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弟子规观后感
《弟子规》观后感
说起弟子规,会一定会有很多人知道,哪怕是一些小孩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
早在我上初中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就让我们每天在黑板上轮班一人抄写一句弟子规,上课前还要背诵一部分,那时候只知道背下来就是好事,也从没深刻分析每句是什么意思。但那时还是对传统文化很崇敬,现在我也长大了,转眼间是上大学的人了,在这假期,我看了弟子规传统文化的宣讲视频,这才对弟子规有了更深的体会。仍然是有很大的收获,父亲也在旁边,还连声叫好。
这弟子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让一位年以花甲的老父亲都连声叫好,让一个内心充满热血的青年还能静下心来,去聆听他每字每句的意义呢?视频中的蔡礼旭老师这样讲,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有钱、有房、有车、娶漂亮老婆、嫁帅气老公、受他人赞扬,而是孝顺父母、子女孝顺自己。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需顺承。--这四句是一般人能做的到吗?没有发自内心、十足耐心能做到吗?连这点都做不到,还谈什么伟大事业,要如何如何。没错,这些讲的都是事实,这才能够打动我们的内心。
说完了“孝”,接着就是“悌”,“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孔老夫子不光是重视孝,也非常重视悌,他认为认为悌也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这不是教条,是培养人性光辉的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那么谈起孝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相对的,并不只是单方面的顺从、尊敬。
所谓入则孝,出则悌,首孝悌,次谨信,所谓谨信,谨是谨慎,信就是讲信用.对待自己的言语、思想行为要慎重,不能轻率放荡,要时常检查是善是恶.对圣贤的道理要仔细体会,深解意趣,就不再怀疑;所表现在言思行上不再有虚妄,处处显示真实,这就是信.。看似再普通不过的道理还是被许多人淡忘甚至遗弃在一边,看看这么多的虚假信息: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虚假新闻、虚假购房、虚假创业、虚假宣传、但是这只是我们社会上的一点污点,我们的世界还是美好的。另外,我对这光盘中提到的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只要有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泛爱众,而亲仁”这不正是反映了孔子中的“仁”吗?“有余力 则学文”不正好反映了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吗?虽然我们不是豪门出身,但国家还是给了我们求学的平台,但父母们照样给了我们追求知识的机会,我们应当在此感激,去努力学习,以求有所成来回报国家、亲人、以及帮助过我们的人,里面的“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也是阐释了报答人的准则。
在生活中,我们要落实弟子规,就是锻炼自己、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智慧,辨别是非好坏,如此心正则身正,也就能健康长寿、幸福美满,不再过空虚、不知明天该如何的生活。以上,就是我的一点理解,但也只是理解而已,还没很好的去落实,多位老师都讲弟子规是用来实践落实的,而不是用来光读、光背的,所以我还得要好好去落实,纠正自己的过错。我崇尚我大中华的传统文化,它传承至今,必定有他不凡的影响力与作用力!
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揣摩《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第二篇:弟子规观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
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
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并且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第三篇:弟子规观后感
弟子规观后感
篇一:弟子规>观后感
弘扬中华文化,《弟子规》是中华传统。凝聚着儒家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弟子规》细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应强调孝心孝行,表现对父母的孝敬。强调通过礼仪文明,促进作用相处。强调通过习惯养成,达到自我管理
看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俭节约,什么叫宽容大量„„这一切一切,都是读《弟子规》给我带来的>收获。
当读到“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
当我读到“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流走了;可能会在你看电视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们尽情玩耍的笑声中悄悄地滑走了„„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
啊!我终于知道了蔡总叫我们观看《弟子规》的用义了——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篇二:弟子规观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段叫做《弟子规》的视频,使我渐渐感悟到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看后的感受吧!
看完《弟子规》,我以为今天的我们最需要奠基的为人处世之本,敦厚纯良之性,其原因有一:一是由于改革开放浪潮的涌入,人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接受西方国家的思潮,造成国人的荣辱观、善恶观、自我意识判断等观念的混乱,一时之间,以任性为个性,以无情为潇洒,以刁蛮为可爱,形成了一个不良的社会环境,不利于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二是独生子女现象导致家庭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溺爱有加,几乎达到“众星拱月”的地步,这同样不利于文明习惯的形成。三是影视作品对文明礼仪缺失的漠视,镜头里充斥了子女大呼小叫、哭闹纠缠的情景,耳畔也充满了成年男女脸红脖子粗的骂街叫阵场面。我想,韩剧之所以在中国市场广受青睐,大概也与其>传统文化有关吧。因为韩剧的情景画面总是令人感到温馨:鞠躬问候,彬彬有礼,进退有度,使人如沐春风。当今社会,倡导国民素质的提高,当从小处着眼,从小儿着手,《弟子规》不失为一本好教材。如果有人能根据时代的特点,对《弟子规》进行再版修订,摒弃其中不合时宜的章节,增加当时当代所应秉承的德行操守,其必功德无量。
阳光洒在公路上,公车缓缓的靠站停下。被华丽的服饰裹着的人们,手上大包小包的簇拥上车。可怜的老奶奶却被挤得离车门一点一点远去。美丽的大眼睛不服的瞪着捷足先登的穷阿姨。穷阿姨抱着自己的钱包恰似抱黄金。埋头走进车厢后坐。高高瘦瘦的男子靠着强壮的体魄为他的女朋友开出了一条阳光“大道”。其女朋友皱着眉头看着拥挤的人。终于跟着那男子上了车,踩着高高的跟伫立在靠下车的后门处,似乎展示其窈窕淑女的姿态。男子搂着她的肩膀,炫耀着。接踵而来的大叔,满脸淌着汗水,略喘息着。行李没有空位放,无奈的一声轻叹。抱着孩子的妈妈靠着座位,身体伴随车的惯性倾斜着,然而抱着孩子的双手姿势还保持着,宝宝依旧在手中静静的睡着。车门正要关闭,最后上来的是那位可怜的老奶奶,佝偻的身体,伸出一只干瘪了的手拍着车门。门始终没有再次打开,老奶奶只好站在靠前门的阶梯处。端详了一下双鬓,一直凝视着玻璃外面的世界~~~~~
车上座无虚席,连谈笑声也只存在过去。车开了,是那么缓慢而显得沉重。
冰凉的空气萦绕在我们的身边,是金钱蒙蔽了双眼,是欺骗历练出冰冷的心,还是社会的风气笼罩了灰蒙蒙的世界?
但我相信,这一切的一切,终究会随着《弟子规》到来而改变„„
篇三:弟子规观后感
《弟子规》这本书是在去年听《孝立人生》的课时才接触到的,由于去年听课的那天是自己的生日,所以到现在,当天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记得当时的我唱《跪羊图》的时候,真的是哭得一塌糊涂!
一直以来,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情有义、孝顺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家教的人。从小到大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一直教育我要堂堂正正做人,要尊老爱幼,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因为奶奶一直在家里供观音菩萨,从小就跟着奶奶吃斋念佛),直到这一刻,我也还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只是没有太大的能力。
今天看完视频之后,我发现,我很肤浅,作为中国人,我连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是什么都不知道,我连中国五千年智慧――《弟子规》都没有完整的读过,我还好意思说。从明天开始,我每天至少读15分钟的《弟子规》,我还要把这样的智慧传递给我身边其他的人。
通过视频里看到的天灾人祸和社会乱象,学习《弟子规》真的是迫在眉睫的事了,因为这个世界真的是乱套了。人无羞耻、无恶不作。看着视频里那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所作所为,我无语了!这个社会是这样的浮躁。
我要好好学习《弟子规》,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智慧的好人!
做一个像我偶像那样有大智慧的一个人!
思想观念、决定生死!改变――从现在开始!
第四篇:《弟子规》观后感
《弟子规》推广经验观后感
三五柳晓宇
一直感觉传统文化似一座巨大的宝库,丰富且深邃,而今看了松花江中学王琦老师《弟子规》推广经验后使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果能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的话,那就是道德。成为一个有德人的必须外在上,能够获得众人的支持与帮助;内在看,可以收到得到心灵的安宁。即:外德于人,内德于己。这一幕持久的执着,让我止不住地品味生命,同时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坦荡。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观看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
来鞭策自己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
在《弟子规》中对我感触很深的就是孝顺。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有一句俗语:百善孝为先,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孝顺是最基本的基础。人要学会孝顺,学会了孝顺,便学会了爱自己和爱他人。孝顺的人,他是绝对可以和周边的人和洽相处的。而一个不会孝顺的人,他必常与人合不来,因为一个连自己的尊长都不知道爱的人,你叫他如何去爱他人?
孝顺是一个人的本份,父母花了心思养育了我们、教育了我们,才把我们安全的抚养长大,父母的深情,跟高山一样高,如海水一样深,这一种恩情,我们是永远也报答不完的,到底我们该怎样孝顺父母呢?在生活上,物质的需求已不成问题,主要是精神上的关怀,要让父母满足,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忙或者是个人的原因而忽略了父母,在外打拼的同时,不要忘记家中的父母。回报父母,其实很简单:平时多打电话问候一下,有时间常回家看看
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在”时感到后悔莫及,等有些事你懂了,但已没有去做的意义了。因此,我们现在能做的,就尽力去做。做一个孝顺的孩子,让自己无愧于心。要知道:我们过得幸福,父母才会快乐。
若要《弟子规》推广并发扬光大,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我认为学校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弟子规》学习活动,比如:演讲、文明礼仪等活动。身体力行去实践。按照日常对自己的反思以及改正计划,要毫不迟疑地付诸于行动,把自己对做人的点滴领悟,迅速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在运用
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相信一定会有明显的收获。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无知是欺骗;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弃;人生最大的法宝是精进;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希望我们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对人民有益的人,团结携手建设我们的美好明天!
第五篇:弟子规观后感
《弟子规》观后感 百家讲坛上讲《弟子规》,我认真地看了。受到了很多的教益。我在此诚恳地对您表示感谢。听您讲的《弟子规》,对照我自己的不足,我深感惶恐。这都是由于我小时没有读《弟子规》。因此,我要求我的女儿要好好读《弟子规》。
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先生您似乎中了毛泽东的毒,对“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有所保留,这是不对的。我认为《弟子规》句句是真理。而毛泽东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批评,却是似是而非的谬论。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这些教训,能使政治秩序有条不紊。如果大家都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势必造成政治的紊乱。如果大家都去管不关己的事情,其结果就是争吵、纷争、内讧……
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见义当为的事情,不是不关己的事情,而是与己有关的事情。关键是分清人“见义”的“义”是不是义。“见义”是不容易的,要有相当高的智慧,还要熟悉王道和法度,才能从实事中见义。
周文王临死时告诫周武王说:“见善速为,远离是非,机会来了不犹豫,这是道的最高境界。”是非的争论导致分争,远离是非就是远离分争。《圣经》说:“远离分争,是人的尊荣。愚妄人都爱争闹。”《弟子规》教导人“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就是教人远离是非,远离分争。
见到别人需要帮助时,要伸出援手。当行善时不行善,是有亏良心的。良心是自己的,有亏良心不是不关己。这不是“彼说长,此说短”之类的事情。“彼说长,此说短”,就是争议;此说是,彼说非,就是争吵。不评判与己无关的争议,不参与不关己的争吵,这就是明智。
人各都要专心自己的事业,不可说张家长、李家短之类的闲话。不可轻率地对人说三道四。对不关己的事,不可说闲话。中国有古训:“相论逞英豪,家计渐渐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