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弘扬抗疫精神抒发爱国情怀,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始了。每个人都被卷入这场特殊的战役,有的人冲锋陷阵,有的人后方支援。这并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相反,这更像是一场特殊的磨练、一场伟大的教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2020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中宣部、全国妇联、国家卫健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今天(7日)联合发布“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谱”。向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巾帼英雄致敬。此次发布的“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谱”共20人。她们是:
夏思思、郭琴、何雯、叶黎文、甘如意、蔡志芳、毛永辉、夏莹、赵培玉、郭敬、王冰、刘宇航、佘沙、宋彩萍、陈静、仲月霞、路美、江晓静、徐辉、曹玲玲
据悉,目前全国有超4万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其中女性占多数。她们训练有素、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她们不畏艰险、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中国女性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动人故事。
此次发布旨在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女医务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为她们送去“三八”国际妇女节的祝福,并号召全国广大妇女以她们为榜样,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立足岗位、争做最美巾帼奋斗者,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巾帼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前疫情防控已经到了最吃力的阶段,姐妹们,请你们坚持坚持再坚持,继续发扬“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奋斗精神,在守望相助、关爱一线中发挥“巾帼”力量;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中发挥积极作用;在“生死一线”、“死亡战场”中发挥斗争精神,拼尽全力筑牢防控疫情的铜墙铁壁,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正因为有了你们的默默坚守、辛勤付出,我们看到了战“疫”曙光,姐妹们,加油!
2020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2
2018年3月就任、目前在国家卫健委4名副主任中排名第一的王贺胜现已“空降”湖北任省委常委。2月8日早间,微信公号“湖北日报”消息称,近日,中共中央批准:王贺胜同志任湖北省委委员、常委。此次任命前,作为中央指导组的一员,王贺胜已赴湖北开展疫情防控指导多日。他指出,大疫面前,既是考验,也是检验,考验我们是否能战时冲得上去,更检验我们平时的工作基础。
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领导干部,是带领部属、群众干事创业的“领头羊”,是万民百姓的“主心骨”,为官从政,就是要为国分忧,为民请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焉能没有担当?在疫情到来的时候,大多数干部党员冲在一线干在实处,为疫情防卫阻击战冲在一线,但也有一部分干部遇事推诿,不担当不作为,被免职的湖北省卫健委主任就是一列,面对严重的疫情却一问三不知,不担当不作为,试问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才能带领人民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视死如归社稷心。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人要有所作为,关键在于敢担当,敢于担当、积极干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疫情面前,箭在弦上,百姓的期待摆在那儿,组织的要求也很明确,谁也没有理由逃避责任,都应该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而尽心尽力。2020年2月8日,湖北日报发布消息称,经中央批准,王贺胜任湖北省委委员、常委。王贺胜在医疗卫生系统工作多年,此次出任湖北省委常委之前,他担任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分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政医管、基层卫生健康、宣传等方面工作。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王贺胜很早就参与了疫情防控工作,他的到来,一定会给疫情防控保卫战注入新的活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只要我们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与全国人民一起,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我们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
2020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3
今年春节过的很不平静,近期开始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种病毒传染性和危害性极高。就疫情来说,传染的速度很快,几乎波及到了中国每个地方。而且,还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因为疫情,我们学校推迟了开学时间,用网络方式上课。在这危难时刻,2万多位白衣天使严阵以待、勇往直前,随着一声号令举国上下迅速动员起来。从军营出发,从各省会出发,一架又一架大飞机,一列又一列高铁火车,载着急需的药品、物资,紧急奔赴武汉火线战场。医护人员是白衣天使中的勇士,您们是我们最尊敬的、最可爱的人。
致敬,白衣天使勇士,您们都有一颗对国家的赤胆忠心。面对疫情造成了很多人的不安,家家户户都揪着心。要尽快彻底的消灭新冠状病毒肺炎,特别需要医卫科学泰斗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需要成千上万像您们这样一批又一批无比坚韧勇敢的白衣天使勇士。
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英雄的城市是摧不垮的。这里,就是战冠毒救患者的战场,作为特殊没有硝烟的战场,医护人员无畏杀敌疫,越/战越勇,彰显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英雄气概!
在面临生死危难的考验,医护人员毫无惧色,慷慨激昂往前冲,英雄气概战“疫”魔,忠心耿耿坚守诊疗火线,大义凛然守护着我们的家园,您们喊着豪言壮语,跑上飞机客舱,登上高铁车厢的场面,让我泪目。又在电视里看到已经有几个医生护士阿姨被感染上新型冠状病毒还不肯下火线,让我热血沸腾,有这样忠勇的白衣天使勇士顽强战斗,国家可以放心,每家每户都可以放心。您们一定要加强防护,保护好自己,才能应对病毒侵袭,才能更有力量救助患者。我们时时刻刻的关注着您们,牵挂着您们!
白衣天使勇士,您们骁勇善战,都有让病毒妖魔粉身碎骨的特功神器。您们是强中选强、优中选优的侠医神护,您们有华佗一样的神奇妙手,您们有李时珍一样的灵丹妙药,您们到了武汉,中医西医一起上,狂追猛打,十八般武艺显风流,疫疾的恶魔在逃遁,奇迹般的治愈率超过了发病率!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带领中医战队用中药扫魔丹有望让新冠状病毒彻底绝根,这等于像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那样,创造了又一个世界奇迹,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2020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4
敬爱的医护工作者们:
你们好!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笼罩着中国大地,为坚决遏制肺炎疫情的扩散,是你们挺身而出,成为坚定的逆行者!
疫情消息发布之后,许多人惊恐不已,纷纷避让。84岁的钟南山院士给出建议:“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他临危受命,再次出战,义无反顾的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钟爷爷,我想对您说,您要保重身体,别累着了。
疫情越来越严重,武汉封城,各地采取应急措施,就连一些村庄也封了。“我的车刚走,下一站天门南,我下车回武汉”。1月22日已经踏上返乡过年旅程的医生吴晓燕得知医院发bu医疗资源的号召后,第一时间下车,返汉成为一名“逆行者”。正值春节,本应是阖家团圆,你们为了大家舍小家和死神对抗,隔离病毒,却隔离不了我们的爱。
你们穿上厚厚的防护服,由于工作时间太热,双手被汗水浸泡的发白,脸上被口罩压出了红红的印记,可是你们无怨无悔,依然坚持奋斗,甚至有的为了方便剪去了头发,看到那一张张照片,我感动的泪水在眼里打转。在我们的心目中,你们是最美的。
到目前为止,治愈人数479人,远远超过,白衣天使们,你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会并肩作战,战胜恶魔,要知道你们身后有14亿中国人民,有一个伟大的祖国!
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按时休息,千万不要强撑,你的家人们等着你胜利归来,加油,白衣天使,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你们替我们负重前行……感恩!
2020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5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尽管疫情肆虐江城,尽管黄鹤楼笼罩乌云,但我们依然相信,太阳一定会升起!”
昨天,一首由上海推么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上海人民大舞台国际文化娱乐有限公司出品的抗疫歌曲《四月去武大看樱花》在腾讯视频、好看视频和西瓜视频等各大网络媒体上线后即迅速被转发,引起热议。新浪微博上,《四月去武大看樱花》一个小时达到过万阅读,朋友圈有近百条转发。
“早晨出门的时候,我看到门前的樱花已经开放,它告诉我们,冬天已过去,春天来了,我想大家期待的那一天不会太远。”3月6日,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在回答“武汉什么时候解禁?”时这样回答道。
丁向阳这一席话道出《四月去武大看樱花》火了原因:期待武汉封城解禁,期待抗疫取得全面胜利,全国人民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能够自由出行(去武大看樱花),是大家的共同心愿。
“我曾经也是一名军人,还是一名军医,这次抗疫没有机会去前线,我们在后方要为抗疫加油鼓劲,文艺抗疫。”歌词作者、上海推么推文化传媒创始人涂建设如是说。据涂建设介绍,在《四月去武大看樱花》这首歌的创作过程中,从作词、谱曲、演唱、制作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人们的鼓励和支持,这其中,有在武汉的老师、同学、战友,还有许多从未谋面的全国各地写手、歌手和音乐人。其中最令他感动的是原武汉大学学生合唱团团长李泉和上海东方医院援鄂医疗队领队雷撼,他们不但亲自参与了这首歌的隔空录唱,还动员了校友和小伙伴们参与。
文艺抗疫,是位于“演艺大世界”的上海人民大舞台自疫情防控以来一直的行动。抗疫期间,人民大舞台的万众编剧上线了五部抗疫广播剧,受到了听众的好评。
这次参与抗疫歌曲《四月去武大看樱花》的制作,上海人民大舞台合唱团的团员们全部公益行动,男声主唱余争平是中央电视台军旅歌曲大赛金奖获得者,女声主唱李杰曾经随团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过新年音乐会演出。他们都是戴着口罩出门参加公益演唱录制的……
“真的很感动,这么多歌手、音乐人和网友都义务参加这首歌的制作,不辞辛苦,不计报酬,他们让我看到了人性发光的一面,让我受到了教育。”《四月去武大看樱花》统筹、90后推么推文化传媒音像部小编欧阳丹感慨的说。
“这歌越听越好听,越听越有劲!”
“这个MV听得我浑身充满力量!”
“身在武汉的我,这首歌既让我泪流满面,又让我感到温暖和充满信心,我期待着大家能来武汉……”
“做着社区防疫工作,又参与了公益歌曲的制作,这个春天有点忙,只为每个人心中的樱花都能绽放……”
“一首歌温暖一座城,每个音符都是不能复制的感动,愿这一段段旋律,能凝聚一座城的信念,集合整个中国的力量,鼓舞士气、形成合力,全力以赴、众志成城。”
网络上、微信群、朋友圈许许多多的留言,与其说是对《四月去武大看樱花》的赞誉,不如说传递了一个共同心愿:苦疫久矣,抗疫必胜!
关于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精选【5篇】
第二篇: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
这次疫情,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支援武汉,我们看到了大爱,看到了团结,也看到了安心。下面小编整理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欢迎阅读。
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1
她是19名援鄂医疗队队员心目中最美的队长,她是家书致歉丈夫“待我凯旋,定与你一世长安”的柔情妻子,她是父亲眼里工作上拼劲十足的能干女儿,她是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奔赴武汉战疫一线的“钢铁战士”……她的故事,让不少人含泪称赞。她是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副院长、松江区援鄂医疗队队长柴丽莉。
队员心中最美的她,深夜写下最真的谢意
2月28日,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援助的第31天,作为队长的柴丽莉给每一位队员写了一小段评语,并向大家表达了内心深处最真的谢意。她说:“感谢你们给与我机会,让我参与你们的成长。”
一个月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队员们的性格及每个人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情况都被她摸得清清楚楚。19段评语的背后是她三十多个日日夜夜关心队员积累下来的队长“心得”,每一次抽空谈心,每一次询问生活所需,每一次叮嘱督促做好防护,每一次深夜整理修改队员们战疫日记,看似平淡的战疫生活在她看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前几天,一向不写心得体会的队员王叶琴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心中的“最美逆行者”队长》。让王叶琴记忆犹新的是,1月28日刚刚抵达武汉那晚,入驻当地酒店安排好队员们的住宿后,柴丽莉没顾上休息便打电话给提前出发的3名松江队员,询问生活及工作所需。放下电话便匆匆赶去开会,夜里11点开完会回来,她又坐在电脑前写工作计划直到次日凌晨3点。
“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固然重要,但是对疫情的防控更加重要百倍千倍。”在武汉支援的这段日子,柴丽莉几乎每天都会重复这句话。指导、督查当班队员的穿脱防护服是例行动作,即便30多天时间过去了,她从未放松帮大家“把关”。她总是再三叮嘱大家切断传染源是重中之重,引导大家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加强对身边的医护技、患者、工勤人员等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家人心中最拼的她,临走时没有丝毫犹豫
前段时间,柴丽莉的父亲柴卫仁给远在武汉支援的医务人员写了一首七律。诗中那句“多多保重身体,并盼全员凯旋”藏着父亲对女儿的爱与祝福。“丽莉在那边少打电话回来,偶尔联系也是说不了几句就匆匆挂掉了,我们知道她很忙。”今年74岁的柴卫仁说,家人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去打扰她。
回忆起女儿报名支援武汉,柴卫仁直言在家人的预料之中。17年前,作为一名年轻的传染科临床医生,柴丽莉自愿报名投身防疫隔离一线,而今,成长为一名“老兵”的她更加没有犹豫。“她的个性就是这样,工作上的事从来都是冲在前面的。”据柴卫仁介绍,女儿和女婿感情很好,结婚这么多年来被女婿宠成了“公主”,从早晨起床后的爱心豆浆到下班回家后的丰盛晚餐,基本都由女婿帮她张罗得好好的,很多时候甚至连锅碗瓢盆都不用她上手清洗。看似“娇贵”的她在单位却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此次报名支援武汉也是一点也没犹豫。
“她是党员,理应冲在前面。作为队长,她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照顾好队员。”心疼之余,柴卫仁也替女儿感到骄傲。正如柴丽莉本人在她的“满月”心得中所言,“这场疫情,远了距离,却近了心灵;隔离了物理空间,却隔离不了大爱;这场这场疫情,让我们懂得付出,懂得珍惜生命”。
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2
和往常一样,忙完闲下来和爱人聊天,突然手机响起,很晚了,是谁呢?打开手机,信息是护士长发来的,看完信息我就呆住了。爱人看我表情,问我怎么了,我说是前线支援报名通知,“我要不要报名啊? ”爱人问我:“你是怎么想的?”我说我作为一名有10多年呼吸重症医学科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同时也是10多年党龄老党员,我当义不容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爱人毫不犹豫的支持了我的决定。可是我走了,家里的老人和两个小孩怎么办呢?“你去吧,家里放心交给我。”就是爱人简单的一句话,和他那坚定的眼神,给了我鼓励,我第一时间报名了。2月1号中午收到通知,我们医院20名同志将作为四川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时间紧迫,医院立即组织大家培训,结束培训已晚上10点,匆忙购物,匆忙收拾行李。临走前只告诉父母和孩子自己去成都周边支援,孩子们还小,什么都不懂,父母年岁高,我不想让他们为我担心。
第二天,家人送我到医院。让我很感动的是医院为我们20人配置的物资,一夜之间,全部准备到位。正值春节和疫情期间,这么多东西,想必医院也是费尽心思。出征仪式在医院门诊大厅进行,领导及同事们为我们践行鼓气,我们斗志昂扬的踏上了征程…...四川航空英雄机长亲自为我们护航,飞机快抵达武汉时空乘的其中一句话让我感动不已:“今天我们送你们上前线,待疫情结束后,我们接你们回家。”
到达武汉,专车将我们接到驻地,我们安顿下来,赶紧跟领导及家人报了平安。没有丰盛的晚餐,甚至我们都没有怎么说话,就直接带上行李进了自己的房间。清洁、消毒、收拾生活用品,收拾妥当已经很晚了,就匆匆睡了,接连几天都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没有压力那是不可能的。
后面三天都是培训,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及操作。很有幸听了李兰娟院士亲自授课指导。培训得很细致,老师很严谨,我们听得也很认真。
2月6号我们就正式进入病区,我们所在的医院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洗手、戴口罩、戴帽子、穿防护服、戴鞋套、穿隔离衣,熟练的进行着每一项动作,同事之间的互相检查,保证穿戴正确后进入病房。进入病房后不到半个小时,汗水就浸湿了衣服,护目镜也起雾了。几个小时后,护目镜就把脸压变形了,但是我们仍然坚守岗位,并用心为每一位病人护理,不停的为他们加油鼓劲,增加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工作中,我感受到的是同事之间的默契和战友之间的关爱。和我一组的是四川大学华西四院的老师,我在他们中是工龄最长的一个,加之对办公工作相对熟悉,所以组长安排我上主班,主要负责处理医嘱,配药,协助组长协调清洁区和隔离区的各项事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工作也得到了病人及领导们的认可。
刚到武汉的时候物资紧张,什么都缺,但是现在收到了四面八方援助的物资,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在中国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也让我们感受到武汉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坚毅和友善。武汉人民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在驻地,无论我们几点下班,哪怕是凌晨一两点,都会吃到热喷喷的饭菜,酒店服务人员总是说:“你们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只要我们办得到的,都会尽全力满足。”是的,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出门带上生活垃圾,正好遇见保洁叔叔,他随即抢过垃圾,说“你的手是用来医治病人的,我来就好了”,武汉感谢你们,虽然戴着口罩,但是同样能看见她们的笑容和坚定的眼神,我眼眶湿润了。每天来回穿梭在驻地和医院之间,上下班的每个时刻早早已有公交车停在那里等着我们,我们问师傅累不累,晚上凌晨三四点还来接送我们,他说不累,累的是我们。正是无数个他们默默付出,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没有怨言,只有必胜的信念。
最后愿你我都能守住岁月,待到春光灿烂之时,所有美好都会随着春风款款而来,期待万物复苏,春暖大地!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3
姜树志,周口市中心医院急诊内科组长、主治医师,河南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卫生队队员。
今天,是支援武汉的第21天。不知不觉,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15病区工作已经半个多月了,和队友们已经逐渐适应了病区的工作环境和节奏,当看到越来越多的新冠患者痊愈出院,我们发自内心的高兴。
2020年1月末,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周口的情况也一下紧张起来,武汉前线的情况更让人心焦。我坐不住了,第一时间给领导发信息,申请加入支援武汉的医疗队。我的爱人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当我把报名参加援鄂的消息告诉她时,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问我为什么不提前和她说一下,我懂她的理解和支持,也看得出她眼睛里的担心和不舍。我俩深知,武汉如果沦陷,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安全!身为医生,面对如此严重的疫情,不去一线,我心里不踏实。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收治的都是确诊重症患者。到达武汉后,我就和队员们开始了更加紧张、更加严格的防护培训,继续学习新冠肺炎的诊疗流程,了解新冠肺炎的CT影像学特点等;主动向新疆医疗队的老师“取经”,进行工作对接。2月26日,是我第一天值班,第一次进入病房,虽然之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新疆队友们一边安慰,一边仔细地为我检查防护穿戴,让我很感动,紧张感也随之慢慢消退。这个时候,我们不只是籍贯不同的援助医疗人员,更是守望相助的兄弟姐妹。
每次查房,我们都看到戴着口罩的患者眼神中流露出的渴望,但他们会出于安全考虑刻意和我们保持距离。同时又抢着咨询问题,希望和我们多交流。很多患者的家属因为新冠肺炎离世,家庭支离破碎,身体、心理承受了双重的巨大打击和痛苦;还有很多患者的家属已经痊愈,热切盼望与家人早日团聚。如果没能帮到他们,我们怎么可能不遗憾?
在工作中,我发现我们只要每次多停留些时间、多说几句话,都能在精神上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所以,此后我们每次查房,都尽量在患者床前多停留,与他们多交流,详细询问病人,根据每个患者的反馈细心的调整、执行治疗方案,同时和他们唠几句家常。患者们不停的感谢,既让我们心痛和不忍,又让我们充满了勇敢战斗的力量!
曾多次来过武汉,昔日繁荣的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街道寂静,不见人影,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国家遭遇重大疫情,人民蒙受巨大苦难,从医17年的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的感受到一名医务工作者身上担负的那份责任与使命,我为我能参与其中深感荣幸和自豪!
第三篇: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在听的过程中,我被一位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她的崇高的人生追求,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给我很大的震撼。
其中那个学姐她亲生父母从她出生就把她抛弃了,刚好有位好心人把捡了,也就是她养父,他家里条件很一般困难,却是还含辛茹苦的把养那么大,那她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教育我们孩子。听了她的故事感觉到心里酸酸哦,我很鼓励优秀教师四六级通过,获得多奖状,我这么佩服她。在报告过程中她讲了把将自己学习和工作好经验,我们要以她榜样,认认真真工作和学习,踏踏实实做事,在教育这片热土上洒前行的汗水,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成长一名优秀的教师。
在学习上和工作上都向学习,那个学姐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第四篇:2020援鄂医疗队对疫情工作感想
虽身着一袭白衣,但他们也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伴侣,面对一场凶险未卜的恶战,他们仍选择勇往直前。愿前方的“战士们”一定健康平安!下面小编整理2020援鄂医疗队对疫情工作感想,欢迎阅读。
2020援鄂医疗队对疫情工作感想1
2月2日14时许,太原武宿机场。
弓清梅举着手中的小红旗,在队伍前整队出发。1日晚10点多,这位来自山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专业的主任医师接到通知,将赴鄂展开支援,并担任此次山西援鄂医疗队医疗组长、领队。
“没跟母亲说,68岁的她刚做了一场手术。”弓清梅说,“但她迟早会知道的。”弓清梅戴着口罩,眼眶虽有一些发红,但眼里仍闪出医生惯有的理性与冷静。
山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2日出征,共有119人,来自山西各地6所医院。归期未知,在最短的时间内,他们都安顿好了家人,而家人都给予他们莫大的支持。
妻子过了安检、身影消失有一阵了,高瑞峰还是不放心,一直望着那个方向。6岁的女儿一起来送妈妈,小口罩却更加凸显了她那两只会说话的眼睛,她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妈妈。高瑞峰说,妻子白文君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重症专业主管护师,昨晚女儿不睡觉赶制了一张卡片:“妈妈你一定胜利,你一定能行,我爱你不仅(在)今天,还在未来的每一天。我爱你妈妈,加油武汉,加油中国。”上面还画着一颗红色的心。
长治市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55岁的李春雨是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一家三口都从医。此行,他也没敢透露消息给年迈的双亲。“疫情在变化,我们每天看着心里也不好受,祖国需要,义不容辞,这是医者应该做的,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这次也是为我的女儿做一个榜样!”
黄小丽、连丽丽、于淑君读卫校时同班,同为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护士。到了机场,她们仨才发现,这回又同去战“疫”了!“我们不约而同报了名,老同学在场,信心倍增。”说着,黄小丽和两位老同学默契地伸出手来,相互击掌。昨晚,黄小丽给正在出差的老公电话“汇报”此事,老公说了一句“没事,去吧”,就一直默默地没出声。她知道老公无条件支持,只是有点担心。女儿读高二,她拉住妈妈的手没说什么,后又嘱咐妈妈做好防护。今早6点医疗队集合,出门前,她没有喊女儿。
36岁的王婷是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她的爷爷、爸爸都是医生,2003年“非典”时奶奶坐着轮椅送爸爸支援太原,今天爸爸又送她去支援武汉。8岁的儿子没问她何时回来,“孩子懂事,不问”,她说。
说起前一晚的离别,山西白求恩医院护士王晓凝有些动情。“告诉孩子要去出差,孩子先是手舞足蹈地喊‘妈妈走了没人逼我做作业了’,后来听到我和爸爸的对话要去前线了,马上过来抱住我不让走。”王晓凝说,接到消息后,丈夫一晚上都在积极帮着准备东西,但背地里,却偷偷发了条朋友圈说“今天晚上睡不着了”;告诉父母时百般纠结如何措辞,二老只说了一句“保护好自己”。
山西白求恩医院护士陈素清的儿子后天过生日,来送行的同事拿着手机,录下她对儿子的祝福:“儿子,在家听话,好好写作业。”
“妈妈,你在治疗病人的时候保护好自己,你在穿防护服时要穿好,要戴正护目镜。”这是白求恩医院呼吸重症科主管护士卫晶收到的6岁女儿的信。早上看到妈妈在收拾行李,6岁的李卫伊没有多问,躲进房间剪了一个“娃娃”,并通过爸爸的笔表达了对妈妈的“嘱托”,然后悄悄塞进妈妈的电脑包里。爸爸李群说,女儿多次强调,她给妈妈说的话“一个字都不能改”。
发稿时,记者看到弓清梅朋友圈发的消息:“我们一定会平安回来!武汉加油!”
2020援鄂医疗队对疫情工作感想2
“每天都有难忘的事,无论是病人还是队友。”当问及在“红区”是否有令人难忘的事时,陈红说了这样一句话。
让陈红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太太,她总是郁郁寡欢,对待治疗也很消极,她们前去鼓励老人也不见效。经过详细打听,她们才了解到,原来老人的老伴也在住院,老人不知道老伴的情况如何,心中挂念,但又怕询问医生得到坏消息,所以很纠结。
了解情况后,陈红和队友们决定成为这对老夫妻沟通的“桥梁”,在老太太治疗时,她们会讲老爷子在如何用药,病情如何;在老太太吃饭时,她们也会说老爷子在吃什么,吃了多少,并会鼓励老人:“你也要多吃一些,老爷子在监督你呢!”;在老太太睡觉时,她们又会代替她老伴说一句“晚安”。
真心换真情,在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这对老夫妻笑着顺利出院,并给医院发来了感谢信,让“逆行”医护人员感受到了“回流”的温暖。
待疫情结束,共赏春光
而这种温暖,陈红从家人处也感受到了。陈红介绍,在将要去援鄂的事告诉家人时,家人对她给予了足够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连她的行李都是爱人和儿子给她整理的。收拾行李后,这父子二人又目送她远行,用这种举动默默支持着她。
临行前,陈红并未告知家中已年过7旬的父母,怕他们担心,家人也在帮她瞒着老人。直到两个星期后,瞒不住了,老人才知道女儿已经去了武汉。“我母亲当时就哭了,但怕我分心,又不敢给我打电话,还叮嘱家人也不要影响我工作!”家人的支持让陈红更加有信心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当问及待疫情结束后有何心愿时,陈红称,她希望在那时看到老人们的脸上荡漾着笑容,母亲推着婴儿车在林荫路上漫步,学生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上课,温馨平和的春风吹进每处家园,而她们这些队员们则平安返乡,阖家团聚,一起感受着最平凡、最平静但又是最真实、最真切的春光。
2020援鄂医疗队对疫情工作感想3
2020年,一场疫情在全国传播,他们不顾自身安危,主动请战逆流而上。而在这群“最可爱的人”中,女性又占据“半壁江山”。她们在疫情的面前变成了力量和温暖的源泉,变成了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护佑着生命。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三八“女神”节到来之际,万家热线推出系列策划“致敬巾帼天使”,感谢她们的付出与努力。
1月27日晚,由50名重症监护护士、135名医务人员以及2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安徽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安医大一附院心脏外科ICU副主任护师、护士长陈红临危受命担任队长,驻扎在金银潭医院。挺身战疫、救死扶伤,陈红让那一抹“天使白”在“红区”熠熠生辉。
临危受命,率队出征援鄂
“真是临危受命,但我们也是毫不犹豫接下了重任。”3月4日,回忆起当初的情景,陈红说道。
她清楚地记得,那是1月26日深夜,医院领导打来电话,让她带队援鄂,抗击疫情。这个消息让她既紧张又激动,待反应过来后,她连声应允。“我时刻做好准备奔赴疫区,无惧无畏,勇往直前!”在当天日记中,陈红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1月27日,陈红率队出征,在誓师大会上,她留下了“一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的誓言。抵达武汉后,陈红带队进驻最早接诊新冠肺炎患者,且主要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金银潭医院。
陈红介绍,来之前,她也曾想象过情况的复杂程度,但是当到达目的地后,她发现,实际情况比她想象的更要严重,任务也更为艰巨。
“那时候我们既当护士,又当保洁员,每天工作将近十一二个小时。”陈红介绍,尽管条件艰苦,但医疗队的队员们没人叫苦叫累,都是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眼神坚定,毅然“逆行”,直奔被称为“红区”的重症隔离区。
肩负重托,挺身抗疫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疫情阴霾下的“红区”,医护人员的义无反顾,患者自身的坚强勇敢,让陈红这个有着26年重症护理工作经验的医疗队队长感受到了别样的生机。
身处抗疫一线,陈红和队友们每天要面对不同的重症患者,也要经历各种悲欢离合,队员们都深知每一位患者背后都有着一个家庭的期盼,她们的肩上也担负着这些家庭的重托,为此,每个人都不敢马虎,都是一头扎进护理工作中,一丝不苟。
陈红介绍,虽然工作时间长、任务重,但队员们都很认真,冲在一线加班加点,互相照顾,互相加油打气。
“在这段日子里,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携手抗疫,苦过累过笑过也哭过,一切都充满人生的意义……厚重的防护服让你们行动受碍,汗流浃背,但那认真、勇敢的眼神,让我觉得你们是最可爱的人!”2月26日,陈红在《致战友的一封信》中这般评价她的队友们。
第五篇:2020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
如今,援鄂医疗队也开始了返乡之旅,在武汉的两个月中,每个人都此印象十分深刻。下面小编整理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欢迎阅读。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1
和往常一样,忙完闲下来和爱人聊天,突然手机响起,很晚了,是谁呢?打开手机,信息是护士长发来的,看完信息我就呆住了。爱人看我表情,问我怎么了,我说是前线支援报名通知,“我要不要报名啊? ”爱人问我:“你是怎么想的?”我说我作为一名有10多年呼吸重症医学科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同时也是10多年党龄老党员,我当义不容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爱人毫不犹豫的支持了我的决定。可是我走了,家里的老人和两个小孩怎么办呢?“你去吧,家里放心交给我。”就是爱人简单的一句话,和他那坚定的眼神,给了我鼓励,我第一时间报名了。2月1号中午收到通知,我们医院20名同志将作为四川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时间紧迫,医院立即组织大家培训,结束培训已晚上10点,匆忙购物,匆忙收拾行李。临走前只告诉父母和孩子自己去成都周边支援,孩子们还小,什么都不懂,父母年岁高,我不想让他们为我担心。
第二天,家人送我到医院。让我很感动的是医院为我们20人配置的物资,一夜之间,全部准备到位。正值春节和疫情期间,这么多东西,想必医院也是费尽心思。出征仪式在医院门诊大厅进行,领导及同事们为我们践行鼓气,我们斗志昂扬的踏上了征程…...四川航空英雄机长亲自为我们护航,飞机快抵达武汉时空乘的其中一句话让我感动不已:“今天我们送你们上前线,待疫情结束后,我们接你们回家。”
到达武汉,专车将我们接到驻地,我们安顿下来,赶紧跟领导及家人报了平安。没有丰盛的晚餐,甚至我们都没有怎么说话,就直接带上行李进了自己的房间。清洁、消毒、收拾生活用品,收拾妥当已经很晚了,就匆匆睡了,接连几天都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没有压力那是不可能的。
后面三天都是培训,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及操作。很有幸听了李兰娟院士亲自授课指导。培训得很细致,老师很严谨,我们听得也很认真。
2月6号我们就正式进入病区,我们所在的医院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洗手、戴口罩、戴帽子、穿防护服、戴鞋套、穿隔离衣,熟练的进行着每一项动作,同事之间的互相检查,保证穿戴正确后进入病房。进入病房后不到半个小时,汗水就浸湿了衣服,护目镜也起雾了。几个小时后,护目镜就把脸压变形了,但是我们仍然坚守岗位,并用心为每一位病人护理,不停的为他们加油鼓劲,增加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工作中,我感受到的是同事之间的默契和战友之间的关爱。和我一组的是四川大学华西四院的老师,我在他们中是工龄最长的一个,加之对办公工作相对熟悉,所以组长安排我上主班,主要负责处理医嘱,配药,协助组长协调清洁区和隔离区的各项事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工作也得到了病人及领导们的认可。
刚到武汉的时候物资紧张,什么都缺,但是现在收到了四面八方援助的物资,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在中国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也让我们感受到武汉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坚毅和友善。武汉人民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在驻地,无论我们几点下班,哪怕是凌晨一两点,都会吃到热喷喷的饭菜,酒店服务人员总是说:“你们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只要我们办得到的,都会尽全力满足。”是的,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出门带上生活垃圾,正好遇见保洁叔叔,他随即抢过垃圾,说“你的手是用来医治病人的,我来就好了”,武汉感谢你们,虽然戴着口罩,但是同样能看见她们的笑容和坚定的眼神,我眼眶湿润了。每天来回穿梭在驻地和医院之间,上下班的每个时刻早早已有公交车停在那里等着我们,我们问师傅累不累,晚上凌晨三四点还来接送我们,他说不累,累的是我们。正是无数个他们默默付出,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没有怨言,只有必胜的信念。
最后愿你我都能守住岁月,待到春光灿烂之时,所有美好都会随着春风款款而来,期待万物复苏,春暖大地!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2
2月2日14时许,太原武宿机场。
弓清梅举着手中的小红旗,在队伍前整队出发。1日晚10点多,这位来自山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专业的主任医师接到通知,将赴鄂展开支援,并担任此次山西援鄂医疗队医疗组长、领队。
“没跟母亲说,68岁的她刚做了一场手术。”弓清梅说,“但她迟早会知道的。”弓清梅戴着口罩,眼眶虽有一些发红,但眼里仍闪出医生惯有的理性与冷静。
山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2日出征,共有119人,来自山西各地6所医院。归期未知,在最短的时间内,他们都安顿好了家人,而家人都给予他们莫大的支持。
妻子过了安检、身影消失有一阵了,高瑞峰还是不放心,一直望着那个方向。6岁的女儿一起来送妈妈,小口罩却更加凸显了她那两只会说话的眼睛,她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妈妈。高瑞峰说,妻子白文君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重症专业主管护师,昨晚女儿不睡觉赶制了一张卡片:“妈妈你一定胜利,你一定能行,我爱你不仅(在)今天,还在未来的每一天。我爱你妈妈,加油武汉,加油中国。”上面还画着一颗红色的心。
长治市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55岁的李春雨是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一家三口都从医。此行,他也没敢透露消息给年迈的双亲。“疫情在变化,我们每天看着心里也不好受,祖国需要,义不容辞,这是医者应该做的,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这次也是为我的女儿做一个榜样!”
黄小丽、连丽丽、于淑君读卫校时同班,同为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护士。到了机场,她们仨才发现,这回又同去战“疫”了!“我们不约而同报了名,老同学在场,信心倍增。”说着,黄小丽和两位老同学默契地伸出手来,相互击掌。昨晚,黄小丽给正在出差的老公电话“汇报”此事,老公说了一句“没事,去吧”,就一直默默地没出声。她知道老公无条件支持,只是有点担心。女儿读高二,她拉住妈妈的手没说什么,后又嘱咐妈妈做好防护。今早6点医疗队集合,出门前,她没有喊女儿。
36岁的王婷是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她的爷爷、爸爸都是医生,2003年“非典”时奶奶坐着轮椅送爸爸支援太原,今天爸爸又送她去支援武汉。8岁的儿子没问她何时回来,“孩子懂事,不问”,她说。
说起前一晚的离别,山西白求恩医院护士王晓凝有些动情。“告诉孩子要去出差,孩子先是手舞足蹈地喊‘妈妈走了没人逼我做作业了’,后来听到我和爸爸的对话要去前线了,马上过来抱住我不让走。”王晓凝说,接到消息后,丈夫一晚上都在积极帮着准备东西,但背地里,却偷偷发了条朋友圈说“今天晚上睡不着了”;告诉父母时百般纠结如何措辞,二老只说了一句“保护好自己”。
山西白求恩医院护士陈素清的儿子后天过生日,来送行的同事拿着手机,录下她对儿子的祝福:“儿子,在家听话,好好写作业。”
“妈妈,你在治疗病人的时候保护好自己,你在穿防护服时要穿好,要戴正护目镜。”这是白求恩医院呼吸重症科主管护士卫晶收到的6岁女儿的信。早上看到妈妈在收拾行李,6岁的李卫伊没有多问,躲进房间剪了一个“娃娃”,并通过爸爸的笔表达了对妈妈的“嘱托”,然后悄悄塞进妈妈的电脑包里。爸爸李群说,女儿多次强调,她给妈妈说的话“一个字都不能改”。
发稿时,记者看到弓清梅朋友圈发的消息:“我们一定会平安回来!武汉加油!”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3
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包含我市援鄂抗疫医疗队在内的国内各地医疗力量纷纷驰援武汉,展开了战“疫”大行动,当地群众也对危难时刻义无反顾前往医疗搏击 “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满是感激。护理师、中共党员邓达丽是汕大医附一医院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她向记者介绍了他们抵鄂开展工作后,武汉普通市民们对汕头医疗队发自内心的暖心细节,让她满是“感动和温暖”,这也是我市援鄂抗疫医疗队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心声。汕头援鄂抗疫医疗队表示,有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民众的大力支持,他们将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邓达丽介绍,援鄂抗疫医疗队到达武汉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感动和温暖。听得最多的话就是“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第二多的话就是“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来支援武汉。”
“我们入住的酒店前台有2、3个经理,100多人入住后,他们不辞辛苦,不断给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像门锁、用电、清洁物品等各种出现的小问题,忙得像陀螺转,大堂经理下午接近2点了还没吃中午饭,但她没有丝毫怨言,每次见到我们都给我们大大的微笑,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真的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来支援武汉。你们辛苦了!’” 邓达丽说道。1月28日抵达汉口入住后当晚有些人因当地天气寒冷冻得无法入睡,一反映,有关部门立刻让人送了暖炉和电热毯,还给医疗队配了洗衣机用来清洗外套,种种举动让人暖心窝。
1月30日上午,医疗队员们到在家乐福超市在购买日常用品时,超市店员听到队员们聊天交谈得知是支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后,对队员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来武汉支援,谢谢你们,如果你们需要配送我们可以帮你们送到居住的酒店。” 邓达丽称她听后随口感叹:“你们现在还有配送服务啊,真的很厉害呀。” 超市店员解释说:“超市目前是暂停配送了,但是你们来支援武汉,我们真的谢谢你们,你们需要的话我们就配送上门,真的谢谢你们,你们温暖了我们武汉人的心。”
还有武汉市民自发捐赠生活用品的暖心行动,他们听说酒店有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入住,担心医疗队员一路匆匆,没有时间也不熟悉当地路况,可能来不及去购买生活的塑料桶和脸盆,就掏钱购买后送到酒店,悄悄放下后就离开了。另外,武汉市内的酒店还轮流热心援助医疗队的餐饮,爱心餐饮所附的便条写着:致敬可爱的白衣天使,谢谢你们拼尽全力守护这座城市,武汉加油!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4
“每天都有难忘的事,无论是病人还是队友。”当问及在“红区”是否有令人难忘的事时,陈红说了这样一句话。
让陈红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太太,她总是郁郁寡欢,对待治疗也很消极,她们前去鼓励老人也不见效。经过详细打听,她们才了解到,原来老人的老伴也在住院,老人不知道老伴的情况如何,心中挂念,但又怕询问医生得到坏消息,所以很纠结。
了解情况后,陈红和队友们决定成为这对老夫妻沟通的“桥梁”,在老太太治疗时,她们会讲老爷子在如何用药,病情如何;在老太太吃饭时,她们也会说老爷子在吃什么,吃了多少,并会鼓励老人:“你也要多吃一些,老爷子在监督你呢!”;在老太太睡觉时,她们又会代替她老伴说一句“晚安”。
真心换真情,在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这对老夫妻笑着顺利出院,并给医院发来了感谢信,让“逆行”医护人员感受到了“回流”的温暖。
待疫情结束,共赏春光
而这种温暖,陈红从家人处也感受到了。陈红介绍,在将要去援鄂的事告诉家人时,家人对她给予了足够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连她的行李都是爱人和儿子给她整理的。收拾行李后,这父子二人又目送她远行,用这种举动默默支持着她。
临行前,陈红并未告知家中已年过7旬的父母,怕他们担心,家人也在帮她瞒着老人。直到两个星期后,瞒不住了,老人才知道女儿已经去了武汉。“我母亲当时就哭了,但怕我分心,又不敢给我打电话,还叮嘱家人也不要影响我工作!”家人的支持让陈红更加有信心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当问及待疫情结束后有何心愿时,陈红称,她希望在那时看到老人们的脸上荡漾着笑容,母亲推着婴儿车在林荫路上漫步,学生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上课,温馨平和的春风吹进每处家园,而她们这些队员们则平安返乡,阖家团聚,一起感受着最平凡、最平静但又是最真实、最真切的春光。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5
她是19名援鄂医疗队队员心目中最美的队长,她是家书致歉丈夫“待我凯旋,定与你一世长安”的柔情妻子,她是父亲眼里工作上拼劲十足的能干女儿,她是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奔赴武汉战疫一线的“钢铁战士”……她的故事,让不少人含泪称赞。她是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副院长、松江区援鄂医疗队队长柴丽莉。
队员心中最美的她,深夜写下最真的谢意
2月28日,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援助的第31天,作为队长的柴丽莉给每一位队员写了一小段评语,并向大家表达了内心深处最真的谢意。她说:“感谢你们给与我机会,让我参与你们的成长。”
一个月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队员们的性格及每个人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情况都被她摸得清清楚楚。19段评语的背后是她三十多个日日夜夜关心队员积累下来的队长“心得”,每一次抽空谈心,每一次询问生活所需,每一次叮嘱督促做好防护,每一次深夜整理修改队员们战疫日记,看似平淡的战疫生活在她看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前几天,一向不写心得体会的队员王叶琴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心中的“最美逆行者”队长》。让王叶琴记忆犹新的是,1月28日刚刚抵达武汉那晚,入驻当地酒店安排好队员们的住宿后,柴丽莉没顾上休息便打电话给提前出发的3名松江队员,询问生活及工作所需。放下电话便匆匆赶去开会,夜里11点开完会回来,她又坐在电脑前写工作计划直到次日凌晨3点。
“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固然重要,但是对疫情的防控更加重要百倍千倍。”在武汉支援的这段日子,柴丽莉几乎每天都会重复这句话。指导、督查当班队员的穿脱防护服是例行动作,即便30多天时间过去了,她从未放松帮大家“把关”。她总是再三叮嘱大家切断传染源是重中之重,引导大家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加强对身边的医护技、患者、工勤人员等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家人心中最拼的她,临走时没有丝毫犹豫
前段时间,柴丽莉的父亲柴卫仁给远在武汉支援的医务人员写了一首七律。诗中那句“多多保重身体,并盼全员凯旋”藏着父亲对女儿的爱与祝福。“丽莉在那边少打电话回来,偶尔联系也是说不了几句就匆匆挂掉了,我们知道她很忙。”今年74岁的柴卫仁说,家人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去打扰她。
回忆起女儿报名支援武汉,柴卫仁直言在家人的预料之中。17年前,作为一名年轻的传染科临床医生,柴丽莉自愿报名投身防疫隔离一线,而今,成长为一名“老兵”的她更加没有犹豫。“她的个性就是这样,工作上的事从来都是冲在前面的。”据柴卫仁介绍,女儿和女婿感情很好,结婚这么多年来被女婿宠成了“公主”,从早晨起床后的爱心豆浆到下班回家后的丰盛晚餐,基本都由女婿帮她张罗得好好的,很多时候甚至连锅碗瓢盆都不用她上手清洗。看似“娇贵”的她在单位却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此次报名支援武汉也是一点也没犹豫。
“她是党员,理应冲在前面。作为队长,她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照顾好队员。”心疼之余,柴卫仁也替女儿感到骄傲。正如柴丽莉本人在她的“满月”心得中所言,“这场疫情,远了距离,却近了心灵;隔离了物理空间,却隔离不了大爱;这场这场疫情,让我们懂得付出,懂得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