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海湖观后感
《青海湖畔》观影有感 6月,正是在我局多举措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之际,气象电影《青海湖畔》在此时上映。观影过后,我感触颇多。影片以青藏铁路修建为背景,聚焦一群为铁路通车攻克冻土层难题的气象专家,真实再现气象工作者献身高原气象事业、圆梦高原气象事业的心路历程。影片中的主人公——气象工程师梅欣怡早年留学苏联,因为对云的好奇和热爱从艺术学院转入气象学院,回国后进入青海气象局工作,在环境恶劣的高原上一待就是三十年。晚年放弃回上海的安逸生活,毅然在青海湖畔抛洒热血,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这又何尝不是主演秦怡老师自身的写照?为了16年前的那个感动,她顶着93岁高龄,走进高原拍戏;冒着酷暑和伤痛,到各地宣传影片,为自己的梦想奔波。这该有多大的毅力和气魄?梅工和秦老师的所为,让我明白:怀揣着梦想的动力,一切貌似坚不可摧的困难都会被击垮的始料不及。
观看《青海湖畔》让我想起了电影《老男孩》,这部影片的上映引起了八零后的极大共鸣,让我们记起我们的梦想,也让梦想不因时间而褪色,反而显得更加珍贵。去年冬天,多年没真正学习的我拿起在职考研的书本强迫自己学习,当时目的很模糊,工作繁忙时间也非常有限,无数个难
熬的午间时光和孩子睡后的午夜用来复习和做题,最终通过笔试和面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回了母校。后来虽然由于自己的原因没有攻读,但是这个过程再一次让我找到了昔日有梦想的自己,取得的成绩和努力的过程都是对自己的鼓励和加油。
每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我们都是携着梦想上路的一代,开始时为梦想而忙碌,后来往往因为忙碌而隐藏了梦想。曾经的我们也是踌躇满志走进工作岗位,希望在平凡的岗位上有所建树,成为有用的人。然而生活是琐碎和平凡的,现实一点点磨去我们的棱角,于是昔日的锐气逐渐褪去,曾经的梦想也随风而去。其实青海湖畔的气象工作者,他们岗位何尝不平凡、生活何尝不琐碎,但是他们多的是坚守和不轻言放弃的情怀,用一生证明了没有什么比梦想更坚韧,没有什么比梦想更顽强。2015.7.28篇二:青海品牌商品观后感
青海品牌商品成都推介会观后感 姓名:谢琴琴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系2班 指导教师:孙琳 2011年6月16日早上8点,成都理工大学市场营销系的全体同学在系领导的组织下,我们乘车来到了2011青海商品成都推介会的现场--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刚下车,青海品牌商品成都推介会开幕式正在火热的进行中,我们看到了青海人民的载歌载舞,淋漓尽致的展现了青海的民族文化,而后我怀揣着期待走进了会展中心6号馆。
走进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总面积1500平方米的青海品牌商品主题序馆,印有青海“中国驰名商标”、“青海省著名商标”和“青海省特色产品商标”的展板被分别安放在展馆入口两侧,“白云缭绕的阿尼玛卿雪山,碧波荡漾的青海湖水,连绵起伏的绿色草原,一望无际的茫茫盐湖??组成了一幅大美青海的壮丽画卷。”这是 “大美青海”的巨型立体沙盘将青海高原的地理风貌尽收眼底,已经搭建起来的、各具风格的10个展位,把西宁市、海东地区和玉树、果洛、海南、海北、海西、黄南等藏族自治州,以及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品牌战略工作的成果以及各地不同的自然风光、物产资源等,通过模型、图片、展板、灯箱、录像,以及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全方位展示,为成都乃至四川人民直观地认知青海和了解青海特色品牌提供了平台。向四川各界展示了青海高原独具风情的牦牛肉干、酸奶、青稞酒、沙棘饮料等高原特色食品,冬虫夏草、蕨麻、中藏药
成药等藏医药保健品,唐卡、堆绣、昆仑玉等民族传统工艺品,牛、羊、驼毛衫、民族服装、手工藏毯等特色毛纺织品,铝型材、硅铁、钾肥等特色工矿产品,充分反映了青海产品“人无我有”的唯一性、“人有我优”的优质性、“人少我多”的稀缺性。青海和四川同处祖国西部,同是资源富集和民族文化充分交融的省份,双方在地缘上相互依存、在发展上相互支持、在市场上相互融合、在优势上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交流合作,推进两省品牌商品的相互交流,对于促进两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希望双方企业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相互取长补短,不断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达到合作、互利、共赢的目的。虽然在展厅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青海各种各样的民族传统工艺品、特色纺织品。唐卡、刺绣、堆绣、昆仑玉、金银首饰等青海特色传统工艺品还有牛(羊、驼)绒衫、民族服装、手工藏毯等青海特色纺织品,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虽然那高昂的价格有点让人望而却步,不过强烈的好奇心还是使得我去探个究竟。
经过短暂一个小时的参观,我们品尝了牦牛肉干、酸奶、牛羊肉、青稞酒、矿泉水、沙棘汁等青海特色无污染食品。看到了青海的藏医药保健品,民族传统工艺品,特色工矿产品。最后还是依依不舍的离开的推介会现场。不过这次参观确实使我感受到了“大美青海”的魅力。希望有一天我能到青海的土地上去切身感受一下青海的文化和青
海人的热情。
这次推介会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人员推销的力量,每家企业都有专门的人员向顾客介绍该企业产品的特点、价格、功能,通过推销人员和顾客接触洽谈,让顾客购买产品,达成交易,实现既销售产品又满足顾客需求,真正凸显了信息传递双向性,推销目的双重性,推销过程灵活性,友谊协作长期性的特点。作为市场营销系的学生,推销人员的特点和技巧是我们必须掌握的,而通过此次商品推介会让我们身临其境,收获甚多,自己以后也会尽可能的参与这些,在实践中体会市场营销。篇三:观后感 6月22日,我在单位的组织下第一次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这次的参观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人生道路中与历史一次有意义的对话,也是一次很生动的、全面富有哲理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南川东路烈士陵园内。西宁市烈士陵园始建于1954年7月,园内安葬着1776位烈士遗骨,其中包括西路军第九军军长孙玉清在内的840位红军烈士。陵园门楼为两层楼阁建筑。门前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群雕塑像,其基座上镌刻着李先念的题词:“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1986年,园内增建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2005年进行了重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的总建筑面积为3059.07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四个展区。其中有560平方米的半径画馆和375平方米的行军路线沙盘,是全国最大的西路红军纪念馆。纪念馆陈列着朱德、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各类历史照片、油画、电文以及西路军将士用过的武器、弹药、衣物等珍贵文物1000余件,馆内以大量照片、油画等形式,运用现代声光电等科技手段,真实地再现了5600多名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的事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李先念、徐向前 2 等先后为纪念馆题词。纪念馆对弘扬西路军革命历史,教育和鞭策当代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的重要基地。纪念馆被国家六部委命名为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海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的历史是一部悲壮的、不朽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陈昌浩、徐向前统帅下,进军河西走廊。蒋介石看到红军雄峙西北的战略态势,急命统治甘、青两省的军阀马步芳纠集十多万人,对西路红军进行防堵、围剿。红军指战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浴血奋战,历时近5个月之久,先后歼敌二万五千余人。但终因孤军作战,敌我力量悬殊,最后失利,红九军军长孙玉清同志和几千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英雄的红西路军战士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坚持斗争,谱写了革命历史的壮丽篇章。通过参观学习,使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升华了思想,增强了党性,使我对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令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回顾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创造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我们要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努力实践党的宗旨和先进性,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扎实 3 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光彩,为社会,为人民,为自己的人生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参观马本斋纪念馆心得体会--高宁 发布: 2011-04-13 4月1日,在局机关党委组织下,全局党员干部到献县马本斋纪念馆参观学习。这次参观学习使我深受教育,受益非浅。使我重温了回民支队抗日斗争的光辉历史,深切缅怀了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过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组织生活。通过参观学习,深深地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无数的革命
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同时也增强了我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并要以实实在在地行动,为社会献出自己的力量。
进入马本斋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马本斋同志的雕像,意气风发显示着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纪念馆内回民支队生活使用过的物品及缴获日军的武器使我们感觉到先烈在那段艰苦岁月为了换取革命胜利付出的沉重代价。回民支队沥胆披肝,是一部艰辛革命史;马本斋同志横刀立马,千秋传唱大风歌。马本斋率领回汉青年高举抗日义勇军大旗。七年间,他指挥回汉战士,历经大小战斗800多次,消灭日伪军3万余名,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让日军闻风丧胆。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民族解放,马本斋献出自己的一切。马本斋,虽然离我们远去了许多年,但马本斋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的革命英雄气概,以及他的远大志向与爱国爱民的伟大的精神永远激发和鼓励我们向前进。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伟大艰辛的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始终围绕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承回民支队的革命传统,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革命前辈的新业绩,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共产党员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在平凡而又重要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努力地工作。11月1日,在献县相关人员的带领下,我们30多名党员前往献县马本斋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来到本斋纪念馆,追忆革命先烈的光荣历史,缅怀先烈的光辉业绩。马本斋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爱国将领典型,在我国的抗日战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带领的回民支队,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的与日寇展开斗争,为争得国家解放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整个纪念馆,设计独特,饱含了民族特色和历史韵味;馆内陈设充分显示了当时抗战的艰苦,也更加鲜明地反应了中华民族的顽强和智慧。
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我们伟大的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解放。这次参观使我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思想得到了又一次升华,更坚定了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的信心。同时,我深刻感受到:
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精神,就要强化机遇意识和进取观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当前,我们国家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壮大自己,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必须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因此,我们一定要发扬敢斗敢胜的精神,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
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精神,就要强化学习意识和危险观念。我们党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党。特别是每当革命和建设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在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的时候,总是把学习的问题突出地提到全党的面前。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形势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我们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的东西很多。我们党要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如果不能通过新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水平,就会落后于时代,就有失去执政资格的危险。学习必须有良好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扬创新精神,落脚点要学以致用。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精神,就要强化创新意识和务实精神。创新思路是兴业的关键,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定准了,工作才有目标,行动才有方向,在实践中才会有的放矢,产生最大效益。要坚持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开拓有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我曾经参观过一些革命纪念馆,他们的事迹很感人,他们的人格很崇高,他们就是我的榜样。有的没有奖励,没有奖章,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成立了新中国。没有鲜花,没有掌
声,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们求实创新,建设着新中国。他们不怕流血,不俱牺牲,为振兴中国而奋勇拼搏。不怕辛苦,不怕劳累,为复兴中华而前赴后继。这次特殊的党课教育活动,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使我再一次向前跨了一步,作为一名党员,我会以一个党员的职责要求自己,努力作出像他们一样的事业。我们的祖国是个有潜力的国家,中国的未来寄托在我们的身上,我们必须充实自己的头脑,担负起这份职责,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真抓实干,恪尽职守,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创造出色的工作业绩,为国家,为人民尽自己的职责。
弘扬爱国精神树立报国之志——清明节参观马本斋烈士墓演讲稿 六十年,整整六十年了,历史的车轮在不经意间前进,然而半个多世纪前热血青年们那一声声“誓死不做亡国奴”的呐喊,至今仍在我们耳边回荡。那些热血青年们,不惜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家卫国的热血青年们,就是我们永远缅怀的烈士。清明节在春的怀抱中/悄悄地走来/我们来到烈士陵园/拜谒你/长眠的英雄/远逝的画面/已载入历史/英雄的壮举/化作一尊不朽的雕像/曾记得多少烈士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惜自己的生命为我们开拓了一片广阔的天空,让我们无忧无虑地自由飞翔,而他们却在这里静静地躺了下去,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在他们之中有共产党员,也有普通的中华儿女,但他们的言行却都是为了保卫祖国,保卫这片神圣的土地。也许我们无法知道他的名字,也许他们没有像毛主席、周总理那样伟大。而他们却做出了不平凡的壮举。我们歌颂他们,我们缅怀他们,他们的大无畏精神造就了我们这一代的光明前途,他们的坚定信念,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华夏儿女。面对敌人,他们脸不变色心不跳,挺起胸膛,站在洒满鲜血的战场上,浓烟滚滚,炮弹横飞,喊杀声、火炮声,震耳欲聋,而他们没有胆怯,血染战袍,壮烈牺牲,为抗战流尽最后一滴血。革命先烈为我们踏出了一条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难道我们还有理由推卸我们报国的责任吗?如今,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未来,祖国的前途无限光辉灿烂,我们更应该具有爱国之情和树立报国之心。当看到一个个海外归来的游子们,用他们的知识报效我们祖国时,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爱国情操的巨大动力。它才真正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念,它才真正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就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踏着革命烈士的足迹,努力建设新中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最后请允许让我用毛主席的话作结束语:“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踏着他们的脚步,继承他们的遗志奋勇前进”。篇四:同饮一江水观后感 篇五:行者无疆读后感
行者无疆,思者无涯。————读《从塞北到江南》有感 中央财经大学 文化与传媒学院 财经新闻系2013班 韩玉坤
初拿起《从塞北到江南》这本书,原以为会是像水晶玻璃般精致的文字,就如同多数女孩的文风一样。但几篇读下来,竟感受到了余秋雨游记散文的大气磅礴,体会到了金庸先生笔下英侠荟萃的豪气冲天。的确,看惯了诸如“记忆的狂风吹散了回忆”的靡废文字,听惯了诸如“桃花错、千年劫”的无病呻吟;朱颖的文字无疑令人眼前一亮:让人惊喜在高二的女生中还有这样的壮远情怀、铿锵笔墨。
甘肃、青海、陕西、江苏、山西„„笔者的足迹串起了她的思绪。在兰州亲近黄河,在嘉峪关、敦煌凭吊古迹,甘肃的游历使作者发出了“历史是爱与战的交织”这样的感慨;在塔尔寺虔诚礼佛,在青海湖邂逅宁静,作者用“平静是幸福的心态和追求”为青海之行做了最好的注脚;而西安今非昔比的华清池、古朴悠远的汉阳陵以及撼人心魄的兵马俑让作者体会到了“尘归尘、土归土”的兴衰无奈。在杏花烟雨的江南,作者走过了苏州园林,听过了姑苏夜钟,捋过了虎丘泉水,也游览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者在对江南的描写中既有工笔的体贴,也有写意的洒脱,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绝美的江南印象,让人体会到了一场云烟梦、一份烟雨朦胧的寄怀。在全书的最后,作者则着力描写了家乡山西大同,既让读者看到了这座塞北古城的壮阔历史与豪迈气概,也让一个游子的拳拳赤子之心跃然纸上。17岁就能写书的人很少,能写书的17岁姑娘,更少。虽然现在出书的门槛被放得越来越低,但要想在几百页的篇幅上言之有物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朱颖的每一篇游记散文记录的都是亲身经历、真情实感。或许朱颖的笔墨确实还不够成熟,比如“敦煌”一文就受到了余秋雨的很大影响,在个别章节还有少许语病,但能在17岁就写下八万多字的游记并集结成书,这份热情与踏实就已经值得所有人学习。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肖海洋等知名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在朱颖的不懈奋斗下,我们听到的只是雏凤清声,怀着千里梦想的朱颖,仍在路上。
另外,说到山西大同,我还想再赘述几笔。我也是山西大同人,“大同”这座城市于我而言也具有着特殊的意义。朱颖写道,“大同有煤矿的富饶,有云岗的瑰丽,有恒山的挺拔,有王城的气度。”的确,从塞北明珠到九边重镇,再到山西煤城,这座北方古城总有着一种洒脱与豪放。现在我在北京读书,有时遇到大风天气,就会想起大同,想起那雁门关外的朔风;就仿佛又听到了劲风挟着白云掠过枯枝时凌厉的呼啸。这些在习惯了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南方同学眼里或许是不可想象的,但这却是大同这座雁北古城独有的意境。大同的民俗专家曾说:“大同人的血液里有一半是鲜卑族。”是的,鲜卑族崇文尚武、刚毅果敢的个性至今仍能在许多大同人身上找到影子。这不是哪个人的性格,这是一座城市的风骨。
最后,感谢朱颖的著作《从塞北到江南》,感谢她这本书带给我们的美好旅程。祝愿作者朱颖能够在文学道路上走得更远,也期待着她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第二篇:青海湖导游词
青海湖又名“措温布”,即藏语“青色的海”之意,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本文是青海湖的导游词,仅供参考。青海湖导游词一:
我们从西宁出发,一路西行,经过近150公里的路程,我们就会到达美丽的青海湖。这一路景点众多,依次有湟源峡、“茶马互市”故地丹噶尔古城、著名的日月山以及神奇的倒淌河等。
青海湖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湖泊。或许您不禁要问,中国湖泊成千上万,星罗棋布,气象万千,这座大西北的内陆湖,又何以称为中国最美呢?在大家亲自去探究原因之前,先让我来为大家做个铺垫吧。话说2005年10月,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起并主办了评选“中国最美丽的地方”的活动,在此次由大众参与的评选活动中,青海湖在湖泊类中被评为中国最美丽五大湖之首。参加此次评选活动的专家说:“青海湖有一种东方的气质,看似简单,但简单中蕴含的东西却很深广。”
青海湖的美主要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其一、青海湖的美首先在于她至高的地理位置、辽阔的湖面和那湛蓝美丽的湖水。
高是青海湖的一大特点,湖面海拔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1545m)还高,是名副其实的高原湖泊。由于这里地势高,气候十分凉爽,即使是在盛夏,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左右,是理想的避暑消夏胜地。
青海湖的另一特点是大,它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据测算,青海湖东西长106公里,南北宽65公里,环湖一周长360多公里,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是著名的太湖(2425km)的近两倍大,或者可以形象的说,她可以装得下4个香港。
考证青海湖的名字,我们就不得不说起她的主色调——蓝色。青海湖古时候叫“西海”;藏语叫她“措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叫“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是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叫他“仙海”,从北魏时期才开始更名为青海。青海省也是因此而得名。
其二,青海湖的美在于她有多处迷人的景观
因为青海湖的大,所以可游览的景点众多,由此也形成了青海省的一大旅游区——环青海湖旅游区。这其中包括有青海湖的门户日月山、倒淌河、青海湖151景区、二郎剑、三块石、海心山、吐谷浑都城、布哈河、鸟岛、沙岛、沙陀斯、金银滩草原、原子城等。
其三,青海湖的美在于她奇特的成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传奇神话青海湖是构造断陷湖。是距今4千万前,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经过长期碰撞和挤压,青藏高原隆起的结果。研究表明,青海湖原来是外泻湖,周围百川之水尽汇湖中,湖水又从现在倒淌河等处向东流入古黄河,后来由于地壳断裂形成的造山运动,致使青海湖东面的日月山渐渐隆起,使湖水的出口被山脉所阻隔,青海湖便成为只进不出的高原大湖。
当然,民间还有众多青海湖成因的美丽传说,这些故事代代相传,更是增添了青海湖的神秘与美丽。
其四,青海湖的美在于它所拥有的生物多样性
参加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起并主办的评选“中国最美丽的地方”活动的专家吕斌对青海湖点评道:“作为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与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青海湖是鱼的乐园,多种候鸟的天堂,世界级濒危动物中华对角羚的家园,它们与青海湖共存,是青海湖真正的主人。
这里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青海湖特有鱼种湟鱼,湟鱼学名叫青海湖裸鲤,没有鳞片,鱼身泛黄,因生活在咸水湖,可以食用的食物较少,生长特别缓慢,据说是每十年长一斤,加上之前人们的大量捕捞,所以湟鱼的数量特别少。但由于青海省政府下令实施了多年的封湖育鱼,目前鱼类资源较为丰富。
也正是由于湟鱼的存在,使得数以十万计的候鸟在青海湖能得以繁衍生息,于是也就有了我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首的青海湖鸟岛。鸟岛位于青海湖西部,在布哈河附近,布哈河是注入青海湖的所有河流当中最大的一条河流。鸟岛有一东一西两个岛屿组成,西边的岛屿叫海西山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鸟岛,岛上鸟类众多,主要是斑头雁、鱼鸥、棕头鸥等。它的面积只有0.5km,春夏季节却栖息着10万多只候鸟。到了每年的五六月份的产卵季节,岛上的鸟蛋特别之多,所以海西山还有一个名字叫蛋岛。另外一个岛叫海西皮,面积46公顷,岛上主要是鸬鹚,多时有上万只,所以也叫鸬鹚岛。此外,岛上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冬季还有数以千计的大天鹅在此越冬,春秋季节还有大量的水鸭子在此栖息,可以说青海湖是鸟的天堂。
另外,青海湖周边还生活着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最有名的便是世界级濒危动物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世界上仅有的300多只中华对角羚全部栖息在此。
此外,青海湖与周边的草原相对接,互为一体,息息相关。由此,青海湖生态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已引起多方关注,目前青海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列入联合国《国际重要湿地手册》,同时加入了《水禽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其五,青海湖的美在于它是传说中的神湖
生活在青海湖周边的牧民至今保留着一个神圣的习俗——祭海。因为祭海,青海湖在唐宋元明各个朝代依次有了“广润王”“灵显青海大渎之尊神”“神灵”“水神”等称号。大规模的祭海活动起源于雍正年间。雍正二年,青海蒙古族首领丹津反清叛乱,胁迫众台吉造反,侵占骚扰青海各地,大将军年羹尧带领部队平乱。没想到追击叛军到青海湖时,大军的饮水不够了。要知道青海湖是一个咸水湖,大部队就这样守着诺大的青海湖犯愁。年大将军这边正在发愁,那边来了一队骑兵。巧的是,有几个马蹄子正好踏上了地上的泉眼,顿时淡水喷涌而出!大将军欢呼:“这是青海湖的神灵在保佑我们啊!”将士们顿时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歼灭叛军。雍正帝听闻后,大为高兴,诏封“灵显宣威青海湖”,御赐神位,传驿站速转青海,安放到海神庙内并诏于每年秋八月(农历七月十五日)定期祭海,不得有误,从此便开始大规模祭海活动。
其六,青海湖的美在于她不同季节里有迥然不同的景色
夏季是青海湖最美丽的季节,蓝色的湖水、绿色的草原、数不尽的牛羊、金黄色的油菜花以及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景色让人叹为观止。冬季,每年12月左右,当寒流到来的时候,青海湖便开始结冰,冰
厚半公尺以上,冰期6个月,浩瀚碧蓝的湖水,冰封玉砌,银装素裹,似一面巨大的宝镜,太阳出来,熠熠闪光。来年初春,青海湖便会自导自演一幕独特而神奇的自然景观,那便是“开湖”,分为文开和武开两种形式,那是青海湖呈现给游客的一种无拘无束、气吞山河、震撼人心的美。
各位,青海湖的美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小蒋在这里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只有当我们走进她、端详她,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她美的内涵。如今的青海湖已举办多届“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青海湖诗歌节”已经使得青海湖进一步声名远扬,她正体现着一种传统与时代结合的美,她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园。
青海湖导游词二:青海湖位于青海省,距西宁市151公里处,又叫151基地,也是三江源的源头,是一个既遥远又美丽的地方。
大家来看!我们已经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青海湖畔,青海湖湖天一色,一望无际,太阳照在湖面上,湖面上就波光粼粼,晶莹剔透,一艘艘快艇飞快地滑过湖面,远处的雪山,白云清晰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快看!那可爱的小湟鱼正在活蹦乱跳地嬉戏呢!湟鱼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很值得提及的是,这里产的冰鱼较为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后,人们在冰面钻孔捕鱼,水下的鱼儿在阳光或灯光的诱惑下便自动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鲜美。
相传啊,古时候大海里的老龙王有四个儿子,为了让儿子们学好治海的本领,他把还分封给儿子们管理。东海分给大儿子,南海分给二儿子,北海分给三儿子,小儿子呢?老龙王没有分给他,只是对他说:“我的海都分完了,你要是勇敢的龙的子孙,就自己造一个海吧!”听了父亲的话,小儿子架起云头,到处寻找造海的地方。他先是沿着东海飞,看见那里已经有两个湖:洪泽湖和太湖,于是他又往内地飞,又看见了两个大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他飞来飞去找不到一处造海的地方,只得又飞回老龙王身边。老龙王劝他往远处飞,小儿子也不甘心就这样半途而废,于是,他又飞呀飞,最后飞到了大西北这块广阔的土地。他来到这里,大显神通,汇集了108条河水,造出了一个西海来。因为这个海是和东、南、北各海相抗衡的,所以面积非常大。这个海就是现今的青海湖!
“噢!原来是这样啊!”大家都开始窃窃私语。
各位游客朋友,今天的青海湖一日游就快结束了,大家玩儿的开心吗?我想是一定的啦!明天,还有更美的风景在等着我们。希望各位养精蓄锐,我们明天再见!
青海湖导游词三:各位游客朋友们,离开了倒淌河,离开了文成公主的传说。我们前方将要到达的是我们美丽富饶的青海湖。青海湖古称“西海”,藏语称为“错温布”,蒙古语称为“库库若尔”。
对于青海湖的形成原因,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大约在两千多万年以前,如今的青藏高原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大陆板块挤压,地壳运动,海底渐渐向上隆起,逐渐形成了如今的青藏高原。而青海湖则是在地壳隆起过程中,断层陷落而形成的。
接下来呢,大家请看我们的正前方,那平嵌在皑皑的雪山和茫茫的草原之间,熠熠发光的宝镜,就是青海湖了。青海湖面积4400多平方公里,东西长106公里,南北宽63公里,湖水平均深度19米,湖面海拔3260多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如今,青海湖已经成为青海省四大旅游区之一,初步形成了以观光为主,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环湖旅游带。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青海湖的湖滨地区。此处地势平坦开阔,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是理想的避暑胜地。不仅如此,这里还是青海省重要的牧业基地,丰美的牧草,肥沃的土地,养育着这里成群的牛羊。每到夏秋季节,辽阔的草原像披上了一层碧绿的绒毯,各种野花五彩缤纷,将绿色绒毯点缀得如锦似缎。四周大片整齐的农田麦浪翻滚,油菜花一片金黄,散发出沁人肺腑的芬芳。湖面上碧波万倾,白色海鸥追逐着鱼帆在空中翱翔,牧民的帐篷星罗棋布,日出日落的景色更是充满着诗情画意,使人心旷神怡。
青海湖四面环山,它的东面是我们刚刚走过的日月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北面是壮丽的大通山。山水相辉映,构成了一副美丽动人的画卷。
青海湖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碧草连天,轻波万里。它还有一些独特的自然现象,如文开湖,武开湖。所谓文开湖,就是指一种表现得比较安静的湖水解冻现象,而武开湖则表现得有如万马奔腾。听我这么说,大家是不是很想去见识一下呢昨天我从有关媒介那得到消息,说是过几天很可能会出现文开湖这一独特的景观。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如在这多呆一两天,亲身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秘莫测。
好,各位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的青海湖之旅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我们将要参观的地方是被称为“鸟的天堂”的鸟岛。现在大家暂且休息,我们稍后出发。
第三篇:青海湖作文
青海湖作文(精选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海湖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海湖作文1放暑假了,爸爸、妈妈答应带我去青海湖玩。这可把爱旅游的我给乐坏了。
第二天,我与妈妈、爸爸来到飞机场,上了飞机,我便躺在了飞机上。渐渐的,我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到了!到了!”只听见有人在叫。我睁开眼睛,哦,原来是爸爸在喊我下飞机。
接着我们又坐着大巴车来到了美丽的青海湖。仰着头望着蓝天,一碧如洗的天空像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朵朵洁白的云朵镶嵌在蓝天中。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
海水一浪接着一浪,美丽极了。走在细腻的沙滩上,柔和、舒心。
青海湖很冷,但站在阳关下会感到一丝阳光。我们坐着电动车来到了码头,坐着轮船到了青海湖湖中央,看见了二郎剑。据说是当年二郎神送给孙悟空的一把剑。
“美丽的青海湖,我还会来到!‘’我依依不舍的告别了青海湖。这美丽的景象,我永远不会忘记!
青海湖作文2七月,已是盛夏。青海湖这里却像秋天一样凉爽。
中午,我们坐车来到青海湖,虽说是盛夏,但这里却只有20°C不到,十分凉爽。湖边,有许许多多由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头堆成的玛尼堆。这些玛尼堆有的高有的矮,高的有一米多高,矮的只有十来厘米。有几个队友合作一起堆,堆出来一个又高又大。
青海湖的四周都有山,这些山像围巾一样围在了青海湖身上。一条宽阔的公路把青海湖给围了起来。青海湖旁还有一些旅馆以及蒙古包。
山上有一群白色的绵羊和强壮的牛,这像是围巾上的花纹。这些牛挤出的牛奶加工出的酸牛奶十分美味。
凌晨五点起床去青海湖看日出,虽然已经穿了冲锋衣,可还是觉得冷。太阳一点一点的从湖面升起,这是我看见过的最圆最大的太阳,太阳看起来没有任何一点杂色,是那么的无暇啊!
人站立在青海湖旁,看着在蓝天白云衬托下的青山绿水,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中,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啊!
青海湖作文3八月的青海湖,凉风阵阵。站在湖边,环顾四周,水天相连,湛蓝天空上的朵朵白云、周围连绵不断的山峰、远处草原上金灿灿的油菜花、山坡上成群结队的牛羊,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次旅行中,我有幸目睹了青海湖日出的全过程。
早晨六点,我还睡得迷迷糊糊,就被妈妈叫醒。我们来到湖边,天空还是灰蒙蒙的,周围一片寂静,只有几只水鸟在湖面滑翔,人们手持着各种长枪短炮在这里静静等待着日出。
不久,天边微微泛出一丝紫光,天空渐渐发白,从淡黄色变成了橙黄色,并且出现了一道霞光。
慢慢地,太阳像小姑娘一样露出了半张害羞的小脸,悄悄地打探着人间。渐渐地,太阳全部探出头来,整个天空都被她映红了,我的眼睛被这万丈光芒刺得睁不开了。
最后,太阳完全升到了空中,东方一片亮丽的红色,倒映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十分好看。
啊,初升的太阳就像是一个新生的婴儿,充满活力和希望,她给人们带来崭新美好的一天。
青海湖作文4湖但我们已亲见了群山环抱里一片如海的水域,难望边际。远处有座山白雾蒙蒙,不知是绕山的云还是覆山的雪。
湖边满是碎石,浪涛拍岸。湖阔如海,却又不同于真正的海。海边的空气是润湿的,有大地的味道,但这边的空气却全是天空的味道。海拔三千多米,它离天要近多了,这里的天看上去仿佛就在伸手可及的头顶,因为少污染的缘故,显得很干净。这里四面都是高原的气息,它比海显得更纯净更神圣更壮阔,有如仙境。
游完鸟岛回西宁的路上天空终于放晴了,我们终于见到了阳光下的青海湖应有的蓝色,我们也终于见到了碧蓝如洗的天——高原上天阔地低。
牧场上的牦牛一群一群的,就如同一幅美轮美奂的画上的点睛之笔,它让静穆的风景有了生机,同行的朋友激动之下向牦牛奔去,没想到反把它们惊散了,一群向着湖边跑去,一群向天边跑去,它们是要去那白云深处神仙居住的地方么。
青海湖作文5暑假期间,我和爸爸一起去青海湖游玩,看到了高原美丽的风景。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方向,从西宁出发,大约有两个小时。我们乘着车,到达了目的地,放眼望去,一望无边的湖水,清澈见底。青海湖有几大特点:一、它是世界上有名的高原湖泊。二、湖里有丰富的渔业,比如说这里的湟鱼闻名世界。三、有许多的鸟种,特别是春天以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都聚集在湖中心的鸟岛上。
看完了无边无际的风景,也就该愉快的玩耍了。我跑到湖边,脱下鞋子,慢慢的走进湖边,湖水轻轻地冲着我的脚,那种感觉是再舒服不过了,就像是专业的脚底按摩师在为你按摩,舒服极了。接着,我和爸爸又买了快艇的门票,在湖上飞速的快跑着,时而水溅到衣服上,真实好玩。
青海湖,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青海湖作文6今天一早,我们开车出发来到青海湖游玩。
一下车,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沙岛,沙岛上的沙黄黄的、金灿灿的,在太阳的强烈照耀下,那些沙非常耀眼。旁边还有一座山,说是山,还不如说成一堆沙,爬到最高顶以后,在屁股下面垫些光滑的东西,可以滑沙。
沙山的旁边还有许多动漫卡通人物,比如:蜘蛛侠、钢铁侠、米老鼠等。惟妙惟肖、形态各异。
最最美丽的,当然是非青海湖莫属啦!青海湖在沙山的前面,非常辽阔。青海湖的水真蓝啊,就像天空一样;青海湖的水真壮观啊,一个浪一个浪的向我们扑过来;青海湖的水真咸啊,只要你尝一口,保证你要喝十口水,才能咽下这股浓咸的味道。
游完了青海湖,就该去旅馆睡一觉喽!
青海湖作文7周一我们去青海湖,蓝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远处有一座一座山 ,近处有一棵一棵树、草一眼望不到边。
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湖都跟天融为一体了。黄灿灿的油菜花铺满了大地,好像给大地妈妈穿上了一件黄色的大衣,显得格外美丽。我和哥哥每人骑了一匹骏马来到青海湖边下了马,我和哥哥飞一般的跑到湖边,眺望着一望无际的青海湖,被眼前所看到的景象感到惊讶。我们脱下鞋子跑到一片水洼前看到许多黑色的小蝌蚪,我们在哪里高兴地度过这一天。今天我可真开心啊!
青海湖作文8假日里,爸爸带我去西宁的青海湖旅游。
那天,我和爸爸首先去坐船,船在湖面上奔驰,像飞一样,水花像跳动的雨点,轻轻地跳到我的脸上,我感到十分凉爽、惬意。
接着,我们在观鱼台骑摩托车。车是爸爸开的,我坐在上面很舒服,车开得快时什么也看不见,开得慢时连空气流动都能感觉到。
我站在观鱼台上眺望,啊!一望无际的湖面,后面一群群大雪山,多么美妙、多么神奇的大自然,把青海湖打扮得如此美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往返!
在返回的路上,我脑海里老是忘不了那像天一般蓝的湖,像云一样白的雪山,还有许许多多说不完的东西,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传说。
我真喜欢美丽的青海湖,我希望所有去青海湖的人都能爱护她,让她永远神奇美丽。
青海湖作文9我走向七月的青海湖,呼吸着雨后的清新空气。啊!青海湖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坐在车里向外望去,美丽的风景让我想起了这句诗。原来,那牛羊成群的画面是那么美丽,那么神奇!还没看到蓝蓝的青海湖,却只看到满眼的'黄色和绿色。黄色就是那金灿灿黄艳艳的油菜花,绿色是什么呢?原来是那绿油油的小草。我仔细一看,在那黄色和绿色背后,有一块蓝蓝的“宝石”,啊!那就是我魂牵梦萦的青海湖。
走到青海湖景区,我的两只眼睛都不够用了。青海湖可真大啊!据说有十个广安那么大!青海湖的水真清啊!清得一下子就能看到水底五光十色的石头。青海湖的水真静啊!像一块大宝石。
青海湖里盛产一种鱼——鳇鱼。这种鱼一年只长一两,十年才长一斤哦!鱼肉非常鲜美,可惜一般人很难尝到。
青海湖,我想用最美的诗歌赞美你,我想用最神奇的画笔描绘你,啊!青海湖,宝石般的湖。
青海湖作文10我要去人人都知道的美丽的青海湖了!
在路上,我非常开心,因为,马上就可以见到藏民们认为最圣洁的水,就相当于他们的圣水,是不可以在里面游泳的!
到了青海湖!我惊了,哇塞!简直就是和天连到一块了嘛!哇!好美丽啊!一半是深蓝色的,一般是浅蓝色的,简直太妙了!
我它们坐了一个大轮船,船上的讲解员给我讲了,现在它们就要去二郎剑,二郎剑又叫:海带。当地藏族人称之为:海虎。位于青海湖东南岸,是一块狭长的陆地堤坝,南北向直入湖中,酷似一把长剑。宽约60米,长有20余公里。二郎剑一起独特的地理位置,得以看到最美的青海湖。置身其上,你可以看得到青海湖的玲珑精美,也可以感受得到它如海的大气。
到了二郎剑,我看见有沙滩可以踩水,就迫不及待的把鞋子脱了,给爸爸,我和妈妈下水玩了。
过了一会儿,我们要去坐大巴车到停车场了,我这才依依不舍得离开了美丽的二郎剑景区!
青海湖很漂亮,湖面静的像一面镜子!
青海湖作文11暑假里我们旅游的最后一站——青海湖,是我盼望已久的地方,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一到景区口,我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哇,花海!”一簇簇鲜花仿佛在说:“欢迎你们来青海湖。”再往前走,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湖,湖水是那么清澈,那么蓝,仿佛一颗透明的蓝宝石。远处朵朵形态各异的白云,四周环绕着群山。太美了!水和天连成了一片,融成一体,在湖边走走,感觉整个人就踩在天空上一样。微风吹过,美女们拿着鲜艳的红丝巾在湖边跑,宛如仙女下凡。每隔一段就有一块写着“青海湖”的大石头,上面还有藏语呢!四面八方的游客都在这里拍照留念。我的心情非常舒畅,开心地跳跃起来!我拿起小石头学着爸爸的样子,将石头扔去打了一个“扑通”呢!
大自然真神奇美妙啊!给了我们这么多礼物。
青海湖作文12在我国西北的青海省,有一个湖泊,它就是我们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那里风景优美,是个可爱的地方。
青海湖在古代被称为“西海”,而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湖的面积有4456平方千米,周长在360千米左右。
青海湖的东、南、西、北四面被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和橡皮山所环绕。你站在山顶向下看,你会发现阳光照得青海湖闪闪发光,犹如镶嵌在高山和草原之间的一面巨大的宝镜。
引人注意的还有那些美丽的油菜花。每年的八月初都是油菜花开得最美丽的时侯。这时候的青海湖湖畔,到处都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看着金黄的油菜花,闻着诱人的清香,你心中的烦恼都会转化成快乐,让你感到无比的开心。
青海湖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景色,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览。
青海湖作文13昨天我一晚上都睡不着,应为我要去青海湖玩了。早上我买了牙刷,防晒霜,好多的吃的。中午的十二点出发。
因为很远个地方大概是六百k里,因此今天先到兰州,吃完牛肉拉面其实也跟西安的一样,只不过汤有点淡,我们住到了七天连锁酒店,早上就的人送瓜吃,有走了一百k里通了5个隧道。
到了西宁我就看见了喇嘛,我们去了丽都假日酒店,我们逛大街又爬山,爬山的路上坡都很累我们爬呀爬呀,爬到了入口我们就下去了,我们去爱的礼物买了蛋糕,第二天中午。
我们吃完玛利亚砂锅王,我们急急忙忙赶到塔尔寺我到塔尔寺正中央看见一个小喇嘛在玩塔尔寺是先有塔后有寺,我们有急急忙忙赶到了青海湖,青海湖好大像海我们听导游说青海湖是4个香港那么大,我们去了二郎剑去了鸟岛,去了沙岛,我去滑沙,骑马特别好玩。
大家记住我们是开车去的。
青海湖作文14八月份,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青海湖边,在这里,我们要一起骑马。
在十多匹马中,我一眼便看上的那匹身材高大的白马,它全身雪白光亮,没有一根杂毛,头上带着红色且镶着金的辔头,耳朵尖尖地高耸着,真像杜甫诗中所言“竹批双耳峻”。马的鬃毛雪白,长而柔软,摸起来舒服极了,鬃毛顺而不乱。马蹄强健有力,身上的肌肉发达,按起来像石头一样坚硬。
我的双腿用力夹了一下马肚,大喊一声“驾……”,马儿好像能听懂我的话似的,打了个响鼻,仰头长嘶一声向前飞奔而去。
风在我的耳朵呼啸,草地上的一只只牦牛从我身边一闪而过,快如风,急如电。我的头发在风中飞扬,马的白色鬃毛像一朵朵白色的浪花在空中舞动,这匹“白龙马”四蹄腾空,自由奔放,像是要驮着我奔向白云之颠。
离开的时候,我们依依不舍的道别,马儿用鼻子轻轻的在我的手上来回蹭着,大眼晴里湿漉漉的,悄悄的我在它耳边说:“亲爱的马儿,我们明天我们再见!”。
青海湖作文15开心的暑假又来到了。八月份,我和爸爸妈妈坐上了开往远方的火车,来到高原湖泊---青海湖。我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湛蓝的天空,绿色的草地,成群的牛羊,还有那油菜花,象一片金黄色的海洋。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黑色的“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似乎在和游人相乐;群山倒映在水里,岸边五颜六色的小花朵更让人心旷神怡。来到湖边,有人戏水,有人骑马,有人在不停地照相留念,我在那里情不自禁地高声大喊:啊…。.青海湖!啊……美丽的青海湖!夕阳西下,青海湖披上了一层红纱,如一位含羞的少女。我和爸爸妈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青海湖。
第四篇:青海湖导游词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浩瀚缥缈,波澜壮阔,是大自然赐与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青海湖水平均深约19米多,最大水深为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还要高。由于这里地势高,气候十分凉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胜地。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青海湖的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畔山青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的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当寒流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有时还要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象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青海湖以盛产湟鱼而闻名,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很值得提及的是,这里产的冰鱼较为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后,人们在冰面钻孔捕鱼,水下的鱼儿,在阳光或灯光的诱惑下便自动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鲜美。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游览胜地。海心山又称龙驹岛,面积约1平方公里。岛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自古以产龙驹而闻名。著名的鸟岛位于青海湖西部,在流注湖内的第一大河布哈河附近,它的面积只有0.5平方公里,春夏季节却栖息着10万多只候鸟。为了保护岛上的鸟类资源,这里还设有专门机构,负责鸟类研究和保护工作。该文章由www.xiexiebang.com(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青海湖岸边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对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有着良好的条件。早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就是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产地。青海湖一带所产的马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出名,当时被称为“秦马”。古代名著《诗经》曾描写过“秦马”的雄壮和善驰。以后,隋唐时代,这里产的马经过与“乌孙马”、“血汗马”交配改良,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良马。它不仅以神骏善驰而驰名,而且以能征惯战而著称。
青海湖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生产也有着广阔的前景。当地人民在优先发展牧业的同时,还有计划地开垦饲草饲料基地,办起了国营农场,发展以油料、饲料为主的农作物生产,并且在昔日荒凉的寂寞的草原,相继建起了倒淌河等一批新兴城镇,接着还办起了一批工厂、矿山,其中有煤、建材、机械修理、皮毛加工、民族用品等。
第五篇:青海湖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
——领略大西北的风采 日光灼热,黄沙飞舞,有纯净无尘的蓝天,驼铃声忽近忽远,西出阳关,细数风声。西北,是一个承载太多故事的地方,幸运的是,我们,曾经一起探访。沿途路上风景各异,从绿树丛生,到寸草不生到戈壁沙滩。本次考察路线较长,所到的地方也很多,先是到陕西的西安而后转到兰州又到敦煌,不同的地域给我留下了不同的感受。
秦始皇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
大雁塔——古都西安的象征
慈恩寺的大雁塔,塔高七层。西天取经回来的唐僧就是在此译经的,因此闻名。我们没有进入里面只是在车上远观。看看周围的环境。塔外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据说登塔后可以从四个方向俯瞰市容,其中包括号称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塔内记载了唐僧同志的主要事迹及其与唐皇的往来函件等,里面有一些与大雁塔有关的字画。这个塔看起来是歪的,实际上也是歪的,我就觉得很神奇,为什么歪的塔还能屹立至今。那些喷泉也让我认识到人类技术的先进性。从正面看,是很壮观的画面。喷出来的水柱正如人们文思泉涌。
法门寺,又称法云寺,位于中国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据传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周魏以前原名也叫“阿育王寺”,隋改称“成实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 望的佛教圣地。
在1987年5月5日至12日,舍利地宫打开期间共发现有4枚舍利。其中两枚为白玉所制,另一枚为一高僧的舍利。这三枚都属于“影骨”,和“灵骨”放置在一起是为了保护后者。“灵骨”色黄而有似骨质的颗粒分泌物,经专家鉴定,这一枚就是真身佛骨。
长长的佛光大道全长1230米,宽108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是一条成佛之道,同时又是景区的景观主轴。有小火车和电瓶车观光车给游客提供方便,不过那天我是自己走完的哦!
茂陵——中国的金字塔
茂陵是西汉五陵之一,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规模最大的西汉帝王陵。所在地原属汉代槐里县茂乡,故称茂陵。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与兴平市之间的五陵塬上,属咸阳,距西安约40公里,陵的封土,略呈方锥体形,平顶。
参观过茂陵的肯定知道茂陵的最奇—国宝级群雕。麦积山石窟——东方的雕塑馆
沿着天水城区向东南行进大约三十五公里,便到麦积山风景区入口了。一拔地而起的形如场院中的麦垛的孤峰在苍松翠柏、野花茂草中犹如鹤立鸡群,内心不禁一阵激动,我们已经来到了中外闻名的麦积山石窟的脚下了。
麦积山,因其形状像堆积起来的麦垛而得名。远远的便可看到那凿在石壁上的佛像和半山腰回廊上小如黑豆的人影。到得近前,更是生动宏伟,不得不叹先人手艺的精湛。所有的石像、石窟均开凿在一座形如麦垛的山头上,因为这座山,也便有了好多好多美好的民间 传说故事和文人骚客的千古佳句,所以自古以来,这儿的人文之气就很浓厚。
东崖三大摩崖佛像是麦积山的标志,中间为佛,高16米,两边各有菩萨像一尊略小于大佛。麦积山大佛,肃穆庄严,当你在他脚下仰视的时候,震撼你的不仅是他的高大。篇二:暑期实践报告 青海湖环境保护
西安交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
报 告
书
实践课题:青海湖环境考察及保护措施
项目编号:xjtusj2014448 团队成员:张马夫,党舒轩,石通清
孙震,吴桐,徐俊
指导老师:严辉英
目录 1.摘要........................................................................................................................................2 2.绪论........................................................................................................................................4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4 2.1.1 研究背景................................................................................................................4 2.1.2 研究意义................................................................................................................4 2.2 项目研究过程.................................................................................................................5 2.2.1 研究方式................................................................................................................5 2.2.2 研究手段................................................................................................................5 2.3 研究思路及方法..............................................................................................................5 2.3.1 研究思路...............................................................................................................5 2.3.2 研究方法..............................................................................................................5 3.日程安排.........................................................................................................................5 4.项目内容...........................................................................................................................6 5.实践总结.............................................................................................................................8 6.团队成员............................................................................................................................9 7.项目资费...........................................................................................................................10 8.实践心得............................................................................................................................10 附录
青海湖周边生态变化调查问卷..........................................................................14 摘要
人类在漫长的奋斗历程中,虽然在改变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同时也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实的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保护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保证
基于以上目的,同时也为了积极响应校团委关于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我们开展了一次名为<<青海湖环境考察及保护措施>>的暑期实践活动。因为事先了解到目前青海湖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较为紧迫,所以我们也旨在通过该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保护青海湖周边环境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也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此次活动中,我们深入青海湖周边地区实地考察,通过走访相关部门,或者与当地人交谈,并且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来进一步了解青海湖环保现状。我们团队一共6人,于 2014 年 7 月 1日 至 2014 年 7 月 6 号赴青海湖完成实践活动,项目开支总共4200元。2.绪论
现在回想起一个月前,如今还历历在目的青海暑期实践之旅,我们收获了太多值得珍藏的回忆。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第一次抱着既认真又忐忑的心情去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第一次自己找到团队分工合作,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在外面生活,第一次体会到实践带给我们的快乐与艰辛。
当初只是怀着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和小组提出这个想法,没想到得到了组内人员的一致认同,大家信心满满,斗志昂扬。可是三分热度过去后,我们又陷入一种茫然无措的感觉,完全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在经过一番培训,了解了相关的要求后,我们一起计划了行程,制定了实践目的,完成了分工合作,还有设计好了调查问卷(在前期准备期间大家齐心协力,努力完成自己分配的任务,经常十点多还在宿舍外面聚一起讨论行动事宜,现在想想也是蛮拼的??)终于到了七月,考试结束后我们就马不停蹄的奔向青海湖。初见青海湖,只觉得她宁静圣洁、美丽的令人窒息,但我们所看不到的,是她平静的湖面下隐藏着的种种痛楚。水位下降,使她的容颜日渐消瘦憔悴;普式原羚、猎隼等物种濒危,使得往日欢笑渐渐离她远去;湟鱼数量骤减以及随之而来的鸟类生存危机,使她即将失去儿女承欢的天伦之乐;还有,就是那日渐红火但未经规划旅游业,就像人类施予的劣质浓妆,会永远毁去她纯净的脸庞。当时正值旅游旺季,油菜花开,游人自然也是很多,到达湖边我们就看到有一些矿泉水瓶和包装纸,虽然不多却特别显眼。在和当地人交流后我们了解到,其实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并不是青海湖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反而是过度放牧带来的生态问题和周围许多工厂造成的环境污染才是青海湖最大的“威胁”。
我们的活动旨在调查青海湖的环境状况,通过几天的走访当地居民,询问当地的环境改变情况,询问旅客对青海湖环境的一些看法以及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去保护青海湖,使之在发展的同时还能够保证环境不被破坏。并实地考察,通过多元化的视角,我们更真实地了解了青海湖的现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个人的力量也许微不足道,单凭我们几个的初知拙见或许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我相信当许许多多的我们有着同样的信念做着同样的努力时,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个人,还是应该从自身做起,用行动来带动着身边的人,这不光在环保活动,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同样适用。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星期,但是这次暑期实践带给我们的经验与收获将会让我们受益无穷,让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2.研究背景及意义 2.1研究背景
青海湖,古称西海,青海人民心中的圣湖。青海湖地处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东北部,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间,三面环山,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也是国际重要湿地。青海湖距西宁150公里,面积4500平方公里,有着4392平方公里的广阔水面,海拔3260米,周边有广袤的草原和众多雪峰。青海湖及其周围地区是青海湖裸鲤、普氏原羚、雪豹和众多鸟类的栖息地,被誉为天然的高原生物基因库。流域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维系着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生态安全。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青海省由此湖而得名。
青海湖流域人口以藏族为主,其余还有汉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其中,藏族又占全流域少数民族人数的68.61%以上。热情好客的各族人民和睦的生活在一起,淳朴的民风更加渲染了青海湖的纯洁美丽。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东部,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最深处达38米,湖泊的集水面积约296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比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要大近450多平方公里。湖水来源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入湖的河流有40余条,主要有布哈河、巴戈乌兰河、侧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青海湖流域总面积为29778平方公里,现辖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县和刚察县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有20个乡(镇),6个国有农牧场。据2006年底统计,湖区内有汉、藏、蒙古、回、土、撒拉等民族共10.28万人,少数民族占70%,其中农牧业人口7.85万人,非农牧人口2.4万(含城镇1.89万人),人口密度为3.05人/平方公里。1.2 气象状况
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1.2.1光照
湖区全年日照时数大部分都在3000小时以上,较青海以东同纬度地区高出700小时左右;年日照百分率达68~69%。年辐射总量在171.461千卡/平方厘米·年-106.693千卡/平方厘米·年,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高10~40千卡/平方厘米·年。1.2.2气温 湖区东部和南部气温稍高,年均温在1.1℃~0.3℃之间;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温在-0.8℃~0.6℃之间,平均最高气温6.7℃~8.7℃之间,平均最低气温-6.7℃~4.9℃之间,极篇三:青海湖湖区生态环境现状考察报告
青海湖湖区生态环境现状考察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2008年暑期赴青海省刚察县社会实践团
摘 要:青藏高原自然条件特殊,环青海湖区域对于该生态系统的维持更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在对青海湖湖区生态环境现状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湖区的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现状恶化之因及其危害,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
关键字:青海湖;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 1.青海湖自然状况介绍 1.1 概况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东部,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最深处达38米,湖泊的集水面积约296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比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要大近450多平方公里。湖水来源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入湖的河流有40余条,主要有布哈河、巴戈乌兰河、侧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
青海湖流域总面积为29778平方公里,现辖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县和刚察县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有20个乡(镇),6个国有农牧场。据2006年底统计,湖区内有汉、藏、蒙古、回、土、撒拉等民族共10.28万人,少数民族占70%,其中农牧业人口7.85万人,非农牧人口2.4万(含城镇1.89万人),人口密度为3.05人/平方公里。1.2 气象状况
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1.2.1光照
湖区全年日照时数大部分都在3000小时以上,较青海以东同纬度地区高出700小时左右;年日照百分率达68~69%。年辐射总量在171.461千卡/平方厘米·年-106.693千卡/平方厘米·年,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高10~40千卡/平方厘米·年。1.2.2气温
湖区东部和南部气温稍高,年均温在1.1℃~0.3℃之间;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温在-0.8℃~0.6℃之间,平均最高气温6.7℃~8.7℃之间,平均最低气温-6.7℃~4.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25℃和24.4℃,极端最低气温-31℃~和
-33.4℃。1.2.3水分
湖区全年降水量偏少。但东部和南部稍高于北部和西部,东部全年降水量是412.8毫米,南部是359.4毫米,西北部370.3毫米,西部公360.4毫米和324.5毫米.全年蒸发量达1502毫米,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湖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雨热同季。1.2.4大风和沙暴
湖区大风、沙暴日数是全省较多的地区之一。每年2~4月,午后至傍晚多出现大风,且盛行西北风。以刚察为例。大风(≥17米/秒)年均47.3天,2~4月最多,平均5.9~9.3天之间,最多3月份达19天之多。沙暴历年平均为14天。重点保护区布哈河口——鸟岛区多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由于湖区海拔高,湖西风多,高空气影响极大,全年多在西风控制之下。冬春风速最大,夏秋季较小。在风力作用下,一般波浪为2~3级,最大为7~8级,全年波浪6级以上的日数为40天左右。1.2.5水温
青海湖的水温随季节而变化。夏季湖水温度有明显的正温层现象,8月份最高达22.3℃,平均为16℃;水的下层温度较低,平均水温为9.5℃,最低为6℃.秋季因湖区多风而发生湖水搅动,使水温分层温度现象基本消失,冬季湖面结冰,湖水温度出现逆温层现象,1月份,冰下湖水上层温度-0.9℃,底层水温3.3℃。春季解冻后,湖水表层水温又开始上升,逐渐又恢复到夏、季的水温。1.2.6湖水冰期情况
青海湖因含水量有无机盐类,湖水冻结的温度比0℃稍低。每年从11月中旬开始,湖区气温下降到0℃以下,到翌年1月份气温为最低,全湖形成稳定的冰盖,封冰期年平均为108~116天,最短为76天,最长138天。冰厚度一般为40厘米,最大冰厚90厘米。封冰后,冰面平坦,由于猛烈狂风,往往出现裂缝和沟隙。在冬时来观赏湖光山色,满目皆白,银光闪闪。3月中旬,冰盖破裂,湖面出现浮冰,在风力作用下,形成巨大的冰山飘至岸边,最大冰山体积约10立方米,4月中旬后,湖内冰块完全消融。1.3 水文情况 青海湖区内有大小河流78条,是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但分布极不均匀。湖北和湖西河流众多,尤以湖西北部的布哈河水量最大,占流入湖水量的67%,而东南部河水不但流量小,且多为季节性河流。除布哈河外,主要还有巴哈乌兰河、沙柳河、哈尔盖河、甘子河、倒淌河、黑马河等长年性河流。多年总径流量13.25亿立方米/秒,地表水径流深度69.77毫米,地表径流量14.65亿立方米/年,流域总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年均流量42.01立方米/秒。2.青海湖湖区生态现状 2.1农牧业生产现状
青海湖区因受自然条件制约,生产以牧为主,工、农、渔、副业为辅。经多
年发展,现有草场面积2874.03万亩,其中天然草场2811.9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99.61%,人工草场10.95万亩,占0.4%。饲养马、牛、羊等各类牲畜248万余头(只),年产肉1.27万吨,奶1.57万吨,毛0.29万吨,牧业总产值3845.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90.97%。农田耕地面积42万亩,其中水浇地1.6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9%。主要种植耐旱青稞、燕麦、豌豆、油菜及青饮料(青燕麦),其中以油菜和青稞为主。粮食作物平均产量83.32公斤/亩、油料作物42.74公斤/亩。受灾害性天气影响,农作物产量波动较大,丰、欠年产量相差1~3倍。湖南面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较少,有9210亩,年总产量90.9万公斤,平均亩产98.7公斤。湖北区的粮食播种面积较多,有3.85万亩,总产量307.62万公斤,平均亩产79.9公斤。油菜播种面积7.23万亩,总产量314.51万公斤,平均亩产43.5公斤。2001年全湖区作物总产值1290.6万元,占农牧业总产值的14.23%。2.2水资源利用情况
青海湖区地下水与地表水是维系生态平衡和农牧业发展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青海湖赖以存在的主要补给资源。这里地表水资源量19.3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8.51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重复量(河川基流)6.71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27.82亿立方米。
青海湖区国民经济发展总用水量每年1.89亿立方米,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为 7.79%,其中农业用水1.33亿立方米,牧业用水0.2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01亿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0.22亿立方米,人畜饮用地表水0.11亿立方米,地下水0.02亿立方米。其余水资源除一小部分在径流过程中蒸发外,全部流入湖内,尽管如此,湖内每年仍缺水4.73亿立方米以上。
图1.青海湖年平均水位变化过程线图
从青海湖年平均水位变化过程线图可以看出,湖水水位呈下降趋势,蓄水量呈减少趋势,湖面面积呈缩小趋势。但年际变化较大, 主要受气温和降水量的影响
而波动。从统计资料分析,在1956~2000年的45 年中,水位、蓄水量和湖面面积下降的有28年,上升的有11年,基本持平的有6年。在下降的28年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1980年,水位、蓄积量、湖面面积分别比上年下降0.34m、14.89 ×108m3 和 29.2km2;在上升的11年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1989年,水位、蓄积量、湖面面积分别比上年上升0.32m、25.71 ×108 m3 和34.2 km2。2.3湿地情况
湿地不仅直接向人类、鱼类和野生动植物提供水资源和大量食物与原料、栖息和繁殖场所,而且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调节大气温、湿度及提供旅游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水域浩淼的青海湖湿地的重要性对干旱少雨的青藏高原而言,其独一无二的生态意义不言而喻。
据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调查,青海湖区湿地有781.41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2.62%,湖区湿地可分为沼泽系统,湖沼系统和河流系统。湖滨沼泽面积21700 hm2 ,主要分布在布哈河中下游50km段,沙柳河、哈尔盖河、甘子河下游10km段,倒淌河下游30km以及平坦的冲积、洪积三角洲和大小泉湾、鸟岛、耳海、尕海、沙岛等湖滨湿地。河源沼泽面积254900 hm2 ,主要分布在青海湖西北部与北部的河源地区,包括阳康曲、希格尔曲、夏日哈曲和夏日格曲、峻河、吉尔孟曲、泉吉河、沙柳河、哈尔盖河等,以沼泽湿草地形式出现,多呈斑块状与草甸草原交错镶嵌。这些河源湿地分布海拔在3800~4200m,个别地段下延3400m,上升至4500m。湖滨沼泽与河源沼泽水生、湿生植物丰富,覆盖度高,是食草牲畜的主要牧草地之一,也是众多野生禽兽类动物的栖息与繁衍区域。
本次我们的调查主要以布哈河三角洲,仙女湾湿地和沙柳河流域湿地为样本。2.4换水周期
青海湖按现有地表水,地下水及大气降水的总量计算,换水周期需21.7年,而我国洞庭湖换水周期只需20天。青海湖换水周期之长,是世界大型湖泊中罕见的,这说明其水量补给极为困难,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完全失去平衡,靠其自身能力是不可再恢复的。湖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降水和河水的渗漏补给,降水随地形增高而增大。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除消耗地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外,部分汇入地表溪沟,余则形成基岩裂隙水以泉水泄出,汇流成溪。大量渗漏补给平原区地下水,渗漏率15~20%。湖南岸的一些小支流,至湖滨平原就渗失殆尽,渗漏率达40~80%。据不完全统计,湖区78条河流渗漏量87.8万吨/日。山前平原地下水,在接受河流渗漏补给后,地下水径流不畅,水位升高,大量泄出,形成湖滨沼泽带,并以泉或泉集河的形式注入青海湖。篇四:青海省生态环境考察调研报告 青海省生态环境考察调研报告
(第二分课题组)
按照中德合作管理培训项目江西行动学习子项目执行办公室的统一安排,4月18日~21日,第二分课题“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研究”课题组核心和外围成员随培训班赴青海省,针对青海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及青海湖开发治理等情况进行考察调研。以厅纪检组长罗小彰带队的分课题组,包括催化师省委党校高莉娟副教授一行共5人,通过讲座、座谈会、对口交流及现场考察等方式对青海省省情、环境保护、实施行动学习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了解。此次调研过程历时4天,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为有效促进行动学习,使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为我省所用,分课题组撰写了此次青海生态环境考察调研报告。
一、青海省情学习
(一)青海省情
在青海省调研考察学习期间,通过讲座、学习、交流和考察,对青海省情有了一定的认识。
1、自然地理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全省均属高原地区,平均海拔在3000m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为250~530 mm。青海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地区间差异大,垂直变化明
显。青海省具有典型的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特征,其中东部季风区主要为湟水河流域,约占全省面积的1/6,西部干旱区主要为柴达木盆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3,其余为青藏高原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2。而这三大自然区的交汇地带,即是青海湖,因此造就了多样独特的美丽青海湖。青海湖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区和生态系统典型脆弱地区。
青海省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种矿产127种,其中5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具有突出优势。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三江源头,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青海湖流域是一个四周环山的封闭式内陆盆地,地理位臵为36°15′ n~38°20′ n,97°50′ e~101°20′ e之间,海拔3194~5174m。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面海拔3194m、面积4456 km2。青海湖流域地貌多样,属高原半干旱高寒气候。青海湖湿地土壤为水成性的隐域性土壤,以草甸土和沼泽土为主,被誉为“高原生物基因库”,分布有鸟类164种、兽类36种、两栖类2种、鱼类6种,爬行类3种,种子植物775种264属64科。
2、社会经济
青海省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青海省辖6州(海西、海北、海南、黄南、果洛、玉树)、1市(西宁市)、1地(海东地区)和46个县(市、区、行委),全省总面积72万km2,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占全国总面积的7.51%。截止到2009 年末,全省总人口543.2万人,共有53个少数民族,主要少数民族为藏、回、土、撒拉和蒙古等,其中土族和撒拉族为青海省独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6.3%,全省民族自治区域面积达98%。青海省也是多元文化的交汇处,主要包括中原汉文化、蒙古高原文化、中亚伊斯兰文化及青藏高原本土藏文化等,是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景观。西宁市为青海省省会,全市总面积7665 km2,建成区面积117 km2,常住人口总数为220.5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40.6%。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 : 55 : 35。
近年来,青海省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青海省建立了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等两大特色试验区。同时,青海省也进行了主体功能区划,将全省分为东部地区、柴达木盆地区、青海湖环湖区及三江源区等四区,其中东部地区和柴达木盆地区为重点开发区,青海湖环湖区为限制开发区,三江源区为禁止开发区。
青海湖流域土地面积296.61万hm2,辖天峻、共和、海晏和刚察等4县25乡,流域总人数约8.56万,其中农牧业人口7.09万,约占流域总人口的82.8%。
(二)青海省情与生态立省
基于中瑞合作管理培训项目,青海省在系统认识青海省情的基础上,综合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2008年,青海省提出了生态立省的战略。青海省生态立省的主要体现在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两个方面。
1、绿色发展
生态立省的核心,也是科学发展,把科学发展落在实处,就是推进青海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从青海省情出发,也是自身的绿色发展,是为立省之本。
生态立省目前主要围绕资源和生态禀赋做文章,主打资源牌和生态牌,优化推进西宁市产业结构升级和柴达木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三江源国家级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目前,青海昆仑山矿泉水、青海青沙棘酒等一批特色品牌和产业逐步做强做大。同时积极推进生态旅游业建设和发展,环青海湖周边塔尔寺、青海湖鸟岛、日月山、151景区、金银滩等一批著名景点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2、生态保护
青海省立足三江源和青海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重点实施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和三江源国家级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一期投资工程,分别投资15.67亿元和75亿元,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争取资金5亿元,三江源国家级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一期投资工程75亿元将于2012年完成;二期已完成规划,部分区域出现植被恢复现象。
(三)青海省情与我省的异同 通过对青海省情的了解,总结青海省省情特点,并与我省实际情况比较,期望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
1、青海省情特点。青海省情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地广人稀、文化多元、生态敏感、生态立省等四个特征。青海省属典型的高原内陆省份,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其作为重要的江河源头,生态功能十分突出,生态环境十分敏感和脆弱,因此从省情实际出发实施了生态立省的战略,按照主体功能区划推进快速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
2、与我省的异同。相比于青海省,江西省突出的省情特征表现为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中部农业省,生态环境良好,工业经济基础适中等特征。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突出的相同之处,如拥有一个天然湖泊、区域生态功能重要、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明显、旅游资源丰富等特征。然而,从省情出发,目前江西省面临的主要问题应该是强烈的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是建设新型产业积聚区、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与“一湖清水”保护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
二、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
(一)青海省生态环境现状
1、青海省生态环境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之源,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也是高原生物基因资源的宝库。境内地形复杂,植被类型多样,以草甸植被为主,其次为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冰川、戈壁、沙漠、风蚀残丘、石山、雪山等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天然草地面积3645万h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0.5%,可利用草地面积3162.3万hm2,其中荒漠草地267.7万hm2,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2948.2万hm2。森林资源少且覆盖率低,仅为5.2%。篇五:关于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考察报告 关于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考察报告
应青海省政府的邀请,5月4日至10日,我们参加了2009中国·青海投资贸易洽谈会暨郁金香节,出席了青海省江西商会成立大会,并对青海湖、黄河源头等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短短几天里,我们先后到了西宁市、海北州、果洛州、海南州、黄南州、海东地区,行程两千多公里,所到之处平均海拔3000多米,最高海拔达4680米。通过现场考察、听取当地领导情况介绍、走访牧民家庭和与青海省环保厅同志座谈,我们由衷敬佩青海人民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我们所看到的青海是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绿色的大草原、野生动植物的宝库。青海为了全球近30亿人口的饮水安全,努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他们采取了许多有效的保护与治理措施,一些做法与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青海省基本情况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国土面积72万平方公里,森林资源少,覆盖率为4.9%,大部分处于森林极限生长地带。天然草地面积3646.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0.5%;可利用草地面积3160万公顷,其中荒漠草地697万公顷;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2746万公顷。水资源总量629.3亿立方米,其中:外流河多年平均年产水总量611亿立方米,本省年耗水量占水资源量的2.1%,年向下游地区输水量占水资源量的97.9%。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统称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也是高原生物基因资源的宝库。全省辖六州、一市、一地,共有46个县(区、行委)。总人口554.3万人,共有5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46%。
青海以资源富集著称,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其中54个矿种矿藏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其中氧化锂、锶、电石用石英岩、化肥用蛇纹岩、冶金用石英岩、氯化钾、玻璃用石英岩、石棉、芒硝、镁盐10种矿种居全国首位。水电、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畜牧业、野生动植物、风能、太阳能、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2008年,青海省生产总值达到96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人均生产总值17389元,增长12.1%。财政收入达到136.5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
二、青海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做法
建国以来,青海省先后实施了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防沙治沙、黄河上游治沙减沙骨干工程建设;在草原牧区实行以人工种草、草地围栏为主要内容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以灭鼠治虫、灭除毒杂草、推广优良牧草和合理放牧的草地保护和改良措施。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进一步加强了生态保护和建设。2000年5月,建立了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自然保护区,2005年启动实施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态保护与建设、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支撑三大业工程措施。
(一)生态移民
为减轻草场压力,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从2004年起,青海省在三江源区(涉及4个州、16个县、1个乡)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涉及331个村、11395户、55774人(仅玛多县就搬迁了388户1551人)。生态移民工程既是一项复杂的移民安置工程,又是一项生态系统调整和优化的工程。通过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大大减轻了草场压力,多数地区的牧场已恢复到正常水平。一大批困难群众的定居房得到解决,牧民的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基本解决,生活条件普遍得到改善。牧民进入城镇后,就业渠道拓宽,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提高。
(二)禁牧育草
三江源区地处高寒,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相当脆弱,除了对大面积的退化草原需要进行退牧还草外,对轻度退化草地和未退化草地也应采取禁牧封育,使区域草原得以休养生息,促进草原植被及其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
青海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禁牧育草工程,发布了《禁牧令》,仅2003-2005年就累计完成禁牧面积351万平方公顷,其中围栏禁牧163万平方公顷、搬迁禁牧188万平方公顷。通过禁牧育草工程,尽力做到草畜平衡,减轻了草地放牧压力,使牧区逐步走向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轨道。
(三)沙漠化防治
土地沙漠化是三江源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土地沙漠化的发生除受自然因素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与不合理人为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必须正确处理防、治、用的关系。通过沙漠化防治,采取围栏封育、工程治沙、人工补援、工程和生物相结合等措施,恢复沙生植被,提高植被覆盖度,人工促进生态功能得到有效发挥,遏制了区域沙化土地扩展的趋势,提高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优化了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质量。5月8日,我们实地考察了海南州共和县的塔拉滩生态治理项目,州、县领导向我们介绍说,他们采取的沙漠治理实验方法是青杨树深种、地表覆草,但治理费用相当高,难度相当大,每亩需要投入600元-1000元,成活一株要三年。目前。在公路边的一大片沙漠经过治理,效果较好,杨树林已经成活,沙上的草也较牢固,这对遏制沙尘暴很有益处。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他们将逐步扩大治理面积。
据了解,青海省根据沙漠化土地类型、危害程度,采取相应技术措施进行防治,在黄河源区和长江源区分别建立了试验示范区。
(四)工程治理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目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部分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处于退化、崩溃的边缘,并给青藏高原和长江、黄河上游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危害。
为保护和改善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青海省共实施了八大工程。一是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及封山育林工程;二是草原鼠虫防治工程;三是退化草地治理工程;四是沙漠化防治工程;五是水土保持工程;六是森林与草原防火工程;七是高原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八是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八大工程既是独立的又相互关连,只有共同实施好八大工程,才能有效地保护和改善三江源生态环境。
(五)加快牧业商品周转率,提高草地承载能力
畜牧业是三江源地区的支柱产业,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近60%。随着人口的增长,超载过牧更加严重,草场退化进一步加剧,使单纯追求牲畜数量增长以满足人口增长需求的传统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正日益丧失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彻底改变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思路。为解决好草场负载超出生态容量这一根本矛盾,青海省政府积极引导牧民发挥天然放牧、环境无污染的优势,在天然草地畜牧业的基础上,从传统的数量型畜牧业转向效率效益型畜牧业,走生态型畜牧业发展之路,即草场负荷严格限定在自然生态所能容纳的范围之内,畜牧品种以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为主,生产的畜产品应符合绿色和有机食品标准,建设畜产品市场,加快畜产品的商品周转,减轻草地的压力,提高草地的承载能力。
三、几点启示 青海省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许多成功的做法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生态立省理念
近年来,青海省对三江源区的几个州不再考核gdp指标,并将环保指标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内容。在重要保护区内坚决不搞工业,发展一、三产业也要环保措施到位,如青海湖周边就不准上工业项目,一、三产业也要合理布局,并建了5座污水处理厂。历史上青海省也有过不注重生态保护,盲目发展的惨痛教训,例如:果洛州玛多县在上世纪70年代人均年
收入500多元,是全国有名的富裕县,但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过度放牧和滥采乱挖,加之气候变化、年均降雨量减少,导致草原退化,生态环境恶化,沦落为全省最贫困县。而黄南州尖扎县坚持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依托境内的坎布拉国家地质森林公园,大力发展旅游产业,2008年与2002年相比,农牧民的旅游收入增加了5倍多,生态得到保护,生活得到改善。这充分说明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保护好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利用好生态环境,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我省一定要坚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子。
(二)规划先行,合理布局
青海省十分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先后编制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及工业发展规划,根据各地资源、发展条件,合理布局产业,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西宁市、海东地区和海西州(2008年三地市的生产总值达817.55亿元,占青海全省生产总值的85%)。
(三)领导重视,注重实效
青海省历任党政主要领导同志都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重大生态保护工程亲自过问,经常视察。陪同我们考察的当地同志都还记得,苏荣书记在青海工作期间,反复强调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好青海湖、三江源,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指示和要求。近年来,青海省实施了许多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每一项工程都落实了责任领导和具体工作部门,明确了目标、任务、时限,层层签订责任书,定期组织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予以通报。
(四)利用优势,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青海省充分利用其水资源、风能、太阳能十分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产业,这些产业不仅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且投资成本低、见效快、收益高。至2008年底,青海省电网总装机容量已达805万千瓦,其中水电总装机容量为593万千瓦,占73.7%,水电上网电价仅为0.22元。以海东地区为例,现有已建、在建的大中型水电站7座,有2座(装机容量分别为200万千瓦、150万千瓦)已并网发电。
独特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的民俗民风以及夏季凉爽的气候,使青海逐步成为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和高原避暑旅游基地。近年来,青海省还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发展战略,举全省之力打造“大美青海”,通过举办多种经济文化体育活动,使得青海旅游的现实内涵更加厚重深刻。例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至今已持续8届,是亚洲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公路自行车赛事之一,也是目前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自行车赛事之一,已成为宣传青海、推动生态立省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
(五)以环保生态优势,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青海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单靠自身财力很难完成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也很难解决牧民移民工程所涉及的水、电、路、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吃、穿、住、行等困难。青海省在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争取到了国家75亿元的资金支持。在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中,也积极争取到了国家有关部委支持。
四、几点建议
通过对青海省生态环境的考察,我们深深感到,江西省委、省政府近年来提出的发展理念是十分正确的。我省在发展理念上不断完善升华,从山江湖工程到“三个坚决不搞”,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再到确定“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新战略,并作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现从青海的经验就如何实施“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战略,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必须建立“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战略体系。要将“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要求全面渗透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将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加快发展要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和基础上。
(二)必须做好当前的环境保护工作。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主要污染物(cod与so2)减排任务;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尽快完成85个县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并按时投入使用;开展一系列环保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是针对“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的专项整治;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
(三)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施好优势资源与强势企业相结合的循环产业项目。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四)必须全力做好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各项工作。通过对黄河源头和青海湖区考察,我们更加坚定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决心和信心。青海湖与我省鄱阳湖已结成姊妹湖,青海湖在环保与发展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值得我们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时学习借鉴。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维系区域生态安全,实现鄱阳湖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但关系江西全局和长远的发展,而且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饮用水安全。我们要积极加快提升为国家战略的步伐,将鄱阳湖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范围,积极争取国家在资金、技术和项目上的支持,提升鄱阳湖区域综合竞争力。
(五)必须制订和完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政策法规体系。要准确把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态势,通过适时调整和完善环境政策法规标准,保护和引领先进的生产力,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要抓紧制订和完善我省的环境监督和管理机制、生态补偿机制、以奖促治机制、领导责任机制、部门责任机制等一系列的有效机制,为“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提供机制保障。
(六)加大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创建力度。对各类自然保护区加大保护与建设力度,鼓励各级政府和行政村创建生态市、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
(七)坚定不移地实施“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建设。青海省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懈植树种草,努力提升国土绿化水平,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我省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快“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建设进程,确保到2010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60.3%达到并稳定在63%。使子孙后代永远享受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