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后卫师》观后感心得体会
陈树湘同志:
在电视剧《绝命后卫师》中,我知道了您的名字,翻看历史书籍后,更感受到了您的浩然之气。1934年12月18日,您怀着对党无比的忠诚,在被敌人押送前往长沙的途中,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以死明志。
您将对党无比的忠诚化为断肠之举,至今都使我们后辈为之震撼,并时刻提醒着我们对中国共产党要“忠贞不渝”、生死相随。您牺牲那一年才29岁,没有看到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胜利会师,没有看到我们把国民党反动派彻底打垮,更没有看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繁荣昌盛,多么遗憾和可惜啊。
想当年,您强忍对新婚妻子的深情、对多病母亲的担心,怀着“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坚定信念,投身革命,为中国千千万万穷苦百姓翻身作主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晚辈要向您学习这种“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行大道”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新时代不懈努力、忘我工作,干出新作为,续写新篇章。
在1919年,您参加新民学会发动的长沙反日爱国运动,1921年与在长沙清水塘从事党的秘密工作的毛泽东同志结识,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随后参加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逐步担任任红军(长)汀连(城)独立团团长、红三十四师长等职,从一名共产主义战士成长为红军高级将领,成为中流砥柱,为全军断后,力挽狂澜。我们要学习您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不做“躺平者”、勇当“追梦人”,在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认真学习、努力奋斗,争取为国家承担更大的责任,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
记得1934年中央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时,在国民党湘军和桂军夹击下,当时担负掩护任务的红三十四师已不足千人,成为一支身陷重围、无法过江的孤军。面对十几倍于己的强敌,您率领全师战士奋力抵抗,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城墙”,与敌人鏖战四天五夜,为红军渡过湘江赢得了宝贵时间。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会向您学习这种“迎难而上、舍我其谁”的革命精神,在工作中遇到硬骨头去啃、遇到尖钉子去碰,重任务不推诿、难事情不退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境界,为中国的发展付出自己全部的青春和力量。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树湘同志,如有可能,作为后辈的我多想“穿越”到那个峥嵘岁月,成为红三十四师中的一名战士,在您的指挥下痛击敌人。请相信!您的英雄事迹没有被遗忘,现已成为我们为党的事业忘我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动力,广大党员干部正与人民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祖国会越来越富强、人民会越来越安康,如您英灵有知,定会感到欣慰和高兴。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心得体会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寥寥数语,道尽了长征途中的千辛万苦,短短数言,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初心。伟大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我们要以长征精神为引领,大力弘扬长征精神,躬身践行长征精神,讲好“长征故事”,迈向崭新征程。
讲好“断肠明志”的故事,“一”腔热血铸忠魂。长征之路,是革命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铺就而成的红色之路。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陈树湘“断肠明志”的壮烈故事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撼。为掩护红军主力渡江,这位“绝命后卫师”师长身负重伤、不幸被俘,苏醒后他用手从腹部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他以年轻的生命兑现了“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创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历史奇迹?毋庸置疑,那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是什么力量可以让他们如此英勇无畏、不惧生死?毫无疑问,那就是“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党员干部要像革命先辈一样,以“一”腔热血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坚决做到一心一意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和人民的一片赤诚之心。
讲好“半条被子”的故事,“两”袖清风砺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长征途中“半条被子”的故事至今都让人记忆犹新,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在长征途中,三名女红军借宿在当地一名老乡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党员干部要向革命先辈学习,学习他们“两”袖清风却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一如既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多思为民之策,多行利民之举,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把群众的纠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当成心头事、手中事、紧急事来办。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从而在一枝一叶中砥砺为民初心。
讲好“金色鱼钩”的故事,“三”省吾身强担当。“长征”是不计其数的红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而成的一部英雄史诗。红军在过草地的时候,一位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他用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鱼钩钓鱼,好不容易钓到鱼以后熬成汤分给其他人,而自己却只吃剩下的鱼骨头和野菜,最后牺牲了自己挽救了战友,这就是“金色鱼钩”的故事。党员干部要讲好这个饱含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故事,对标对表革命先辈的英勇壮举,自觉做到每日“三”省吾身。要始终坚持克己奉公、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拼劲和“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闯劲,一个目标干到底;以“我将无我”的赤子情怀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情怀和“功成必定有我”责任担当,阔步迈向新时代的长征路。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心得体会
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纪念日。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和将台堡会师,标志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和奇迹,标注了民族精神的高度,成为不朽的精神丰碑。
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早已融入血脉、化作基因,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华儿女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我们学习长征精神,就要精准把握精神实质,汲取长征“五股力”,全“心”奋进新征程。
汲取理想信念的力量,树立新征程的必胜信心。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在长征途中,尽管红军战士不知道落脚点在哪里,要往何处去,但他们一直坚信,只要跟中国共产党走,就一定会有光明的前途。不管冲破敌人重兵的围追堵截,还是翻越雪山草地,他们的理想信念从未动摇。我们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就是坚定必胜信心,在新时代的长征路,步履坚实,稳步向前。
汲取英勇斗争的力量,涵养新征程的攻坚决心。长征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在长征途中,为了将中革军委仅有的一台发报机和一台68公斤重的手摇发电机运抵延安,128人的加强连只剩3人;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平均每前进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我们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就要像他们那样,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锐气战胜千难万险,直到胜利彼岸。
汲取实事求是的力量,维护新征程的领导核心。长征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以冲破教条、实事求是,在血与火中蹚出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我们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
汲取团结奋进的力量,保持新征程的赤胆忠心。长征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被称为“绝命后卫师”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为掩护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抢渡湘江而陷入重围、孤军奋战,年仅29岁的陈树湘师长伤重被俘后断肠自尽,全师将士“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我们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就要始终保持赤胆忠心,团结带领一切积极因素,勇敢跨越新征程上的雪山草地,征服娄山关、腊子口,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书写更为壮丽的史诗。
汲取人民群众的力量,永葆新征程的为民初心。长征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长征起点,江西省于都县百姓用家中所有可用的木料搭设了5座浮桥,助力红军渡过于都河;在长征途中,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就要铭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新的长征路上创造更多人间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