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故事读后感[推荐五篇]

时间:2020-03-11 13:0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陶行知的故事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陶行知的故事读后感》。

第一篇:陶行知的故事读后感

陶行知的故事读后感范文1

今天阅读了《教师人文素养读本》一书,其中有崔永元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教育的使命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崔永元讲到了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有一次陶行知看见一个叫王友的孩子,正用土块砸同学,就制止了他,跟他说:“王友,你放学后到校长室来。”放学后陶行知从外面办事赶回来,王友就在校长室门口等着两位。陶行知把他叫进校长室,从兜里掏出一块糖给王友,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准时来了我迟到了,所以我奖励给你一块糖。”王友接过糖还不知道怎么回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说:“这块糖也是奖励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用土块砸同学你马上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就接过糖。陶行知变戏法一样又掏出一块糖,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土块砸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遵守游戏规则,他欺负女生,你砸他说明你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所以我再奖励你一块糖。”话音还没落,王友就捧着这三块糖哭了,他没有想到陶行知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他。他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对他采取这种方式。陶行知听完以后笑了,又掏出一块糖,说:“为你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再奖你一块糖。”然后告诉他现在我的糖没了,咱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从这个故事中,折射出陶行知爱的教育,教育的艺术。

其一,陶行知善于抓住学生错误的行为不放,先阻止,后教育。用“土块砸”貌似乡村孩子间的一种平常的游戏,但究其行为是不正当的。俗话说“小树要修,孩子要教。”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有时连学生自己也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误。但教师不能对学生错误的行为熟视无睹,应当及时制止,及时教育。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教师忙忙碌碌于教学工作,疏忽了对学生细节行为的矫治工作,“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儿,那么要落实到行动中,就要把学生当作“小树”一样去修剪,使学生健康成长,因为教师是园丁,是有义务、有责任的。

其二,陶行知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循循善诱。“四块糖”四次奖励,每一次的奖励都是挖掘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有谋有略,循循善诱,使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由衷地感悟自己错误的行为。同样是一件平常小事,有的教师或许看见就会当场严厉的批评几句就了事,这样学生往往是口服心不服,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还会出现同样的错误。“斩草要除根”,教师要对学生错误的行为彻底的纠正过来,就要让学生知其然而知所以然,这样学生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所以用赞许的眼光,用表扬的语气,用奖励的方式,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更是融洽了师生间的情感,让学生感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比粗暴的指责,效果要好上几十倍,所以说堵不如疏。

其三,陶行知善于抓住了学生的性格特点,了解学生所需。一块糖在现在的学生眼里是算不了什么的,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算是孩子心目中的奢侈品。陶行知每一次的奖励,都有奖励的原因,同时每一次的奖励,都给学生一次心灵上的愉悦与震慑,以至于王友“捧着这三块糖哭了”,由此可见收到的教育效果远远超出“三块糖”的价值。现在许多教师同样采用物质奖励的方法来激励学生,但更多的是有奖励的目的性的。如考试前,教师会说考到什么分数就奖励什么,这种奖励实际上是一种交易式的奖励,与陶行知的奖励是不能相提并论,是无可伦比的,陶行知的奖励是“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学生更会铭记于心,而交易式的奖励学生往往有一种理所当然,心安理得的感觉,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所以教师的奖励应适得其需,应适得其所,应震撼学生的心灵。

其四,陶行知善于实事求是,把握事情的真相,做到有礼有节。“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土块砸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遵守游戏规则,他欺负女生,你砸他说明你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看似一件普通的小事,陶行知却能认真地深入到学生中,仔细了解事情的真相,如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让学生由衷地感悟到作为教师的公正、公平、公开,更让学生激起对教师的敬畏,使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节,凸显了爱的分寸,彰显了爱的魅力。而当前许多教师推脱忙碌缺少深入学生中的时间,缺乏对学生课余生活的把握,一旦遇到事情就妄加指责,往往会冤屈学生,甚至给学生的心理造成教师不公正的阴影。长此以往教师的威信就大加折扣,教育的效果也就甚微了。

总之,教育的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育的艺术是一个常新的课题,让爱如空气一样,充斥在校园的周围,充满到学生的内心。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只要教师拥有爱,真情付出爱,就会激发学生无穷的潜力。让学生沿着陶行知的“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成真”的理念健康成长。作文

陶行知的故事读后感范文2

陶行知爷爷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我十分尊敬他。今天,我有幸读了《走进陶行知》这本书,它使我对陶行知爷爷的认识又更进了一步。陶行知一生做人做事的高尚品行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要做一个像他一样的人。他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时时回想在我耳边。读完全书,我真切地感受到陶行知先生“求真知,做真人”、“善即真,美即真”,“真善美合一”等主张真的是非常得有道理的。

印象很深的是《两只口袋》的故事,故事主要讲陶行知爷爷的衣服有两个口袋,一只口袋装公款,一只口袋装私款。有一次,他要坐车回家,可他没有私款了,公款是有的,可是他心里想:“决不挪用公家一分钱”。于是他就从十里外步行回家。陶行知爷爷这件小小的事让我深有感触,我觉得自己要向陶爷爷学习这种公私分明的精神。正如他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学校生活中,我们也要向陶爷爷学习,不破坏学校的一草一木,保护校园的自然环境,使大家在一个充满生机、充满绿意、充满活力的校园中快乐地学习;其次不拿班集体的一针一线,对班集体的公共物品要像自己的东西一样爱护,真正做到物归公家、物有所用。

陶行知爷爷不光是一位教人做真人的教育家,他的心中更是“爱满天下”。他爱国家、爱民族、爱他人、孝敬长辈……说到这儿,我又想起书中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四块糖果》。陶爷爷把四块糖果奖给了犯错误的学生王友,使他深深地感动了,从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从这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我看到陶爷爷以奖励的独特方式来教育学生,使人知错就改,非常得睿智!

像这样的让我有感触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当我读到“诚实无欺”的内容时我不由得回想起了以前老师、家长对我们讲过无数次的道理,再一次告诫自己:要做一个诚实的人。陶爷爷身上,真的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以后,我要努力,争做新时代的“小陶子”!

陶行知的故事读后感范文3

我最喜欢的一个名人,就是陶行知,他是一位务实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名言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反映了他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精神。

陶行知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生活比较艰难,他很懂事,小小年纪就能主动帮助妈妈做许多事情。中午妈妈给他一个红薯吃,他总要再硬塞一半到妈妈嘴里。他真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在现在的生活里,许多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开张口,不知道报答父母。这些人和陶行知比一比,难道不感觉惭愧吗?

等他再大一些时,父母送他去当地名师吴尔宽那里读书。他刻苦学习,不懂就问,知识面不断扩大。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迎难而上,勇攀科学高峰。

14岁那年,他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的座右铭。这表明他有远大的志向和伟大的爱国精神。我们是炎黄子孙,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住一句话:“我们的根在中国”。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将来在祖国各行各业创建一片辉煌。要实现美好理想,从小就要打好基础,否则“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就产生教育效果。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调皮捣蛋,不尽人意的学生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一定的细心,耐心和爱心,但效果不是很好,我又该怎样做才能做到药到病除?我千万遍地质问自己。后来,我静下来仔细一想,终于悟出一个道理:从一开始我就没有耐心,给予他的爱也微不足道,怎能要求他会随我所愿,成为一名好学生呢?我从来都没有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总是盯着问题、缺点以及背后的苛求,改变,统统把缺点扫除,以便适应我的眼光,我的标准,我的高度。现在想实在是羞愧难当,但是,我已经有了期待的信心:爱的教育一定能够使这一些粗糙的小草变成一棵香草,香气怡人,芬芳扑鼻。

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一块可雕琢的璞玉或是深埋沙砾中的金子,把“指责、批评、抱怨”,努力换成“启发、赏识、激励”,那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片充满生机、充满真诚和爱意的美好天地。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当走进校门,看到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顿时感觉很放松,因为他们对我来说就象颜料盒里那五彩缤纷的颜色,象画纸上那美丽的风景。我也因他们的精彩而精彩。记得在课堂中的一个有趣的事情让我感动:“孙崇玉,你今天表现的特别好”。他抬起头对我害羞的笑了笑。(直直的看)“老师,你的这个牙快掉下来了。”“不是呀,我的这个牙就长的这个样,排列不够整齐,有点乱。”“那你可以把它拔掉,然后按上假的呀,我爷爷奶奶的就是假的,我想那样就好看了(自信的笑)。”“那他们年纪大了,我还很年轻,再说别人都说我这牙长的很可爱呀。”(不惑的样子、摇头)“我感觉……不好看!”嘿!这个小家伙观察能力还挺强,并且还很坚持自己的意见。我摸摸他的头,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看看我,也不好意思的撇撇嘴。

陶行知的故事读后感范文4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读罢这篇文章,我陷入了深思。现在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然而今天,我们的一些老师依然没有接受到课改浪潮的熏陶,不愿学习、接受新的知识,还是像过去那样上课。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能准确无误地套在考卷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听”成了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当他们走上社会后,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学习。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说过:“我们要创设和谐安全的氛围,学生才会自主地学习。”

因此,我们的老师要切实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建立以“人”为本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给学生的学习、成长创设一切有利的氛围。

第二篇: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我最喜欢的一个名人,就是陶行知,他是一位务实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故事读后感。他的名言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反映了他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精神。

陶行知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生活比较艰难,他很懂事,小小年纪就能主动帮助妈妈做许多事情。中午妈妈给他一个红薯吃,他总要再硬塞一半到妈妈嘴里。他真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在现在的生活里,许多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开张口,不知道报答父母。这些人和陶行知比一比,难道不感觉惭愧吗?

等他再大一些时,父母送他去当地名师吴尔宽那里读书。他刻苦学习,不懂就问,知识面不断扩大。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迎难而上,勇攀科学高峰。

14岁那年,他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的座右铭。这表明他有远大的志向和伟大的爱国精神。我们是炎黄子孙,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住一句话:“我们的根在中国”。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将来在祖国各行各业创建一片辉煌。要实现美好理想,从小就要打好基础,否则“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就产生教育效果。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调皮捣蛋,不尽人意的学生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一定的细心,耐心和爱心,但效果不是很好,我又该怎样做才能做到药到病除?我千万遍地质问自己。后来,我静下来仔细一想,终于悟出一个道理:从一开始我就没有耐心,给予他的爱也微不足道,怎能要求他会随我所愿,成为一名好学生呢?我从来都没有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总是盯着问题、缺点以及背后的苛求,改变,统统把缺点扫除,以便适应我的眼光,我的标准,我的高度。现在想实在是羞愧难当,但是,我已经有了期待的信心:爱的教育一定能够使这一些粗糙的小草变成一棵香草,香气怡人,芬芳扑鼻。

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一块可雕琢的璞玉或是深埋沙砾中的金子,把“指责、批评、抱怨”,努力换成“启发、赏识、激励”,那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片充满生机、充满真诚和爱意的美好天地。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读后感《陶行知故事读后感》。当走进校门,看到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顿时感觉很放松,因为他们对我来说就象颜料盒里那五彩缤纷的颜色,象画纸上那美丽的风景。我也因他们的精彩而精彩。记得在课堂中的一个有趣的事情让我感动:“孙崇玉,你今天表现的特别好”。他抬起头对我害羞的笑了笑。(直直的看)“老师,你的这个牙快掉下来了。”“不是呀,我的这个牙就长的这个样,排列不够整齐,有点乱。”“那你可以把它拔掉,然后按上假的呀,我爷爷奶奶的就是假的,我想那样就好看了(自信的笑)。”“那他们年纪大了,我还很年轻,再说别人都说我这牙长的很可爱呀。”(不惑的样子、摇头)“我感觉……不好看!”嘿!这个小家伙观察能力还挺强,并且还很坚持自己的意见。我摸摸他的头,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看看我,也不好意思的撇撇嘴。

几年前就看到这个故事,当今天在教师学习的校本培训课程《有效上课》上看到这个故事,我的感受更深了。故事说的是:有一次,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应邀到某地做一次关于教育的报告。报告开始,只见他拎着一个口袋疾步走上台,从口袋里捉出一只鸡,然后在桌子上撒了一把米,接着将鸡的头使劲往桌子上按,可是鸡就是不吃,一直在 叫,翅膀扑腾,鸡爪狂抓······数分钟后,他将鸡放到地上,也撒了一把米,鸡自由地走了一会儿后,开始悠闲地吃起米来。最后,他走到话筒前说了句“报告完毕”。全场愕然!

在人们惊异的眼光中,他道出了教育的真谛,难道教育不是如此吗?只有主动学习者,才是真正的学习者,任何外在的强制力都是无用的。

是的,几年前我也犯下了类似的错误,好在这几年我已意识到。而现在我们有的老师还没有意识到,仍然是一条道走到黑,结果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甚是可悲、可叹!因为他不学习,不了解孩子的生理、心里特点。不学习新知,而凭自己的高压政策去强逼孩子学习,胆小听话的孩子因害怕老师而去好好学习,固然暂时取得一定的好成绩。但他们的心理是不痛快的,是压抑的,是感到累的,学习是被动的。而对于那些胆大的,个性张扬的孩子,高压政策只能物极必反,他们始终成绩不够理想,而且厌恶学习,视学习为极其痛苦的事。

说到这里,有的人会说,你这样说,那么是不是我们对孩子的学习少关注一点,忙自己的事情,由他去。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现在独生子女多,谁不想自己的子女凭着出色的成绩,综合能力强而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呢?因此大多数负责任的家长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孩子身上。他们不能看孩子有一点空闲的时间,一天到晚三句话不离学习俩字。孩子本来对学习挺感兴趣的,但是长此以往,满脑子都是家长的学习学习再学习,他们一提到学习就反感,就厌恶。就像一个喜欢吃桃子的人,一天到晚让他吃桃子,长此以往,他一看到桃子不是欣喜,而是反胃。这和我们学习是一样的道理。

在我任教的上届和这届家长中,真有一些对孩子很负责任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那种爱,那种关心,为了孩子牺牲了很多的精神真令人感动。他们的孩子在他们的关心下,有的确实成绩很好,令人欣慰!但有的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家长很委屈,也很伤心,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孩子却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孩子智力不行,还是孩子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与其这样,不如干脆放弃算了。我要说的是,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而致孩子成绩不够理想的家长来说,上述的家长是可敬的。孩子为什么对学习反感,成绩落后。就其原因,主要是你们采用了强逼的态度,孩子不是主动地学习,而是被动的学习。这样一来,孩子当然不会有出色的成绩。

因此无论是作为一名老师,还是一名家长,我们必须了解孩子,运用我们的智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自愿的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付出才有价值,才有回报。亲爱的同仁和家长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自觉自愿的学习,用我们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吧!

第三篇:《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我,要靠自己

------读《陶行知故事》有感

创新中学八年级(3)蒋琼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题记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我却认为:我要靠自己!

以前的我,事事依赖着别人。

小学时,妈妈总是每天早上送我上学校,慢慢地我变得很懒惰。每天等着妈妈叫我起床,给我做饭,然后送我上学。那天,妈妈没叫我起床,给我做饭,然后送我上学。那天,妈妈没叫我起床,已经七点多了我才醒来,而且妈妈说不去送我了。我饭也没吃,自己哭哭泣泣地走去学校。

我一直有个坏毛病,不愿意自己记作业,所以每次星期天,我总会让同桌帮我把作业记在本子上。有一次,也许是同桌不小心,她竟然没给我记生物作业。那天课代表收作业我自然是交不出来,我不仅被老师数落了一顿,而且站在教室前面把作业补完。我心里愤愤不平,与同桌大吵了一架,课后,她对我说:“你不能总是让我帮你记作业呀,你自己不能记吗?”我点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

有一次考试,我的数学考得一塌糊涂,我很难过,也很生气。我埋怨老师为什么不多给我们讲题,这张试卷上好多题老师都没讲过。老师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老师不可能讲得面面俱到,这完全靠你们自己,多去读题,多去做题,多来问题。”

最后老师告诉我:“你不能养成事事依赖别人的习惯,你要学会独立,要靠自己多努力!”

于是,我终于明白——我,要靠自己!

于是,我养成了独立记作业的习惯,并且每次把作业都完成地很好,有一次,我还帮我同桌记一下作业。

于是,我学会了自觉学习,主动做题。办公室里也经常有了我的身影,有一次期中考试,我考了全班数学第一!

于是,我变得勤劳,勤奋。我不仅学会了做饭、洗衣服,而且在学习上也变得独立,主动。

陶行知老师说的真好: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是啊,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人!

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后记

第四篇:陶行知读后感

陶行知读后感

(一)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在“答朱端琰之问”一章中详细解答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及做法。我理解为教师要教会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要学生学得“自得”,学得“自动”。并且,学得的知识与现实应是一致的。

在“教学合一”的理论中,陶行知先生还强调:先生不仅要拿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另一方面都是也要不断研究学问,就能时常找到新理。陶行知这一思想不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教学应该是——“教学相长”吗?

陶行知的“教学合一”的教改思想,强调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在他杜威教师那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新的突破,这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对教育提出了两大要素:一是思想;二是情操 陶行知对大学教育提出了两大要素。第一要素是关于思想方面:他认为要改变那种用古人的方法去解决现在问题的办法,即使问题相同,但由于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就不能用原来的方法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同时指出也不能迷信外国,仿效外国,甚至于幻想。这种科学的研究态度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十分可贵的。

第二要素是关于情操方面:他认为教师与学生应当养成密切的关系。教师来教书不是来抱个饭碗的,学生也不是交点学费来买个教师的。其实当今社会上,为了文凭而读书的学生大有人在;而仅为了生存而教书的人同样也不少。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应当发生一种优美高尚联密有生气的关系,去做他们的学问。这二大要素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那种求真的态度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师生之间应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良好合作的关系。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教育特点和培养目标,将陶行知这种教育思想有效地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去,培养更多的具有求真创新科学态度的、能适合当今社会发展形势的学生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第五篇::陶行知读后感)

《陶行知先生故事》读后感

暑假的时候,因为单位要求每一位教师要读《陶行知先生教育文集》每办法,平时不爱看书的我,硬着头皮花了3天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读完这本书,回忆自己教海生涯中的十多年,我心潮澎湃,难以平复,简单的说说读后感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教师爱幼儿,就有教育,幼儿爱教师,就产生教育效果。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调皮捣蛋,不尽人意的幼儿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一定的细心,耐心和爱心,但效果不是很好,我又该怎样做才能做到药到病除?我千万遍地质问自己。后来,我静下来仔细一想,终于悟出一个道理:从一开始我就没有耐心,给予他的爱也微不足道,怎能要求他会随我所愿,成为一名好幼儿呢?我从来都没有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总是盯着问题、缺点以及背后的苛求,改变,统统把缺点扫除,以便适应我的眼光,我的标准,我的高度。现在想实在是羞愧难当,但是,我已经有了期待的信心:爱的教育一定能够使这一些粗糙的小草变成一棵香草,香气怡人,芬芳扑鼻。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一块可雕琢的璞玉或是深埋沙砾中的金子,把“指责、批评、抱怨”,努力换成“启发、赏识、激励”,那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片充满生机、充满真诚和爱意的美好天地。

爱幼儿,就必须善于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幼儿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当走进校门,看到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顿时感觉很放松,因为他们对我来说就象颜料盒里那五彩缤纷的颜色,象画纸上那美丽的风景。我也因他们的精彩而精彩。记得在课堂中的一个有趣的事情让我感动:“孙崇玉,你今天表现的特别好”。他抬起头对我害羞的笑了笑。(直直的看)“老师,你的这个牙快掉下来了。”“不是呀,我的这个牙就长的这个样,排列不够整齐,有点乱。”“那你可以把它拔掉,然后按上假的呀,我爷爷奶奶的就是假的,我想那样就好看了(自信的笑)。”“那他们年纪大了,我还很年轻,再说别人都说我这牙长的很可爱呀。”(不惑的样子、摇头)“我感觉„„不好看!”嘿!这个小家伙观察能力还挺强,并且还很坚持自己的意见。

我摸摸他的头,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看看我,也不好意思的撇撇嘴。

四块糖的故事让我敬佩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艺术,我曾经看过陶行知先生说过关于“四块糖”的故事。陶行知找到犯错误幼儿身上的几处优点,把糖“送”了出去。第一块糖,按时到陶先生办公室的,守时。

第二块糖,叫住手就住手,听老师的话。

第三块糖,帮助女同学,打抱不平,有正义感。

第四块糖,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

在这样的“优点教育”之下,幼儿能不进步吗?陶先生在一件小事当中,找出幼儿这么多的优点,可见他时刻注意进行“优点教育”,扩大他们的优点,而不要只看到幼儿的缺点,而忽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的老师抓住幼儿的缺点,大做文章,这样就不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生活即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

优点能促成一种愿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优点越来越大。一个孩子的优点得到了肯定和鼓励。他可能在自己的优点之处有一番大作为。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幼儿。作为教师,对幼儿的爱首先要尊重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幼儿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幼儿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幼儿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幼儿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幼儿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幼儿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幼儿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

下载陶行知的故事读后感[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陶行知的故事读后感[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陶行知》读后感

    《陶行知》读后感 《陶行知》读后感1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初为人师的感受是:累——并快乐着。教师从事的是一项复杂的脑体复合劳动。为了上好那每一堂课,就需花费一倍、两倍、......

    陶行知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利用闲暇时间,我再一次饱读了《陶行......

    陶行知读后感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 陶行知教育名篇》泉港涂岭中心小学 吴铭杰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 的旗手。他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现......

    陶行知读后感

    1 假期,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一书,我觉得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 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

    《陶行知》读后感

    《陶行知》读后感1 说起陶行知,我们一定熟悉不过。他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传承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作为一名爱看书的学生,为了更好的学习陶行知的各......

    《陶行知》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体现了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陶行知》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透过《陶行知文集》看当今的教育改革 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 ”、“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

    陶行知文选读后感

    《读陶行知文选》有感 近几天抽空读了《陶行知文选》,虽然陶先生的文章篇幅不长,但每一篇都让我受益匪浅。接下来我就对其中的一篇《创造的儿童教育》来谈一谈我的感受。 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