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读后感
本学期,我们系统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我有如下的体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就这门课来讲,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学说。它有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史论结合的问题。毛泽东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沃土之中,它的产生和发展以经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过程,也是近现代中国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过程。其二,是与现实结合的问题。毛泽东思想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发展的学说。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这门课程帮助我们学生充分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这对于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关和深入贯彻学习“三个代表”思想都具有重要意义,使之成为更自觉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新的世纪里,立志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时间相结合的产物,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有它的社会历
史条件,它是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影响时时刻刻都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它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源泉,也表现在空间的拓延上,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论原点。学好毛泽东思想,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建设,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以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还有助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人也是一种有精神追求的动物,需要一定的精神信念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和奋斗目标。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真正内涵,才能真正的领会到毛泽东思想的真谛,才能科学地运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今天地学习和工作
“毛泽东思想概论”一课对我们学习的要求,不仅是让我们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通过对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的学习,去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
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毛泽东思想作为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其自身的科学体系、丰富的内容和理论特色、理论的特殊贡献。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作为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作为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各部分内容又是随着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所以在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下,毛泽东思想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被人们运用于各个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领导作用。
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深深认识到毛泽东为党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理论和实践,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其影响广泛而深刻地存在于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渗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在人类历史上很少有人像他那样,生前其思想即受到人们热情的颂扬和真诚地学习与运用,去世后更得到深切地尊重和广泛地传播。从各个方面的反映,各个角度的透视表明: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她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源泉;也表现在空间的拓延上,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论原点,成为人类社会精神寻求归宿的一座丰碑。
第二篇:毛概读后感
读《反对本本主义》有感
今天读了《反对本本主义》,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5月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也是毛泽东同志最早的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他从七个方面来阐述调查的重要性及方法等。
首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经常出现在激烈的讨论中的一句用来反驳那些没有调查清楚实际状况而空会纸上谈兵的人。毛泽东同志强调,解决问题最重要、最基础的,就是要了解清楚完整的状况,不能睁眼说瞎话,更不能闭眼乱说话,不然你就没有资格来谈论这个问题。作为一位领导者更是这样。
第二,承接上文,点出“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当你遇到问题,想要解决它,脑袋中却没有任何思绪,绞尽脑汁你也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方法来,还一味地抱怨这抱怨那。这时候,倒不如好好的去调查调查,当你掌握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及现状等资料时,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第三,反对本本主义,也就是今天说的教条主义。一个人的思想受到禁锢,如何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呢?制度规则是可以变通的,思想观念是可以改变的,知识方法是可以借鉴的。凡事不能照葫芦画瓢,前人留下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今时的情况,所以,解决问题要按实际情况来,可以借鉴“本本”,但要灵活运用,实践才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要解决“本本主义”这个问题,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这样一个科学的方法。由此引出了第四点,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意思就是,没有经过实际调查,就提出没有根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更难以解决。因此,作为管理层人员,更应该从实际出发,亲自走进基层,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第五点,作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我认为,这一点用在什么时代都是可行的。毛泽东同志说了,社会经济调查的对象的是社会的各阶级,不仅要调查社会各阶级的政治经济情况,还要了解各行各业的相互关系及各阶层的相互关系,城市与农村都要做好调查,这样,调查的结果才能更好的反映问题的根本,才能更迅速的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掌握了经济基础,才能更好的规划上层建筑。
第六点,是结合了当时阶级斗争的情况做出的。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完全要靠他的政党——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而这是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套用到今天,那就是,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坚定共产党的领导,领导层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真正的掌握每一时刻中国的情况,与时俱进,才能正确的提出或转变既有的政策、策略,引导中国向前进。
第七点提出调查的技术,指导我们进行调查。共有七点,分别为:
(1)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2)调查会到些什么人?
(3)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4)要定调查纲目
(5)要亲身出马
(6)要深入(7)要自己做记录
可总结为,将善于指挥的人员聚集在一起,然后开调查会进行讨论,调查对象要针对那些有丰富经验,思想进步,观察力敏锐,深切了解社会经济情况的人,并且要做好调查计划,充分做好准备。调查工作要领导人亲自进行,并且要深入调查,做好调查结果的记录。
全文可总结为,去实际中做调查,用事实说话。
第三篇:毛概读后感
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强大自己
——读《论持久战》后感
“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强坚者又莫胜于水。”敌进我退,以柔克刚,毛主席的这篇写于1938年5月的文章以万钧之力拨开云雾,为中国的抗战点起了一展明灯。自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全国各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同仇敌忾,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敌人作英勇的战争。但针对抗战时期党内人士的种种错误的认识,特别是亡国论、速胜论等,毛主席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现,提出对日长久作战的真确方针。从而为抗战指到一条光明的道路。
随着战争的爆发,随着战争进程的不断深入,每一次战役的胜败、得失、进退而不断出现,这些问题萦绕在许多人心中。在北平沦陷、华北沦陷、南京沦陷之时,国民党内的失败主义情绪、投降派的“战必大败”、“再战必亡”的亡国论开始传播开来,什么”勉强行去,败军亡国”,“结果和失败主义没有两样”的妥协思想的大肆传播。而当平型关、台儿庄大捷时,冲昏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一些人的头脑,使他们滋长了速胜心理,以为只要打几个大胜仗,就能抵挡住日军,而无需动员广大民众进行抗战的“速胜论”思想遍布。或是因为军力和经济力不能赶超日军,部分人产生“唯武器论”的想法。但领袖充分认识到,抗日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必须要发动千百万的同胞,形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因此科学和系统地指出抗战的必胜。也是在那个5月,毛主席在延安窑洞的油灯下,奋笔疾书,废寝忘食,直至沉思中右脚布鞋被火盆烧了一个洞,直至突然头痛一阵晕厥惊动了医生前来。终于,连续七天七夜,写就长达5万多字的雄文——《论持久战》。
战争的过程究竟会是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为什么能取的最后的胜利?怎样争取最后的胜利?围绕这些所有中国人都在思考的问题,领袖用客观和全面的哲学方法论分析中日战争,辩证地阐述了中日战争的形势。也正是这样《论持久战》一文,在战争刚开始就精确而完美地描述了战争全部的进程,简直料事如神。《论持久战》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以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眼光,依次对比分析中日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民心及国际关系等战争基本要素,揭示出战争的内在规律和不同阶段的实力消长变化,再根据这种趋势作出重要预测,最终得出同日帝国主义持久作战,并最终会取得胜利。由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战争的正确战略和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从政治上领导了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游击队,坚持敌后战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对敌作战12.5万次,取得了抗击了60%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共171.4万人的战绩。
领袖深刻地洞察出解决中日矛盾的关键在于矛盾双方内部要素的不断变化,揭示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性质。从而指出了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同时指出了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击的时期;第三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并充分发挥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在不同的阶段合理的运用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打出组合拳,联合起广大的工农群众建立起全国统一战线,通过持久的战争来阻击并彻底击败敌人。最终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弱胜强。毛主席的这篇文章是对当时重大的历史问题的成功回答,为我们提供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发现和揭示客观规律,取得胜利的一般的方法论,这是我们在当前和以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否则,任何事业要想取得成功,那也都将是无从谈起。而这不仅仅对抗战有着重大的作用,而且也同样是在生活、学习的法则。对待挫折要分阶段进行,先面对问题、然后分析弄清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要全面、辩证的分析问题。也正如贸易要循序渐进,理清长期思路,最后客观的做出回应。
有人说,《论持久战》是当代的《孙子兵法》。也有人说,这是中国的《战争论》。是的,这是一部宏文,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宏篇史诗。
第四篇:毛概读后感
《毛泽东传》
诚如老白所说: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在中国成功的其中一个原因要归因于“距离感”。
大部分的中国人从小就被困于官方的说法和政治理论体系当中,通过逼迫性的政治教育、官方资料了解国家领导人和中国近代的政治历程。我们国家的审查机制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人们不得不相信任何由大陆中国人出版的书籍必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阉割以至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历史。跳出理论枪手和强奸惯犯的藩篱,由一个外国人向中国人讲述中国领导人的政治和生活历程,以及与其无法脱离干系的重大历史事件,入反右、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等对中国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历史是统治者的历史,生活在底下的人们只有被告知历史的份儿。我们隐约觉得在那些官方已经做出定论的历史中一定还有一些方面被掩盖,被粉饰。除非是偏执狂,没有一个具有正常心智的人不希望通过各种、全面的渠道去阅读和思考:《毛泽东传》洛阳纸贵可说是人们追求真实渴望的反应,是人们对意识形态充斥于各个文化领域的厌恶和无形反抗。
写作有据有理是学者的基本要求,我并不惊讶《毛泽东传》后附上的附注和资料出处。只有学术骗子才会故弄玄虚人云亦云不求出处。《毛泽东传》的可贵之处也不在于他将毛泽东从“神”还原于“人”。在大部分的中国人当中,他早就被“市场经济”和人们对于财富的渴望扯下神坛。关于毛主席生活的轶事和习惯也大量散见于各种文章和著作。
我认为,《毛泽东传》的可贵之处,在于:
1、它系统地并真实地抓住并总结了毛泽东之所以成为毛泽东的原因:始终将农民作为中国革命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其身上虎和猴的两面性;始终以哲学家的高度指导中国的革命;无法挥去民族主义情结,始终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中国浑厚的历史土壤等等。
2、从毛泽东的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解释了在当时的情况下毛主席为什么这么做,而他具体又是怎样做的。对毛主席的功没有肉麻的奉承,对其犯下的过没有以西方史学家居高临下的指责,写作态度不卑不亢,而这大概是我们国人写作的同类书籍当中最缺乏的。可以说,罗斯·特里尔是从理解的角度去为毛主席写下这本传记。我猜如果毛主席看了这本书或许不会赞成书上所有的史料和观点,但一定会将罗斯·特里尔视为知己。
3、平实的语言。谢天谢地,没有令人厌恶的官腔、假话和套话
稻田里的竹排上坐着一个少年, 跟随着作者,我看到的不再是一个被官方神化了的挂在城楼上的偶像,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既伟大也不乏缺点的人。一个浪漫的诗人,一个有着几段传奇罗曼史的男人--三个女人,为他而生,为他而死,发疯,一个英雄,一个孤独的老人和失败的理想主义者。
于是,往昔那些刻板而教条的印象轰然倒塌,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更是一个丰满厚实的人,一个和所有人一样从叛逆少年走向固执老年的,回归传统的求索者。作者没有把毛写成一个具有神性的人,而是写出了一个终身在传统与反叛中徘徊矛盾的人,他的一生就是近代中国知识份子灵的写照,是一个苦恼的游弋于冷酷现实与浪漫理想的人,一个在抒情的诗意与严峻的政治斗争中唐吉诃德,一个具有苏格拉底和老子智慧的哲人,一个家庭生活中的失败者。
关于毛这个人,他本人就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在罪恶中依然是伟大的,在疏失中仍然是不朽的。
在他身上,浓缩了千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他是属于中国的,每根毛发和血管都刻着中国印记。他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虽然他也曾希望通过一种来自西方的方式来改变中国,但是他发现,中国不是西方,中国是独特的,无法复制他人的,所以他还是要回归他所激烈批判过的传统,他的一生就是从反抗传统到回归传统,体现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就是历史的重复。要了解毛这个人就要真正的阅读中国历史,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在重演历史,有意或者无意。
关于他政治生涯中诸多有争议性质的问题,事实必将证明,他具有深刻对于中国人的理解,在掌握人性和操纵人性上,他是一流的大师。他那被批判和清算的所谓过错,历史将会证明,他至少在当时是明智的,他的错误也是他所处的位置无可奈何的代价。
作为半个知识分子,他具有敢于行动和实践的胆量,他的个人生活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无所畏惧和浪漫主义风格的人,他说自己是猴子和老虎的交替,不如说是幻想的诗人与冷酷的政治家的交替,他的浪漫经常骚扰了他的理智,而他的理智又经常披上一层浪漫的外衣。这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民族和时代的悲剧,毫无疑问,我们这些普通人注定要充当历史伟人个性的牺牲品。历史人物就是在历史中注定要将自己的个性溶入历史,在历史的进程中留下脚印的人。
对于中国和中国人,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只有他才能够彻底的,也是最后一个完全可以随心所欲的驾驭中国人肉体和灵魂的人,在他之后,那最后的幕落了,他走下了神坛,走进了历史,中国走出了他精心维护却最终难以维护的桃花源。
当然这本书也有着一些微观历史的通病,太过于津津乐道于那些细枝末节了。虽然略显琐碎,但较为公正客观。温和的口吻,去神化的描述平易近人,从普通人的角度观看伟人的成功之旅。
第五篇:毛概读后感
毛中理论读书心得
读《毛泽东选集》有感
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08-2班 姓名:韩琳
学号:200801030210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一直都很想读《毛泽东选集》这本书,但是始终都没有去读,刚开学时,老师说这个课要在第10周左右的时候交一篇读书心得,所以我早早的就去图书馆借了《毛泽东选集》这本书,我只借了第一卷和第二卷。特别是在第一卷里面有很多很著名的章节,例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践论;矛盾论等等。刚开始读时,和先前想的一样:枯燥、感觉没意思,但是坚持读了以后觉得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了,越读越觉得有意思,越觉得毛泽东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很值得我们学习。由于时间限制,《毛泽东选集》只抽空看了看,没能很系统、很深入地去看,去思考。那么就对我所看的写一些粗浅的见解。由于字写得不太好,为便于老师阅读,我没有随其他同学的选择(老师会觉得手写的是自己写的,打印的是抄的,尤其是很长的,并且老师不忍心给手写的很低的分,所以要手写),而选择了打印,我认为: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论读书心得的形式、长短怎样,内容才是最重要的。这篇3700多字的读后感就是我第一次这么认真地花了很多时间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在电脑上并经过了好几次的修改才完成的。望老师针对我的读后感给予意见。
在我读的第一卷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共产党能够赢得最后的胜利,成功地夺取政权是必然的,我们中国走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是必然的,也是正确的。我对我们党的认识也更深刻了,对党的性质也更了解了,对当时我们党所做的一些决定更理解了,更加体会、了解到了当时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党的内部情形。此外,使我对毛泽东的认识更真切了,不再是从大家嘴里听说的那样,了解了一些他的思想,借此,使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更深刻了,不再觉得它那么虚无缥缈了,对它的实质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在读第一卷时,第一个让我很有感触的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文章最引起我的思考,让我最有震撼。能够引起我巨大的反思的是:所谓“过分”的问题。那时农民刚翻身,对土豪劣绅、不法地主为所欲为,把他们入另册,向他们罚款捐款,打轿子,动不动就捉他们戴高帽子游乡,在乡村造成了一种恐怖的现象。这些在我看来,我也觉得是挺过分的,我很疑惑为什么不加以管理。但是,毛泽东说:“第一,上述那些事,都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自己逼出来的;第二,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毛泽东解释的这些话让我很震惊,仔细思考后,我恍然大悟:是的,这些所谓“过分”的举动,都有革命的意义,非如此决不能镇压农村反革命派的活动,决不能打倒绅权。“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的确如此,想一想以前那些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对农民做的那些过分的事,再对比农民们对他们做的,就再也不觉得农民们过分了,否则,就是拥护特权阶级利益的地主理论。这些论断和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确实让我收获颇多,使我在思想上有了更大的觉悟,不仅让我更加注重透过现象看事情的本质,而且更懂得了换位思考的意义。
在第一卷里有讲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过红色政权夺权的原因,把书里写的和老师讲的结合在一起,再和书中前面的部分联系起来,再经过我的思考,彻底消除了我的怀疑——为什么红色政权会在当时的中国发生和存在,为什么一定是共产党夺权了。虽然共产党很优秀、很好,可是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并且共产党的设施、财力等方面都是很弱的。我觉得通俗地说,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是由当时的国内局面和国际形势决定的;而它的胜利是由它的性质和当时国内的情况所决定的。还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分析的很到位,既全面又缜密,把当时的情形阐述得很完美。
另外,在接下来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反对本本主义》、《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我更全面地认识了党,也对毛泽东的思想有了更客观的认识,毛泽东看问题很深透,思维很缜密,观点独到,针对性强,除去晚年犯的错误,从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这一代伟人的独到之处。尤其是《反对本本主义》中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句话我的妈妈经常给我说起,原来只是听听,没有去想那么多,现在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成熟了一些,对这句话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没有调查,就不了解情况,那么说的话就没有依据,就是瞎说,是不可信的,如果再把这些没依据的瞎话散播给其他人,不仅会误导其他人还会大大地降低自己的诚信度,真是害人又害己。作为一个有羞耻心、有责任心的人,我们是一定不能那么做的。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更应该做到诚信这一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过得更踏实,更有意义。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我更了解了当时战争的形势和性质,让我对当时的国内战事一下子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让我看到了毛泽东看问题站的高度——毛泽东就是站在中国未来领袖的位置来分析中国当时的国情,实事求是。不像王明等人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若不是毛泽东的高瞻远瞩,立足于实践,高超的军事谋略。危在旦夕的中国,当初也许会走更多的弯路,损失更大。有人说,红军长征死了那么多人,根本不划算。当初我也这么认为,但是了解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原来看过的唐国强主演的《长征》后,才知道长征真的是当时唯
一、仅有的选择。只有当机立断,才有希望突出重围,挽救危在旦夕的中国。最后,长征精神也作为一种革命精神源远流长,被我们铭记。在这一百多页里讲了很多关于战略的问题,虽然我不是很懂,但是就我懂的那些,就已让我很佩服毛泽东的军事谋略,很精彩,很漂亮,很透彻,很本质。
第一卷的最后还有很著名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实践论》是毛泽东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实践从而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联系。在读完《实践论》之后,使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实践论》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使我更清楚地了解到了人的认识是怎样从实践发生,而又服务于实践的;是怎样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再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的。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从而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能够使人在脑子里生起突变,把感性认识上升发展到理性认识,通过实践发现真理,从而更好地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在某种程度上,实践论和前面写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又是一致的。《实践论》使我在理论上有了提升,从而能更好地分析和把握生活中的事物。
《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多种特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这些话说的很到位,很有概括性,用《矛盾论》中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更有助于我们客观地对待事情,处理事情。《矛盾论》中还说“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也正如毛泽东得到的结论: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是的,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矛盾的,我们要用书中的观点来看待事物,从而更好地把握事情,做出最好的、最正确的决定。例如和同学的关系,一件事情的进展等一切事物都可以用到,并且还有助于我们去创新。《矛盾论》使我对事物的认识有了质的改变,让我知道了竟然可以这样去看事情,让我更能从全局把握事物,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了这样的思想、看问题的角度,对我们今后的事业和生活是很有帮助的。
从第一卷中看到的这些让我受益颇多,虽然每一篇我理解得都不是很透彻、不精,甚至是肤浅,同学们都说只让我读一篇,读精点再写,再上网搜点改一改就行了。可是我觉得那样不好,我的水平确实是达不到那种程度,本着从这书中收获的知识,我觉得我更应该实事求是地写,不能造假,所以不去亲自读,不亲自思考,就不能得出结论,有所感受。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无论是深也好浅也罢,这才是自己真正的思想和东西,而不是别人的,这才有意义。
第二卷,因为时间的关系,到现在我还没能真正地完全读完,由于时间仓促,我只读了个大概,没能去过多地思考,所以只能粗略地写一些对我所读的那些的整体的感想。我先读了《论持久战》,然后才按顺序读,总体来说,我对《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反对自由主义》、《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等文章一个总的感受是: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此外,使我对毛泽东的思想观点立体起来了,和老师的观点一样,写得太精彩了,太精辟了,这种想问题的深度和角度太值得我们学习了。虽然我的思想达不到那种高度,但是也应该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那种从全局出发,深入的、从根本分析事情的态度和习惯。
以上就是我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和第二卷的一些粗略的,不深刻的感想和认识,望老师给予批评和建议,使我的思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自己的素养得到提高。以后又时间我会再读这些书的,相信我的理解和认识会更深入一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