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尊重开始》读后感800字(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21-07-31 07:0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从尊重开始》读后感8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从尊重开始》读后感800字》。

第一篇:《教育从尊重开始》读后感800字

《教育从尊重开始》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从尊重开始》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从尊重开始》读后感800字1

《教育从尊重开始》共分为七章,每一章的内容都十分精彩,令人受益匪浅。在书中既有孙老师独到的发现和深刻的观点,也有精彩的案例和实用建议,是孙老师作为一位父亲教育自己孩子的自述体作品,将体验性、欣赏性、可操作性融为一体,是中国父亲教育的忠实记录。

在本书的第二章中作者提到了要尊重孩子的权利。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获得自尊,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所以,我们成年人应当保护孩子的权利意识,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隐私权。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这些权利常常被大打折扣,他们的权利时常受到侵犯。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孩子规划好一切,从上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中学、再到考哪所大学,甚至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孩子的一切都在他们的安排之下,丝毫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如果孩子不听从安排,不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父母就会打着爱的旗号,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着想。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孩子丧失了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所应享有的尊重,做出过激的行为。这不能不让我们思考,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到底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怎样尊重孩子?而在这个问题上,孙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在女儿升初中、升高中、考大学的时候,孙老师都让女儿自己决定,他作为父亲只是给她一点儿建议。他的这种教育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的权利意识,健全了孩子的人格,使孩子变得更加独立。这也正是我们做为父母和教师应该学习的。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完以后感慨很深,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在书中第三章作者还提到要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我十分认同。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按自己的要求安排时间,都希望孩子的生活没有危险。孩子的课业负担本来已经够重了,双休日应该是孩子放松身心的欢乐时光,在课堂上也是如此,一些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后,剩下的时间就不知道做什么了。究其原因,是我们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了,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安排自己的时间。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转变观念,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帮助孩子有效地利用时间,发现生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其能够更健康、更自然地成长。

感谢茫茫书海中让我遇到了你,让我更加领悟到教育的真谛——教育从尊重开始!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让我的学生们和以后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教育从尊重开始》读后感800字2

闲暇之际匆匆浏览了《教育从尊重开始》一书,书中孙云晓老师用朴实的语言诠释着教育的真谛——教育从尊重开始。作者孙云晓,一位跨世纪新教育的忠实守望者,一位童年的捍卫者,出版的个人专著达三十余部,他总能够捕捉时代的精神,走进儿童的心灵,是一位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书中以一个独生女的父亲的教育经历和感悟。在对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教育实例的生动叙述中,娓娓道来教育的真谛——“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爱如钙”、“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等。一个个贴近生活实际的教育案例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亲耳听过,亲眼见过的平凡小事。但作者却能在这平凡小事中挖掘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真谛。

作者在书中提到真正的爱是无私的,的确,他是一个非常开明的家长,当他得知女儿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没有抱怨,没有指责,而是开导女儿,和女儿一起找原因,想办法。作者还指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说“我白疼你了!”当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便说:“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养你有啥用?”平时我和父母们打交道,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当时我只带着同情,并未多想。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爱是自私的,他在为孩子提供各种优越物质条件的同时希望孩子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父母一定要端正心态,不管孩子达到达不到自己所预定的目标,都不要抱怨不要用言语伤害孩子。我想父母要有一颗平常心,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期望值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还在书中提到:“没有孝心的孩子很难有爱心”,“被真爱感动的孩子才会懂得感恩”。我觉得这两种观点很有必要让一些父母知晓。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的孩子不知道体谅父母的辛苦,更不知道孝敬父母。父母对孩子倾注了满腔的爱却得不到孩子丝毫的感恩,反而觉着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不应一味埋怨孩子不懂事,应该从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原因。作者指出:“培养孩子孝心爱心应从点滴小事做起:如不能让孩子吃独食;要经常给孩子讲讲自己工作的艰辛;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父母要在孝敬老人方面为孩子做榜样等。”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父母的真爱是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撒在孩子稚嫩的心田里,以真爱育真情,用真情换真情。

细想孙老师的每一句话,在教学的细节中也都能得到证实。课堂上孩子搞小动作不听课,不引人注意地摸一下他的头,或是不动声色地把孩子手中的东西拿到一边放好,孩子就会不由得脸红或马上改正自己的行为;孩子犯了错误,悄悄地把他叫到一旁耐心地交流,最后孩子会露出开心的笑容……是《教育从尊重开始》告诉我,这种“悄悄地”就叫“尊重”,正是这种尊重,使每一个孩子都在悄悄地健康成长。

让“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到师生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找到更大的动力,塑起更强的精神支柱。尊重学生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积极回应。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做人。而做人的最根本的素质就是尊重。尊重的教育才能教出尊重他人的学生。只有学会了尊重才可能去尊重父母家庭、尊重老师学校、去尊重单位和集体,去尊重社会和国家,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学生和国民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的进步。任何一个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建树的教师,在他们的教育生命的词典里绝对不会缺损“尊重”二字。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人说话。我虽然没能和作者面对面地交流,但我有幸走进了他感悟教育真谛的征程中。我想不管父母还是教师如果能像孙云晓那样对孩子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教育艺术,那么会有更多像孙云晓的女儿孙冉那样优秀的人才诞生。

“教育从尊重开始”,让我们从实践中来体会它的真谛吧!

《教育从尊重开始》读后感800字3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无私无畏的真爱。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说:“我白疼你了!”尤其是当孩子成绩不好或是考试考砸了,有些父母说:“我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怎么就这样不给我们争气呢?养你有啥用!”这些固然是气话,却也反映出了家教的一个误区,即爱似乎是有条件的.,至少要用好成绩来与父母交换爱。

说句尖刻的话,我以为这种交换是对爱的亵渎。

父母生了孩子,就有了爱的责任。着爱的唯一目标,是以爱育爱,即把孩子培育成一个健康的人,而人是千差万别的,万万不可用统一的分数或名次来衡量。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每一个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因而不可统一模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使孩子成绩不好,我们所应提供的只有帮助,而不应当是训斥。怜子之心,父母共有,只是天下父母在疼爱自己的孩子、为孩子们付出的时候,也要清醒一下意识:孩子们需要这样的爱?您付出的爱是真正的爱吗?

有句话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要父母爱孩子容易,但要父母给孩子理智的爱却不那么容易。有的父母,往往在爱的旗帜下给孩子提供了过度保护: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朋友,怕孩子受别人欺负;不允许孩子有零花钱,怕孩子上当受骗;不允许孩子使用火柴和剪刀,怕孩子伤了手指……当您无条件地给孩子施加爱的时候,也要记住:爱离不开理智。没有理智的爱是疯狂的爱,是可怕的爱。

一个“爱”字,是人一生的结晶。这是一个大写的“爱”字,这是一个真正的“爱”字。在天堂的门口,在那个灵魂净化的时候,我开始久久地思索爱的真谛。人之所以成为人,离不开真爱。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依赖与真爱。只有在孩子的心理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因此,当您准备在孩子的心理播种的时候,请务必拷问自己:这种子是真的吗?假种子坑农民毁一季,假教育坑孩子毁一生!以爱育爱,就要让孩子被感动。只有真正的爱才能让孩子感动,被真爱感动的孩子,才会懂得感恩。懂得了感恩,孩子心中自然有爱。

现在,经常能够听到父母们的`埋怨,埋怨孩子不懂事,埋怨孩子不知道体谅父母们的辛苦,埋怨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压力。可是,试想,如果父母们对孩子只一味地奉献,一味地关爱,而不让孩子了解父母所做的一切,不了解父母内心的真实感受,那么孩子就很难懂得感恩,又怎会有对父母的爱呢?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保护太多,那么孩子就会渐渐习惯父母的包办代替,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难再感谢父母对他们所做的一切了。孩子的心灵是最纯净的,他们能从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中感受父母的爱心,从而渐渐唤醒内心关爱父母的意识。

孩子涉世未深,难免会犯错误,有时孩子犯错误并非是有意的,儿童期是犯错误最多的时期,与成年人的犯错不同,孩子大多会明知故犯。也许,孩子出于好奇或无知,也许孩子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时父母需要从心底里宽容孩子的过错。此外,孩子在看待问题上,常常容易夸张或放大自己的问题,以为自己犯了错,父母再也不会喜欢自己了。如果父母再不能给孩子宽容,他可能会感到绝望。此时,如果一宽容之心与和颜悦色,同其剖析事情的原委及是非曲直,孩子可能字字入心、声声如耳,成为进步的一个推动力;相反,如果不问青红皂白,猛批猛打,不许辩解,孩子也可能因恐惧而撒慌、抗拒、出走等等,使问题复杂化,甚至演化为一场悲剧。

也许可以说,宽容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特殊的爱,是一种胜过惩罚的教育。父母有了宽容之心,效果会格外明显,因为宽容让孩子更为难望,这也是一种尊重孩子的具体体现。

当然,教育也需要惩罚,惩罚不是体罚,是教育惩戒,是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任。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缺钙的教育。当然,批评和惩罚要讲究艺术,事实上,宽容就是一种深层次意义上的“惩罚”。

“恨铁不成钢”的父母们,请选择以宽容之心对待您的孩子吧!,请尊重您的孩子吧!您将会看到孩子身上闪耀着比以往更夺目的光彩。

《教育从尊重开始》读后感800字4

《教育从尊重开始》这本书是孙云晓写的。读完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草原上的较量这个情节: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野炊的时候中方队长发现长得白白胖胖、啥活也不干的都是中国孩子。中国孩子病了,马上哭了,回去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坚持走到底。日本家长乘车走了,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孩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孩子拉上车。孩子们在8月的草原走上经过三天的长途跋涉,终于胜利抵达了目的地。当夏令营闭营时,日本宫崎市议员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天空蓝不蓝?”“蓝!”“你们还来不来?”“来!”这几声大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但留给中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草原上的较量,不仅仅是两国孩子的较量,更是两国大人的较量!是两国不同的父爱母爱在较量!是两国的教育在较量!父母怎样给孩子真正的爱和帮助呢?孙云晓的建议是:

1、不要仅仅把孩子当成被教育的对象,多多了解孩子的所思与所想。

2、孩子的成长总是需要一些时间的,所以儿童的教育常常是三分教七分等,等待孩子的成长也是一种美。

3、教给孩子生存之道。在整个人生中,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这些生存的能力更有可能通向幸福之门。21世纪的父母与老师也许要问问自己:我有教育孩子的执照吗?当一个人做了父母或老师,须拥有执照即良好的教育素质,如现代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等等。否则,空有一颗爱心,却可能在辛辛苦苦孕育孩子悲剧的命运,争分夺秒地制造未来的灾难。所以,我们应从了解孩子学起,从尊重孩子做起。哪一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不善于发现孩子,把自己的理想当成孩子的理想,非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这很有可能扼杀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只有发现孩子,解放孩子,尊重孩子的实际情况,才能有幸福的孩子,才能有和谐的家庭。对孩子未来的发展,父母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来鼓励和引导其成长。发现孩子和解放孩子,是改善和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灵丹妙药。我相信通过付出真诚与汗水,大家的梦想会变成现实。

在书中还有很多诗一样的语言,感染着我。如“惩罚的艺术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责任心”“欣赏孩子的优点,这优点就可能成为燎原的星星之火”“小鸟只有飞上蓝天才知道世界有多么的辽阔。”“走出这片雨季等待你的将是明媚的春天。”

《教育从尊重开始》读后感800字5

下课铃响了,我对同学们说:“今天的作业稍多一点,同学们今天要辛苦一些。”接著转身在黑板上布置今天的作业,当写下第三项作业时,听到同学们的埋怨声,听著虽不悦,但我忍住了。当我收拾好课本走出教室门口,突然背后传来了一个声音:“神经病。”虽然声音不大,但我听得清清楚楚,立刻怒火冲冲地折回教室:“说这话的人给我站起来。”同学们都用眼睛的余光瞟了一下小F,我知道说这话的人是他了。

我黑著脸走到他身旁问:“刚才那句话你在骂谁?是在骂我吗?”“不是骂你。”小F理直气壮地申辩。我看见他无所谓的样子更加气愤,我指著他身边的同学逐一问他:“是骂他吗?是骂她吗?”他都一一否认,我话锋一转:“全班同学都问完了,你都说不是骂同学,又说这句话不是骂我,难道是在骂你自己吗?”同学们一听,哄堂大笑起来,小F困窘得脸一阵青一阵红,看著他自作自受的滑稽样,我感到胜利的快乐,我得意洋洋地夹起课本回办公室。

第二天在课堂上,我发现小F要么无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要么坐著发呆,我故意不理他,看他还有什么花招,正好借此机会一并整治他。可是一连几天,小F还是无精打采的老样子,并没有什么恶作剧,看著他无心学习的样子,我开始急起来。我不禁扪心自问:“我是否挫伤了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呢?是否有点咄咄逼人?是否从一开始就戴著有色眼镜去看待小F呢?”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道:几天前大家在气头上说的话我没有当真,请你也不要当真。

第二天,我发现小F的状况有所好转,看来我粗暴的处理方法伤害了小F的自尊心。我又在他的作业本上写道:我知道你在同学们中威信很高,我希望你能给同学们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所以我对你的期望更高,对你的批评更严厉,你能理解我的一片苦心吗?

第三天,我翻开他的作业本,看见上面写著几句话:老师,对不起,上次我说“神经病”真的不是骂你,那只是我的口头禅,并没有什么恶意,可是你却反唇讥讽我,让同学们抓住笑柄,整天取笑我,让我感到无地自容,所以我就自暴自弃。看了你写给我的话,我知道你没有戴有色眼镜看我,我会加倍努力的。请你相信我,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第二篇:教育从尊重开始

《教育从尊重开始》读后感闲暇之际匆匆浏览了《教育从尊重开始》一书,书中孙云晓老师用朴实的语言诠释着教育的真谛——教育从尊重开始。作者孙云晓,一位跨世纪新教育的忠实守望者,一位童年的捍卫者,出版的个人专著达三十余部,他总能够捕捉时代的精神,走进儿童的心灵,是一位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书中以一个独生女的父亲的教育经历和感悟。在对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教育实例的生动叙述中,娓娓道来教育的真谛——“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爱如钙”、“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等。一个个贴近生活实际的教育案例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亲耳听过,亲眼见过的平凡小事。但作者却能在这平凡小事中挖掘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真谛。

作者在书中提到真正的爱是无私的,的确,他是一个非常开明的家长,当他得知女儿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没有抱怨,没有指责,而是开导女儿,和女儿一起找原因,想办法。作者还指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说“我白疼你了!”当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便说:“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养你有啥用?”平时我和父母们打交道,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当时我只带着同情,并未多想。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爱是自私的,他在为孩子提供各种优越物质条件的同时希望孩子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父母一定要端正心态,不管孩子达到达不到自己所预定的目标,都不要抱怨不要用言语伤害孩子。我想父母要有一颗平常心,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期望值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还在书中提到:“没有孝心的孩子很难有爱心”,“被真爱感动的孩子才会懂得感恩”。我觉得这两种观点很有必要让一些父母知晓。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的孩子不知道体谅父母的辛苦,更不知道孝敬父母。父母对孩子倾注了满腔的爱却得不到孩子丝毫的感恩,反而觉着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不应一味埋怨孩子不懂事,应该从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原因。作者指出:“培养孩子孝心爱心应从点滴小事做起:如不能让孩子吃独食;要经常给孩子讲讲自己工作的艰辛;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父母要在孝敬老人方面为孩子做榜样等。”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父母的真爱是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撒在孩子稚嫩的心田里,以真爱育真情,用真情换真情。

细想孙老师的每一句话,在教学的细节中也都能得到证实。课堂上孩子搞小动作不听课,不引人注意地摸一下他的头,或是不动声色地把孩子手中的东西拿到一边放好,孩子就会不由得脸红或马上改正自己的行为;孩子犯了错误,悄悄地把他叫到一旁耐心地交流,最后孩子会露出开心的笑容„„是《教育从尊重开始》告诉我,这种“悄悄地”就叫“尊重”,正是这种尊重,使每一个孩子都在悄悄地健康成长。

让“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到师生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找到更大的动力,塑起更强的精神支柱。尊重学生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积极回应。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做人。而做人的最根本的素质就是尊重。尊重的教育才能教出尊重他人的学生。只有学会了尊重才可能去尊重父母家庭、尊重老师学校、去尊重单位和集体,去尊重社会和国家,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学生和国民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的进步。任何一个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建树的教师,在他们的教育生命的词典里绝对不会缺损“尊重”二字。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人说话。我虽然没能和作者面对面地交流,但我有幸走进了他感悟教育真谛的征程中。“教育从尊重开始”,让我们从实践中来体会它的真谛吧!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细节决定成败》粗一看这题目,似乎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了,可是仔细一读这本书,却是深有感触,作者在书中,不断强调,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寓伟大于平凡的真理。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这段话指出了我们工作中的通病。再高的山都是由细土堆积而成,再大的河海也是由细流汇聚而成,再大的事都必须从小事做起,先做好每一件小事,大事才能顺利完成。

一个细节的忽略往往可以铸成人生大错,可以造成事业颠峰之危,而一个细

节的讲究,可以让企业咸鱼翻身,可以在谈判中力挽狂澜于既倒。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国公司员工与日本公司员工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员工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员工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员工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会擦六遍,第二天可能也会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只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所说的:“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琐碎的,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细节往往被我们忽视。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也要求人们做事认真,精细,否则会影响整个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对一个单位来说也是如此,单位要成功,就得靠每一个员工做好每一个细节。

就我们的学校而言,如果管理人员没有做好每一个细节,学校的总体工作的正常运行就不能得到保证;我们的教师没有做好每一个细节,就不可能保证整个教育的质量。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菲利普·克劳斯比说:”一个由数以百万计的个人行动所构成的公司行为经不起其中1%或2%的行动偏离正轨”。如我国前些年澳星发射失败导致澳星爆炸,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一个单位若想成功,就必须把单位每个员工做的每个细节有机地联系,协调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单位发展壮大。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意细节,从小事做起。古人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已故总理周恩来就一贯提倡注重细节,他自己也是关照小事,成就大事的典范。的确,细节在我们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魅力是无予伦比的。你可能因为对它的注重而使你抓住很多的机会,从而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修复了自己的人生,完善了自己的品格。品味细节,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你会更强大,因为成绩与荣誉是一点一滴堆积起来的。没有小的成功,哪来大的收获。细节的文化底蕴与深刻含义往往是一般人难以把握的,相反,对细节有一定的认知,能用细节来塑造自己的人,是既聪明又成功的人。他们了解细节之美,能灵活运用细节给他们带来 的财富,从而使自己即使置身瓦砾之中,也能闪烁出耀眼的光茫。细节是生活与事业中一些很小的闪光点,但它的作用却不可低估。有些人奉行做大事,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胜人一筹,从而忽视小节,结果不但没有提升自己,反而更加失败。

因为他们不明白,浩瀚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融会而成,茂盛的森林是千百棵树连接而成,骄人的战绩更是无数细小的成功凝聚而成。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细节,酝酿过程中的细节之美。只有这样,你才会取得不断的成功。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中古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麦地里最大的一个麦穗,只许进不许退,弟子们总认为机会还很多,不许过早定夺。结果,到了麦地尽头时,他们每个人都两手空空。文章一句话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做人和拾麦穗一样,机会便是其中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麦穗,就象做作业,做作业是见识试题的机会,看课外书是获得知识的机会,做家务是锻炼独立能力的机会„„我们不能好高骛远,要懂得把握住眼前的机会,人生路的确很长,但是这是一条只进不退的路,路上的机会每个人均等,懂得珍惜机会的人才能大展鸿图。相反,那些不懂得把握时机的人只能在他没有珍惜的机会面前抱怨自己不幸运,没有机会。

让教育多份选择和智慧

著名特级教师袁浩在处理4个放学后贪玩抓虾的“小调皮”时,用了如下方法:袁老师事先对他们捉虾的地点做了了解,发现了那个“清浅的小溪”是没有危险的。于是当4个“小调皮”耷拉着脑袋,站在办公室里等着挨批时,袁老师只是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喜欢虾子,这好啊!大科学家达尔文、法布尔从小不都是昆虫迷吗?你们谁能告诉我,虾子喜欢歇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抓着的?抓虾用什么办法最好?虾子到底是什么模样、什么颜色的,头上有什么?脚有多少只?尾巴呢……”小调皮们傻了眼,只顾着抓,谁会注意到底是什么模样?看到孩子们傻了眼,袁老师又拍拍他们的肩膀说:“我本想让你们明天向全班同学介绍介绍的,可是你们……这样吧,你们再去抓一次,抓的时候,认真看看,好好想想,回来再讲给我听听,好不好?”孩子们相互望望便撒腿去了。孩子放学回家忙着捉虾,这事

若落在我们手里可能会把他们的家长传来!左一个“不遵守纪律”,右一个“不注意安全”,通常会把孩子说得眼泪汪汪!因为我们所关注、所思考的只是“放学不回家捉虾”这个事情的性质,至于孩子们捉虾的危险大不大,坏事能不能变成好事,我们很少会去关心和注意的。在这一点上,袁老师做了有心人。他通过孩子们对虾的特殊“情结”,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探索、教孩子们如何玩得更有意义。教育就是这样,有时只要我们的多些了解和思考,就可能多份选择和智慧。

潜能

传说苏格兰北部的古城堡和蓦地经常闹鬼。有一个人因为公务繁忙半夜时分才回家,而他又必须经过蓦地。蓦地里有偶尔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号叫,蝙蝠幽灵一样无声地飞来飞去,枯枝像鬼怪的手爪伸向暗黑的天空。走着走着,他一不小心掉进一个新挖的墓坑里。这个坑太深太大了,人高马大的他几经努力还是爬不出去。他索性坐在那里,等天亮再说吧。这时,又有一个人经过这里,也不小心掉了下去,这个人使出吃奶的力气也爬不出去。先掉下来的人实在看不过去,开口说:“别费力气了,你是爬不出去的。”那人忽然听到说话声以为是遇到了鬼,吓得魂不附体,手脚并用,没想到三两下竟然爬了上去,然后惨叫着逃得无影无踪。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深不可测的,我们没有理由给任何人妄下断语-------“你是庸者,你是天才”。谁知道一个人的潜能在什么时候爆发出来?值得思考的是,平常的生活里,“平庸”的人很少爆发自己潜能因而显得平庸,“聪明”的人则会让自己的潜能像山泉一样长流常新地表现出来,因而不同凡响。其实,我们全部可以做出不同凡响的事,因为我们的潜能就像埋藏起来的石油,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作这种“潜能”的挖掘者、激发者,使每一名学生身体里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整个教育的成功。

第三篇:《教育从爱开始》读后感

《教育从爱开始》读后感

认真读了《教育从爱开始》,从头到尾它都让我感动着,让我思考着。书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一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

这本书分三辑来介绍。第一辑《育而有道》主要讲述育人心得。第二辑《教而有方》主要讲述教学艺术。第三辑《思而有悟》主要讲述教育理念。

“爱”一词最为广博而深奥,但在每个人爱与被爱的生活中,它显得又是那么单纯与具体.师生之间就象高山与高山一样,你对对方心灵大声地呼唤我爱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一定也是我爱你。因而“教育,从爱开始”意味着:

1、教育从爱开始;没有爱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教育,更需要爱的艺术。

2、做孩子心中的明灯,照亮他采拮知识的路途。做孩子人生的航标,指示他驶向光明的彼岸。

3、小学教育是一份爱心教育,心用在备课上,爱洒在课堂上。

4、你是我最珍贵的宝藏。让我用尽全力拨开尘土,发现你,挖掘你,当你尽情发散属于自己光彩的时候,我满是泥土的双手便更有力量。

你们是春风,在我的生命中撒下五彩斑斓的花朵;虽然只是轻轻吹过,却带给我温暖、丰富的回忆。我想,我一定是富有的,有许多名字,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虽然,我总会老去,但是,我年轻的笑脸,却也留在了他们的心上。

5.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孩子,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孩子,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样,才能使一株带刺的蔷薇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6.情感是创造奇迹的催化剂,情感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润滑剂,情感是挖掘学生潜能的动力,一位好的老师要善于把握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7.教学中,只要付出了真诚的爱,你将会得到无限爱的回报!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让教育从爱开始,让爱在教育中传递,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爱,从爱中感受到爱的力量,让我们的爱在祖国的花园中尽情的绽放吧!让教育,从爱开始!

苏洪臣

第四篇:关心残疾人,从尊重开始

关心残疾人从尊重开始

每当我们望着这美丽的世界,会觉得生活如此五彩斑斓,但是你是否想过,这个看似美丽的世界,还有许许多多与我们不一样的人享受不了生活的美好,大自然的生机,他们就是——残疾人。

残疾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他们与我们没什么不同,只是比我们少了些东西,但他们也有心,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支撑着他们,阳光地生活下去!可残疾人在一些人心中看来是卑微的,对他们冷嘲热讽!但是你是否想过,他们用比我们残缺的,弱小的身体,同样的担起生活,担起希望。在北京西单看到的一幕,自今还震荡着我的心灵。

去年暑假,我和妈妈到北京的阿姨家做客,从东直门乘地铁到了西单,出口通道边一位并不显眼的残疾人让我停下了脚步,他没有手,也没有脚,只能用断臂勉强地支撑着自已的身体,他的身体微微地颤抖着,与众不同的是,他的嘴里衔着一支沾满墨汁的毛笔,在一张宣纸上认认真真地写下一横一划,字迹十分工整,浑厚有力,给大字赋予了生命。

但他用的是——嘴,我不禁肃然起敬,他的形象在我心中顿时变得高大起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八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是啊,这不仅是他写的字,更是他心的呐喊!

只要生命存在,生活就是美好的。让我们尊重残疾人,关心残疾人,学习残疾人,让我们共享一片蓝天!

绍兴县马鞍镇中心小学

潘铭泽

迎风傲立

初春的天气,咋暖还寒,总是那么冷。而那梅花娇而不艳,不畏严寒。即使枝丫被雪压了,即使枝条被风吹断了,它仍生长着,一直都坚强面对,给人们带来春的气息。

望向梅花,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回忆。记得一次在坐公交车的时候,车上有很多人,把本来就很小的公共汽车挤得水泄不通,恐怕连一只蚊子也找不到落脚之处。我是先上来的,所以找到了个座位。

几个老人陆陆续续地上来了,一两个青年给老人让了座。白发苍苍的老人,骨瘦如柴,那张苍白的脸更显得憔悴。年迈的老人吃力地上来了,所有人都跟着老人提心吊胆,司机也耐心地等老人们站稳了脚。只有一个老人——所有老人都已经落座了,他孤零零地站着,显得有些突出。

“还有谁愿意让座?”售票员问,语气中带着着急、恳求、期待……

目光随着大多数人群,望向了一个眉清目秀的青年,穿的比较体面,却没有绅士风度。转而回复的是爱理不理,以“拒人千里”的冷漠来回答那些期待的目光。

怎么能这样?我有些愤怒。他是一个老人,是一个弱者,是一个需要被人关心的人!可那青年却无视老人。作为一个小学生,作为一个少先队员,我挺身而出,众人为老人捏了把汗,对我投来佩服以及感谢的目光,对青年投来鄙夷的目光。

真的很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那样做?一直想着,车门开了。只见青年默默走下车,一瘸一拐地下去了。孤傲的他,没有向谁说明,冷漠的他,没有向谁解释。不去向别人说清楚,走自己的路。留下的是一车诧异的目光……呀,原来他是个残疾人!原来他也是需要帮助的对象啊!可是刚才毫不察觉到这一点。

望着他的背影,我忽然觉得自己是个罪人,外表不是来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地。

那篇《高贵的施舍》也说明了这点 :当一个乞丐向一位女主人乞讨钱时,这位女主人并没有直接给他施舍,而是让这个乞丐用唯一的一只手将放在门前的砖搬到门后。这一小小的话语,让乞丐一下子领悟到了做人的尊严,他接受了女主人的要求。若干年后,一位公司的董事长来到了女主人面前,这就是昔日那位乞丐,当他告诉女主人让他们一家人去城里居住时,女主人断然拒绝,并让他把房子给两只手都没有的人。

一点儿残缺不能击到我们,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面对这样的生活困难,也不能退缩,而要愈精神。一个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不怕困难的决心才好!

因为有了叶子,树才显得生机勃勃;因为有了花儿,空地才显得诗情画意;因为有了关爱,世界才显得和平美好。坚强,是残疾人的毅力,支撑他一直走完人生的路;关爱,是广大群众的本能,鼓励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但不能一味得帮助和关爱,要在此同时,让他们自己试着站起来,试着在无人的角落,拼劲全力,去寻觅雨后的彩虹。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角落里,默默 绽放自己的光彩……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迎风傲立,努力生存,积极向上……

肖凤敏

残疾,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公的命运。残疾,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令人恐惧的词语。恐惧他带来的黑暗,恐惧他带来的歧视,恐惧他带来的困难。但是,对于真正的残疾人来说,没有那些对命运不公的痛恨,也没有对恐惧的屈服。因为他们的心灵是明亮的,是永远美丽的,是永恒的。

她一个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她,一个对命运不屈服的人;她,一个创建了19世纪神话般的人物。她没有普通人所拥有的光明,但她的一生注定将成为永恒。她就是美国著名聋哑作家海伦凯勒。海伦凯勒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黑暗中度过的,在她刚出生19个月的时候,不幸染上猩红热疾病,可怕的疾病夺走了她的视力与听力。在这无边的黑暗与寂寞里,她并没有选择对命运的屈服,而她选择自强不息。在导师的帮助下,她用坚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带来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没有抱怨,没有悲伤,在艰难的环境下,她毕业于美国哈弗大学。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她的一生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在常人都无法克服的困境下,她竟然成功了。

对这个伟大的残疾人,我们应该至于她崇高的敬意。是的,他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至少我们是四肢健全的,让我们用爱心去驱逐掉他们心中的黑暗,用我们的爱心去点亮他们的希望之火,用我们的爱心去温暖他们的心扉。

颜晓莉

用“心”去关爱残疾人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了自己独特的人生历程,体验着生活的五彩斑斓。爱,就像一个跳动的音符,与我们一路同行。当我们享受着美好的生活时,你可知道,这个世界,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享受不了生活的美好,大自然的热情。他们就是——残疾人。

残疾人在人们的眼里是一些低贱的人。人们见到残疾人,不但不帮助他们,反而对他们指指点点,拿他们取乐。你可知道你一些微不足道的动作,对他们的心灵上,尊严上有多大的伤害吗?残疾人也是人啊!要不是种种原因,他们现在能这样?

海伦。凯勒说过:“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不一定能用眼睛看到或用手摸到,他们是必须用心灵去体会的。”的确是这样,残疾人虽然身体上出现了一点缺陷,但他们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生活也有快乐。

贝多芬出生贫寒,从小随父亲学音乐,8岁开始演奏,50岁耳朵失聪了,可他有伟大的理想,克服种种困难。经过他的努力,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他的成就对同时代及以后欧洲音乐艺术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

张海迪5岁就瘫痪了。可她并没有放弃过活着,她不断进取,学习了日语、德语、英语和世界语。她还尽力帮助周围的青年,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的兴旺发达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不少青年在她的鼓励下考取了大学。张海迪在轮椅上唱出了生命之歌:一个人的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祖国的富强,为人民的幸福而勇敢开拓,无私奉献。这种种都说明残疾人并不比我们弱。

每一个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坎坷。他们中有些人是先天残疾,有些人是后天不幸遭遇各种各样从天而降的灾难,在经历过生命的低谷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站起来,迎接生命的挑战。残疾人运动员,几乎百分之百的都不是职业选手。因此,他们一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训练,二缺乏资金的保障去购置训练器材和服装等必需用品。他们付出的努力除了身体上与正常运动员的差距外,还有许许多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并走到今天,走到奥运会的赛场。

“鸟巢”、“水立方”,因为有残奥运动员,而同样精彩。对待残疾人运动员,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爱,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残奥会,除了精彩的比赛,我们还能读到无数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故事。我们更深地体会到:爱,应该献给每一个人;爱,时时刻刻在我们心里;爱,温暖着生活的每一天。只要有爱,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人类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马光海

第五篇:从尊重宪法开始3

从尊重宪法开始

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树立宪法意识

一判断正误(判断下列说法或行为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依法治国首要的是依照宪法治理国家()(2)依法治国是依宪治国()(3)宪法规定国家性质等国家某一方面的问题()(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关系()

(5)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6)各种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原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据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根本性的方面,因此,宪法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

(8)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最高行为准则,因此依法治国首要的就是依照宪法治理国家()

(9)宪法是高高在上的一部大法,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关系()

(10)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依宪治国()(11)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12)违反宪法的行为就是违宪行为()(13)宪法是我们生活的基本依据,也是我们行为的最高规范()二 选择题

1.宪法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生活联系紧密。作为公民,我们应该()

① 认真学习宪法 ② 养成遵守宪法的好习惯 ③ 树立宪法意识 ④ 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右图,回答2——3题。

2.下边这副法律体系金字塔说明了()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C.宪法具有稳定性

D.宪法是一切普通法律的总和

3.宪法之所以处于这样的地位,是因为()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

C.宪法是母法 D.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4.在下列行为中,具有宪法依据的行为有()

①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活动 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

③学校要求高三学生星期天来上课 ④公民老刘保护自家的祖传秘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邓小平同志说:“你要说话不走火,宪法多熟悉一下,那你的话就不容易走火。”这一形象的说法告诉我们()A.说话办事都必须有宪法依据 B.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办事 C.熟悉了宪法,说话就不会出错 D.我国公民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6.一个人出生后,他的父母要到公安机关为他登记户口;成家时,要去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想开办企业,要向工商部门申请领取营业执照„„。这就要求()

A.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到政府部门办事的公民不必学法、用法

B.政府部门要制定尽可能多的与公民相关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 C.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

D.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公民也要学法、守法、用法 7.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下列言行不符合宪法要求的是()

①“请讲普通话” ②捕食珍贵动物 ③劝说父母依法纳税 ④在自然保护区滥砍滥伐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要求我们()① 树立宪法意识

② 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做斗争 ③ 每年修改宪法

④ 经常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规范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9.国家主席胡锦涛说:“我一定忠诚地履行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竭诚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国家主席之所以要忠诚地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是因为()A.宪法是公民权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B.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C.宪法的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D.宪法是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10.在全国法制宣传教育日期间,全国各地、各部门围绕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

① 能够增强人们的宪法观念

② 能够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法律 ③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法律素质

④ 是推进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三 问答题

11.据报道:因受贿567万元和滥用职权致使工伤保险金6893万元被挪用至今无法收回,江西省南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陶年根被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依法惩处腐败分子的态度坚决,不论什么人,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将受到严厉的惩处,公安部党委解决拥护中央的决定。(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有人认为,公安部是执法机关,不必遵守宪法和法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12.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观点?

(2)如果以此观点为主题在社区文化活动室搞一个法制宣传,请你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设计一个宣传方案。

1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考考你对我国宪法知道多少: ⑴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 国家的根本制度是: 国家的民族制度是: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⑵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⑶初二学生小兵上课时在教室里扔纸飞标,被刘老师叫出课堂不让他进教室听课。请从“树立宪法意识”的角度简要评析这件事情。

14、伴随着我国法制建设前进的步伐,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为了配合今年的法制宣传,某校准备举办手抄报比赛,八年级(4)班的同学设计了“走进法律”和“以案说法”两个栏目。

(1)在“走进法律”栏目中,有位同学提供了右面的图标,该图标中的“12.4”指的是:

(2)在“以案说法”栏目中,有这样一则案例“某县高三学生张某因高考准考证被所在中学扣押而失去语文考试机会,他一纸诉状将其所在的中学告上法庭。经过调查取证,该县法院一审当庭宣判:该中学扣证行为违反了我国宪法,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判决由该校赔偿原告高考报名费219元、精神抚慰金1.5万元。法院依据宪法对该案的判决给你哪些启示?

(3)如果你来组织一次法制宣传活动,你准备用什么形式?(说出一种即可,但不能与本题中的方式重复。)

第2课时 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树立宪法意识

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 1.A 2.A 3.B 4.B 5.D 6.D 7.D 8.D 9.D 10.A 11.(1)上述材料说明,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无论是谁,只要违法犯罪,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2)我国各种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不得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宪法是一切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违反国家宪法的行为就是违宪行为。

12.(1)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2)①宣传内容:各级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及各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都要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任何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宪行为都必将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②宣传形式:利用投影打出有关宣传的文字;播放录像介绍一些高干违法犯罪受到审判;播放光盘介绍中央领导接受宪法宣传教育,按宪法办事,依法治国等。13.⑴人民民主专政 社会主义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⑵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国家效力;宪法是制定其它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更为严格;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⑶受教育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作为权利,刘老师不让小兵进教室听课是错误的,应及时改正;作为义务,小兵在课堂上扔纸飞标是不认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表现,应检查并改正。14.(1)全国法制宣传日。因为我国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通过的,所以我国把12月4日定为法制宣传教育日。(2)①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追究。② 宪法具有最高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的权利。每个公民都要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观念。③ 作为青少年应认真学习宪法、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做斗争。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采取合法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捍卫宪法尊严。(3)法律知识竞赛、法治讲座、法治故事大赛、漫画展等。

下载《教育从尊重开始》读后感800字(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从尊重开始》读后感800字(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尊重宪法开始5篇

    从尊重宪法开始 一、选择题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首先要做到遵守( ) A、宪法 B、普通法律 C、党章 D、地方法规 2、山有峰,峰是山的最高位置。......

    管理从尊重员工开始

    管理从尊重员工开始运城宾馆王琦辑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被人尊重,在企业工作的员工就更是如此。身为企业的管理者只有尊重员工,员工才能更好地尊重你,配合你的工作。每个企业......

    教育学生_ 从“心”开始读后感

    教育学生, 从“心”开始 ——读《你不可不知的80个心理定律》有感绍兴县杨汛桥镇紫薇小学 洪明现代教育有两个使命,一是发现孩子,二是解放孩子。发现和解放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

    尊重,从细节开始[大全五篇]

    尊重,从细节开始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德研部 李佳教育离不开尊重,没有尊重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这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识,但真正落实到教育行为时却经常被教师们忽略。当学生满脸期......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800字

    《从优秀到卓越》是一份真正的调研报告。包括吉姆·柯林斯在内的21人研究团队,对30年中出现在《财富》500强排名榜上的公司进行了系统的搜索和筛选,才最终确定了11家从优秀到......

    教育从心开始

    教育,从心开始 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自良镇司六小学:陈桂胜邮编:537516 教育心理学指出“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

    教育从爱开始

    教育从爱开始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

    优秀从这里开始

    优秀从这里开始 亲爱的湘湘妹妹: 还记得那天我回家时的情形吗?你高兴地向我扬着练习簿。我打开扉页,发现右上角有一个鲜红的“优”字。里面是你的作文《我的梦想》,我看了一下,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