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未来简史读后感
导语: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未来简史读后感范文三篇,希望有所帮助!未来简史读后感
终于花了两个礼拜把《未来简史》看完了,对这本书及作者可谓仰慕已久。看了些之前的书评,惊讶的发现贬大于褒,大多是喷这本书与前作重复、人工智能讲的不够深层。造小就今天就想就这本书说说自己的见解,各位大神不喜勿喷哦~
在我看来,本书最令人欣赏的两点,一是在于它的辩证思维,二是在于它的争议性。
辩证思维,是指“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是它的主要特点。
这种思维方式在本书中无所不在,例如序言中对于知识悖论的阐述:“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我们拥有越多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联想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知指导行,行再反过来更新知,否定之否定,以螺旋状前进,方是万物进步的普遍真理。
再看作者在第3章中对于人类特殊之处的叙述,原文分了几段:“如果说灵魂是不可分割、永恒不变的,那么进化论无法接受灵魂的概念”。“可能有人会说,人类的灵魂就不是进化来的,而是在某一天突然出现的,而且完整无缺。”“要说父母一丝一毫的灵魂都没有,小孩身上却出现了永恒的灵魂,这就不是生物学说得通的事了。”作者对灵魂是否进化而来进行双方论证,从而得出“进化论无法解释灵魂存在”的结论,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还有第5章中对于科学与宗教关系的解释,作者首先表达了“科学研究事实,宗教给出伦理判断”的观点,又以经典宗教故事三部分为例阐述了“宗教并非只管伦理判断,还包含事实声明”的观点,从而得出“科学与宗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不可对立”的结论。辩证思维与内容有机结合,有略微烧脑的阅读快感,同时呈现出世事并非非黑即白,亦正亦邪、亦对亦错才是万物本质的真相。崇尚的唯物主义辩证法被运用的炉火纯青,造小就对这本书的好感度提升了一个档次。
第二点是,本书极具争议性。比如华大基因CEO尹烨认为《未来简史》严重低估了人类,整体思想、包括一些推论都太过悲观;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评价它会颠覆你的思考方式。对于这种争议性,造小就是十分欣赏的。总有一些人,通过一番看似严密的论证,让人得到洗脑般的效果,以致看完书的几小时内在作者的逻辑中不可自拔。虽然一番细思量后,发现不完全是那么回事儿(比如对作者的智人征服世界、数据主义等观点持保留意见),但你不能否认,它对多元观点表达所作的贡献。
世上已经有太多“正确”的理论,大到阿基米德定理小到语文阅读理解,当你看到一个看似有理又荒谬、激活你全身辩论细胞的“人工智能秒杀人类”观点,难道不觉得如饥似渴、两眼放光?光是把人从所谓的“成功学”中解救出来,就值得送他一个大鸡腿了,更何况这番论证相当有理有据。多有意思,世上若少了这些不同的精彩观点,是否无趣得像一滩死水?
顺便再扯一句,尤瓦尔凭借现象级畅销书《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已经跻身全球收入最高学者行列,听说时薪达40万美元(此数据待考证),简直成了斜杠青年中的杠把子。如此高的收入,似乎为我广大文艺青年指出了一条明路,这条明路叫:靠卖观点,你能走多远?时薪40万美元,想走多远走多远!所以就冲这一点,也得共勉呐骚年们~
所以无论是尤瓦尔的观点、还是这个人,都挺让人觉得好奇的。想亲眼见见他,顺便跟他探讨一下你眼中的人类未来发展方向么?机会来了!7月8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举办的“主动进化——造就未来大会”上,尤瓦尔将详细阐述他在书中的观点,并与观众亲密互动。
除了尤瓦尔,还将有8位重量级嘉宾加入我们对未来的讨论中。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他认为即便人工智能发展到极高的水平,但他们始终无法如人类一般进化出“意识”,没有意识的存在,机器永远是机器,只能服务于人类;耶鲁大学遗传学系副主任、讲座教授许田疑问是,“智能”是否就编码在我们的基因里?机器智能又将怎样学习基因智能?另有启明创投管理主管合伙人甘剑平等3人将与尤瓦尔·赫拉利一起展开精彩辩论环节,4个半小时,给你带来一场绝对值回票价的烧脑盛宴!
过去,人类花了数千年学会了控制饥荒、瘟疫和战争;现在,进步列车将再次启动,错过的人,或许永远不会再有上车的机会。7月8日,造就未来大会,将带著你一起,主动进化!
未来简史读后感未来到底会怎样?这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一直困扰了许多代人。但无论是谁,那些科幻小说电影关于未来的描述大多都是以人类为中心作前提的。
然而《未来简史》却提出了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人类,顿时社会上一片哗然,各位大咖纷纷议论起人工智能,仿佛人类末日已经来临一般。
本书通过对人类社会的过去和现在,展望未来。前面两章回顾了人类社会的过去跟现在,这部分在《人类简史》已经论述过了,重点是第三部分的对未来的展望。
作者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将逐渐退出舞台。人类并不比其他动物神圣高贵,最终将跟曾经统治过地球一段时间的霸主——恐龙一样销声匿迹。不同的是恐龙的退场是由于气候环境的突变,最终无法适应气候条件而灭绝。而人工智能统治地球以后,人类并不会消失,那么人类会以什么形式继续生存呢?作者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人类将会分成几个层级,最高层级的人类统治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将统治下层人类。随着人工智能不断升级,最终将统治所有人类。到那时候人类就跟现在的野兽一般,地球霸主的宝座又一次易位,人类降格,跟野兽无异。
尽管有大部分人宣称人类比野兽高贵多了,我们有思想,能创造各种新事物。但随着科学的进步,研究表明,思想只是算法的一种表现。而且现在的人工智能创造的音乐比音乐家更动听。人类标榜的高贵土崩瓦解,最后的一根稻草已经不复存在,人类只能低下高贵的头颅,承认自己与野兽无异。
这现实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但这就是现实。在人工智能升级取代人类之前,我们需要仔细想想未来到底还能干啥了。
当然这个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只是作者的一种预测,并不代表未来的走向。作者观点有点悲观,到底是人工智能控制人类还是人类使役人工智能,这还需要时间验证。但无论如何,财富两极分化,人类阶级固化是无法避免的了。
未来简史读后感今天是新年上班第一天,本以为会在一片轻松和谐中度过,未来简史读后感。没有想到第一天上班就连开四个会,感觉昏天又暗地。今年的工作方向又要有大变化,又是从零开始的节奏。
这是我做互联网的第5个年头,我自己最大感觉就是变化。每一年都在变,每一年都是全新的一年。我们几乎没有任何老本可以吃,因为去年的经验在今年就完全失效,而且很多事情、项目已经被砍掉了。
虽然在体制内,我们的人员直接被砍掉的情况还没有发生,但是我总觉得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过节期间,我把《未来简史》全部看完了。看完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未来,我自己还会有竞争力吗?这样的竞争力可以维持多久?
赫拉利在书中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分享给大家。
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我们拥有越多的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
以前,一个本科生在学校学的东西可以在社会上用3年,研究生学的东西可以用5年,博士生可以用10年。可是,现在呢?不管你是什么生,只要你一毕业,你上学学的东西基本都过时了。
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甚至不能接受的。很多人对于知识的理解像是“养老金”。年少时花时间存上一笔知识,然后上班之后慢慢消耗它就可以了。可是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我们的知识消耗太快,就像我们的养老金一样,不够了……
《未来简史》中说,我们这代人会赶上生物科学、医药科学发展的红利,我们有机会消除癌症等疾病的影响,而实现超长的生命力。而人们真的准备好了迎接这样的生命力吗?
以前我们60岁退休,过个10年左右就安息了;现在我们60岁退休,我们要过20年才能安息;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发现自己60岁退休之后,自己还有60年要过。那我们要怎么办?我们要怎么去面对呢?我们要以什么样的知识储备去面对呢?
在另外一方面,我们的竞争对手可能不再是和我们一样可以活到120岁的人类,而是人工智能。在未来20年中,将有47%的工作有很高的风险被计算机取代。我拨指一算,糟糕,20年之后,我才50岁。如果那个时候我失业了怎么办?
当然,在未来也会有很多新的职业诞生,比如虚拟世界的设计师。但是已经50岁高龄的我,能够转型成功吗?就算我真的转型成功了,根据社会进步的速度,很有可能,我10年之后又需要转型一次。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消息,说硅谷已经在探索使用人工智能写代码了。背后不禁一阵寒风,连程序猿哥哥都危险了。
面对一个如此“悲壮”的未来,赫拉利给了一条出路,也是唯一的出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只不过,许多人,甚至是大多数人,大概都做不到这一点。
至于,怎么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赫拉利在书中并没有说,也不需要他说,这也许是《未来简史》交给我们所有不想被淘汰的人的作业吧?
第二篇:未来简史读后感
未来简史读后感
(一)呆宝
今天是新年上班第一天,本以为会在一片轻松和谐中度过。没有想到第一天上班就连开四个会,感觉昏天又暗地。今年的工作方向又要有大变化,又是从零开始的节奏。
这是我做互联网的第5个年头,我自己最大感觉就是变化。每一年都在变,每一年都是全新的一年。我们几乎没有任何老本可以吃,因为去年的经验在今年就完全失效,而且很多事情、项目已经被砍掉了。
虽然在体制内,我们的人员直接被砍掉的情况还没有发生,但是我总觉得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过节期间,我把《未来简史》全部看完了。看完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未来,我自己还会有竞争力吗?这样的竞争力可以维持多久?
赫拉利在书中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分享给大家。
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我们拥有越多的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
以前,一个本科生在学校学的东西可以在社会上用3年,研究生学的东西可以用5年,博士生可以用10年。可是,现在呢?不管你是什么生,只要你一毕业,你上学学的东西基本都过时了。
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甚至不能接受的。很多人对于知识的理解像是“养老金”.年少时花时间存上一笔知识,然后上班之后慢慢消耗它就可以了。可是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我们的知识消耗太快,就像我们的养老金一样,不够了……
《未来简史》中说,我们这代人会赶上生物科学、医药科学发展的红利,我们有机会消除癌症等疾病的影响,而实现超长的生命力。而人们真的准备好了迎接这样的生命力吗?
以前我们60岁退休,过个10年左右就安息了;现在我们60岁退休,我们要过20年才能安息;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发现自己60岁退休之后,自己还有60年要过。那我们要怎么办?我们要怎么去面对呢?我们要以什么样的知识储备去面对呢?
在另外一方面,我们的竞争对手可能不再是和我们一样可以活到120岁的人类,而是人工智能。在未来20年中,将有47%的工作有很高的风险被计算机取代。我拨指一算,糟糕,20年之后,我才50岁。如果那个时候我失业了怎么办?
当然,在未来也会有很多新的职业诞生,比如虚拟世界的设计师。但是已经50岁高龄的我,能够转型成功吗?就算我真的转型成功了,根据社会进步的速度,很有可能,我10年之后又需要转型一次。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消息,说硅谷已经在探索使用人工智能写代码了。背后不禁一阵寒风,连程序猿哥哥都危险了。
面对一个如此“悲壮”的未来,赫拉利给了一条出路,也是唯一的出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只不过,许多人,甚至是大多数人,大概都做不到这一点。
至于,怎么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赫拉利在书中并没有说,也不需要他说,这也许是《未来简史》交给我们所有不想被淘汰的人的作业吧?
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我有愿意做一个这样的人,一个终生的学习者。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你准备好了吗?
P.S 《未来简史》绝对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好书,推荐大家可以买一本精读。阅读原文中已经为大家备好京东的购买链接,准备一起践行未来的同学来一本吧!当然,你可以参加本期留言,说说你对未来的计划,就有机会让呆宝送你一本哦!
《未来简史》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新作!人类迎来第二次认知革命,人工智能和算法将战胜人类,99%的人将沦为无用阶层!错过这本书的人将错过未来!
参与本期留言互动,获得??最多的同学可以获得一本由京东图书提供的《未来简史》。
未来简史读后感
(二)喜欢就好
文:周峰
▍晚上看完了《未来简史》,说实在很多章节对于我来说有点烧脑,但有些章节也让我很兴奋。好读书不求甚解,自己看的喜欢就好。正如书中引用卢梭的话“在我心深处,出于自然,无人能抹去。想做什么,只需要请教自己。我觉得好,就是好,我觉得坏,就是坏”.《未来简史》的副标题为“从智人到神人”.最终人类会获得永生(有专家认为人类到了2200年就能打败死亡,也有人认为是2100年。)、幸福快乐、化身为神。科学发现和科技发展将人类分为两类,一类是绝大多数无用的普通人,另一类是一部分经过升级的超人类。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兴起肯定将改变世界,但并不代表只会有由有一种结局。
▍本书内容很丰富,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是第3章 人类的特殊之处;第6章 与“现代”的契约;第7章 人文主义革命中间的一些内容。
▍第3章中讲到“我们征服世界的关键因素,其实在于让更多的人类团结起来的能力。如今人类能完全主宰地球,并不是因为单个人比单个黑猩猩或狼更聪明,或是手指更灵巧,而是地球上只有智人这个物种能够大规模而灵活地合作”.作者也知道一定会有人抬杠问问题“如果说合作是关键,那么蚂蚁和蜜蜂早于人类几百万年就已经学会了集体合作,为什么没能早早统治人类?”所以他也重点阐述道“它们缺乏灵活性,蜜蜂的合作虽然复杂,但它们无法在一夜之间彻底改造其社会制度。只有智人能够与无数个陌生的个体进行非常灵活的合作。正是这种实际具体的能力,决定了为何主宰地球的是人类。”关键词“灵活的合作”,敲黑板、划重点。接下来要深度思考下自己的一些做法了,不能把最基本的东西失去了。
在“革命万岁”的小节中,作者点出大规模合作的极端重要性,胜利永远属于合作更顺畅的一方。罗马之所以征服希腊,是因为他们合作更有效。纵观历史,纪律严明的军队就是能击败散兵游勇,志同道合的精英就能主导无序大众。想掀起一场革命,只靠人数绝对远远不够。革命靠的的通常是一小群人结成的网络,而不是一大群人的动作。
▍第6章 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话题是,在古代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因为当时资金稀缺,是因为没有信用概念;之所以没有信用,是因为人类不相信增长;而之所以不相信增长,正是因为经济停滞不前。于是停滞就成了恶性循环。
到了现代社会,因为人们开始相信未来,促进了信贷这项奇迹,才终于打破了这个恶性循环。信贷正是信任在经济上的表现。如果有足够多的人创业成功,民众对未来的信任就会增加,信用扩张,利率下降,企业家更容易募资,于是经济增长。因此,民众对未来更加信任,经济继续增长,科学也随之进步。温总说过,信心比黄金贵。
▍科学最大的发现正是人类发现自己的无知。人类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所知竟如此之少,就突然有了很好的的理由要去追求新知,开启了用科学推动进步的道路。
人类掌握了高速增长的密码,但同时带来了资源短缺和生态崩溃。人类发现自己陷入了双重竞赛。一方面,我们认为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步伐。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能在生态世界末日前悬崖勒马。
就算人类动作够快,能够同时应付经济和生态崩溃的危机,这场竞赛本身也是有大问题。如何避免现代社会崩溃的命运,作者提出:拯救人类的并不是供需法则,而是因为兴起了一种革命性的新宗教——人文主义。
▍第7章是我最喜欢的一章。作者认为正是人文主义,让人类摆脱了人生无意义、存在没依据的困境。
几个世纪以来,人文主义一直想让我们认为,人类自己就是意义的本源,因此自由意志也是最高权威。从小,我们就不断听到各种人文主义的口号“要聆听自己的声音,要对自己真诚,相信自己,追随自己的心,做让自己快乐的事”.人文主义的座右铭是“感觉对了,就做吧”.在政治上,人文主义告诉我们“选民能做出最好的选择”.在美学上,人文主义说“看的人觉得美,就是美”
▍随着意义和权威的源头从天上转移到人类内心,整个宇宙的本质也随之改变了。对于外在世界,原本的印象充满各种神、缪斯、精灵、食尸鬼,但现在就是一片空无的空间。()对于天使和魔鬼的概念,已经从漫游在森林和沙漠中的实体,转化为人类心灵中的内部力量。天堂和地狱也不再是云层之上和火山之下的具体地点,而是人类内在的精神状态。只要你心中燃起了愤怒和仇恨的火焰,就是经历着地狱的痛苦;只要你原谅敌人、忏悔错误、与穷人分享财富,就是享有天堂的幸福。
尼采所谓的“上帝已死”,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作者强调,21世纪初,进步的列车将再次离站,而且这可能是“智人”这站发出的末班车。错过的人,永远都不会再有上车的机会。搭上列车,就能获得创造和毁灭的神力,留在原地,就面临灭绝。
我想知道的是车票哪里有售?
最后作者提出,如果把视野放大到整个生命,其他的问题或发展的重要性,都比不过以下三项彼此息息相关的发展:
1、科学正逐渐聚合在一个无所不包的教条之中,也就是所有的生物都是算法,而生命则是进行数据处理。
2、智能正在与意识脱钩。
3、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可能很快就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未来简史读后感
(三)胡痴儿
英文版看完了,有些观点我并没有完全认同,把它里面的想法和自己的知识做个融合吧。想说的比较多,所以列个目录:
一、猿人到智人,智人到神人
二、想象力的共同体
三、信息是这个时代的『资本』
四、未来是分享体验的时代
五、现在的想象共同体是『人文主义』
六、人文主义的危机
七、补充:『人文主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
一、猿人到智人,智人到神人
作者比较犀利地提出把智人升级成神人的方法是:基因改造+人脑连接计算机,感觉很像玄幻小说里的飞升。
7万年前,普通的猿人无法理解基因突变后的智人,我们现代智人,也无法理解连接了计算机、改造了基因的神人。但是升级的风险就像基因突变一样,为了得到一个很小的功能,而牺牲掉很多东西,冒着很大的风险。
我们学会了直立行走,因此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和颈椎病。
(我个人猜测和幻想,神人会有的能力,比如你需要快乐的时候,可以让大脑自动分泌点多巴胺;你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会让大脑排除掉想其它事的可能……神人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情绪、欲望、感受……让他们不再完全受到自我的控制。)
几百万年前,人类和所有动物生活在一起,他们只有『客观现实』,看到水果会流口水,因为你之前吃过它,所有你能想象你吃它的时候有多么爽,所以你要去吃它。
直到7万年前,那场基因突变,让人类能够想象一些不存在的东西,我想象一把刀,我们用石头把它磨出来吧?(这个主观体验就是意识,是现在科学承认但却很难以解释的一部分,也是人和计算机不同的地方。)
—————————————————————————————————————
二、想象力的共同体
那时的智人能想象一些即将要发生的事情,并且用语言和队友们交流:『明天我们从山后那条小路去围剿一群猎物,你怎么怎么偷袭,我怎么怎么配合……』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修正这个预演模型,随机应变。
那时的智人能够开始想象神的存在,并且向周围人描述你看到的神,人的这种想象力叫做『主观现实』。
但是真正起到作用的是互联主观(intersubjectivity),你幻想、虚构出来一个东西,然后人人都相信。
所以我们会做很多有仪式感的事情,我们去教堂参加婚礼,去墓碑前给前人磕头,我们有清明节、中秋节……一切的节日一切的文化,都是我们想象的共同体。但它有时代、地域的限制,我们中国人以前信仰中国文化儒家孔子的仁义礼智信,近代受到欧罗巴的人文主义冲击。
而近代的欧罗巴用西方文明征服、统一了世界,现在人文主义(包括自由主义、社会主义、进化主义)中的主流就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就是:不同人的内心体验给世界带来多样性,带来丰富多彩,强调个人的情感。而正是多样性,给国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产品,服务,让经济增长。
在玄幻小说中,人可以修炼成神,当人修炼成神以后,别人可以信仰你,可以获得你的力量——信仰之力。
作为被我们所想象的『主观现实』,宗教、文化莫不如此,信仰的人越多,力量越强大。
而互联网,就是一个强大的超级超级强大的『主观现实』,它连接的东西越多,自身越强。
区块链、比特币、货币、信用、价值观……被越多的人接受、传播、交流,它的价值越高。
信息也是这样,我们信仰信息,我们信仰互联网。
过去,这些虚构的主观现实,让我们相信天子的权利是老天授予的,我们看着教皇给皇帝加冕认为君权神授。
现在,如果你喜欢一个品牌,撕掉标签,它还是那个品牌吗?这个品牌还存在,可能根本不需要一个标签,可能它就是无印良品,你买这个产品的时候,就是知道产品背后的故事,为了这个故事买来体验。
你喜欢一个明星,崇拜一个偶像,如果这个人成了你老公,你发现你喜欢的不是他(物理上的本人),而是虚构的『他』。
金钱是虚构的,BT币、支付宝、微信支付……到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虚构出了你的信用,你的财富就被几个数据给概括了。
我们脑海中的国家,可能只是共同想象出了『地缘政治体系』的观念,把一个地区的人们划分在一起。
在未来,国家、父母、亲情、伦理……很多概念会消失,我会选择和我们有着共同想象现实的人们组成一个团体(也就是相同的价值、相似的生活方式、审美、爱好…),我们脑海中塑造起一个共同的信念或者偶像。(个人瞎猜的,这大概是垂直人群将来的价值)
—————————————————————————————————————
三、信息是这个时代的『资本』
几百年的资本主义,让每个资本家口袋里的钱流入了市场,市场开始生产、制造……越来越多的钱流入市场,产生价值,推动社会发展。
信息也是一样,信息是这个时代的资本,每一个网红,每一个互联网上的专家,每一个互联网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的用户——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资本家。网红们的『影响力』就是这个信息社会的『资本』,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相当于帝国主义的权利。网红用影响力影响用户,号召大家购买某个东西、为XX捐款、为XXX众筹。
他们产生大量的信息被我们看到(消费),我们和他们交流、互动,我们把我们看到的信息转发、分享给我们的好友,从而产生了更大的价值。
如果当年每个人赚了一大笔钱都放在自己的口袋里,那就是产生不了任何价值的土豪而已。
同理,如果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藏着掖着,私密着不让人看,没有在互联网上传播,那就产生不了任何价值。
16年最火的两部电影,《你的名字》和《疯狂动物城》,短短1个多小时的动画电影,他们虚构的世界和故事对我们造成了震撼。
我们对它的高评分让更多的人看到,感受到这个虚构的世界和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它们的价值就越高,比如卖个周边就会有很多粉丝为情怀买单,这就是很多资本口中的二次元、IP.—————————————————————————————————————
四、未来是分享体验的时代
我们当前体验着自己的体验自我,体验着当前的感觉、想法和情感,(一旦体验自我停止,结束了刚才的体验,我们立马陷入叙事自我,叙事自我给这件事情赋予意义。)而你的感觉想法体验和普罗大众越不同,你越稀缺,越宝贵,别人越想体验『你的体验』。
利用网络传播,我可以把自己当前正在体验的体验自我分享给其他人(正如这个问题——《有可能架设一个全球的精神网络,把人类的意识上传上去,然后毁灭肉体吗?》).比如,我把我初夜时的体验自我的『体验』记录下来,随时可以体验我的初夜,80年后我打开记忆罐头还可以体验我20岁时初夜的体验。
我还可以把我初夜的体验分享给我女朋友,让她知道一个男孩子初夜时是什么感觉,我可以和她交换身体,可以直播我的体验,全球每个收『看』我的人,可以实时感知我的体验。
(因为互联网的价值观最初来自于人文主义,而人文主义讲究个人、讲究多样性。所以我们的价值就是不断完善这个万物之网,让它有更多维度的多样性,对我们来说,成为一个越和别人不同的人,你的价值就越大,因为给万物之网带来的多样性更多一些。)
因为峰终定律(peak end rule),我们会轻易忘记那些在舒适区里反复做的工作和生活的体验(比如我们的习惯),而深刻地记住那些意外的。
刺激的遭遇和充满挑战的体验,这是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就是矛盾的,体验自我喜欢陷在舒适区中无法自拔,而叙事自我不会记住这些已成为我们习惯的体验,只会记住那些最刺激的事,也只有那些不一样的、刺激的事才会被我们记住:第一次登山、第一次蹦极、第一次跳伞……这些第一次,这些刺激、意外才是最有价值的体验。
—————————————————————————————————————
五、现在的想象共同体是『人文主义』
现在,人文主义被写入教科书,我们认为的自由民主、天赋人权理所应当,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信仰,也是一种宗教。
人文主义就是不要损害别人的民主和自由,不要伤害别人的感情,这就是它的伦理道德(你感情越细腻,越有同理心,能感受别人的感受,就越有『人文主义』的道德)。
所以,我们每一次面临道德选择的时候,学校和社会教育我们的那套价值观就蹦出来,指导我们做决策,这个选择符合人权吗?有人性吗?
过去我们用宗教、神来做道德判断和指引,而现在,我们用人文主义来指导我们的思想。
(比如常见的保护弱势群体,就是一种『人文主义』的表现,我们的文明为了『避免伤害』某些弱势群体,把失业叫做下岗,把罪犯成为犯罪嫌疑人,把妓女叫做失足妇女。比如,有人觉得残疾人出门不方便,于是很多公众场合都有残疾人坡道和卫生间。
我们把少数人保护起来,少数人觉得自己受到了保护,而大众却没有觉得因为保护少数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
最终少数人同化了多数人,而多数人看到少数人被保护,就会感到『人文主义』的温暖。)
—————————————————————————————————————
六、人文主义的危机
但,这本书指出:人文主义的自我可能不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可能被各种此消彼长的情绪所驱使,也可能被叙事自我或体验自我所诱导。
叙事自我说好了要在网上努力学习的,体验自我无意中看到了小黄图,他在欲望的驱使下撸了一发。
体验自我觉得这个渣男朋友背着我和别的女人偷情,我要和他分手,要即时止损。叙事自我觉得自己投入得太多,不想离开他,害怕失去已有的东西。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对自己的选择的后果负责,但是做出选择的人和承担后果的,是同一个自我吗?
我投了A做总统,他任总统后要兑现他的承诺,而享受他承诺的还是我吗?
我犯罪,一个自我杀了人,另一个自我来承担责任,着正确吗?
可能存在多个自我,他们无法代表我,我不再不可分割的了。
过去,神给皇帝赋予君权,又给人民群众赋予了生活的意义。
神让他们的生活充满意义,他们对神的信仰,给了他们很大的力量,他们为了神灵而战争,为了神灵而努力工作,从而给国家带来税收。
当尼采说出:『上帝已死』的之后,人们慢慢不从神那里获得意义了。
表面上,消费者的地位越来越高,网红如罗振宇经常说:『我是您忠实的奴仆,为您服务,死磕自己,娱乐大家』这就是把自己当成了产品,当成了服务,当成了体验。
用户、消费者们会敢到自己是上帝,接受来自siri、cortana的女仆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最后懒得管了,挥一挥手,你们帮我代理吧,让AI做自己的代理,让AI帮自己选择,最后让AI连城的网络来服务于人类,发挥职能系统的作用。
—————————————————————————————————————
七、补充:『人文主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人文主义让我们自己去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我们仔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挖掘内心深处的真我。
比如,我一直在追求干一件从没做过的事情,尝试做自己做不好的事,追求更多的新体验,从而获得智慧。
因为人文主义,我散发出的创造力,我工作产生的价值就很大,能给企业和国家带来更大的利益。
所以现代社会需要『人文主义』这个共同体,这个我们头脑中国共产党同虚构的现实让我们更加有凝聚力。我们共同想象出了宗教、国家、公司……这些共同的想象,就是宗教。
我们通过共同的想象出来的主观现实,把所有人高效地组织在了一起。
一个例子就是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就是因为他们利用了『民族』,这个想象的共同体,汇聚了大家的爱国热情,从而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在工业化国家,人力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所以我们大规模协作合作,有了工厂,能够量产很多东西,我们需要集体荣誉感,把大家做出来的东西归功于集体,让集体产生更强的凝聚力。
集体主义时代,『集体感』是被统治者所操纵的:我们听着相同的音乐一起流泪,我们踏着相同的『正步』……我们大脑中分泌着内啡肽,加深彼此间的认同感,这就是所谓的凝聚力。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战争就需要这种凝聚力。
而今天,更加强调个人价值,因为突出『个人价值』才能发挥多样性,提高创造力。
我们每个人自己设定的目标都是不一样的,但我们需要一个方向上的指引,于是有了:美国梦、中国梦、国家利益、伦理道德,企业需要企业文化,公司需要价值观、需要愿景,正如***那句『撸起袖子加油干』……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坚信人人人生而平等,我们乐观富有想象力,我们不断学习去改变自我,我们努力工作想改变世界,我们追求个人幸福,我们追求工作的意义,我们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文主义,因为我们人文主义的信念之强,所以给国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在人文主义的价值观中,『人』才是最重要的,不同的、特别的人,他们的知识、创造力给国家带来财富,生产价值。
当然,也因为人文主义,国家与国家之间友好和平地往来。全球化让国家间获得更高的经济价值。
第三篇:未来简史读后感
近日,有关贺建奎团队基因编辑婴儿的事件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几乎所有人都在义无反顾地批评贺建奎,从各种各样的浅显的或者深刻的角度批评。但深受尤瓦尔·赫拉利影响的我,却生发了一种不是很主流的观点。也就让这件时事作为一个载体来表达我读《未来简史》的感想。
在这之前,我先声明我所讨论的是基因编辑技术的这门技术,而不是贺建奎其人其事。同样我也不是想讨论基因编辑的优缺点,而是在某种意义上论述其发展的必然性。
从生物进化学的角度。
从那只下树的南方古猿一直到今日,人类从来就没有逃脱过自然选择的控制。这对于一个已经站在进化链的顶端的、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控制欲极强的物种人类来说,这几乎是不可接受的。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饥荒、瘟疫和战争后(具体统计参考书中资料),现在更吸引人类追求的可能就是“神性”和“不死”了。吉尔伽美什计划(追求不死)早已启动,人们已经有了造物主的能力(控制基因从而拥有创造的力量),同时也没有人可以踩下基因编辑技术的刹车,它的发展是人类在进化中追求更强的力量的必经之路。
从伦理学的角度。
实际上,对基因编辑的批判大多都站在了道德和伦理的制高点上。基于我们现在的认识结构,我们也的确有理由如此批判。按照哈贝马斯的观点,非人为的安排生命开端的偶发性,与赋予人类生命在道德形态上的自由密切相关。在康德看来,意志是有生命的理性存在者行动的动因,而自由则是这种因果性行动在不依赖任何外来原因而起作用的内因。可现代生物学却告诉我们,我们所认为的自由(其实又何止是“自由”,我们的情感我们的思想都属于这个范畴)实际上只是生物预设与外界因素随机的结果。我决定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体内这一时刻由一种或几种化学物质分泌量的不同造成的,而这些化学物质的产生与分配的不同是由复杂的生物机制和及其偶然的外界干扰造成的,而根源上并不是所谓的“自由意志”。如果说甚至都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那样,那我们又凭什么说基因编辑就是一种干涉自由?难道干涉既有的生物机制和干涉纯粹的随机过程就是对自由权的伤害?
从对人文主义本身进行分析的角度。
人文主义在黑暗的中世纪兴起,赋予了人以最高的价值,也是很久以来指导我们形成自适逻辑体系和方法论的最重要思想。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也必将受到不小的挑战。让我们先确定讨论前提:我们在讨论一个可行性的问题,而不是合理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假设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完全成熟。既然人文主义要我们追求幸福,那么如果有一天我身患疾病,只有基因编辑可以挽救我的生命,我是否使用这项技术来获取幸福呢?恐怕很少人能从心底说不吧。那么从极端的情况推广开来,如果基因编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我们获得一些使我们开心满意的特质,例如更美丽的外表、更强的反应能力或者更聪明的大脑,那么我是否应该像现在挑选衣服一样挑选那些给我带来快乐的特质?以一个人的身份去追求独特的属于我的价值体验和快乐不正是人文主义所推崇的嘛?如果继续推广,当有一天我的孩子利用技术就可以获得更强的社会生存能力,又会有多少人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选择尝试?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从数据主义的角度(读者有理由不屑)。
生物本身其实就是一种算法,我们的是数据流动的载体,而我们存在的目的就是数据的互联。而我们在自然选择中能够脱颖而出,不是因为我们个人有多大的能力(人类的身体素质与动物相比实属弱势),而是因为我们具有更强大的信息传输机制(更加有效的规模合作能力);之所以人类的历史从孤立走向了全球化,也是因为全球化的网络化的系统具有更强的数据传递、交换能力(就如将不同局域网练成了互联网);同样,我们所推崇的情感,也不过是在漫长时间中信息流动机制的自我优化的结果。那么如果有一天,有一种方法能够避免主机被木马侵扰(运用基因技术杜绝艾滋病对人的伤害),那么这符不符合数据主义的价值观呢?
我知道上述观点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人类自然发展的神圣性。可我们人类之所以为人类本身,就不是因为我们有一个不朽的灵魂或者高尚的精神,而是因为我们的确在进化中具备了超越其他物种的能力,并因之演化出真正能够被称为“文明”的东西。这种优势,或者说能力,本身就是神圣的地方。我们总是号称我们有多复杂的情感与意志,并将其称为神圣,不过是想与曾经是现在也是的动物强行的划分界限罢了。
“历史的铁则就是: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在当时总是毫不显然。”就像网络上有推文提到的那样,351年前的那个“狂人”竟然萌生了给人输血的念头(虽然他的实验是输牛血),这让群众们恐惧,竟然联手毒死了病人。这一下使输血研究停滞了150年,这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多少有点不可思议。可这就是我们演进的方式。可能今日的我们有多确定基督教作为一个无名小教派从罗马帝国兴起是一种历史必然,未来的受益于基因编辑的人们就多相信这门技术的进步是众望所归。
我不是在预言,也不是宣称以上观点多么正确。实际上上述观点有很多我也并不是完全接受,更不要说按照其方法论和价值观来为人处世了。但在逻辑思考后,我们必须得承认基因编辑技术以及备受争论的许多其他技术,都不应该也不可能是随随便便用冠冕堂皇的道德理由就可以拒绝了的问题了。事实上,极有可能,它们才是历史的必然,而近日的事件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小小涟漪。
第四篇:《未来简史》读后感1500字
《未来简史》读后感1500字
薛春霞
《未来简史》提到,人类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议题,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须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日益成熟时,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用的阶级”,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智神”.关于长生不死
这是个人人都渴望的话题,古代君王为了长生不死,炼丹药、做木乃伊甚至往身体里注入某种防腐剂,但这样也只能让身体不腐,却终究难逃归天的命运。书里提到人类死亡的原因是人体运行出了技术问题,只要是技术问题就会有解决的方案,那么未来社会,理论上人是可以长生不死的,哪里技术出了问题,技术专家就会解决,就这么简单!这不仅让我浮想联翩,假如我可以长生,我会如何安排我的人生呢?也许不会这么嗟叹人生苦短,还没怎么努力已经走过一半,也许会像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都敏俊一样,10年注销一次,换个名字换个职业再来一次,人常说人生苦短,所以用寸金难买的光阴来形容,若真的人可以长生不死,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一个领域里研究个透彻,做到顶峰,或者体验不同的职业领域去领略不同的风景,那些艺术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也不用嗟叹后继无人。就算我们现在还无法做到长生,但人类寿命的延长说明这个目标并不遥远,也许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就能实现呢。到那时,也许就不用不断的养育新人、人类大部分精力将在于创造上,而不是像现在为了延续生命而生儿育女。
关于幸福快乐
幸福快乐的玻璃天花板有两大支柱,分别属于心理和生理层面。在心理层面,快乐与否取决于你的预期,而非客观条件。从生理层面来说,不管是预期还是幸福感,其实都是由我们的生化机制控制的,而不是由经济、社会和政治局势决定的。我比较赞同这个观点,幸福是一种心理感应,和你拥有的金钱、地位、身份无关,不是有钱人就快乐,没钱人就无法快乐,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有欲望,达不到的欲望往往就是痛苦的源泉,也是羡慕、嫉妒、恨的代名词。所以幸福很简单,那就是活在当下,以平常心待之,开心过好每一天,不去好高骛远,不去贪图享受,珍惜身边的亲人、朋友和同事,用宽容和友善之心对待身边的所有事,你就一定会感到幸福。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如此,这世上就会少许多暴戾,尽快实现社会和谐的中国梦。
关于化身为神
在追求幸福和不死的过程中,人类事实上是在努力把自己升级为神。因为为了战胜年老和痛苦,人类必须能够像神一样控制自己的生物基质。这让我不禁想到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剧里,小仙飞升为上仙,然后再飞升为上神,想这中间的“历劫”就是那个必须的经历吧,我们从呱呱坠地,经历过无数的磕磕碰碰,经历过无数的痛苦和磨难,终于能够自立自强,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过着自以为还算满意的人生,不满足现状的,就不断去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领域,完善自我,达到更高的认知层级,但我们终归是人,无法为神,有缺点,有痛苦,无神力,更无超能力,神的世界我们只能想象。未来若真可化身为神,也许人类将不再纠结此生未了的愿望,也不会期待来生。也许化身为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这个过程还要经受破茧为蝶的痛苦体验,更也许,将来,我们还是那一大拨无用的普通人之一,只希望,进化为神的都是些正义的化身,不然这世界还不被整个天翻地覆!
既然人类在20世纪的伟大成就——克服饥荒、瘟疫和战争——都是为了让所有人享有富足、健康与和平,那么,21世纪的新议题:获得永生、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也同样希望是为全人类服务的。我们渴望未来,但我们必须立足现在,完善好自我,离这个社会不要太远,让我们的子孙接受好教育、为未来社会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想想我们也是幸运的一代,经历了我们祖先所没有经历的一切,手机、网络和各种高科技,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古代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我们也会感叹古代人的科技并不发达,他们的创造的奇迹令人叹为观止,尤当我们游览古迹遗址时。展望未来,我们的明天会更好,机器人会帮助我们做更多繁杂无趣的工作,我们将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做我们想做而无暇去做的事情,不用天天加班,幸福感应该会倍增,就算还无法进化为神,做个幸福快乐的人也未尝不可,就算是短暂的一生也了无遗憾了。
第五篇:《未来简史》读后感-王宇
《未来简史》——读后感
工程管理部 王宇
未来离我们有多远?可能谁都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赫拉利在书中首先论述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的疾病、饥荒和战争已经被解决,站在这个高度上,智人也就是当下的我们面临着新的议题,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将颠覆我们当下认为无须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机器人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日益成熟时,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用的阶级”,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神人”。
我们且先不看疾病、饥荒和战争这些被认为已经解决的问题,我们来看看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离我们有多远。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
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2017年元旦,AlphaGo新版本Master在网络上对阵中日韩一流围棋高手,创造60连胜。5月,在乌镇,3比0完胜世界第一人柯洁九段。AlphaGo确立了实力超越所有人类棋手的地位。10月,全新的AlphaGo Zero问世,它通过纯自我强化学习,3天训练后就以100比0击败了最强的AlphaGo Master,再次震惊世界。12月6日,AlphaGo Zero宣布经过不到24小时的自我对弈强化学习后,接连击败了国际象棋、将棋、围棋三个世界冠军级的电脑程序。
但这并不是赫拉利所担心的人工智能,他的原理只是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并不是一台单独的能思考的电脑,他是一个互联网几千万台服务器的总集合体,基于机器在记忆力的优势,是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大数据(big data)
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当大家都还在关注广交会,博鳌亚洲论坛的时候一个新的论坛出现了—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
我们先看看目前号称“数据之都”的贵阳是怎么干的。
贵州省会城市贵阳在机场就有命名为D-GuiYang的免费Wi-Fi信号。一般来说,城市在几个热点区域布置免费Wi-Fi并不稀奇,但贵阳竟然是在全市布置的。当然很多区域还没覆盖这个信号,整个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2015年开始建设,2018年完成全覆盖。富士康、阿里巴巴、世纪互联和贵阳市政府,几方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富士康是大股东,阿里巴巴是二股东。
“这种全城免费Wi-Fi收集大家上网产生的数据,将数据脱敏处理,了解人们最近关注的内容、收入、消费水平、信用等情况,未来推到贵阳大数据交易所里去交易。”贵州大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初期以代码表示,共3个项目:全城免费Wi-Fi是701项目,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是702项目,大数据与金融投资市场是703项目。通过701和702其中的联系,免费Wi-Fi找到了造血功能,也成就了与其他不同的商业模式。
这个只是一个经济方面的驱动,那大数据还能干什么?
得益于云平台,贵州交通治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贵州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管辖区内,2015年1-7月没有发生一起死亡3人以上的交通事故。在指挥中心,实时展现交通数据的大屏幕,它的背后是一套云平台大数据分析系统。云平台可以智能地将车辆图片进行结构化处理,与真实车辆图片进行对比,瞬间判别这辆车是假牌还是套牌车,指挥平台发现之后,民警前端拦截;云平台还可以监管公路客运、危化品运输车等重点车辆,对驾驶员进行人像比对。
基于阿里云技术,贵州把整个政府IT系统迁到云上,命名为“云上贵州”,建立交通、环保、食药、工业、电子政务、旅游、电商7朵云的41个业务系统。
不论我们接受或者拒绝,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正在向我们走来。对于智人如何走向神人赫拉利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但是他对大数据和算法寄予很大的希望,或许我们更应该做的事情是打破每个个体的限制,无论是个人、民族、国家的界限都不应该成为人类大数据道路上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