奋图强,努力学习,争取成为一个栋梁之才。

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

(四)——《磨杵成针》读后感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则故事使我难以忘怀。这则故事便是众多中华美德故事中的一则——《磨杵成针》。故事中有两位主人公,以为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另一位便是唐代伟大的诗仙——李白。

故事中的老奶奶是以为毅力顽强的老人,她下定决心要把一根粗壮的铁棒磨成一枚细细的绣花针。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磨着。她的行动影响了从小贪玩的李白,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从这则故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

(五)——《感动后母》读后感

读了《感动后母》,被闵子骞的言行举止深深的感动。当后母虐待闵子骞的时候,闵子骞并没有因为被后母虐待而感到愤怒向父亲告状,反而当父亲发现闵子骞受虐的时候,替后母向父亲求情。闵子骞有着一颗包容的心,当自己受委屈的时候,心里还想着兄弟,想着后母对两兄弟的好,心胸是如此的宽阔。同时也为后母对待闵子骞的行为而感到惭愧!相比之下,后母那样的心胸是如此狭隘!闵子骞心中有着一份尊老爱幼的赤子之心,值得我们小朋友向他学习!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一起携手传承下去的优良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

(六)——《凿壁取光》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则小故事,名为《凿壁取光》,它讲述的是西汉的匡衡因为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务农,生活十分贫困,为了帮助家里,他白天要外出干活,只能靠夜晚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晚上点灯用的油都买不起。他非常苦恼,他又非常喜欢读书。一次,他发现与邻居家合用的一堵墙的壁缝里透过丝丝光线来,他高兴极了,找到了借光的好办法。他把原有的缝隙凿得大点,这样,就有更多地光线透过来了,他就依靠着这些光线,紧挨着墙壁,夜夜苦读到天明,直到邻居就寝为止。

读了这则故事后,我联想到自己现在的生活。我们学习的环境非常好,爸爸妈妈不用我们为家庭的生计考虑,也不用我出去打工挣钱,只要认真学习就行,还有很多优秀的老师教授我们知识和技能,晚上也没有不能学习的担忧,可我们却没有百分之百把精力花在学习上,没有感受到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期望。(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通过这则小故事,我感到很惭愧,也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可不想到老了之后,一事无成,后悔莫及。所以,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努力,天天向上,将来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匡衡,你是好样的,我要向你学习!

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

(七)——《圆木警枕》读后感

大家应该知道一些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吧,他可是我国北宋时代的大学问家哪!最近,我读了他的一篇故事:《圆木警枕》讲的是:司马光找了一个原木枕头放在他的木板床上,原木枕头是用来提醒司马光学习的,那个原木枕头放到硬邦邦的木板床上,极容易滚动。只要稍微动一下,他就滚走了,司马光的头跌在木板床上,他惊醒了就会立刻爬起来读书。后来,司马光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看看司马光,再看看我们,区别是不是很大那。我们每天早上赖在床上不起,特别是冬天,暖暖的被窝更让你寸不离手。而司马光总是认真、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放过一分一秒,就连晚上也只睡一会儿。

学问就像大海一样广阔无边,但是人们可以渡过去,而渡海的舟船就是刻苦。简单点说,要想学习好,就得勤奋刻苦。只要勤奋刻苦,就能取得好成绩。司马光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学业不断长进,事业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给我们树立了勤奋刻苦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像司马光一样,勤奋刻苦读书,掌握科学知识,做个对祖国有用的好学生。

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

(八)——《孔融让梨》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孔融让梨》这篇文章。每一次读这篇文章,我都能深刻感受到孔融谦让的精神。

《孔融让梨》讲述的是孔融小时候的故事。有一次,孔融和哥哥一起吃梨,孔融主动挑小的吃,还说自己小应该吃小的。每次读到这儿,我都被孔融友爱和尊敬兄长的精神深深感动。

孔融从小就尊敬兄长,懂得礼貌,有了人生最基本的品德。其实。这些也是非常宝贵的,有些人就不具备,比如那些心术不正、心怀鬼胎的人。我想兄弟之间是应该互相谦让,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地方也应该如此,在商场购物时要谦让,在乘公交车时也要谦让,在医院看病时更要谦让。时时要谦让,人人要谦让,事事要谦让。

孔融的许多精神都使我敬佩不已,我也要向他学习。有一次,我和好朋友有了矛盾,我们两个谁也不让谁,一见面就不理不睬的,每次在一起,都会发生口头大战。现在,我感到很惭愧,如果我那时让她一下,事情就可以早点化解。这样的事,孔融一定会让她的,可我却没有做到。

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习孔融谦让的精神,世界不就会更美好吗?

第五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1、岳母刺字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

岳母刺字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2、凿壁偷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3、海瑞惩恶

海瑞是明代著名清官,他在淳安任县令时,当时奸相严嵩正得势,气焰非常嚣张。海瑞的顶头上司是闽浙总督胡宗宪,此人是严嵩的得意门生,他倚仗着有大靠山,不可一世。

胡宗宪有个无恶不作的儿子,倚仗父势,到处非作胡为。一天,胡宗宪的儿子带着一帮浪荡公子窜到淳安闲逛,并派人叫海瑞安排食宿。胡公子的恶名海瑞早有所闻。他想了一下,关照专管接待的驿站官员说:“他们不是奉公而来,照规矩可以不接待。不过他们既然来了,就让他们住下,一日三顿便餐即可。若他们胡作非为,及时报我。”

胡公子一伙在淳安住了一天,便传来消息,说这帮人抢掠东西,调戏妇女,闹得城里鸡犬不宁。海瑞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生了一计。

晚上,胡公子等人吃饭时,桌上只摆了三菜一汤,而且无酒。胡公子便破口大骂。驿站公差辩解了几句,胡公子不由分说便命随从将他捆绑起来,吊打一顿。

海瑞大怒,命衙役将胡公子一帮人捆到公堂受审。胡公子一见海瑞,不肯下跪,高叫:“我是胡总督的儿子,要让我父知晓,轻则革职,重则性命难保!”

海瑞哈哈大笑说:“总督大人我是知道的,他可是朝中严太师多次夸奖过的廉洁奉公之人。”“知道就好,赶快松绑,给我赔罪!”胡公子趾高气扬地说。

海瑞忽地沉下脸道:“胡大人是大清官,你是他公子,怎会如此胡作非为?你哪一点像胡大人家的人!你是谁家的恶少,竟敢冒充胡大人的公子,败坏胡大人的名声?”说罢让衙役重打胡公子40大板。

胡公子的一个家奴忙跪下说:“大人息怒,我们出游有老爷的亲笔信,可不是冒充的。”海瑞狠拍了一下惊堂木:“大胆小贼,竟敢伪造胡大人信件,再打40大板。”胡公子一伙人,吓得魂不附体,连连磕头求饶。

海瑞立即给总督府写了公文,说有一起冒充胡大人亲属的案件,要求严办,接着派人押着犯人连夜赶往总督府。人押走,县吏们很为海瑞担心,因为他们都知道,胡公子确实是总督的儿子,海瑞说:“正因为是真的,我才说他是假的,不以真当假,岂可打他40大板?”众人恍然大悟。

胡宗宪看了海瑞呈上的公文,又看看被打得遍身麟伤的心爱的儿子,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4、华佗治贪

三国时期,杨修和杨宕叔侄二人共事曹操。杨修为相府主簿,杨宕为军需官。杨修聪明博学,但恃才放旷,屡犯曹操之忌。被曹操借惑乱军心之罪处死。杨宕惧怕曹操因叔罪嫁祸于已,便想趁着近期押运军粮饷银之便,设法捞他一把,然后谢官还乡。他惧怕曹操之威,又贪财心切,剧烈心理冲突引发了一种怪病:既不发烧,也不头痛,只是胸口胀闷,坐卧不安,请了不少医生诊治,不见好转。

请神医华佗来诊,经过望、闻、问、切,华佗开了两个药方,嘱其依次服用。杨宕先看第一个药方,上面写着:“二乌、过路黄、香附子、连翘、王不留行、法夏、毕拔、朱砂。”熟知古文章法的杨宕,将这八味药名的头一个宇连、读:“二过香(相)连,王法毕朱(必诛)。”他大惊失色,额头上冷汗直冒。遂打消了大捞一把的邪念。

接着,他又拿起第二个药方,一看顿时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往后便倒。原来,神医开的第二剂药方是:“常山、乳香、官桂、木香、益母萆,附子。”把六味药名的头一个字连起来,其谐音便是:“常(赏)乳(汝)官(棺)木益(一)附(副)。”杨宕大惊,吓晕过去。家人见状,吓得慌了手脚,大哭不止。

过了好一会儿,杨宕被家人哭声惊醒,睁开眼睛,倒觉得心清身爽,胸部再也没有胀闷的感觉,病竟痊愈了。

华佗在一旁对杨宕说道:“你之所以胸部胀闷,是因为肚内瘀血积结,乃贪

婪气郁积聚之故;现在气随汗出,吐尽瘀血,消积化痰,恶病已祛。只是身子虚弱,还需调理。我再给你开一剂药方,你服后便会健康如初。”华佗随即给他开了一个滋补方。杨宕去了贪婪的心病,又补了病后的虚弱,很快便恢复了健康。

5、孙康映雪读书

晋朝人孙康自幼聪敏好学,但是家中很贫穷,根本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于是,他开始利用夜晚时间读书,可是夜间读书时,必须点油灯,往往读一个晚上的书,就要用去一灯油,以孙康当时的家庭条件根本负担不起,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是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便躺在床上默诵。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三天两头下一场大雪。冬夜,孙康盖着薄被正蜷缩在床上,面对着北风呼啸的窗口又在背书。背着背着,突然发现窗口越来越亮,他甚至怀疑是到了快要出太阳的时候了,等他披着衣出门一看,原来是下了大雪,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孙康心想:既然白雪能映亮窗口,那么一定也可以用积雪照着读书吧。想到这里,他便捧起书跑到门外,一个人蹲在雪地里,借着积雪映出的微弱亮光来读。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脚。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最终摆脱贫困家境,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6、华佗学医

有一年,疾病流行,华佗亲眼看见许多人被病痛折磨得呻吟着,挣扎着。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华佗立志学医。他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来到西山,拜精通医术的老人为师。

华佗拜了师,师傅说:“这里有许多病人,你就专心侍候他们吧!”华佗一面耐心地侍候病人,一面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和用药情况。因此,在三年里头,他懂得了不少的病源、病理和用药方法。

三年过去以后,师傅要他读些医书、药典。从此,华佗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地攻读起医书来。

暑去寒来,又是三年。一天,华佗正在读书.忽然有人跑来说:“师傅病了,你快去看看!”华佗连忙跑去,只见师傅两眼紧闭,手脚僵硬。他摸摸师傅的额头,又按按师傅的脉搏.然后笑着说:“师傅无大病,自会好的。”人们都责怪华佗不懂医道。就在这时,师傅突然坐起来哈哈大笑说:“华佗说得对!我是故意装病,试试你们的本领的。”众人听了,个个惭愧,不得不佩服华佗的本领。

有志者事竟成。华佗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辞别了师傅,下山给人治病去了。

7、羲之墨池

王羲之七岁时,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一直学习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8、皇甫绩守信求责

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去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有父亲,怪可怜的,所以格外疼爱他。

皇甫绩的外公叫韦宽。韦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生活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到家里来,办了个私塾。皇甫绩就和表兄弟们一起在家里的学堂上学读书。

外公是个非常严厉的老人,尤其是对他的孙辈们,更是严加管教。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了规矩,谁要是无故完不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时问,大家都忘记了做老师上午布置的作业了。

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狠狠的训斥了一顿。然后按照家规,每人打了二十大板。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乖巧,再加上没有了父亲,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慈祥的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不过,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了。不作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成大事?”

皇甫绩和表兄们相处的很好,表兄们都很爱护他。看到小皇甫绩没有被罚,心里都很高兴。可是,小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表兄都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纵我自己,应该也按照规矩,挨二十大板才成。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们一听,都“噗哧”一声笑了出来。皂甫绩一本正经的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了,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是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们被皇甫绩这种诚心改正错误精神感动丁。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下。后来皇甫绩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下养成的信守诺言、用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巾享有很高的威望。

9、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10、曾子杀猪立信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子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

11、羊角哀左伯桃生死至交

春秋时期的燕国人羊角哀和左伯桃,不仅是好朋友,而且都是品德高尚、有才华的人。因听说楚庄王是一个明君,他俩一同到楚国去寻找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不料在路途中遇到暴风雪,陷于茫茫荒原。寒冷、饥饿使左伯桃病倒了,羊角哀说:“要死就死在一块,我扶你走吧!”两天后,羊角哀也精疲力竭了,好不容易才把左伯桃扶到一棵两人合抱的空心树下,暂避风雨。左伯桃气喘吁吁地说:“兄弟,荒原千里,风雪无边,与其两人冷饿而死,不如

救活一个。”羊角哀说:“你放心,我背也要把你背到楚国去。”左伯桃举起双手,搭在羊角哀的双肩上深情地说:“你的心意我领了,救民于水火之中是我俩的共同理想,不论这个理想是咱俩共同实现,还是你一个人去实现,都算达到目的了,你说是不是?”两人真诚相让,最后还是左伯桃说服了羊角哀。羊角哀到楚国见到楚王后,立即带人回到荒原。这时左伯桃已冻死在空树洞里。他埋葬了朋友的尸体,痛哭而别。每逢左伯桃的忌日,羊角哀总是朝着左伯桃遇难的荒原方向深深一拜,心中默默祷告:“伯桃,我一定要实现咱俩的理想。”

12、明山宾诚信卖牛

南北朝时,有个贫寒的读书人叫明山宾。除了父亲留下的一头牛,他别无他物。一年春天,正值青黄不接,家里揭不开锅,明山宾只好把牛牵到集市上去卖。他到集市上一看,人家的牛又肥又壮,自己的牛又瘦又小。等了半天才把牛卖出去。明山宾走出集市不远,忽然想到:这头牛从前得过蹄疾,如果劳作过累或者牛棚过于潮湿,蹄疾就会复发,而今换了主人,不知正确使役,到时候,人家不是等于买了一头没用的牛吗?于是,他急忙赶回去找到买主,把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还特别嘱咐使役、饲养的方法。买主听了,要求明山宾退回一些钱,明山宾想想也是,就退还了买主一些钱,然后心情轻松地回了家。这件事传开后,人们都称赞明山宾的诚实美德。

13、宋濂的故事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14、晏殊诚实守信

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

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

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后来皇帝了解到这个情况,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故事说明,一个人为人的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

15、晏殊求换试题

晏殊做童子生的时候,张文节就把他向朝廷推荐,皇上召见晏殊到朝堂下。这个时候皇帝正好亲自主试进士,就命令晏殊一同应试。晏殊看了看试题。他对皇上说:“这个题目我在十天前就已经做过回答,我还保存着答卷,请求换一个题目。”皇上非常喜欢他的诚实。

晏殊后来在文馆就职,当时天下太平,皇上允许臣下们找好日子举行宴饮。于是连下级官员和文馆里的士大夫们都相互宴请,以至于市场上的酒楼和路边的小酒店都成为游玩和休息的地方。晏殊当时很贫穷,不敢外出,独自在家中和堂弟相互论理和学习。有一天,皇上选择太子的老师,宫中忽然传来消息晏殊被任命了,传达政令的太监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第二天又去问皇上,皇上告诉他说:“听说这些天来臣下们没有一个不在搞相互宴请和嬉游的,并且通宵达旦地,惟独晏殊和他的兄弟在家中读书,像这样地谨慎厚道的人,正是可以当太子的老师。”

晏殊到朝堂感谢皇恩。皇上当面告诉晏殊为何被选为太子的老师。晏殊的回答非常质朴,他说:“我不是不喜欢宴请游嬉,确实是太穷没有做宴请的本钱;我如果有钱的话也一定去,只是没有钱所以不能出去罢了。”皇上更加地喜欢他的诚实。

16、卖狗嫁女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后来,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仆

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17、苏东坡节俭成习

苏东坡一生在生活上都非常注重节俭。

公元1080年,他被贬官来到黄州时,生活窘迫。为了渡过困境,他订出了一套特殊的计划开支办法:把所有收入分成12份,每月一份;然后又将每份分为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他把每月分好的每小份钱挂在屋梁上,每日清晨挑下一包来用,准余不准超。剩余的钱,他另用竹筒保存,以备意外开支之需。

后来,他又在朝廷中做了高官,但仍注重节俭,从不讲究奢华。他自订每餐只能一饭一菜,有客也只能增加两个菜,不许铺排,否则就拒绝用餐。一次,苏东坡的一个老友与他重逢,请他吃饭,他嘱咐朋友千万不可大操大办。可是,当苏东坡应约去老友家赴宴时,见酒席准备得相当奢华,他婉言拒绝入席,告辞而走。苏东坡走后,他的朋友感慨地说:“当年东坡遭难时,生活很节俭。没想到他如今身居高位后,还这样节俭。”

18、季文子以勤俭为荣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很有政治才干的宰相,他的名字叫季文子。季文子在鲁国从政时间长,官位高,却十分俭朴。平日里,他最看不惯那些以炫耀财富为荣的贵族,尤其厌恶讲排场、搞浮华的风气。他的住房极其简陋,平常饮食也总是粗茶淡饭。他不仅平时很少穿丝绸衣服,就连他家的仆人,服装也比一般有钱人家的仆人要俭朴得多。季文子家的马匹,从不允许多喂粮食。

由于季文子厉行节俭,看不惯贵族社会奢侈腐化的生活,因此,那些铺张浪费、爱讲排场的人对他也看不惯。

鲁国有个叫孟献之的大臣。他的儿子仲孙不懂得节俭是一种美德。一次,他见季文子出入朝廷时常穿布衣,坐的马车也十分寒酸,就耻笑季文子说:“大人做宰相这么多年了,连件像样的丝绸衣裳也没有。喂的马不用粮食,只吃草。大人坐这样的瘦马破车,难道不怕别人笑话吗?再说,大人生活这样小气,要是让别国人知道了,还以为我们鲁国不知穷成什么样子了呢?”

季文子听了仲孙的话,心平气和地对他说:“我以为仲孙先生没有真正懂得什么是光荣,什么是气派。我觉得,一个人身处恶劣环境,懂得节俭,这是不难办到的;但一个人身处高位,物质条件极其丰厚,还仍能注重节俭,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一般人很容易为自己的贪欲所支配。但是,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却能克制贪欲,因为他懂得俭朴能使人积极向上。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修养、有气派、令人钦佩的人。我想,一个国家的大臣如能厉行节俭,艰苦奋斗,上行下

效,这个国家的百姓会很快形成一种节俭、奋斗的风气,这个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抵御外来侵略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仲孙先生怎么能说节俭是丢脸的事情,是会使国家衰败的事情呢?”

季文子一番话语重心长。仲孙无言对答,只得红着脸走开了。

又有一次,季文子家中来了一位贵宾,这位贵宾非常赏识季文子的才华,可见他案头的文具过于陈旧,特地为季文子送上一套非常考究的文具。

季文子见人家一片诚意,因而对客人风趣地说道:“你看我居室中哪样东西能和您这礼物相比呢?我一向用惯了旧物件,要是一下子用上您这东西,恐怕文思会大减的。我看您还是留着自己用吧!”就这样,季文子硬是让他把礼品收了回去。

公元前568年,季文子因病逝世,鲁君前往吊唁,发现随葬品都是些案头、橱中破旧的东西,不禁问道:“家中难道不舍得拿出些值钱的东西陪葬吗?”

季文子家人听罢,摇着头答道:“家中实在没有一件金、玉等贵重物品。”鲁君不解地问道:“为什么不购置些来呢?”季文子的管家听罢,含着泪说:“国君,我家主人一生节俭,还常为国事而解私囊,家中一点点积蓄也没有。如若不信,这里有账可查。”管家向国君奉上季文子家的账簿。

鲁君边看边点头,随行的不少官员亲见此事,也大为震撼。此事传至百姓中,人们都夸赞季文子品德高尚。

19、董遇“三余”时间

东汉末年,有一个人名叫董遇,他从小喜欢学习。不管走到哪里,他身上总是带着书,一有时间就坐下来学习。后来,董遇成了大学者。有人问董遇:“你是怎么读书的?”董遇回答:“我遇到读不懂的书,就反复地看,反复地读。”这个人反问:“反复读一本书,哪有那么多时间呢?”董遇说:“那就利用‘三余’的时间。”这个人好奇地问:“什么是‘三余’的时间?”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剩余,夜晚是白天的剩余,下雨天是晴天的剩余。只要用好了这‘三余’时间,就有时间读书了。”

20、沈括上山看桃花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从小就喜欢学习,喜欢思考。有一次,他读白居易的诗。当读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时,他感到不可理解: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谢了,山上的桃花才刚刚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天气还有些冷。沈括几经寻找后,终于发现了几处桃林,满树的桃花开得正艳。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因此花期才比山下来得迟。正是凭着这种求索精神,沈括后来写出了我国古代著名的百科全书——《梦溪笔谈》。

21、车胤囊萤夜读

车胤是晋代的名臣,以博学闻名。他从小勤奋好学,但家里特别穷困,有时

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这样一到晚上,车胤就不能读书,为此,他非常苦恼。一个夏夜,车胤无聊地坐在屋外纳凉。这时,在草丛里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虫子身上一闪一闪的亮光多像灯光呀!他赶紧找来一个用白纱制成的小口袋,一口气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口袋里。这么多虫子发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盏小小的灯吗?车胤拿着这盏“灯”,高兴地进屋读书去了。就这样,车胤经历长年累月的苦读,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22、陶侃惜光阴

陶侃是晋代的名将,曾为东晋的建立立下过汗马功劳。可是他小时候却很贪玩儿,不愿用心读书,母亲很为他着急。一天下大雨,陶侃没去上学,就在母亲的织布机旁玩儿。母亲让他背书,当他背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时候,母亲问他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他解释不出来。母亲告诉他说:“意思是日子很快就过去了,像织布机的梭子一样快。你现在读书这么不用心,日子就这么过去了,是不是很可惜啊?”陶侃听了之后,便下决心好好儿读书。从此,陶侃终日苦读,学业渐渐好了起来,为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画圣吴道子的传神之笔

吴道子,唐朝人,人称画圣。下面是关于他的两个小故事。吴道子画驴:有一次,吴道子去拜访某僧人,口渴时想讨杯茶喝,但是这个僧人对他却不太礼貌。他很气愤,就在僧人房间的墙上画了一头驴,然后离开了。一到晚上,他画的驴变成了真驴,满屋地尥蹶子,把僧人房间的东西给搞得乱七八糟,每天都是如此。这个僧人没办法了,只好去恳求吴道子,吴道子把墙上的画涂抹掉以合就再没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吴道子画秃尾神马:一天,金顶寺的禅师请吴道子为他在寺院画一幅画。吴道子画了一幅《立马图》,那马画得真是活灵活现。但是就在要画最后一笔——马尾的时候,吴道子觉得胸闷恶心,就把画笔一搁,快步走到院里,呕吐起来。禅师忙端茶水请他洗漱歇息。第二天醒来,吴道子精神好些了,但有记起画马之事,吃过饭便跟禅师告别,下山去了。过了几天,禅师细看《立马图》,才发觉马尾巴还没有画,十分惋惜,但也无可奈何,只得将它挂在禅堂侧室里。这天,山下十几个农夫闹闹嚷嚷地冲进寺院来,怒气冲冲地对禅师说:“你们寺里的秃尾巴马,天天晚上来吃我们的庄稼,这次被我们追着进寺了,你们得赔我们庄稼。”禅师觉得很奇怪,说:“施主一定是弄错了,我们禅寺中从来没有养过马啊,不信就请你们搜一搜。”农夫们二话不说,走进禅寺到处去寻找,却连马的影子也没见到,他们想一定是被禅师藏起来了,便和禅师纠缠不休。禅师特别想证明自己是无辜的,他冥思苦想,想了半天,忽然想起那幅画来,他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答案。便对农民们说:“众位乡邻,老僧确实无马,倒有一幅吴道子大师画的《立马图》,请进屋来看看。”农民们一看那图上的马,都大吃一惊,这秃尾马不就是偷吃庄稼的马吗?原来,他们一直追着马的踪迹寻过来的。图中马竟跟他们所追寻的秃尾马一模一样,看它嘴里,还衔着几根青麦苗呢!于是,农

夫们指着画上的马说:“就是它,没错。这匹马天天夜里偷吃我们的庄稼。”两则小故事,固然是一种神奇的传说,但却反映了吴道子画动物具有传神之笔。

下载《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400字[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400字[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第一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做文明小学生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做文明小学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做文明小学生》。 我国是一......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一:尊敬师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在我......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虞舜耕田 诗曰: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鸟相助,孝感动天。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这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古圣先贤以至德垂......

    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

    读《中华传统美德校园诗教读本》有感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具有不朽的历史地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美德集中体现在儒学伦理道德上。儒学是经典,美德是国粹,抛弃它社会就动......

    《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

    《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我通过读《中华传统美德》这本书,我收获很大,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美德”,这个响亮的名字,只要一说,就让人感到羡慕,我也不例外。特别是读了这篇文章......

    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

    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 篇一: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在星期三的>故事诵读课上,我津津有味地读着一篇《羲之墨池》。我非常佩服书法家王羲之,他每天都很早起床,漱洗完毕就开始练字,一练......

    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

    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近日,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部好书,它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既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 我们中国......

    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

    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 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1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千古流传。今天,我翻开《神童点子故事》,看到了小孔融拿着梨送给爸爸的图片,我迫不及待地读起了《孔融让梨》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