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观后感

时间:2019-05-11 21:5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毕业生》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毕业生》观后感》。

第一篇:《毕业生》观后感

《毕业生》观后感

1967年,“新好莱坞电影”的出现,使更多贴近现实生活和年轻人思想感情的电影出现。在这个变革中,达斯廷·霍夫曼的成名作《毕业生》是一部举足轻重的代表作。这部大胆揭露六十年代年轻人迷失方向,揭开美式中产阶级虚伪面具的电影,向我们表露了新的一代人,新的一代的价值观,成为“新好莱坞电影”的先锋之作。

本片描述了一个刚步出大学校门的社会新鲜人本恩,面对众人口中所谓的美好前程,自己却对未来生活感到茫然。而父母对本恩的一生充满了期望,一切都似乎已经安排好了:入读大学、进入研究所、成为中产阶级、和一个家境相当的女人结婚。最要命的是,这种期望已经无可厚非。作为孩子,他明白父母是善意的,这些期望都是为了他好,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或许是最完美的人生规划,但对于他来说,只能让他更为困惑与悲哀。在家庭晚会来客中的鲁宾逊太太对这个小伙子很感兴趣,并让本恩开车送她回家。风流的夫人不断挑逗本恩,但被拒绝。可是接下来无聊的日子加之自己对未来的迷茫,不久后他便开始了同鲁宾逊太太约会,不知不觉中他也爱上了鲁宾逊太太的女儿伊莱恩。鲁宾逊太太知道真相后坚决反对,并想尽办法拆散两人的交往。本恩终于找到机会向伊莱恩表白了爱意,并坦诚了自己曾经的堕落,只是没说出那个夫人的名字。伊莱恩原谅了他,但鲁宾逊太太的震怒使伊莱恩猜到了一切。伤心的她在父母的精心设计下与一个叫卡尔的人仓促结婚。本恩得知这一消息,不顾一切,费尽千辛万苦奔向了教堂,他要尽最后力量挽回心爱的人。最后镜头停止跟随在车后,静静地看着汽车远离,给人很微妙的感觉,为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想象与憧憬。

作为观众,我们可以无限的想象,也许是对青春的伤逝吧,导演为表现毕业生的迷茫与无助,特意插入让本恩穿上潜水服一步一步的往游泳池走去的镜头。从潜水服里只能看到外面的人在欢笑却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在本恩的世界里,只能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迷茫麻木的内心使得所有人的脸都是缓慢的,扭曲的,静止的。这可以是本恩的内心独白,或是本恩对外界极其厌恶的一种表现。在每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人的眼中,所有恶意或善意的忠告与借鉴,都将被隔离出他们的世界。潜水服似乎是本恩的保护罩,匆匆潜入水中,就是他急切想摆脱一切世俗的反应。呼吸声,遮盖住世间喧哗,但是抵挡不住外界对他的影响与制约。父亲一次又一次把他按入水中,似乎在暗示着你应该按着我给你规划好的一切走每一步,你永远是我手中的一颗小小的旗子!无奈的他似乎也只有默默的沉入水底,等待着一切。当本恩在酒店为嬉闹喧哗的各类上流人士开门,看着他们漠视的只顾自己沉迷的脸,他才明白自己的未来在何处。本恩虽然优秀,然而走出学校依然对未来充满了迷茫,还为此成为了父亲合伙人的老婆的情人。直到他遇见了伊莱恩,才看到了自己盼望已久的生活,他才不再为此迷茫下去,不顾别人的冷嘲热讽,甚至是爱的人的父母的威逼,依然不放弃,最终赢得了自己的爱情。可以说这部电影介于悲剧与喜剧结局之间,表现的不仅是美国迷茫的一代人的生活,还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换来成功的喜悦。

影片里有太多关于大人们和本恩的矛盾与冲突,但本恩开始只是想要逃避。对于他来说,逃避这一切,也许就能远离那些虚假的微笑和不现实的世界,可是难道我们就必须现实,现实得没有自我、没有反抗、没有自己的世界吗?在该拒绝的时候为什么要接受,在该反抗的时候为什么要忍受。大部分的我们已经在岁月里丧失了对童话的幻想,已经丢失了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但是我们偶尔还会留有对现实的反抗与一丝丝幻想。本恩从温文尔雅,到出言不逊;从西装革履,到衣衫褴褛;从乖巧听话,到我行我素。他打破了一切父辈们引以为傲的形式主义的生活标准,而去追求心灵交会的巅峰体验。伊莱恩是他在爱情中的转折,同时也

是他整个命运的转折。在她这里,他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与动力。其实这也告诫了我们,对于所有将要踏上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在迷茫阶段的指引忠告往往是起不到作用的,关键是要让我们自己揭开社会神秘的面纱,自己寻找生命的真谛,发现生活的奥秘。我们可以迷茫,但是不要迷失了自己。不要成为生活的傀儡,学会发现生活,感受生活,那么才能让自己的舞台更加绚丽!

第二篇:毕业生观后感

《毕业生》影评

《毕业生》拍摄于1967年,是一部划时代的老电影,它带来了一场好莱坞电影模式的转变,使好莱坞电影从纯粹的“逃避现实”消遣品逐渐变成“反映现实”的艺术品,进入了“新好莱坞电影”时代,解构了在美国当代年轻人的思想感情,对于社会的迷茫和反叛,讽刺了当代的“美国梦”这一大人的世界。

《毕业生》主要讲述了年轻的本恩刚从大学毕业,虽然他的父母正忙着筹备一场热闹的家庭晚会来为他庆祝,但本恩自己却对未来生活感到十分茫然。在他的毕业晚会上,来客中的鲁宾逊太太对这个小伙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让本恩开车送她回家。在这位风流夫人的不断挑逗下,加上日子过得越来越无聊,本恩不久后便开始了同鲁宾逊太太的约会,也因此邂逅了太太的漂亮女儿伊莱恩。伊莱恩的纯洁善良使本恩怦然心动并深深地爱上了对方。虽然本恩终于找到机会向伊莱恩表白了爱意,自己从前的荒唐行为也得到了伊莱恩的原谅。但两人的感情很快遭到鲁宾逊太太极力反对,而伊莱恩最终也猜到了自己母亲与本恩的特殊关系。伤心之余她选择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男孩仓促结婚。本恩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不顾一切向教堂冲去。他的努力,能否阻止这场没有幸福的婚礼?而他们能否突破世俗的重重阻力,获得真正的爱情呢?

本片的开始通过对本杰明的近景刻画,烘托出本的面目表情,那散乱的眼神,僵硬的面部,表现出本在毕业后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与不安,在由镜头的不断拉远,拍摄整个飞机里大多数乘客的都是“大人”,他们掌握着社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财富,来表现本即将面对的未来生活是大人们掌握的传统的,古板的世界。在回到家中,本的父亲为本举办毕业派对,请了很多从小就认识本的大人朋友们,夸耀本在大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奖学金这一事迹,而在此时,本却一个人呆在自己的房间里不愿出来,镜头在此给了本一个特写,表现本的孤独,不被理解,迷茫,而镜头不断的伸缩,把本身后的鱼缸加入到画面中,我想也许这鱼缸的鱼是本的象征,鱼缸里有水,有充足的食物,有新鲜的氧气,可鱼儿却被困在那小小的鱼缸里,不能肆意的游曳,肆意的摆动身体,这鱼缸是不是象征着大人们的权威呢?在这一段影片中,还出现了本片最经典的台词,“I don't know,I want it to be different.”这句台词,可以算是本片的一个主旨,我是那鱼,我要冲出鱼缸,冲向大海,让生活变得与众不同。在父亲的劝告下,本走出了房间,来到了楼下,他尽量躲避那些所谓的大人们,寻找自己的安静之所,他需要思考,如何让生活变得不一样,更多彩。

影片的第二部分是从罗宾逊夫人的勾引到宾馆的彻夜淫乱最后到本所谓的爱情的。这一部分是本成长的历程,从开始的拒绝到大胆的追求,本完成了整个反叛的深华。在这一部分中,使我捧腹的是本的满头是汗的特写,蹩脚的社会经验与及胆战心惊的偷情心理。其中有三个经典镜头,一个是宾馆里的全景尽头,在与罗宾逊夫人的第一次偷情的宾馆里,本去抚摸罗宾逊夫人的胸部,却忽然走到了宾馆的墙角,猛烈的撞击墙面,并打算中途离去,表现出了本内心的挣扎,对传统道德的畏惧,与及对大人权

威的妥协。一个是本潜入游泳池下的主观镜头,水下一片蔚蓝,没有声音,没有人影,没有喧嚣,有的只是自己沉闷的呼吸声,传统的,刻板的道德深深的束缚着这个年轻的身体,年轻的心,年轻的思想,从四处看到的都是那单调的蓝,感到的都是四周迫来的水压,好累。一个是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把宾馆,卧室,泳池连续在了一起,本在宾馆,卧室,泳池,家这四点一线的往往复复,沉溺在打破传统道德的欲望中,增加了沉闷,压抑的气氛,刻画出本在其中的苦恼,不安,迷茫。然后影片继续向前,伊莱恩从伯克利回来了,家人们都要求本去和伊莱恩约会,本很不愿意,这是大人们的决定,不是本的自身意愿,而且本也承诺了罗宾逊夫人,绝不和伊莱恩约会。但到最后本还是和伊莱恩约会了,并爱上了伊莱恩。我想这是因为罗宾逊夫人的竭力阻止,本出于对罗宾逊夫人的愤怒,反叛,对大人世界传统道德的挑战与及两颗年轻的心的共鸣,他们都需要生活过得不一样,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追求,不愿在被别人操纵,不在坐提线木偶。

影片的最后本去追求自己所谓的爱情,最终通过一种有为传统道德的方式来抢得了他的爱情。在此部分中,最讽刺的画面是,罗宾逊来到本租住的屋子里,极尽讽刺,挖苦,阻止本去追求她的女儿,让我联想到了前一个部分,罗宾逊对本的劝告,“年经人要去享受生活的美好”。忽然觉得这些所谓大人的面目是如此的丑恶,是的,本从家里不顾一切的驱车奔向伯克利,不是正是听取了他的劝告吗?本不是在追寻生活的美好吗?好讽刺,既然你是

这样劝告的就应该支持本的行为,鼓励他和你女儿结婚,而不是拼了命的阻止,强势的安排自己女儿的婚姻。

影片的最后一组镜头是本和伊莱恩冲出教堂,大笑着冲入一辆黄色的公交车,他们携手坐向最后一个座位,坐定,笑过之后,两人望着远方,默默的沉思,不说一语,没有相互的微笑对视有的是对未来更深的迷茫。联系到本在教堂的竭斯底里的大喊与及伊莱恩看向大人们愤怒的表情的特写,我知道了,他们的结合不是爱情,只是对大人的一种反叛,对社会的一种怒吼,对现状的不满。

看完《毕业生》,想想自身目前的处境,所生活的社会,一股说不出的苦涩涌上心口。我们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父母权威的阴影里,父母安排了我们的生活,计划着我们的生活,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按部就班,千篇一律的这样一直下去,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工作也不是自己选定的,而是父母,还是父母,我们永远生活在大人的权威下,我们是那木偶戏中提线木偶,是那鱼缸里的鱼,父母说的永远是对的,我们所说的永远是错的。就是这样,慢慢地我们失去了自我,拥有了完全一样的生活,没有色彩,没有方向。不,不,那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我们应该去寻找自己不一样的生活,活得与众不同,鱼要游向大海,鸟要飞向蓝天,别在回到那缸,那笼中,自己属于自己,生活不应向任何事物低头,即使是我们的父母,长辈,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让一切阻碍我们活得不一样的都一边去吧,我永远是我,不

是大人世界的附庸品。虽然我也迷茫,不知道我的未来会怎么样,我会把我带向何方,但是我只要知道生活仅仅只属于我,我的未来要在我手上,别来操纵这一套,我要享受年轻的美好,不管以后我是富有,贫穷,只要我曾不一样过。

第三篇:《毕业生》观后感

《毕业生》

为什么会选择《毕业生》这不好莱坞影片,在没看过的情况下,本着自己即将面临大四毕业的急促之情,于是满心欢喜的看了这部影片,看完后却沉重异常,本以为是一部励志片,没想到我之前都是生活在错觉里。所以将在以下文字中将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来具体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情节突出,角色分明

本恩的父母忙着筹备庆祝他毕业的家庭晚会,但本恩却对未来生活感到茫然。来客中的鲁宾逊太太对本恩很感兴趣并不断挑逗他,但被拒绝。可是日子如此无聊,不久后他开始了同鲁宾逊太太幽会,同时他也爱上了她的女儿伊莱恩。鲁宾逊太太知道真相后坚决反对,并想尽办法拆散两人的交往。本恩终于找到机会向伊莱恩表白了爱意,并坦承了自己的堕落,只是没说出那个夫人的名字。伊莱恩原谅了他,但鲁宾逊太太的震怒使伊莱恩猜到了一切。她伤心地决定与别人结婚。本恩得知这一消息,不顾一切向教堂冲去,他要尽最后力量挽回爱人的心,当两人成功私奔坐在公交车上时,却又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看了影片内容后,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也不会想到会有这么一种情节:主人公先后与母亲和其女儿搞上关系。不过吸引人的还不止一处:本恩与罗宾逊太太之间的畸形爱情;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刚毕业对未来充满迷茫,又折射出当下毕业生的共同心声;父母安排好的工作与婚姻也让年轻人不知所措;还有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坚持不懈的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主人公本恩是一个刚刚毕业的优秀大学生,可以说,演员达斯汀·霍夫曼演得很到位,把一个刚毕业的还留有学生样的本恩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荧幕上:当鲁滨逊太太第一次勾引他时,他是如此的排斥与拒绝,认为他们不应该发生这样的事情,但随着生活的无聊与迷茫,于是他以询问的语气打电话给鲁滨逊太太;当他第一次开房怕被人知道时,他是如此的胆怯与滑稽;当他最终明白伊莱恩才是他的真爱时,又是义无反顾的去追求,即使被拒绝。

罗宾逊太太,因生活充满乏味而酗酒成性,于是不顾伦理勾引了本恩,还自私的让本恩不要和他的女儿见面,但最终她自私的想法终究没有实现,百般阻挠后仍没效果,于是想以告诉所有人真相来威胁本恩,当影片最后看着本恩声嘶力竭的呼喊着在教堂里的伊莱恩时,鲁滨逊太太面目狰狞的对要走的女儿说:“太迟了”时,自私,嫉妒之情溢于言表。

拍摄到位,剪辑高超

一部优秀的影片,不仅与它的故事内容有关,而且与它的后期拍摄与剪辑也很有很大关系,显然《毕业生》很合理的处理好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罗宾逊太太和本恩一一对话场景中,本恩处于镜头中的弱势地位,或者是背光处,或者是坐立不安(鲁滨逊太太却坐得稳如泰山)。显然通过这样的拍摄角度,让主人公很显然的处在不利的位置上,看出年轻人在成人世界面前的弱小;胯下借位的造型也让人回味无穷:前景是罗宾森太太穿着丝袜的大腿,后景是目不转睛盯着她的本恩,这样的拍摄角度很好的营造出一种焦虑,压抑的气氛,也感受到此时本恩内心的折磨。

此外,片中蒙太奇的运用也值得称叹。当本恩穿着衬衣躺在宾馆床上时候,鲁滨逊太太为他解开扣子,然后给脸部特写,再拉开镜头,移物换景到了本恩自己的卧室,他起身关上房门,然后坐在电视机前,再次先给特写再拉开,又回到宾馆,鲁滨逊太太穿着内衣在他面前走来走去。接下来他在泳池里一扑,切到在宾馆他扑向鲁滨逊太太,然后画外音响起他回头,场景又回到泳池。这一段眼花缭乱的蒙太奇非常完美的拼接起来,且其流畅制造出的时间流逝,把二人偷情由激情冲动继而转为无聊的重复。表现出本恩沉湎于“水”与“性”的世界中,为我们展现出他空虚的精神世界。

内涵深刻,发人深省

看完后不是激情澎湃,而是认真反思,首先想到的就是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是否也会向片中本恩那样由于深感前途渺茫又觉得生活无聊,最终经不住爱情,权利或金钱的诱惑而逐渐堕落?听过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问一个出租车司机:“开车时什么时候最危险?”他回答道;“没有乘客时。”确实,当你没有目标,心中茫然时就是最危险的时刻。于是我试着问我自己:“我是个有目标的人么?”经过这几天的反复思考,我觉得自己现在虽然目标不是很明确,但已有一个大致的方向了,相信自己一定会逐渐摸清自己内心深处到底想要什么的。我想,大学四年不是白念的,这四年,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虽然在未来的道路中,有人会短暂的迷失自己,但我相信他总会迷途知返的,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就想本恩一样,不顾一切的追求自己的真爱。

当片中本恩的父母把他们自认为好的的安排强加在本恩身上时,也让我想到自己的父母,知道父母都是为了我们好,从上大学到包办婚姻,父母总想让孩子按照自己既定的,规划好的路线走,却从来没有过问此时孩子心里的感受。最近看了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当看过挑战者李云龙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时,他的爸爸老是给他施加压力,通过玩魔方,超强训练来增强脑力,从而牺牲了儿时大量本该玩耍的时间,当评委问他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时,他却怎么也不知道了,这是社会的悲哀。

本片的总体结构是很清楚的前后两段,前面是Mrs Robinson,后面是她的女儿。这两段结构中推进故事用了好莱坞电影不常见的的叙事手法,即对话段落和表意段落截然分开,相互交叉。这特别在前半段Mrs Robinson里有很明显的体现。

具体来说,对话段落里的台词每段都非常有意思,基本是本杰明和成人之间的对话。而这些对话,最重要的不是具体的谈话内容,而是对话模式处处都在体现着成人世界的潜规则。在Mrs Robinson和本杰明一一对话场景中,导演总是安排本处于镜头中的弱势地位,或者是背光处(Mrs Bobinson在明处),或者是坐立不安(Mrs Robinson坐得稳如泰山)。在这些段落里,导演利用了一切电影语言就是要安排主人公处在不利的位置上,说明年青人在成人世界面前的弱小。

表意段落,即Simon And Garfunkel的配乐。这时场景与MTV没什么不同,与故事的主体发展是无关的,重点是主人公内心感觉的写照。从开场的The Sound of Silence(打字幕时就是个表意段落),后来的April Come She Will,Scarborough Fair,所配的画面,不是游泳池,就是房间里的鱼缸(这里都是借用“水”来表示成人世界,本杰明对待“水”的态度也有很有意思的转变)。

《毕业生》某种意义上来看,不仅是商业制作的产物,而且是按照类似艺术电影的标准来制作的。导演有意运用的大量镜头语言,其实并不通俗,比如多处使用突然变焦来表现主人公孤零零的状态、和他人的距离感,比如前后景之间的强烈对比(包括海报中最著名的那双腿),等等。特别是表意段落中关于水的意象,如果画面时间再长一些,如果再删去所有配乐,画外音只有沉重的咕咕咕的水声,就非常类似于艺术电影的表达了。

音乐的作用在本片中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使影片更加通俗。影片剧本很考究。主体的对话只是在表现成人世界的对话模式,大量的深意其实是含而不露的,我小时候看就没能完全理解。

比如Mrs Robinson不让本杰明和她女儿约会。为什么?如果单看宾馆里一场戏,剧中人的解释是很含糊的,按照对话来理解,大约就是“本杰明配不上这姑娘”。其实抛开对话,非常容易想明白:如果你和她有性关系,当然就不能再和她女儿有性关系了!成人世界的潜规则就是:婚外情虽然不提倡,但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被谅解的(Mrs Robinson和丈夫已经分开睡了,达成了某种妥协);但是绝对不能先后和母女两人发生关系(台湾就因为本杰明的这一举动,禁演《毕业生》20年,可见约定俗成的伦理极限)!但是对于本杰明这一不懂成人规则的年青人来说,唯一的规则就是要“真”。所以和Mrs Robinson的关系对于他来看只是“一次握手”,而与她女儿的感情才是“真”情,没有理由不去追求。

本片的大量对话就是这种虚假对话,能指和实指是分裂的,这就是成人世界的对话习惯。本杰明第一次约女孩子出去时也想采用这种对话,当女孩子问他:“你是不是讨厌我”时,本杰明故作轻松的说不是。但看到她的眼泪后,真情开始浮现,成人世界的虚假对话模式也就完全抛开脑后了。影片的对话有大量双关。我大约听到了六七处,记下的有两处:

一处是宾馆前台第一次问本杰明:“Do you come to have an affair?”听到“affair”,本杰明猛吃了一惊。

另一处是本杰明到处问人婚礼在哪里进行,说 “I'm supposed to be at the wedding”。知道了最后抢亲,就觉得这句很好笑,本杰明其实是说“新郎应该是我”!影片的置景很讲究。特别是本杰明的房间布置,背景中的海报,照片等都很细致地在提示人物心理。

本杰明母亲的造型也刻意地和Mrs Robinson完全一样。这为故事的主题又加上了一层深意。影片的结尾抢亲是很激动人心的。但是上车以后,随着和开场一样的The Sound of Silence响起,本杰明又开始迷惘了。影片拒绝像一般商业电影一样用完全的光明和大团圆做结局,也说明导演当时的创作姿态是很先锋的。

第四篇:《毕业生》观后感

美国电影《毕业生》~ 有的电影,能让人感怀至深,唏嘘良久,那能称为一部成功的电影;而有的电影,当时你也许知识稍微的触动,但它却能穿过时光的隧道 在遥远的将来的日子里,牵起你丝缕的回忆,抓住你的心,那叫做一

部经典的电影

这部大胆揭露六十年代年轻人迷失方向,戳破美式中产阶级虚伪面具的电影,成为“新好莱坞电影 ”的先锋之作。

本片描述达斯汀?霍夫曼饰演一个刚步出大学校门的社会新鲜人本恩,面对众人口中所谓 的美好前程和他的父母筹备庆祝他毕业的家庭

晚会,本恩却对未来生活感到茫然。来客中的鲁宾逊太太对这个小伙子很感兴趣,并让本恩开车送她回家。风流的夫人不断挑逗本恩,但被

拒绝。可是日子如此无聊,不久后他开始了同鲁宾逊太太幽 会,同时他也爱上了她的女儿伊莱恩。鲁宾逊太太知道真相后坚决反对,并想

尽办法拆散两人的交往。本恩终于找到机会向伊莱恩表白了爱意,并坦承了自己的坠落,只是没说出那个夫人的名字。伊莱恩原谅了他,但 鲁宾逊太太的震怒使伊莱恩猜到了一切。她伤心地与一个叫卡尔的人伧促结婚。本恩得知这一消息,不顾一切向教堂冲去,他要尽最后力

挽回 爱人的心。

还有最后镜头停止跟随,静静地看着汽车远离,给人很微妙的感觉,也有点忧伤!它没有一个明确的结尾,电影并没有像童话故事一样告诉

我们

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本恩和伊琳在摆脱束缚后兴奋的表情并没有持续多久,脸上又出现了惆怅和茫然,这让我们的堕入了想

象的

深渊,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同时也是留给我们思考的一个问

题,毕业生的路在哪里?

导演为表现毕业生的迷茫,特插入让达斯汀霍夫曼穿上潜水服一步一步的往游泳池走去的镜头!从潜水服里只看到外面的人在欢笑却听不

到他

们的声音,唯一能听到的只是男主角沉闷的呼吸声!主角虽然优秀,然而走出学校依然迷茫,故而被当了别人的情人。影片里有太多关于大

人们 和主人公的矛盾冲突,他只是想要逃开。逃开这一切,也许远离那些虚假的微笑很不现实,可是难道我们就必须现实,现实得没有自我、没

有反抗。在该拒绝的时候为什么要接受。大部分的我们已经在岁月里丧失了对童话的幻想,但是我们还有对现实的反抗。

当他和比他大20岁的女人夜夜同床共寝时,那疯狂的行为让他找到了青春的所在了么。他在床上试图问她一些问题的时 候,他的兴

奋和她 的不耐烦说明了他和她之间的隔阂无法挽回。他们在一张床上所要寻求的和要得到的根本是截然不同的事情。无论在最当初他曾怎样给与

承诺,她却仍旧阻止不了爱情的力量。在那里我们看到所谓的成年人和青少年之间的差别,每个年龄层都有它独有的感受。这种差别绝不

流于表面的对于流行与传统的观念上、生活方式的差别。而是由于时间停留痕迹的长短所刻画的心境的不同。青春的魅力就在于存在着这

样 太多美好的可能性。而那个无悔的青春正在与把这些可能性 变为现实。青春总是这样带 着荒唐可笑的色彩的,我们往往犯了不可原谅的错

误之后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们总算可以清楚,在青春的日子绝没有哪种错误是无可挽回的。我只是觉得,青春并不是不顾一切的把无知

作借口,用冲动和浪漫的诗意去挥霍的被激情所引导的,真正青春的开始一定是义无反顾地爱,并把这种爱执着的坚持下去的勇气。

我只是有点担心。担心什么? 我的未来。那又是什么?

我不知道...我只想...与众不同。

这是Ben与父亲的对话。很显然,长辈们不知道年轻人到底在想什么。而年轻人自己 也不知道。据说这部电影反映了美国六十

年代

年轻一代的迷惘。可是在我看来,迷惘与年轻永远共存,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心的方向,以及是否朝着哪个方向去坚持。这种固执和执着是

少痴狂的青春最美好的品质。决不只是说不,更要说是。

影片的音乐更是增添了一种忧郁的色彩,悠悠的,清清的,让人不知不觉的进入了自己内 心的世界去思考些什么.他对自己的人生充满

了疑

问.或许他也曾憧憬过很多美好的未来,但在现实生活中他要面对的东西远远超过了学校的书本,他要面对各种诱惑,还要承受高潮过后的寂寞,这就是人生.或许他还没有作好准备,或许他开始暴露他人性中的缺点.年轻人表现出了他坚不可摧的决心,那些木讷,彷徨,无主见,似乎 一下子被丢弃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近似于执拗的热情,毫不畏惧世俗的眼光,坚持追求着自己的爱情。

《毕业生》这个名字仿佛就是个噱头般存在。那种刚刚迈出校园又即将踏入社会的一群孩子们,那种内心微妙的变化令人好奇得想要

探究竟。从影片的开始本的脸上就是一脸麻木的表情,正是所有毕业生所共有的.这部电影表现的是美国迷茫的一代生活,拿到我们现在的大学

生依然不过时。很多地方对这部电影的评价都很高。我觉得这部电影有点像缓慢诗。我非但不觉得它是一部年轻人的电影,反到我觉得是

个带有老年人节奏的电影。很慢。像是一路在思考但又一路没有下决定的讲述方法。就和男主角的状态一样。电影的整体节奏也有些感觉

浑噩噩,甚至连结尾的时候都感觉不像结尾。

一.迷茫 二.诱惑 三.自我意识的觉醒

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了整部电影,但它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一定内在逻辑关系。由于对毕业后人生的迷茫,本恩落入了不合伦理的诱

之中,而对伊琳的爱让他找回了自我意识,脱离了诱惑的泥潭,并奋力地追逐到了自己的所爱。一颗年轻的心终于冲破藩篱,找到了自己

心 的所属,还能有什么比这样更美好的呢?任何时代,任何人,只要还有一颗年轻的不甘被操纵的心,都是可以飞的。我静静的听《寂静之

》和《斯卡布罗集市》,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我们都曾经迷惘,沉沦过,我们拼命在充满淤泥的黑洞中挖孔呼吸,我们都想抓

一些虚无又真实的东西,最后班抓到了,你呢?

第五篇:最新的毕业生的观后感

《毕业生》这部电影是一部很经典的美国电影!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毕业生》的观后感,希望您喜欢!欢迎查阅。

《毕业生》的观后感1

《毕业生》这部电影是一部很经典的美国电影。是在1967年拍摄的。电影的场景是发生在1967年,和中国现在的很多家庭比起来,美国在1967年的生活水平比中国现在的很多家庭都好。可以想象,中国和美国的差距至少要在30年以上。

大学毕业以后,进入社会真的面对的事情都发生了变化。班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获得和很高的奖学金,成为爸爸妈妈的骄傲。面对荣誉,他担心的是未来。这是对他自己事业的担心。在庆祝他得奖的派对上她受到了罗宾斯太太的引诱。作为一个没经历过感情的毕业生,他很惶恐,很紧张,但他抵制住了诱惑。作为男人他有感情的懵动,对性的好奇。于是他鼓足了勇气和罗宾斯太太玩起了性游戏。

罗宾斯的女儿伊琳是一名学生。在班父亲的要求下班和伊琳约会。不巧,他爱上了伊琳。但是他没有隐瞒他和伊琳母亲的关系采取了坦诚的态度。伊琳从此不再见班。但是班却下定决心要和伊琳结婚。经过重重阻挠,两个人终于走在了一起。真爱无敌。

作为一名毕业生,我也有过和班一样的对未来的迷茫,但是却没有对真爱的追逐。一直以来,我都不知道什么是真爱,什么是爱。这半年来,我才明白,爱情真的是一种吸引力。两个人之间真的会彼此吸引,这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很享受,很快乐。

真爱在路上。

《毕业生》的观后感2

很早就听说过毕业生这部电影很经典,为了练习口语,我搜到了毕业生。昨天看的第一遍,在没有看字幕的情况下一知半解,只是了解了故事的大概,对很多经典的台词没有注意,今天又看了一遍,感触很深。

虽说这部电影在1967年已经上映,但我觉得今天仍然不过时。本在毕业后迷茫,受到罗宾逊夫人的引诱,其实在与罗宾逊夫人交往过程中比以往更加迷茫。尤其是他和罗宾逊夫人在酒店房间的一段对话,本内心里是很不甘心这样下去的,但由于内心的空虚仍然禁不住罗宾逊夫人的引诱,而罗宾逊夫人则彻底的堕落,根本没有一点寻求属于自己的信仰的心,连自己在大学里自己学习的专业葬失了所有的热情,生活只剩下肉体的享受,是伊林的出现让本彻底的改变了自己。他不再像刚毕业时那样不知所措,为了自己的真爱,他从一个男孩变成了真正的男子汉,与过去的堕落绝然告别,电影的最后是两人坚定地目光和对未来的向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典与低俗电影的区别就是经典能让人在看完后深思,能够使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抵达观众心灵的深处,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想毕业生就是这样的电影。

告别过去的迷茫与忧伤,继续坚定地朝着大学里所学习的专业深入钻研,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大好年华就这样白白流失,这是我看毕业生的最大收获。

《毕业生》的观后感3

1967 年 , “新好莱坞电影” 的出现,使更多贴近现实生活和年轻人思想感情的电影出现。在这个变革中,达斯廷·霍夫曼的成名作《毕业生》是一部举足轻重的代表作。这部大胆揭 露六十年代年轻人迷失方向,揭开美式中产阶级虚伪面具的电影,向我们表露了新的一代人,新的一代的价值观,成为“新好莱坞电影”的先锋之作。

本片描述了一个刚步出大学校门的社会新鲜人本恩,面对众人口中所谓的美好前程,自 己却对未来生活感到茫然。而父母对本恩的一生充满了期望,一切都似乎已经安排好了: 入 读大学、进入研究所、成为中产阶级、和一个家境相当的女人结婚。最要命的是,这种期望 已经无可厚非。作为孩子,他明白父母是善意的,这些期望都是为了他好,对于一些人来说 这或许是最完美的人生规划,但对于他来说,只能让他更为困惑与悲哀。在家庭晚会来客中的鲁宾逊太太对这个小伙子很感兴趣,并让本恩开车送她回家。风流的夫人不断挑逗本恩,但被拒绝。可是接下来无聊的日子加之自己对未来的迷茫,不久后他便开始了同鲁宾逊太太 约会,不知不觉中他也爱上了鲁宾逊太太的女儿伊莱恩。鲁宾逊太太知道真相后坚决反对,并想尽办法拆散两人的交往。本恩终于找到机会向伊莱恩表白了爱意,并坦诚了自己曾经的 堕落,只是没说出那个夫人的名字。伊莱恩原谅了他,但鲁宾逊太太的震怒使伊莱恩猜到 了一切。伤心的她在父母的精心设计下与一个叫卡尔的人仓促结婚。本恩得知这一消息,不 顾一切,费尽千辛万苦奔向了教堂,他要尽最后力量挽回心爱的人。最后镜头停止跟随在车 后 , 静静地看着汽车远离 , 给人很微妙的感觉 , 为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想象与憧憬。

作为观众,我们可以无限的想象,也许是对青春的伤逝吧,导演为表现毕业生的迷茫与 无助 ,特意插入让本恩穿上潜水服一步一步的往游泳池走去的镜头。从潜水服里只能看到外 面的人在欢笑却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在本恩的世界里,只能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迷茫麻 木的内心使得所有人的脸都是缓慢的,扭曲的,静止的。这可以是本恩的内心独白,或是本 恩对外界极其厌恶的一种表现。在每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人的眼中,所有恶意或善意的忠告 与借鉴,都将被隔离出他们的世界。潜水服似乎是本恩的保护罩,匆匆潜入水中,就是他急 切想摆脱一切世俗的反应。呼吸声,遮盖住世间喧哗,但是抵挡不住外界对他的影响与制约。父亲一次又一次把他按入水中,似乎在暗示着你应该按着我给你规划好的一切走每一步,你永远是我手中的一颗小小的旗子!无奈的他似乎也只有默默的沉入水底,等待着一切。当本 恩在酒店为嬉闹喧哗的各类上流人士开门,看着他们漠视的只顾自己沉迷的脸,他才明白自 己的未来在何处。本恩虽然优秀 , 然而走出学校依然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 还为此成为了父亲合 伙人的老婆的情人。直到他遇见了伊莱恩,才看到了自己盼望已久的生活,他才不再为此迷 茫下去,不顾别人的冷嘲热讽 , 甚至是爱的人的父母的威逼 , 依然不放弃 , 最终赢得了自己的爱情。可以说这部电影介于悲剧与喜剧结局之间,表现的不仅是美国迷茫的一代人的生活,还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换来成功的喜悦。

影片里有太多关于大人们和本恩的矛盾与冲突,但本恩开始只是想要逃避。对于他来说,逃避这一切,也许就能远离那些虚假的微笑和不现实的世界,可是难道我们就必须现实,现 实得没有自我、没有反抗、没有自己的世界吗?在该拒绝的时候为什么要接受,在该反抗的 时候为什么要忍受。大部分的我们已经在岁月里丧失了对童话的幻想,已经丢失了对未来美 好的憧憬。但是我们偶尔还会留有对现实的反抗与一丝丝幻想。本恩从温文尔雅,到出言不逊;从西装革履,到衣衫褴褛;从乖巧听话,到我行我素。他打破了一切父辈们引以为傲的 形式主义的生活标准,而去追求心灵交会的巅峰体验。伊莱恩是他在爱情中的转折,同时也 是他整个命运的转折。在她这里,他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与动力。其实这也告诫了我们,对于 所有将要踏上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在迷茫阶段的指引忠告往往是起不到作用的,关键是要让 我们自己揭开社会神秘的面纱,自己寻找生命的真谛,发现生活的奥秘。我们可以迷茫,但 是不要迷失了自己。不要成为生活的傀儡,学会发现生活,感受生活,那么才能让自己的舞 台更加绚丽!

《毕业生》的观后感4

高中三年就这样过去了,我经历了很多,也发现过很多,从高一进校时的200多名,到高三的第二的成绩,我想,如果我也能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给大家,那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高中可以比作一年,开始有积累有种植,有精心的耕作,最后也有收获。就如同种田一样,大家都知道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性。

对于课堂,我认为要能跟着老师走。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课后的复习是不可缺少的,相信大家也是十分明白了。说说容易,做做难,有一段时间,我上物理课没听,结果成绩立刻下滑(被徐老师上课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后来再听课,成绩又很快回升。当然,上课一直认真听是不现实的,但也不能不听,所以,有些时候开几个小差吧。据说有个同学,上课睡觉,但是老师一讲重点的就醒来,记下来,再睡,对此深表佩服-_-!。

再是学习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计划当然会千差万别,但是最重要的是,这个计划是适合你的,对你学习有利的。当然,要有恒心,坚持自己的计划,这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月两月,而要三年。当你三年过后,就会发现计划是多么有用。

再分项说一说。我比较擅长理科,所以先说这个好了。其实我觉得,理科还是很容易学的,只要你能投入(是正确的方法啊),成绩的提升是非常快的,最开始我的数学和生物是不好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感觉都没有投入十二分力气),成绩就好了。

物理,化学,生物都是需要知识点记忆的,所不同的是物理的知识点可以按章划分,所以每上完一章最好能做一个回顾。化学知识点比较凌乱,所以要花功夫背出,同时练习一定的题目加以消化,吸收。生物则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生物上有些专有名词是很容易混淆的,所以要能辨析出,以免出错。

理科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知识点,也要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其实提前学习是很不错的,比如我们物理竞赛的,在竞赛时期物理的进度远远大于其他人,成绩也是很好的,再如他们化学竞赛的,在高二时我们班几乎没其他人能在化学成绩上和他们相比。

同样,理科要学会归纳方法,比如有些十分巧妙的方法,第一次看了就会有一种很爽(没别的词形容了)的感觉,于是就会把它记住(我是这样,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做题也是需要的,借用一句名言,做题不是万能的,但不做题是万万不能的。做题可以帮助你消化知识,检测你是否有遗落或不会的,同时也是一种对思维的训练。当你遇上难题的时候,要能锲而不舍(是指平时,考试时作废),有时候我解物理或者数学题解不出,我会一直研究,或者和同学讨论做题的方法,当你最终能做出的时候,你会抬头长出一口气,感觉胸口十分清爽,同时惊讶地发现时间过得这么快。

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是怎么学理综的,现在想一下,大概是这样:物理是因为有竞赛,就如同徐老师说的,自从参加了物理竞赛后,我的成绩就从高一时的中等跑到了上游(不是广告),化学我真的没花什么力气,有时候作业做不完,我最先放弃的肯定是化学(千万不要学我啊),可能是我把知识点记忆得比较好的缘故。花在生物上的时间其实是很多的,但是生物成绩一直不好-_-!。也可能是效率的问题。

最好是要准备一本错题本,虽然我只有生物的错题本,但是我感觉还是很有用。其他科目的也是很好的,有时候我会问别人借化学,数学的错题本,因为方便啊,省去了翻大量试卷的功夫。

对于我不好的语文和英语,我的感触可是很深啊。高一高二的时候我不是很重视,到高三重视了,花了很多功夫,提升却只有一点点。就像老师说的荒原效应一样啊。高三第二次月考,我出乎意料地靠了89分,位列全班倒数第一,唯一一个不及格,然后我拼命地补语文,我敢说,我们班里基本上就没人比我做的多了,但是语文成绩就是和第一的那个相差很多。英语也是,做了一大堆,但是就是很难上100分(总分不算听力的)。后来在给新高三做方法介绍的时候,柴禾青说她语文没多花很多时间,搞得我差点抓狂。所以,要从一开始就重视文科的学习,多积累,才能让自己登上更高的台阶。

如果说平时学习是踏踏实实一步步走,那么考试就要机智善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习惯,所以考试时选择适合自己习惯的做法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要学会放弃。如果为了捡芝麻却丢了西瓜,那真叫一个后悔啊。考试如果有不会的题目,一定要会放弃,要用考试的规定的时间拿到尽可能多的分数才是王道。

《毕业生》的观后感5

在广美毕业展开幕之际,我观看了其展,心情可以说是波澜壮阔,也为之感慨万千。

这是一个艺术盛会,也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天堂。作品样式之多,形式之精美,工程之繁大···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看了广美的毕业展,我明白了什么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了,也让我从新审视了艺术这名词。艺术不止要有艺术情怀,还要有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一个艺术家要有一流的工艺,要有一流的动手能力。

当然,广美毕业展,也不见得每件作品都尽善尽美。这也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都是四年,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下,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其实这是心态问题,可以说心态决定成败。

这一次看展,我受益匪浅,但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就一件作品,应该说是一件优秀的作品,应该含盖很多内容。其一,必须要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其二,必须要在作品完成之前,有严密的构思;其三,必须要有整体感;其四,要有超前的制作能力,有精巧的工艺。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光有想法,却做不出来,这只是空想。如果动手能力太差,做出来的作品就会显得粗糙。从这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态度问题。如果连对自己的作品的尊重态度都没有,如何能出来好的作品,如何也让别人尊重你得作品,又如何成为一个突出的艺术家。应该说对自己的作品尊重,把自己的全部心机都放在作品里面,这是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必备条件,只要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都注入的自己的作品里面,能让别人从作品中读出你的内心世界,这才算是杰出的艺术家,这才是艺术家特有的性质。艺术与人生是不可分割的,也只有把艺术当做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才能做出感动人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在能称得上艺术品。

广美的毕业展,令我印象深刻。不但有其作品形式的多样,更主要的是其作品运用材料之多。就连平常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碎料也能用尽作品里面。这不能不让人为之震撼。从这里面,我可以看出他们的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点滴的认真观察过,也是一件作品成功的原因之一。

罗凡说过,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眼睛。平常生活中的东西是平凡的,但也是最最有特色的。因为做出来的东西是为平常生活服务的。它可以是淡淡的水,也可以是一份普通的食物,这些东西看起来都很简单,最平凡不过的,但它们却又是最实用的。艺术品离开平凡的生活就无所谓艺术品。就像人离开了水离开了食物一样,迟早会走向死亡。所以说要做出一件令人刮目相看的作品,就必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也只有对生活有足够的热爱,才能成为一位伟大而让人尊重的艺术家,作为一位艺术家,眼光很重要,有着独特的眼光,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看不到的东西,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美。这也可以上升到艺术修养的高度,艺术家要有很好的艺术修养,也就是有内涵。所以做艺术不单是只为了做艺术,更需要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我们要多看点书,多看一些优秀的艺术品。多接触一些别的东西,才能让自己眼光更独到。看展是提高我们自身眼光的好办法,但在看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带着疑问去看,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并不是每一件作品都能称得上是一件好的作品。独具慧眼,你才能够看的出一件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这样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有利于自己的进步。

一个聪明的艺术家都必须是先通过自己努力学习,吸取别人的营养,不断地解决问题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也可以这么说,拥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是成为一个杰出的艺术家必备的条件。看展,是为了学东西,更是为了学习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我们才会比别人先走一步。我们的艺术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看广美的毕业展回到现实中,我不禁感叹一下,在五花八门的当代艺术影响下,在极具诱惑的浮躁变换的时代社会里,我想,我们现在能学的,有多少人把它当成终身事业,而不断坚持下去,又有多少人能把自己的全部心思投放到这里面?人生来是自由的,却又无不在探索之中。我们在这个圈中游戏,却迟迟望不见彼岸,我们是坚持还是放弃?我是应该安静下来思考一下,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我最终还是选择坚持,把它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我深爱着自己所选的专业,我深爱着艺术,我会为之奉献我的真心。

最新的毕业生的观后感

下载《毕业生》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毕业生》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毕业生报告会观后感(推荐五篇)

    11届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有感 09生物科学二班 刘东 “想离莫相忘,且行且珍惜”六月、七月又是一个毕业的季节,也是一个分离的季节。2011年6月21日晚,国际会议厅331会议室座无......

    河北农大毕业生先进事迹介绍及观后感

    河北农大数名毕业生15年来资助病逝同学父母 人世间竟有这样一群人,本无责任,却要主动承担责任,不是儿女,却胜似儿女。 15年前,一位父亲先后失去了两个儿子,背上了7万多元的债;15年......

    河北农大毕业生先进事迹观后感(精选五篇)

    河北农大数名毕业生15年来资助病逝同学父母 人世间竟有这样一群人,本无责任,却要主动承担责任,不是儿女,却胜似儿女。 15年前,一位父亲先后失去了两个儿子,背上了7万多元的债;15年......

    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观后感(精选5篇)

    《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观后感 看了文章《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我自己心中有些不一样的想法。 文中作者在大学中经历了种种,凭自己的能力竞争成为了分团委副书记并在半年......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2021活动观后感[精选合集]

    这次报告会主要讲述了“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称号获得者他们在基层的青春奋斗故事。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观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2021活动观后......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观后感2020(含五篇)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观后感有哪些?他们用无价的青春和澎湃的热血为我们证明着:中国不是弱国,中华儿女不是东亚病夫。中国穷,但中国少年志气不穷。一起来看看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观后感600字[大全]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观后感怎么写?时间飞快,青春如水似流,青春并不是长久,并不是永远,并不是一切。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观后感600字”......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心得体会观后感(五篇)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是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表彰的先进人物,旨在树立青春报国、担当奉献的精神楷模,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一起来看看最美基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