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鲁迅纪念馆观后感(共5篇)

时间:2021-02-05 02:4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参观鲁迅纪念馆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参观鲁迅纪念馆观后感》。

第一篇:参观鲁迅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鲁迅纪念馆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参观鲁迅纪念馆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参观鲁迅纪念馆观后感1

暑假里,我阅读了许多鲁迅的文学作品。这一天,爸爸妈妈便带我来到绍兴鲁迅故居。虽然烈日炎炎,但是我想要遇见“鲁迅”的兴致却丝毫没有减少。

我们先来到了鲁迅故居,我一迈进院子,就往屋子的后院跑去。那里有一个大花园,那是鲁迅儿时的乐园。你们猜这是什么地方呢?对了,这就是百草园。在鲁迅的笔下,这是一个柳绿花红的乐园,可以捉蝴蝶,找蚂蚱,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现在,百草园的中间有个小菜园子,几棵柳树围在菜园四周。蝴蝶在园子里飞来飞去,偶尔还会有几只蚂蚱跳了出来,可一眨眼便不见了踪影。顿时,书中百草园的影子浮现在我眼前,我仿佛能感受到鲁迅在这里与他的动物伙伴们欢快地追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路上都开着灿烂的鲜花,不时有几只鸟儿从天上飞过。没走多久,我们就来到了三味书屋。我抬着头,四处张望。我在找鲁迅刻在桌子上的那个“早”字呢!“在这儿”,我激动地叫了起来。鲁迅的课桌被放在了一个角落里,上面的“早”字还清晰可见。这个“早”字让我感受到了那时鲁迅的自律。

细细品味了鲁迅故居后,我便立刻调转方向,向咸亨酒店走去。很快,我远远地便看到了咸亨酒店的招牌和站在路中间的“孔乙己”,他弓着腰,穿着长衫,站在柜边,好像在思考着什么。走进店里,挂在墙上的一个木牌显得格外醒目:“孔乙己欠十九钱”。孔乙己其实很少欠钱,这让我喜爱,而他的迂腐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人们的麻木不仁。

最后,我们来到鲁迅纪念馆。在这里,我参加了“遇见鲁迅”的游学活动,这使我对鲁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的文字一直影响着我们。正像臧克家说的那样“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参观鲁迅纪念馆观后感2

鲁迅先生对我们来说是个并不陌生的人物,他的作品耳熟能详,比如《藤野先生》、《坟》、《为了忘却的纪念》;塑造的人物入木三分,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等;他的弃医从文的经历亦是广为流传……而这次参观鲁迅纪念馆,让我更深刻的认识了鲁迅先生,他的革命,他的抗争。

王晓明先生认为鲁迅先生是“现代中国最苦痛的灵魂”。的确,他是以刀诛用笔伐的“民族魂”,他秉持“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无畏精神,真正做到撕开假象、睁开眼看见其背后隐藏的真实。

怀着对广大农民的生活命运深切关怀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与对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的期待,放弃学医,从事写作,他希望能在他的笔下引发国民性思考,真正拯救国民“沉睡”的魂灵。

他“横眉冷对千夫指”,却也“俯首甘为孺子牛”。动荡的社会背景,肉体上的非人遭遇,不曾让他放弃过希望,出于对民众麻木冷漠魂灵的哀怒,他总是用最坚韧的笔锋来批判黑暗的社会阶级,也不吝以最雄壮的词句才鼓舞着一批又一批的劳动人民。这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人格。为了使祖国摆脱凌辱、人民得到解放,他一生毫不懈怠地进行战斗,一直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列。彻底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坚决背叛所出身的封建士大夫阶级,看清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动摇性,坚信只有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才能拯救祖国。

所以臧克家给予了其“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赞歌。毫无疑问,他是榜样,活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活在他作品的字字句句中。

而在整个参观中让我感触良多的是墙上刻着的一句话“人立而后凡事举”,它的全句是“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是鲁迅先生思想的核心,指的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先生认为,救国救民之道“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养成无数人格独立、意识觉醒、精神健康的新人,建立“人国”,民族才有希望。为重铸民族精神,实现这一思想,鲁迅先生奋力“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毕生奋斗。

这不应该仅仅是鲁迅先生一人的救国之道,更应是我们每个人的'爱国、护国之道——更好的自己为了更好的国家。我们应该担负起在这个时代中的历史责任,尽己所能,带着理想共同努力,为我们打造一个更美好的“家国天下”。这对我们现在而言,就是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今后我们在生活中必须要树立先进意识,时刻紧跟共产党的脚步,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本身的思想素质,实现“立己”,众志成城“而后凡是举”;一步步脚踏实地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行动起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观鲁迅纪念馆观后感3

绍兴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的故土。我渴望已久想了解探究的神秘地方。今天,我就要“拜访”这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游鲁迅故里,感受鲁迅当年生活场所。

第一个地点就是鲁迅纪念馆。门口有郭沫若写的“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大字。走进门,便看见鲁迅坐在藤椅上的雕像,旁边写着鲁迅先生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一生写过1000万字的书和信,站在他的那堵书墙前,爸爸给我拍照留念。

然后我们又来到一个说起鲁迅先生不得不提的重要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正中央,一张书桌的右下角刻着一个“早”字。这个“早”字,一直激励着鲁迅,“时时早,事事早”,使他成为了一代文学巨匠。

参观了鲁迅故里,我终于了解了鲁迅的成长道路和奋斗历程。此次的“拜访”之旅,让我走近了鲁迅,读懂了鲁迅,更被鲁迅的精神所感染。

参观鲁迅纪念馆观后感4

金秋十月,我们又迎来了祖国妈妈的生日,在这欢庆的日子,我和妈妈兴致勃勃地来到上海鲁迅公园内的鲁迅纪念馆游览了一番。

鲁迅纪念馆是一座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一排排青翠碧绿的树木环绕在它的周围。正面墙上,周总理亲笔题词的“鲁迅纪念馆”五个金色大字在朝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我们沿着一长溜的石级快速走进了鲁迅纪念馆的大厅。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墙上那一幅幅描写鲁迅先生生平的木刻画。这些画的制作非常的逼真,仿佛使我看到了鲁迅先生当年工作、生活的情景。大厅里还摆放着两台电脑,这是为参观者作指南用的。我从电脑里了解到: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人物纪念馆,它建立于1951年1月,在1958年迁入虹口公园,也就是现在的鲁迅公园。

在大厅左侧有一尊鲁迅先生的全身塑像,让人有一种与鲁迅先生在一起的亲密感。大厅右侧是一条通往二楼的楼梯。来到二楼,我首先看到的是根据鲁迅先生几部作品所刻出的浮雕,有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有描绘中国农民的《祝福》等。

大厅旁边有五个展示厅,分别展示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纪念品。在第一个展示厅里摆放着一些鲁迅先生珍贵的手稿,上面是鲁迅先生写的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有些地方还用粗笔修改过。这里还展出了鲁迅先生生前使用过的文具和生活用品。在第五展厅里,一块写着“民族魂”三个字的横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妈妈说,这块横幅曾经覆盖在鲁迅先生的遗体上呢!是啊,“民族魂”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灵魂,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家,它曾弃医从文,用他那支笔唤起中国人民觉醒,批判罪恶的封建社会。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参观了鲁迅纪念馆,我感触深刻,对鲁迅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坚信,只要我努力再努力,一定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学家。

参观鲁迅纪念馆观后感5

农历六月初五丁酉年夏,我有幸来到了上海,与夏令营的伙伴们一起参观鲁迅纪念馆。

门前有座青铜的雕像,那人未完全舒展的眉毛好像在思索着什么,双眼凝视着远方,拿着香烟,穿着长袍,坐在石凳上。他就是世人皆知的鲁迅。先前,我也曾了解过鲁迅,读过他的几篇著作,在绍兴的故居,也领略过一番。如今,来到了纪念馆,在一个多小时里,我们望着墙上的文字与图片,展柜里的文物,更深入的了解了这位人物不平凡的一生。

那是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当时的上海又是英国与法国的租界,一位文学家的薪水是不稳定的。即使有郁达夫这样知心好友,鲁迅的一生的艰苦也只能藏在心中自己咀嚼,病痛与国难,像沉重的担子压在他的肩膀上。同伴们一个一个被逮捕,离他远去。他也只能悲哀,叹息。一次次的危险,一次次的避难,疲惫与心力交瘁轮番攻击。

年仅55岁的鲁迅,在一月时得了胃疾,忍着剧痛的他仍然坚持写作,最后的一本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6月,身体略有好转,鲁迅及身边的人都认为“鲁迅先生好了”。但,造化弄人,世态炎凉,他在18日黎明前疾病发作,气喘不止。逝世!

纪念馆中,鲁迅去世时的面容完好的保留下来,他安宁的死去了,白色石膏复制的脸上,有鲁迅的几根胡须和眉毛。慈祥的脸,安静的面对着死神。

鲁迅死去了,中国伟大的文学家,中国的“民族魂”离去了。在遗留下来的影视资料里,鲁迅的葬礼上,人潮汹涌,有悲愤的脸,仇恨的脸,以及被泪水肆意流淌的脸,和握紧的拳头。人们环绕在他的灵柩前。毛主席,宋庆龄,郭沫若,郁达夫,都为这个谱写了中国新篇章的传奇人物的死,而伤心,而感叹。

鲁迅死了,是悲的,但他留下的文字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这是喜的。鲁迅虽然离去,精神永不朽。即使他在黄泉路上,也不会默默叹息了,因为他是抱着中国成为强国的志向离去的。岁月匆匆地向20世纪告别了,上海这一隅之地也变为繁华的大都市。但人们不会忘记那座坐落在虹口区的纪念馆,诉说着一位中国“民族魂”的一生光辉。

我想,鲁迅在天之灵,看到了如今高科技的中国,是否会欣慰呢?

第二篇:参观鲁迅纪念馆有感

参观鲁迅纪念馆有感

滕蓓瑾

上海鲁迅纪念馆,1950年春由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筹备,谢旦如先生负责筹建,1951年1月7日正式开放,周恩来总理题写了馆名。

上海鲁迅纪念馆原与山阴路上海鲁迅故居毗邻,1956年9月迁入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同年10月,鲁迅墓由上海虹桥路万国公墓迁葬于虹口公园,并由毛泽东主席题写碑文。

今年10月的一天,我们凉城四幼的老师来到上海鲁迅纪念馆参观、凭吊,寄托自己对这位伟人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上海鲁迅纪念馆坐落在鲁迅公园(原虹口公园)里,它始建于一九五一年。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两年前扩建后的新馆。新馆仍保留二层庭院式江南民居的风格,青瓦粉墙,山墙高耸,在正面墙上镶嵌着周恩来总理当年题写的“鲁迅纪念馆”五个大字,白底黑字,鲜明耀目。走进大门是一个庭园,右首是“百草园”,种有许多鲁迅作品中写到过的植物,如何首乌、木莲藤等,我们还没有参观展览,已经走进了鲁迅作品的特有氛围。穿过庭园,便是高大轩敞的大厅,无论建筑材料、建筑语言都是现代化的,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格调。

在大厅左首,一座高二点五米的鲁迅全身铜像端坐在窗前,先生手执烟卷,神情肃穆,目光深邃,似在沉思。在一楼还设有“奔流艺苑”与“朝华文库”。前者乃专题展厅,由巴金题额的“朝华文库”则专门收藏鲁迅的弟子、友人以及与鲁迅有直接接触的现代文人的文化遗存,每人一库,我看到有冯雪峰、陈望道、许广平、巴人、黄源、曹靖华、李霁野等十六人的专库,从他们身上也折射出了鲁迅的光辉。

我们从大厅拾级登楼,二楼是鲁迅生平陈列厅。宽敞的大厅里,弧形的墙上排列着六幅浮雕,每幅高二点六米,宽一点一米,用黑玉石雕成。每幅都有先生的头像,背景、画面不同,反映出先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战斗与生活,生动而概括地展现了鲁迅的一生。纪念馆的的陈列,改变了以往的以生平为线索的旧例,在陈列框架上以专题划分展区,分“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和“华夏民族魂”5个专题展区,突现鲁迅的重大业绩与主要精神的几个突出方面。重点突出、氛围浓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个纪念馆、一个展览,拥有丰富的馆藏和展品是最重要的关键。目前鲁迅纪念馆收藏文物八万余件,大量珍贵的鲁迅手稿、遗物,文献照片,使人倍感亲切。其中有《藤野先生》、《<坟>的题记》、《为了忘却的纪念》等手稿,《毁灭》的译稿等,鲁迅逝世前两天所写的未完稿《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手稿,这一切都显示先生真是用自己的笔战斗和劳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令人肃然起敬,激动不已。鲁迅的一些遗物、实物、照片也弥足珍贵。这一切都是鲁迅光辉人生的历史佐证。展览还采用了多种艺术展示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电脑、影视、声光电控制等高新科技手段,给人强烈而全新的感受。如展厅中《阿Q正传》的场景、三味书屋的活动模型、鲁迅逝世前十天与青年版画家围坐交谈的蜡像等,都紧紧地吸引住了我们的眼球。

离开鲁迅纪念馆后,我们又到公园里的鲁迅墓去凭吊、瞻仰了一番。我们也曾去绍兴鲁迅纪念馆参观过,两次参观都让我们心情难以平静。“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人臧克家的著名诗句在我的耳边响起。是的,鲁迅先生是不会死的,这里分明仍然回响着他伟大的声音,仍然跳动着他生命的脉搏。

2014年11月

第三篇:参观鲁迅纪念馆有感(模版)

参观鲁迅纪念馆有感

在寒假期间,我抱着缅怀革命文人,继往开来的心态,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它给我们的内心带来了无比的震撼。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给我们这些晚辈留下的,不仅是文章、语言,更多地是精神和灵魂得感动。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财富,无人能及的是他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带来的革命,谁也不能替代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其中有一件展馆是专门介绍鲁迅和许广平之间的爱情经历的。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坛的一段佳话。从1923年起,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执教期间,鲁迅发现许广平是最敢于淘气和放肆的一个。她坐在第一排,好提问题,有时竟会打断鲁迅先生的话。是她的聪明、才气以及肯动脑筋的好习惯打动了鲁迅先生,使鲁迅对她颇怀好感。后来与许广平相识、相知,并彼此倾心爱慕。

鲁迅是一个极为孝顺的儿子,父亲过世得早,从小是母亲带大的。从小是母亲带大的。所以当他得知母亲骗他回国娶亲的真相后,也没有拒绝,他说过,他说过,与朱安结婚是母亲送给他的一个意外的礼物,是母亲在娶儿媳妇,“我只能好好地保养她供养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于是和朱安的名义婚姻一直持续到了鲁迅去世。

鲁迅的伟大体现在他的爱国上。他曾经立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言并为此而奋斗着,弃医从文是他意识到从精神方面改变国民的重要性所做的决定,为此迈出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

当封建制度死灰复燃时,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重打击,有力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南京”、“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在这段时光中,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忠实伴侣许广平。可以说,正是有了许广平的大力支持,才有了先生在“在上海”,也是生命的最后9年时间内,留下了浩卷繁帙的文学作品。

鲁迅,这个名字永远烙印在我心里,每当听到这个名字,尊敬之情油然而生。如今有幸能够参观鲁迅纪念馆,兴奋之情难以言说。他的生活是如此的简朴,他把他的一生致力于唤醒国民、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之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第四篇:参观上海鲁迅纪念馆有感

思贤者,激后起――参观上海鲁迅纪念馆

前言:鲁迅先生是“中国骨头最硬的人”,是“民族魂”,“用笔杆作投枪,作匕首”,在我们的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是一位伟人,一位完美的大师。因此借国庆假期之际,于十月三日参观上海鲁迅纪念馆。

上海鲁迅纪念馆坐落在鲁迅公园(原虹口公园)里,它始建于一九五一年。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扩建后的新馆。新馆仍保留二层庭院式江南民居的风格,青瓦粉墙,山墙高耸,在正面墙上镶嵌着“鲁迅纪念馆”的白底黑字的大字,是周恩来总理当年题写的。走进大门是一个庭园,右首是“百草园”,种有许多鲁迅作品中写到过的植物,如何首乌、木莲藤等,呈现了鲁迅作品的特有氛围。

穿过庭园,便是高大宽敞的大厅,建筑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格调。在大厅左首,一座高二点五米的鲁迅全身铜像端坐在窗前,鲁迅先生手执烟卷,神情肃穆,目光深邃,似在沉思。

穿过庭园,便是高大轩敞的大厅,在大厅左首是一座高2.5米的鲁迅全身铜像。先生手执烟卷,神情肃穆,目光深邃,似在沉思。从大厅拾级登楼,二层是鲁迅生平展厅,展厅入口处旁的墙上题写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高度概括了先生对人民强烈的爱和对敌人无比的憎,心甘情愿地做人民大众的牛的情操。宽敞的大厅里,弧形的墙上排列着六幅浮雕,每幅高2.6米,宽1.1米,用黑玉石雕成。从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和华夏民族魂五个部分再现了鲁迅先生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和他曲折多姿的人生经历。

展览伊始,解说员向我们解释了鲁迅笔名的含义,原来这是先生自谦,“因鲁而迅”,意在笨鸟先飞,不断超越。漫步在展厅内,使我对先生的经历、著作有又新的认识和收获。展室内的形式多样,有历史照片、书报,有先生的创作手稿及其他旧物,还有模型和音像制品。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展厅进门处一幅寓意中华民众被困在牢笼里的作品,它是一张模糊的众生相照片,伴随着灯光的忽明忽暗,被罩在铁窗后面的民众脸上却看不出任何的表情。这是那个时期百姓的反应,也许这就是先生立志从文的初衷,没有比唤醒百姓意识更艰巨和迫切的事情了。展厅还有反映阿Q一生的场景模型,同时还在播放几部改编的电影《阿Q正传》、《祥林嫂》、《伤逝》等。漫步在鲁迅的世界里,我感慨颇多……

王晓明先生认为鲁迅先生是“现代中国最苦痛的灵魂”。的确,他是以刀诛用笔伐的“民族魂”,他秉持“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无畏精神,真正做到撕开假象、睁开眼看见其背后隐藏的真实。

怀着对广大农民的生活命运深切关怀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与对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的期待,放弃学医,从事写作,他希望能在他的笔下引发国民性思考,真正拯救国民“沉睡”的魂灵。

动荡的社会背景,肉体上的非人遭遇,不曾让他放弃过希望,出于对民众麻木冷漠魂灵的哀怒,他总是用最坚韧的笔锋来批判黑暗的社会阶级,也不吝以最雄壮的词句才鼓舞着一批又一批的劳动人民。这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人格。为了使祖国摆脱凌辱、人民得到解放,他一生毫不懈怠地进行战斗,一直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列。彻底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坚决背叛所出身的封建士大夫阶级,看清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动摇性,坚信只有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才能拯救祖国。

由此臧克家给予了其“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赞歌。毫无疑问,他是榜样,活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活在他作品的字字句句中。

在整个参观中让我感触良多的是墙上刻着的一句话“人立而后凡事举”,它的全句是“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是鲁迅先生思想的核心,指的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先生认为,救国救民之道“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养成无数人格独立、意识觉醒、精神健康的新人,建立“人国”,民族才有希望。为重铸民族精神,实现这一思想,鲁迅先生奋力“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毕生奋斗。

展览的最后并不依俗例置一段堂皇的结束语,而是先生作品的展示长廊,有创作,有译作,还有被译成其他文字的创作,这些一册册的书籍显然比任何具体的文字都更有说服力,更耐人寻味。先生本身已经成为一座丰碑,任后人评说。

一幅幅年代久远的历史图片,一件件证据确凿的陈年旧事,勾起了我对鲁迅的肃然起敬之情。是啊,鲁迅先生不愧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现代中国最苦痛的灵魂,一个伟大的启蒙者,永生的民族魂!他的小说是号角,能唤醒国民麻木的神经,促进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他的杂文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也能给人们愉快和休息。先生的精神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空中,呼入的人是不知道自己活着的理由,但的确深入到我们的血液深处,影响着一代代“精神领域的后来者”。参观结束,作为我不禁想起这样一段话誓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思贤者,激后起,我们新一代青年愿秉承此种精神一直前进,在新时期建设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参观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

淮阴区徐溜镇中心小学三(3)班

胡欢欢

星期四那天早上,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周恩来纪念馆参观。

看到纪念馆里陈列的珍贵文物,让人更加怀念敬爱的周总理,特别是周总理写信给淮安县委制止维修故居这件事,更是让我们感到周总理的高风亮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更加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主义热情。许多人默默地凝视,思绪万千,他们说:周恩来总理呕心沥血一生,身后连骨灰都不保留,但他的光辉形象却永驻我们心中。周总理以国家为重,以人民为先,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使大家的心灵深处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这是一位中华伟人的光辉写照,他为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周总理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将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事迹将永垂史册。我们要继承周总理的遗志,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树立远大的目标,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我们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团结一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我们随着人流走进纪念馆大门,只见大堂左右悬挂着两幅大照片,左边是周总理与新会农民专家促膝夜谈的图片。我看了看这幅照片,我发现,周恩来总理坐的只是普通的木櫈,而那位农民土专家周汉华坐的是有靠的木椅,为什么周总理不坐那张有靠背的木椅呢?因为周总理时刻关心劳动人民,尊重知识分子,科研工作者。这是一位多么平易近人的好总理啊!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人民永远怀念您!

下载参观鲁迅纪念馆观后感(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参观鲁迅纪念馆观后感(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铁人纪念馆是新时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它以详实的史料生动地再现了大庆油田波......

    参观国歌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国歌纪念馆观后感 暑假期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国歌纪念馆。 步入下沉花园式的国歌展示馆,首先看到的是一面巨幅的国歌词谱展示墙,耳畔雄壮的国歌声令人立刻感到了这里......

    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虚拟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四年级三班李明然 当我们坐在班级里看到铁人纪念馆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八个镏金大字。抬眼望去,铁人纪念馆沐浴着朝阳......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观后感

    新时期的爱国精神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后有感2012年10月27日在棠下镇组织办的组织带领下,我们棠下镇村官来到了棠下镇周郡村参观著名的周恩来纪念馆。来到周恩来纪念馆前,首先映......

    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星期四下午,全校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铁人纪念馆。 我们上了一辆大客车,车子缓缓地开着在车上我们激动万分,大约半个小时就来到了铁人纪念......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观后感

    红色的纪念 ——暑假九一八纪念馆实践活动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他猖狂的梦想,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出兵攻占我国的东三省,蒋介石命令东北军“不许抵抗”,致使东三省这个......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我的家乡锦州是一座有着10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名城,也是一座著名的军事、科技、商贸重镇和优秀的旅游城市。锦州地处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道,依山近海,......

    鲁迅纪念馆参观感想(党课思想汇报)

    鲁迅纪念馆参观感想他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重量级的作家、学者和革命者;他的一生曲折波动但他却从未放弃;他用他的武器,那支生了锈的笔,写下洋洋洒洒的17万字的文章,唤醒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