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观后感3篇供借鉴
电影《我的姐姐》最新上映,居于电影排行榜首位。上映之前,各大网络平台对该片进行了大肆宣传,内容是宣扬亲情的,主演张子枫的演技也让人期待。
看过之后,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沉重。彻头彻尾的沉重感。
影片是说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女孩,爸妈因交通事故双双遇难,留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弟弟,需要她来抚养。
父母有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因为她是一个女孩,他们想要一个男孩。
为了要一个男孩,爸妈不惜一切代价,先是给计划生育办说明自己的女孩是残疾,并要求她平时假装残疾人。被拆穿之后,她就被送到姑姑家抚养,最终爸妈如愿以偿地有了一个她现在眼下要被抚养的小弟弟。
因为两人从小很少见面,没有感情,当得知亲戚让她来抚养弟弟的时候,她是非常抗拒的,而且决定要找一户人家领养,自己准备考研去北京。
但是,在跟弟弟短暂相处的时间里,毕竟“血浓于水”的关系,她对聪明可爱的弟弟也渐渐产生了感情。最终,承认舍不得弟弟并决定自己抚养弟弟这一事实。
影片中的姐弟情深深打动了我,也让我想起小时候和弟弟妹妹相处时的有争吵有快乐的美好时光。
然而父母对于重男轻女的偏见,我是保留意见的。毕竟那是老一辈的封建思想,现代社会已经很少了,这种观念也在慢慢地摒弃和淡化,电影突然来突出这么一个观念,有点不合时宜。
不可否认,电影对于二胎父母如何平衡两个孩子的对待与关爱,尤其是两个孩子的相处问题,倒是现今社会的一个严峻问题。
二胎的出现,父母对大宝的关注突然减少,大宝出现一系列问题导致两个孩子不友好地相处,甚至大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等。
此外,孩子从小寄人篱下的生活对她以后的性格和心理都会产生巨大影响。这样的孩子多半是独立的、有主见的,但内心也是敏感的、脆弱的。走上社会后,很多人在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上出现问题,需要社会加以关注。
还有,我注意到影片中一个小细节,就是主人公的男朋友,性格唯唯诺诺,口头禅就是“我妈说”,没有自己的主见,是个典型的“妈宝男”。
而且在我周围,“妈宝男”还不在少数,这对婚姻生活简直是个灾难。
因此,妈妈对于孩子的感情尤其是男孩子的感情要理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尊重他们是独立的个人,尤其是长大后,更不能过多地干涉他们的生活。
《我的姐姐》观后感3篇供借鉴
前天去观看了一部很感动的电影——《我的姐姐》。
对于这部电影,我从春节开始就想看,可惜4月2日才播出。反复看了许多遍预告,我的泪下来了。无疑,电影一定更感动。
刚开始,安然(电影主角)陷入失去父母的悲痛,她的父母因为被车撞死了。安然才知道和父母分开的四五年时间里,生了弟弟安子恒(安然的弟弟)。一家人都希望她能担起抚养弟弟的责任,但她认为抚养了弟弟,她这一生就完了。
姑妈说:“长姐如母!”长姐如母,多么地轻抄淡写啊。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让多少个姐姐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姐姐们不得不去抚养弟弟。
那天在外地上大学的哥哥放假回家几天,我们去饭店吃饭。服务页是一个年轻的姐姐,妈妈问她:“小姑娘,你多大呀?”姐姐的年龄让我出乎意料——21岁。
姐姐因为生计问题,不得不出来工作。她还有两个弟弟,这样家庭的思想非常传统,还是那四个字——长姐如母。
21岁,本应是上大学的年纪,却因为一句“长姐如母”,这一生就这么完了!
像这样的家庭,中国还有许多。做为一个女孩儿,我不希望有更多的家庭的长姐都能成为母亲的角色。
这部电影看哭了我,如果你是姐姐,如果你家有个长姐,请你一家人一起去看《我的姐姐》吧!希望能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我的姐姐》观后感3篇供借鉴
今天下午我们去电影院看了《我的姐姐》这部电影,它和《你好,李焕英》一样都是催泪剧。
故事的开始女主安然的父母,因为车祸而离世,只留下了一个和安然从来没有见过的弟弟安子恒,因为血缘关系,安然要扶养她的弟弟,可她要考研,要离开这个城市,她不能为了她的弟弟而放弃离开这座城市的机会,她恨她的父母,从她大学开始,就再也没有动家里的一分钱,她回到她小时候生活的家,家里没有一点她的痕迹,只有她弟弟和她父母的,她想把安子恒交给别人抚养。
安子恒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在童年最好的时光他的父母离世,随后他就知道他有一个姐姐,他讨厌姐姐他不想要姐姐,他想要妈妈爸爸,但是感情改变了他,他知道姐姐想把他抚养给别人,他也知道他成为姐姐的累赘,他偷偷联系了领养人,想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原本讨厌弟弟的姐姐,恨不得把他送人,但是当真到那一刻的时候,她发现她自己做不到,她是他在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了,他也是她在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了,当安然知道弟弟安子恒联系领养人时,哭了,她不明白弟弟为什么这样做。
当安然来做最后的领养手续时,她没有签下去字,她反悔了,她不想把弟弟给别人,她拉起弟弟的手跑,她笑了,电影从头到尾让人笑次数少之又少,这一次她一直在笑,她的弟弟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