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风声》观后感
《风声》观后感
以谍战为题材的电影《风声》终于公映,电影一开始紧张的音乐,将整个影 院内的人们带入了那个曾经烽火连天的年代,风声二字也在满目疮痍远眺长江大 河的背景下出现在视线之中。此时此刻,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国家危难的时代。日本入侵,汪蒋军阀混战,在以汪伪为首的卖国贼的一句话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强力号召下,拉开了残杀共产党人士的大幕,同时也在上演着 共党人士与刽子手回首反击的精彩大戏。共产党人运用自己的智慧组织了一次一 次的成功暗杀,多少个不知名的战士倒在了解放中国的道路上。故事的一开始,一个女共产党员在暗杀成功之后,被实施了严刑逼供,最终以死充分表现了汉奸 的残忍无情,狡猾冷血,故事也摈弃了以往俗套的情节和表现手法,熟悉的面孔,崭新的理念,让敌人的狡猾凶残展现的淋漓尽致。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偌大的一个千年文明古国被跳梁小丑走狗汉奸们 重重的刺伤了民族情节。王志文所扮演的刑侦处长,游刃有余地完成了一个反面 角色的演绎,在白色恐怖之下实施帮凶的过程,嗜血成性,老奸巨滑,冷血残忍,致使很多同胞死在了自己同胞的手中。而最后看到自己的结局难逃一死时的无奈 拼死相搏,好像明白了什么,可笑之余只是可悲。这说明,叛徒最终是要难逃一 死的,他们的行为最终要受到严惩。不可否认,日本大和民族的明治维新,衬托出我们华夏民族当时大多数人们 的麻木意识形态,这也是导致这场灾难降临的主要原因。影片中武田君这个日本 军政后裔,冷漠而冷峻的日本军人形象,演绎出了一个变态民族的自卑和狭隘,在泱泱大国面前是多么的可悲,被英勇的共产党玩弄于股掌之间还全然不知,甚 至曾为自己的精明神武而得意。当民族与民族出现对立时,民族的魅力和人性就 充分体现出来了。他最终得到了应有的结局,这也预示整个影片的结束,跪下的 画面,是在向这段历史认错,象征着这场浩劫在人类历史上已经结束,将永远的 死去,注定留下全体华夏民族的仇恨,等待我们人类的宽恕。影片中第一个死去的人是白小年,也许是受到梅兰芳的影响,说话做事一股 娘娘腔。面对严峻的考验,也只能无力地反抗,为自己辩解,可即使神武的司令 员也爱莫能助,他第一个就败下阵来,在一池血水中浮起的尸体,死不瞑目。还有一个胆小怕事的游说政客,在此次事发后表现出极度的恐慌和不冷静,
这样的性格注定不可能做成什么大事。他深深地明白王处长的残忍,明白裘庄是 进城容易出城难,他也明白自
己坚持不了那种人间极刑的痛苦,想到自己将被严 刑拷问,生不如死,不敢面对这种恐惧,只好自己加速自己死亡的进程。作为当 时大多数中国中产阶级的代言人,内心对美好生活十分向往,可又无力改变当局,懦弱的性格支配下想提前改变这生不如死的结局。张涵予饰演的吴副大队长,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物,这种人最能做成大事。过硬的军事背景练就了一副铁胆雄心,故事和情景的真实性,再现了那个时代人 吃人的残忍画面,正是由于吴队长和老中医的配合,才让影片达到了高潮,精彩 地重现了当年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的铁蹄之下顽强惊人的意志,这是人类求生本 能的基本体现,是那时的中国要凤凰涅盘获得重生的强烈欲望的体现。正义是不 会屈服于妖魔鬼怪的淫威的,而在影片中也充分展示出了中国男人的人格魅力,面对恶劣环境表现出的战友情,也是影片最为温情的一面,这一点正好和王处长 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生动传神的表演感动了在场的很多观众。影片告诉我们谁能 够经受得了磨砺,谁就是成功的缔造者和命运的主宰者。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是 中国人智慧的浓缩。洒脱自然真实的叙事方式略显老套,但并不妨碍影片的别具 匠心,反而是最成功的地方。看完影片只能感叹中国革命的成功来之不易,值得 今天的我们自勉。李宁玉其人是完全的小资人士,一个留美博士生无形之中卷入了这场没有硝 烟的谍战,一个传统的中国知识女性也同样惨遭毒手,并且在顾晓梦危难之时作 出了理智的选择,同时也成为了少数幸存人士中的一员,在解放的后做了一名普 通的纺织工人,在最后还是由她结束了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她在自身受到侵犯 时出于本能的一声吼叫,表现了中国女性内心的反抗,也表现了敌人的残忍和冷 酷。顾晓梦其人直率开朗,表现了她作为地下党的多重性格,一个频频出入于声 色场合的女子,是很难和共产党联想上的。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中国女性展 现了中国女性的智慧,伟大和善良,即使没有刘胡兰死得壮烈,但同样惊天地泣 鬼神,她无私无畏的精神把影片再次推向了高潮,她和吴副队长的完美配合,最 终将情报送了出去,挽救了革命组织。她的牺牲也让吴副队长这个人物更丰满了。而影片中还有一位小人物,贴布告的瘸腿老人。他至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话,
这是无声的对抗。其实在那时的中国,像他这样的人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为革 命努力做着贡献。故事情节逻辑紧凑,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虽然是老套的故事,但经过 这一般演绎,完全焕发了光彩,入木三分。电影结
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是思考,对 工作和生活的思考,对做人做事的思考,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第二篇:风声 观后感 两篇
风声 观后感 两篇
人的一生,或短暂、或漫长,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而后离开这个世界,时间无情的吞没所有,所有曾与你有关的记忆、有关的事情,甚至你是谁,也将不会有人记得。身体将化为灰烬,名声、荣誉、钱财将只是过眼烟云,那么“风声”过后,留下的究竟是什么呢?
谷子地义无反顾、慷慨激昂的追求的是什么,难道只是那一枚勋章吗?
顾晓梦、吴志国牺牲自己、奋不顾身,难道只是为保家人的平安吗?
多少人不顾艰险、奋不顾身?多少人铤而走险、义无反顾?多少人宁死不屈、惨遭凌辱?风声过后,留下了什么……
回首过往,从破除封建制度以来,中国人民经历了长久的战争,长久的革命,长久的饥荒,使国民经济低迷萧条,科技落后,却正是延续了中国人民这种几千年来的不懈奋斗、坚强不屈的精神,如今,才有发达的交通路线,高耸云立的摩天大楼,高科技的载人飞船。正是一代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延续,才会有中国的如此成就。
这是我第4次看《风声》这部片子,第一次只是感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日本人血腥刑罚的不人道,是义愤,是怒火;第2次却十分感动,感动的是那些为解救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甘愿牺牲的精神,多少次,他们在绝望的时候,不曾想过儿女情长,不曾想过尘世世俗,而只是坚定的要将信息传出,即使是付出生命;第3次却感到了无力,那是一种深深的无奈,无奈于战争对人的摧残,无奈于世间的世态炎凉,无奈于人们的麻木,人们之间的猜忌;而再观这部影片,更多的是感慨,无数的地下党员、无数的人民为了和平与解放流血了、牺牲了,顾晓梦、吴志国、谷子地只是还原了少之又少的为民族解放牺牲的人,董存瑞、刘胡兰这些至今人们仍然能记得的名字,已经不再仅是他们的名字,太多我们无法知道、无法查证甚至无法记住的名字,是“风声”过后留下的一种精神,是我们用来代替“奋不顾身、义无反顾、坚定不屈”的代名词。他们的身体陨灭了,但是精神却一直留了下来,他们可能并未曾想过自己会留名于世,他们只是用生命在民族危难之际,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而当我们心怀这些信念的时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怀念与回报。
顾晓梦、吴志国作为地下党员,他们孤独的时候没人来安慰,深陷危机的时候没有人来救援,甚至在临死前还要散播假信息迷惑敌人,而他们却仍然巍然不动,坚定信念,他们只是用行动回答了李宁玉的问题“传递消息比生命还重要吗?”
从错误情报发出去的那一刻,从被困在裘庄的第一天起,他们完全在日本人的监视之下,他们没有丝毫的行动机会,开始他们仍然在等待机会,等待可以将情报传出去的机会,但是,当白小年成为第一个牺牲者后,吴志国、顾晓梦便已经了解到若要将信息传出,势必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从单独审讯时顾晓梦便将矛头直指吴志国,到就餐时二人的争锋相对,再到后来的揭发,他们是同志,他们无声的便以达成协议,在二人同时被怀疑时,一定要站在对立面。
我惊讶于二人的默契,通过一首变调的“空城计”,他们展露了同志的身份,通过这首“空城计”,他们达成了“情况危急,一定要将信息传出”传出时两人对立的决定;同样通过这首“空城计”,吴智国成功将“情报是假,切勿行动”的消息传出。是什么样的默契使二人如此信任?什么样的默契是二人心照不宣?
我震撼于吴志国的坚强,如果当一个敌人承认“这个人不是普通人”时,那么这才是真正的强者。他是老枪,老鬼的直接上司,他在最后一刻告知了老鬼——顾晓梦这个信息,并要求顾晓梦保全自己,他在顾晓梦的手心上写下了“我顶”二字,便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那是同志之间在艰难时的鼓励与支撑。他受电击仍牙关紧锁,承受针扎的痛苦,直到执行者无计可施,那一根根长长的银针刺穿了他的身体,他却仍然能够在被送去急救时,哼着“空城计”将信息传递出去。怎样的人可以如此坚强?怎样的人又可以如此坚定?
我感动于顾晓梦的无谓,从一开始她便已经料定、也已经做好了牺牲自己的打算,她总是在为她的玉姐缝补着衣服,那是她留下的遗言,她是以怎样的心情看着做着这些事?酒吧里跳着舞的她,是不折不扣的有钱人家的大小姐,骄纵任性的性格,“目空一切”的神态,在第一次看《风声》时,从未想到过她会是老鬼,会是那个默默无闻,潜伏得最深的人。是怎样的环境使一个本该柔弱、骄纵的女子变得如此坚强?她可以对家人、对如亲姐姐一般的李宁玉无情,无视玉姐的痛苦,就这样一直蛰伏,就这样让李宁玉直接将自己暴露给日本人以传出信息。当她终于以真面目与李宁玉相对时,确是决绝的准备牺牲的时候。在吴志国与她无声的对话说“我顶”时,她含着泪将同志“出卖”,但她却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正如武田所说:“她就是想死”。是因为只有死人可以离开裘庄,只有这样才可以确定的将信息传出去。
很多人感动于顾晓梦在炼狱中留下的话:“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为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而我最感动的是那句“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那是一种怎样的气魄,一个怎样的千金小姐说出了这样的话,一双柔弱的肩膀是怎样扛起这样的重担?在她面临死亡的5天中,在她灿烂无畏的笑脸下,究竟隐藏着什么?面对着酷刑,面对着武田的威逼,她难道不害怕吗?一双如此柔弱的肩膀上究竟怎样扛下这么沉重的责任?她是以怎样的心情留下了这些话?
其实,这不仅仅是顾晓梦的话,更是无数默默无名的牺牲了的人们的话,他们为了完成祖国交给的任务,为了民族的生死存亡,他们舍弃了自己的小家,而转身投入革命,面对着敌人的严刑,面对着敌人给与的屈辱,他们咬牙承受,即使以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惜。
这只是一种精神,一种敌人永远不会了解的精神,正如晓梦的话: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永恒的精神、永远的信仰。正是这份坚定的信念,支撑着无数中国人民在最艰难、最危险的时候,舍身成仁,英勇就义。他们用生命证明了、诠释了这样一种精神。
风声,它的声音是什么?是低声的吟唱,是灵魂的呼唤,是眼神的坚持。我在流泪,看到了晓梦和吴志国两只手紧紧的握在一起,眼神里的泪,那一句“我顶”,是我听到最阳刚的话。我不知道,活着的人如何去面对死亡的恐惧,但是他们为了信仰坚定了意志。吴志国对李宁玉说:晓梦是用自己身体来传出消息的。晓梦说;虽然我的肉体陨灭了,但我的精神和你们同在。
凛冽的风声呼啸而过,耳畔仍萦绕着吴志国那曲“空城计”,眼前仍浮现出顾晓梦那巧笑盼兮的身姿,仿佛她依旧坐在那里缝补着衣服。是的,她在那里,她会一直在那里,虽然身躯陨灭,但她永远被定格在那一瞬间,深深地植入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
裘庄上空挡住日月的乌云已经散去,危机已经化解,以一个年轻女子的生命为代价;抗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以数十万、数百万的生命为代价。正是他们用生命换取了今日的和平与发展,换取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解放,他们用鲜血诠释了这种精神,用生命书写了这种信仰。
风声响起,乌云密布;风声过后,雨过天晴。有多少人记住了风声中究竟发生了什么?究竟带走了什么?究竟传递了什么?究竟牺牲了什么?又究竟留下了什么?
风声 观后感二
刚看完《风声》,眼泪止不出地流。
此刻,内心很乱……
每当看这种抗日时期的电视或电影,我就特别特别恨日本人。同为人类,为什么大家不能好好相处,非得以那么残忍的手段残害我们。每当看见那些残酷无情的刽子手以极其残忍的酷刑残害我们的同胞时,我真恨不得以相同的手段让那些可恶的日本人受同样的罪—让他们也尝尝生不如死的感觉。(我知道我这样想显得很小气,很不理智,我并不认为自己有多么高明,只是某些时候很赞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且作为女子,小气自古以来似乎被认为理所当然。)
我想,日本人其实蛮可笑的,一边用极其残忍(说实话,我觉得他们的所作所为简直连畜生都不如)的手段杀害我们中国人,一边还要轻蔑的说我们是“支那人”。是的,在他们看来,我们确实是低下.无知的民族,我也不想辨别,可是他们的行为就可以显示出他们有多么高明吗?我不知道。但是,如果说一个民族以侵略他国.残害其他名族来作为衡量民族贵贱的标准,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日本人确实很“高贵”,日本这个名族也确实很“伟大”!
其实,我也知道,那些都是过去了,不应该耿耿于怀。就如一个人,也许他以前犯了不可原谅的错,可是只要他能够深刻认识到自己错了并且改正,那他还是个好同志。可偏偏有些“高贵”的日本同志不但不承认,还大言不惭的说是来帮助我们解放,真是可笑至极!如果说一个人这样,我会觉得他本质已经坏掉了(但是一个民族这样,是不是就说明这个名族天性就是残暴之徒,我一介女流之辈,学识浅薄,不好妄作评判)。
前段时间,日本海啸+地震。刚开始听说,我想真是活该!刚开始我真是这么想的,可是后来也觉得自己不对,毕竟犯错的不是他们,而且大难当头人人都是受害者。但如果我们政府真要搞个募捐,我想我是不大愿意捐这个钱。甚至有个恶毒的想法:捐钱给他们,让他们强大了好再来侵略我们?正所谓,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我不迷信,但还是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也许,日本人该想想是不是老天在惩罚他们先辈的罪行!看新闻时,我也想,日本岛遭受了这么严重的破坏,会不会再次激发他们的残暴本性。你想想,他们国家被破坏得一塌糊涂,会不会又想“解放”别的国家呢?(呵呵,可能我想多了)
其实,如果我们自己国家强大,民族团结,别说一个小小的日本,就是十个也不怕。怕就怕国难当头,举国都是贪生怕死之辈。清政府闭关锁国,自以为是,最终破灭也是理所当然。其实一个国家就好比一个人一样:你原地踏步,虽然你也没有退步,可是人家一直在进步,那么你就相对落后了。
以上纯属一个浅薄.无知的小女子的个人拙见,只是发发牢骚而已,别无他意。
第三篇:《风声》观后感
《风声》观后感
“风声”过后
2008级车辆3班葛欣20080410307
人的一生,或短暂、或漫长,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而后离开这个世界,时间无情的吞没所有,所有曾与你有关的记忆、有关的事情,甚至你是谁,也将不会有人记得。身体将化为灰烬,名声、荣誉、钱财将只是过眼烟云,那么“风声”过后,留下的究竟是什么呢?
谷子地义无反顾、慷慨激昂的追求的是什么,难道只是那一枚勋章吗?
顾晓梦、吴志国牺牲自己、奋不顾身,难道只是为保家人的平安吗?
多少人不顾艰险、奋不顾身?多少人铤而走险、义无反顾?多少人宁死不屈、惨遭凌辱?风声过后,留下了什么„„
回首过往,从破除封建制度以来,中国人民经历了长久的战争,长久的革命,长久的饥荒,使国民经济低迷萧条,科技落后,却正是延续了中国人民这种几千年来的不懈奋斗、坚强不屈的精神,如今,才有发达的交通路线,高耸云立的摩天大楼,高科技的载人飞船。正是一代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延续,才会有中国的如此成就。
这是我第4次看《风声》这部片子,第一次只是感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日本人血腥刑罚的不人道,是义愤,是怒火;第2次却十分感动,感动的是那些为解救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甘愿牺牲的精神,多少次,他们在绝望的时候,不曾想过儿女情长,不曾想过尘世世俗,而只是坚定的要将信息传出,即使是付出生命;第3次却感到了无力,那是一种深深的无奈,无奈于战争对人的摧残,无奈于世间的世态炎凉,无奈于人们的麻木,人们之间的猜忌;而再观这部影片,更多的是感慨,无数的地下党员、无数的人民为了和平与解放流血了、牺牲了,顾晓梦、吴志国、谷子地只是还原了少之又少的为民族解放牺牲的人,董存瑞、刘胡兰这些至今人们仍然能记得的名字,已经不再仅是他们的名字,太多我们无法知道、无法查证甚至无法记住的名字,是“风声”过后留下的一种精神,是我们用来代替“奋不顾身、义无反顾、坚定不屈”的代名词。他们的身体陨灭了,但是精神却一直留了下来,他们可能并未曾想过自己会留名于世,他们只是用生命在民族危难之际,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而当我们心怀这些信念的时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怀念与回报。
顾晓梦、吴志国作为地下党员,他们孤独的时候没人来安慰,深陷危机的时候没有人来救援,甚至在临死前还要散播假信息迷惑敌人,而他们却仍然巍然不动,坚定信念,他们只是用行动回答了李宁玉的问题“传递消息比生命还重要吗?”
从错误情报发出去的那一刻,从被困在裘庄的第一天起,他们完全在日本人的监视之下,他们没有丝毫的行动机会,开始他们仍然在等待机会,等待可以将情报传出去的机会,但是,当白小年成为第一个牺牲者后,吴志国、顾晓梦便已经了解到若要将信息传出,势必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从单独审讯时顾晓梦便将矛头直指吴志国,到就餐时二人的争锋相对,再到后来的揭发,他们是同志,他们无声的便以达成协议,在二人同时被怀疑时,一定要站在对立面。
我惊讶于二人的默契,通过一首变调的“空城计”,他们展露了同志的身份,通过这首“空城计”,他们达成了“情况危急,一定要将信息传出”传出时两人对立的决定;同样通过这首“空城计”,吴智国成功将“情报是假,切勿行动”的消息传出。是什么样的默契使二人如此信任?什么样的默契是二人心照不宣?
我震撼于吴志国的坚强,如果当一个敌人承认“这个人不是普通人”时,那么这才是真正的强者。(读后感)他是老枪,老鬼的直接上司,他在最后一刻告知了老鬼——顾晓梦这个信息,并要求顾晓梦保全自己,他在顾晓梦的手心上写下了“我顶”二字,便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那是同志之间在艰难时的鼓励与支撑。他受电击仍牙关紧锁,承受针扎的痛苦,直到执行者无计可施,那一根根长长的银针刺穿了他的身体,他却仍然能够在被送去急救时,哼着“空城计”将信息传递出去。怎样的人可以如此坚强?怎样的人又可以如此坚定?
我感动于顾晓梦的无谓,从一开始她便已经料定、也已经做好了牺牲自己的打算,她总是在为她的玉姐缝补着衣服,那是她留下的遗言,她是以怎样的心情看着做着这些事?酒吧里跳着舞的她,是不折不扣的有钱人家的大小姐,骄纵任性的性格,“目空一切”的神态,在第一次看《风声》时,从未想到过她会是老鬼,会是那个默默无闻,潜伏得最深的人。是怎样的环境使一个本该柔弱、骄纵的女子变得如此坚强?她可以对家人、对如亲姐姐一般的李宁玉无情,无视玉姐的痛苦,就这样一直蛰伏,就这样让李宁玉直接将自己暴露给日本人以传出信息。当她终于以真面目与李宁玉相对时,确是决绝的准备牺牲的时候。在吴志国与她无声的对话说“我顶”时,她含着泪将同志“出卖”,但她却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正如武田所说:“她就是想死”。是因为只有死人可以离开裘庄,只有这样才可以确定的将信息传出去。
很多人感动于顾晓梦在炼狱中留下的话:“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为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而我最感动的是那句“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那是一种怎样的气魄,一个怎样的千金小姐说出了这样的话,一双柔弱的肩膀是怎样扛起这样的重担?在她面临死亡的5天中,在她灿烂无畏的笑脸下,究竟隐藏着什么?面对着酷刑,面对着武田的威逼,她难道不害怕吗?一双如此柔弱的肩膀上究竟怎样扛下这么沉重的责任?她是以怎样的心情留下了这些话?
其实,这不仅仅是顾晓梦的话,更是无数默默无名的牺牲了的人们的话,他们为了完成祖国交给的任务,为了民族的生死存亡,他们舍弃了自己的小家,而转身投入革命,面对着敌人的严刑,面对着敌人给与的屈辱,他们咬牙承受,即使以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惜。
这只是一种精神,一种敌人永远不会了解的精神,正如晓梦的话: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永恒的精神、永远的信仰。正是这份坚定的信念,支撑着无数中国人民在最艰难、最危险的时候,舍身成仁,英勇就义。他们用生命证明了、诠释了这样一种精神。
风声,它的声音是什么?是低声的吟唱,是灵魂的呼唤,是眼神的坚持。我在流泪,看到了晓梦和吴志国两只手紧紧的握在一起,眼神里的泪,那一句“我顶”,是我听到最阳刚的话。我不知道,活着的人如何去面对死亡的恐惧,但是他们为了信仰坚定了意志。吴志国对李宁玉说:晓梦是用自己身体来传出消息的。晓梦说;虽然我的肉体陨灭了,但我的精神和你们同在。
凛冽的风声呼啸而过,耳畔仍萦绕着吴志国那曲“空城计”,眼前仍浮现出顾晓梦那巧笑盼兮的身姿,仿佛她依旧坐在那里缝补着衣服。是的,她在那里,她会一直在那里,虽然身躯陨灭,但她永远被定格在那一瞬间,深深地植入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
裘庄上空挡住日月的乌云已经散去,危机已经化解,以一个年轻女子的生命为代价;抗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以数十万、数百万的生命为代价。正是他们用生命换取了今日的和平与发展,换取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解放,他们用鲜血诠释了这种精神,用生命书写了这种信仰。
风声响起,乌云密布;风声过后,雨过天晴。有多少人记住了风声中究竟发生了什么?究竟带走了什么?究竟传递了什么?究竟牺牲了什么?又究竟留下了什么?
是什么?是一种精神,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是一种信仰,一种不畏牺牲的信仰;是一份挚诚,用生命去守护的挚诚。
《风声》观后感
刚看完《风声》,眼泪止不出地流。
此刻,内心很乱„„
每当看这种抗日时期的电视或电影,我就特别特别恨日本人。同为人类,为什么大家不能好好相处,非得以那么残忍的手段残害我们。每当看见那些残酷无情的刽子手以极其残忍的酷刑残害我们的同胞时,我真恨不得以相同的手段让那些可恶的日本人受同样的罪—让他们也尝尝生不如死的感觉。(我知道我这样想显得很小气,很不理智,我并不认为自己有多么高明,只是某些时候很赞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且作为女子,小气自古以来似乎被认为理所当然。)
我想,日本人其实蛮可笑的,一边用极其残忍(说实话,我觉得他们的所作所为简直连畜生都不如)的手段杀害我们中国人,一边还要轻蔑的说我们是“支那人”。是的,在他们看来,我们确实是低下.无知的民族,我也不想辨别,可是他们的行为就可以显示出他们有多么高明吗?我不知道。但是,如果说一个民族以侵略他国.残害其他名族来作为衡量民族贵贱的标准,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日本人确实很“高贵”,日本这个名族也确实很“伟大”!
其实,我也知道,那些都是过去了,不应该耿耿于怀。就如一个人,也许他以前犯了不可原谅的错,可是只要他能够深刻认识到自己错了并且改正,那他还是个好同志。可偏偏有些“高贵”的日本同志不但不承认,还大言不惭的说是来帮助我们解放,真是可笑至极!如果说一个人这样,我会觉得他本质已经坏掉了(但是一个民族这样,是不是就说明这个名族天性就是残暴之徒,我一介女流之辈,学识浅薄,不好妄作评判)。
前段时间,日本海啸+地震。刚开始听说,我想真是活该!刚开始我真是这么想的,可是后来也觉得自己不对,毕竟犯错的不是他们,而且大难当头人人都是受害者。但如果我们政府真要搞个募捐,我想我是不大愿意捐这个钱。甚至有个恶毒的想法:捐钱给他们,让他们强大了好再来侵略我们?正所谓,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我不迷信,但还是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也许,日本人该想想是不是老天在惩罚他们先辈的罪行!看新闻时,我也想,日本岛遭受了这么严重的破坏,会不会再次激发他们的残暴本性。你想想,他们国家被破坏得一塌糊涂,会不会又想“解放”别的国家呢?(呵呵,可能我想多了)
其实,如果我们自己国家强大,民族团结,别说一个小小的日本,就是十个也不怕。怕就怕国难当头,举国都是贪生怕死之辈。清政府闭关锁国,自以为是,最终破灭也是理所当然。其实一个国家就好比一个人一样:你原地踏步,虽然你也没有退步,可是人家一直在进步,那么你就相对落后了。
以上纯属一个浅薄.无知的小女子的个人拙见,只是发发牢骚而已,别无他意。
第四篇:风声观后感
《风声》观后感
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描写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影片,都有大致相同的套路:龌龊凶残的敌人和高尚纯洁的我们之间的斗争。在那些影片中,我们恐惧并憎恨当年的日本侵略者,却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屠杀中国人,倒好象日本人生而邪恶,本性就是要对中国人进行屠杀和掠夺;在那些影片中,我们崇拜敬仰我们的战士,那些看似没有七情六欲的勇士们,为了我们的祖国,像神一样战斗着。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革命者,在他们成为革命者之前,他们首先是活生生的人;日本侵略者,在他们屠杀中国人之前,他们也是人。是人,就有喜怒哀乐,就有七情六欲,就有自己的理想和生活。于是我们把他们都当成人,站在人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析,发现一切竟然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当抗日英雄走下神坛,当日本侵略者摘下魔鬼的面具,也更使我们多了一份感动和对战争的憎恨。2009年国庆期间上映的《风声》,就是这样一部影片。
在建党90周年之际,我党支部组织观看了《风声》这部红色电影。与其说《风声》是一部谍战片,不如理解为一部表现小人物抗战的悲情大戏,一部我党地下组织与汪伪政权之间对决的谍战大片。看过这一部中国版本的《电锯惊魂》之后,相信大多数观众都会与我有相同的感受,那就是既惊悚又震撼,惊叹国内居然也能拍摄出如此高技术含量的大片。
片中以审问为线索,兼有倒叙插叙等表现手法,为观众朋友们细腻地刻画出小人物在抗战大背景下的不屈抗争。可以说,这是一部近年来少有的精彩电影。无论是演员阵容,还是特效场景,乃至影片内涵都达到了一个顶峰。影片题材的选择很符合国内大陆的主流题材,抗战题材一直是国内大片的首选题材。不过这一次以小人,多角度,悬疑的形式来反映抗日斗争。
影片的时间定于抗日战争初期的1941年。正时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时期。几个重要的人物角色被同时放于汪伪政府下的一个古堡式的建筑中。裘庄像油画中的城堡,室内场景也是油画感觉,华丽而庄重:大厅斑驳的墙壁,室内古典华丽的壁纸和家居,那么有质感,年代感一下就出来了。几个角色的身份,任务,都不竟相同。并且日军需要通过审问来抓住“老鬼”一名中共地下党员。片中由李冰冰和周迅扮演的密电人员虽然道不同,但为了民族大义,转为互相为谋。最
后周迅扮演的女密电专家为了掩护同志,毅然牺牲自己,转移了敌人的注意力,将情报送出了古堡。
影片内容并不复杂,但是片中对演员之间相互猜疑的刻画描写相当到位。让观众也体验了一把破案的感觉,可以说不到最后,不知道谁是片中的“老鬼”。片中也暗地里表现了国共抗战在地下的联合。反映出,国难当头,不论党派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民族精神。李冰冰扮演的角色原为国民党一名电报技术人员,技艺高超,却为在汪伪政府工作,而视为姐妹的周迅却是暗藏敌人内部的一名国名党情报人员。二人虽然身份不竟相同,但是都拥有高超的破译电报的水平。片中以莫尔斯电码为线索,沟通了同为“战友”的共产党潜伏人员。张涵予扮演的硬汉形象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本片在场景特效上处理很到位,在表现用刑的镜头上可谓恰到好处。既表现出了敌人残酷的刑罚,也表现了英雄的坚韧不屈!黄晓明扮演的日军头目,不仅在外在表现的冷酷无情,在内心也表现得阴险毒辣。可以说,每一次镜头转换到闻讯场景时,观众朋友们也一同身临其境,感受那紧张,恐怖的气氛。另外,出现在影片中的人物,都让人觉得突出而不突兀。
周迅扮演的“老鬼”顾晓梦,表面上,妩媚、性感、单纯,实际上坚强、勇敢,具有牺牲精神;李冰冰扮演的李宁玉,与顾晓梦相反,乍看上去冷傲、倔强、痴情、不畏强暴,防线一旦被攻破,就像一排被推倒的骨牌,难以复原;张涵予扮演的“老枪”吴志国,是个理智的硬汉,不仅拥有强壮的体魄,更拥有坚不可摧的意志;英达扮演的金生火,懦弱无能且贪生怕死;苏有朋扮演的白小年,是个擅长唱青衣的同性恋;黄晓明扮演的武田,残忍果断的外表下,掩盖着一颗自卑的心;王志文扮演的王田香,身为日寇走狗,心中却有一块纯净之地——爱着顾晓梦,然而,即使爱着顾晓梦,依然履行着走狗的职责而对顾晓梦进行酷刑折磨,使得这条走狗比通常的更肮脏了几倍。
通过这次观看红色电影,我了解到我党在抗战时期的艰苦与不懈的奋斗,终是这一代人的付出生命和鲜血的代价换来了祖国现当代的繁荣安定。我们要向革命前辈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第五篇:《风声》观后感
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二班
学号:3120141202215姓名:张雪微
——电视电影《风声》观后感
摘要:电视电影《风声》以跌宕起伏的情节,悬疑紧张的故事氛围,以及勇敢坚毅的鲜明人物特征使观众充分感受到故事背景的时代特点和人物所具有的时代精神。其对于观众的吸引力不仅仅是依靠其对于险象环生,环环相扣的情节描写,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环境的展示再现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富有个性的人物刻画。
关键词:情节悬疑;性格坚毅;神秘卧底;人物形象
引言
《风声》这部电影,通过较长的篇幅讲述故事。虽然时间较长,但故事情节脉络清晰,丝毫没有冗长,繁缀之感。作者构思巧妙,运用“希区柯克”式的旁观者视角来设置悬念;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像观众呈现了一部神秘感十足的悬疑影视作品。电视电影《风声》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致刻画,展示了剧中“老鬼”的坚毅品格以及“同志”间默契配合,舍身救国的大无畏精神。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抗日年代,爱国仁人志士们“捐躯赴国难”的令人钦佩的精神的再现。
一、《风声》的主要内容
1942年10月10日,汪伪政府举办庆祝国民政府成立三十周年盛大仪式,一名汪伪政府的要员被枪杀,引起了日本方面的高度重视。日军特务课机关长武田怀疑这一系列暗杀行动是北平地区共产党领导人“老枪”策划的,希望抓住这次机会破获他的组织。
武田调查到负责发送指令的“老鬼”就潜伏在剿匪司令部内,于是将最有可能接触到电报的五个嫌疑人带到了封闭的裘庄——伪军军事参谋部部长吴志国,伪军总司令侍从官白小年,伪军军机处译电科科长李宁玉,伪军军机处译电科科员顾晓梦,伪军军机处处长金生火。
调查的期限只有五天,武田必须采取各种手段甚至残忍的酷刑才能找出“老鬼”。被软禁的五个人为了保全自己,也在处心积虑的观察着周围其余四人,都希望尽快把“老鬼”揪出来以便自己能够安全的离开裘庄。吴志国亦正亦邪,白小年文质彬彬,李宁玉自持冷静,顾晓梦洒脱娇纵,金生火处事温吞,他们当中谁才是真正的“老鬼”?在种种酷刑下,“老鬼”仍然誓死守护秘密,用生命将假消息送出了裘庄。
二、《风声》的主要特点
(一)独特的叙事视角
1.“希区柯克”式旁观者全知视角
该部电影,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像我们呈现了整个故事发生的过程。但与其他电影电视所不同的是,作为旁观者的观众即使在充分把握了故事情节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清楚的知道“老鬼”,“老枪”究竟是谁。
2. “字幕”和画外音
影片中还运用“字幕”和画外音的叙事视角。运用“摩斯密码”的形式将画外音用字幕呈现在观众眼前,富有新意且极贴合影片背景和主题,使人回味无穷。
(二)悬念设置精妙
《风声》作为一部谍战悬疑电影,它特别注意悬念设置的重要性,从一开始由一个“裘庄”的清洁工开始埋下伏笔:“谁是老鬼?”,“谁是老枪?”。这两个问题是故事的线索,贯穿于整部电影。电影中通过对被囚禁的五个人的层层盘问,直至施以酷刑,看似“老鬼”的真面目就要浮出水面,而后笔锋一转,情节突变,老鬼的身份又成迷。猜不透到底谁是鬼,谁都可能是鬼。作者就是通过这样不可预料的情节使整部电影一直处于紧张压抑的气氛下神秘感十足,惊心动魄而又十分吸引观众。直至结尾处,共产党人牺牲,感情基调才由紧张,恐怖变得悲壮。情节中引入密码极其破译 可以说,整个故事就是因为一份加密的假情报开始的。在汪伪政府时期,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地步,情报加密发出去再解密是避免情报被窃取所必不可少的。影片中出现的被软禁的五个人中除了“白小年”以外,其他的人均是密码高手。于是伪军发出的情报被潜伏于敌人内部的共产党人截获,再通过加密技术将情报送出去。于是,电影中出现大量的“加密”“解密”,“母本”,以及通篇出现的“摩斯电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没有接触过这些的,所以对其的兴趣自然是很大的。特别是片中顾晓梦将情报用“摩斯电码”缝在自己的内衣上,靠自己的尸体带出去的事对人的震撼是很大的。深深的感受到共产党人将任务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伟大精神。
(三)鲜明的人物特征
顾晓梦:伪军剿匪司令部行政处收发专员,容貌美艳、身材玲珑有致,个性洒脱外露,有一点点叛逆感、娇纵感,又冰雪聪明。李宁玉:伪军剿匪司令部译电组组长,面容姣好清秀、眉眼透出精致的美,性格自持冷静。吴志国:伪军剿匪大队长,霸气、高大壮硕、亦正亦邪的气质。武田:日军特务机关长,长相英挺,为人阴狠毒辣,冷静中透出疯狂。白小年:伪军总司令侍从官,恃宠而骄却又胆小如鼠。金生火:伪军军机处处长,胆小多疑最后因害怕受刑而选择自杀结束生命。
影片中,顾晓梦与吴志国均为共党潜伏在伪军政府的卧底,可彼此却从不认识。“老鬼”都戴着一副面具,真实的面目只有自己人才能发现。他们二人就是通过一曲只有自己的同志才能听出蹊跷的《空城计》认识到对方的。在其二人已被怀疑时,他们选择牺牲一人来保另一人出去,在这个过程中,激烈的心理斗争是必须的,他们都希望对方能够活下来,这种无畏的精神与汪伪政府内部互相出卖形成鲜明的对比。尽管受尽酷刑共产党人誓死也要守护秘密,守护党,守护人民。他们肉体虽殒,灵魂永存。
三、主要结论
总的来说,《风声》是一部含金量极高的电影,不论从人物性格还是情节设置方面都能深切的感受到哪个时代的特点以及共产党人为复国大业所有的牺牲奉献精神。最后以影片末顾晓梦的一段话结尾: 我不怕死,怕的就是爱我者不知道我为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名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殒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