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事迹观后感
毛泽东事迹观后感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毛泽东事迹观后感》的内容,具体内容:毛主席一生有很多让人感动的事迹,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希望大家喜欢。篇 1《毛泽东遗物的故事》带领我们穿过时光之河,再一次领略到领袖伟大的品格。这些遗物涵盖工作、学习、...毛主席一生有很多让人感动的事迹,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希望大家喜欢。
篇 1
《毛泽东遗物的故事》带领我们穿过时光之河,再一次领略到领袖伟大的品格。这些遗物涵盖工作、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蕴含着一代伟人生动感人的人生故事,也折射了一代伟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人格风范。毛泽东是人不是神,《毛泽东遗物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外表坚强,高大伟岸的领袖的另外一面,也是深沉而感人普通的一面。以小见大的“算盘”、“与杨开慧共用的文件箱”、“儿子的衣服”、“寿桃图书签”、“送给毛泽连的旧皮箱”、“吉姆轿车”、“小餐桌”、“皮拖鞋”、“家庭开支账本”、“茅台酒”、“游泳裤”、“诗词手稿”、“单腿眼镜”、“满江红唱片”、“英语卡片”、“手抄古诗纸条”、“口罩”、“持枪证”、“沙发”、“临终前的中山装”等普通遗物和学习、工作、生活的细节有机的结合,既再现了领袖的音容笑貌、乡绪亲情,崇高风范和伟大人格,又把毛泽东的率真、随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人民的大救星、领袖毛泽东,几度失去至亲,先失骄妻,再失爱子。无情未必真豪杰,睹物思人,作为父亲的他悄悄珍藏儿
子的衣服,就是这样,岸英的衣物默默地伴随着以拯救天下穷人为己任、大爱无疆、性情中人的毛泽东,隐忍悲痛的漫长岁月!
《毛泽东遗物的故事》用细节展现了伟人的大爱、大智、大才和大德,用遗物与史实揭秘了毛泽东同志的情感世界和文化人格,通过让人觉得真实、看得真切的遗物、文物和影像资料,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立体的毛泽东、有血有肉的毛泽东、可亲可敬的毛泽东,我们更看到了可以说只有吃苦、没有享受,只有奉献、没有索取,对理想信仰坚定、对事业执著追求、对生活极度节俭、对困难极端藐视的主席的一生。
《毛泽东遗物的故事》带给我们的是足以震撼心灵的感悟、启示和警醒。
篇 2
影片以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毛泽东壮年至晚年的大量生活细节和情感生活片段为线索,描述了他从陕北东渡黄河解放全中国到重返韶山故里情;从痛失爱子毛岸英至大阅兵等各个情节里的言谈举止,吃饭穿衣,生活中的幽默和睿智,农民式的随便和质朴,以及他与卫士、士兵、农民、亲人、列车员等许多普通人的故事,展现给了观众们一个充满魅力的毛泽东;一个有着普通人喜怒哀乐、儿女情长的领袖;一个可亲可近和广大劳动人民有着血肉亲情的伟人......此片回忆了伟大领袖毛泽东从抗战时期到“文-化-大-革-命”各时期的感人事迹。
毛泽东,这位改变了中国面貌,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巨人,是民族的骄子,但他也有着自己的情感世界。《毛泽东的故事》这部影片就是为我们展示了毛泽东情感世界的壮丽画卷。影片编导执意要站在人性人情的方位去塑造毛泽东这个领袖人物,去“表现领袖伟大的情感”。影片在艺术上不落陈套,独辟蹊径,为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深化,为领袖人物形象的丰满,作出了具突破性意义的可喜贡献。为了表现毛泽东的情感世界,影片在题材的开拓和结构的处理上别具匠心。以往表现历史人物的影片,大都注意将人物放在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漩涡中去塑造。许多史诗性的影片也都表现了毛泽东在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战争风云中的雄才大略。而这部影片却是按表现人物情感活动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着重在历史巨画的细部上精雕细刻。影片在对毛泽东情感世界的开掘中,编导重点突出了毛泽东与人民之间的血肉之情,通过描写毛泽东与普通劳动群众的关系,展示出毛泽东伟大的人格魅力。
篇 3
以前听到毛泽东的名字,脑袋里只浮现出一个英雄的伟大形象。今天《毛泽东的故事》这部电影后,我感受很深。毛泽东的形象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一个聪明机智的人,一个为了老百姓无私无畏的人,一个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而拼搏的人,一个时时刻刻为国家民族着想的人。
片中毛泽东的聪明才智像大海一样广博,军事谋略更是深不可测。当年,毛泽东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无论技术、武器等方面都大大的落后于敌人。在种种的不利条件下,毛泽东自创了一种能把敌人打的晕头转向的战术-“游击战”。这种战术讲究的是神出鬼没,变化无穷;采取了“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斗方针。能想出能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战术的人,也只有毛泽东了。
这部电影中有一段介绍毛主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故事。其实这样的故事,真是说也说不完。毛泽东爱人民,把人民看成自己的亲人,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毛泽东对劳苦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历史上有哪个统治者把老百姓和自己一视同仁呢?其实毛泽东能战胜蒋介石,也有这一方面的原因:毛泽东和共-产-党关心老百姓,老百姓也爱共-产-党,纷纷参加共-产-党。而国民党对老百姓极为冷淡,不得民心。所以在关键时候,老百姓全力帮助了共-产-党。这应了一句名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而,以人为本也是统治者制胜的关键。毛泽东在这一点上就做得非常好,所以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取得最后胜利。
在抗日战争的危难时刻,毛主席审时度势,在延安写下了著名的《论持久战》,给中国人民指出了抗日战争的英明方针。解放军通过游击战,沉重打击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为抗日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毛泽东不仅是创立新中国的一代伟人,更是一个给人民带来幸福的人,他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
第二篇:毛泽东事迹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早期革命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加入湖南起义的新军.1913~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在此期间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同盟进行革命的主张,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建立革命武装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湘赣边发动和领导秋收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第1师,后率部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率部与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会师.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思想,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不得不退出苏区,开始长征.1935年1月,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见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936年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担任这一职务直至逝世.为了迎接抗日战争,提高干部水平,克服教条主义,1937年写了《实践论》,《矛盾论》哲学著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指导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写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1938年11月,为了克服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发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的讲话.1942年号召全党开展整风运动.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重要著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始终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主权,维护世界和平.1981年6月,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做出全面,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结论.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
第三篇:毛泽东事迹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评价的那样:“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我们党很可能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世人公认的事实,这是亿万中国人民心声。毛泽东不但智慧超群,举重若轻,功德盖世,他廉政为民的优秀品质和崇高无私的伟大人格力量更加让人折服。
笔者不止一次地读过这样的故事:井冈山时期,身为红四军政治委员的毛泽东和红军战士一起吃红米饭和南瓜汤,都是每天五分钱的“伙食尾子”。在长征路上,他患有足疾,但经常把配给自己的担架和军马让给伤病员,在“高原寒、炊断粮”的情况下,他同样和战士一起忍冻挨饿。开国大典时定做了一套中山装,以后10多年再没有做新的。转战陕北时,他一直吃“二米饭”(小米、大米合起来做);进城后,以大米为主,有时掺些小米、绿豆;三年困难时期,他带头不吃猪肉,周恩来总理劝他也不听。他不用香皂,不用护肤品,甚至不用牙膏,只用廉价牙粉;毛巾被、睡衣,还有那床毛毯,不只补过多少回,一直伴他离开人世。
由此可见,毛泽东之所以受到人民永远爱戴和怀念,这不仅因为他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还因为他把整个生命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祖国和人民。他没有给儿女留下显赫的位置,也没有给儿女留下多少物质财富。相反,他还为革命、为国家献出了自己几位亲人的生命。在他死后,国外既无分文存款,也没有置下半点产业。他的儿女过着普通的平民生
活,既没有出国,也没有做什么高官。这一切无不昭示着毛泽东位高不忘本、功高不自居、权重不谋私的高风亮节,从而赢得了中国人民发自肺腑的无限爱戴和崇敬,带来了清新优良的党风和社会风气。
正因如此,我认为,重温毛泽东的廉政事迹,不仅对毛泽东的丰功伟绩、革命精神和人格风范的一种缅怀,更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传统教育、警示教育。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继续和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永远不能丢、永远不过时。因为艰苦朴素是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是抗拒腐败的良方妙药,如果这一精神支柱一旦倒塌,就会倒在腐朽糜烂生活的泥坑里。胡长清、王宝森、成克杰、李嘉廷、李乘龙等便是很好的反面例子。
所以,在物欲、人欲横流的环境里,我们必须要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廉洁奉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纯洁思想,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静心态,保持“骑不必骐骥,求其善走;浴不必江河,求其洁身”的朴素作风,这样,我们才能把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变成现实。
第四篇: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说实话,若不是老师上课给我们放映《走近毛泽东》这个纪录片,我想自己肯定是不会主动去看和毛主席有关的东西的,只记得中学时期学过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不过,小时候从大人那里听了很多有关伟大的毛主席的传奇故事,高中时期又遇到了一位无比热爱和尊敬毛主席的语文老师以及大学时期受到了军事理论课的艾跃进教授的熏陶,使得我对毛主席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纪录片再现了当年毛泽东的在政治、军事文学领域内的辉煌业绩,让我为中国出了个如此伟大的人而激动、自豪。但我也发现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是千百万普普通通的人民中的一员,他对子女严格而慈祥的父爱,他对学习孜孜不倦的追求,他在衣食住行上的节俭,他回乡拜访乡亲的挚情„„一幕幕生活画面,使我看到了作为儿子、兄长、丈夫、父亲的毛泽东,一位普通人。
纪录片中,毛泽东在离开家乡时,他写下了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至此开始,他便踏上了求学到革命的道路。我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少年毛泽东”的电视剧,因为这个电视剧,我也知道了毛泽东其实在少年时候,嘴唇下并没有瘊子,是在后来革命时期,由一个小疙瘩演变而来的,按照古时候的说法,这个应该算是一种类似“五彩祥云”的好征兆。在抗战时期,千千万万的人都受过伤,唯独毛主席没有受到过枪伤战伤,这也暗示了伟人的不同吧。还有崂山群上中有一片站立的石头,其中一块拟是毛泽东生前穿制服的站立像,他面对朝阳,胸有成竹,像是在指点江山,笑傲大海。虽然这些都略有些迷信,但是不得不说,毛泽东确实是一位传奇人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毛主席用了大半生,解放了全中国,换来了这句举国上下欢腾的一句激动人心的话。毛泽东一心为人民,要让人民当家作主。蒋介石说过,谁取得了兵权,谁就赢得了天下,而毛泽东在同一时期也说这么一句话:获得民心者得天下。一心为人民考虑,才是真正的王者。
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却不当大元帅。他就是毛泽东!”这的确是对毛泽东最精辟的概括。毛泽东擅长使用笔杆子,虽然不曾开过枪,即使解放之后,在一次的射击演示中,毛泽东也只是用枪瞄了瞄,摆了个动作,最终又放了下来,但是他却用他的笔杆子,解放了全中国。毛泽东在接见外宾的时候,多次说过,他不喜欢摸枪,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走上革命这条道路,他一直想做一名育人的普通教师,我想,也正因为毛泽东的这种观念,文学的气息始终环绕在毛主席周围,无论少年,抗争期间还是晚年,毛泽东总会身边带着书,并做批注。片中也介绍到毛泽东批注的《二十四史》被畅销,供不应求。毛泽东这种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精神,也正是我们大学生值得学习的地方。他能够在打仗时候还能挤出时间看书,我们在各种活动、各种琐事的情况下,难道还挤不出时间看书吗?任何的借口都不是理由。
还依稀记得小时候,大人们就总教育我们,毛主席专门在嘈杂的菜市场读书,都不会受到影响;毛主席袜子缝缝补补得穿了一年又一年,我们应该要学习毛主席的简朴„„好像小时候最多的时候,大人们都是以毛主席的例子来教育我们。
曾经我跟着父亲旅游,也拜访了毛泽东在湖南韶山的故居。简朴的小屋子,床榻,桌子,牛棚,还有墙上的照片,周围的一切可以使我想象到他在煤油灯下孜孜不倦读书的场景,拿着笔认真思考的神情。毛主席,从没有离开过。
毛泽东一生娶过四个女人,第一任妻子罗氏是父母包办的,第二任妻子是杨开慧,第三
任妻子是贺子珍,第四任妻子是江青。“经过20多年的奋斗,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人民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赢得了革命的胜利„„。”这是江青留下的最后遗言。
虽说在文革时期毛泽东也曾犯过错,曾被无数人抨击过,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伟大的人也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后来毛泽东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虽然有近乎完美的人,但我们也应该原谅那些不经意间有人性脆弱的一面所导致的错误。毛主席,他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风风雨雨。所以,他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
毛泽东不是神,他是人,是个普通人。他的成就让人惊叹的同时,更启发着我们怎样学习、生活,做个优秀的人。毛泽东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依然是人民心中永远不落的太阳,透过时空的距离,让我们去领略伟人的风范吧!
第五篇: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湖南工业大学
国贸112班谭熙
(95%原创)在毛概课上老师讲述毛泽东思想时,为了让同学进一步熟悉了解伟人的人生,同时为了纪念缅怀这位伟人,促进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我们观看了影片《走近毛泽东》,看完这影片,心中颇有感触,于是写下这篇观后感。毛泽东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从青年到壮年,从中年到老年,无论是哪段经历都是一种传奇,耐人寻味。同时他的人生也是记录在中国历史史册上的一段开天辟地的神话,让人心生敬仰之情。
毛泽东是一个少年有志,志在四方的一个国家的热血青年。如果青年志士拥有热血气质,积极向上地追求探索救国救民,向往民主自由,那么一个国家才会有进行改革的希望和动力,社会才能进步。而青年毛泽东的精神就体现在这里。所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7岁的毛泽东写下这首诗,表现了毛泽东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建功立业、走向广阔天地的宣言和远大志向。毛泽东从韶山冲走到长沙,又从长沙走上革命道路,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做出杰出贡献。
毛泽东是一个富有诗书气质华,熟读历史和文学,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的有着积极思想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一代伟人成了一代文豪,同时也对毛泽东的思想进步起到了非常的促进作用。古诗句信手拈来,绝代佳句脱口而出,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笔辉煌。少年毛泽东借阅群书,尤其是接触当时先进的思想,进步的潮流,开始思考中国的国情,在当时富有危机感的中国,如何才能使社会进步,救国于水生火热中,大大激发了毛泽东的心忧天下,锐意进取的精神。虽然出生在普通贫穷的农户家庭,但是这种不甘落后的社会责任感,立志要追求民主自由奋斗的精神信念注定让他拥有不平凡的人生。通过专研研究,认识马克思主义,积极引导学生运动,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将自己所学的思想传播力量,指导实践。
毛泽东是一个笔杆子,但是在指挥战场,在军事战略上,却毫不逊色于军事家的头衔,所谓的枪杆子。从指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到指正左倾错误,反围剿,过雪山,渡河,走草地,长征。解放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有着高超的用兵之道,我想这应该也是源于年轻时博览群书,史记的结果吧!在各种条件都处于劣势的共产党的队伍里,在一间破房子里洞悉全景,一封封命令书信,一句句都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箴言。
毛泽东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反对一切权威,坚持从实际出发,打破教条主义,有胆识有创新。这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让敌人摸不着头脑,让一切不符合实际,不和中国国情的方案下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在很多时候,在大家都反对误解不解的时候,坚持了正确的观点,走了正确的道路,走到了成功,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敢为天下先,那种霸气,是非常人所及。
毛泽东是个睿智的智者,在老年,正确的看待中国的国际情势,与多国建立有好的外交,幽默风趣,活泼开朗的性格,即使年老也保证着年轻的心态。在关键问题,在涉及中国国家主权的问题坚决不退让,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保全了国家的尊严。在处理国际问题上,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使得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人气得到提升,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创造了条件。
总之,毛泽东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传奇的一生。为此,我们年轻的一代大学生应该从自身做起,坚持勤奋好学,不怕吃苦,扩展视野,提升自身能力,立志成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