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更需榜样引路
——《榜样3》观后感
近日,观看了中组部推出的《榜样3》特别节目,一个个看似平凡的岗位,因为自身的坚守和前行,成就了一番番不平凡的事业。现实社会需要这样的人,需要这样的榜样引领,农村基层也不例外。
榜样是筑牢信仰的指明灯。共产党就是我们的信仰,从我们入党宣誓的那天起,我们的生命就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我们要有坚定的信仰、崇高的使命,我们要成为群众最坚实的后盾,我们要为人民代言,传递人民的声音、凝聚人民的力量。宋书声,宋老的一生都奉献给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当问到他为何会选择这个职业时,他只说了一句话:“党的分配就是我的选择。”这是何等坚定的信仰啊,55年的岁月变幻中,他始终牢记着党的嘱托,记着曾经在入党志愿中许下的诺言,安安静静地翻译马列主义著作,不求闻达,不求名利。坚定信仰,就有了力量。信仰让我们的灵魂有了归宿,也让我们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更加坚定。基层工作是琐碎而繁杂的,需要我们耐住性子、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去做、勤勤恳恳来干。在每一件小事的处理当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磨练自己的意志,坚定自己的信念,实践自己所学,立定脚跟,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情,干好最现实的工作。
榜样是内心深处的守护神。农村基层事务较繁琐,基层干部每天要处理各式各样的繁杂事务,有的时候难免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烦恼,甚至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此时要是来一堂真人展示或者名人讲堂,那些负面情绪和杂乱心绪可能就立马消退了。
老百姓口中也经常会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做基层干部更是如此。从“女汉子”到“杰米拉”,在“我一定要干好这个书记“的誓言背后,李元敏克服多年糖尿病的折磨,事事亲自上阵,时时冲在前头,一年穿烂了五六双鞋,她用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干好村里的每一件事。如此的榜样力量转化为内心信念的支撑,往往所起的效应也是强大的。
榜样是个人行动的风向标。农村基层是一个个个体组成的大家庭,同时又是有着千丝万缕家族关系的不同体,矛盾纠纷也就不可避免。如果在此环境中出现一个群众口中的“有头有脸”人物,好多矛盾纠纷就能事半功倍地化解了。群居的人也特别会有从众心理,如果在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中推出一两个典型,带出来的效果更会与众不同。最显著的例子就是“火车头书记”书记朱仁斌,用六、七年时间、把鲁家村逐渐从安吉一个破旧不起眼的小山村,发展成了“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
”的中国美丽乡村精品不范村。
都说生活处处不缺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农村基层虽然繁琐复杂,但是每个个体身上肯定具备发光发亮的东西,作为基层干部,我们也需要一双雪亮的眼睛,来发现榜样,来挖掘榜样的力量。“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多为老百姓办实事,是要求更是责任。我们每一位基层工作者只要要将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和村社区的发展问题结合起来,出实招,做实事,力求改变现状,努力推陈出新,做出成绩,造福一方,成为老百姓“最信任的人”,定会赢得百姓最衷心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