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韶山观后感
韶山观后感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怀着对毛主席的无限敬爱和崇拜之情,我和同学一起来到了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参观学习。首先来到毛主席铜像广场,宽阔的毛主席铜像广场上人山人海,五湖四海的人们怀着敬仰与怀念,热爱与感激,汇聚在伟人的铜像下。别致而的花篮,虔诚的鞠躬,深情的仰望,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怀念着这位永垂不朽的伟人。
我们参观了毛主席的纪念馆,看到了毛主席以前穿过的衣服、鞋子.....一些家具还是那么完好无损,给人很新鲜的感觉,还有毛主席的车,外边还那么新。看了毛主席的生平事迹,枪、炮、战略方案以及一片片攻下的国土,多么地不可思议。韶山是毛主席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也是他点燃革命的圣火,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起点。在毛主席故居、在毛泽东铜像广场、在长沙市的大街小巷,我们都能深刻的了解到,当年革命的火种,星星燎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能磨灭的烙印,这革命的火种,历经了80年风雨沧桑,依然经久不息,见证着往昔峥嵘岁月,也照亮了后辈前行的路程。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故居、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被主席的光辉思想笼罩成长的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又该怎样定位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呢﹖感受着伟人的气息,感受着伟人的追求,我质问自己,是否可以像伟主席一样,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全身心的把自己投入到革命中,或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能否中投身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去,一心为国,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不求多么伟大,只求问心无愧。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作为21世纪的人才,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要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好本职工作,现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这次韶山之行,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受到了灵魂的洗礼,作为一名普通的人,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自己的义务,将“韶山精神”传承下去。“刻苦学习、勤于思考、扎实苦干、任劳任怨、谨慎细致、严格要求、主动服务、开拓创新”的工作传统和作风,是时代赋予“韶山精神”新的内涵,是我们当代学生的气质、魂魄,是我们行事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不断走向成功的力量之源!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以此为标准,以韶山精神为榜样,对照自己的心灵、行为,时刻警醒自己。短短的一天韶山游结束了。这一天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自己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这位伟人。我认为一个人伟大之处不在于他为自己做了什么,而是为别人做了些什么。他不但是伟人,一个万人敬仰的大英雄,而且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儿子,一个简单过着清贫生活的平凡人,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平凡衬托出了他的不平凡,想着他所写的诗词,体会着他的豪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此时主席已从一位伟人的形象变成了我心目中一个和蔼可亲、有勇有谋的才人,心里默念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伙伴们努力吧,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今朝的风流人物!
WG1108班张红丽2012年5月13日
第二篇:韶山-花明楼观后感
毛主席、刘少奇故居观后感
5月7日,我们学院全体大一学生去参观了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和刘少奇故居早上差不多1多个小时车程后,我们来到目的地韶山。下车后人特别多但也不妨碍我们的带着这份激情去参观伟人.伟人故居韶山和花明楼,不仅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更主要的是她奇特的人文胜景,孕育了二位伟人,享誉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普通的农舍,俊美的山水,养育了一代伟人,烙印着伟人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劳动和追求革命、舍家为国的深深足迹。为了救民于水火,解放全中国, 毛泽东主席一家六位亲人(其中有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杨开慧,还有毛楚雄、毛岸英),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韶山,内敛着 “牺牲、奋斗、奉献” 的精神,张扬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风尚。当参观毛泽东遗物陈列馆时,看到毛主席那留有73个补丁的睡衣和书籍、党费证等遗物时,大家深深感受到了毛主席艰苦奋斗的崇高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我们的女职工领悟到了毛主席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这次红色之旅,我们不仅欣赏到了韶山花明楼两地清幽、俊美的自然风光,更圆了我们的红色梦想,我们参观的景点都与那段红色历史有关。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没有这里的英烈就没有我们和平的生活,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现代化的建设。作为一名中国妇女一定将老一辈革命领袖的“牺牲、奋斗、奉献、廉洁自律的精神发扬光大。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努力实践 “ 三个代表 ” 的重要思想
下车导游就带领下我们来到铜像广场。宽阔的毛主席铜像广场上人山人海。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怀着敬仰与怀念,热爱与感激之情,汇聚在伟人的铜像下,用自己的方式怀念着这位永垂不朽的韶山的儿子--一位真正的伟人。毛主席的铜像威武的耸立在郁郁的松柏前,慈祥的面容,双目炯炯有神的注视着前方,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据导游介绍说,当是揭幕主席铜像的那一刻,本是来年三四月开的的杜鹃花在12月就全都绽放了,当然我们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了。铜像高6米,红花岗石基座高4.1米,全高10.1米,10.1象征着“10.1”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导游说,到铜像广场来要绕铜像三圈,这样可以保佑我们了,呵呵。于是我们5号车的学员们都虔诚的绕了三圈,献花献花篮的人们络绎不绝,因而我们好不容易才绕完了三圈,再各自瞻仰主席的铜像,有的同学在铜像前合影留念,我也拍了几张,呵呵。后来我们第十期的全体学员在毛主席铜像前合照留影。
来到毛主席的故居,是一套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1893年12月26日,毛主席就诞生在这里。屋前水塘和南岸水塘相毗邻,绿水莹莹,微风过处荡起缕缕涟漪,几只鸭子正悠闲、惬意地拍打着翅膀。趁着排队正酣时,我和班上的同学来到了故居对面的展览亭欣赏照片,无意中看到了中央主要领导人几乎都来过这里,甚为惊喜,更觉自己不枉此行。然而,主席故居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我们不得不放弃欣赏,甘愿加入如巨龙般的长队。我们没有一丝厌倦,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在朝拜伟人。好不容易到了故居内,但是人数太多,我们便只有走马观花了。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毛主席纪念馆,依旧是长长的队伍,在展厅里,我看到毛主席为了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的解说,毛主席有儿女情长,却更深刻地知道革命的任重而道远,他舍小家为大家,成就了新中国的辉煌,建立了不朽的功业。而我们也永远记住了他坚苦卓绝的奋斗史,指点江山的谋略与风度,平易近人、关心百姓疾苦的慈善胸怀。在参观完“中国出了个毛泽东(1)—(10)”后,我再次感受到了以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为赢得民族独立,人民富强所经历的艰难历程,感悟到了主席人格的魅力。这里有中共一大,开国大典的模拟片段,有集主席所有的诗词展,也记录了旧中国腐朽,新中国成长的点点滴滴。我们都深有同感:这里就是中国近百年来历史的见证,这里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从纪念馆后门出来,已经12点多了,由于下午还要到刘少奇故居,我们就不顾劳累又来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的故居所在地,刚下车我们同学基本上肚子很饿了。所以先吃晚饭再去,吃完饭以后就来到了刘少奇故居,导游就跟我们说刘少奇的故居是1982年冬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我们走进故居,可以看到这个院子里有“刘少奇同志旧居”的门匾,这块门匾是1959年故居开放时悬挂在槽门上的。刘少奇的故居和毛主席故居风格十分相似,都是南方常见的普通的农家住房,背倚苍松翠竹,面临荷塘,里面的小木床、煤油灯、土炉灶、农具等,一切都朴实而清幽。而这栋普通农舍不同的是它也同少奇同志一起经历了辉煌而坎坷的岁月,可它依然基本保持着120多年前的原始风貌。在对刘少奇纪念馆和故居参观后,我深切的感到了他的气质、他的自身修养及他对党员修养提高而不折不扣的努力。刘少奇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为巩固和发展党的队伍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对党的建设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有重要建树,特别是他的关于党员修养的理论,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毛泽东建党思想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而且也教育了整整一代共产党人。
通过参观两位主席的故居,让我不但被共和国两位伟大的领导人物个人魅力所折服,更让我感觉到了共产党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的先进本质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个追求进步的年轻人,我会不断的学习,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更好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实践中完善和提高自己。所以我要努力,加油!!!!!
物管2班
周飞雄
第三篇:《毛泽东回韶山》观后感
《毛泽东回韶山》观后感
南坪实验小学洋世达校区
6.2 韦妙
这个暑假,我观看了《毛泽东回韶山》这部影片。看完后,我心里有很大的波动。
1893年,中国最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中;1910年,毛泽东外出求学;1927年毛泽东回到家乡进行湖南湘潭的考察运动;1959年,毛泽东再次回到韶山来看望父老乡亲。电影《毛泽东回韶山》讲述了毛主席这次回乡的一些事情,着重塑造了毛主席亲民、爱民、受人们爱戴的光辉形象。
影片中,毛主席是伴着约法三章的嘱咐声中出现的:一·一切从简;二·有绝对的自由;三·不要公安警卫影响他接触群众。后来,毛主席上山为父母扫墓时还叫公社党委书记“要珍惜山上的一草一木,不要再做吃祖宗饭,造孙子孽的蠢事了”,还拒绝为他母亲修墓。坚持“厚生薄死”。这些细节,都可以说明毛主席亲民、爱民、勤俭节约的美德。作为一代领袖,他不仅不摆官架子、还主动关心群体,“直往人多的地方拱”,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来看待。相信这也是毛主席受人们爱戴的一大原因吧!
影片中有一个故事情节也特别令人感动:毛主席的嫂子——十三阿婆和他的哥哥——九阿哥奔波了一天只为实现32年前的一个承诺——一双布鞋。1972年,毛主席考察完,走之前,还是只穿着一双破布鞋。他的嫂子承诺他:“润之(那时毛主席叫毛润之),嫂子一定让你穿上嫂子亲手做的新布鞋!”32年过去了,十三阿婆仍然把这个承诺牢记在心,恐怕换成我,早就忘掉了。这十三阿婆的守信令我十分感动,那双布鞋里,一定含着十三阿婆长久的牵挂与期待。想到这儿,泪水已经蒙上我的双眼。当我听到毛主席说:“大家看看,建国十周年了,我们答应老百姓的事又做了多少啊?”时,我真的没法不感动了!
忘不了毛主席的亲切!忘不了他和乡亲们握手握到手肿的情形,忘不了乡亲们欢送他的场面。当前,中央政府的一些官员打着为人民服务的幌子,私下却干着贪污的勾当,侵吞着国家的财产,更有一些官员在欺压老百姓,却叫嚣着:“我是××长!”,比起真真切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毛主席的亲民爱民来,试问,你们不脸红吗?
毛君润之,少年英雄。四处奔走、为国为民。一介布衣,情系工农。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第四篇:毛泽东在韶山观后感
我回家了,晓得不?--《毛泽东回韶山》
观后感
来源: 原创 作者:栀子花开 时间:2012年10月30日 22:07 325次浏览 0条评论 37次顶
韶山,楚南一名山也。界三江而远七泽,发岳麓而控东台。
1893年,中国最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1910年,毛泽东外出求学;1927年毛泽东回到家乡进行湖南湘潭考察运动;1959年,毛泽东再次回到家乡看望那里的父老乡亲。电影《毛泽东回韶山》讲述了这次回乡的一些事情,着重塑造了亲民、爱民、受人民拥戴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影片中毛主席的话颇具代表性,值得我们学习。
影片开始通过人民公社、社会主义敬老院以及九阿公闹事交代了故事背景,为后面的发展作了铺垫。毛泽东是伴着约法三章的嘱咐声出场的:一切从简;有绝对自由;不要公安警卫影响他接触群众。后来上山为父母扫墓时,还拜托公社党委书记“要珍惜山上的一草一木,不要再做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蠢事了”,并且拒绝为自己父母修墓,提倡“厚生薄死”。这些细节都体现了毛主席亲民、爱民、勤俭节约、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德,作为一代领袖,他不仅不摆官架子,还主动关心群体,“只往人多的地方拱”,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看待,实属难得啊!相信这也是人民如此爱戴毛主席的原因之一吧。
看这部影片时我经常被感动,本来觉得这肯定又是一个歌功颂德的官方影片,再加上看到17岁的毛泽东竟然有痣时,我更对其没了兴趣。可是看着那个并不像毛主席的毛主席在与群众接触时所作的事,听着他所说的话,心里突然觉得很是悲凉,我也不清楚怎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当听到民谣“崽疼娘哎,扁担长呦;娘疼崽哟,路长长哎”时;当听到“32个年头了,韶山啊,润之回来了,你的儿子回来了”时;当听到“解放十年了,农村仍然没有通电,我是共和国主席,难辞其咎啊”时,还有“大家看看,一个阿婆,为了一个承诺坚守了32年;建国十年了,我们答应老百姓的事又做了多少啊?”时,真的没有办法不感动了!看看现在的官员,芝麻大点的官都想把老百姓压在底下,更别说高官了,有几个会真心关心百姓疾苦?有谁会喝山区的混水,会请百姓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即使有,怕也是形式主义吧,真该让他们听听把毛主席的教诲:“要实事求是嘛,讲假话不仅欺骗了国家,欺骗了人民,也欺骗了自己,人民会埋怨我们的,也会埋怨你们的嘛。”
当然,还有很多让人难忘的镜头,毛主席对老一辈的父老乡亲很是关心,他一直记得他们:李二阿公、神六花、牛三鞭、四道师、六细满、毛福轩、五阿婆、十三婆等,他深深的记得那些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人。当五阿婆知道毛主席的妻子、儿子都为革命献出生命时,她哭着说,你怎么忍心啊?而我,却忽然明白了,明白了为什么那个时代的人都那么拥护爱戴毛主席,甚至奉他为神灵。因为他舍小家为大家,因为他是人民的好儿子,因为他永远与群众在一起!更因为他带给了人民希望,那是生命的希望啊!
忘不了毛主席说“没得牛粪臭,哪得五谷香”时的亲切,忘不了他说“我回家了,你晓得不?”时警卫人员的无奈表情,忘不了他和乡亲们握手握到手肿的情形,忘不了他走的时候满山乡亲相送的场面,更忘不了那种真诚的情感带给我的强烈震撼与感动!
他是一个时代的信仰,一国人民的希望!正如毛宇居所说:
毛君润之,年少英雄。四处奔走,为国为民。一介布衣,情系工农。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第五篇:韶山心得体会
红色之旅,心灵洗礼
——参观韶山心得体会
韶山,一个神圣而光荣的字眼,令无数党员群众魂牵梦绕、真切向往,于我而言更不例外。不同寻常的5月,我和班上的同学踏上了红色之旅,寻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的摇篮、红色之都——湖南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感受积淀深厚的韶山精神。这是我第一次去韶山,一直以来,那里一直是我心目中的一块神秘而又令人心驰神往的土地。在那里,我们重温了峥嵘的历史,看到了众多的文物,听见了动人的故事,收获甚多。
一代伟人的铜像,高高耸立在韶山广场,栩栩生辉,它时时感染着我们,鞭策着我们„„
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开启了20世纪新中国历史的伟大篇章,戒马倥偬 ,运筹帷幄,毛泽东以其卓越才能和盖世功勋在世界舞台上确立了世纪为人的崇高地位,他的崇高精神、伟大品格、科学思想、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永远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个民族人民不断奋勇向上。
“韶山精神”,是韶山,是伟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字字珠玑的豪迈诗句,是对战争年代以韶山党支部为核心凝成的韶山精神的高度概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精神又被赋予“坚定信念,团结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时代内涵,孕育了一 1
茬接一茬的英雄模范人物。在战争年代,韶山人牺牲了1598位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仅毛泽东一家,就牺牲了6位亲人——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杨开慧,还有毛楚雄、毛岸英,这些闪光的名字,与韶山精神一起永垂不朽。韶山共产党人以他们的壮怀激烈、视死如归,书写了一部风云激荡的战斗史、一曲荡气回肠的正气歌。
毛泽东故居——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和战略学家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这是一套非常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面临池塘,依托青山,几间青石泥墙和黑木灰瓦搭建的大房,里里外外收拾得非常干净。各间居室内均有木牌说明原为谁人所住,杂屋也都表明其用途,一应农具家什俱全。普通而陈旧的家具,感受着那个时代的朴实。在毛泽东同志的卧室里,桌上摆着一盏油灯,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经常在这盏桐油灯下学习,他自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懂得关心天下,是他成为中国革命伟大领袖的品质基础。走上革命道路后,他毅然回到家乡,亲手创建了中共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在风雨如晦、哀鸿遍野的乡村,点燃了革命的圣火。这革命的火种,历经了80年风雨沧桑,依然经久不息,见证着往昔峥嵘岁月,也照亮了后辈前行的路程。
随后我们来到毛泽东铜像广场,步行走到毛泽东铜像前,鞠躬敬礼,我心里默默地重温入党誓词。这里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向主席铜像敬献花圈、鞠躬,通过这种最传统的方式来祝福、纪念、缅怀„„
在毛泽东纪念馆,毛主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震撼着现场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从毛主席舍小家为大家、为革命牺牲六位亲人的故事中,党员们领悟到了毛主席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看到毛主席那留有73个补丁的睡衣和书籍、党费证等遗物时,党员们深深感受到了毛主席艰苦奋斗的崇高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这次红色之旅,我们不仅欣赏到了韶山清幽、俊美的自然风光,更圆了自己的红色梦想。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没有这里的英烈就没有我们和平的生活,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现代化的建设。对我们来说,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历史的红色之旅结束了,但未来的红色之旅却刚刚开始!我们要把红色的革命传统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永久动力。
通过这次韶山之行,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该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
刻牢记党员的义务,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为此,我决心做到:(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在工作上要有紧迫感,要学以致用,保持旺盛的斗志,应对方方面面的挑战。(2)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本职工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以最高的热情,最高的效率,为园林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物流管理系1001班孙鹏飞
201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