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1先是被徐静蕾拍的电影所吸引,后来又去看了话剧,脑海中始终挥不去的一个疑问是:为什么不告诉他呢?她是多么爱他,还为他生了一个孩子,甚至是在有机会和他再次相见的时候,我甚至猜测是她较为清高、自尊,放不下面子向深爱的人剖白一切。直到看完书才明白:因为懂得,所以不说。
她深爱的这个人本性只喜欢爱情中无忧无虑,轻松自在,游戏玩耍,突然之间要对一个命运负责,一定会感到难堪而棘手的,也一定会觉得她拴住了自己,并因此产生怨恨,纯粹的爱情便会产生阴翳。但是她天真的以为自己怀着爱情和感激一直思念着他,他也一定会同样的思念自己,但是不,命运比想象中更要残酷,他已经完全忘记了他,甚至在她死后,他在读着说明真相的信时,对她的回忆都是模模糊糊、朦胧不清的,宛若一块石头,在流水底下闪烁不定,飘忽无形。即使文末,提到他百感交集,突然思念起这个看不见的女人,但这种情绪又能保持多久呢?
爱情的残酷之处就在于双方永远不可能完全对等,对于付出较少的那一方,相对于用生命全心全意爱着的那一方,你甚至都不能用道德、法律之类的标准来衡量或者谴责,爱情本来就是来无影去无踪的。
情不知所起,故一往情深。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2该影片讲了女主人公对男主角的爱恋加深,直致把自己推向深渊的故事。
记得以前在jt看过这部电影,影片内容已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其中的音乐和散发出的忧伤气氛一直耐人回味。故事发生在国破家亡的三四十年代,北平的一座四合院里。影片采用倒叙手法,以阅读信件的方式,叙述了女主角对男主人的懵懂爱恋,相聚,分开,……绝望。女主人公的坚贞不渝与男主人公的玩情不恭,形成巨大反差。女主人公在他眼里不过如蔡小姐、朱小姐之流,是他生命里的匆匆过客。相反,男主人公在她心里却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对于负心汉能够如此忠诚让人费解。或许与她情窦初开时恰好与他相遇有关,为了永远保护这份“初恋”的圣洁,即使她在坟墓中得到他的呼唤,她仍然会义无反顾的回到他身边。与其说是与他相恋,倒不如说是与自己相恋。
国破家亡时,感情是一剂慰藉心灵的良药,以坚贞不渝或者萍水相逢的方式。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由奥地利的著名作家茨威格创作的,是其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茨威格用很细腻的笔法讲了一个暗恋的故事,一个女人暗恋了一个男人一生,并为他生下一子。后来迫于生活,沦入风尘。但直到女人死亡,男人却依旧不知道她的名字,甚至在记忆中也并无痕迹。第一次读的时候,一把眼泪,惊异了很久,一个男人怎能有如女性化的心理?
一个男子在四十一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这个男人对此一无所知。故事始自十八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还是个孩子,之后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算得上是茨威格的成名之作。作品以一个女人对于自己精神恋爱的情愫拉开文章的序幕,一个女人为她所爱的作家,她心灵上深深爱恋的那个放浪形骸的男人。
第二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音乐评析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由徐静蕾执导。改编自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写于1922年的同名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女人用一生的痴情来等候心中所爱男人的爱情故事。担任本片配乐的是来自不同国度的两位音乐家——中国的林海和日本的久保田修。两位音乐家用唯美与叙事相结合的手法为影片创作的音乐使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更加意味悠长。
电影画面: 1分50秒——5分29秒
1948年的冬天,作家徐爱友在自己家中过生日。他一边吃面一边随手拿过一封信看了起来。这是一个陌生女人寄来的信。钢琴用两个简单的声部轻轻诉说着一个女人的细腻心事。这两个相距十度音程的平行声部离得很远,音响空灵,仿佛象征着两颗相距很远的心。电影画面: 12分41秒——16分21秒《琵琶语》 作曲:林海
这是主人公江小姐在幼年时第一次见到徐先生时的情景。爱情在一刹那间在少女心中开始萌发。在钢琴与弦乐演奏的简单和声背景上,琵琶奏出一段动人的旋律。这支旋律用七声调式写成,有着浓郁的中国风格。而旋律下方的和声确是西洋调式的风格。东方与西方的音乐风格在这里被很好的统一在一起。后一部分中人声的使用也十分精彩。童声演唱的旋律是经过简化了的音乐主题,它与其它乐器形成支声声部,彼此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琵琶语》是影片中最主要的音乐主题。音乐中采用西洋大小调体系来给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旋律配和声的手法,与片中男女主角所代表的中西两种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正好不谋而合,非常贴切。
导演徐静蕾自己曾坦言音乐对于这部电影的重要性:“当时在拍摄的时候,我就觉得音乐在部电影当中应该说会起到非常非常大的作用。因为这个电影主要是关于情感的,那么,很情绪化的段落就会非常多,那这时候是需要音乐来帮忙的。”有意思的是本片的主题音乐《琵琶语》本不是为这部电影而作的,而是作曲家林海为台湾风潮唱片公司所做的专辑《琵琶语》中的主题曲。导演徐静蕾听了以后觉得非常适合把它放在电影里,于是就这么做了。结果最后的效果非常好,非常贴切。
电影画面: 26分40秒——29分42秒《琵琶语》 作曲:林海 江小姐的母亲要改嫁到山东。临行前的晚上,尚年幼的江小姐独自在屋外等待徐先生回来。当她看到徐先生带着一个漂亮女人有说有笑的走进屋里,心中只有暗自神伤,默默接受这个无奈的结果。《琵琶语》的音乐再次幽幽地响起。不过这一次是由钢琴来演奏的,速度也慢了许多。这与片中女主人公喃喃自语时的情绪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一开始,导演徐静蕾通过朋友的关系找到了日本作曲家久保田修,让他看了一些拍的样片,然后久保田修寄来了他写的音乐。但等到把音乐放进片子的时候发现了问题,音乐很抢画面。后来久保田修来到中国,反复的改了很多,双方一直都在磨合。当时因为时间的原因,久保田修必须要回日本去了,徐静蕾就又找到了林海。林海给了徐静蕾他以前做的一些曲子,徐静蕾通过跟第一个作曲家反复的磨合之后,找到了和作曲家沟通的语言,所以请林海根据这个琵琶的主题又做了几段音乐,最后就用到了个电影里,结果大家都觉得很好,很成功。电影画面: 34分53秒——38分27秒《岁月流逝》 作曲:林海 江小姐与同学一起上街
参加抗日游行,军警开枪镇压,混乱中徐先生救下江小姐。钢琴在高音区用清亮的音色奏响一支歌谣式的质朴旋律。宛如岁月悄悄在流逝。两个人又重新相遇了,只不过徐先生已经记不得江小姐了。
这部影片宛如一首娓娓道来的叙事诗,给观众讲述了一个令人刻骨铭心而又充满酸楚的爱情故事。整部影片的配乐很好的突出了场景音乐的作用。不同的音乐段落层次分明,为不同场景下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感情变化进行了很好的铺垫和渲染。而且在音乐中也传达出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唯美的情感意境。这是一部非常精致的电影.无论在拍摄风格、情感表达、灯光运用、演员表演还是音乐创作都是如此。对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进行细腻而又感性的刻画成为本片的一大特点。
电影画面: 39分39秒——44分29秒《相遇》 作曲:久保田修影片开始时的音乐又一次响起。导演用用平实的镜头语言来描述江小姐在徐先生家所看到的那熟悉的一切。两个人终于开始靠近了。钢琴与弦乐演奏的舒缓而优美的音乐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此刻欣喜的心情。钢琴与弦乐水乳交融的演奏,就好像是少女对男人的情感一样,让人感觉到缠绵悱恻,而又带着某种凄婉的愁绪。
电影画面: 46分01秒——47分40秒
两人骑着摩托车到郊外游玩。这段有着古典钢琴奏鸣曲风格的音乐率真且朴实。开始时钢琴声部的切分节奏与后面八分音符分解和弦的伴奏型使音乐更加流畅。
电影画面: 50分30秒——53分26秒
徐先生出差后就再没有来找过江小姐。三个月后江小姐决定搬走,离开这个伤心地。“岁月流逝”的音乐主题再次响起。这次使由弦乐队来演奏。自然小调与旋律小调相结合,不同的弦乐声部此起彼伏的交织在一起,音乐更加缠绵悱恻。在同一部影片中同时使用两位作曲家的音乐,这种做法是非常少见的。导演徐静蕾曾坦言自己对音乐并不擅长,所以在与作曲家沟通的时候也出现了困难。因为音乐语言与她平日所熟悉的电影语言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创作整部影片的过程中,音乐是最难的一个阶段。但徐静蕾导演凭着她对创作的和热情和认真
执着,与中日两国的两位音乐家进行了大量的沟通,从中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这使得最后在完成影片时的整体效果非常好,音乐也十分动听。
电影画面: 70分28秒——73分32秒
八年后,江小姐成为上流社会的交际花。在一次舞会上她与徐先生再次相遇,而徐先生又一次忘记了她。但江小姐还是跟徐先生一同回到了家中。音乐从音阶式的级进旋律开始,不断展开,逐渐走向高潮。当钢琴声部进入时,音乐化成一股洪流,情绪得到非常大的提升,如同一部激昂的钢琴协奏曲一般动人心魄。江小姐对这个男人的爱依然热烈但又无可奈何,这种复杂的情绪与此时音乐的氛围形成强烈的音画对位。
电影画面:81分20秒——84分49秒《琵琶语》 作曲:林海“琵琶语”的音乐最后一次响起。在故事的结尾,当我们了解了整个故事,先前熟悉的“琵琶语”的旋律更显动人。琵琶演奏的旋律仿佛一声声敲打在你我的心中。琵琶是江小姐的化身,钢琴代表徐先生。童声是小时候的江小姐。琵琶与钢琴的音色衔接十分自然。琵琶、钢琴与童声三个声部交织在一起,延续着这场爱恨交织、令人唏嘘不已的爱情故事。“琵琶语”作为这部影片中最重要的音乐段落,在不同的场景下显现出不同的音乐风貌。这段音乐在配器上也十分幽雅和景致,给人一种细腻柔美之感。作曲家运用民族乐器琵琶配合西洋乐器、并采取流行音乐风格的创作手法,为我们带来了充满深远意境的优美音乐
第三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老北京、老巷子、执着的女人、成熟风流的男人、百合香阵阵袭来。
故事重现。
今天是先生的生日,唯一不同的是窗边的花瓶中少了百合香。“叮叮叮”。先生,有你的信,是上海本地的。先生一边吃着长寿面,一边拆开信封。那是由一个以逝女人讲述的一个故事。
一个万马齐喑的.年代,北京某四合院进来了一位戴椭圆型眼镜,身着风衣,一张嘴就吐露那经历风雨后求得苟安且有点点才华气息的人。那是个作家兼记者。对于土生土长在大北京四合院子里没见过世面的穿天蓝色长旗群的小姑娘来说,这无疑,荡动了春心。她爱上了那个大男人。尽管她当时只有十五岁而已,而他已快到尔立之年。她天天躲在角落看着他,去嗅那粘有他气味的被子。在她心中,那时童年中最美妙的两年。北京的风沙中夹杂着青涩、害羞、仰慕满天起舞。
好景不长,她被迫远嫁山东,这反而促就了她的学业,她以上大学的名义回来了。那时的她是个满腹经纶、优雅清纯的有气质的大女孩了,她凭她那聪颖的头脑和清纯的外表终于拥有了他。
他抛弃了他。因为他的风流与世俗。而与她相伴的只有一束百合和腹中还未成型的孩子。日本侵华愈来愈重,北平是待不下去了,她只的辗转四川生下了孩子,后到上海。只为让他的孩子过上跟他父亲一样的生活。她出现在了他的圈子中,跟不同的男人喝酒、吃饭、跳舞。相遇是固不可少的,他又对她那性感、妩媚、成熟的姿态着迷了,她没有拒绝。走时她向他要一朵百合,他说你适合的是红玫瑰,她一笑,他一笑。只是十年如一日在他生日那天为他寄去一束百合花,为了纪念他们曾相遇。
当他看到信时,女人已经去了,而女人的心愿就是男人能记得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女人,哪怕只有一点。
百合香遮不住伤,先生拿着信颤抖了一下。浑身解数造句
第四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1000字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1000字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拍的还算是不错,如果把影片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一九三零年,第二段是一九三六年,第三段是一九四五年,第一段最好,第三段次之,第二段再次之,也许和演员的演技有关。这个影片基本可以看作是一个暗恋者的自白,一个奇怪独特的暗恋者。女人从遇到作家的一瞬间就爱上了作家,这种感觉正常真挚,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感受得到。按照科学的统计,这种感觉平均三十六天就会消失,男的少一些三十三天,女的长一些四十天。只是这个女人的时间跨度长达十八年之久,这期间的缘由深深值得我们去思索。作家年轻阳光、有才富足、风流野性,几乎具备了一切男人原始的优点,对于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女孩来说是无法抗拒的。
只是作家一生都在追逐,都在游戏,没有停留,便如原始的野兽,人类的社会观念对他几乎没有束缚。女人总在仰视,越看越是喜欢,越看越觉得自卑,喜欢到不得不去尝试,自卑到不得不去躲避,这种思想几乎把女人撕裂成了两部分。六年后女人真的把自己变成了两部分,思想依旧暗恋着作家,身体因为机缘巧合和作家真的在了一起,这是因为强烈地自卑,让女人的思想和身体彻底地分成了两个部分。思想告诉女人,作家不可能会为自己而改变,作家和自己在一起只是为了自己的身体,这是“欲”而不是“爱”,女人在六年前看过太多这样的场景,女人不相信自己会比别的女人更能够留住作家,同时女人的身体享受着“欲”的快乐,也许女人几乎把这种“欲”也当作了“爱”。当作家离开又回来后没有去找女人,女人的自尊或者是躲避在“坚强”自尊后面的自卑,让女人无法去找作家,无法去表达自己的“爱”,她选择的是等待和离开,她的离开是因为有了和作家的孩子,这个孩子把女人和作家联系在了一起,女人有一种无法言状的快乐,这种快乐不可与人分享,只可独自品味、独自咀嚼。女人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但是只要这个孩子还在,在女人看来她对作家的这份“爱”还在。再次地重逢,作家再次地挑逗,女人再次地接受,这时女人的思想和身体再次分离,思想一如八年前,甚至有一种躲在假面具之后玩同一种游戏的快感,而身体也自然再次享受女人心中的“爱”作家眼中的“欲”。自然这种情况不会长久,同样的分手再次上演,女人再次默默接受。后来女人的儿子死了,这种灵与肉分离的状态是不可能长久的,随着这个唯一纽带的断裂,女人对于作家来说已一无关联,这个时候女人“坚强”的自尊瞬间奔溃,“柔软”的自卑也就剩下死路一条了,说出全部的秘密,是女人留给作家最后的印记,也是这个游戏最后的字幕。
第五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后感 这讲的就是一个“我爱你,与你无关”的动人的又让人无比痛心的故事。
故事讲的大概内容是一个女人默默爱着一个男人二十几年,在弥留之际,终于鼓足勇气用书信的方式告诉这个她深爱的男人与他发生的种种。包括女孩从孩童时期的懵懂钦慕,到少女时期为爱献出身体,到为养活他们的结晶而迫于无赖嫁给另一个不爱的老男人,怎样抚养爱子的长大,而在已为人妇、为人母的期间,在她绝望地以为再无法遇到她心爱的男人时,却机缘巧遇,于是再次为爱沉沦。女人与他心爱的男人四次际遇,四次都发生了床弟之事,然而直至女人死,男人都不知道与这样的一个女人有过这么多的故事!
当然,故事的男主人公是个不折不扣的有着卓越才情和迷人气质的却又是世俗之中的登徒浪子。他爱着无数的女人,亦或他一个女人也未爱过,他的确是滥情的,也是无情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男人,却让女主人公倾其一生为他痴狂、为他奉献自己的所有。然而,这个伟大而可怜的女人她又得到了什么?一生无尽的哀伤、痛心、一生战战兢兢的爱情、一个有缘无分的儿子„„
写到此,我不禁又潸然泪下,为这可怜的女人,也为这对爱始终抱有纯洁之心的女人。不禁想狠狠责问这个滥情又无情的男人:当你四次驰骋于这尊美丽的身体后,你也曾问过这个女人“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你想的只是和别的女人有过相似的云雨吗?
是啊,我爱你,与你无关。
当我还是十来岁的孩子时,我就憧憬着做你的女人,我衣衫褴褛,于多少个午后翘首以盼你的归来,哪怕你带着其他漂亮的女人,窥伺着你们喝酒、跳舞、闲谈„„我抚摸你的门的把手,想象着那是与你握手,我看你看到了我穿着打着补丁的裤子便赶紧飞快躲开了去„„
那时,我还是个孩子,不知,是为了你,我情窦初开,还是我情窦初开,为了你。
我出落得亭亭玉立了,我来找你。风里,我自成一景,只为惹你为我盼顾流转一回。那夜,我,终于不再仅是我自己的,也是真正属于你的。
你走了,不再回来,可小生命已孕育,为让小的他成为你一样的男人,我选择嫁予他人妇,看着小的他,即使没有你,我也能想得出是你躺我怀里,挽我手臂„„
再遇着你,我,再沦陷,直至小的你去得那么突然,我对你的爱才不知道是死了,还是醒了。猛然觉得,我之于你,根本不复存在。只在最后永别之时,只此一书,告诉你:我曾这样爱过你,而且,与你无关„„
感谢茨威格,让这样一个陌生女人的情常住我们心间,也感谢人类中伟大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