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2020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五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为民务实清廉的楷模
近日,观看了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内心被强烈的震撼了。
影片以纪实的手法真实再现了周恩来同志深入最基层调查研究,为民务实清廉的感人故事。周恩来同志心系群众、忧国忧民,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感人肺腑,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活教材。观影过程中,我周围不时有人拿出纸巾擦拭着自己感动的泪花,我也是自始至终满含着热泪,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周恩来同志的崇高风范、高尚品德和伟大精神,是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1961 年是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 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地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尤其是在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自己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这些地瓜苗是周恩来与当地群众一同栽下的,他生怕飘泊大雨将地瓜苗冲走,这是老百姓生活的希望。到了夜间,本就身体虚弱又劳累了一天的他还伏案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在向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时,打电话一直到天亮......这一个个感人的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总理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生动诠释了“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道理。
影片还生动刻画了总理对人民的似水柔情。当总理看到群众为他准备的红烧肉时,已经迈进屋子里的一条腿又迈了出来,他与邓大姐和其他工作人员在公共大食堂与群众一起喝着榆树叶子熬的粥。但是在吃连弟奶做的拽面时,他的脚却毫不犹豫的踏进屋内,因为他知道如果不吃这碗面,老人今后的生活是不会愉快的,这是老人的心,是老百姓对自己一片深情厚意。他甚至没有询问就知道做拽面的面粉是老人用寿材换来的,他还嘱咐工作人员要将老人的寿材赶紧买回来,等走后再送回老人家里。这就是一枝一叶总关情。周总理到老百姓家走访调研,将百姓家的情况一一掌握在心,所以在吃拽面时,才会毫不犹豫地说出了拽面的出处。总理对人民无私的奉献,人民对总理的爱戴和景仰在这一细节中得到生动刻画。当总理得知张二廷独自抚养四个孩子时,便和邓大姐商量帮忙抚养一
个孩子......点点滴滴,都彰显着总理对百姓的关心。
影片还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在总理刚到伯延寨前两日,公社主任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但周总理却明察秋毫,不被假象所蒙蔽,访贫问苦,一步步揭开了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尤其是对我们的领导干部更具有深刻的启迪。当郭凤林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周总理一进村就看到榆树上的叶子都光了,村里的大人说是被羊吃了,而小女孩连弟说出了实话:“羊怎么能吃到那么高的叶子呢?”他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更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所以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进行高压批评,而是真诚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群众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的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观看电影,我听到一名观众小声嘀咕:这部影片应该让更多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观看,党员领导干部应该认真去思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内涵。是啊!今天,我们的党员干部更应当懂得: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
影片还向我们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让人深受教育,也深受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各种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是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也是羞愧和反思,主动站出来承认自己的错误。当总理将 4 天来了解和调查到有真相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汇报时,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这种实事求是、敢于并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虚怀若谷听真话和及时纠正偏差的精神和作风,尤其值得我们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学习。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宛如一面镜子,照明亮了我们的眼镜,净化了我们的心灵。广大党员干部应当通过观看此片,深刻领悟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解决“四风”问题,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真正实现。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执政为民,鱼水情深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一部朴实的历史影片,将周总理俯首体察人间疾苦的真心、真情与真诚表现的淋漓尽致,不是因为演员的演艺精湛,也不是因为导演的水平高超,而是因为影片中的细节情景都是对总理身上那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的真实再现,而这种精神无时无刻不让人民群众为之动容。难忘四昼夜,一颗公仆心。他始终坚持做真学问、搞真调研、当真公仆。在他的身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化作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行动。肉体早已化作黄土随风飘去,精神却光芒万丈永照后人。这就是百姓爱戴、万人敬仰的周恩来总理。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有关“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的讨论方兴未艾。值此良机,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历史影片,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而且能够从电影情节中更加深刻地感受什么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什么才是领导走基层调研了解情况,什么才叫“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不仅如此,还能影响、感染广大党员同志在实践中践行这些先进理念和指导思想。该影片的多个情节在反复地震撼着观众的心灵,笔者选取其中几个感人至深的细节谈谈自己的感受,以期能与大家分享。
红烧肉前门难进,一碗拽面情更深。两个相似的门槛,两种不同的情景,两种不同的心情。总理刚去到伯延时,看到社员为他准备的红烧肉时,他那条已经迈进屋子里的腿又迈了出来。想必此时总理的心情很复杂,看到社员都在弄虚作假,人民群众却在忍饥挨饿,内心反差十分强烈。所以总理的那条腿毫不犹豫地退了回来。同样是吃饭,看到连弟奶奶做的拽面,他毫不犹豫、大跨步地迈了进去,大口大口地吃开了,这次总理吃的很舒心、很踏实。这两个情节的鲜明对比,不费一言一语,却将总理急群众所急、反对官僚作风的群众观点鲜明地展示出来了。
心系百姓动神州,毕生只为济沧海。总理亲自下地与社员一起插地瓜秧、与社员一起冒雨挽救正在被暴雨冲刷的地瓜秧、在地里喝社员盛的水时先倒下去一大半自己只喝了一小口......这些细微之处无不体现着周总理的亲民、爱民、为民的宗旨意识。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遭遇如此大灾大难,同时又面临着苏联的压榨,总理和群众们肩并肩一起战斗在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只为了百姓的生活更幸福、祖国的未来更强盛。
接受批评敢认错,知错能改不为过。在插地瓜秧子时,有个社员大大咧咧地指出总理的错误:不应该竖着插,应该斜着插,插完之后踩得太严实,会因不透气、不透水很快死掉。这时,总理敢于正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在实践中向群众学习,把自己也当成群众中的一员,彻底地融入群众。同时,面对郭凤林粉饰太平的系列错误,却能看到他的初衷是为党分忧、为国担难,看到他过去一直是尽职尽责的好党员这一面,说明总理对郭凤林的错误能够持一种客观、全面的态度。认为他只要不是一错再错,错了之后能够认识到并且愿意改正,便是可以接受的。
为民务实搞调研,不听真话不罢休。总理在写完调查报告之前是不会离开的,在他还有一个疑问没搞清楚之前是不会离开的。即使是郭凤林组织的欢送会也送不走总理。正如总理说的“不了解你们的真实情况,我们拿什么调整政策啊?”他不会被社员的谎言假话所欺骗,不了解透当地的实际情况决不罢休。他明察秋毫,去伪存真,甩开干部访贫问苦,结交最困苦的朋友,用自己赤诚的一言一行感动干部和群众。在不眠的四个昼夜里,在总理身体力行的感召下,他结交的穷朋友张二廷仗义执言,被关押的“落后分子”群起响应,郭凤林等终于幡然醒悟,承认错误道出实情。这体现的是一种追求真理、为民务实的调研精神。
总理离开民不舍,盼望总理再归来。在总理心中,伯延乡的每位人民都是党和国家的主人;在群众心里,总理就是为他们解救苦难的活菩萨。记得总理初到村里的那一刻,每个人都去看总理的心情都很急迫,有的小孩翻墙越壁去看,被关押的那群大人从门缝里抢着看,都说和画上的一模一样,一眼就认出来了。总理离开伯延乡的那天清晨,村口早已被欢送的村民们围的水泄不通,群众和总理握手道别。总理临别时郑重地承诺“能来我下次一定再来,来不了,我也会每年派人来”,后来总理切实履行了他对乡亲们许下的诺言。每个人都泪流满面,不舍而别。从此周总理的足迹便深深地镌刻在了伯延乡一代代人民的心中。
历史就是最好的教材。这部影片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周总理执政为民的朴实行动,爱民如子的感人细节,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工作实践中一定要深入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的调研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员工,要踏踏实实地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做到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
第三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月 6 日,信息中心全体党员集体观看了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这部电影讲述了 1961 年全国大搞浮夸风、大锅饭,却不幸遭逢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向苏联还债期间,大病初愈的周总理亲自到革命老区武安县伯延村调研,在将近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基层,调研实情,最终发现了大锅饭存在的问题,在全国第一个取消了人民公社,为老百姓解决了最迫切的问题。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入群众,扎实调研、体察民情的优良作风和对百姓和谐可亲,与民一体的亲和风范。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在总理调研依始,以村主任郭凤林为首的伯延群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编制了善意的慌言。总理坚持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不了解真实情况不罢休的工作作风,敏锐洞察,通过树叶掉光了叶子而食堂却有红烧肉,判断出问题很严重。不听村领导班子一面之词,走乡串户,深入田间地头,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用自己的真诚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一是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何等严肃认真。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总理了解真相和群众呼声后,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一起喝树叶糊糊吃代食窝头,坐在搞“个人主义”老乡的门槛上落着家常,他和老乡一起下地插白薯秧,他让邓大姐给孕妇送开塞露,他让秘书找来马车运水,给带病上夜课的乡村教师拿鞋穿鞋的场景,动情地描绘出周总理把农民的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的爱民之情;连弟奶奶卖了寿棺,只为让总理吃上一口自己亲手做的抻面,伯延村民在总理离开伯延村的清晨,男女老幼围着村口水泄不通,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总理的真情。一个个感人的场景,充分展现了周总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那样一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连肚子都填不饱的年代,中央领导挂念着人民群州,群众用自己的方式不给党添“麻烦”.........这份党和群众的固有真情是何等珍贵。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让我们深有感悟,总理已离我们而去,那段艰苦的岁月也已逝入历史的长河,但我党的光荣传统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xx 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看过之后,中心党员纷纷表示,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踏实工作,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质检信息化事业作贡献。
第四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月 7 日下午 4 点,我院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在影院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真的很感动,心灵再一次被洗礼,观看的整个过程我是含着泪水看完的。在中国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内忧外患的困难年代,总理能够深入群众,扎实调研、体察民情的优良作风和对百姓和谐可亲,与民一体的亲和风范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
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特别想静下心来的写一篇文章,的确想写一下自己的观后感受。我,是生在 70 年代的中国农村,记事时就常常听老人说过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的爷爷当过兵,他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告诫我要爱惜粮食,吃饭要把碗里吃干净,不能剩饭或者留有饭粒,这看似普通的话语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留下了挥之不去印象。后来我上学了,80 年代的中国农村也并不富裕,我深有感触,父亲也和我经常谈起那个连树叶、树皮和草根都没得吃的年代来激励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那时我也是似懂非懂的点头。时隔多年,而我也已工作十年有余,奋斗成长的足迹清晰可见,在这个富裕和平的年代,似乎那段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今天当我们再次通过这部电影重温国家与人民遭受那段磨难的历史,意义深远!1961 年,周恩来总理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武安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老百姓发生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纯朴,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中的周恩来总理在国家最困难时期带着病去革命老区调研考察,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我也似乎被电影带到了那个岁月。总理在和老百姓一起吃着树叶糊糊,在炕上听连弟奶奶的河北落子,坐在搞“个人主义”老乡的门槛上落着家常,给带病上夜课的乡村教师拿鞋穿鞋的场景温暖人心。电影中用三次镜头描绘了总理深入调研后不顾白天的劳累工作到深夜的画面让人潸然泪下。这部电影的主体教育我觉得他在告诫我们领导要爱自己的群众,百姓在困难时期要同国家共患难,敢于说真话,勇于担当。同时这部电影也反映革命老区人民的质朴,没有坏人坏思想,只有好与更好之分,那个村主任不是不讲真话,有意隐瞒,我觉得他的初衷是好意的,是要为党分忧,不想给国家添乱,只不过他没有更深的理解是吃大锅饭滋生的党与群众关系的矛盾。不过今天想来在那个年代党员容易误入教条主义错误,忠诚在党员的心中根深蒂固。总理告诫村主任要“谦虚谨慎,实事求实”,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最能感受生活。当然这部电影也刻画了说实话的百姓人物语言和内心世界,也真是这些人让总理真正的了解了民情,真正的了解了百姓真实的思想状态,才有了革命老区率先在全国打破吃大锅饭的正确决策。
当中国共产党走过了 92 个春秋,新中国也很快将要迎来 64 岁的华诞,在我们今天看到的是科技的发展,工业的振兴,民族的昌盛,国家的富强。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党走出了一条正确而光辉的道路,即便在这条道路上有“老虎”也有“苍蝇”,即便今天的媒体新闻不断爆料贪污腐败、民生问题,但我们的党敢于正视,自我纠错,不断发展。
在今天,中华大地各民族儿女都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各条战线上努力奋斗,在为强国梦的征途上勤奋工作。对于我们测绘地理信息院也不例外,全体干部职工正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为实现一流团队而披荆斩棘、继往开来。我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多年,常怀感恩之心。今年单位也算是“内忧外患”,内没有家底,经济困难,外别人欠款难以回收!院长朱卫民经常和我们讲这样的两句话“大家有钱,小家不慌,大家无钱,何来小家”、“不能今天吃足明天不吃”,话虽简单但意味深长。我们全院干部职工只要做到吴孔军局长“六要六不要”,上下齐心就没有越不过的河,更没有翻不过的山。新一届党委务实清廉、真抓实干,一定能带领全院干部职工走出一条具有长足发展的新道路。
现在正值全国上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也是大家庭中的一员,要深入一线,勇于作为,敢于担当,深刻剖析我们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开诚布公的开展自我批评,自我革新,自我完善!通过实践活动让我们每个党员干部自我警醒,自觉来规范我们的言行,在大是大非面前每个人要真诚,正直,要有正义感,不带有个人感情!要敢于给领导献言纳策,让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主人翁思想,都有集体荣誉感,都有大局观念,都能快乐的工作和生活,更能在为单位的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第五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月 18 日下午,在县委组织部统一安排下我代表水利局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高质量的影片。影片将周恩来同志四个昼夜里的一言一行浓缩在 100 分钟时间里,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凸显,感情真挚细腻,尤其是在细节处理上非常到位,堪称新形势下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影片。观后感触颇深,为周总理日理万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察民意,掌握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的老一辈革命家求真务实的精神所感动。
上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
进入严重困难时期。1961 年春,周恩来风尘仆仆地来到伯延公社,与这里的农民一起生活了四个昼夜。最终,在充分掌握事实、体察民意的基础上,周总理向毛主席汇报,伯延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民分户吃饭的公社。
毛泽东同志曾讲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群众路线中最根本的一条,同时对当前党中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发性。
党的群众路线要求领导调研简从,反对形式主义。影片的一开头是周总理下基层只有 2 辆吉普车,随行人员少,没有省市县各级领导陪同,只带了一名秘书和 4 名警卫人员。
党的群众路线倡导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影片一开头,伯延公社主任请总理用餐一场戏触动人心,周总理来到大食堂门口,他看见餐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得知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说了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周总理坚持和大家一样吃树叶喝菜汤,体现了周总理的廉洁自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这就说明想为人民做事,想与人民建立鱼水之情,只有廉洁才能获得大家的真心。
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扑下身子,深入基层群众,了解实情。他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在插秧时,一个农妇送来一碗清水给周总理喝,又热又渴的总理却把大部分水倒回去,自己只喝了一点点。因为事先他已知道,这水是村民跑了十几里山路自己挑回来的。周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了解到村民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的事,便主动掏钱把寿材又买了回来。总理在和老百姓一起吃着树叶糊糊,在炕上听连弟奶奶的河北落子,坐在搞“个人主义”老乡的门槛上落着家常,给带病上夜课的乡村教师拿鞋穿鞋的场景温暖人心。周总理坚持和村民吃一样的饭菜,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都用在村民身上。就这些细小的动作,无一不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民领袖对人民的那种大爱与奉献。
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切实提高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个昼夜里,总理揭露了村主任的教条主义行为,并对他的错误进行了严厉地批评,告诫村主任要“谦虚谨慎,实事求实”,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正确处理好食堂问题中犯错误的领导干部。周总理几个昼夜挑灯夜战,撰写调研报告,在了解到真实的群众意
见后,连夜整理分析上报,调整农村政策,取消了大食堂分户吃饭,使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
影片看完后,一帧帧画面仍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周总理为人民群众分忧日夜操劳奔忙的身影在我眼前仍挥之不去。我想在 9.18 这一国耻日观看这一教育影片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综合国力虽处在世界前列,但是国力军力并非世界顶尖一流,祖国仍没有完全实现统一,仍有帝国主义分子狼子野心,虎视眈眈。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以周总理为榜样,紧紧围绕在 xx 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以实际行动践行“八项规定”,反对“四风”,求真务实,廉洁奉公,切实走群众路线,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9-11-22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为民务实清廉的楷模
近日,观看了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内心被强烈的震撼了。
影片以纪实的手法真实再现了周恩来同志深入最基层调查研究,为民务实清廉的感人故事。周恩来同志心系群众、忧国忧民,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感人肺腑,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活教材。观影过程中,我周围不时有人拿出纸巾擦拭着自己感动的泪花,我也是自始至终满含着热泪,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周恩来同志的崇高风范、高尚品德和伟大精神,是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1961 年是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 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地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尤其是在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自己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这些地瓜苗是周恩来与当地群众一同栽下的,他生怕飘泊大雨将地瓜苗冲走,这是老百姓生活的希望。到了夜间,本就身体虚弱又劳累了一天的他还伏案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在向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时,打电话一直到天亮......这一个个感人的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总理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生动诠释了“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道理。
影片还生动刻画了总理对人民的似水柔情。当总理看到群众为他准备的红
烧肉时,已经迈进屋子里的一条腿又迈了出来,他与邓大姐和其他工作人员在公共大食堂与群众一起喝着榆树叶子熬的粥。但是在吃连弟奶做的拽面时,他的脚却毫不犹豫的踏进屋内,因为他知道如果不吃这碗面,老人今后的生活是不会愉快的,这是老人的心,是老百姓对自己一片深情厚意。他甚至没有询问就知道做拽面的面粉是老人用寿材换来的,他还嘱咐工作人员要将老人的寿材赶紧买回来,等走后再送回老人家里。这就是一枝一叶总关情。周总理到老百姓家走访调研,将百姓家的情况一一掌握在心,所以在吃拽面时,才会毫不犹豫地说出了拽面的出处。总理对人民无私的奉献,人民对总理的爱戴和景仰在这一细节中得到生动刻画。当总理得知张二廷独自抚养四个孩子时,便和邓大姐商量帮忙抚养一个孩子......点点滴滴,都彰显着总理对百姓的关心。
影片还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在总理刚到伯延寨前两日,公社主任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但周总理却明察秋毫,不被假象所蒙蔽,访贫问苦,一步步揭开了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尤其是对我们的领导干部更具有深刻的启迪。当郭凤林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周总理一进村就看到榆树上的叶子都光了,村里的大人说是被羊吃了,而小女孩连弟说出了实话:“羊怎么能吃到那么高的叶子呢?”他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更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所以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进行高压批评,而是真诚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群众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的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观看电影,我听到一名观众小声嘀咕:这部影片应该让更多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观看,党员领导干部应该认真去思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内涵。是啊!今天,我们的党员干部更应当懂得: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群众冷漠,离
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
影片还向我们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让人深受教育,也深受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各种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是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也是羞愧和反思,主动站出来承认自己的错误。当总理将 4 天来了解和调查到有真相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汇报时,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这种实事求是、敢于并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虚怀若谷听真话和及时纠正偏差的精神和作风,尤其值得我们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学习。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宛如一面镜子,照明亮了我们的眼镜,净化了我们的心灵。广大党员干部应当通过观看此片,深刻领悟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解决“四风”问题,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真正实现。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执政为民,鱼水情深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一部朴实的历史影片,将周总理俯首体察人间疾苦的真心、真情与真诚表现的淋漓尽致,不是因为演员的演艺精湛,也不是因为导演的水平高超,而是因为影片中的细节情景都是对总理身上那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的真实再现,而这种精神无时无刻不让人民群众为之动容。难忘四昼夜,一颗公仆心。他始终坚持做真学问、搞真调研、当真公仆。在他的身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化作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行动。肉体早已化作黄土随风飘去,精神却光芒万丈永照后人。这就是百姓爱戴、万人敬仰的周恩来总理。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有关“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的讨论方兴未艾。值此良机,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历史影片,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而且能够从电影情节中更加深刻地感受什么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什么才是领导走基层调研了解情况,什么才叫“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不仅如此,还能影响、感染广大党员同志在实践中践行这些先进理念和指导思想。该影片的多个情节在反复地震撼着观众的心灵,笔者选取其中几个感人至深的细节谈谈自己的感受,以期能与大家分享。
红烧肉前门难进,一碗拽面情更深。两个相似的门槛,两种不同的情景,两种不同的心情。总理刚去到伯延时,看到社员为他准备的红烧肉时,他那条已经迈进屋子里的腿又迈了出来。想必此时总理的心情很复杂,看到社员都在弄虚作假,人民群众却在忍饥挨饿,内心反差十分强烈。所以总理的那条腿毫不犹豫地退了回来。同样是吃饭,看到连弟奶奶做的拽面,他毫不犹豫、大跨步地迈了进去,大口大口地吃开了,这次总理吃的很舒心、很踏实。这两个情节的鲜明对比,不费一言一语,却将总理急群众所急、反对官僚作风的群众观点鲜明地展示出来了。
心系百姓动神州,毕生只为济沧海。总理亲自下地与社员一起插地瓜秧、与社员一起冒雨挽救正在被暴雨冲刷的地瓜秧、在地里喝社员盛的水时先倒下去一大半自己只喝了一小口......这些细微之处无不体现着周总理的亲民、爱民、为民的宗旨意识。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遭遇如此大灾大难,同时又面临着苏联的压榨,总理和群众们肩并肩一起战斗在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只为了百姓的生活更幸福、祖国的未来更强盛。
接受批评敢认错,知错能改不为过。在插地瓜秧子时,有个社员大大咧咧地指出总理的错误:不应该竖着插,应该斜着插,插完之后踩得太严实,会因不透气、不透水很快死掉。这时,总理敢于正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在实践中向群众学习,把自己也当成群众中的一员,彻底地融入群众。同时,面对郭凤林粉饰太平的系列错误,却能看到他的初衷是为党分忧、为国担难,看到他过去一直是尽职尽责的好党员这一面,说明总理对郭凤林的错误能够持一种客观、全面的态度。认为他只要不是一错再错,错了之后能够认识到并且愿意改正,便是可以接受的。
为民务实搞调研,不听真话不罢休。总理在写完调查报告之前是不会离开的,在他还有一个疑问没搞清楚之前是不会离开的。即使是郭凤林组织的欢送会也送不走总理。正如总理说的“不了解你们的真实情况,我们拿什么调整政策啊?”他不会被社员的谎言假话所欺骗,不了解透当地的实际情况决不罢休。他明察秋毫,去伪存真,甩开干部访贫问苦,结交最困苦的朋友,用自己赤诚的一言一行感动干部和群众。在不眠的四个昼夜里,在总理身体力行的感召下,他结交的穷朋友张二廷仗义执言,被关押的“落后分子”群起响应,郭凤林等终于幡然醒悟,承认错误道出实情。这体现的是一种追求真理、为民务实的调研精神。
总理离开民不舍,盼望总理再归来。在总理心中,伯延乡的每位人民都是党和国家的主人;在群众心里,总理就是为他们解救苦难的活菩萨。记得总理初到村里的那一刻,每个人都去看总理的心情都很急迫,有的小孩翻墙越壁去看,被关押的那群大人从门缝里抢着看,都说和画上的一模一样,一眼就认出来了。总理离开伯延乡的那天清晨,村口早已被欢送的村民们围的水泄不通,群众和总理握手道别。总理临别时郑重地承诺“能来我下次一定再来,来不了,我也会每年派人来”,后来总理切实履行了他对乡亲们许下的诺言。每个人都泪流满面,不舍而别。从此周总理的足迹便深深地镌刻在了伯延乡一代代人民的心中。
历史就是最好的教材。这部影片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周总理执政为民的朴实行动,爱民如子的感人细节,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工作实践中一定要深入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的调研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员工,要踏踏实实地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做到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
第三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月 6 日,信息中心全体党员集体观看了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这部电影讲述了 1961 年全国大搞浮夸风、大锅饭,却不幸遭逢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向苏联还债期间,大病初愈的周总理亲自到革命老区武安县伯延村调研,在将近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基层,调研实情,最终发现了大锅饭存在的问题,在全国第一个取消了人民公社,为老百姓解决了最迫切的问题。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入群众,扎实调研、体察民情的优良作风和对百姓和谐可亲,与民一体的亲和风范。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在总理调研依始,以村主任郭凤林为首的伯延群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编制了善意的慌言。总理坚持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不了解真实情况不罢休的工作作风,敏锐洞察,通过树叶掉光了叶子而食堂却有红烧肉,判断出问题很严重。不听村领导班子一面之词,走乡串户,深入田间地头,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用自己的真诚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一是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何等严肃认真。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总理了解真相和群众呼声后,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一起喝树叶糊糊吃代食窝头,坐在搞“个人主义”老乡的门槛上落着家常,他和老乡一起下地插白薯秧,他让邓大姐给孕妇送开塞露,他让秘书找来马车运水,给带病上夜课的乡村教师拿鞋穿鞋的场景,动情地描绘出周总理把农民的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的爱民之情;连弟奶奶卖了寿棺,只为让总理吃上一口自己亲手做的抻面,伯延村民在总理离开伯延村的清晨,男女老幼围着村口水泄不通,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总理的真情。一个个感人的场景,充分展现了周总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那样一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连肚子都填不饱的年代,中央领导挂念着人民群州,群众用自己的方式不给党添“麻烦”.........这份党和群众的固有真情是何等珍贵。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让我们深有感悟,总理已离我们而去,那段艰苦的岁月也已逝入历史的长河,但我党的光荣传统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xx 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看过之后,中心党员纷纷表示,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踏实工作,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质检信息化事业作贡献。
第四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月 7 日下午 4 点,我院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在影院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真的很感动,心灵再一次被洗礼,观看的整个过程我是含着泪水看完的。在中国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内忧外患的困难年代,总理能够深入群众,扎实调研、体察民情的优良作风和对百姓和谐可亲,与民一体的亲和风范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
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特别想静下心来的写一篇文章,的确想写一下自己的观后感受。我,是生在 70 年代的中国农村,记事时就常常听老人说过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的爷爷当过兵,他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告诫我要爱惜粮食,吃饭要把碗里吃干净,不能剩饭或者留有饭粒,这看似普通的话语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留下了挥之不去印象。后来我上学了,80 年代的中国农村也并不富裕,我深有感触,父亲也和我经常谈起那个连树叶、树皮和草根都没得吃的年代来激励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那时我也是似懂非懂的点头。时隔多年,而我也已工作十年有余,奋斗成长的足迹清晰可见,在这个富裕和平的年代,似乎那段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今天当我们再次通过这部电影重温国家与人民遭受那段磨难的历史,意义深远!1961 年,周恩来总理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武安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老百姓发生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纯朴,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中的周恩来总理在国家最困难时期带着病去革命老区调研考察,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我也似乎被电影带到了那个岁月。总理在和老百姓一起吃着树叶糊糊,在炕上听连弟奶奶的河北落子,坐在搞“个人主义”老乡的门槛上落着家常,给带病上夜课的乡村教师拿鞋穿鞋的场景温暖人心。电影中用三次镜头描绘了总理深入调研后不顾白天的劳累工作到深夜的画面让人潸然泪下。这部电影的主体教育我觉得他在告诫我们领导要爱自己的群众,百姓在困难时期要同国家共患难,敢于说真话,勇于担当。同时这部电影也反映革命老区人民的质朴,没有
坏人坏思想,只有好与更好之分,那个村主任不是不讲真话,有意隐瞒,我觉得他的初衷是好意的,是要为党分忧,不想给国家添乱,只不过他没有更深的理解是吃大锅饭滋生的党与群众关系的矛盾。不过今天想来在那个年代党员容易误入教条主义错误,忠诚在党员的心中根深蒂固。总理告诫村主任要“谦虚谨慎,实事求实”,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最能感受生活。当然这部电影也刻画了说实话的百姓人物语言和内心世界,也真是这些人让总理真正的了解了民情,真正的了解了百姓真实的思想状态,才有了革命老区率先在全国打破吃大锅饭的正确决策。
当中国共产党走过了 92 个春秋,新中国也很快将要迎来 64 岁的华诞,在我们今天看到的是科技的发展,工业的振兴,民族的昌盛,国家的富强。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党走出了一条正确而光辉的道路,即便在这条道路上有“老虎”也有“苍蝇”,即便今天的媒体新闻不断爆料贪污腐败、民生问题,但我们的党敢于正视,自我纠错,不断发展。
在今天,中华大地各民族儿女都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各条战线上努力奋斗,在为强国梦的征途上勤奋工作。对于我们测绘地理信息院也不例外,全体干部职工正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为实现一流团队而披荆斩棘、继往开来。我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多年,常怀感恩之心。今年单位也算是“内忧外患”,内没有家底,经济困难,外别人欠款难以回收!院长朱卫民经常和我们讲这样的两句话“大家有钱,小家不慌,大家无钱,何来小家”、“不能今天吃足明天不吃”,话虽简单但意味深长。我们全院干部职工只要做到吴孔军局长“六要六不要”,上下齐心就没有越不过的河,更没有翻不过的山。新一届党委务实清廉、真抓实干,一定能带领全院干部职工走出一条具有长足发展的新道路。
现在正值全国上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也是大家庭中的一员,要深入一线,勇于作为,敢于担当,深刻剖析我们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开诚布公的开展自我批评,自我革新,自我完善!通过实践活动让我们每个党员干部自我警醒,自觉来规范我们的言行,在大是大非面前每个人要真诚,正直,要有正义感,不带有个人感情!要敢于给领导献言纳策,让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主人翁思想,都有集体荣誉感,都有大局观念,都能快乐的工作和生活,更能在为单位的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第五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月 18 日下午,在县委组织部统一安排下我代表水利局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高质量的影片。影片将周恩来同志四个昼夜里的一言一行浓缩在 100 分钟时间里,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凸显,感情真挚细腻,尤其是在细节处理上非常到位,堪称新形势下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影片。观后感触颇深,为周总理日理万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察民意,掌握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的老一辈革命家求真务实的精神所感动。
上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进入严重困难时期。1961 年春,周恩来风尘仆仆地来到伯延公社,与这里的农民一起生活了四个昼夜。最终,在充分掌握事实、体察民意的基础上,周总理向毛主席汇报,伯延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民分户吃饭的公社。
毛泽东同志曾讲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群众路线中最根本的一条,同时对当前党中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发性。
党的群众路线要求领导调研简从,反对形式主义。影片的一开头是周总理下基层只有 2 辆吉普车,随行人员少,没有省市县各级领导陪同,只带了一名秘书和 4 名警卫人员。
党的群众路线倡导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影片一开头,伯延公社主任请总理用餐一场戏触动人心,周总理来到大食堂门口,他看见餐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得知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说了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周总理坚持和大家一样吃树叶喝菜汤,体现了周总理的廉洁自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这就说明想为人民做事,想与人民建立鱼水之情,只有廉洁才能获得大家的真心。
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扑下身子,深入基层群众,了解实情。他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在插秧时,一个农妇送来一碗清水给周总理喝,又热又渴的总理却把大部分水倒回去,自己只喝了一点点。因为事先他已知道,这水是村民跑了十几里山路自己挑回来的。周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了解到村民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的事,便主动掏钱把寿材又买了
回来。总理在和老百姓一起吃着树叶糊糊,在炕上听连弟奶奶的河北落子,坐在搞“个人主义”老乡的门槛上落着家常,给带病上夜课的乡村教师拿鞋穿鞋的场景温暖人心。周总理坚持和村民吃一样的饭菜,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都用在村民身上。就这些细小的动作,无一不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民领袖对人民的那种大爱与奉献。
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切实提高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个昼夜里,总理揭露了村主任的教条主义行为,并对他的错误进行了严厉地批评,告诫村主任要“谦虚谨慎,实事求实”,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正确处理好食堂问题中犯错误的领导干部。周总理几个昼夜挑灯夜战,撰写调研报告,在了解到真实的群众意见后,连...
第二篇: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8月14日,根据中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总诚公司及建设管理公司组织员工观看了由中共河北省宣传部、河北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组织拍摄的电影《周恩来的四昼夜》。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时候,如及时雨一般奉献了这样一部生动的“教材”。在影片放映过程中,不少同志落泪不止,影片结束时掌声雷鸣。看过这部影片,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什么是“为民”,什么是“务实”,什么是“清廉”,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1961年5月,正值我国遭遇严重困难时期,周总理总理来到河北省伯延公社,在短短四个昼夜里,夜以继日,深入群众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特别是影片中,周恩来总理为了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掌握群众真实意愿,所体现出的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让我深受感染。
影片从伯延公社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入手,到周总理从细节发现存在问题,最后用一片真诚,打开群众的心底的顾虑,从而找出真相,用一个个生动的情节,细致描绘了周总理深入群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真实情况。一是靠实干精神: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公社调研。当看到树上叶子都吃光与村食堂红烧肉的鲜明对比等细节后,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体现了共产党员追求真理的实干精神。二是靠密切联系群众:周总理深入农民家庭,亲切地村民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各项生产生活情况,还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工作细致,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三是靠艰苦朴素的作风:周总理坚持和村民吃一样的饭菜,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都用在村民身上。了解到村民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的事,主动掏钱把寿材又买了回来。这些细节都是总理朴实作风,严于律己的具体体现。
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我们真切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深刻体会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也是我党事业立足的根基、成长的血脉、力量的源泉。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认为,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更应该将群众路线教育的精神实质真正落到具体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理念,实事求是地做好本职工作,争做一名组织信任、干部群众欢迎、同事认可的合格的员工。
毕 磊 2013年8月20日
第三篇:《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厦门市群惠小学
吴宁岚
在学校党组织的号召下,我们来到中华电影院观看了正在热播的《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此部电影以1961年时国内大跃进、再加上俄罗斯的逼债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同时又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为背景。1961年,周恩来总理来到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了感人至深的故事。电影将村民们的真诚、质朴,和周恩来对国家人民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很多人不再会为柴米油的问题而犯愁。挑食,浪费现象也普遍存在。我们要知道,今天的浪费,必定会造成明天的缺失!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观众照亮自己,净化心灵。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贯穿影片的主线是求真和“善意”谎言的矛盾冲突,而无论哪一方的主观目的都是善意的、积极的。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即便是郭凤林等部分村民善意隐瞒真相,目的也是为了“不让中央着急”,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这一矛盾冲突让我心中始终涌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影片中的周总理给出了答案: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靠群众。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在当今时代,这份党和群众的固有真情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发扬光大,应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拓展和延伸。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也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周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在具体过程中,有几点格外让人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第一反应也是羞愧和反思。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周恩来用公社喇叭果断地宣布“毛主席说,办不办集体食堂,伯延人民自己说了算”时,“一切从实际出发”催生的雄才大略得以生动展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实现了高度的融合,作品也完成了对“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思想表达和作为艺术作品的主题表现。相信看到此处,广大观众会由衷地拥护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党的思想路线,广大干部也能够反求诸己,完成一次思想的跃升。周总理在生活中对邓大姐也充满真挚的情感,那种深情的眼神和生活中细节的体贴,对家人的温馨和爱,这也是我们更多党员应该学习的。
通过深入学习《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我们应该努力解放思想、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把握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思考,多奉献,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第四篇: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四个昼夜,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镇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他语重心长地对群众说:“朱老总从河南乡下,刘少奇同志从湖南老家,邓小平同志从顺义县……都分别给在上海调研的毛主席汇报了那里的情况,只有我没有办法汇报啊!”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总理已离我们而去,那段艰苦的岁月也已逝入历史的长河,但我党的光荣传统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电影结束后,我不禁反思,作为共产党员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五篇: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教师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祖山兰亭中学
董思含
日前,全体干部职工组织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也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
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总理的工作求真务实。影片对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的“善意隐瞒”,最终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总理用感人肺腑的语言激励人民说出真相,找到工作的调整方向。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对我们今天的工作有深刻的启迪。
总理的工作处处体现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调研工作中,总理在田间与广大农民一起插秧苗,大雨夜给救援的乡亲们送糖水,调研工作中不畏环境的艰苦,始终围绕如何使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昼夜操劳、不辞辛苦。每一个行动都体现了为群众服务、处处想着群众、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总理的工作细致入微。当老大娘让儿子送来“拽面”时,总理一面吃了“拽面”,一面让警卫员到老大娘家看看是不是把寿材卖掉了,并且选择用自己的钱帮老人家把寿材买回来,在走了后送回去。当邓颖超同志想要伯延的妇女好好学习知识时,她亲自与汪老师一起粘书,画画补充教材,使得汪老师在感动之余承诺“一定会在这里一直教下去”。他们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让我们受教颇深。
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得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作为教师党员,学习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更深入的践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细心了解发现适合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用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遵守“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整体要求,及时正确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急,以身作则把工作做实、做细、做透,推动兼顾城乡改革工作深进扎实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