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最新
面对恶疾,他们未曾有丝毫怯意,相反,他们远离亲人,义无反顾的踏上战“疫”一线,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一呼百应,不管前路如何。一起来看看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最新5篇大全,欢迎查阅!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1
2020年央视元宵特别节目,注定是一场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记的“晚会模样”。由于疫情原因,央视元宵晚会调整为特别抗疫节目,30多年来首次取消了现场观众设置。在抗击疫情最关键的时刻,我们向英雄致敬,用文字记录逆行的身影,用文艺激扬奋进的力量,将温暖、大爱和祝福传递给每一个人,期盼勇士凯旋,共迎战“疫”胜利。
有一种精神,让人肃然起敬;有一种感动,让人热泪盈眶;有一种样子,让人永远铭记。每年央视的节日晚会,总有几个瞬间引起我们的共鸣。“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当诗朗诵《你的样子》在“元宵晚会”现场响起时,一幅幅熟悉的面孔在我们脑海掠过,一道道最美的身影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尽管现场空无一人,但朴素的语言、感人的事迹、可贵的精神早已装满了千家万户,在中华儿女心中回荡不止,借由诗歌向每一位奋战抗疫一线的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感恩“最美的样子”。
“你的样子”是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无数优秀共产党员冲锋“疫”线,关键时刻从未让人民失望过。84岁的钟南山院士再战防疫前线,用生命诠释“疫情当前、警察不退”的8名战士,身患绝症仍坚守抗疫最前沿的张定宇,还有舍弃春节假期、不眠不休奋战在基层“疫”线的广大党员干部。你们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让鲜艳的党旗飘扬在抗疫第一线,高扬在人民需要我们的任何地方。“你的样子”是初心使命,我们不会忘记。
“你的样子”是白衣天使,坚守岗位、救死扶伤,守护人民健康是一辈子的事业。一张张“请战书”、一次次“隔空拥抱”、一颗颗滚烫的心,医务人员用行动的坚守,去恪守守护人民健康的铮铮誓言。“妈妈要去打怪兽”“2020春天最时尚的发型”,这些笑中带泪的画面,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历经4天3夜,辗转300余公里的上班路,是上火线不下线的英勇奋斗;哭过之后继续征战的胡明,穿着“最重战甲”,迈出“坚定步伐”,是不被脆弱打败的钢铁战士。疫情当前,你们无所畏惧,只知道做医生的责无旁贷,该冲锋的时候就要冲锋。“你的样子”是生命至上,我们不会忘记。
“你的样子”是中国军人,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是人民军队不变本色。中国军人有骨气、有血性,不怕苦、不怕累,每一次挺身而出都能温暖我们、震撼人心。承担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部队火线驰援武汉,通宵达旦调运物资,这就是人民军队的“雷霆速度”。防护面罩在脸上勒出痕迹,双手红肿裂开,你们依旧勇往直前,这就是“最美军人”。“若有战,召必回!”各地退役军人们“组团”投身抗疫一线,这就是退役不褪色的“军徽荣耀”。你们牢记人民军队宗旨,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只为保护一方平安,守卫人民幸福。“你的样子”是赤胆忠心,我们不会忘记。
“你的样子”是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伟大团结精神是中国人民风貌。“小家”与“大国”紧密相连,抗击疫情,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是一剂最强“良药”。春节期间,各地民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少出门、不串门,留在家就是作战,人民合力减缓疫情传播;“给白衣天使加一点油”的袁兆文,放下存钱罐不留姓名的小女孩,民间小善汇聚大爱洪流;《我和我的祖国》大合唱到社会各界纷纷生产、捐献物资,支援疫线,千千万万忙碌在各自战线的中华儿女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你的样子”是团结互助,我们不会忘记。
“你的样子”是伟大祖国,人民至上、国家担当,把为人民造福事业不断推向前。无论走多远,祖国永远牵挂你,是最坚强的后盾。从1998年的抗洪抢险,到2003年的抗击非典,再到2008年的抗震救灾,一次次伟大斗争告诉我们:越是危急关头,越要坚定相信和支持我们的伟大祖国,就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迈不过去的坎。疫情面前,封闭城市、隔离人员、延长假期、及时准确公布疫情信息、迅速建造专门医院,第一时间甄别出病原体……国家以最快速度、最强举措,保障人民利益。当国家包机接海外华人时,那一刻是放心、安心、开心的中国红。“你的样子”是五星红旗,我们不会忘记。
天耀中华,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中华民族是从艰难困苦中走过来的。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每个在岗位上努力的人,你们的样子都会随着这场战役永远被记载,你们都是英雄!加油,中国!加油,每一个中国人!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2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就同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一样,在新冠肺炎疫情以异常迅猛之势席卷全国之时,基层干部胸怀一腔热血冲锋在前,以人民福祉为最大目标,整合力、出新招,力守一方热土、护百姓平安。
一腔热血来自于信仰。“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奋战一线的勇士,虽身处抗击疫情的迷雾之中,仍不畏艰险毅然坚守岗位,这份执着源自心中的信仰。有幸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虽不能像烈士那样发出“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那样的豪言壮志,但是新时代的我们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时,无数基层干部发出了“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慷慨陈词。当看着身边头发花白的老党员坚守的身影、卡点值班的干部不厌其烦的耐心劝说,这里面的情怀、无畏,难以用只言片语去诠释,只有在为民服务、共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时才能体悟其中的力量。
一腔热血根植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广大基层干部同舟共济、群策群力战胜疫情的法宝。大年初三寒风凛然,没有防护措施、没有厚实棉衣保暖、没有场所休息,没有的东西数不胜数,却都敌不过有一面心系群众的伟大旗帜。方法总比困难多,组织上积极谋划,把一件件大衣、一顶顶帐篷、一句句叮咛送到了基层干部身边。基层干部也迸发出了超脱的激情与能量,24小时的值班轮守,严谨有序的摸排、登记、测温、查杀程序,忙完疫情防控不忘本职工作的加班加点,基层干部用血肉之躯当好了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疫情无情人有情,基层干部用这份坚守换来了社区居民的支持与理解,社区居民送来的一份份暖心餐食、一句句亲切关怀,温暖了基层干部的心,也筑牢了这道充满爱的防疫防线。
一腔热血体现在行动。“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中央一声令下,基层群起响应。身为组工干部,切身体悟到了组工干部的政治觉悟与能力素养。第一时间制定下发通知和方案、成立疫情联防联控督导工作组、积极组织组工干部下沉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没有延误一刻战情,真正做到了身体力行抗击疫情。在疫情防控的工作开展以来,组工干部成为了多面手,既是基层一线的宣传员,又是出入关卡的守门员,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并肩作战、群防群控。危急关头方显英雄本色,艰险面前才见担当,参与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口罩挡住了面庞、臃肿的大衣掩盖了身材,但所有人都不计回报、兢兢业业地埋头苦干,努力与疫情抗争着……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3
2月8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播出,多少人在荧屏前不知不觉热了眼眶,泪流满面。在诗朗诵《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这一节目中,我们看到了无数个“逆行者”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英勇奋战的样子,深深地刻在每一个国人的心中,让人难以忘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向世界彰显着新时代中国人风貌以及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模样。
毅然前行,奔赴战场,是中国人勇敢的样子。“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发出这个呼吁声的人,自己却食言了。84岁的钟南山院士,在呼吁国人远离武汉避难时,自己却毅然决然地奔赴了武汉第一线,面对疫情,勇敢向前。为了与病毒赛跑,许多中国人如钟南山院士一般,在危难时刻勇敢出征,用生命诠释“疫情当前,勇往直前”的中国人模样。一批批从全国各地奔赴武汉支援的白衣天使、军人、志愿者……他们是真的猛士,在国家危难时刻勇敢出征,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坚定了战胜疫情“魔鬼”的信心。这,就是中国人勇敢的样子。
夜以继日,坚守岗位,是中国人敬业的样子。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大年初一就结束了自己的假期,回到工作岗位。他们,就是基层人民干部。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加强辖区民众对抗疫情的重视,保护人民安全,基层工作人员放弃了与亲人围坐火炉边上闲聊的舒适日子,开始走在寒风刺骨的乡间小路上,带着大喇叭、宣传标语到各村各寨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到各种娱乐场所劝退集散的众人,在各村各寨疫情防控点坚守岗位……连续大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夜以继日,坚守岗位,忙碌在辖区的大街小巷里,争分夺秒,确保辖区内人人知“疫”,人人站“疫”,守护好辖区的“安全大门”。这,就是中国人敬业的样子。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国人团结的样子。近日,一架从南航墨尔本返航广州的航班震惊了世界,航班上没有旅客回中国,飞机上全是澳洲华人及时运回中国的物资,只为为国渡难关。这,就是中国的力量。在人口流动最大的春运期间,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迅速行动,采取果断措施防控疫情;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团结,在短短10天建成一家医院,短时筹集大量物资送到武汉:3天拔了10万斤大葱、一个寨用摩托车运了22顿香蕉、一个人买了10吨白菜……在疫情面前,无数中国人用自己的行动保护自己的家园,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这,就是中国人团结的样子。
历史上多灾多难,但永不言败的中华民族,绝不会被这一场病毒所打败。在这场大的疫情面前,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一定会过去,凤凰涅槃的中华民族只能会更加团结,爆发出更加强大的凝聚力和爆发力,最终凝聚成一股中国力量。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4
谁曾想,我们口中那个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是这样开始的:肺炎在一夕之间席卷整个武汉,再至整个中国,也是因此,若干“战士”奋战一线。去年12月1日,中国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携带者出现,在疏于防范的情况下,该病毒迅速扩散至整个武汉,进而是整个中国。庆幸的是,国家立即采取行动:迅速封城、十二天建成小汤山、各党员严格执行任务,使得疫情得到控制。前几天看见了这样一句话:当天空渐暗,星星就会发亮。据统计,全国总人口中国共产党员占比6.4%,而战“疫”牺牲人员中国共产党党员占比却超过了67%。他们中,有的疲惫到倒在病床前、有的染病而英年早逝。面对恶疾,他们未曾有丝毫怯意,相反,他们远离亲人,义无反顾的踏上战“疫”一线,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一呼百应,不管前路如何。
当然,各界爱心人士也蜜蜂般蜂拥而至。大至倾其所有,小至几箱口罩、牛奶。常年四处行好事的韩红捐出了她所有身家、各机构自行组织钱财及物品的捐赠,就连身处险境的日本也捐了不少口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所描述的该是这样吧,面对困难,我们更该坚持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对当下有耐心,对未来有信心。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持手术刀,身披白大褂,为了更好的抗击疾病,女性舍了青丝,他们全天24小时轮流值班,一天坚持20多个小时戴口罩,已经持续了3个多月了,即使满脸血印,他们也无怨无悔,这就是白衣天使,中国的医护人员。他们也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但国家有难,他们义无反顾的奋战一线。这就是中国医者。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说得便是这般吧。
“停课不停学”也扎实进行,为人师者,早已为学子做好榜样:网课进行的井井有条,更有甚者,老师亲自走上七尺讲台。他们蜡烛般的奉献,只为照亮学子前行。这就是中国教师。
一鲸落,万物生。一头鲸将死时,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慢慢死去,同时,它的尸体将供养这片海域的生命长达百年,科学家将这一过程称作鲸落。而今无数鲸一般的人涌出“水面”,他们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深地致敬,同时,我们更该像他们那般,拥有无私奉献,勇于奉献的精神。
这就是中国的样子,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让14亿人都成为你的样子,我们就能在春暖花开之时,看到你脱下防护服、揭开口罩露出灿烂的笑容。
“愿春早来,花枝春满,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我们经历过无数次的严寒,每一次,也都迎来了春天。我相信这次也一定会。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5
“我主动请战,不计报酬,无惧生死!”“我不为荣誉,不为光环,这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我愿投身最前线,并肩战斗,逆风而行”,一句句“我报名”“我参加”“我请战”,响彻抗击疫情最前沿。病毒就是敌人,防控疫情就是一场没有硝烟战争,每个人都是战士,每名党员都要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带动广大群众,凝聚起共克时艰、全力以赴、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最强音”。
筑牢战斗堡垒,凝聚共克时艰的组织合力。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战斗在一线的党员的坚强后盾。在“生死时速”大驰援的第一线,在昼夜奋战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工地上,一名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矗立,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战“疫”中,各级党组织要科学判断形势、精准把握疫情,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最大程度降低疫情扩散。在防控疫情斗争关键部位、一线指挥部建立临时党组织,选优配强党组织负责人,建好用好党组织各项制度,全面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引导党员危急关头、危险时刻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
擦亮初心底色,凝聚全力以赴的精神动力。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越是关键时刻,越见精神品质,越见党性修为。在抗击疫情的各条战线上,广大党员干部放弃春节团聚和休假,深入防控疫情第一线,挨家挨户、逐人逐项摸底排查、掌握实情,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做好疫情信息公开、政策宣传解读、卫生知识普及、心理疏导等工作,以实际行动调动和汇聚起各方智慧和力量,牢牢把握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动权。初心使命,不是口号,不是空话,是每一个党员干部融汇于日常的自觉,是关键时刻随时能经受历练、接受检验的品质。在这场战“疫”中,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守岗位、靠前指挥,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坚决扛起护卫人民健康的硬责任,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用行动诠释“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意志品性,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战斗中接受考验。
坚定人民立场,凝聚众志成城的磅礴伟力。“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推动历史发展的是“行动者的群众”。在一群群医务工作者昼夜奔忙的身影中,我们看到了人民群众迎难而上的无畏和刚强;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紧张的施工现场,我们看到了人民群众打赢战“疫”的信心和决心;在一条条具有乡土气息的宣传标语和一首首接地气的山歌、顺口溜中,我们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担当和智慧。人民群众是抗击疫情的最广泛基础,也是打赢这场战争的强大力量。他们站得出来、豁得出去,以“硬核”的作风和扎实的行动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这场战“疫”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打赢战“疫”的强大力量。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最新5篇大全
第二篇: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
这次疫情,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支援武汉,我们看到了大爱,看到了团结,也看到了安心。下面小编整理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欢迎阅读。
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1
她是19名援鄂医疗队队员心目中最美的队长,她是家书致歉丈夫“待我凯旋,定与你一世长安”的柔情妻子,她是父亲眼里工作上拼劲十足的能干女儿,她是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奔赴武汉战疫一线的“钢铁战士”……她的故事,让不少人含泪称赞。她是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副院长、松江区援鄂医疗队队长柴丽莉。
队员心中最美的她,深夜写下最真的谢意
2月28日,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援助的第31天,作为队长的柴丽莉给每一位队员写了一小段评语,并向大家表达了内心深处最真的谢意。她说:“感谢你们给与我机会,让我参与你们的成长。”
一个月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队员们的性格及每个人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情况都被她摸得清清楚楚。19段评语的背后是她三十多个日日夜夜关心队员积累下来的队长“心得”,每一次抽空谈心,每一次询问生活所需,每一次叮嘱督促做好防护,每一次深夜整理修改队员们战疫日记,看似平淡的战疫生活在她看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前几天,一向不写心得体会的队员王叶琴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心中的“最美逆行者”队长》。让王叶琴记忆犹新的是,1月28日刚刚抵达武汉那晚,入驻当地酒店安排好队员们的住宿后,柴丽莉没顾上休息便打电话给提前出发的3名松江队员,询问生活及工作所需。放下电话便匆匆赶去开会,夜里11点开完会回来,她又坐在电脑前写工作计划直到次日凌晨3点。
“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固然重要,但是对疫情的防控更加重要百倍千倍。”在武汉支援的这段日子,柴丽莉几乎每天都会重复这句话。指导、督查当班队员的穿脱防护服是例行动作,即便30多天时间过去了,她从未放松帮大家“把关”。她总是再三叮嘱大家切断传染源是重中之重,引导大家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加强对身边的医护技、患者、工勤人员等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家人心中最拼的她,临走时没有丝毫犹豫
前段时间,柴丽莉的父亲柴卫仁给远在武汉支援的医务人员写了一首七律。诗中那句“多多保重身体,并盼全员凯旋”藏着父亲对女儿的爱与祝福。“丽莉在那边少打电话回来,偶尔联系也是说不了几句就匆匆挂掉了,我们知道她很忙。”今年74岁的柴卫仁说,家人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去打扰她。
回忆起女儿报名支援武汉,柴卫仁直言在家人的预料之中。17年前,作为一名年轻的传染科临床医生,柴丽莉自愿报名投身防疫隔离一线,而今,成长为一名“老兵”的她更加没有犹豫。“她的个性就是这样,工作上的事从来都是冲在前面的。”据柴卫仁介绍,女儿和女婿感情很好,结婚这么多年来被女婿宠成了“公主”,从早晨起床后的爱心豆浆到下班回家后的丰盛晚餐,基本都由女婿帮她张罗得好好的,很多时候甚至连锅碗瓢盆都不用她上手清洗。看似“娇贵”的她在单位却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此次报名支援武汉也是一点也没犹豫。
“她是党员,理应冲在前面。作为队长,她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照顾好队员。”心疼之余,柴卫仁也替女儿感到骄傲。正如柴丽莉本人在她的“满月”心得中所言,“这场疫情,远了距离,却近了心灵;隔离了物理空间,却隔离不了大爱;这场这场疫情,让我们懂得付出,懂得珍惜生命”。
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2
和往常一样,忙完闲下来和爱人聊天,突然手机响起,很晚了,是谁呢?打开手机,信息是护士长发来的,看完信息我就呆住了。爱人看我表情,问我怎么了,我说是前线支援报名通知,“我要不要报名啊? ”爱人问我:“你是怎么想的?”我说我作为一名有10多年呼吸重症医学科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同时也是10多年党龄老党员,我当义不容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爱人毫不犹豫的支持了我的决定。可是我走了,家里的老人和两个小孩怎么办呢?“你去吧,家里放心交给我。”就是爱人简单的一句话,和他那坚定的眼神,给了我鼓励,我第一时间报名了。2月1号中午收到通知,我们医院20名同志将作为四川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时间紧迫,医院立即组织大家培训,结束培训已晚上10点,匆忙购物,匆忙收拾行李。临走前只告诉父母和孩子自己去成都周边支援,孩子们还小,什么都不懂,父母年岁高,我不想让他们为我担心。
第二天,家人送我到医院。让我很感动的是医院为我们20人配置的物资,一夜之间,全部准备到位。正值春节和疫情期间,这么多东西,想必医院也是费尽心思。出征仪式在医院门诊大厅进行,领导及同事们为我们践行鼓气,我们斗志昂扬的踏上了征程…...四川航空英雄机长亲自为我们护航,飞机快抵达武汉时空乘的其中一句话让我感动不已:“今天我们送你们上前线,待疫情结束后,我们接你们回家。”
到达武汉,专车将我们接到驻地,我们安顿下来,赶紧跟领导及家人报了平安。没有丰盛的晚餐,甚至我们都没有怎么说话,就直接带上行李进了自己的房间。清洁、消毒、收拾生活用品,收拾妥当已经很晚了,就匆匆睡了,接连几天都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没有压力那是不可能的。
后面三天都是培训,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及操作。很有幸听了李兰娟院士亲自授课指导。培训得很细致,老师很严谨,我们听得也很认真。
2月6号我们就正式进入病区,我们所在的医院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洗手、戴口罩、戴帽子、穿防护服、戴鞋套、穿隔离衣,熟练的进行着每一项动作,同事之间的互相检查,保证穿戴正确后进入病房。进入病房后不到半个小时,汗水就浸湿了衣服,护目镜也起雾了。几个小时后,护目镜就把脸压变形了,但是我们仍然坚守岗位,并用心为每一位病人护理,不停的为他们加油鼓劲,增加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工作中,我感受到的是同事之间的默契和战友之间的关爱。和我一组的是四川大学华西四院的老师,我在他们中是工龄最长的一个,加之对办公工作相对熟悉,所以组长安排我上主班,主要负责处理医嘱,配药,协助组长协调清洁区和隔离区的各项事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工作也得到了病人及领导们的认可。
刚到武汉的时候物资紧张,什么都缺,但是现在收到了四面八方援助的物资,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在中国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也让我们感受到武汉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坚毅和友善。武汉人民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在驻地,无论我们几点下班,哪怕是凌晨一两点,都会吃到热喷喷的饭菜,酒店服务人员总是说:“你们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只要我们办得到的,都会尽全力满足。”是的,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出门带上生活垃圾,正好遇见保洁叔叔,他随即抢过垃圾,说“你的手是用来医治病人的,我来就好了”,武汉感谢你们,虽然戴着口罩,但是同样能看见她们的笑容和坚定的眼神,我眼眶湿润了。每天来回穿梭在驻地和医院之间,上下班的每个时刻早早已有公交车停在那里等着我们,我们问师傅累不累,晚上凌晨三四点还来接送我们,他说不累,累的是我们。正是无数个他们默默付出,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没有怨言,只有必胜的信念。
最后愿你我都能守住岁月,待到春光灿烂之时,所有美好都会随着春风款款而来,期待万物复苏,春暖大地!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3
姜树志,周口市中心医院急诊内科组长、主治医师,河南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卫生队队员。
今天,是支援武汉的第21天。不知不觉,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15病区工作已经半个多月了,和队友们已经逐渐适应了病区的工作环境和节奏,当看到越来越多的新冠患者痊愈出院,我们发自内心的高兴。
2020年1月末,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周口的情况也一下紧张起来,武汉前线的情况更让人心焦。我坐不住了,第一时间给领导发信息,申请加入支援武汉的医疗队。我的爱人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当我把报名参加援鄂的消息告诉她时,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问我为什么不提前和她说一下,我懂她的理解和支持,也看得出她眼睛里的担心和不舍。我俩深知,武汉如果沦陷,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安全!身为医生,面对如此严重的疫情,不去一线,我心里不踏实。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收治的都是确诊重症患者。到达武汉后,我就和队员们开始了更加紧张、更加严格的防护培训,继续学习新冠肺炎的诊疗流程,了解新冠肺炎的CT影像学特点等;主动向新疆医疗队的老师“取经”,进行工作对接。2月26日,是我第一天值班,第一次进入病房,虽然之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新疆队友们一边安慰,一边仔细地为我检查防护穿戴,让我很感动,紧张感也随之慢慢消退。这个时候,我们不只是籍贯不同的援助医疗人员,更是守望相助的兄弟姐妹。
每次查房,我们都看到戴着口罩的患者眼神中流露出的渴望,但他们会出于安全考虑刻意和我们保持距离。同时又抢着咨询问题,希望和我们多交流。很多患者的家属因为新冠肺炎离世,家庭支离破碎,身体、心理承受了双重的巨大打击和痛苦;还有很多患者的家属已经痊愈,热切盼望与家人早日团聚。如果没能帮到他们,我们怎么可能不遗憾?
在工作中,我发现我们只要每次多停留些时间、多说几句话,都能在精神上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所以,此后我们每次查房,都尽量在患者床前多停留,与他们多交流,详细询问病人,根据每个患者的反馈细心的调整、执行治疗方案,同时和他们唠几句家常。患者们不停的感谢,既让我们心痛和不忍,又让我们充满了勇敢战斗的力量!
曾多次来过武汉,昔日繁荣的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街道寂静,不见人影,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国家遭遇重大疫情,人民蒙受巨大苦难,从医17年的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的感受到一名医务工作者身上担负的那份责任与使命,我为我能参与其中深感荣幸和自豪!
第三篇: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在听的过程中,我被一位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她的崇高的人生追求,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给我很大的震撼。
其中那个学姐她亲生父母从她出生就把她抛弃了,刚好有位好心人把捡了,也就是她养父,他家里条件很一般困难,却是还含辛茹苦的把养那么大,那她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教育我们孩子。听了她的故事感觉到心里酸酸哦,我很鼓励优秀教师四六级通过,获得多奖状,我这么佩服她。在报告过程中她讲了把将自己学习和工作好经验,我们要以她榜样,认认真真工作和学习,踏踏实实做事,在教育这片热土上洒前行的汗水,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成长一名优秀的教师。
在学习上和工作上都向学习,那个学姐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第四篇:2020援鄂医疗队对疫情工作感想
虽身着一袭白衣,但他们也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伴侣,面对一场凶险未卜的恶战,他们仍选择勇往直前。愿前方的“战士们”一定健康平安!下面小编整理2020援鄂医疗队对疫情工作感想,欢迎阅读。
2020援鄂医疗队对疫情工作感想1
2月2日14时许,太原武宿机场。
弓清梅举着手中的小红旗,在队伍前整队出发。1日晚10点多,这位来自山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专业的主任医师接到通知,将赴鄂展开支援,并担任此次山西援鄂医疗队医疗组长、领队。
“没跟母亲说,68岁的她刚做了一场手术。”弓清梅说,“但她迟早会知道的。”弓清梅戴着口罩,眼眶虽有一些发红,但眼里仍闪出医生惯有的理性与冷静。
山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2日出征,共有119人,来自山西各地6所医院。归期未知,在最短的时间内,他们都安顿好了家人,而家人都给予他们莫大的支持。
妻子过了安检、身影消失有一阵了,高瑞峰还是不放心,一直望着那个方向。6岁的女儿一起来送妈妈,小口罩却更加凸显了她那两只会说话的眼睛,她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妈妈。高瑞峰说,妻子白文君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重症专业主管护师,昨晚女儿不睡觉赶制了一张卡片:“妈妈你一定胜利,你一定能行,我爱你不仅(在)今天,还在未来的每一天。我爱你妈妈,加油武汉,加油中国。”上面还画着一颗红色的心。
长治市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55岁的李春雨是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一家三口都从医。此行,他也没敢透露消息给年迈的双亲。“疫情在变化,我们每天看着心里也不好受,祖国需要,义不容辞,这是医者应该做的,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这次也是为我的女儿做一个榜样!”
黄小丽、连丽丽、于淑君读卫校时同班,同为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护士。到了机场,她们仨才发现,这回又同去战“疫”了!“我们不约而同报了名,老同学在场,信心倍增。”说着,黄小丽和两位老同学默契地伸出手来,相互击掌。昨晚,黄小丽给正在出差的老公电话“汇报”此事,老公说了一句“没事,去吧”,就一直默默地没出声。她知道老公无条件支持,只是有点担心。女儿读高二,她拉住妈妈的手没说什么,后又嘱咐妈妈做好防护。今早6点医疗队集合,出门前,她没有喊女儿。
36岁的王婷是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她的爷爷、爸爸都是医生,2003年“非典”时奶奶坐着轮椅送爸爸支援太原,今天爸爸又送她去支援武汉。8岁的儿子没问她何时回来,“孩子懂事,不问”,她说。
说起前一晚的离别,山西白求恩医院护士王晓凝有些动情。“告诉孩子要去出差,孩子先是手舞足蹈地喊‘妈妈走了没人逼我做作业了’,后来听到我和爸爸的对话要去前线了,马上过来抱住我不让走。”王晓凝说,接到消息后,丈夫一晚上都在积极帮着准备东西,但背地里,却偷偷发了条朋友圈说“今天晚上睡不着了”;告诉父母时百般纠结如何措辞,二老只说了一句“保护好自己”。
山西白求恩医院护士陈素清的儿子后天过生日,来送行的同事拿着手机,录下她对儿子的祝福:“儿子,在家听话,好好写作业。”
“妈妈,你在治疗病人的时候保护好自己,你在穿防护服时要穿好,要戴正护目镜。”这是白求恩医院呼吸重症科主管护士卫晶收到的6岁女儿的信。早上看到妈妈在收拾行李,6岁的李卫伊没有多问,躲进房间剪了一个“娃娃”,并通过爸爸的笔表达了对妈妈的“嘱托”,然后悄悄塞进妈妈的电脑包里。爸爸李群说,女儿多次强调,她给妈妈说的话“一个字都不能改”。
发稿时,记者看到弓清梅朋友圈发的消息:“我们一定会平安回来!武汉加油!”
2020援鄂医疗队对疫情工作感想2
“每天都有难忘的事,无论是病人还是队友。”当问及在“红区”是否有令人难忘的事时,陈红说了这样一句话。
让陈红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太太,她总是郁郁寡欢,对待治疗也很消极,她们前去鼓励老人也不见效。经过详细打听,她们才了解到,原来老人的老伴也在住院,老人不知道老伴的情况如何,心中挂念,但又怕询问医生得到坏消息,所以很纠结。
了解情况后,陈红和队友们决定成为这对老夫妻沟通的“桥梁”,在老太太治疗时,她们会讲老爷子在如何用药,病情如何;在老太太吃饭时,她们也会说老爷子在吃什么,吃了多少,并会鼓励老人:“你也要多吃一些,老爷子在监督你呢!”;在老太太睡觉时,她们又会代替她老伴说一句“晚安”。
真心换真情,在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这对老夫妻笑着顺利出院,并给医院发来了感谢信,让“逆行”医护人员感受到了“回流”的温暖。
待疫情结束,共赏春光
而这种温暖,陈红从家人处也感受到了。陈红介绍,在将要去援鄂的事告诉家人时,家人对她给予了足够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连她的行李都是爱人和儿子给她整理的。收拾行李后,这父子二人又目送她远行,用这种举动默默支持着她。
临行前,陈红并未告知家中已年过7旬的父母,怕他们担心,家人也在帮她瞒着老人。直到两个星期后,瞒不住了,老人才知道女儿已经去了武汉。“我母亲当时就哭了,但怕我分心,又不敢给我打电话,还叮嘱家人也不要影响我工作!”家人的支持让陈红更加有信心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当问及待疫情结束后有何心愿时,陈红称,她希望在那时看到老人们的脸上荡漾着笑容,母亲推着婴儿车在林荫路上漫步,学生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上课,温馨平和的春风吹进每处家园,而她们这些队员们则平安返乡,阖家团聚,一起感受着最平凡、最平静但又是最真实、最真切的春光。
2020援鄂医疗队对疫情工作感想3
2020年,一场疫情在全国传播,他们不顾自身安危,主动请战逆流而上。而在这群“最可爱的人”中,女性又占据“半壁江山”。她们在疫情的面前变成了力量和温暖的源泉,变成了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护佑着生命。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三八“女神”节到来之际,万家热线推出系列策划“致敬巾帼天使”,感谢她们的付出与努力。
1月27日晚,由50名重症监护护士、135名医务人员以及2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安徽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安医大一附院心脏外科ICU副主任护师、护士长陈红临危受命担任队长,驻扎在金银潭医院。挺身战疫、救死扶伤,陈红让那一抹“天使白”在“红区”熠熠生辉。
临危受命,率队出征援鄂
“真是临危受命,但我们也是毫不犹豫接下了重任。”3月4日,回忆起当初的情景,陈红说道。
她清楚地记得,那是1月26日深夜,医院领导打来电话,让她带队援鄂,抗击疫情。这个消息让她既紧张又激动,待反应过来后,她连声应允。“我时刻做好准备奔赴疫区,无惧无畏,勇往直前!”在当天日记中,陈红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1月27日,陈红率队出征,在誓师大会上,她留下了“一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的誓言。抵达武汉后,陈红带队进驻最早接诊新冠肺炎患者,且主要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金银潭医院。
陈红介绍,来之前,她也曾想象过情况的复杂程度,但是当到达目的地后,她发现,实际情况比她想象的更要严重,任务也更为艰巨。
“那时候我们既当护士,又当保洁员,每天工作将近十一二个小时。”陈红介绍,尽管条件艰苦,但医疗队的队员们没人叫苦叫累,都是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眼神坚定,毅然“逆行”,直奔被称为“红区”的重症隔离区。
肩负重托,挺身抗疫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疫情阴霾下的“红区”,医护人员的义无反顾,患者自身的坚强勇敢,让陈红这个有着26年重症护理工作经验的医疗队队长感受到了别样的生机。
身处抗疫一线,陈红和队友们每天要面对不同的重症患者,也要经历各种悲欢离合,队员们都深知每一位患者背后都有着一个家庭的期盼,她们的肩上也担负着这些家庭的重托,为此,每个人都不敢马虎,都是一头扎进护理工作中,一丝不苟。
陈红介绍,虽然工作时间长、任务重,但队员们都很认真,冲在一线加班加点,互相照顾,互相加油打气。
“在这段日子里,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携手抗疫,苦过累过笑过也哭过,一切都充满人生的意义……厚重的防护服让你们行动受碍,汗流浃背,但那认真、勇敢的眼神,让我觉得你们是最可爱的人!”2月26日,陈红在《致战友的一封信》中这般评价她的队友们。
第五篇:2020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
如今,援鄂医疗队也开始了返乡之旅,在武汉的两个月中,每个人都此印象十分深刻。下面小编整理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欢迎阅读。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1
和往常一样,忙完闲下来和爱人聊天,突然手机响起,很晚了,是谁呢?打开手机,信息是护士长发来的,看完信息我就呆住了。爱人看我表情,问我怎么了,我说是前线支援报名通知,“我要不要报名啊? ”爱人问我:“你是怎么想的?”我说我作为一名有10多年呼吸重症医学科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同时也是10多年党龄老党员,我当义不容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爱人毫不犹豫的支持了我的决定。可是我走了,家里的老人和两个小孩怎么办呢?“你去吧,家里放心交给我。”就是爱人简单的一句话,和他那坚定的眼神,给了我鼓励,我第一时间报名了。2月1号中午收到通知,我们医院20名同志将作为四川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时间紧迫,医院立即组织大家培训,结束培训已晚上10点,匆忙购物,匆忙收拾行李。临走前只告诉父母和孩子自己去成都周边支援,孩子们还小,什么都不懂,父母年岁高,我不想让他们为我担心。
第二天,家人送我到医院。让我很感动的是医院为我们20人配置的物资,一夜之间,全部准备到位。正值春节和疫情期间,这么多东西,想必医院也是费尽心思。出征仪式在医院门诊大厅进行,领导及同事们为我们践行鼓气,我们斗志昂扬的踏上了征程…...四川航空英雄机长亲自为我们护航,飞机快抵达武汉时空乘的其中一句话让我感动不已:“今天我们送你们上前线,待疫情结束后,我们接你们回家。”
到达武汉,专车将我们接到驻地,我们安顿下来,赶紧跟领导及家人报了平安。没有丰盛的晚餐,甚至我们都没有怎么说话,就直接带上行李进了自己的房间。清洁、消毒、收拾生活用品,收拾妥当已经很晚了,就匆匆睡了,接连几天都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没有压力那是不可能的。
后面三天都是培训,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及操作。很有幸听了李兰娟院士亲自授课指导。培训得很细致,老师很严谨,我们听得也很认真。
2月6号我们就正式进入病区,我们所在的医院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洗手、戴口罩、戴帽子、穿防护服、戴鞋套、穿隔离衣,熟练的进行着每一项动作,同事之间的互相检查,保证穿戴正确后进入病房。进入病房后不到半个小时,汗水就浸湿了衣服,护目镜也起雾了。几个小时后,护目镜就把脸压变形了,但是我们仍然坚守岗位,并用心为每一位病人护理,不停的为他们加油鼓劲,增加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工作中,我感受到的是同事之间的默契和战友之间的关爱。和我一组的是四川大学华西四院的老师,我在他们中是工龄最长的一个,加之对办公工作相对熟悉,所以组长安排我上主班,主要负责处理医嘱,配药,协助组长协调清洁区和隔离区的各项事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工作也得到了病人及领导们的认可。
刚到武汉的时候物资紧张,什么都缺,但是现在收到了四面八方援助的物资,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在中国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也让我们感受到武汉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坚毅和友善。武汉人民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在驻地,无论我们几点下班,哪怕是凌晨一两点,都会吃到热喷喷的饭菜,酒店服务人员总是说:“你们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只要我们办得到的,都会尽全力满足。”是的,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出门带上生活垃圾,正好遇见保洁叔叔,他随即抢过垃圾,说“你的手是用来医治病人的,我来就好了”,武汉感谢你们,虽然戴着口罩,但是同样能看见她们的笑容和坚定的眼神,我眼眶湿润了。每天来回穿梭在驻地和医院之间,上下班的每个时刻早早已有公交车停在那里等着我们,我们问师傅累不累,晚上凌晨三四点还来接送我们,他说不累,累的是我们。正是无数个他们默默付出,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没有怨言,只有必胜的信念。
最后愿你我都能守住岁月,待到春光灿烂之时,所有美好都会随着春风款款而来,期待万物复苏,春暖大地!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2
2月2日14时许,太原武宿机场。
弓清梅举着手中的小红旗,在队伍前整队出发。1日晚10点多,这位来自山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专业的主任医师接到通知,将赴鄂展开支援,并担任此次山西援鄂医疗队医疗组长、领队。
“没跟母亲说,68岁的她刚做了一场手术。”弓清梅说,“但她迟早会知道的。”弓清梅戴着口罩,眼眶虽有一些发红,但眼里仍闪出医生惯有的理性与冷静。
山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2日出征,共有119人,来自山西各地6所医院。归期未知,在最短的时间内,他们都安顿好了家人,而家人都给予他们莫大的支持。
妻子过了安检、身影消失有一阵了,高瑞峰还是不放心,一直望着那个方向。6岁的女儿一起来送妈妈,小口罩却更加凸显了她那两只会说话的眼睛,她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妈妈。高瑞峰说,妻子白文君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重症专业主管护师,昨晚女儿不睡觉赶制了一张卡片:“妈妈你一定胜利,你一定能行,我爱你不仅(在)今天,还在未来的每一天。我爱你妈妈,加油武汉,加油中国。”上面还画着一颗红色的心。
长治市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55岁的李春雨是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一家三口都从医。此行,他也没敢透露消息给年迈的双亲。“疫情在变化,我们每天看着心里也不好受,祖国需要,义不容辞,这是医者应该做的,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这次也是为我的女儿做一个榜样!”
黄小丽、连丽丽、于淑君读卫校时同班,同为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护士。到了机场,她们仨才发现,这回又同去战“疫”了!“我们不约而同报了名,老同学在场,信心倍增。”说着,黄小丽和两位老同学默契地伸出手来,相互击掌。昨晚,黄小丽给正在出差的老公电话“汇报”此事,老公说了一句“没事,去吧”,就一直默默地没出声。她知道老公无条件支持,只是有点担心。女儿读高二,她拉住妈妈的手没说什么,后又嘱咐妈妈做好防护。今早6点医疗队集合,出门前,她没有喊女儿。
36岁的王婷是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她的爷爷、爸爸都是医生,2003年“非典”时奶奶坐着轮椅送爸爸支援太原,今天爸爸又送她去支援武汉。8岁的儿子没问她何时回来,“孩子懂事,不问”,她说。
说起前一晚的离别,山西白求恩医院护士王晓凝有些动情。“告诉孩子要去出差,孩子先是手舞足蹈地喊‘妈妈走了没人逼我做作业了’,后来听到我和爸爸的对话要去前线了,马上过来抱住我不让走。”王晓凝说,接到消息后,丈夫一晚上都在积极帮着准备东西,但背地里,却偷偷发了条朋友圈说“今天晚上睡不着了”;告诉父母时百般纠结如何措辞,二老只说了一句“保护好自己”。
山西白求恩医院护士陈素清的儿子后天过生日,来送行的同事拿着手机,录下她对儿子的祝福:“儿子,在家听话,好好写作业。”
“妈妈,你在治疗病人的时候保护好自己,你在穿防护服时要穿好,要戴正护目镜。”这是白求恩医院呼吸重症科主管护士卫晶收到的6岁女儿的信。早上看到妈妈在收拾行李,6岁的李卫伊没有多问,躲进房间剪了一个“娃娃”,并通过爸爸的笔表达了对妈妈的“嘱托”,然后悄悄塞进妈妈的电脑包里。爸爸李群说,女儿多次强调,她给妈妈说的话“一个字都不能改”。
发稿时,记者看到弓清梅朋友圈发的消息:“我们一定会平安回来!武汉加油!”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3
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包含我市援鄂抗疫医疗队在内的国内各地医疗力量纷纷驰援武汉,展开了战“疫”大行动,当地群众也对危难时刻义无反顾前往医疗搏击 “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满是感激。护理师、中共党员邓达丽是汕大医附一医院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她向记者介绍了他们抵鄂开展工作后,武汉普通市民们对汕头医疗队发自内心的暖心细节,让她满是“感动和温暖”,这也是我市援鄂抗疫医疗队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心声。汕头援鄂抗疫医疗队表示,有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民众的大力支持,他们将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邓达丽介绍,援鄂抗疫医疗队到达武汉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感动和温暖。听得最多的话就是“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第二多的话就是“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来支援武汉。”
“我们入住的酒店前台有2、3个经理,100多人入住后,他们不辞辛苦,不断给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像门锁、用电、清洁物品等各种出现的小问题,忙得像陀螺转,大堂经理下午接近2点了还没吃中午饭,但她没有丝毫怨言,每次见到我们都给我们大大的微笑,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真的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来支援武汉。你们辛苦了!’” 邓达丽说道。1月28日抵达汉口入住后当晚有些人因当地天气寒冷冻得无法入睡,一反映,有关部门立刻让人送了暖炉和电热毯,还给医疗队配了洗衣机用来清洗外套,种种举动让人暖心窝。
1月30日上午,医疗队员们到在家乐福超市在购买日常用品时,超市店员听到队员们聊天交谈得知是支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后,对队员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来武汉支援,谢谢你们,如果你们需要配送我们可以帮你们送到居住的酒店。” 邓达丽称她听后随口感叹:“你们现在还有配送服务啊,真的很厉害呀。” 超市店员解释说:“超市目前是暂停配送了,但是你们来支援武汉,我们真的谢谢你们,你们需要的话我们就配送上门,真的谢谢你们,你们温暖了我们武汉人的心。”
还有武汉市民自发捐赠生活用品的暖心行动,他们听说酒店有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入住,担心医疗队员一路匆匆,没有时间也不熟悉当地路况,可能来不及去购买生活的塑料桶和脸盆,就掏钱购买后送到酒店,悄悄放下后就离开了。另外,武汉市内的酒店还轮流热心援助医疗队的餐饮,爱心餐饮所附的便条写着:致敬可爱的白衣天使,谢谢你们拼尽全力守护这座城市,武汉加油!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4
“每天都有难忘的事,无论是病人还是队友。”当问及在“红区”是否有令人难忘的事时,陈红说了这样一句话。
让陈红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太太,她总是郁郁寡欢,对待治疗也很消极,她们前去鼓励老人也不见效。经过详细打听,她们才了解到,原来老人的老伴也在住院,老人不知道老伴的情况如何,心中挂念,但又怕询问医生得到坏消息,所以很纠结。
了解情况后,陈红和队友们决定成为这对老夫妻沟通的“桥梁”,在老太太治疗时,她们会讲老爷子在如何用药,病情如何;在老太太吃饭时,她们也会说老爷子在吃什么,吃了多少,并会鼓励老人:“你也要多吃一些,老爷子在监督你呢!”;在老太太睡觉时,她们又会代替她老伴说一句“晚安”。
真心换真情,在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这对老夫妻笑着顺利出院,并给医院发来了感谢信,让“逆行”医护人员感受到了“回流”的温暖。
待疫情结束,共赏春光
而这种温暖,陈红从家人处也感受到了。陈红介绍,在将要去援鄂的事告诉家人时,家人对她给予了足够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连她的行李都是爱人和儿子给她整理的。收拾行李后,这父子二人又目送她远行,用这种举动默默支持着她。
临行前,陈红并未告知家中已年过7旬的父母,怕他们担心,家人也在帮她瞒着老人。直到两个星期后,瞒不住了,老人才知道女儿已经去了武汉。“我母亲当时就哭了,但怕我分心,又不敢给我打电话,还叮嘱家人也不要影响我工作!”家人的支持让陈红更加有信心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当问及待疫情结束后有何心愿时,陈红称,她希望在那时看到老人们的脸上荡漾着笑容,母亲推着婴儿车在林荫路上漫步,学生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上课,温馨平和的春风吹进每处家园,而她们这些队员们则平安返乡,阖家团聚,一起感受着最平凡、最平静但又是最真实、最真切的春光。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5
她是19名援鄂医疗队队员心目中最美的队长,她是家书致歉丈夫“待我凯旋,定与你一世长安”的柔情妻子,她是父亲眼里工作上拼劲十足的能干女儿,她是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奔赴武汉战疫一线的“钢铁战士”……她的故事,让不少人含泪称赞。她是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副院长、松江区援鄂医疗队队长柴丽莉。
队员心中最美的她,深夜写下最真的谢意
2月28日,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援助的第31天,作为队长的柴丽莉给每一位队员写了一小段评语,并向大家表达了内心深处最真的谢意。她说:“感谢你们给与我机会,让我参与你们的成长。”
一个月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队员们的性格及每个人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情况都被她摸得清清楚楚。19段评语的背后是她三十多个日日夜夜关心队员积累下来的队长“心得”,每一次抽空谈心,每一次询问生活所需,每一次叮嘱督促做好防护,每一次深夜整理修改队员们战疫日记,看似平淡的战疫生活在她看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前几天,一向不写心得体会的队员王叶琴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心中的“最美逆行者”队长》。让王叶琴记忆犹新的是,1月28日刚刚抵达武汉那晚,入驻当地酒店安排好队员们的住宿后,柴丽莉没顾上休息便打电话给提前出发的3名松江队员,询问生活及工作所需。放下电话便匆匆赶去开会,夜里11点开完会回来,她又坐在电脑前写工作计划直到次日凌晨3点。
“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固然重要,但是对疫情的防控更加重要百倍千倍。”在武汉支援的这段日子,柴丽莉几乎每天都会重复这句话。指导、督查当班队员的穿脱防护服是例行动作,即便30多天时间过去了,她从未放松帮大家“把关”。她总是再三叮嘱大家切断传染源是重中之重,引导大家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加强对身边的医护技、患者、工勤人员等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家人心中最拼的她,临走时没有丝毫犹豫
前段时间,柴丽莉的父亲柴卫仁给远在武汉支援的医务人员写了一首七律。诗中那句“多多保重身体,并盼全员凯旋”藏着父亲对女儿的爱与祝福。“丽莉在那边少打电话回来,偶尔联系也是说不了几句就匆匆挂掉了,我们知道她很忙。”今年74岁的柴卫仁说,家人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去打扰她。
回忆起女儿报名支援武汉,柴卫仁直言在家人的预料之中。17年前,作为一名年轻的传染科临床医生,柴丽莉自愿报名投身防疫隔离一线,而今,成长为一名“老兵”的她更加没有犹豫。“她的个性就是这样,工作上的事从来都是冲在前面的。”据柴卫仁介绍,女儿和女婿感情很好,结婚这么多年来被女婿宠成了“公主”,从早晨起床后的爱心豆浆到下班回家后的丰盛晚餐,基本都由女婿帮她张罗得好好的,很多时候甚至连锅碗瓢盆都不用她上手清洗。看似“娇贵”的她在单位却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此次报名支援武汉也是一点也没犹豫。
“她是党员,理应冲在前面。作为队长,她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照顾好队员。”心疼之余,柴卫仁也替女儿感到骄傲。正如柴丽莉本人在她的“满月”心得中所言,“这场疫情,远了距离,却近了心灵;隔离了物理空间,却隔离不了大爱;这场这场疫情,让我们懂得付出,懂得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