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追问读后感(样例5)

时间:2021-10-05 08:2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命的追问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命的追问读后感》。

第一篇:生命的追问读后感

生命的追问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的追问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障碍有时成为真正的屏障,成为一张无处不在的网,只有精神的解读、才能挣脱这张网,获得自由。”这是张海迪在《生命的追间》中说过的话,短短几行字,却将她不向命运低头、追求美好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假如我能站起来吻你,世界该有多美啊!"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人飞翔。”成长就是一种带泪的.凝重,就是一点点地被粉碎,再一点点建立的过程。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拥有生命,拥有生命也就拥有了世间最宝贵的财富。

作者是从八九岁时因患病而导致下半生都在轮椅的陪伴下度过的张海迪,内容都是她对生命的回忆,让我认识了这么一个面对困难从不低头,面对挫折不放弃,笑着走过人生每一秒钟的她,让我明白谁也无法拒抗衰老,谁也无法逃避死亡。

面对残酷的现实,有人恐惧了,他们感叹人生的短暂,便一味享乐;有人无知地用荒唐的举动为人生画了个草草的句号;还有人却依然把握住了时间的尾羽,他们用汗水甚至生命去与时间竞赛,一直奋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感到心满意足,而不是碰到困难就知难而退半途而废。就如张海迪所说,我们应该做与时间竞赛的人,在时间之剑射入黑洞之前,无论经历过多少痛苦,我都是幸运的,因为我曾飞翔在时间之中。

我感叹于作者的坚韧,更感叹于她的博爱和惊人的毅力。我从她的脸上,分明看出了病痛留给她的印记;我从她呈献给我们的这本厚重的书本中,分明看见了她用激情热流融化了自己心灵的痛苦后,以文字的永恒魅力所展示出来的她的心灵美丽;我从她那没有知觉的躯体中分明看到了那钢铁般的保尔柯条金;我从她那坚强不屈的性格中,分明看见了生命的追间在大放导彩。生命是什么?是拼搏,是奉献!

我若是船,那么她就是帆,她永远鼓动者我在浩瀚的书海中乘风破浪,即使有狂风巨浪,浓雾弥漫,我也不怕。因为我有帆,有了她,我想自己一定能登上理想的彼岸……

第二篇:生命的追问

生命的追问

敬爱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我们树立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更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的重要标准。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每个人的思想;像一位法官,拷问着每个人的良知;像一股清风,净化着整个社会的风气。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理想迷失的时代,激情燃烧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试看今朝,灯红酒绿、浮华纷扰,作为一名中学生,我在彷徨、在思索、在叩问„„在这个时代,到底“光荣”离我们有多远?“崇高”离我们有多远?到底还有多少人心里有着明晰是非的标准、装着甑别荣辱的标尺?到底还有多少人在坚持理想,守候心灵的净土?还有多少人满怀对生活的热望,捧出一颗颗火热的心?!以何为荣?以何为耻?这样的思考,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并且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历久弥新。

也许,我要感谢这次演讲,正是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寻找答案的契机。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亲密接触着一个个素昧平生的人物,我甚至能感受到那一颗颗火热的心在跳动,和着他们强有力的心跳,我感受到了自己来自灵魂深处的震撼,我控制不了自己一次又一次热泪潸潸„„

文花枝,一个多美的名字,正如她花一般明媚的笑靥和花一样绽放的年华!这位23岁的花季少女来自湖南湘潭新天地旅行社。在意外遭遇车祸的危难时刻,在游客们陷入痛苦、恐惧与绝望的时刻,就是这样一位文弱娇小的女孩,她强忍着多处骨折带来的锥心的疼痛,竭力用平静的语气不断安慰和鼓励着游客:“加油!大家一定要坚持,等待救援,要活着出去!”她的话语如同春风,抚慰着游客们的伤痛,可是,有谁知道,这些话是她在一次又一次痛晕的间歇挣扎着发出来的呢?!当救援人员准备向她施救时,她却用微弱而不容置疑的声音说:“我是导游,先救乘客!”最终,游客们纷纷成功获救,而她,却因为延误了最佳抢救时间,永远地失去了她的左腿!失去左腿,对于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孩来说意味着什么——无异于折断了梦想的翅膀,而坐在轮椅上的她依然笑得那么灿烂,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美学家朱光潜说:“人因为持守而美丽”。在危难时刻,文花枝充当着一位美丽的天使,而另一位普通的小学女教师,她一生都在以一种母鸡保护小鸡的姿态,张开她的双臂,敞开她的胸怀,守护着她的学生们,最终,她的生命以这种美丽宽厚的姿态,永远定格!

她就是殷雪梅——一个在2005年清明传遍了大江南北的名字,就在那个春日融融的日子,她带着孩子们穿过斑马线,突然,一辆轿车狂奔而至,就在那一瞬间,殷老师大叫一声,毫不犹豫地扑向已走到马路上的孩子——六个孩子得救了,而他们的殷老师却永远地闭上了双眼„„清明节的金坛市,泪雨纷飞,哀乐低回,十多万市民自发为“英雄教师”殷雪梅送别,我禁不住泪眼模糊了。

我想起了一个略显苍老却铿锵有力的声音:“同志们,今天的我们是多么小心翼翼地爱护着自己、爱护着我们的皮肤、头发、甚至手指甲,可是,当年我们的烈士献出的却是自己的生命啊!”那是在欧阳海塑像前,满头华发的金敬迈先生老泪

盈眶的一番话。亲爱的朋友,在“英雄”、“光荣”这样的词汇似乎变得遥远的今天,文花枝、殷雪梅这两个文弱女子可曾感动你我的心灵?可曾震撼你我的灵魂?扪心自问,在生死攸关之时,有多少人能够将生死置之度外?可是这两个弱女子做到了!她们的壮举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恪尽职守,什么叫师爱深沉!她们的精神正如那烂漫的山花,开遍山野,装扮着我们这个和谐社会的美好家园!

此刻,我想自豪地告诉金敬迈老先生,英雄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就在今天,就在当代,就在我们教育战线,就在最平凡的岗位上,涌现着一个个时代的楷模„„

每一个朴素的名字都诉说着一段感人的故事,每一段平凡的人生都折射着时代的光辉!

谁说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理想迷失的时代?谁说激情燃烧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

他们,这些来自平凡岗位上的人们,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吗?不正是爱与责任的典范吗?正是他们用坚实的臂膀高举着理想的旗帜,用执著的追求镌刻着时代的辉煌!正是他们用奉献谱写了一曲青春之歌,用生命铸就着荣誉的丰碑!

“神舟六号“一飞冲天,奏响了中国太空探索的号角,更凝聚了几代航天人的无私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与报效祖国的拳拳爱国之情;濮存昕担当”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他走上街头义务献血,与艾滋病友如兄弟般握手相拥,展现的是崇尚科学,关爱生命的高尚情怀;大学生洪战辉12岁起扛起家庭重担,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在背起妹妹上大学的故事里感动了世人,感动了中国;中国女排17年磨一剑,自强不息,苦尽甘来,用辉煌的战绩诠释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在前人的事迹里,我们追寻人生的价值,我们探求人性的光辉,让天地间永不休止的浩然正气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我们以何为荣?我们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为人民服务为荣!我们以何为耻?我们以危害祖国、背离人民、见利忘义为耻!

芸芸众生中,我,只是沧海一粟。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更像个无知者。但我不因渺小而枉自菲薄,不因无知而自矮三分。在追逐梦想的征途上,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征程中,我时刻不敢放松自己。在社会变革的年代里,在物欲面前,在喧嚣声中,我要以青春的昂扬,以年少的锐气,坚守诚信,守住本分,坚守勤奋,守住理想,坚守科学,守住信仰,坚守信念,守住精神,以荣辱观为科学指引,用昂然锐气在天地间书写一个大写的人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写道:“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渴望燃烧起来。”燃烧起来,让生命之光燃烧起来!让明辨荣辱的智慧之光燃烧起来!让辨别美丑的心灵之光燃烧起来!

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著地——前行!

第三篇:追问读后感

追问读后感

(一)“如果你没有走对路,你走得越远,离魔鬼就越近。魔鬼,总是在各种邪路、错路前面守株待兔。”——这是丁捷,一位纪委书记、同时是一位作家,所写的长篇纪实文学,《追问》中的一句话。

在《追问》故事中,风雅殇里的文化厅长,拥有一双识别文物的火眼金睛,具有良好的文化行情修养。在职期间对下属疯狂造假、坑害艺术收藏者、破坏文化市场规则视而不见。他用最会做事情敢于做事情的人,可他却忽略了底线,正如他所说的,艺术品不能等同于工艺品。只是觉得现在的艺术界需要这样赚钱,否则包括他在内的艺术家会永远穷下去。他既需要良好的修养高大的精神,又无法掩饰自己本是世间大多数的俗物。空有一双好目光,实际何谈修养。

而这名落马官员的手下有一员干将“大张”,利用政府信用,与民间文物骗子合作成立文化公司,坑蒙收藏者。后来,“大张”又借用文化厅下面的一个招待所,因经营不善亟需改革之机,接盘这一座老楼,并进行全面改造。“大张看中这烂旅馆,其实是怀有巨大的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个宾馆虽然烂,但历史悠久,又属于文化系统自己的场所,几十年来,多少书画家在此作画写字,楼道甚至房间里,都挂满了省内几代名家的书画作品,陈旧破烂的镜框里,装的可都是大有价值的宝贝啊。大张通过改造大楼,改变格局,顺理成章地把这些无人统计过的作品收了起来,有的直接贪污,三件原先挂在大厅最显眼位置的作品,就复制,重新装裱,放在仓库里,等待哪一天有人过问,可以对付一下。他估摸着,等到这些老场所的老同志纷纷退休了,进棺材了,包括我们这些人,也都快退了,历史永远成为历史。时间一长,谁还惦记这些?这本来就没有登记,没有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过。一本糊涂账,谁能说得清呢。”这是《风雅殇》中,那位落马官员的叙述。当然,他依旧认为,自己并未亲身参与到下属的犯罪行为之中。丁捷本身也是一位艺术爱好者,他说,自己太了解其中的门道了。“很多文化官员不作为,甚至自己参与在里面,书中我写得还是比较客气的。实际上,他肯定是捞着好处了,没有好处,能这样纵容吗?!”.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将反腐倡廉作为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党的建设,就是不断提高和完善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和完善党在新时期驾驭社会主义事业的能力,不断提高和完善党迎接各种挑战和风险,克服弱点和不足的能力。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党的建设除了组织建设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思想建设和作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全党同志在社会物质财富不断积聚和社会精神财富日益丰富的时代面前拒腐防变能力。防止腐败,惩治腐败,打击腐败是新时期全面提升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民族信心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反腐败,首先要反对思想意识上的腐败,是党风廉政建设者的基础任务。思想意识,是人的精神境界,是一切动作行为的原动力。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坚持马列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极为重要。我们历来都重视党的思想意识建设。从1926年的《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到1933年《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二十六号训令,从1942年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延安整风到“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两个“务必”讲话,从1952年开始的“三反”“五反”运动到新时期的“继续发扬井冈山革命精神”和“三讲”教育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都是党的建设在思想意识建设上的具体体现。加强党的思想意识建设,还要加强全党同志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修养。民族传统文化是体现民族个性、展示民族魅力的舞台。是凝聚民族的胶合剂。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频繁。西方一些腐化消极思想观念也随机涌进了国门,这对我们党内的那些盲目崇洋媚外的人巨大冲击,最终成了民族的败类。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对民族文化内涵的真正理解和修养,他们根本不懂得民族文化,以致分不清什么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哪些是民族文化的糟粕。哪些应该科学借鉴、为我所用,哪些该坚决抵制、抛弃。

反腐败,其次要加强党内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党的建设的基本保证。权力是产生腐败的最终原因。治标还必须治本,才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随着我国社会民主和社会法治的不断完善,对各种腐败给予了沉重打击,取得了反腐工作的阶段性胜利。我们也应看到,虽然在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权力监督机制软弱,权力的运行过程缺乏有效程序制约,不能很好地遏制腐败。当然,反腐败是党的建设中一项长期性的工程,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贪污腐化,滥用权力等腐败问题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解决,也不可能几个人讲几句话就见效”.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就是要保证权力的正确运用,做到“权为民所用”决不能以权谋利、谋益。只有真正做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才能从根本上、源头上防止腐败,才能真下做到“防范于未然”.反腐败,最后要坚决打击、惩治腐败,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邓小平强调:“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对大多数党员和干部主要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对极少数腐败分子必须严历惩处,决不姑息,决不手软。对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违纪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从而取信于民。腐败是社会发展的消极产物,我们必须有个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对待党内的腐败现象,才不会因党内的腐败而失去对党的信心,才不会失去社会主义信念。打击惩治党内的各种腐败,充分体现了党敢于面对错误,正视自身缺点和不足的伟大勇气。腐败是党内的一颗毒瘤,只有坚决打击惩治腐败,铲除腐败毒瘤,才能保证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保证党在新时期的核心领导地位。打击惩治腐败要注意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战略性工作。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提出了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及反腐倡廉的一系列新要求,其力度之大、影响之广、成效之巨、评价之高都是空前的。

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我们要不断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要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要严格依纪依法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抓好道德建设,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铲除腐败现象的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

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我们要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两个责任”,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进展新成效,凝聚起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华民族更加出彩的磅礴之力!(榆林销售公司质价管理部部长 杨永)

追问读后感

(二)来自心灵的拷问

《追问》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由江苏省某文化单位纪委书记丁捷先生根据自身和同行们多年的工作积累素材,撰写的一部访谈式纪实文学。通过撷取八位高官落马的典型案例,讲述了为官者被腐蚀的心路历程,从党的干部蜕变为腐败分子的内心世界的演变,给党员干部以洪钟大吕般的深刻警示。

初读《追问》,最大的感受是震撼--震撼源自书中列举的种种不为普通人所知的官场黑幕。随之而来的是沉重--沉重出于对这些曾为“天之骄子”的堕落和迷失的叹惋。正如著名作家二月河在本书的“序”中对《追问》的评价:是一部令人震颤的当代“罪与罚”,是一部与所谓“落马者”正面交锋的心灵碰撞实录,更是一部哲思蕴含于理性追问之中的“醒世恒言”.书中的一位位党的干部,身居高位。就能力而言,都不是平庸之辈,曾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过很大的贡献。多名中管和省管高级领导干部的真实经历,大都曾是颇为耀眼的成功人士,也几乎都因为反腐风暴而受到党纪处分,成为阶下囚。这些人堕落的原因各不相同,走过的路也因人而异,但其根源,无不是认为自身的付出和所获得回报不对等。在物质、利益和清廉、公正的抉择中,他们选择了与魔鬼的交易,用人民赋予的权利,换取所谓的体面生活,最终走上腐败的道路,站在了道德和法律的审判台,接受人民与历史的鞭挞。

这些曾经的“弄潮儿”,曾经的“社会中坚”、“国家栋梁”,最初或是军转干部,或是政企职员,或是出身农村的教师,与普普通通的民众一样,有着对自己生存现状的焦虑,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作为生存在基层的小人物,也曾在各自的岗位上,殚精竭虑,恪尽职守。但在掌握权力的过程中,却出现了理想信念淡化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理性被吞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抛到九霄云外,为自身谋利的私念膨胀放大,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实力、权力、人脉,满足骨子里对功利的向往,上演了一幕幕形形色色的“变形记”--曾经的部厅要员,为了弥补年轻时对一份感情的遗憾,沉溺女色,从细小的缺口开始腐坏;以往的改革干将,因当年被势利之人刁难,反而产生对权力滥用的病态渴望;恪守清廉大半辈子的老干部,临近退休之时,侥幸心理在作祟,开始疯狂敛财,没能坚守最后一班岗,最终晚节不保。从这些落马干部的忏悔中可以看到,他们在滑向犯罪深渊的第一步时,无不是内心深处出了问题——有的是丢掉了理想信念,沉溺于追逐名利之中,对腐败失去了“免疫力”;有的是经不住美色的诱惑,以拥有娇妻美妾为荣,沉沦在声色犬马之中;有的是自认为看到了太多的社会阴暗面,窥破红尘,对社会主义前途丢掉了信心。这些落马官员,都曾经历了从最初的摇摆纠结,到不知不觉中沦陷,再到最终的肆无忌惮的摄取、不择手段的钻营、有恃无恐的贪婪,造成内心的失衡,最终导致人性的扭曲,直到被彻底击垮,才开始追问自己内心的真实。

最为可怕的是,这些官员中很多人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从言语中显露出那种对所犯错误的平淡心态:他们认为自己贡献大,享受高人一等的奢华生活合情合理;他们认为拥有三妻四妾,只是为了平复感情创伤,追求浪漫,而不是道德沦丧;在他们心里,几百万是个小数目,所犯的罪过与别人相比还不算严重。在他们感叹个人对抗环境太难,把自身的失控归结于外界的影响的时候,没有真正认识到,不能清理内心的污浊,才是他们走向失败的种子。这样的“人”,已经失去了正常人的标准和尺度。(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权力和地位让他们自认为成为新的阶层、高高在上的“贵族”.把奋斗时的艰辛付出,创业时的拼搏奉献,作为了谋取私利、满足私欲的资本和借口。可以说,他们还没有真正反省到哪里错了。他们,仍然需要在肉体承受牢狱的惩罚之后,还要用时间来醒悟内心的黑暗,接受心灵的审判。对他们来说,身陷囹圄,是对人性的挽救,是自身罪孽的解脱,是对灵魂的救赎。

《追问》记录了一幕幕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深埋在个人内心沟壑里的欲望种子,滋生蔓延,成长为腐蚀道德操行的毒草。在面对金钱的腐蚀,美色的诱惑时,腐败分子无所不用其极。在利与害的漩涡里,他们的内心经受着魔鬼的低语。“如果你没有走对路,你走得越远,离魔鬼就越近。魔鬼,总是在各种邪路、错路前面守株待兔。”这句话,既是作者丁捷对这些官员人生歧途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在位者的警诫与忠告。

一步错终身悔,一念差万千劫。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一次选择都导引着人走上不同的道路,得到不同的结果。做官先做人,做人首要正,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外界的诱因时,找到自身行为的准则。而身为党员干部,更需要每一个人时刻审视内心,修正自我,在党性修养和党内生活锻炼中保持初心,在工作实践和斗争磨砺中坚定理想,以坚不可摧的政治信念和党性,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人生就像是一场与自身的欲望、自身的“恶”赛跑的马拉松。当你选择了党员身份,走上了干部岗位,就应当恪守本心,不忘初心,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焦裕禄、孔繁森等党和人民的好干部为楷模,在人性、党性这场比赛中拷问自己的理想信念,校对好自己的行进方向,胜过欲望,跑过诱惑,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榆林销售公司党总支副书记 裴同军)

追问读后感

(三)灵魂的拷问

文/止止壶天

编者著:丁捷

出版社: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年:2017年4月

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发社会热议的时候,一部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口述体反腐纪实文学《追问》也开始在书店悄悄热销。著名作家二月河高度评价说:“《追问》是当下一部难得一见的长篇非虚构文学,更是一部令人震颤的当代‘罪与罚’;是一部与所谓‘落败者’正面交锋的心灵碰撞实录,更是一部哲思蕴含于理性追问之中的‘醒世恒言’;是一部融入其中、摒弃说教的人文反腐教材,更是一部运用文学力量贯通历史与现实的‘劫后人语’。”

本书作者丁捷是江苏省属某文化单位纪委书记,同时也是出版过多部长篇小说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在书中介绍了创作《追问》的由来:“从中央纪委和省纪委提供的633个案例中,我遴选出28个以上地厅级与省管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最后成功与他们接触,与其中的13人面对面长时间交谈,获得了数十万字关于他们人生道路、心灵历程和灵魂语言的第一手材料。最后,又从中选择了8位典型,进行深度记述。”作者大胆采用“落败者”第一人称口述的写作手法,让这些五花八门的灵魂、荒诞的人生逻辑、怪诞的精神形态和无常的好恶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激愤着你的常情,颠覆着你的常识”,令读者惊悚窒息,忍不住拍案而起!

书中的八位讲述者,曾经都是耀眼的部级、厅级高官,像《危情记》中的副市长,《无法直立》中的市政协主席(原组织部长、市委副书记),《风雅殇》中的文化厅副厅长,《最后的华尔兹》中的正部级金融高官,《四海之内》中的交通厅副厅长,《暗裂》中的高校党委书记、双学科教授,《曾记否》中的美女书记,《曲终人散》中的省属国企党委书记兼董事长,他们在没有掌握权力的时候,大都算是能力超群的精英分子,激情洋溢、奋进向上;可一旦拥有了权力,就像吸食了毒品一样,迅速滑向泥潭而不能自拔。典型如《四海之内》中的交通厅副厅长,他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居功自傲,腐败堕落,整天在天上飞来飞去,在高尔夫球场把杆子挥来挥去,在狐朋狗友之间蹿来蹿去,没当成正厅长就不履行公职,故意与厅长对着干,收到钱财进个人腰包就精神大振,又是签字又是协调,比谁都“勤政”.还有《风雅殇》中的文化厅副厅长,作为一个具有名画家身份、真懂文化行情的主管领导,为了捞取个人钱财,竟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下属疯狂造假、坑害艺术收藏者、破坏文化市场规则的长期作乱视而不见,最终走向自我毁灭。

更可悲或说更可怕的是,他们“出事”之后,仍然意识不到自己问题的症结,根本看不清自我,追问不到内心的真实。《最后的华尔兹》中的省部级高官,周旋在两个在他眼里非常出众的女人之间,不仅自己收受巨贿,造成国家金融资本的巨大损失,还多次出手为“聪明绝顶”的老婆和“美丽绝伦”的明星情人谋取巨额不当利益。但他几乎没有为此感到太多的懊悔,甚至认为自己的才华和风雅,完全配得上这一份“风流人生”.《危情记》中的年轻副市长,一人同时拥有三个“家庭”,并跟多名社会女性发生关系,但他自始至终认为自己的这种与女人的关系,是个人魅力引发的风流。作者在采访时忍不住追问:“你始终觉得自己的感情是干净的,没有以图谋不义之财去吸引和供养那些女人,那些女人都是因为你有魅力,爱上你,才死心塌地跟你保持关系,甚至与你偷偷成家,生养子女的,那么我问你,如果不利用你的特权,你能够帮助小乔和她的闺蜜夫妇,找到高薪的工作?能够帮助小凡拉到那么多广告业务?这难道不是利用公权力购买私情,变相贪腐?”他终于低下头,嚅嚅道:“是的,我是个糊涂浑蛋!”

作为一部口述体的纪实文学,作者必须进入讲述者的内心,遵从他们的思维逻辑,反映他们原本的内在形态,以此触摸他们扭曲的真实灵魂。但与此同时,作者在每一章的文前、文后正本清源,进行严厉拷问,发出理性呐喊。在《危情记》中的副市长讲述之后,作者写道:“他的素养中没有健全的道德体系,人格不太稳定,价值观比较模糊,尊耻颠倒,缺少这个层次的领导干部应有的强大信念,这样的干部早晚要出事。”在与《四海之内》中的副厅长谈话结束后,作者说:“我产生了一个强烈的追问念头,我特别想知道,如果当初他如愿当上厅长,他的那些所谓朋友兄弟,来找他办事,他办不办?事情办了,给他答谢好处,他要不要?难道职务的正副,就能直接导致人生的正负?”作者在《无法直立》一章文后转述那位被判处无期徒刑的贪官回答他字条提问的话说:“一个人一旦发现自己的人生很可耻,真是生不如死啊!希望年轻的干部,尤其是像我这种小知识分子走上世俗场的人,千万要执守住初心,那点理想,那点人文,那点不畏惧贫困的小清高,是人最宝贵的心灵财富,什么物质财富都无法换到。人生,千万不要做丢西瓜捡芝麻的蠢事。”书中散落着许多警世之语,如:“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怎么能变通呢?颠倒是非,说法再美妙,逆天倒行,没有好下场!”“所有的人都不敢说你一个不字,你离死也就没几步了。”“利益一来,人头攒动;利益一去,曲尽人散;以利结盟,四面楚歌;平平淡淡,天长地久。”这些并非主观臆断的“醒世恒言”,值得深刻记取。

总之,这是一本材料扎实、理性追问的反腐纪实佳作,诚如二月河所说:“听听一位有良知有担当有勇气有血性的作家的真情独白,看看一位有焦虑有不安有感受更有心得的基层纪委书记的如此文本,于人,于己,于公,于私,于家,于国,都是有益的啊。”

第四篇:《追问》读后感800字

《追问》读后感800字

海豹

反腐倡廉是每一个国家和政府任何时期都高度重视的问题,是关系到一个政权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反腐惩恶、正风肃纪,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全党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重锤响鼓,狠敲深击。

近年来我们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特别是最近通读了丁捷所著的反腐纪实文学《追问》,昔日权倾一方的高官,如今锒铛入狱,痛陈自己的贪腐心迹,深刻揭示腐败分子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出他们灵魂衰落的轨迹,透露出不少贪腐细节,发人深省。究其原因,这些人大都从自我放松党员要求开始,逐步走向违纪乱纪的。透视一些人犯错误的深刻教训,无非两条轨迹:一是从政治上被打开缺口;另一个是从经济、生活上被打开缺口。两条轨迹的交汇点就是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甚至丧失,精神上“缺钙”,得了“软骨病”.党章规定:“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党的纪律、也就是党的“规矩”,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政治生活准则和言论行动规范,是党的各级组织执行力的有力保障,是确保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有力武器。“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其中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讲规矩。新形势下,我们党承担的历史使命重大,面临的风险和考验加大,加强党的建设的任务艰巨,对党员讲规矩的要求更加突出。

讲规矩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将党的规矩意识根植于心。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严要求自己,必须时刻保持思想上的警醒,道德上的纯洁,注重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坚持不渝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尤其是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偏移、不迷失。在工作生活中,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的团结,遵循组织程序,服从组织决定,严于律己、管好身边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会不断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世界观改造,打牢思想基础、积蓄精神力量,严守党规党纪、做好本职工作,勇敢接受各种困难、风险和诱惑的挑战,在考验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成长。

第五篇:读《生命的追问》有感

读《生命的追问》有感

《生命的追问》这本书是由著名的文学家张海迪所写的。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就对它的标题产生了兴趣,生命的追问,到底是追问什么呢?直到现在,我对书中的那两句话仍然记忆犹新:假如我能站起来吻你,世界该有多美啊!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在书中,我真实地感受到了残疾人的痛苦和作为一个作家发自内心的激情。整本书中,透露了一个残疾人对爱的向往,对大自然的追求,对生命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以及对命运的挑战。但是作者总是以乐观的心态来对待事物,因此文章中很少出现一些伤感的字眼,作者更多写的是当年随父亲一起流放的那个小山村,村里一群热情的姑娘和一些纯朴的村民,当这群乡村少女围在作者轮椅旁,亲切地叫着玲玲姐,推着她去十八里铺的公社看电影,听她唱着苏联民歌《红梅花儿开》时,那是一副多么感人的画面,真令人羡慕!

这深深的感染了我,她们的纯洁善良、热情开朗,被作者真实的描写出来,她们是一群快乐的天使,与她们在一起,不仅能给作者带来无穷的生命力,也传递给读者生活的乐观。

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残疾也是一种美。张海迪用自己的坚毅和善良,书写着它的灿烂人生,大家一定要好好品味这本书,它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的!

下载生命的追问读后感(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命的追问读后感(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3、生命的追问(5篇)

    《生命的追问》 张海迪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2. 理解文章具有丰富内涵的句子的含义,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文章的行文思路,......

    生命的追问演讲稿[五篇]

    今年5月,我与父亲到四川绵阳旅游,经过市区一座大桥时,突然听到喊声“有人落水,快救人!”只见5位维修大桥的工人正在水中挣扎,刚从体校毕业没多久的我只闪过了一个念头“我能救人......

    冯友兰追问人生读后感

    冯友兰追问人生读后感 看着《冯友兰追问人生》一书,随着文字,跟随冯友兰先生的目光探寻人生四部曲。本书45篇文章,从人生真相起笔,到人生境界等,最后落笔于人生的漫谈,四部曲层层......

    读《生命的追问》有感[模版]

    读《生命的追问》有感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对它的标题产生了兴趣,生命的追问,到底是追问什么呢 直到现在,我对书中的那两句话仍然记忆犹新:"假如我能站起来吻你,世界该......

    《追问》读后感:人性的拷问

    人性的拷问——《追问》读后感张雷远丁捷先生的《追问》,是一部口述体的非虚构文学,全书21万字,八个故事,分别选取当下不同行业的反面典型作为解剖对象,让写作对象自话自说,不仅真......

    追问夺走309人生命的洛阳大火

    追问夺走309人生命的洛阳大火 http://news.QQ.com2008年07月29日10:17 南方周末我要评论 本文发表于2001年1月05日的《南方周末》 河南省委书记陈奎元针对洛阳大火说,这起......

    《追问》读后感:初心与底线(大全)

    初心与底线——《追问》读后感《追问》是反腐纪实文学,作者丁捷,是一名厅局级的纪检干部,可谓隐藏之深,洞察之切。2017年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作者从中纪委和省纪委提......

    纪实文学《追问》读后感:人生的"马拉松"

    人生的"马拉松"———纪实文学《追问》读后感亢新芳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获胜的关键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途中的坚持。在法律课堂上,教授特别推荐了《追问》这本书。随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