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焦裕禄》观后感800字
《焦裕禄》观后感 0 800 字三篇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看完了《焦裕禄》,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汇形容自己此刻的心境。只是觉得,这才是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这才是中华民族中流砥柱的形象!焦裕禄,这个名字应当成为共产党员的代名词!
在火车站当满载着逃荒的人们的火车隆隆离去后,焦裕禄捡起在一片狼藉中豁然躺着的那半个野菜窝头在流泪,那是一个共产党员心系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痛苦的泪;这样的镜头在电影《焦裕禄》中比比皆是,但一次又一次的流泪并没有削弱焦裕禄同志的伟大形象,相反为广大观众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普通而又光荣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他是那么的伟大,却又那么的平凡,他就生活在我们的中间,并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他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奋斗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品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一座无坚不摧的精神丰碑。
兰考的 36 万群众永远忘不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的焦书记忍受着病痛,在狂风、大雨、沙窝、激流中奔波;多少次他独自蜷缩在屋角沉思,为兰考的人民寻求出路;多少家的门槛他都踏过;多少战斗的第一线他都走过......在他生命终止的一刻,他还想着党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兰考的灾情还挂在他的心上。他让女儿采来一束麦穗放到他的枕边,让他一直闻着麦香离去。这就是一位坚强的共产党员临终前的遗言,把最后的寄托,最后的遗愿都融入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留给世人悲壮的一幕。
我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时期,不知道那样的环境下是如何造就了象焦裕禄这样的悲壮人物,不知道那些平民百姓是如何爱戴他的。但我从影片中确实感受到了实实在在存在的历史,没有歌声便没有生命,尤如没有太阳便没有生命一样。焦裕禄正是用他平凡而有伟大的一生谱写了一曲生命的精彩华章。如今,那个时代早已经远去,但他的光辉形象却象太阳一样照耀着大地,经久不灭,成为党员永远的楷模。他的故事也将作为一个范本,世世代代教育着后人。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轰动全国的优秀影片《焦裕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正直无私的党的好干
部的光辉形象。
焦裕禄同志被派到兰考县工作以后,就全力以赴地为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而忘我奋斗着。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他刚一上任,就把车站上积压的救灾物资分给贫困的人民。他不顾患重病的身子和风雨的阻挡,坚持下乡考察洪水灾情,号召群众与老天搏斗,抢救被水冲倒的庄稼。在别人送给他应得的大米和鸡蛋时,他又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坚持把东西送给群众......为了兰考县的穷苦人民能过上好日子,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这是多么感人的事情呀:它使我透过银幕,透过几十年前的光阴,透过躺在病床上的焦裕禄那平静的外表,看到了一颗火热而赤诚的心--颗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心。
影片《焦裕禄》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一次:家中仅剩一点钱了,妻子原答应给孩子做一顿红烧肉吃,可刚一出门,却碰上了焦裕禄,他说把钱已送给别人,不要买肉了。晚饭桌子上,小儿子哭闹着把玉米窝头扔到地上,叫着要吃肉。他一气之下打了孩子,让他把窝头拾起来,并耐心告诉他有窝头吃就很不错啦,多少人连这还吃不上呢!孩子含泪抽泣着答应再也不扔窝头了。看着孩子那瘦弱单薄的身子,他的心里也一阵酸楚。这件事在现在看来多么不可思议呀!天下竟有因孩子要吃肉这么小的事打孩子的父亲:这怎能不叫坐在电影院里嗑着瓜子的我感动呢?看到这里,我又如何能嗑得下去呢?
在焦裕禄患病晚期不得不住院时,小儿子来到他的床前,抽噎着说:“爸,爸--我再也不要吃红烧肉了,我只要爸爸,呜......”焦裕禄慈爱地抚摩着他的头:
“唉,傻孩子......”他用这几个简单的字道出了内心的无奈和对孩子的怜爱,这是一个无法让该子过上舒服日子的父亲的心声。
岁,正是一个人施展雄心壮志的好时期,可是焦裕禄却匆匆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兰考县和那里的人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品质永远也不会被人们忘却,他像一座丰碑永远屹立于我们这些后人的心中,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为人民服务,鞭策我们勇往直前。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亲人送葬、雪夜送站、挽留技术员、送回一桶鱼、雨夜抗洪、治沙栽桐......电影里的每一幕都让人感动、每一幕都让人落泪,离开大礼堂好长时间,我的心情还不能平静。焦裕禄的工作动力从哪里来?我的感受有三个:对党的忠诚,对岗位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一是对党忠诚。就是要坚定党的宗旨,执行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形像,严
守党的纪律。1962 年兰考遭遇自然灾害,30 万人民群众衣食无着,县里的许多干部用围攻组织部长方式想方设法往外调,可焦裕禄却从条件较好尉氏县调到兰考,受命于危难之时,不攀他人,不讲条件。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许多人汗颜,我们现在就有一部分同志领导安排工作皱眉头,完成工作讲客观。工作中,焦裕禄遭人误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不气馁、不摞挑子,一如既往的干工作,因为他始终想信上级党委会正确处理他的问题。不像个别同志遇到一点挫折,就发牢骚,就向领导喊冤叫屈。焦裕禄同志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用自己的言行树立了一座共产党员的丰碑,为我们后来人,确立了一个标杆。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我想既不能看官位,也不能看财富,要看他为社会做了什么,为老百姓做了什么。
二是对岗位的热爱,就是把工作岗位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以干好工作为目标,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反过来又将学到知识,练就的本领,全部用到工作中。“党是叫我们带领 30 万兰考人民战胜灾荒的,而不是来送人民群众逃难的......”。他上任之始,没有忙着树官威,建衙门,而是扛着背窝卷一头扎进了牛棚。为治风沙,牛棚里访到老园艺场长,火车站台上打动了技术员,身先群众,一锹一锹栽下泡桐。为抗洪,大雨滂沱,天黑水深,挡不住他前进的路,一首团结就是力量,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焦裕禄同志这种精神,对我们现在的有些人,也是一种教育。出工不出力,上班谋私利;干事怕担责,遇难绕道走。焦裕禄身患重病,却依然坚持工作,在病房里还在学习,这种爱岗敬业,无私无畏,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三是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就是焦裕禄同志说的话:“群众满意才是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焦裕禄同志出身贫穷,当过学徒、干过长工。参军入党后,便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群众。“我是您的儿子,代表毛主席来看您了!”电影中一句话让人铭刻心骨。可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却离群众越来越远,大部分时间就是呆在办公室、会议室或招待所,有时下到基层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更有可恨者,没有摄影不出门,没有记者不发言,好像到基层,到人民群众之间,就是驾临,就是施舍。共产党是草根出身,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才取得胜利的。领导干部要看《焦裕禄》,我们普通党员也要看,胡总书记说得好,只有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联,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长盛不衰。
电影中焦裕禄不是不食人间烟火,高大全的形像,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同志爱、天伦乐、夫妻情一个个镜头让人感动,让人落泪。焦裕禄在兰考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也许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他没有多大的政绩,可是琐碎集成求是,平凡造就伟大,当人民群众把见到焦裕禄,当成生命中最后一个愿望时,你不为之动容吗?时代给了他“毛主席的好学生”的评价。我再送他好人、好官、好父亲三个好称呼。
“我想信历史会给每一个做出公平评价的!”焦裕禄的话充满了哲理。焦裕禄离开我们四十多年了,从毛主席到胡总书记几代领导人没有忘记他,先后有二十几位国家领导人为他题词赋诗。“花生、大枣、泡桐”成了兰考三宝,兰考人民更没有忘记他。焦裕禄精神———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是兰考人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所有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
2019-06-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看完了《焦裕禄》,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汇形容自己此刻的心境。只是觉得,这才是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这才是中华民族中流砥柱的形象!焦裕禄,这个名字应当成为共产党员的代名词!
在火车站当满载着逃荒的人们的火车隆隆离去后,焦裕禄捡起在一片狼藉中豁然躺着的那半个野菜窝头在流泪,那是一个共产党员心系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痛苦的泪;这样的镜头在电影《焦裕禄》中比比皆是,但一次又一次的流泪并没有削弱焦裕禄同志的伟大形象,相反为广大观众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普通而又光荣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他是那么的伟大,却又那么的平凡,他就生活在我们的中间,并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他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奋斗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品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一座无坚不摧的精神丰碑。
兰考的 36 万群众永远忘不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的焦书记忍受着病痛,在狂风、大雨、沙窝、激流中奔波;多少次他独自蜷缩在屋角沉思,为兰考的人民寻求出路;多少家的门槛他都踏过;多少战斗的第一线他都走过......在他生命终止的一刻,他还想着党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兰考的灾情还挂在他的心上。他让女儿采来一束麦穗放到他的枕边,让他一直闻着麦香离去。这就是一位坚强的共产党员临终前的遗言,把最后的寄托,最后的遗愿都融入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留给世人悲壮的一幕。
我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时期,不知道那样的环境下是如何造就了象焦裕禄这样的悲壮人物,不知道那些平民百姓是如何爱戴他的。但我从影片中确实感受到了实实在在存在的历史,没有歌声便没有生命,尤如没有太阳便没有生命一样。焦裕禄正是用他平凡而有伟大的一生谱写了一曲生命的精彩华章。如今,那个时代早已经远去,但他的光辉形象却象太阳一样照耀着大地,经久不灭,成为党员永远的楷模。他的故事也将作为一个范本,世世代代教育着后人。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轰动全国的优秀影片《焦裕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正直无私的党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
焦裕禄同志被派到兰考县工作以后,就全力以赴地为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而忘我奋斗着。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他刚一上任,就把车站上积压的救灾物资分给贫困的人民。他不顾患重病的身子和风雨的阻挡,坚持下乡考察洪水灾情,号召群众与老天搏斗,抢救被水冲倒的庄稼。在别人送给他应得的大米和鸡蛋时,他又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坚持把东西送给群众......为了兰考县的穷苦人民能过上好日子,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这是多么感人的事情呀:它使我透过银幕,透过几十年前的光阴,透过躺在病床上的焦裕禄那平静的外表,看到了一颗火热而赤诚的心--颗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心。
影片《焦裕禄》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一次:家中仅剩一点钱了,妻子原答应给孩子做一顿红烧肉吃,可刚一出门,却碰上了焦裕禄,他说把钱已送给别人,不要买肉了。晚饭桌子上,小儿子哭闹着把玉米窝头扔到地上,叫着要吃肉。他一气之下打了孩子,让他把窝头拾起来,并耐心告诉他有窝头吃就很不错啦,多少人连这还吃不上呢!孩子含泪抽泣着答应再也不扔窝头了。看着孩子那瘦弱单薄的身子,他的心里也一阵酸楚。这件事在现在看来多么不可思议呀!天下竟有因孩子要吃肉这么小的事打孩子的父亲:这怎能不叫坐在电影院里嗑着瓜子的我感动呢?看到这里,我又如何能嗑得下去呢?
在焦裕禄患病晚期不得不住院时,小儿子来到他的床前,抽噎着说:“爸,爸--我再也不要吃红烧肉了,我只
要爸爸,呜......”焦裕禄慈爱地抚摩着他的头:
“唉,傻孩子......”他用这几个简单的字道出了内心的无奈和对孩子的怜爱,这是一个无法让该子过上舒服日子的父亲的心声。
岁,正是一个人施展雄心壮志的好时期,可是焦裕禄却匆匆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兰考县和那里的人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品质永远也不会被人们忘却,他像一座丰碑永远屹立于我们这些后人的心中,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为人民服务,鞭策我们勇往直前。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亲人送葬、雪夜送站、挽留技术员、送回一桶鱼、雨夜抗洪、治沙栽桐......电影里的每一幕都让人感动、每一幕都让人落泪,离开大礼堂好长时间,我的心情还不能平静。焦裕禄的工作动力从哪里来?我的感受有三个:对党的忠诚,对岗位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一是对党忠诚。就是要坚定党的宗旨,执行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形像,严守党的纪律。1962 年兰考遭遇自然灾害,30 万人民群众衣食无着,县里的许多干部用围攻组织部长方式想方设法往外调,可焦裕禄却从条件较好尉氏县调到兰考,受命于危难之时,不攀他人,不讲条件。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许多人汗颜,我们现在就有一部分同志领导安排工作皱眉头,完成工作讲客观。工作中,焦裕禄遭人误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不气馁、不摞挑子,一如既往的干工作,因为他始终想信上级党委会正确处理他的问题。不像个别同志遇到一点挫折,就发牢骚,就向领导喊冤叫屈。焦裕禄同志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用自己的言行树立了一座共产党员的丰碑,为我们后来人,确立了一个标杆。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我想既不能看官位,也不能看财富,要看他为社会做了什么,为老百姓做了什么。
二是对岗位的热爱,就是把工作岗位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以干好工作为目标,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反过来又将学到知识,练就的本领,全部用到工作中。“党是叫我们带领 30 万兰考人民战胜灾荒的,而不是来送人民群众逃难的......”。他上任之始,没有忙着树官威,建衙门,而是扛着背窝卷一头扎进了牛棚。为治风沙,牛棚里访到老园艺场长,火车站台上打动了技术员,身先群众,一锹一锹栽下泡桐。为抗洪,大雨滂沱,天黑水深,挡不住他前进的路,一首团结就是力量,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焦裕禄同志这种精神,对我们现在的有些
人,也是一种教育。出工不出力,上班谋私利;干事怕担责,遇难绕道走。焦裕禄身患重病,却依然坚持工作,在病房里还在学习,这种爱岗敬业,无私无畏,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三是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就是焦裕禄同志说的话:“群众满意才是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焦裕禄同志出身贫穷,当过学徒、干过长工。参军入党后,便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群众。“我是您的儿子,代表毛主席来看您了!”电影中一句话让人铭刻心骨。可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却离群众越来越远,大部分时间就是呆在办公室、会议室或招待所,有时下到基层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更有可恨者,没有摄影不出门,没有记者不发言,好像到基层,到人民群众之间,就是驾临,就是施舍。共产党是草根出身,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才取得胜利的。领导干部要看《焦裕禄》,我们普通党员也要看,胡总书记说得好,只有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联,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长盛不衰。
电影中焦裕禄不是不食人间烟火,高大全的形像,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同志爱、天伦乐、夫妻情一个个镜头让人感动,让人落泪。焦裕禄在兰考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也许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他没有多大的政绩,可是琐碎集成求是,平凡造就伟大,当人民群众把见到焦裕禄,当成生命中最后一个愿望时,你不为之动容吗?时代给了他“毛主席的好学生”的评价。我再送他好人、好官、好父亲三个好称呼。
“我想信历史会给每一个做出公平评价的!”焦裕禄的话充满了哲理。焦裕禄离开我们四十多年了,从毛主席到胡总书记几代领导人没有忘记他,先后有二十几位国家领导人为他题词赋诗。“花生、大枣、泡桐”成了兰考三宝,兰考人民更没有忘记他。焦裕禄精神———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是兰考人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所有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
2019-06-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看完了《焦裕禄》,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汇形容自己此刻的心境。只是觉得,这才是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这才是中华民族中流砥柱的形象!焦裕
禄,这个名字应当成为共产党员的代名词!
在火车站当满载着逃荒的人们的火车隆隆离去后,焦裕禄捡起在一片狼藉中豁然躺着的那半个野菜窝头在流泪,那是一个共产党员心系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痛苦的泪;这样的镜头在电影《焦裕禄》中比比皆是,但一次又一次的流泪并没有削弱焦裕禄同志的伟大形象,相反为广大观众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普通而又光荣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他是那么的伟大,却又那么的平凡,他就生活在我们的中间,并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他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奋斗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品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一座无坚不摧的精神丰碑。
兰考的 36 万群众永远忘不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的焦书记忍受着病痛,在狂风、大雨、沙窝、激流中奔波;多少次他独自蜷缩在屋角沉思,为兰考的人民寻求出路;多少家的门槛他都踏过;多少战斗的第一线他都走过......在他生命终止的一刻,他还想着党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兰考的灾情还挂在他的心上。他让女儿采来一束麦穗放到他的枕边,让他一直闻着麦香离去。这就是一位坚强的共产党员临终前的遗言,把最后的寄托,最后的遗愿都融入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留给世人悲壮的一幕。
我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时期,不知道那样的环境下是如何造就了象焦裕禄这样的悲壮人物,不知道那些平民百姓是如何爱戴他的。但我从影片中确实感受到了实实在在存在的历史,没有歌声便没有生命,尤如没有太阳便没有生命一样。焦裕禄正是用他平凡而有伟大的一生谱写了一曲生命的精彩华章。如今,那个时代早已经远去,但他的光辉形象却象太阳一样照耀着大地,经久不灭,成为党员永远的楷模。他的故事也将作为一个范本,世世代代教育着后人。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轰动全国的优秀影片《焦裕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正直无私的党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
焦裕禄同志被派到兰考县工作以后,就全力以赴地为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而忘我奋斗着。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他刚一上任,就把车站上积压的救灾物资分给贫困的人民。他不顾患重病的身子和风雨的阻挡,坚持下乡考察洪水灾情,号召群众与老天搏斗,抢救被水冲倒的庄稼。在别人送给他应得的大米和鸡蛋时,他又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坚持把东西送给群众......为
了兰考县的穷苦人民能过上好日子,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这是多么感人的事情呀:它使我透过银幕,透过几十年前的光阴,透过躺在病床上的焦裕禄那平静的外表,看到了一颗火热而赤诚的心--颗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心。
影片《焦裕禄》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一次:家中仅剩一点钱了,妻子原答应给孩子做一顿红烧肉吃,可刚一出门,却碰上了焦裕禄,他说把钱已送给别人,不要买肉了。晚饭桌子上,小儿子哭闹着把玉米窝头扔到地上,叫着要吃肉。他一气之下打了孩子,让他把窝头拾起来,并耐心告诉他有窝头吃就很不错啦,多少人连这还吃不上呢!孩子含泪抽泣着答应再也不扔窝头了。看着孩子那瘦弱单薄的身子,他的心里也一阵酸楚。这件事在现在看来多么不可思议呀!天下竟有因孩子要吃肉这么小的事打孩子的父亲:这怎能不叫坐在电影院里嗑着瓜子的我感动呢?看到这里,我又如何能嗑得下去呢?
在焦裕禄患病晚期不得不住院时,小儿子来到他的床前,抽噎着说:“爸,爸--我再也不要吃红烧肉了,我只要爸爸,呜......”焦裕禄慈爱地抚摩着他的头:
“唉,傻孩子......”他用这几个简单的字道出了内心的无奈和对孩子的怜爱,这是一个无法让该子过上舒服日子的父亲的心声。
岁,正是一个人施展雄心壮志的好时期,可是焦裕禄却匆匆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兰考县和那里的人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品质永远也不会被人们忘却,他像一座丰碑永远屹立于我们这些后人的心中,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为人民服务,鞭策我们勇往直前。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亲人送葬、雪夜送站、挽留技术员、送回一桶鱼、雨夜抗洪、治沙栽桐......电影里的每一幕都让人感动、每一幕都让人落泪,离开大礼堂好长时间,我的心情还不能平静。焦裕禄的工作动力从哪里来?我的感受有三个:对党的忠诚,对岗位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一是对党忠诚。就是要坚定党的宗旨,执行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形像,严守党的纪律。1962 年兰考遭遇自然灾害,30 万人民群众衣食无着,县里的许多干部用围攻组织部长方式想方设法往外调,可焦裕禄却从条件较好尉氏县调到兰考,受命于危难之时,不攀他人,不讲条件。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许多人汗颜,我们现在就有一部分同志领导安排工作皱眉头,完成工作讲客观。工作中,焦裕禄遭人误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不气馁、不摞挑子,一如既往的干工作,因为他始终想信上级党委会正确处理他的问题。不像个别同志遇到一点挫折,就发牢骚,就向领导喊冤叫屈。焦裕禄同志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用自己的言行树立了一座共产党员的丰碑,为我们后来人,确立了一个标杆。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我想既不能看官位,也不能看财富,要看他为社会做了什么,为老百姓做了什么。
二是对岗位的热爱,就是把工作岗位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以干好工作为目标,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反过来又将学到知识,练就的本领,全部用到工作中。“党是叫我们带领 30 万兰考人民战胜灾荒的,而不是来送人民群众逃难的......”。他上任之始,没有忙着树官威,建衙门,而是扛着背窝卷一头扎进了牛棚。为治风沙,牛棚里访到老园艺场长,火车站台上打动了技术员,身先群众,一锹一锹栽下泡桐。为抗洪,大雨滂沱,天黑水深,挡不住他前进的路,一首团结就是力量,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焦裕禄同志这种精神,对我们现在的有些人,也是一种教育。出工不出力,上班谋私利;干事怕担责,遇难绕道走。焦裕禄身患重病,却依然坚持工作,在病房里还在学习,这种爱岗敬业,无私无畏,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三是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就是焦裕禄同志说的话:“群众满意才是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焦裕禄同志出身贫穷,当过学徒、干过长工。参军入党后,便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群众。“我是您的儿子,代表毛主席来看您了!”电影中一句话让人铭刻心骨。可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却离群众越来越远,大部分时间就是呆在办公室、会议室或招待所,有时下到基层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更有可恨者,没有摄影不出门,没有记者不发言,好像到基层,到人民群众之间,就是驾临,就是施舍。共产党是草根出身,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才取得胜利的。领导干部要看《焦裕禄》,我们普通党员也要看,胡总书记说得好,只有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联,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长盛不衰。
电影中焦裕禄不是不食人间烟火,高大全的形像,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同志爱、天伦乐、夫妻情一个个镜头让人感动,让人落泪。焦裕禄在兰考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也许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他没有多大的政绩,可是琐碎集成求是,平凡造就伟大,当人民群众把见到焦裕禄,当成生命中最后一个愿望时,你不为之动
容吗?时代给了他“毛主席的好学生”的评价。我再送他好人、好官、好父亲三个好称呼。
“我想信历史会给每一个做出公平评价的!”焦裕禄的话充满了哲理。焦裕禄离开我们四十多年了,从毛主席到胡总书记几代领导人没有忘记他,先后有二十几位国家领导人为他题词赋诗。“花生、大枣、泡桐”成了兰考三宝,兰考人民更没有忘记他。焦裕禄精神———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是兰考人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所有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
2019-06-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看完了《焦裕禄》,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汇形容自己此刻的心境。只是觉得,这才是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这才是中华民族中流砥柱的形象!焦裕禄,这个名字应当成为共产党员的代名词!
在火车站当满载着逃荒的人们的火车隆隆离去后,焦裕禄捡起在一片狼藉中豁然躺着的那半个野菜窝头在流泪,那是一个共产党员心系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痛苦的泪;这样的镜头在电影《焦裕禄》中比比皆是,但一次又一次的流泪并没有削弱焦裕禄同志的伟大形象,相反为广大观众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普通而又光荣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他是那么的伟大,却又那么的平凡,他就生活在我们的中间,并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他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奋斗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品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一座无坚不摧的精神丰碑。
兰考的 36 万群众永远忘不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的焦书记忍受着病痛,在狂风、大雨、沙窝、激流中奔波;多少次他独自蜷缩在屋角沉思,为兰考的人民寻求出路;多少家的门槛他都踏过;多少战斗的第一线他都走过......在他生命终止的一刻,他还想着党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兰考的灾情还挂在他的心上。他让女儿采来一束麦穗放到他的枕边,让他一直闻着麦香离去。这就是一位坚强的共产党员临终前的遗言,把最后的寄托,最后的遗愿都融入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留给世人悲壮的一幕。
我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时期,不知道那样的环境下是如何造就了象焦裕禄这
样的悲壮人物,不知道那些平民百姓是如何爱戴他的。但我从影片中确实感受到了实实在在存在的历史,没有歌声便没有生命,尤如没有太阳便没有生命一样。焦裕禄正是用他平凡而有伟大的一生谱写了一曲生命的精彩华章。如今,那个时代早已经远去,但他的光辉形象却象太阳一样照耀着大地,经久不灭,成为党员永远的楷模。他的故事也将作为一个范本,世世代代教育着后人。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轰动全国的优秀影片《焦裕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正直无私的党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
焦裕禄同志被派到兰考县工作以后,就全力以赴地为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而忘我奋斗着。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他刚一上任,就把车站上积压的救灾物资分给贫困的人民。他不顾患重病的身子和风雨的阻挡,坚持下乡考察洪水灾情,号召群众与老天搏斗,抢救被水冲倒的庄稼。在别人送给他应得的大米和鸡蛋时,他又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坚持把东西送给群众......为了兰考县的穷苦人民能过上好日子,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这是多么感人的事情呀:它使我透过银幕,透过几十年前的光阴,透过躺在病床上的焦裕禄那平静的外表,看到了一颗火热而赤诚的心--颗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心。
影片《焦裕禄》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一次:家中仅剩一点钱了,妻子原答应给孩子做一顿红烧肉吃,可刚一出门,却碰上了焦裕禄,他说把钱已送给别人,不要买肉了。晚饭桌子上,小儿子哭闹着把玉米窝头扔到地上,叫着要吃肉。他一气之下打了孩子,让他把窝头拾起来,并耐心告诉他有窝头吃就很不错啦,多少人连这还吃不上呢!孩子含泪抽泣着答应再也不扔窝头了。看着孩子那瘦弱单薄的身子,他的心里也一阵酸楚。这件事在现在看来多么不可思议呀!天下竟有因孩子要吃肉这么小的事打孩子的父亲:这怎能不叫坐在电影院里嗑着瓜子的我感动呢?看到这里,我又如何能嗑得下去呢?
在焦裕禄患病晚期不得不住院时,小儿子来到他的床前,抽噎着说:“爸,爸--我再也不要吃红烧肉了,我只要爸爸,呜......”焦裕禄慈爱地抚摩着他的头:
“唉,傻孩子......”他用这几个简单的字道出了内心的无奈和对孩子的怜爱,这是一个无法让该子过上舒服日子的父亲的心声。
岁,正是一个人施展雄心壮志的好时期,可是焦裕禄却匆匆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兰考县和那里的人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品质永远也不会被人们忘却,他像一座丰碑永远屹立于我们这些后人的心中,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为人民服务,鞭策我们勇往直前。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亲人送葬、雪夜送站、挽留技术员、送回一桶鱼、雨夜抗洪、治沙栽桐......电影里的每一幕都让人感动、每一幕都让人落泪,离开大礼堂好长时间,我的心情还不能平静。焦裕禄的工作动力从哪里来?我的感受有三个:对党的忠诚,对岗位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一是对党忠诚。就是要坚定党的宗旨,执行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形像,严守党的纪律。1962 年兰考遭遇自然灾害,30 万人民群众衣食无着,县里的许多干部用围攻组织部长方式想方设法往外调,可焦裕禄却从条件较好尉氏县调到兰考,受命于危难之时,不攀他人,不讲条件。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许多人汗颜,我们现在就有一部分同志领导安排工作皱眉头,完成工作讲客观。工作中,焦裕禄遭人误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不气馁、不摞挑子,一如既往的干工作,因为他始终想信上级党委会正确处理他的问题。不像个别同志遇到一点挫折,就发牢骚,就向领导喊冤叫屈。焦裕禄同志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用自己的言行树立了一座共产党员的丰碑,为我们后来人,确立了一个标杆。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我想既不能看官位,也不能看财富,要看他为社会做了什么,为老百姓做了什么。
二是对岗位的热爱,就是把工作岗位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以干好工作为目标,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反过来又将学到知识,练就的本领,全部用到工作中。“党是叫我们带领 30 万兰考人民战胜灾荒的,而不是来送人民群众逃难的......”。他上任之始,没有忙着树官威,建衙门,而是扛着背窝卷一头扎进了牛棚。为治风沙,牛棚里访到老园艺场长,火车站台上打动了技术员,身先群众,一锹一锹栽下泡桐。为抗洪,大雨滂沱,天黑水深,挡不住他前进的路,一首团结就是力量,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焦裕禄同志这种精神,对我们现在的有些人,也是一种教育。出工不出力,上班谋私利;干事怕担责,遇难绕道走。焦裕禄身患重病,却依然坚持工作,在病房里还在学习,这种爱岗敬业,无私无畏,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三是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就是焦裕禄同志说的话:“群众满意才是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焦裕禄同志出身贫穷,当过学徒、干过长工。参军入党后,便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群众。“我是您的儿子,代表毛主席来看您了!”电影中一句话让人铭刻心骨。可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却离群众越来越远,大部分时间就是呆在办公室、会议室或招待所,有时下到基层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更有可恨者,没有摄影不出门,没有记者不发言,好像到基层,到人民群众之间,就是驾临,就是施舍。共产党是草根出身,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才取得胜利的。领导干部要看《焦裕禄》,我们普通党员也要看,胡总书记说得好,只有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联,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长盛不衰。
电影中焦裕禄不是不食人间烟火,高大全的形像,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同志爱、天伦乐、夫妻情一个个镜头让人感动,让人落泪。焦裕禄在兰考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也许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他没有多大的政绩,可是琐碎集成求是,平凡造就伟大,当人民群众把见到焦裕禄,当成生命中最后一个愿望时,你不为之动容吗?时代给了他“毛主席的好学生”的评价。我再送他好人、好官、好父亲三个好称呼。
“我想信历史会给每一个做出公平评价的!”焦裕禄的话充满了哲理。焦裕禄离开我们四十多年了,从毛主席到胡总书记几代领导人没有忘记他,先后有二十几位国家领导人为他题词赋诗。“花生、大枣、泡桐”成了兰考三宝,兰考人民更没有忘记他。焦裕禄精神———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是兰考人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所有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
2019-06-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看完了《焦裕禄》,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汇形容自己此刻的心境。只是觉得,这才是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这才是中华民族中流砥柱的形象!焦裕禄,这个名字应当成为共产党员的代名词!
在火车站当满载着逃荒的人们的火车隆隆离去后,焦裕禄捡起在一片狼藉中豁然躺着的那半个野菜窝头在流泪,那是一个共产党员心系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痛苦的泪;这样的镜头在电影《焦裕禄》中比比皆是,但一次又一次的流泪并没有削弱焦裕禄同志的伟大形象,相反为广大观众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
生的普通而又光荣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他是那么的伟大,却又那么的平凡,他就生活在我们的中间,并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他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奋斗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品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一座无坚不摧的精神丰碑。
兰考的 36 万群众永远忘不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的焦书记忍受着病痛,在狂风、大雨、沙窝、激流中奔波;多少次他独自蜷缩在屋角沉思,为兰考的人民寻求出路;多少家的门槛他都踏过;多少战斗的第一线他都走过......在他生命终止的一刻,他还想着党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兰考的灾情还挂在他的心上。他让女儿采来一束麦穗放到他的枕边,让他一直闻着麦香离去。这就是一位坚强的共产党员临终前的遗言,把最后的寄托,最后的遗愿都融入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留给世人悲壮的一幕。
我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时期,不知道那样的环境下是如何造就了象焦裕禄这样的悲壮人物,不知道那些平民百姓是如何爱戴他的。但我从影片中确实感受到了实实在在存在的历史,没有歌声便没有生命,尤如没有太阳便没有生命一样。焦裕禄正是用他平凡而有伟大的一生谱写了一曲生命的精彩华章。如今,那个时代早已经远去,但他的光辉形象却象太阳一样照耀着大地,经久不灭,成为党员永远的楷模。他的故事也将作为一个范本,世世代代教育着后人。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轰动全国的优秀影片《焦裕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正直无私的党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
焦裕禄同志被派到兰考县工作以后,就全力以赴地为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而忘我奋斗着。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他刚一上任,就把车站上积压的救灾物资分给贫困的人民。他不顾患重病的身子和风雨的阻挡,坚持下乡考察洪水灾情,号召群众与老天搏斗,抢救被水冲倒的庄稼。在别人送给他应得的大米和鸡蛋时,他又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坚持把东西送给群众......为了兰考县的穷苦人民能过上好日子,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这是多么感人的事情呀:它使我透过银幕,透过几十年前的光阴,透过躺在病床上的焦裕禄那平静的外表,看到了一颗火热而赤诚的心--颗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心。
影片《焦裕禄》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一次:家中仅剩一点钱了,妻子原答应给孩子做一顿红烧肉吃,可刚一出门,却碰上了焦裕禄,他说把钱已送给别
人,不要买肉了。晚饭桌子上,小儿子哭闹着把玉米窝头扔到地上,叫着要吃肉。他一气之下打了孩子,让他把窝头拾起来,并耐心告诉他有窝头吃就很不错啦,多少人连这还吃不上呢!孩子含泪抽泣着答应再也不扔窝头了。看着孩子那瘦弱单薄的身子,他的心里也一阵酸楚。这件事在现在看来多么不可思议呀!天下竟有因孩子要吃肉这么小的事打孩子的父亲:这怎能不叫坐在电影院里嗑着瓜子的我感动呢?看到这里,我又如何能嗑得下去呢?
在焦裕禄患病晚期不得不住院时,小儿子来到他的床前,抽噎着说:“爸,爸--我再也不要吃红烧肉了,我只要爸爸,呜......”焦裕禄慈爱地抚摩着他的头:
“唉,傻孩子......”他用这几个简单的字道出了内心的无奈和对孩子的怜爱,这是一个无法让该子过上舒服日子的父亲的心声。
岁,正是一个人施展雄心壮志的好时期,可是焦裕禄却匆匆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兰考县和那里的人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品质永远也不会被人们忘却,他像一座丰碑永远屹立于我们这些后人的心中,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为人民服务,鞭策我们勇往直前。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亲人送葬、雪夜送站、挽留技术员、送回一桶鱼、雨夜抗洪、治沙栽桐......电影里的每一幕都让人感动、每一幕都让人落泪,离开大礼堂好长时间,我的心情还不能平静。焦裕禄的工作动力从哪里来?我的感受有三个:对党的忠诚,对岗位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一是对党忠诚。就是要坚定党的宗旨,执行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形像,严守党的纪律。1962 年兰考遭遇自然灾害,30 万人民群众衣食无着,县里的许多干部用围攻组织部长方式想方设法往外调,可焦裕禄却从条件较好尉氏县调到兰考,受命于危难之时,不攀他人,不讲条件。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许多人汗颜,我们现在就有一部分同志领导安排工作皱眉头,完成工作讲客观。工作中,焦裕禄遭人误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不气馁、不摞挑子,一如既往的干工作,因为他始终想信上级党委会正确处理他的问题。不像个别同志遇到一点挫折,就发牢骚,就向领导喊冤叫屈。焦裕禄同志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用自己的言行树立了一座共产党员的丰碑,为我们后来人,确立了一个标杆。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我想既不能看官位,也不能看财富,要看他为社会做了什么,为老百姓做了什么。
二是对岗位的热爱,就是把工作岗位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以干好工作为目标,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反过来又将学到知识,练就的本领,全部用到工作中。“党是叫我们带领 30 万兰考人民战胜灾荒的,而不是来送人民群众逃难的......”。他上任之始,没有忙着树官威,建衙门,而是扛着背窝卷一头扎进了牛棚。为治风沙,牛棚里访到老园艺场长,火车站台上打动了技术员,身先群众,一锹一锹栽下泡桐。为抗洪,大雨滂沱,天黑水深,挡不住他前进的路,一首团结就是力量,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焦裕禄同志这种精神,对我们现在的有些人,也是一种教育。出工不出力,上班谋私利;干事怕担责,遇难绕道走。焦裕禄身患重病,却依然坚持工作,在病房里还在学习,这种爱岗敬业,无私无畏,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三是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就是焦裕禄同志说的话:“群众满意才是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焦裕禄同志出身贫穷,当过学徒、干过长工。参军入党后,便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群众。“我是您的儿子,代表毛主席来看您了!”电影中一句话让人铭刻心骨。可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却离群众越来越远,大部分时间就是呆在办公室、会议室或招待所,有时下到基层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更有可恨者,没有摄影不出门,没有记者不发言,好像到基层,到人民群众之间,就是驾临,就是施舍。共产党是草根出身,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才取得胜利的。领导干部要看《焦裕禄》,我们普通党员也要看,胡总书记说得好,只有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联,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长盛不衰。
电影中焦裕禄不是不食人间烟火,高大全的形像,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同志爱、天伦乐、夫妻情一个个镜头让人感动,让人落泪。焦裕禄在兰考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也许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他没有多大的政绩,可是琐碎集成求是,平凡造就伟大,当人民群众把见到焦裕禄,当成生命中最后一个愿望时,你不为之动容吗?时代给了他“毛主席的好学生”的评价。我再送他好人、好官、好父亲三个好称呼。
“我想信历史会给每一个做出公平评价的!”焦裕禄的话充满了哲理。焦裕禄离开我们四十多年了,从毛主席到胡总书记几代领导人没有忘记他,先后有二十几位国家领导人为他题词赋诗。“花生、大枣、泡桐”成了兰考三宝,兰考人民
更没有忘记他。焦裕禄精神———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是兰考人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所有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
2019-06-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看完了《焦裕禄》,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汇形容自己此刻的心境。只是觉得,这才是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这才是中华民族中流砥柱的形象!焦裕禄,这个名字应当成为共产党员的代名词!
在火车站当满载着逃荒的人们的火车隆隆离去后,焦裕禄捡起在一片狼藉中豁然躺着的那半个野菜窝头在流泪,那是一个共产党员心系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痛苦的泪;这样的镜头在电影《焦裕禄》中比比皆是,但一次又一次的流泪并没有削弱焦裕禄同志的伟大形象,相反为广大观众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普通而又光荣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他是那么的伟大,却又那么的平凡,他就生活在我们的中间,并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他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奋斗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品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一座无坚不摧的精神丰碑。
兰考的 36 万群众永远忘不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的焦书记忍受着病痛,在狂风、大雨、沙窝、激流中奔波;多少次他独自蜷缩在屋角沉思,为兰考的人民寻求出路;多少家的门槛他都踏过;多少战斗的第一线他都走过......在他生命终止的一刻,他还想着党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兰考的灾情还挂在他的心上。他让女儿采来一束麦穗放到他的枕边,让他一直闻着麦香离去。这就是一位坚强的共产党员临终前的遗言,把最后的寄托,最后的遗愿都融入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留给世人悲壮的一幕。
我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时期,不知道那样的环境下是如何造就了象焦裕禄这样的悲壮人物,不知道那些平民百姓是如何爱戴他的。但我从影片中确实感受到了实实在在存在的历史,没有歌声便没有生命,尤如没有太阳便没有生命一样。焦裕禄正是用他平凡而有伟大的一生谱写了一曲生命的精彩华章。如今,那个时代早已经远去,但他的光辉形象却象太阳一样照耀着大地,经久不灭,成为党员永远的楷模。他的故事也将作为一个范本,世世代代教育着后人。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轰动全国的优秀影片《焦裕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正直无私的党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
焦裕禄同志被派到兰考县工作以后,就全力以赴地为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而忘我奋斗着。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他刚一上任,就把车站上积压的救灾物资分给贫困的人民。他不顾患重病的身子和风雨的阻挡,坚持下乡考察洪水灾情,号召群众与老天搏斗,抢救被水冲倒的庄稼。在别人送给他应得的大米和鸡蛋时,他又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坚持把东西送给群众......为了兰考县的穷苦人民能过上好日子,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这是多么感人的事情呀:它使我透过银幕,透过几十年前的光阴,透过躺在病床上的焦裕禄那平静的外表,看到了一颗火热而赤诚的心--颗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心。
影片《焦裕禄》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一次:家中仅剩一点钱了,妻子原答应给孩子做一顿红烧肉吃,可刚一出门,却碰上了焦裕禄,他说把钱已送给别人,不要买肉了。晚饭桌子上,小儿子哭闹着把玉米窝头扔到地上,叫着要吃肉。他一气之下打了孩子,让他把窝头拾起来,并耐心告诉他有窝头吃就很不错啦,多少人连这还吃不上呢!孩子含泪抽泣着答应再也不扔窝头了。看着孩子那瘦弱单薄的身子,他的心里也一阵酸楚。这件事在现在看来多么不可思议呀!天下竟有因孩子要吃肉这么小的事打孩子的父亲:这怎能不叫坐在电影院里嗑着瓜子的我感动呢?看到这里,我又如何能嗑得下去呢?
在焦裕禄患病晚期不得不住院时,小儿子来到他的床前,抽噎着说:“爸,爸--我再也不要吃红烧肉了,我只要爸爸,呜......”焦裕禄慈爱地抚摩着他的头:
“唉,傻孩子......”他用这几个简单的字道出了内心的无奈和对孩子的怜爱,这是一个无法让该子过上舒服日子的父亲的心声。
岁,正是一个人施展雄心壮志的好时期,可是焦裕禄却匆匆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兰考县和那里的人民。...
第二篇:焦裕禄观后感
焦裕禄》观后感习惯于点击明星阵容强大或者大制作的影片,这种朴实的人物影片已经太久没有引起我观看的兴趣了,或许是因为拍摄手段平淡,又或许是因为影片内容过于严肃怕突然刺痛自己有些麻木的内心。看了《焦裕禄》的确给我的感觉还是有一丝严肃,看完后有一种被人物的平凡而伟大所湮灭的感觉,觉得我应该审视审视自己了。电影说的是被任命为兰考县委第二书记的焦裕禄同志走马上任,为改变兰考县贫穷落后的面貌,深入基层,访贫问苦,不顾肝脏经常胀痛,在治理“三害”第一线坚持工作,领导兰考人民战天斗地,至始至终向广大人民群众传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最后由于过度操劳,肝病剧烈发作,被送进医院,结果诊断为“肝癌后期,皮下扩散”,于1964年5月14日晨,与世长辞的事迹。在焦裕禄同志逝世的时候,近十万群众自愿赶来,组成一支浩荡的送葬队伍,将焦裕禄同志的骨灰送回兰考。影片中, 在焦裕禄同志生命终止的一刻,他还想着党交给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兰考的灾情还挂在他的心头,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他扎根的土地。千百名兰考县老百姓悲恸欲绝,自发为焦裕禄送葬,这感天动地的悲壮场面洋溢着人民群众真情的魅力,透视出人民群众对真正的共产党员崇高人格的敬仰和爱戴,表达了人民怀念焦裕禄的深情,更从另一面让我感受到了焦裕禄在人民心中的伟大和他强大的的精神魅力。尽管这些的故事从小到大已经非常熟悉了,事实上大多伟大人物的故事也都是如此,但是看了这部电影我仍然是感动,再感动。在这个物质生活被高度夸大的时代,又有多少人肯为了别人的利益、别人的死活而真正的付出,我想焦裕禄作为光荣的典型,是该存在的,因为他代表了一些人,一些让我们相信,这世界还有光荣和理想的人。一个那么平凡的人物是需要何等的勇气敢于和自然灾害、恶人和疾病作斗争,又是需要何等的责任感,敢于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自己的事业,因为他有信仰,有着我们所缺乏的东西。2014细分行业报告汇集制造行业报告 互联网行业报告 农林牧渔行业报告当一个人非常专注、非常集中的时候,他的能量是非常强大的。焦裕禄同志也正是因为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的信仰,才能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成为一个令人敬畏的人,做了一个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他的精神,将活在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也活在每个人的心里。电影《焦裕禄》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令人肃然起敬!有时候,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难免会有一些懈怠,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诱惑也难免会让人有一些分心,甚至迷失了方向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想我更应该正视自己的人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约束自己,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严格要求自己,而不是麻木地去活着。有了理想,才能有激情,这是作为一个成年人起码应该具备的东西,只有把理想当成一种信仰,才能在平凡的人生中活出自己的不平凡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5月15日上午,我带领建委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尽管这已是我第三次看该部电影,但电影中焦裕禄那高大的形象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焦裕禄同志逝世距今已有40年,40年来,我们国家风雨变迁、沧海桑田,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人们对生活的观念也变化很大,但我们却依然记着焦裕禄这样一位共产党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进了人们的心中,他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为人民,无私奉献、情操高尚、人格伟大;他带领群众抗风沙、战盐碱、堵风口,栽下了泡桐几百里,造福兰考人民;他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所以他人虽死而神不朽,精神逾远而弥存。他的事迹感动了整整几代人!62年,年仅42岁的共产党员焦裕禄,在冬天的寒风中调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走进兰考这片贫瘠的土地,迎接他的不是簇拥着的鲜花,不是经久不息的掌声,而是衣衫褴褛满面尘垢的孩子、是饥寒交迫逃荒要饭的灾民,是大雪、是风沙、是饥荒、是荒芜的土地,身为县委书记,身上没有官气、阔气,一件旧大衣是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他的儿女和老百姓一样挨饿受穷。为了兰考人民能摆脱穷困,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焦 2014细分行业报告汇集制造行业报告 互联网行业报告 农林牧渔行业报告第 2 页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在下乡救灾治涝的数月艰苦奔波中,总是自备干粮,手拿雨伞,和群众一起战洪水,探流沙,查风口。在兰考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忍受着肝病的痛苦,日夜坚持工作,在狂风、大雨、沙窝、激流里奔波,走了兰考大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焦裕禄同志坚持生活在群众之中,和群众同甘共苦,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那简陋而又潮湿的办公室里,他和同志一起规划着兰考县的宏伟蓝图;在北风呼啸,飞沙漫天的田间地头,他和群众一起挥锹劳动;在寒冬雪夜,他踏雪百里把救济粮食亲手送到孤寡老人的手中。在那破旧的写字台前,他忍受着肝癌的巨痛,起草着治理风沙盐碱的方案。他一心为公,一心为民,从没有考虑过个人的成败,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得失,更没有为求什么政绩而去弄虚作假。在他身上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采和不怕艰难困苦,不畏流血牺牲的,锐意进取,廉洁奉公的高贵品质!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给与我新的感受,新的启迪和新的振奋,使我再一次认真思索着人生的真谛,人当怎样活着?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我生活的环境远比焦裕禄同志优越,但今天 我感谢他为我指明了生活的航向,树立了前进的路标,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我将义无反顾的以焦裕禄同志为学习的榜样,勤奋学习,勤奋工作,以实际行动为项城城乡建设发展而尽心尽力,为共第 3 页产主义的实现而添砖加瓦!虽然以前我曾经迷茫,有过私心,但我的本质是做好人,想帮助别人,想丹心报国,都想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腾飞
努力奋斗。我将沿着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 不畏困难,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发扬焦裕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向困难低头,不断开拓进取,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用的人。
第三篇:焦裕禄观后感
《焦裕禄》观后感
近日,市委组织了全体社区干部集体观看电影《焦裕禄》。亲人送葬、雪夜送站、挽留技术员、送回一桶鱼、雨夜抗洪、治沙栽桐„„每一幕都让人感动、每一幕都让人落泪,看完电影好长时间,我的心情还不能平静。近几天,通过学习文件,让我对焦裕禄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焦裕禄的工作动力从哪里来?我的感受有三个:对党的忠诚,对岗位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我理解对党忠诚就是,坚定的党宗旨,执行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形象,严守党的纪律。1962年兰考遭遇自然灾害,30万人民群众衣食无着,县里的许多干部用围攻组织部长方式想方设法往外调,可焦裕禄却从条件较好尉氏县调到兰考,受命于危难之时,不攀他人,不讲条件。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许多人汗颜,我们现在就有一部分同志领导安排工作皱眉头,完成工作讲客观。工作中,焦裕禄遭人误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不气馁、不摞挑子,一如既往的干工作,因为他始终想信上级党委会正确处理他的问题。不像个别同志遇到一点挫折,就发牢骚,就向领导喊冤叫屈。焦裕禄同志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用自己的言行树立了一座党员的丰碑,为我们后来人,确立了一个标杆。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我想既不能看官位,也不能看财富,要看他为社会做了什么,为老百姓做了什么。我理解对岗位的热爱就是,把工作岗位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以干好工作为目标,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反过来又将学到知识,练就的本领,全部用到工作中。“党是叫我们带领30万兰考人民战胜灾
荒的,而不是来送人民群众逃难的„„”他上任之始,没有忙着树官威,建衙门,而是扛着背窝卷一头扎进了牛棚。为治风沙,牛棚里访到老园艺场长,火车站台上打动了技术员,身先群众,一锹一锹栽下泡桐。为抗洪,大雨滂沱,天黑水深,挡不住他前进的路,一首团结就是力量,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焦裕禄同志这种精神,对我们现在的有些人,也是一种教育。出工不出力,上班谋私利;干事怕担责,遇难绕道走。焦裕禄身患重病,却依然坚持工作,在病房里还在学习,这种爱岗敬业,无私无畏,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我理解的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就是焦裕禄同志说得话:“群众满意才是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焦裕禄同志出身贫穷,当过学徒、干过长工。参军入党后,便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群众。“我是您的儿子,代表mao主席来看您了!”电影中一句话让人铭刻心骨。可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却离群众越来越远,大部分时间就是呆在办公室、会议室或招待所,有时下到基层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更有可恨者,没有摄影不出门,没有记者不发言,好象到基层,到人民群众之间,就是驾临,就是施舍。共产党是草根出身,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才取得胜利的。领导干部要看《焦裕禄》,我们普通党员也要看,hu总书记说得好,只有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联,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长盛不衰。
焦裕禄离开我们四十多年了,从毛主席到习总书记几代领导人没有忘记他,先后有二十几位领导人为他题词赋诗。“花生、大枣、泡桐”成了兰考三宝,兰考人民更没有忘记他。焦裕禄精神———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是兰考人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所有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
第四篇:“焦裕禄”观后感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影片《焦裕禄》,让我对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伟大人格有了更立体更全面的体悟!在六十年代,在面对黄沙遍地飞扬,旱涝无常,土地极为盐碱的兰考。焦裕禄毅然决然的接收了党交给的任务,带领群众冲在抗“三害”的第一线,与民同甘共苦。
今天,通过观看电影,我们不光是缅怀焦裕禄同志,更应该学习焦裕禄同志精神,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要学习焦裕禄精神,是学习他热爱本职工作的思想。学习他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学习他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崇高精神。学习他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
焦裕禄同志英年早逝,却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我每当想起焦裕禄的名字,便会在心中竖起一座不朽的丰碑,在仰望中汲取不竭的动力。我们都应该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第五篇:《焦裕禄》观后感
心中树立榜样,脚下踏实前行
**村大学生村官《焦裕禄》观后感
对于焦裕禄,在学生时代经常在别人口中听说,虽然知道他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群众的好干部和贴心人,但并没有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感悟。后来,自己在网上观看了《焦裕禄》,心灵受到剧烈撞击,深是触动。这次以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背景,再次观看了这部影片,认识更为深刻。
首先就在于他那种对人民的赤胆忠心。电影里的“二把手”跟焦裕禄有一段精彩的对话,那人说工作要先让上级领导满意,焦裕禄却认为工作要先让人民群众满意。抱有这两种思想的不同结果是,焦裕禄忙于发放救济让老百姓度过难关,那位“二把手”却忙于筹办展览让上级领导高兴。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政绩观,事实上反映出如何看待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二者的关系问题。看看焦裕禄的为民态度,对于我们在工作中如何正确把握好这二者关系,是很有启迪的。
其次焦裕禄同志的身上,呈现一种崇高而不朽的精神: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公仆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不怕困难、不畏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呈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敢于担当的精神,他崇高的党性修养,时刻保持着淡定,不怕困难、不惧风险,在应对危机上有思路,敢担当。面对发展,面对困难,展现敢做善成的勇气、逆势飞扬的豪气、艰苦奋斗的志气,保持一股“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拼劲、冲劲,聚精会神战危机,一心一意谋发展。
学习焦裕禄一心为民的精神,学习他时刻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终目的,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时刻将群众冷暖挂在心上,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学习他时刻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模范遵守党的纪律,高尚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今后的工作中,我坚持始终牢记一个“干”字,始终心怀一个“公”字,始终恪守一个“廉”字,保持共产党人实干奉献、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做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要真正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时刻想着人民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儿子,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质量的做好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