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夜食堂》观后感精彩评论_彭于晏客串电影
《深夜食堂》讲述的是上海不起眼的小弄堂里,有一家只在深夜营业的小餐馆,而这位50岁左右的老板,会为每个到来的客人,制作一份专属美食,在满足食客们的味蕾的同时,也见证了各式各样的人生故事。以下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深夜食堂》观后感一
1.有一家开在小巷里,面积不大,却有“很多规矩”的店。
店里没有菜单,能做什么,不做什么,看当天食材,也看老板心情。
老板是个不苟言笑的大叔,因为不爱笑,所以面相有点凶。
但如果你是常客,会发现冷酷只是他的一面,那也只是个不善言谈的寻常男人而已。
他的全部关切,只在食物上。
梁家辉饰演的主厨大叔会为不同的客人准备专属食物。
所有看似不近人情的规矩,只为专注料理。让慕名而至的食客,不虚此行。
食客来自天南海北,各行各业,在这一方天地里,大家都是平等的。
老板说:来我的店,都是我的客人。跟你的身份地位,社会阶层,都没有任何关系。
这家店的名字,叫作“柒本味”。
后来,这家店因为店长大叔带疮徒手作业兼无食品经营许可证,被查封了。
一个网红传奇,就此破灭,并引发网络群嘲。
过度造作且媚俗的营销文案,遭遇蛋黄酱配寿司的惨淡真实,以及最后装逼失败的悲剧收场,或多或少成为了电影版《深夜食堂》的映射。
初当导演,梁家辉摆出了严肃的创作姿态,并没有太多玩票或者商业投机的意思。从制作本身而言,电影版也算做到了硬件层面的扎实。
可坏就坏在这是太难改编的题材,却偏偏又给人一种普世共情可以用之四方皆可的错觉。安倍夜郎原著的精神内核是日本文化所独有的,居酒屋也好,深夜各色人物也好,甚至那些简单至极的餐食,半冷不热的玩笑,都离不开日本人的特质。不大刀阔斧地改,注定水土不服。
有蔡岳勋搭档黄磊的电视剧版《深夜食堂》折戟在前,豆瓣评分只有不堪的2.8,但这一惨痛失败显然没有引起梁家辉足够的警惕与反思。
中日文化看似同源,但在精神气质及外在呈现上却截然不同。小而美,安静而治愈的气氛或许在日本理所当然,中国的宵夜多的是大火爆炒,火锅烧烤,露天、光膀子、吹牛逼、对瓶儿吹。想安静,想谈情说爱的都去清吧了,可那里没饭吃。
日本的宵夜文化是社畜紧绷了一天后的自我回归,既喝也吃,让压抑的情绪得到适度放松;中国的宵夜更像远走江湖的撒野,是彻底地反精致反高雅,几张折叠桌支起,塑料椅天女散花一样撒开。食客们呼朋唤友,喧哗吵闹,甚至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吃食,在夜色的掩护下匆忙上阵。这里没有“心灵鸡汤”的挥洒空间,所有的罗曼蒂克最后都会化作人间烟火气。
一个理想的中国式深夜食堂老板,应该是穿着白色背心,略短的下摆将将遮挡肚脐眼,却没能盖住已经凸起的肚腩。下着是宽松肥大的短裤,有助于释放中年日益强烈的前列腺压迫感,同时也给人以视觉的松弛。
老板们并不在意自己的形象,更不会去绑什么头巾。他们对自己外表最大的关照,无非是扒拉一下稀疏而凌乱的头发,让它们更加均匀地遮盖住反射着月光的头皮。
他们说话粗声大气,无比粗鲁,但内心却细如发丝,每桌的帐都悄悄算得清清楚楚。他们或许会大方地送你一盘壳很多但情意也不少的辣炒花甲,但你要摸着钱包一脸惨笑地说自己钱没带够时,肯定换不回什么温柔的眼神与回应,哪怕你是个很有前途的加籍华裔创作女歌手。
所以当电影依然决定把故事的场所放置在一个不伦不类的居酒屋里,梁家辉依然包着头巾,双手带着花布护腕,一副潮流工装打扮时,我便知道,这电影不成。
老板开片做的第一道菜,居然是“龙井虾仁”,你大概也就知道这部电影是个什么调性,什么样神经质的老克勒,会大半夜跑到小饭馆吃这个?
电影处处透着导演对大陆生活的隔阂,从食物到人物几乎都透着想当然。这里馄饨皮是要现擀的,糖藕可以做成冰糖葫芦一样,还拉出蜂窝状的丝,甚至在湖南生活了十几年的我,还是头回知道有蛋饼沾剁椒酱油这样的古怪家乡美食。
电影基本延续了原著一个个小故事的格局,本质就是一部万花筒式的知音体故事合集,它们分别是《单亲娘哟,儿子为你屹立拳坛打下一片天》《孤单那么久,她的浪漫只剩一个“球”》《绝症歌手泣血啼声,一碗馄饨见证那场无疾而终的爱》《情人啊放心飞,我愿开着出租作你隐形的翅膀》。
各故事间的角色互有穿插,再衍生出一些不成体系的关联剧情,构建出一个以“深夜食堂”为中心的小小人情社会。这样的结构也方便各路明星来“友情客串”,营造出群星荟萃的局面。仔细想想,电影与此前张嘉佳搭档王家卫的《摆渡人》在气质与水准上竟也有七八分相似,只不过是把酒吧换成了饭店而已。
因为居于核心的“深夜食堂”不接地气,所以整部电影的故事与人物都像没有“根”一样。剧情有冲突却没有感染力,角色们有性格但总欠真实,偏偏剧作的火候也不够,枝蔓四溢,焦点模糊。
第一个故事,中心人物应该是以“蛤蜊”隐喻的母子情,又加了拳击、友谊和爱情元素,时长就那么多,故事无法展开。金世佳的拳手基本变成了废角色,而拳击因为没有任何训练和磨砺的铺垫,结果既不感人也不热血。因为拳手之前所表现的一直就是在吃宵夜,恋爱以及和老妈拌嘴嘛,又没有很刻苦很拼命,这么都赢了对对手公平吗?
第二与第三个故事则是充分表现了电影是如何现学现卖国产爱情电视剧套路的,失恋了一定马上要下雨,人生得意时晕倒自然绝症免检,台词更写得生硬,还好演员的表演适当掩饰了尴尬。
可到了篇幅最长的第四个故事,整部电影终于支撑不住摇摇欲坠的架构,开始坍塌。整个故事看下来,总觉得编剧是既没恋爱过,也没看过网络直播,更对内地社会生态缺乏基本了解。
魏晨很努力,演得声嘶力竭,两眼通红,是他之前那直男癌爆缸的状态真把人给吓傻了,对女友的直播职业冠之以贩卖私生活,网上乞讨的罪名,以向往平淡人生的态度掩盖自己不思进取,操控欲极强,且情绪管理糟糕的本质,一个本该干干净净的爱情故事结果变得恶臭无比。
编剧似乎完全没有搞清起码的界限,你大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但是谁赋予了你去指责、否定、操控别人人生的权力,哪怕对方是你青梅竹马的女朋友?
问题还不仅仅是不合时宜的价值观,整部电影出现了太多的无效镜头和拖沓段落,这是在动辄50、60集,特别擅长注水的国产剧里才有的景象,比如大段大段不换机位景别的口水对话,比如一个走出小巷的镜头不加节制地用了好几组镜头,明明电影只有90分钟,要讲那么多故事,要出现那么多人物,却还能这么浪费,不得不说梁家辉作为新人导演,业务能力也需要加强。
所有对美食,对人情味感兴趣的国人,自然是更推荐《人生一串》《宵夜江湖》这样的纪录片,其中所展示的美味,复杂而真实的人生,远比这部《深夜食堂》丰富而深刻得多。这部电影里,你既看不到对美食的热爱,也很难被那些空洞的感情所打动。
有意思的是,在电影的某个镜头里,梁家辉站在小巷中,虚焦之外,停放着一辆卖凉皮拉面的手推车。这是无数中国城市宵夜摊都可以见到的外卖三轮推车,是寄托着一家生计的简易吃食。它们没有那么多温柔,没有那么多腔调,但可能就是深夜一份饱食的慰藉,一份日常的心安。
这样的情感,没有经历过烟火熏蒸的香港导演与编剧们,体会不到;仰视摩天大楼的人们,关注不到。所以电影的失败,自镜头选择性失焦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
《深夜食堂》观后感二
今朝有酒今朝醉,深夜食堂来买醉,深夜不一样的味道,吃过才知道,来《深夜食堂》不见不散,唐宋的故事有你相伴。🍊不知你现在是否正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里努力的打拼,为生活,为梦想,每每深夜之时,也会想起那些难以言说的心酸苦楚却难以下咽,你会否寻到一处暖心之所,倾听你的故事,让你的灵魂,在深夜释放,《深夜食堂》我愿倾听你的故事,愿你尝遍百味,仍然自在如风。
《深夜食堂》观后感三
演员当导演,这事不陌生。但处女作直接拿国外著名IP拍,不多见。
经典在前,新片会被放一起比较,再加老粉丝的苛刻批判。这时候想拍好,远比讲个新故事难。
梁家辉第一次执导,直接拿不仅有过经典,还有国剧版翻车的《深夜食堂》上手,敢拍,够狠。但成色怎样?一言难尽啊。
日剧《深夜食堂》自2009年第一季播出就很受欢迎,之后一连播出四季,豆瓣分数相当高,出过两部剧场版。
四季徘徊将近9分
剧情很简单,深夜食堂是凌晨12点营业到凌晨6点的小餐馆,老板可以做顾客点的菜,而这间小餐馆,有顾客的不同人生。
这个治愈、清淡的故事,俘获无数观众的心。韩国翻拍过一版,基于韩国料理的《深夜食堂》。当然,水准不如原版。
国内不甘落后,也搞过一版。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黄磊流量广告版,足足2.8的分数,让这部剧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
韩剧版国剧版改编全部折戟,事实证明,除了日版,成功可能性很低。梁家辉处女作自导自演《深夜食堂》,真的勇气可嘉。
梁家辉电影版用心了吗?用了,至少不是黄磊版随随便便把老坛酸菜牛肉面拿出来吓人。
电影把背景踏踏实实放在上海,菜品也进行了本土化,糖藕、炒蚬子、馄炖,比日版都繁复不少,大银幕看起来挺香。
但菜品花了功夫,故事仍然硬伤。电影观感就是把日剧版《深夜食堂》几个故事回炉重造。
人物是剧集角色缝缝补补改了改,茶泡饭三姐妹,改成经常加班的两女一男。
拳击手和单亲妈妈的爱情,身患绝症梦想唱歌的歌手,这些情节也在电影版中基本原样复刻。
电影也有改造,把母子因为一道菜救命和拳击手爱情两个故事融在一起,还把几个角色做了一些联系。
这次改编的确丰富了细节,把人物线索进行了拓展。但问题是太刻意,三流的碎片叙事,用力过猛,煽情不成,反而尴尬。
梁家辉拍这部电影,根正苗红,得到安倍夜郎原作漫画的授权拍摄,不过坏也就坏在这儿,太受原作限制。
其一,虽然《深夜食堂》原作画风相当灵魂,但日剧很多就是原漫画的影视化。
当其他版本改编再讲述这些故事,观众不买账了,因为没有新意,并且水土不服。
其二,原著漫画琐碎的故事,白描的手法,更适合剧集分集的体量,改编成电影本就有难度,很难讲成一个常规的电影叙事。
日版电影尚可,因为它是原班人马的“剧场版”,是剧集延续,所以不被观众排斥。角色人设还借用剧集基础,不需要专门刻画性格。
剧场版虽有主情节和贯穿线索,实际仍由几个独立故事连在一起。
所以梁家辉改编电影,难度其实比黄磊剧集改编还大。因为深夜食堂的故事,必定是碎片式,且不适合电影。
其三,漫画限制不仅在情节层面,还有场景。很多元素在原作者要求下,改编必须保留。
老板脸上刀疤可能还无所谓,如果餐馆的陈设,甚至钟表等细节也整成完全一样的,难免被吐槽没有中国味儿。
就算梁家辉邀请徐克写了片名,拼命在片中加入东方明珠之类的上海地标,但故事主体的室内场景是这样,终归不习惯。
《深夜食堂》请了挺多明星客串,邓超的音乐人、张一白的拳击教练、蒋雯丽的金夫人。
最有趣还有彭于晏的健身教练,自行车、冲浪、战绳,仿佛是把他在《破风》、《我在垦丁天气晴》各种职业的角色再重温一遍。
可即使有几个明星,国内这版电影还是没什么观众基础,日版粉丝更不见得爱看,电影从开始就面临吃力不讨好的窘境。
说回《深夜食堂》系列核心,并不完全是吃,食物是串联故事的工具。
说俗一点,是食物和人的羁绊,重要的是情感。
日剧版菜式很简单,切开香肠炸的炸香肠,把鸡蛋做成卷的厚蛋烧,只有米饭加牛油的牛油拌饭等等,不是什么复杂菜式。
一道菜是一个故事,吃的不止是味道,更是感情。观众在故事中被治愈、打动。
不过黄磊版是反面例子,菜式不是简单,是敷衍,是老坛酸菜牛肉面调料包全加的“料理”。
所以至少梁家辉电影版在广告这点,有所收敛。有,但不影响故事。食品广告比较聪明,某品牌酸奶、鸡精、矿泉水都是正常出镜。主线菜品看着还是相当可口的。
日剧“深夜食堂”,其实带有城市暗面的包容意味。变性人、黑帮大哥、脱衣舞女、人妖大叔……深夜是这些边缘人们身上的温暖故事。
但梁家辉电影版把这些角色全部从良脱敏,强行阳光正能量。
大城市漂泊的一对情侣,女孩想出人头地立足城市,男孩想赚点钱回老家过日子,这明显是两个人根本价值观有差距。
结果电影最后不讲他俩心理变化,两年后出国练习唱跳的女孩和男孩重逢,就相视一笑和好?
整个大团圆的愿景挺好,但故事逻辑不成立。珠玉在前,更是对比强烈。
再说,根据日本小说电影移植成中国故事,几乎都是扑街下场。
就看近几年,《解忧杂货店》、《追捕》、《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这些国内版难道还没长了教训?
故事有它最适合的讲法,国内移植外国故事,根上带着水土不服的可能。
像《深夜食堂》的小餐馆,并不是最有共鸣的中国“深夜食堂”。日式风味,怎么拷贝都别扭。
真要说本土“深夜食堂”,不如讲讲吃烤串喝啤酒大排档,要么沙县小吃兰州拉面麻辣烫。可能《人生一串》的摊位编点故事,都比这个真。
何必带着镣铐跳舞翻拍,不创造自己的故事呢?
比如深夜食堂,干脆写烧烤摊每桌食客的爱恨情仇,这边吹牛x,那边失恋分手,一桌桌人生百态,拍出来倍儿好看,满是烟火气。
梁家辉呢,就主演烤串大叔,脸上刀疤是年轻混在道上的勋章。所以,我串烤完,谁赞成,谁反对?
《深夜食堂》观后感四
《深夜食堂》又翻拍了,这回是电影,梁家辉自导自演。
豆瓣评分5.5,票房不咸不淡,2天1400多万。
《深夜食堂》这个IP,因为它淡淡的烟火气而风靡中国。
为什么是淡淡的烟火气?
因为虽是一群饮食男女,嬉笑怒骂间,始终透着一股宁静的氛围。
不同于《人生一串》喧嚣辛辣的刺激,《深夜食堂》是舒适而安然的。
当店里客人坐满的时候,随手一张截图都能感觉到小店中浓浓的暖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际遇,和人生选择,食客与食客之间,再亲密也保持了一点距离。
如黑帮老大阿龙(松重丰 饰)与小寿之间,小寿亲自去医院照顾阿龙,却从不提起阿龙的事业和他那些江湖纷争。
小寿和阿龙
老板(小林薰 饰)与食客之间,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最情绪的流露,也不过是一记温柔的眼神,微微上扬的嘴角。
大多数时候,他都以淡漠的眼神看待众人,或转身回里间做菜,或置身事外若有所思。
这来源于日本人际关系中的某种“疏离”。
人与人交往都有“尺度”,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不“过度”,不越界。
这固然有些冷漠,但也让人获得了轻松感。
这大概是《深夜食堂》让人感到舒适的原因。
夜的静谧,无人打扰的深巷小店,若有若无地诉说着心事,似听非听在一旁抽着烟的老板。
并非老板的饭菜真的做得那么好吃,而是,这实在是城市中难得一处的心灵栖息地啊。
放到中国,这样的场景难以复制。
一来,中国没有“居酒屋文化”。
在日本,一般的餐厅单纯让客人用餐,而居酒屋除了用餐以外,还可以长时间聊天。
一般餐厅在午餐、下午茶、晚餐时间营业,而居酒屋多半在晚餐时间和深夜营业。
居酒屋,对日本上班族来说,是一个可以放松的地方。
一般的餐厅太正式,而居酒屋的氛围则相对轻松,且供应的食物种类繁多,大量的烧烤类似于我国的烧烤摊和夜宵大排档。
只不过,人家不露天吃。
所以,无论是黄磊版的电视剧《深夜食堂》,还是梁家辉版的电影《深夜食堂》,照搬照抄日本的“居酒屋文化”,都显得不伦不类。
韩国的翻拍版也是一个样,虽然食堂看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了一些,但还是一家居酒屋。
2015年韩国《深夜食堂》
其次,翻拍后没有“疏离感”,也没有中国人自己的精髓。
黄磊版脸谱化严重。
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鬼??!
开篇即是“泡面三姐妹”,开篇即被诟病。
“泡面三姐妹”,一个是女博士,一个叫爱马仕,一个叫伊丽莎白。
名称即见满满的偏见。
黄磊版泡面三姐妹
三人开场便一同哀叹:“我怎么就被剩(剩女)下来了呢?”
中间一起坐在江边借酒浇愁。
女博士:“我从小就听爸妈话,好好读书,什么都听他们的。”
爱马仕:“男人们都说我花得多,老娘花自己钱好不好?”
伊丽莎白:“我这辈子没什么要求,就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可总被骗。”
要不是为了写这篇影评,我根本不会去看第二遍。
中国影视发展至今,居然还这样简单粗暴划分定义女性?
这到底是男人的一厢情愿,还是女性的堕落不自知?
好在,梁家辉自导自演的电影版《深夜食堂》没有这个毛病。
虽然仍然照搬了“居酒屋文化”这个尴尬的背景,但核心故事向“本土化”靠近了一大步。
最好的是第一个故事,我被中国式菜场和莲婶(金燕玲 饰)的干练泼辣形象打动。
莲婶
莲婶的艰辛过往,一个中年被抛弃的女人独自拉扯大儿子,最终蜕变成坚强、潇洒、智慧的独立女性。
年过半百,风韵犹存。
这非常像日剧《深夜食堂》第一季中的露丝美千代。
靠跳脱衣舞养大儿子,并不以为耻,并在孩子们都长大后,独自旅行,在玛丽莲遭受顾客侮辱时,仗义执言。
其他四个故事,前夫过世,独自抚养双腿瘫痪的女儿的单亲妈妈,明月(刘涛 饰),和莲婶儿子开源(杨祐宁 饰)相知相遇的故事。
明月和开源
阿信(邓超 饰)和小雪(焦俊艳 饰)演绎现代版伯牙子期。
阿信和小雪
小美错过的暗恋,来上海打拼的湖南小情侣分道扬镳又相遇......每个故事都有日版的影子,但都做到了一定程度的本土化。
缺陷在于,电影只有90分钟,却要容纳五个故事。
后三个故事,或粗糙,或不够接地气。
像是阿信与小雪的相遇,哪有人会对着一个在打盹的人弹吉他?
对方被吵醒后,非但没有爆发争吵,反而还看彼此很顺眼?
湖南小情侣,根本没有一点湖南人的影子。
小美那一段,吸引我的只有彭于晏的八块腹肌。
彭于晏客串小美的健身教练
而前两个故事的好,很大程度上托赖于演员成熟的演技。
金燕玲三言两语,几个表情,就把一个咋咋呼呼的老太婆形象演得活色生香。
莲婶和儿子
杨祐宁的眼神,会说话。
甚至彭于晏自然而然流露的健身风采,也秒杀主角小美......这版《深夜食堂》虽然比黄磊版好一些,注重本土化,有几处也确实戳中了国人的情感爆发点。
但,没有真正做好剧本这项功课。
再加上“居酒屋”的设定,这部电影最终的成色,也只在及格线上下。
这再一次证明,演而优则导,是多么轻率的一句话。
《深夜食堂》观后感五
吃完吮手指那个好真实
原来拔丝的不止是芝士好吃,还有糖藕
突如其来的流言蜚语
让她猝不及防
在这个人言可畏的小地方
让她终于体会到了穷途末路
人生何处不相逢
相逢未必是知音
人生苦短
知音难觅
看的时候觉得故事线太多太杂,好像每一个顾客都自带故事,却也成了梁家辉这位大叔的过客。题外话,彭于晏当健身教练真的好帅,顿时把邓超的耍酷歌手和杨祐宁的拳击手比下去了,演思思的女生长得有点像辛芷蕾。
其实我想要的很简单
可以每天看到你
说说话兜兜风
有你陪我在我身边
我想保护你
平平淡淡有什么不好的吗
王菲,李荣浩,苏打绿,田馥甄,蔡健雅,陈绮贞,唱电影插曲都可以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