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道鲜师》观后感(共五则)

时间:2019-05-11 21:3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极道鲜师》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极道鲜师》观后感》。

第一篇:《极道鲜师》观后感

《极道鲜师》观后感

我时常把自己和那个甘愿当老师的黑帮大小姐做比较,有时甚至觉得,可惜自己的武功没那么了得,眼里也没有足以震慑住这些孩子们的杀气,不过,我相信自己拥有和她一样的热爱学生、相信学生的心,有着成为好老师的潜质。《极道鲜师》这部电视剧是我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看的,那时是以一个学生的角度在感受,觉得有这样一个老师真是太幸福了。

而现在的我是从教师的角度来感受这部片子,因为我班级的学生调皮程度不比里的班级逊色。一直很钦佩仲田由纪惠诠释的热血教师。的确,当老师的,要有一颗信任学生的心.就算学生再顽皮,爱学生的心不能冷却。

在压抑的教育系统里,在教师主宰的学校里,她为学生奔走,坚持自己的理念,作为育人者,她真的很称职,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信任自己的学生,这正是我所向往的老师形象。真正的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不是一味指责,这才是老师不是吗?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帮他们树立信心,这也是老师不是吗?可惜,现在我们的教育正走向所谓的“精英教育”、“末位淘汰”,跟不上的就放弃,不听话的就开除,我们的教育,已经不再是育人了,不是吗?也许已经走得太远了。

第二篇:《道》观后感[模版]

《道》观后感

《道》观后感

作为一名党员,要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必须自觉提高自己,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世界观方面,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明确作为社会公民、工作和家庭成员三个基本定位;在人生观方面,要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和追求。自觉警醒自己,在权、钱、色方面不伸手,不纵欲,不侥幸,时时把自己置身于监督之中,想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自觉充实自己,有正确的追求,健康的心态和实在的寄托。善于学习,不让头脑空虚;善于“倒骑毛驴看人生”,想想“人家骑马我骑驴,细细思量我不如,回头看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时时保持平衡的心态,在名誉、职位、报酬、个人利益等方面知足常乐。

首先,党员领导干部背离党的宗旨必将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放松党性修养和锻炼,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不能保持警惕、保持冷静、保持原则,更没有慎独慎微,忽视从根本上考虑人民的利益,不甘清贫,崇尚拜金,最终导致走上犯罪的道路。其次,党员领导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在危害党的事业的同时,自己也必将遭到“身囚”之苦。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正确的行使就能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反之就会成为以权谋私的魔杖。从领导到囚犯往往是一步之差、一步之遥,人生没有后悔药,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政治生命、青春年华、人生自由和完美的家庭去以身试法换取身外之物。同时,法制观念淡薄,待人处事上没有保持应有的警惕性和纯洁性,必然导致行政行为的畸形,最终葬送身家性命。

我们要从警示教育片中吸取教训,做到举一反三,警钟长鸣,牢记党的宗旨,做好本职工作,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时刻以影片警示自己:当官发财是职业核心价值观的扭曲;迈出第一步就很难自回头;权力失于监督会给腐败分子留下可乘之机的告诫。

《道》观后感

看完警示片后,使我深刻认识到从公仆到贪官看起来只是一念之差,从功臣到罪犯往往也只有一步之遥。人生没有后悔药,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政治生命、青春年华、人生自由和完美的家庭去以身试法换取身外之物。事实说明,人一旦贪欲膨胀、利欲熏心,就会丧失理想信念,在金钱面前打败仗;一旦追逐名利、捞取功名,就会导致急功近利,贻误事业的发展;一旦恃权轻法、心存侥幸,就会触犯法律受到制裁,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通过警示教育现身说法的罪犯,用他们痛悔莫及的警醒,用他们对自由和生活的渴望,给我们实实在在地敲响了警钟。

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这三名领导干部蜕化变质的过程来看,党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要培养一个优秀干部更不容易。一般地说,被提拔为干部特别是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的同志,都是所在单位的佼佼者,有较好的思想道德,这些处级领导干部都曾接受过党的多年培养教育,也为党和人民做过很多贡献,最终在利欲面前没经受得住考验,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我警惕,思想上解除了武装。

我们党执政以来,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央多次强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刻不容缓,书记明言“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会亡党亡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这条路看得见,摸得着,我们必须坚定反腐败斗争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人民政府做为服务人民的职能部门,直接与百姓打交道,一举一动都在百姓的视线中,因此,我们更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准确把握反腐倡廉新形势新要求,自觉摒弃“不可一日无权”、“有权就有一切”的错误思想,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监督,在权与法、情与法、钱与法的较量面前,真正做到不畏权势、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把住自己。

《道》观后感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昨天下午我们集中观看了天津市以查处典型腐败案件为素材的警示教育片《道》——《国有企业严重违纪违法领导人员忏悔实录》。观看过程中,自己心灵深处再一次受到强烈震憾和冲击,思想上又一次受到深刻启迪和教育。这些犹若身边的活生生的反面典型事例深刻警示我们,人一旦利欲熏心、私欲膨胀,就会丧失理想信念,充当金钱的俘虏,以致鬼迷心窍、陷入歧途、挺而走险、走上邪路;党员领导干部一旦恃权轻法、心存侥幸,就容易忘乎所以、职权滥用、贪赃枉法、墮入深渊而不能自拔,最终身败名裂,沦为人民的罪人,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如今这些阶下囚用他们现身的说法、后悔莫及的眼泪、其声也悲的反省,给我们敲响了预先防范的警钟。

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不能改。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有了权利,首先要弄清这个权利是谁给的?权利是党和人民给予的,是党的托负,人民的信任,是让我们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多办事办好事,不是拿手中的权利去挥霍人民财产,去为个人利益谋取私利。从腐败分子发展变化的轨迹看,他们并不是当初就腐败,而大都是为我党的事业勤勤恳恳奋斗过,兢兢业业工作过,甚至是踌躇满志风光过。但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经不住金钱美色以及各种名利的诱惑,在放松警惕、放纵自我的矛盾心态下迈出了可怕的第一次,而后逐渐下滑,最终身陷歧途。这个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一时的闪念到不能自拔的过程,也是一个共产党员权力异化、党性消弭、走向堕落的过程。一旦蜕变为腐败分子,手中的权力就是他们用来寻租的生财法宝。从腐败分子权力异化的成因看,法制观念淡薄、特权思想严重是其共性。当一个人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追求享乐,把对权力的追逐和对金钱的挥霍当作目标时,就会借权力牟私,借权力生财,成为权力的寄生虫。所以,在任何时候共产党人的理念信念不能丢,认真地解决人生的方向问题、工作动力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才能保证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跌跤,不迷航。

二、党员的党性原则和组织观念不能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想到党的要求、群众的期盼、自身的准则,时刻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人的天职。无论何时何地,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对党忠诚、无私奉献,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正确立场,旗帜鲜明地稳护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旗帜鲜明地稳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绝对权威,旗帜鲜明地维护党纪条规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旗帜鲜明地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注重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淡泊名利,秉公用权,公道正派,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为人民服务中升华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三、廉洁从政和奉公守法的底线不能破。共产党员必须积极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始终坚持执行党的各项廉政建设规章制度,既要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己,也要用党章和党的纪律规范自己,坚决守住不违犯党纪国法的底线。在全党全国推进和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的新形势下,法律面前不准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不准有特殊党员。任何党员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不脱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通过警示教育,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打虎拍蝇、严惩腐败的强大声势和鲜明特征,自己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反腐倡廉任务的艰巨性、严惩腐败的必要性和预防腐败的紧迫性。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干部,虽然身份、地位、环境、条件与手握重权的腐败分子相距甚远,但也应当时刻引以为鉴,在思想上筑牢坚不可摧的思想和精神防线。要把遵守和维护党纪国法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始终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己,以党章、党纪、准则规范自己,努力做到在学习上争上进、作标兵,在工作中挑重担、当先锋,在服务上求质量、增实效,特别在廉洁自律上,不攀比、不逾距、不踩线、不犯规,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保得住操守,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为民奉献的人、志趣高尚的人、洁身自好的人,为端正党风、提振民气做出应有贡献。

第三篇:商道_观后感

商道_观后感

究竟什么是做生意呢?有的人会认为生意就是简单的交易;有的人认为生意就是为了低买高卖,赚取暴利;还有的人就是认为生意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囤货居奇……所以总的来说,对于生意的理解会因人而异。因为外在的事物总是由每个人自身内心的投射而形成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自己在之前对生意的本身并没有太多深刻的理解,甚至有时候觉得做生意是一件比较可耻的事情。因为做生意的人都是为了赚取别人的金钱而获得利润,并且有很多人是为了赚更多的利润而提高差价,甚至不计后果的为赚取高额利润卖假冒伪劣产品,所以当时内心还是很反感这些做生意的人,也就反感做生意得本身。再加上自己性格腼腆,偏内向,在每次交易的时候,尽快完成交易,而不愿和他们有更多的交流,也就更不了解生意及生意人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我也开始慢慢转变对做生意的看法,做生意不仅是为了获取利润,也促进了市场货物的流通,解决人们的日常需求,从这一方面来讲,其实也承担了一部分的社会职责。虽然根据《国富论》的观点认为这种行为不需要感谢他们,因为这本是他们自身自利的行为,而导致这样的结果,但我们也没有必要去贬低做生意的本身,因为生意的本身就是货物交易,促进市场货物通,更好的去配置社会资源,解决社会问题。

所以对于生意的本身,其实是不需要带着任何偏见的,我们思维中之所以对做生意有偏见,根本上要落实到做生意的人,因为生意其实就是一种生存或者生活的工具,使用该工具的人才能体现出这工具的价值,那么怎样看待生意人呢?如果自己做生意,那究竟应该成为怎么样的一个生意人呢?

这个问题我在韩剧《商道》中找到了一个比较认同的答案。这部电视剧,南怀瑾先生也强烈推荐。这部电视剧主要是讲述了朝鲜大商人林尚沃的一生,整部电视剧中间反复强调的一个观念就是做生意即做人,人做好了,生意也就做好了。剧中通过林尚沃和郑治寿两位具有卓越商才的人,在商场处事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郑治寿原本是一位期待科举高中的书生(朝鲜当时的文化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商人的地位同样在社会的底层,他们在自称的时候往往就称自己为卑贱的商人,而书生则属于高贵的群体),因科举失意,而投靠在湾商都房洪得住大爷门下学习做生意,因为其有卓越的商才,年纪轻轻的就被洪得住大爷提拔为本店书记(仅次于湾商都房洪得住及大行首排名第三的职位),但在他担任书记的时候,湾商由于竞争对手松商的步步紧逼,整个经营处于下滑状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又听到洪得住大爷对他的评价,说郑治寿连他自己都看不透,不可能将都房的位置让给他。由此,郑治寿就产生了背叛的念头,大量收集湾商所有的关键信息,最终投靠了竞争对手松商。在投靠松商之后,为了交易目的无所不用其极,伪造造烽火狼烟,买断鱼货市场,伪造倭银,甚至不惜毁坏灾粮等等,只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抢占市场,打压竞争对手,丧失了人性,虽然通过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登上了松商大房的位置,但最终走向毁灭,服毒自尽。

而林尚沃恰恰相反,其实林尚沃开始并不是想要做一名生意人,他当时出生在一个读书人的家庭,他父亲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考上译官(译官就是需要精通中文,为朝鲜朝廷办事),但由于朝鲜官场的腐败,一辈子就没有达成心愿。而他父亲最大的愿望也是希望林尚沃子承父业,为此他父亲甘愿去做骨子里认为卑贱的商人,为他存一部分可以备考的钱,也因为这样,家里出了一些变故。他父亲含冤离世,其他人被贬为官奴,或者官俾,他也被贬为了官奴,后面因为皇帝大赦天下,恢复了良民之身,从从此他也不再奢望成为一名译官,而是进入了湾商想学习做生意。

在他年少时,曾经也展示过他卓越的商才,比如为商贩翻译,赚取零花钱;帮助松商都房朴多宁小姐(他和朴多宁小姐后续有很深的情歌故事,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部电视剧,裂墙推荐),完成了高额的人参交易,但他志不此,虽然朴多宁小姐多次挽留,也并没有产生经商的念头。他后面加入湾商,主要是因为他们一家人的惨状皆因松商大房朴周命所赐,想通过湾商打垮松商,所以在他开始正式经商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怨恨,想的是怎样将竞争对手置于死地,心里长持一把杀人剑,同时也因为心中的愤怒,让他痛不欲生,活得十分艰难。总是想通过捷径获得财富,打垮竞争对手。当时湾商因为郑治寿的背叛,经营陷入困境,需要走险棋进行黑市交易,基本是拿命去交易,他也愿意去做。虽然那次没成功,但他也算是有惊无险的回来了(这也源于他之前种的善因)。

回来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湾商都房因为经营的事情弄得焦头烂额出去散心,遇见来还在加班的林尚沃,当时林尚沃还是铜器店的一名杂工,负责铜器的清洁。对他来湾商之后的表现做了一些点评,因此有了如下对话,我认为是整部电视剧的精髓:

洪得柱:“你认为做生意是什么?你认为买卖东西赚钱就是做生意?进入湾商没多久就想到了要买断锡块,而且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秘密交易你也自愿去,铜器店的杂工居然研究丝绸的东西?你在急什么?”

林尚沃:“小的想早点学做生意,然后开始赚钱!”

洪得柱:“你以为这样就可以赚到钱了吗?所谓的做生意并不是赚取金钱,而是赚取人心,并不是要获得利润,而是获得人心!赚取人心获得人心这就是做生意!到了那个时候,金钱自然随之而来,像你这样拚死追逐金钱,就是钱的奴隶!”

经过了这次对话之后,林尚沃也在反复思考怎样才算做生意,怎样才能真正的生意人。在这期间湾商因为经营资金链断裂,而被松商接管后,林尚沃再次陷入了迷茫,上山上的寺庙去找禅师石崇大师,并希望在寺庙逃避现实,最后禅师点化他,放下心中的那一把杀人剑,就能获得救人的千把剑,皆在一念之间,就看你怎么看。并提示他说,你的修行在世间,不在深山。他好像略有所悟,决然下山,一切从零开始。从此便开始了他朝鲜大商人的人生旅途,在做每一笔生意的时候,总是记得洪得柱大人的教诲,做生意不是赚取金钱,而是赚取人心,做生意即做人。所以每笔交易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切忌发国难财,哄抬物价,竭尽所能去维持一个健康的商业环境,同时也鼓励其他商派这样做,也因为他这样的坚持与坚守,最终成就了他成为朝鲜第一大商人,官至正三品,完成了石崇大师对她成为一个商佛的期望。

所以做生意即做人。凡事凭良心,无愧于天地,功到自然成,做生意亦是如此。所以林尚沃到了老年也不敢忘洪得柱大爷的教诲:所谓的做生意并不是赚取金钱,而是赚取人心,并不是要获得利润,而是获得人心!赚取人心获得人心这就是做生意!到了那个时候,金钱自然随之而来,像你这样拚死追逐金钱,就是钱的奴隶!这也正和了《荀子.修身》中的君子要役物,而不要役于物的人生观念。

第四篇:高校课堂反思——极高明而道中庸

高效课堂反思——极高明而道中庸

五月初的南宁已是暖意融融,校园里的红花绿叶开始争奇斗艳,习习春风吹醒了沉寂一冬的思维。高效课堂节再次拉开帷幕。回首新课程改革的这两年,从摸石头过河的忐忑,到高效课堂无法常态化的困扰,至今天的信手拈来、甚而给兄弟学校传经送宝,虽疲累未敢忘忧学生。“厚德、尚实、勤勉、报国”这八个字一直在指引着我们前进。美丽知性聪慧的滕春华老师毅然担起领路人的重任,课题定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关于高效课堂作课教师的讨论终于尘埃落定。

今年高效课堂节的主题是“评价反思·高效课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人师表,吾辈亦当且行且思:“为人师者而不尽职乎?站三尺讲台而不传道授业乎?传不高效乎?”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传承,过往的教训得到借鉴,未来的方向逐渐明朗,不断反思已成为我们逐步前行的最好方式。

一、高效课堂是这样“磨”成的

1、感悟高效:寓教于例,让深奥的知识走出高阁

思想政治课堂接地气、有活力,就必须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滕老师从调查学生的民族状况入手,到2014年全国人大的“最炫民族风”,逐步展开我国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引出本课主题: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原则。以我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为主线贯穿整堂课,脉络清晰:探究一,《微博里的争论》,人口普查不足3000人的珞巴族也拥有一名人大代表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我们应如何看待?探究二,珞巴族的居住地墨脱县地处偏僻、经济落后,然景色秀美、资源富足,我们应如何帮助其发展,有何意义?

从导入开始就把学生带进民族的世界中,通过对珞巴族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知识层层推进,在不觉间达成教学目标。课堂练习的最高境界是以练代教、“巧练”无痕,让学生感觉不到那是在接受训练,而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和思维的体操。滕老师通过“知识连连看”、判断对错等让学生及时巩固了知识,同时还对学生易混淆的知识进行“特别提醒”。整堂课让人如沐春风,遗憾的是,依然教师主导的传授型课堂,存在教师包办代办现象。

2、放眼课堂:“精神助产术”,助推课堂高效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精彩的教学过程犹如一部引人入胜的悬疑推理剧,不断地设置悬念,刺激你去思考、探索、解惑,让人欲罢不能。而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在“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正如杨宗纬在《洋葱》里唱的:“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的剥开我的心,你会发现我最压抑最深处的秘密。”政治教学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拨开迷雾,才能探寻知识最深处的秘密。

滕老师的课堂,一是语言生动,娓娓道来;二是逻辑清晰,循循善诱,引出真知。整堂课以递进式的问题层层推进:“我国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珞巴族作为全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是否应该有全国人大代表?”到“我们是否应该帮助墨脱县的发展,该如何帮助其发展?”卢老师与邓老师都表示,课上教师不能包办代办,课堂要高效就一定要让学生说。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不断揭露对方回答问题中的矛盾,一层一层剥开认识误区,最终引出确知的知识,这就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常用的“精神助产术”教学法。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直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由传统“满堂灌”的课堂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型课堂转变。这不但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还要让学生通过思考、质疑等方式进行思想碰撞,从而实现对知识点的把握。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思辨的学科,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为课堂的高效奠定了基础。

3、回眸反思:用加法备课,用减法教学,高效是本真

高效的课堂源自于精心的准备。用加法备课就是备得越细越好,课前要认真研读教材、课标;充分了解学生的学力水平和知识储备;广泛搜集课例、习题,精心设计教学案,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然而,走进课堂的教学,则是简洁越精练越好。因为课堂上的生成会占用部分原定预设的教学时间,所以用30分钟的预设时间备40分钟的内容,让学生的生成来书写那10分钟的空白。备课所预设的,也不都需要全部在课堂上讲授,如果发现学生已经达到了某种境界,或者学生的发言超前于预设,则预设中的内容,当舍则舍,有舍才有得。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关于民族的知识,而我们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少数民族,对民族自治地区的学生来说学习这一课来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滕老师根据大家的知识储备,以珞巴族贯穿整堂课,中间穿插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是否违背民族平等?”等问题,让学生在感悟生活中实现对知识的总结升华。但是选用的材料也不宜过多,否则容易喧宾夺主,所以我们要用加法备课,但是用减法教学,高效才是本真。

二、高效之路,我们何去何从

日本的一位禅师南隐对来向他求教的人说:“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这就是著名的空杯理论,我们只有以空杯的心态才能去学习新的事物,接受新的理念。与传统政治课相比,新课改环境下的政治课课程理念、教材内容、教学方式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那么面对这些改变教师要如何才能跟得上课改的步伐,提高课堂实效性呢?

《中庸》里有一句话是“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朱熹《中庸章句集注》对这句话进行了解释,他认为 “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也。道问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二者修德凝道之大端也。”我们既要尊重固有的德性,又要重视问学的积累,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是对高效课堂的最好回答。

有幸听过北京一些名校的老师上课,课堂的开放性和思想性很强,这样的课堂才不会是枯燥呆板的,而是深刻、趣味性并且生活化的。政治课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广,首先是信息量特别大,随时关注时事关注我们身边的生活;其次是内容很丰富,从政治、历史、艺术到哲学,所有这些都被运用到政治课堂中;然后是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以往的政治课堂大多是老师的一言堂,而现在是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一个个活动自己探究知识,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增强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可感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进而生成知识。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能够把深刻的道理通俗讲是本事。

通过高效课堂的反复研磨,我深刻地感受到,一节高效的课堂应具备如下因素:

(1)以学生为主体。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应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许多年青教师在课堂上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包办代办,抛出一个问题之后害怕学生答不出来,甚至是不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就开始自问自答。一位老教师曾告诉我:“要相信我们的学生,大胆地让学生说,不要害怕课堂失控。”学生思维的可开发性、可塑性非常强,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充分信任学生、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选材要遵循“三贴近”原则

秉承新课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关注的焦点、社会的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典型、趣味性兼具的案例,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3)提问的有效性

从教学实践来看,一堂课的好与否,与问题的设置有莫大的关系,问题设置不好,学生没话可说,或者不知老师想问什么,更不知该怎样回答,影响了课堂效果。所以课上的问题应当让学生想说、敢说、愿说。这就要求教师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知道哪些问题需要问,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从学生认知角度来提问,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课堂上老师应尽量避免诸如“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既有话可说,且有话愿说。

(4)适当的留白

常见这样的课堂,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讨论可又不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往往三两分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成果的交流展示。学生还未来得及形成个人见解,又如何能够进行思想的碰撞?如果我们能给课堂适当留白,就可能给学生一个充分的思维空间,让思想波涛汹涌在这留白中呈现。我想在此基础上的交流可能会更有见地,更有成效。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所以我想一个好的课堂应该是给学生留有充分思维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舒展,因为,有些知识,在学生慢慢地品悟中会自然生成。为人师者,多一分耐心,多一些等待,适当给课堂留白,也许学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当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既博且专,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对文史哲等方面的知识都应当有所涉猎,还要随时关注时政要闻,努力实现教学资源与课本的和谐,恰当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要领悟教学中的艺术,就必须深刻剖析日常教学中的不足,思考解决的对策,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养。韩愈的那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依然在耳边回响。为人师者,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站好三尺讲台,上好每一堂课,为教育添一丝光一分热。一份春华,一份秋实,付出才会有收获。高效课堂是属于有准备的教师的!

第五篇:观后感 师

用爱谱写生命的赞歌

----观电影《春雨沙沙》有感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教师的爱源于伟大的师德,意味着无私的奉献,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为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品德,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干事创业。近日,我校积极组织广大师生收看了电影《春雨沙沙》,使广大师生接受了一次良好的教育。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乡村中学校长周老师兼任初二的物理老师,他用自己做的教具给学生们上了第一堂物理课,独特的教学方法吸引了班里的学生,也吸引了教室外面放羊的孩子谷雨。周老师发现了谷雨在物理方面的特长,不但允许他带着羊上学,还帮助他参加了县里和省里的物理竞赛。很多年后,成为让周老师自豪的学生的谷雨在现代化的教室里用老师当年的教具讲了第一次物理课„„

这部电影是以中国教育十大新闻人物、中华世纪十佳英才、山东省道德模范、庆云县教育局教研室原主任周主信事迹改编。电影以感人的故事情节、生动的艺术形式,塑造了一个爱生如子、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教师的光辉形象,集

中展现了山东人民勤劳淳朴、坚韧顽强的精神风貌,弘扬了主旋律、唱响了正气歌。

观看此片后我感受颇深,周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真正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其实,生活中的周老师只是一颗小小的铺路石,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耗尽了自身的全部光和热,再悄悄的退下。没有惊人的事迹,没有辉煌的成就。待别人踏上成功的彼岸,春光烂漫遍地开的时候,周老师不会计较曾经的付出与辛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认真学习周老师任劳任怨、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热爱本职、忠诚教育的敬业精神,以坚定的信念、崇高的师德树立人民教师的光荣形象,以扎实的工作回馈社会、回报人民。要树立爱生精神、敬业精神、乐业精神和专业精神。牢固树立“五个第一”的思想,即把学生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学生的所需当作第一选择,把学生的安全当作第一考虑,把学生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把学生的发展当作第一目标,杜绝体罚学生,歧视后进生,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真正做到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文明施教。真正贯彻我校“尊重服务学生、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

耳畔又想起张瑞东书记提出的“四好要求”,立意高远,很中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理念;牢记我们肩负的使命,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教育及服务,质量即生命的理念,用自己的爱心、耐心教好书、育好人。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周老师的敬意。

下载《极道鲜师》观后感(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极道鲜师》观后感(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入殓师观后感

    由于乐队解散,大提琴手小林大悟就此失业。他和妻子美香一起离开东京回到了老家山形县。然而即使在山形,没有实用一技之长的大悟还是很难找到工作。某日,一则广告吸引了大悟的注......

    入殓师观后感

    入殓师观后感 入殓师观后感1 第一次看到电影名,误以为是恐怖片。看完简介后,便有一种好奇心想去欣赏这部电影。“入殓师”这门职业,从古至今就是个冷门、遭人嫌弃的行业。以其......

    观后感——《入殓师》

    凋谢同样美丽————观《入殓师》有感对《入殓师》这部电影产生兴趣,是在它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之后。因为这是一部亚洲电影,又与我所学专业相关,于是赶紧在网上一睹为快。其......

    《入殓师》观后感[最终定稿]

    《入殓师》观后感 除了宫崎峻的动画片,我很少看日本的影片,相比它的慢节奏,我更愿意感受好莱坞大片的跌宕起伏和惊心动魄。但是这部去年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入殓师》却改......

    入殓师观后感

    《入殓师》观后感这是一部有着积极向上意义的电影,尽管没有谈到宗教,可同样让人感觉有宗教一样的平和与神圣。看着入殓师带着严肃又宁静的神情,严格地按照特定的程序,虔诚地给死......

    《入殓师》观后感

    《入殓师》观后感10篇 《入殓师》观后感1 人们不会将大提琴手和入殓师相提并论,甚至很难将二者建立某种联系,但这种印象恐怕都在接触泷田洋二郎导演作品《入殓师》之前形成;随......

    《入殓师》 观后感

    《入殓师》 观后感 老实说,很久没有看过如此干净而感人的电影。刚开始老师给我们放的时候,因为名字的恐怖固执的不敢看下去,看完以后才发现全片并没有一个惊悚的镜头。一个异常......

    入殓师观后感

    生命的再出发 -----观影片《入殓师》有感 假如生命的死亡不是终结,而是又一次出发,你还会悲催吗?假如生命的死亡不是终点,而是走上来生的旅途。你会充满希望吗? 假如生命里的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