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0援鄂后再战绥芬河观后感心得体会
他们援鄂后,又到绥芬河支援当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致敬!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援鄂后再战绥芬河观后感心得体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欢!
援鄂后再战绥芬河观后感心得体会(一)
黑龙江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倪薪
于2月12日出征湖北
奋战38天后凯旋
回到家乡结束隔离后
倪薪仅休息了4天
得知绥芬河疫情严重
她再次请战赴绥芬河战“疫”
倪薪说,自己曾在湖北应城
参与抗“疫”工作
比较有经验
所以也有这个思想准备
回来后连家门都没来得及进
两个行李箱都没打开
就直接放上车
当天下午就抵达绥芬河
网友们纷纷表示“致敬”:
“”一定注意休息“”
“辛苦了,平安归来”
……
援鄂后再战绥芬河观后感心得体会(二)
近日,绥芬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90后”护士杨宁火了,她是黑龙江省支援湖北孝感医疗队队员。刚从湖北归来、结束14天隔离后的第二天,她就回到了绥芬河市人民医院的岗位上。
如今绥芬河聚集了上百例海外输入病例,形势危急。这位护士重新穿上了防护服,进入了和冠状病毒斗争的下半场。
网友纷纷为这个可爱的护士点赞,这是一个打满全场的“女战士”,太可敬了。
而官方还晒出她的照片,没想到这位护士还是一个妥妥的美女,颜值超高。皮肤白,大眼睛,高个子,典型的东北姑娘。
3月21日下午,在湖北孝感应城医院工作了30余天的杨宁,回到牡丹江市隔离休整。这是一个满满少女心的女孩子。隔离期间日子很无聊,她称幸亏有这个小玩偶陪她一同度过,感觉不再寂寞。
再回溯到2月12号,这是杨宁出征湖北时的场景,她整整准备了两大箱行李,看来这是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了。同事们为她送行,每个人都紧紧的拥抱了这个姑娘,大家都对她千叮万嘱,“一定要小心,一定保护好自己”!这个姑娘感动的流下了眼泪,她答应同事们,一定会安全回来。
如今,她安全地回来了,不过她的“战争”没有结束,她还要和同事们一起并肩战斗,打好防疫战的下半场。
感谢这个东北姑娘,你是最美的白衣战士。
援鄂后再战绥芬河观后感心得体会(三)
2月12日上午,按照上级关于对口支援湖北省孝感市的相关工作部署,经过筛选,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医医院马业平等4名医护人员光荣入选黑龙江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孝感医疗队。
2月12日抵达孝感后,经过短暂的休整,马业平被分配到孝感市应城市中医医院,负责危重症患者的诊疗工作。在看到患者充满期待眼神的一刹那,马业平告诉自己,无论多么辛苦多么艰难,他都一定要尽全力与这些患者共抗病魔。
值班第一天,马业平管辖的区域有一名患者呼吸困难,心跳骤停,情况危急。气管插管、心肺复苏,马业平临危不乱,与一起值班的战友们从“死神”手里抢回一条生命。可在之后10多天的工作中,又相继有重症患者出现类似症状,并有人不幸离世。
马业平无法释怀,如何改善诊疗方案、提高危重症患者治愈率,成了马业平心中最急切解决的问题。在工作中寻找原因,查阅资料,跟同事们探讨,马业平尝试着改进治疗方案,发挥自己中医专业的特长,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改进现有的救治率。通过参考官方的中医诊疗方案,马业平将患者进行划分,根据具体情况细化方案,几天后便开始显效,患者症状得到较大缓解,“中医马老师”也成了大家对他的特有称呼。
2月24日,一名新冠肺炎患者需要血液滤过治疗,因血液滤过仪器是疫情发生后捐赠的,当地医护人员没有治疗经验,紧急向医疗队求助。有过治疗经验的马业平临危受命,与同事默契合作,完成了应城市中医医院首例血液滤过治疗,也是当地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血液滤过治疗。
马业平在查房过程中发现,很多重症患者都有点消极,他不断地告诉患者:“加油,要有信心,我们都在身边陪着你。”“坚强起来,别怕,咱们一起打败病毒。”一句句带着满满正能量的话语就像黎明前的曙光,回荡在午夜的重症病房,予人温暖和力量。“其实每天看着重症患者在与病魔抗争,我们医生要做的不仅仅是给予医疗上的救治,给他们信心和鼓励也很重要。”为了鼓励患者,马业平和一起值班的队友在防护服上写上了“大王来巡山”“要保持微笑”等字样,鼓励患者也鼓励自己。他负责的病房里总有笑声,大家都说“中医马老师”不仅中医技术好,人也诙谐幽默,平易近人。
作为牡丹江市中医医院重点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马业平始终不忘自己要加入党组织为民服务的初心。临行前,他又一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值班结束,回到驻地已是凌晨2点,他还是认真撰写思想汇报,交给了临时党支部书记。2月21日,牡丹江市支援应城医疗队召开临时党支部扩大会议,会上对马业平提出表扬:“疫情期间工作任务重,马业平同志不忘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团结同事钻研技术,用行动践行着服务人民健康的初心,值得大家学习。”3月5日,传来好消息,马业平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为黑龙江省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中医医师。3月8日,马业平火线入党,他终于实现了自己心中的愿望。
3月21日,马业平圆满完成援鄂任务,回到家乡休养。然而,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家乡牡丹江市绥芬河市因境外输入疫情,成为全国关注的重点区域。“我有过湖北抗疫经验,我是一名党员,保卫家乡,守卫国门,我义不容辞,再次请战!”
4月10日,还没有和家人团聚,没有陪伴分离了两个多月的儿子,没有和等候他归来的母亲吃一顿饭,没有和亲朋好友紧紧相拥,结束医学隔离的马业平再次披上白色“战甲”,奔赴牡丹江市康安医院投入防控工作。因为经验丰富,马业平被安排负责轻重症患者筛查及轻症患者诊治工作。
征鞍未卸,再赴战场。面对大家的关心,马业平给同事发来这样一段话:千里之外,我们帮助孝感人民,现在疫情蔓延到了“家门口”,白衣战士岂能容许家乡人民安康受到威胁。守国门,护家乡,我辈责无旁贷,必倾尽全力,保卫家国。
相关文章:
1.2020一位援鄂医护人员的心得感受5篇
2.2020援鄂队员心得体会最新大全5篇
3.援鄂人员战疫工作报告最新大全5篇
4.学习援鄂医疗队员事迹心得精5篇
5.疫情防控援鄂人员心得总结800字5篇
第二篇:退休后再战主管护师
医学教育网
退休后再战主管护师
我今年57岁,杭州人,2000年提早退休。退休后,干了一段保险工作,天天看人家脸,心理总觉得不是滋味,杭州的风景美,天天游山玩水,日子久了,也没太大意思,心想做了一辈子护士,都没有考过主管护师,难免有些遗憾,不为别的,就为不让自己遗憾,于是便在2009年报了名。困难接着来了,一是年龄大,精力赶不上年轻人,二是考虑到经济因素,像我们这样的人,不可能像年轻人那样来一个大投入,参加辅导班,三是旁人的不理解:像你这样的人能考上么?正在徘徊之际,曹操的那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我的心中响起,参加主管护师考试,一是动力,二是压力,对于重新接触社会,熟悉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与人与己有什么不好?便毅然报名,参加考试。
尽管顶着严寒天气,尽管做了不少努力,结果却不理想。主要原因还是基础不扎实。基础知识56分,专业实践能力59分,其他两门凭借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倒是险些通过了,多少让我感到点安慰。想着这几个月的辛苦付出,想着老伴儿、儿女的劝告,心理琢磨,下一年的考试是考还是不考?我要坚持下去吗?
今年的“医学教育网”我也是光顾多次。听听免费试听的科目,觉得特别不错,老师生动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论坛里的热心版主为我们准备不少的复习资料,还有不少年轻学员发的帖子,很受启发。这里确实是我们热心护师人的温馨课堂,决心明年再试,同时,也想与广大年轻人共尝主管护师考试之路的甜酸苦辣,为是胜利,2009年再聚“医学教育网”!
第三篇:援鄂人员战疫工作报告最新
2020援鄂医护人员陆续乘机返回,相信大家回家后,会系统总结这次战疫的成果,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下下面给大家分享援鄂人员战疫工作报告最新大全.欢迎阅读!
援鄂人员战疫工作报告1
李学勤,山东滨州民建直属六支部会员、副主任护师,是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最早一批的ICU护士,现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士长。她从医近30年,曾参与甲流、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救治工作,有着丰富的危重症护理经验和医疗卫生管理经验。李学勤参加山东省援湖北黄冈第十批医疗队,于2020年2月13日抵达湖北黄冈,现在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人民医院一线值守。
在日常工作中,李学勤细心严谨,有责任心,为护士们讲解传授护理知识十分有耐心;从业多年,经验丰富,专业医护技能无可挑剔,科室工作打理起来得心应手。她曾在电梯间紧急救助一位晕倒的病人,展现了医护人员最美的姿态。
当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时,她主动请缨,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山东省援鄂医疗救援队;她临危受命,担任起人民医院援鄂护士带队人的责任,即刻出发前往湖北省黄冈市;她身带腰伤,直到出征前还瞒着父亲;她就是这样,只要祖国需要,她就会主动站出来,巾帼不让须眉。
李学勤说,当看到日本捐助物资的外包装上写的一句话“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感触很深。九州大地,鲁鄂一家人,虽隔山川江流,但却是同呼吸共命运。在这样危急的时刻,为人民抗疫,为祖国除疫,她义不容辞,也是身为医者的初心。救助更多的人,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条路她坚守了近30年。而民建会员的特殊身份,更让李学勤感到责任在肩,她表示,将践行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誓言,将抗“疫”进行到底!
援鄂人员战疫工作报告2
2月9日凌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附属医院内科护士长刘涛随山西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武汉。截至目前,中核集团已派出24名医护人员在武汉支援抗疫。
战役已经打响,疫情就是命令。在接到太原市卫健委紧急通知的第一时间,中辐院附属医院立即动员,内科医护人员积极响应,踊跃报名,申请书、请战书、决心书纷纷送到医院领导手中,坚决要求到防疫第一线参战,“我是共产党员”、“我是共青团员”……请批准让我上,为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面对大家的请战要求,附属医院决定,选派共产党员、曾参与2003年抗非典战役、护理技术精湛的内科护士长刘涛同志出战。
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刘涛同志领到任务后,没有迟疑,立即开始整理行装,准备驰援武汉。
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当前最紧迫的重要政治任务。在刘涛同志即将出征之际,院党委书记王志恒代表院领导班子向刘涛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叮嘱刘涛同志坚守职责、不辱使命,坚定信心、沉着应战,保护自己、早日凯旋。刘涛同志表示,一定全力以赴完成任务,平安归来,请大家放心!
刘涛的家人对她的决定表示支持,认为在疫情面前,一线比我们更需要她。希望她能够保护好自己,一定要安全回来,我们在家等她。
附属医院领导、内科所有医护人员,以及刘涛的爱人、哥哥、女儿前往机场为她送行!
面对疫情,她毫不犹豫去选择当一名逆行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她无私无畏、勇敢前行,令我们每一个人肃然起敬!
据悉,刘涛已平安抵达武汉,将前往方舱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援鄂人员战疫工作报告3
在此次援鄂医疗国家队成立之际,西安交大二附院吕建瑞主任临危受命,第一时间传达了院方志愿者征集的号召。麻醉科人员积极踊跃报名,志愿者众多。麻醉恢复室(PACU)九名护理人员第一批就抽调了六名,后由于一人在外地,一人被临时替换,最终四名成员入队。
麻醉科全体医护人员,在来武汉之前,早已熟练掌握新冠肺炎的三级防护,进行过模拟患者手术的数次演练,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和心肺复苏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麻醉科的医护人员是患者呼吸支持和生命维系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提供了最为重要的保障。
吕建瑞主任积极和同济医院协调,准备了气管插管的全套设备和镇静与复苏所需的全部药品。麻醉科团队从古都西安到江城武汉,把生的希望带给一个个患者。
援鄂人员战疫工作报告4
2月16日,广西第五批赴湖北抗疫医疗队飞抵武汉。队员们到达驻地酒店已是凌晨1点多,武汉市江汉区审批局和江汉区企业服务中心的保障组全体人员依然等候在驻地,还为队员们准备了热乎乎的晚餐。初到武汉,城市街道空荡,空气湿冷,队员们的心里却已然升腾起一股别样的暖意。
小小的举动背后是深切的关心
“离我远一点,不然传染给你就不好了。”医疗队初到医院,患者们都会主动和医疗队员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还不忘时刻将这句叮嘱挂在嘴边。
回想起刚到病房的那段时间,医疗队里来自贺州市人民医院的护师邱丽霞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凌晨给一位发热的爷爷测体温,我轻拍他的背,告诉他要测体温了,他点点头便转过脸去。”在常人看来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小小动作,当时却重重地拨动了邱丽霞的心弦。
新冠肺炎患者通常会有呼吸困难的症状,戴上口罩之后,呼吸会更艰难。尽管如此,病区里的患者们还是会非常自觉地互相提醒要戴好口罩。
一次,有一位患老年痴呆的婆婆,一直在病区里来回走,不愿意回病房,也不愿意戴口罩,医疗队员们只好陪着婆婆在过道里边走边聊天劝导。这时,一位同是病患的大姐走过来加入了劝导婆婆的行列:“医生护士从大老远的地方跑来帮助我们,我们也要戴好口罩,保护好他们。”出人意料的是,婆婆居然听明白了这句话,乖乖回到病房戴上了口罩。
在病房里,戴口罩、背过身、转过头,已经成了患者们在面对医护人员时的“标准动作”。尽管医护人员都穿着防护服,患者依然时刻记挂着他们的安全。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叮嘱、一个小小的动作,从中传递出的却是患者们对医护人员深切的爱护与关心之情。
志愿者无私奉献传递浓浓温情
护士长刘海娟尤记得第一天上夜班的时候,队员们要为6个转院患者准备床铺。床垫非常重,刘海娟和另一位女队友合力扛起来很是吃力。有位奶奶看到了,便主动跑过来帮忙,还不时给她们加油打气:“孩子,慢点。先喘一下气,歇一歇再装,我们不着急,慢慢来……”亲切的话语,听得人心里暖融融的。
医疗队物资组的组长何芳也碰到过医院的一名“特殊”志愿者,负责医院病区的清洁卫生。他告诉何芳,自己住在医院附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便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我和女朋友一起报名来的,下午她接我的班。”
此外,还有来驻地帮队员们剪头发的理发师。当队员们问他:“我们可是接触过患者的医护人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呢。你怕不怕?”他笑了笑,随即答道:“不怕!相比你们在最危险的一线与疫情斗争,我们所做的也只是尽一点绵薄之力而已。”
平日里,大家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但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他们毅然伸出援手,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湿冷的冬日里温暖着医疗队员们的心。
驻地后勤保障有求必应
抗疫前线,医护人员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为了医疗队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保障医护人员的吃、住、行等后勤工作也尤为重要。
医疗队驻地酒店离医院不远,但无论什么时间,都有公交车、出租车司机接送队员们上下班。不论队员们什么时候上下班,都不会饿着肚子。早上早起,早餐都已备好;深夜下班回到酒店,也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为了尽量照顾队员的饮食习惯,每天的菜品都会迎合着队员们的口味来准备。
在驻地,还有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贴心自助小超市”的地方,里面准备了各种水果、泡面、零食和饮料。担心有队员吃盒饭上火,还备有凉茶和蜂蜜。深受女队员喜爱的,还有酒店精心准备的银耳羹。有的队员胃疼,酒店的厨师大哥便熬粥、煮面,面条里还会加两个荷包蛋。他说:“只要队员们想吃,我就煮。”在这里,毛巾、洗漱用品、常用药物甚至秋衣秋裤等生活用品也一应俱全。
此外,细心的保障组还会挨个记下队员的身份证号,早早地计划着为过生日的队员准备蛋糕。只要队员们有需要,保障组都会想尽办法满足。队员们能够心无旁骛的投入到战“疫”工作中,离不开他们对抗疫情的决心,更离不开无微不至的后勤保障。
医疗队员们身在异乡,却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家一般的温暖。武汉,是一座温暖有情的城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封一座城,是他们的姿态;护一国人,也是他们的愿望。在疫情面前,爱从来都不会只是一份的孤单,武汉人民与全国各地前来援助的人们一同携手抗疫。盼望医疗队员们能够早日还家,更是武汉和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援鄂人员战疫工作报告5
“你们在湖北要好好干,多向专家们学习!”“到了哪边,要做好自身防护,有空多联系!”“相信你们是最捧的,我们等你们平安归来!”……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在送完李红花、金玉梅作为江西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出征湖北后,于2月17日上午,在该院门诊大楼门口再次举行欢送仪式,又将送出2名医护人员作为江西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支援湖北。区领导徐平华、医院院长曾发林及其他院领导班子成员、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共30余人参加欢送仪式。
此次支援湖北的两名医护人员分别来自区人民医院肾内血液科血透室护师杨晓芙,急诊科主管护师陈英,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当得知此次支援消息后,她们主动请缨,加入湖北抗疫一线的队伍中。
在欢送仪式上,徐平华表示:“现在,我们送别杨晓芙、陈英2位白衣战士,我有6个字三句话要说,第一句是感谢。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和全区人民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第二句是希望。此次支援湖北对于每一名医务工作者来说是一个考验,也是展示我们赣县区医务工作者良好形象的重要契机。希望我们2位白衣战士到岗后,服从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调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让湖北人民感受到我们赣南苏区人民的温暖;希望你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做好自身防护,确保自身安全。第三句是祝福。祝愿我们的白衣战士能征善战,你们要一个不少的平安归来!
“今天终于要出发湖北了,终于实现了我的愿望,其实我现在的心情是比较平静的,因为我早就做好了准备,因为湖北那边情况也比较严峻,所以我希望能去了以后,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和湖北那边的同胞一起共同的面对这个严峻的时刻,一起共度难关,在那边我会做好防护,尽力保护好自己,也请每一个关心我的朋友和家人,请他们不要过于担心。”杨晓芙对笔者如是说。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简短的欢送仪式上,她们告别家乡、告别同事、告别亲人,启程奔赴湖北,同全省其他地区的医护人员一道,将投身战“疫”一线。
在全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集中赴鄂的飞机上,陈英接受江西卫视记者采访时几次哽咽,感慨万端:“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钟南山院士已经都84岁高龄,他都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我们没有什么理由不去前仆后继,已经到了抗疫的攻坚阶段,也是最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把这个接力棒接过来,因为前面很多同志已经很辛苦了,日夜操劳、没日没夜,所以说到现在我就想流泪,相信我们到了那里,也会用尽我们的全力,支援湖北、支援随州!”
第四篇: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
这次疫情,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支援武汉,我们看到了大爱,看到了团结,也看到了安心。下面小编整理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欢迎阅读。
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1
她是19名援鄂医疗队队员心目中最美的队长,她是家书致歉丈夫“待我凯旋,定与你一世长安”的柔情妻子,她是父亲眼里工作上拼劲十足的能干女儿,她是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奔赴武汉战疫一线的“钢铁战士”……她的故事,让不少人含泪称赞。她是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副院长、松江区援鄂医疗队队长柴丽莉。
队员心中最美的她,深夜写下最真的谢意
2月28日,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援助的第31天,作为队长的柴丽莉给每一位队员写了一小段评语,并向大家表达了内心深处最真的谢意。她说:“感谢你们给与我机会,让我参与你们的成长。”
一个月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队员们的性格及每个人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情况都被她摸得清清楚楚。19段评语的背后是她三十多个日日夜夜关心队员积累下来的队长“心得”,每一次抽空谈心,每一次询问生活所需,每一次叮嘱督促做好防护,每一次深夜整理修改队员们战疫日记,看似平淡的战疫生活在她看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前几天,一向不写心得体会的队员王叶琴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心中的“最美逆行者”队长》。让王叶琴记忆犹新的是,1月28日刚刚抵达武汉那晚,入驻当地酒店安排好队员们的住宿后,柴丽莉没顾上休息便打电话给提前出发的3名松江队员,询问生活及工作所需。放下电话便匆匆赶去开会,夜里11点开完会回来,她又坐在电脑前写工作计划直到次日凌晨3点。
“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固然重要,但是对疫情的防控更加重要百倍千倍。”在武汉支援的这段日子,柴丽莉几乎每天都会重复这句话。指导、督查当班队员的穿脱防护服是例行动作,即便30多天时间过去了,她从未放松帮大家“把关”。她总是再三叮嘱大家切断传染源是重中之重,引导大家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加强对身边的医护技、患者、工勤人员等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家人心中最拼的她,临走时没有丝毫犹豫
前段时间,柴丽莉的父亲柴卫仁给远在武汉支援的医务人员写了一首七律。诗中那句“多多保重身体,并盼全员凯旋”藏着父亲对女儿的爱与祝福。“丽莉在那边少打电话回来,偶尔联系也是说不了几句就匆匆挂掉了,我们知道她很忙。”今年74岁的柴卫仁说,家人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去打扰她。
回忆起女儿报名支援武汉,柴卫仁直言在家人的预料之中。17年前,作为一名年轻的传染科临床医生,柴丽莉自愿报名投身防疫隔离一线,而今,成长为一名“老兵”的她更加没有犹豫。“她的个性就是这样,工作上的事从来都是冲在前面的。”据柴卫仁介绍,女儿和女婿感情很好,结婚这么多年来被女婿宠成了“公主”,从早晨起床后的爱心豆浆到下班回家后的丰盛晚餐,基本都由女婿帮她张罗得好好的,很多时候甚至连锅碗瓢盆都不用她上手清洗。看似“娇贵”的她在单位却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此次报名支援武汉也是一点也没犹豫。
“她是党员,理应冲在前面。作为队长,她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照顾好队员。”心疼之余,柴卫仁也替女儿感到骄傲。正如柴丽莉本人在她的“满月”心得中所言,“这场疫情,远了距离,却近了心灵;隔离了物理空间,却隔离不了大爱;这场这场疫情,让我们懂得付出,懂得珍惜生命”。
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2
和往常一样,忙完闲下来和爱人聊天,突然手机响起,很晚了,是谁呢?打开手机,信息是护士长发来的,看完信息我就呆住了。爱人看我表情,问我怎么了,我说是前线支援报名通知,“我要不要报名啊? ”爱人问我:“你是怎么想的?”我说我作为一名有10多年呼吸重症医学科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同时也是10多年党龄老党员,我当义不容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爱人毫不犹豫的支持了我的决定。可是我走了,家里的老人和两个小孩怎么办呢?“你去吧,家里放心交给我。”就是爱人简单的一句话,和他那坚定的眼神,给了我鼓励,我第一时间报名了。2月1号中午收到通知,我们医院20名同志将作为四川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时间紧迫,医院立即组织大家培训,结束培训已晚上10点,匆忙购物,匆忙收拾行李。临走前只告诉父母和孩子自己去成都周边支援,孩子们还小,什么都不懂,父母年岁高,我不想让他们为我担心。
第二天,家人送我到医院。让我很感动的是医院为我们20人配置的物资,一夜之间,全部准备到位。正值春节和疫情期间,这么多东西,想必医院也是费尽心思。出征仪式在医院门诊大厅进行,领导及同事们为我们践行鼓气,我们斗志昂扬的踏上了征程…...四川航空英雄机长亲自为我们护航,飞机快抵达武汉时空乘的其中一句话让我感动不已:“今天我们送你们上前线,待疫情结束后,我们接你们回家。”
到达武汉,专车将我们接到驻地,我们安顿下来,赶紧跟领导及家人报了平安。没有丰盛的晚餐,甚至我们都没有怎么说话,就直接带上行李进了自己的房间。清洁、消毒、收拾生活用品,收拾妥当已经很晚了,就匆匆睡了,接连几天都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没有压力那是不可能的。
后面三天都是培训,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及操作。很有幸听了李兰娟院士亲自授课指导。培训得很细致,老师很严谨,我们听得也很认真。
2月6号我们就正式进入病区,我们所在的医院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洗手、戴口罩、戴帽子、穿防护服、戴鞋套、穿隔离衣,熟练的进行着每一项动作,同事之间的互相检查,保证穿戴正确后进入病房。进入病房后不到半个小时,汗水就浸湿了衣服,护目镜也起雾了。几个小时后,护目镜就把脸压变形了,但是我们仍然坚守岗位,并用心为每一位病人护理,不停的为他们加油鼓劲,增加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工作中,我感受到的是同事之间的默契和战友之间的关爱。和我一组的是四川大学华西四院的老师,我在他们中是工龄最长的一个,加之对办公工作相对熟悉,所以组长安排我上主班,主要负责处理医嘱,配药,协助组长协调清洁区和隔离区的各项事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工作也得到了病人及领导们的认可。
刚到武汉的时候物资紧张,什么都缺,但是现在收到了四面八方援助的物资,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在中国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也让我们感受到武汉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坚毅和友善。武汉人民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在驻地,无论我们几点下班,哪怕是凌晨一两点,都会吃到热喷喷的饭菜,酒店服务人员总是说:“你们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只要我们办得到的,都会尽全力满足。”是的,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出门带上生活垃圾,正好遇见保洁叔叔,他随即抢过垃圾,说“你的手是用来医治病人的,我来就好了”,武汉感谢你们,虽然戴着口罩,但是同样能看见她们的笑容和坚定的眼神,我眼眶湿润了。每天来回穿梭在驻地和医院之间,上下班的每个时刻早早已有公交车停在那里等着我们,我们问师傅累不累,晚上凌晨三四点还来接送我们,他说不累,累的是我们。正是无数个他们默默付出,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没有怨言,只有必胜的信念。
最后愿你我都能守住岁月,待到春光灿烂之时,所有美好都会随着春风款款而来,期待万物复苏,春暖大地!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3
姜树志,周口市中心医院急诊内科组长、主治医师,河南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卫生队队员。
今天,是支援武汉的第21天。不知不觉,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15病区工作已经半个多月了,和队友们已经逐渐适应了病区的工作环境和节奏,当看到越来越多的新冠患者痊愈出院,我们发自内心的高兴。
2020年1月末,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周口的情况也一下紧张起来,武汉前线的情况更让人心焦。我坐不住了,第一时间给领导发信息,申请加入支援武汉的医疗队。我的爱人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当我把报名参加援鄂的消息告诉她时,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问我为什么不提前和她说一下,我懂她的理解和支持,也看得出她眼睛里的担心和不舍。我俩深知,武汉如果沦陷,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安全!身为医生,面对如此严重的疫情,不去一线,我心里不踏实。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收治的都是确诊重症患者。到达武汉后,我就和队员们开始了更加紧张、更加严格的防护培训,继续学习新冠肺炎的诊疗流程,了解新冠肺炎的CT影像学特点等;主动向新疆医疗队的老师“取经”,进行工作对接。2月26日,是我第一天值班,第一次进入病房,虽然之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新疆队友们一边安慰,一边仔细地为我检查防护穿戴,让我很感动,紧张感也随之慢慢消退。这个时候,我们不只是籍贯不同的援助医疗人员,更是守望相助的兄弟姐妹。
每次查房,我们都看到戴着口罩的患者眼神中流露出的渴望,但他们会出于安全考虑刻意和我们保持距离。同时又抢着咨询问题,希望和我们多交流。很多患者的家属因为新冠肺炎离世,家庭支离破碎,身体、心理承受了双重的巨大打击和痛苦;还有很多患者的家属已经痊愈,热切盼望与家人早日团聚。如果没能帮到他们,我们怎么可能不遗憾?
在工作中,我发现我们只要每次多停留些时间、多说几句话,都能在精神上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所以,此后我们每次查房,都尽量在患者床前多停留,与他们多交流,详细询问病人,根据每个患者的反馈细心的调整、执行治疗方案,同时和他们唠几句家常。患者们不停的感谢,既让我们心痛和不忍,又让我们充满了勇敢战斗的力量!
曾多次来过武汉,昔日繁荣的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街道寂静,不见人影,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国家遭遇重大疫情,人民蒙受巨大苦难,从医17年的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的感受到一名医务工作者身上担负的那份责任与使命,我为我能参与其中深感荣幸和自豪!
第五篇:2020援鄂医护人员战疫工作报告感想
最美逆行者,守护的是生命以希望。2020援鄂医护人员陆续乘机返回,相信大家回家后,会系统总结这次战疫的成果,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那你知道2020援鄂医护人员战疫工作报告感想都有那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0援鄂医护人员战疫工作报告感想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020援鄂医护人员战疫工作报告感想1
2月16日,广西第五批赴湖北抗疫医疗队飞抵武汉。队员们到达驻地酒店已是凌晨1点多,武汉市江汉区审批局和江汉区企业服务中心的保障组全体人员依然等候在驻地,还为队员们准备了热乎乎的晚餐。初到武汉,城市街道空荡,空气湿冷,队员们的心里却已然升腾起一股别样的暖意。
小小的举动背后是深切的关心
“离我远一点,不然传染给你就不好了。”医疗队初到医院,患者们都会主动和医疗队员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还不忘时刻将这句叮嘱挂在嘴边。
回想起刚到病房的那段时间,医疗队里来自贺州市人民医院的护师邱丽霞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凌晨给一位发热的爷爷测体温,我轻拍他的背,告诉他要测体温了,他点点头便转过脸去。”在常人看来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小小动作,当时却重重地拨动了邱丽霞的心弦。
新冠肺炎患者通常会有呼吸困难的症状,戴上口罩之后,呼吸会更艰难。尽管如此,病区里的患者们还是会非常自觉地互相提醒要戴好口罩。
一次,有一位患老年痴呆的婆婆,一直在病区里来回走,不愿意回病房,也不愿意戴口罩,医疗队员们只好陪着婆婆在过道里边走边聊天劝导。这时,一位同是病患的大姐走过来加入了劝导婆婆的行列:“医生护士从大老远的地方跑来帮助我们,我们也要戴好口罩,保护好他们。”出人意料的是,婆婆居然听明白了这句话,乖乖回到病房戴上了口罩。
在病房里,戴口罩、背过身、转过头,已经成了患者们在面对医护人员时的“标准动作”。尽管医护人员都穿着防护服,患者依然时刻记挂着他们的安全。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叮嘱、一个小小的动作,从中传递出的却是患者们对医护人员深切的爱护与关心之情。
志愿者无私奉献传递浓浓温情
护士长刘海娟尤记得第一天上夜班的时候,队员们要为6个转院患者准备床铺。床垫非常重,刘海娟和另一位女队友合力扛起来很是吃力。有位奶奶看到了,便主动跑过来帮忙,还不时给她们加油打气:“孩子,慢点。先喘一下气,歇一歇再装,我们不着急,慢慢来……”亲切的话语,听得人心里暖融融的。
医疗队物资组的组长何芳也碰到过医院的一名“特殊”志愿者,负责医院病区的清洁卫生。他告诉何芳,自己住在医院附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便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我和女朋友一起报名来的,下午她接我的班。”
此外,还有来驻地帮队员们剪头发的理发师。当队员们问他:“我们可是接触过患者的医护人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呢。你怕不怕?”他笑了笑,随即答道:“不怕!相比你们在最危险的一线与疫情斗争,我们所做的也只是尽一点绵薄之力而已。”
平日里,大家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但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他们毅然伸出援手,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湿冷的冬日里温暖着医疗队员们的心。
驻地后勤保障有求必应
抗疫前线,医护人员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为了医疗队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保障医护人员的吃、住、行等后勤工作也尤为重要。
医疗队驻地酒店离医院不远,但无论什么时间,都有公交车、出租车司机接送队员们上下班。不论队员们什么时候上下班,都不会饿着肚子。早上早起,早餐都已备好;深夜下班回到酒店,也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为了尽量照顾队员的饮食习惯,每天的菜品都会迎合着队员们的口味来准备。
在驻地,还有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贴心自助小超市”的地方,里面准备了各种水果、泡面、零食和饮料。担心有队员吃盒饭上火,还备有凉茶和蜂蜜。深受女队员喜爱的,还有酒店精心准备的银耳羹。有的队员胃疼,酒店的厨师大哥便熬粥、煮面,面条里还会加两个荷包蛋。他说:“只要队员们想吃,我就煮。”在这里,毛巾、洗漱用品、常用药物甚至秋衣秋裤等生活用品也一应俱全。
此外,细心的保障组还会挨个记下队员的身份证号,早早地计划着为过生日的队员准备蛋糕。只要队员们有需要,保障组都会想尽办法满足。队员们能够心无旁骛的投入到战“疫”工作中,离不开他们对抗疫情的决心,更离不开无微不至的后勤保障。
医疗队员们身在异乡,却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家一般的温暖。武汉,是一座温暖有情的城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封一座城,是他们的姿态;护一国人,也是他们的愿望。在疫情面前,爱从来都不会只是一份的孤单,武汉人民与全国各地前来援助的人们一同携手抗疫。盼望医疗队员们能够早日还家,更是武汉和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2020援鄂医护人员战疫工作报告感想2
“你们在湖北要好好干,多向专家们学习!”“到了哪边,要做好自身防护,有空多联系!”“相信你们是最捧的,我们等你们平安归来!”……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在送完李红花、金玉梅作为江西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出征湖北后,于2月17日上午,在该院门诊大楼门口再次举行欢送仪式,又将送出2名医护人员作为江西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支援湖北。区领导徐平华、医院院长曾发林及其他院领导班子成员、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共30余人参加欢送仪式。
此次支援湖北的两名医护人员分别来自区人民医院肾内血液科血透室护师杨晓芙,急诊科主管护师陈英,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当得知此次支援消息后,她们主动请缨,加入湖北抗疫一线的队伍中。
在欢送仪式上,徐平华表示:“现在,我们送别杨晓芙、陈英2位白衣战士,我有6个字三句话要说,第一句是感谢。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和全区人民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第二句是希望。此次支援湖北对于每一名医务工作者来说是一个考验,也是展示我们赣县区医务工作者良好形象的重要契机。希望我们2位白衣战士到岗后,服从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调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让湖北人民感受到我们赣南苏区人民的温暖;希望你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做好自身防护,确保自身安全。第三句是祝福。祝愿我们的白衣战士能征善战,你们要一个不少的平安归来!
“今天终于要出发湖北了,终于实现了我的愿望,其实我现在的心情是比较平静的,因为我早就做好了准备,因为湖北那边情况也比较严峻,所以我希望能去了以后,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和湖北那边的同胞一起共同的面对这个严峻的时刻,一起共度难关,在那边我会做好防护,尽力保护好自己,也请每一个关心我的朋友和家人,请他们不要过于担心。”杨晓芙对笔者如是说。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简短的欢送仪式上,她们告别家乡、告别同事、告别亲人,启程奔赴湖北,同全省其他地区的医护人员一道,将投身战“疫”一线。
在全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集中赴鄂的飞机上,陈英接受江西卫视记者采访时几次哽咽,感慨万端:“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钟南山院士已经都84岁高龄,他都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我们没有什么理由不去前仆后继,已经到了抗疫的攻坚阶段,也是最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把这个接力棒接过来,因为前面很多同志已经很辛苦了,日夜操劳、没日没夜,所以说到现在我就想流泪,相信我们到了那里,也会用尽我们的全力,支援湖北、支援随州!”
2020援鄂医护人员战疫工作报告感想3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尽管疫情肆虐江城,尽管黄鹤楼笼罩乌云,但我们依然相信,太阳一定会升起!”
昨天,一首由上海推么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上海人民大舞台国际文化娱乐有限公司出品的抗疫歌曲《四月去武大看樱花》在腾讯视频、好看视频和西瓜视频等各大网络媒体上线后即迅速被转发,引起热议。新浪微博上,《四月去武大看樱花》一个小时达到过万阅读,朋友圈有近百条转发。
“早晨出门的时候,我看到门前的樱花已经开放,它告诉我们,冬天已过去,春天来了,我想大家期待的那一天不会太远。”3月6日,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在回答“武汉什么时候解禁?”时这样回答道。
丁向阳这一席话道出《四月去武大看樱花》火了原因:期待武汉封城解禁,期待抗疫取得全面胜利,全国人民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能够自由出行(去武大看樱花),是大家的共同心愿。
“我曾经也是一名军人,还是一名军医,这次抗疫没有机会去前线,我们在后方要为抗疫加油鼓劲,文艺抗疫。”歌词作者、上海推么推文化传媒创始人涂建设如是说。据涂建设介绍,在《四月去武大看樱花》这首歌的创作过程中,从作词、谱曲、演唱、制作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人们的鼓励和支持,这其中,有在武汉的老师、同学、战友,还有许多从未谋面的全国各地写手、歌手和音乐人。其中最令他感动的是原武汉大学学生合唱团团长李泉和上海东方医院援鄂医疗队领队雷撼,他们不但亲自参与了这首歌的隔空录唱,还动员了校友和小伙伴们参与。
文艺抗疫,是位于“演艺大世界”的上海人民大舞台自疫情防控以来一直的行动。抗疫期间,人民大舞台的万众编剧上线了五部抗疫广播剧,受到了听众的好评。
这次参与抗疫歌曲《四月去武大看樱花》的制作,上海人民大舞台合唱团的团员们全部公益行动,男声主唱余争平是中央电视台军旅歌曲大赛金奖获得者,女声主唱李杰曾经随团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过新年音乐会演出。他们都是戴着口罩出门参加公益演唱录制的……
“真的很感动,这么多歌手、音乐人和网友都义务参加这首歌的制作,不辞辛苦,不计报酬,他们让我看到了人性发光的一面,让我受到了教育。”《四月去武大看樱花》统筹、90后推么推文化传媒音像部小编欧阳丹感慨的说。
“这歌越听越好听,越听越有劲!”
“这个MV听得我浑身充满力量!”
“身在武汉的我,这首歌既让我泪流满面,又让我感到温暖和充满信心,我期待着大家能来武汉……”
“做着社区防疫工作,又参与了公益歌曲的制作,这个春天有点忙,只为每个人心中的樱花都能绽放……”
“一首歌温暖一座城,每个音符都是不能复制的感动,愿这一段段旋律,能凝聚一座城的信念,集合整个中国的力量,鼓舞士气、形成合力,全力以赴、众志成城。”
网络上、微信群、朋友圈许许多多的留言,与其说是对《四月去武大看樱花》的赞誉,不如说传递了一个共同心愿:苦疫久矣,抗疫必胜!
2020援鄂医护人员战疫工作报告感想4
2月9日凌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附属医院内科护士长刘涛随山西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武汉。截至目前,中核集团已派出24名医护人员在武汉支援抗疫。
战役已经打响,疫情就是命令。在接到太原市卫健委紧急通知的第一时间,中辐院附属医院立即动员,内科医护人员积极响应,踊跃报名,申请书、请战书、决心书纷纷送到医院领导手中,坚决要求到防疫第一线参战,“我是共产党员”、“我是共青团员”……请批准让我上,为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面对大家的请战要求,附属医院决定,选派共产党员、曾参与2003年抗非典战役、护理技术精湛的内科护士长刘涛同志出战。
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刘涛同志领到任务后,没有迟疑,立即开始整理行装,准备驰援武汉。
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当前最紧迫的重要政治任务。在刘涛同志即将出征之际,院党委书记王志恒代表院领导班子向刘涛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叮嘱刘涛同志坚守职责、不辱使命,坚定信心、沉着应战,保护自己、早日凯旋。刘涛同志表示,一定全力以赴完成任务,平安归来,请大家放心!
刘涛的家人对她的决定表示支持,认为在疫情面前,一线比我们更需要她。希望她能够保护好自己,一定要安全回来,我们在家等她。
附属医院领导、内科所有医护人员,以及刘涛的爱人、哥哥、女儿前往机场为她送行!
面对疫情,她毫不犹豫去选择当一名逆行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她无私无畏、勇敢前行,令我们每一个人肃然起敬!
据悉,刘涛已平安抵达武汉,将前往方舱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2020援鄂医护人员战疫工作报告感想5
集结队伍驰援武汉疫区
“武汉加油!我们来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主任袁雅冬满腔真情,2003年参加了抗击非典战斗,17年后她再度出征,并任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队长,“前面等待我们的是一场硬仗,但我们有信心和湖北人民一道,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今天正好是我的生日,特别有意义。”出发前,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管理部副主任张征说,“面对国家的召唤,我们义不容辞,必须挺身而出,携手并肩战胜困难。”
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崔锦华深情地表示,“2003年非典时期,全世界守护我们90后。2020年,在这次疫情中,让我们90后守护这个世界!”
1月26日20时20分,河北援鄂抗疫医疗队第一批队员坐上由北京西开往长沙的列车,奔赴武汉抗疫最前线。他们中间,有参加过抗击非典的资深专家,有年轻的爸爸妈妈,也有新婚不久的丈夫或妻子,但这时,他们只有一个身份:河北援鄂抗疫医务人员。
“坚决完成任务!”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病区主任朱桂军说。
“我们一定平安归来!”来自唐山市的队员们向送行人们使劲儿挥手。
“要照顾好自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王贵英嘱咐该医院参战的4名队员,“全院职工都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放心吧!”
据悉,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第一批队员来自10家省直医院和11家市三级医院,分成普通患者救治、危重症患者救治和临床检验3个医疗队,涵盖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科、重症医学、呼吸重症、临床检验等6个专业,其中医生42人、护理人员93人、临床检验医技人员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