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扣观后感(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1 21:3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胭脂扣观后感(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胭脂扣观后感(共)》。

第一篇:胭脂扣观后感(共)

第一次读李碧华的作品,觉得她的笔调很像张爱玲,但细想想,却又发现她的笔调似乎比张爱玲更加犀利,更加冷峻,也更加现实,可能是因为她生活的时代据我们更近吧!读了她的《胭脂扣》,有很多感悟,很想写点什么,但是却次次都忘记,每当记起,却又没了时间!记得里面有一段话,给我的映像非常深——“这便是人生,即使使出浑身解数,结果也由天定。有些人还未下台,已经累垮了;有些人巴望闭幕,无端拥有过分的余地。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之美丽。”我们总喜欢把一切都想得这么美好,看了一本小说,便把主人公想成是自己;看了某部爱情片,就会以为这样轰轰烈烈的爱情,自己也会拥有;小时候听了一个故事,听了一个传说,就以为这样的事在我们长大了之后也会遇到,也会经历。其实李碧华说的很对——“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其实我们都是常人罢了。哪会有这么多的际遇?我们都喜欢把自己想得与众不同,殊不知,我们其实也只是淹没于人群中的那个普通人。无论一个人有多能干,他始终逃不过命运的掌控,当我们洋洋得意的说“人定胜天”的时候,其实我们自己也不相信。成与败,得与失,牵手与擦肩,其实在冥冥之中早已经注定了的。为什么同样有才华,有的人状元及第,而归有光却要八次落第?为什么有时候明明就是一步之遥,却成了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张爱玲说:“在时间的荒原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到了该遇到的人,只能轻轻的说一句:你也在这里?”但是总会有人早一步,总会有人迟了那么一步,两人连说句“你也在这里?”的机会也没有。没有什么好遗憾,也没有什么好抱怨,这就是命!

小说中的女鬼如花申请了七天的时间来人间找她的十二少,在他心中的十二少,依旧是那个风流倜傥,痴情的十二少,但是到了故事的结局,她才发现,他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已经变成了一个到处吐痰,满口脏话,猥琐的,鄙夷的,肮脏的而且经常到警局报到的糟老头子。故事的最后,是如花一声不响的离开了。他因该是心痛的吧!自己在黄泉等了他那么多年,他竟没有随自己殉情;自己甘心忍受下一世减寿的条件,只是为了能见他一面,岂知见到的却是这么个让自己倒胃的人!哎!这就是现实啊!我们望月亮觉得很美,其实月亮上全都是凹凸不平的陨石坑,有些东西就是注定要仰望才会觉得美的!篇二:电影胭脂扣观后感

电影胭脂扣观后感 电影胭脂扣>观后感

誓言幻作烟云字,费尽千般相思。一只胭脂扣,寄托了多少如梦似泡影的情,又勾引了多少感伤与唏嘘。哀。一个是青楼名妓,一个是富家公子,地位悬殊、身份贵贱也许早就为悲剧埋下了伏笔。痛恨那不合时宜的亏本生意,使家长迷信“邪花入宅”,二人被禁相会。可是,没有那亏本生意,那二人一定能够朝朝暮暮吗?未必。爱情产生于没有区别与隔离的心灵,然而却注定要经历现实的重重阻挠。

情像火灼般热,怎烧一生一世,延续不容易。十二少为如花离家出走。然而,离开父荫的纨绔子弟,想要立足社会谈何容易?让他放弃公子的身份去做贱夫?让她洗尽铅华去做贱妇?倘真如此,不敢想的是,二人终会被柴米油盐、鸡毛蒜皮折腾得疲惫不堪,由金童玉女沦落为怨妇怨夫,贫贱夫妻百事哀。所谓一起捱穷的浪漫,不过是痴人梦呓、天真之至。难怪《伤逝》中,子君与涓生的爱情被残酷的现实噬食,失去物质基础的爱情就如空中楼阁,在现实面前是那么不堪一击。

十二少没钱养家,只得送如花去青楼赚钱,想到心爱的女人不得不对他人强颜欢笑,这是一种怎样的屈辱与悲哀!于是他决定拜师学艺,然而红不起来又受尽屈辱,形容憔悴。当家人极力劝他回家时,他终于动摇了。

爱情无法打败现实的残酷,也没能打败人的懦弱。约定好一起吞鸦片殉情,十二少最终畏死偷生。我为如花而哀,黄泉路上形只影单,只有绵绵的说不清是甜蜜还是苦涩的思念相伴。

怜。负情是你的名字,错付千般相思。水向东逝去,痴心枉倾注,愿那天未曾遇。如花,情种,你是何等的痴呀!宁可折寿七年也要来人间七日寻他,明知他已负你却偏要见他以致延期而接受不好的来生。爱火未减人面变异,我想你终于见到他了,你这样的痴心与执着,不过带来无尽的感伤与哀怨。十二少固然可恨,但也可怜。我想,他的懦弱与辜负是他一辈子也还不清的情债,他抛弃妻儿,离家流浪,心中仍烙着无法愈合的伤痛,说好了好聚好散,可最心爱的人为自己亲手倒了安眠药。惜。比起如花与十二少幽怨曲折的爱情,永定与阿楚幸运多了。二人因如花的出现心存芥蒂,又因如花的不幸更加融洽,因为他们已经明白爱情逃不过人心的荒漠和时间的冲刷。

到头来,时光洗礼,物是人非,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一只胭脂扣,见尽遗憾世事!篇三:胭脂扣 观后感 《胭脂扣》观后感 多年过去,当影像已成经典,演员亦已香消,看完《胭脂扣》,一个悲剧的约定及一个苍凉的结局。总让人觉得约定的卑微,是十二少的失信,还是如花的执着?亦或是情感的薄弱?或许皆不算,只怪,命运的捉弄。

石塘咀名妓——如花,命运如同她的名字一样,凄美而动人。她没有像所有青楼女子一样,打算永远靠卖笑来维持生涯。而是像杜十娘一样,勇敢的选择追求自己的幸福。“是以孤舟沉寂晚景凉天。你睇斜阳照住个对双飞燕,独倚蓬窗思悄然。”如此戏剧的初始。初次见面,那一双满含情之目,那一句“哪来那么多愁?”便在有一丝贵族颓废气息的十二少心中留下一抹痕迹,荡起一丝涟漪。大张旗鼓地送床,大放鞭炮地放下“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如此高调的追求。身在风尘,孤苦无依的如花何能不动心?几番试探,真心几何?是以如花爱上十二少,是不无道理的。众人皆说如花偏执。可谁能理解一个孤苦无依、倚楼卖笑的风尘女子内心的苦楚?她之所以不顾一切的与十二少在一起,不是因为他显赫的家世,不是因为他英俊的外表,也不是因为他可以一掷千金,叱咤风云。而只是因为一份简简单单的渴望,一份从不简单的深情、痴情和专情??所以,一旦付出了真心,便不愿收回。她与十二少约定共赴黄泉,来世再续。一同赴死,诉尽千般情丝,只愿来世的相遇重逢。于是,“3811”,这个普通的数字,却是他们再见的信号。殊不知,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五十年等待,今非昔比的对照,五十年独自在幽冥的道路上徘徊、寻找,五十年可以经历多少沧桑,五十年可以重新赢获多少不期而遇的爱情。然而如花没有,她选择了等待,苦苦的等待。悲剧的人生,如花没有等来他的十二少,当她一袭不合适宜的黑底红花的长袍出现在现代,曾经耳边低声浓语现在只能成了追忆。当如花千辛万苦的来到潦倒色衰的十二少面前,在他耳边轻哼“你睇斜阳照住个对双飞燕??”时,十二少在青楼为心仪女子的那副“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变得如此的荒唐可笑。面对风烛残年的十二少,刹那,如花沉静了,淡定了,好似一切的浓情爱火已然消散,只是淡然的说了句“十二少,谢谢你还记得我,这个胭脂盒我挂了53年,现在还给你,我不再等了”。说罢,淡然的转身离

开。

在如花转身离去的片刻,过往种种浮现在了十二少的眼里。他想起了,想起了他与如花的过往,他与如花的约定,一边追逐如花的身影,一边默默低语着“我现在老成这个样子??”。晚年的十二少不明白如花为何离去,还一昧喊道请求如花的原谅。他不知道,如花淡然地离去不是因为他不复当年的英俊,而是因为他辜负了如花的一番深情;宁愿忍受生活给与他的折磨,也不曾想起他曾与一位倚红楼里名叫如花的女子的约定,只是继续卑微的活在生活里。有些人,有些事,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面若皓月的如花,一出场就带着惨淡的阴气,我知道这种惨淡注定了她和十二少惨然的结局。50年的风尘岁月只不过是弹指之间,导演虽然采用了无厘头的方式把如花把她从本来已经不属于她的世界里重新放回开始新一轮的追寻,让人觉得无奈之外,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拉长了岁月,让如花从结果的方向看到了她执着的付出。曾经的轰轰烈烈变成了一场可悲的游戏。但是,如花是幸运的,她通过荒诞的方式看到了结果。所以,故事结局的时候,她决绝的离开,成了导演告诉生活在现实的女性们:我要投胎去了。最切切的寓意。70多年,导演的选择只是一个人的一生时间片段来告诉我们,有些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或许,没有必要值得我们去念念不忘。

在充满浓郁的东方美,颓废美,这个俗套的门不当户不对的故事衍生了。可这个俗套的故事,却在张国荣和梅艳芳的演绎下,又是另一番风情。张国荣,一身颓败,迷离的旧式公子气息;梅艳芳,一身孤寂,淡然,情迷的东方古典歌女味,二人携手,诉说了这一段错付情思的姻缘。53年的痴心守候与等待,历经波折的几日找寻,在最后的刹那,竟化为一句淡淡的“十二少,谢谢你还记得我”,这句淡然的话语,却牵动了不知多少观众的心,扎疼了亿万观众。篇四:胭脂扣观後感 我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很小。我只记得梅姑优美的身姿和哥哥悲伤的眼神,剩余的一幕幕很美的电影画面。然而到了今天,经历了许多事情,懂得了什么是男女之间的情愫。当我再次看完这部电影,算不清,我为如花的偏执,十二少的无奈,落泪了多少次。试问,一位青楼妓女和一个富公子哥之间,怎么会有爱情,在当时到处滋生着寄生,腐败的生活?可如花确实得到了这份难能可贵的爱情。无论是玩世不恭的挑逗,还是一种真心情意的情感,总之,如花信了,而且,爱的那么浓烈。他们两个人,从相识到深情的相爱。无不像一朵奇葩的罂粟花,绚烂滋腐,也美丽炫目。十二少,可以为了如花,从一个富家子弟到一个戏院做一个三教九流的小学徒;然后再淡然接受了不少人的惊诧,指点;最后,为了如花,吞鸦片尚不可?可最终没有和如花没有相携,是命运,也是十二少人性的懦弱!他爱如花,如痴如醉,无怨无悔。

再看看令人心痛的如花。千娇百媚的她;愁云密布的她;偏执深情的她。但,谁叫她是妓女呢?还记得她对阿楚说的那句话,好命的女孩子跟定一个男人,苦命的女人只有自己出来打拼。成为了头牌妓女,固然得到了糜烂的生活,只是,接触很多很多的男人,都只是觊觎她的美色,没有一个给她安全感。

所以,她更加为了一个男人,一段爱情,用自己的手段去守护它。始料未及的,依然是命运,命运使他们分隔两界。几许不甘心,几许的缠绵统统埋在时间里了。五十三年了,记忆只存在两个人的脑海里。

当镜头一转,媚眼含笑的张国荣变成了一位潦倒污浊的耄耋老人时,依旧如梦如幻的如花已决然飘远去。时间在这里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寒夜中,只剩下如花那如血的胭脂口红,红得耀眼,红得鬼魅,红得摄人心魄。古往今来,婊子多情的故事早已屡见不鲜,男子薄幸的例子也比比皆是。看得多了,不禁有些“感触疲劳”,所以每当再看到类似的故事的时候,多少不免会有些麻木——但《胭脂扣》却是个例外。

如花的悲剧在于,她或许挑对了角色,但可惜却挑错了对手。

香港电影一向以男性主义作为主导,从张彻到吴宇森再到林岭东,还有徐克的黄飞鸿,周星驰的无厘头,银幕上常常是血气方刚,砍砍杀杀,女性则多为配角出现,真正的女性电影寥寥可数。对于关锦鹏的电影,喜欢的人会引以为知己;不喜欢的人则认为影片阴气太重。首指的应当就是这部根据李碧华小说改编的影片《胭脂扣》。

海鳥與魚相戀只是一場意外 女人一輩子,總要被愛情傷的死過一次,才明白活著是爲了什麽。

我能想像她的意难平,又怎么能甘心,等了五十年,尽了全力,却得不来一个结果。片子的结尾,如花心灰意冷的解下了那个一直贴身带着的胭脂扣还给已是老态龙钟猥琐不堪的十二少,轻轻的说:我不再等了。

三月胭脂,浓如血,淡如霜。

一滴艳红,染得白璧刺目,一滴露水,寒得骨中凄凉。

星光明灭间没多少情痴纠缠,多少魂魄离散。

烟云吞吐中,模糊了前世的容颜,忘却了今生的诺言。

时间可以磨灭一切,包括爱情。承诺是虚幻的,只是有的人愿意用一世去追寻。

这便是人生:即使使出浑身解数,结果也有天定。有些人还未下台,已经累垮了。有些人巴望闭幕,无端拥有过分的余地。

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段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苍蝇,蚊蚋,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之美丽。

李碧华如是说。

《胭脂扣》,扣脂粉,扣年华,扣佳偶,却扣不住人心。景泰蓝的胭脂扣不过是十二少记忆中一个模糊的影像,却是如花的一生一世,生生世世。

帷幕在醉生梦死的欢场的喧哗中拉起,幽暗的妓院回廊满是风月场的喧嚣。镜头跳转,一身男装的梅艳芳眉间含笑把一曲《客途秋恨》唱的低回婉转,百转千回。妩媚的风情在她眼角和指尖缓缓流过,是那种别样的惊艳。而此时此刻的张国荣亦是眉目英挺,细致温文。仅是楼梯处回眸一笑却也可以引得任何一个女人趋之若鹜。

满目欢颜的十二少循着乐声赴宴而来,却听得伴奏乐戛然而止。

“你睇斜阳照住个对双飞燕...”回首间四目相对。他眉目如画,风华正茂。她风情万种,若即若离的眼神。张国荣微微惊诧却又了然于胸的微笑,若有若无的弥漫在他的眼神里,浮动在空气中,像要流于无形又仿佛可以捕捉。这一刻目光的交会,一瞥已惊鸿。满座哗然的宴桌前,你一抬眉,她一低眼,便已是两情相悦,两心暗许。

一个欢场中的当红女子,一个出身豪富的俊俏子弟,如花与十二少的相逢是那样的偶然却又无从回避。

或许这便是缘分。

从那一场相遇,我便确信十二少以经恋上这个才貌双全的风尘女子,他爱的深沉,爱的激烈,甚至爱的张扬。他无时无刻不再炫耀着这份情。他送她嵌入她名字的对联花牌: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鞭炮声震耳欲聋,张国荣高高的坐在窗口,两脚垂动在空中,两眼定定的注视着如花。微笑的面容稚气未脱。他送她精致的金色洋床,并任性的的要求要原装上楼。他为她背弃父母,沦落为戏班里跑龙套的杂员。以及最终两人相约共赴黄泉。这一切都把他的爱表现的那么淋漓尽致。

云雾微醺,如梦如幻。他附在她耳边说: 你有很多种样子。哪几种?

浓妆,淡妆,男装,不化妆。你最喜欢哪一种?

哪一样我都喜欢。可是哪一种才是真的呢?

他试探着,想触及她的真实。

一个男人,若爱你千般容颜。纵然你心高气傲,千姿百态,若得此深爱,能有几个女子能不为之心动?

两意同谋必有期,如花坚信着。为了他,她独身一人去见十二少的母亲。而陈母却用一杯龙井如此残酷的奚落了如花的身份。更为不堪的是那一袭蓝绸缎,镜头从线面透过蓝色透明的绸缎,如一面镜子将如花照的无处遁形。自卑终于决堤泛滥。这份自卑伴她忐忑的走遍人间黄泉死死念碎了两意同谋必有期。知道满目疮痍才肯转身离去。

与家人的决裂,使两人的生活慢慢接近绝境。养尊处优的十二少不得不到戏班学戏以求生存。只是他堂堂一个富家少爷,怎么能忍受这样的艰苦生活?记得有回张国荣用跑龙套的钱给如花买了一个景泰蓝的胭脂扣,他给如花静静的戴上,嘱咐她胭脂要换一换。忽然他将如花拉到面前,神情复杂的他,呜咽着埋头在她的肩膀上咬了一口。

两个人遇到了这份相逢,却无法走出残酷的结局。在生活的窘迫下,走投无路,终于选择殉情。

她把乘着鸦片的汤匙送到他嘴边,隐约的退随,但还是吞了下去。她留着血与泪,拥他入怀。她轻声唤着他的名字,不要怕,我们一起走。

然而“天下男子,十九薄幸。”最终他选择的苟活。五十三年后,如花看到骨子报上“青楼情种,如花魂断怡红,阔少梦醒偷生。”已是万念俱灰。她从未想过她倾心的付出,最终结果却是“谁知负心,恩爱成灰。” 谁说,爱情是一杯毒酒,她夺过她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喝下了爱的毒。

张爱玲曾说,诗经上最悲哀的一首诗便是:生死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旗袍,贯穿于如花的生前和死后,服饰并不绚丽但是它却从灰暗的华丽中流露出无奈与心痛,哪是一种固守的繁华与消逝的悲哀。

或许,岁月也如同爱情一般脆弱,身后的繁华转身便逝。

五十三年后。繁华如梦烟已散。阴阳两隔聚首难。如花终于在破旧的房屋一隅寻到了已是风烛残年的十二少。她告别了两个帮她寻着张国荣的年轻人,走到他的跟前,低头在他耳边带着悲泣的声调唱着“你睇斜阳照住个对双飞燕..”她取下胭脂盒,这是你送我的胭脂扣,我戴了五十三年,现在还给你,我不再等了。说罢把它放入十二少手中,转身离去。只剩下十二少懊悔的声音,如花,原谅我。

最终是如花悲戚的回眸,她凝望这她为之付出一生的真爱,却也是毁她一生的人。悲惨的背景,哀怨的眼神,直逼人的内心深处。青春如胭脂虽已灰飞湮灭,但却又情思如扣,缕缕不绝。寒夜中,只剩如花哪如血的胭脂口红,红的耀眼,红的鬼魅,红的摄人心魄。

胭脂扣终还,五十三年的痴心等待,怎奈那芳华绝代的时光,最终都是一场空。影片没有交代十二少为何还在人间,是当时没有真正服药,还是后来又被救活?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他准备吞鸦片时,神情中流露了一丝畏惧。这一丝畏惧如此真实,也正因为真实而如此残酷。说残酷,是因为对于这样一段极至的感情来说,对于爱到骨子中,甚至怕十二少殉情犹豫而不惜在他酒中加安眠药的如花来说,这犹豫充分显示了他的疯狂的限度。如花的爱是一个女人刻骨的爱,是在风花雪月中历经沧

桑后的纯粹。只有如花这样的女人才会把所有的热情和生命孤注一掷,用拒绝的态度表明面对绝望的选择,因为历经繁华后的人才能明白真情外其他的无意义和生活绝望的真相。一个未经世事的小女孩可以殉情,但绝不会有这种决绝,她的纯粹还是未经淘洗的。但残酷的是,她的决绝却投注在他的犹豫上,这越发凸显了某种悲哀。这悲哀不仅仅是十二少的软弱,不仅仅是他们唯美的感情在关键上的缺陷,更含了人生深深的无奈和悲哀。一个鬼魂等待了五十年,方才等待到真相,方才发现如岁月淘洗过的面容一样丑陋的人生真相。不知这个鬼魂魂魂归何处?是否再世为人?

许多年轻人只觉十二少负心,理解如花的决绝;而许多的成年人理解十二少的犹豫,指责如花的狠毒。这是否说明了,我们的面容在岁月的淘洗中也渐渐丑陋下去?或者这个没有金粉、没有浮华、没有唯美的时代里留下了太多理性、太多自爱,再也淘洗不出那样极至的生命了?

这是一场开到荼靡花事了的故事,如每个人的人生中留不住的美一样的故事。篇五:胭脂扣影评 剧情简介 · · · · · · 报社记者袁永定(万梓良 饰)遇到了一位前来登寻人广告的女子如花(梅艳芳 饰),无意中才发现了该名冷艳的女子原是鬼魂,早在 50 年前,她是一名红牌妓女,结识了一名 纨绔子弟十二少陈振邦(张国荣 饰)。如花深深爱上了这名多情的公子,两人已到了谈婚论 嫁的地步,由于身份悬殊,遭到了十二少家人的极力反对。无奈之下,他们以胭脂扣定情,一起吞鸦片殉情。如花未能在地府看到自己的爱人,便到阳间寻找。如花在两名记者的帮助下,得知原来当年十二少被人救活了,如今生活潦倒。面对十二 少的懦弱,如花伤心欲绝,把胭脂扣返还,回到阴间投胎转世。:此情可待成追忆 《胭脂扣》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胭脂扣》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古往今来,婊子多情的故事早已屡见不鲜,男子薄幸的例子也比比皆是。看得多了,不 禁有些“感触疲劳”,所以每当再看到类似的故事的时候,多少不免会有些麻木——但《胭脂 扣》却是个例外。“凉风有信,秋月无边。思娇情绪好比度日如年„„今日天各一方难见面,是以孤舟沉寂 晚景凉天。你睇斜阳照住个对双飞燕,独倚蓬窗思悄然„„”一曲《客途秋恨》,让当年的如 花唱得百转千回,绕梁三日,不仅让满座宾客听得如痴如醉,更吸引了一个有心的男人—— 十二少。当时所有的人——包括如花与十二少——都以为那不过是段经典的戏曲,似乎都忽略了 唱词里唱的其实尽是隔世之恨——绮丽、渺远却又宿命。主角是某朝某地的痴男怨女,故事 是某年某月的生离死别。如花与十二少在此曲下邂逅,看似浪漫,实则不祥。但当时谁会想 到这些?那时的如花,花容月貌,风情万种;而十二少亦是眉清目朗,风流倜傥。所谓“眼 为情苗,心为欲种”,当二人四目相接时,只要是明眼人,一眼便能看出:她,与他,明明 白白的,互相被对方吸引了。可惜,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五十三年后,已是女鬼的如花兜兜转转,历经波折终于寻得苟且偷生的十二少时,她在 他耳边轻哼:“你睇斜阳照住个对双飞燕„„”只此一句,便唤醒了他尘封多年的记忆。已垂 垂老矣的十二少睁着一双昏花老眼,忙将前尘一一细细追认。只是都五十三年了,他还认得 清吗„„ 繁华梦如烟已散,阴阳两隔聚首难。当两人再次面对而立时,一个依旧是绮年玉貌,仿 佛昨日好女;而另一个但却是老朽委琐,不再是当年翩翩少年郎。——还记得谁是谁吗?这 两个人站在一起,哪个更象人,哪个更象鬼!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想那如花,为了情 否就心甘情愿做梁山伯呢?所以不是每个人 都能做梁祝的。爱情,远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般美丽。如花的悲剧在于,她或许挑对了角色,但可惜却挑错了对手。誓言幻作烟云字 费尽千般心思 情象火灼般热怎烧一生一世 延续不容易 负情是你的名字 错付千般相思 情象水向东逝去 痴心枉倾注 愿那天未曾遇 只盼相依 那管见尽遗憾世事 渐老芳华 爱火未减人面变异 祈求在那天重遇 诉尽千般相思 祈望不再辜负我 痴心的关注 人被爱留住 祈望不再辜负我 痴心的关注 问哪天会重遇 红尘孽债皆自惹,何必留痕?互相拖欠,再多几个轮回也还不完。哀莫大于心死,不如 就此了断。影片的结尾,如花将胭脂扣还给了十二少,并抛下一句:“我不再等了„„”就此飘然远 去。想必如花此次回到阴间,定会乖乖地过奈何桥,喝孟婆汤,重入六道轮回,重新投胎做 人吧; 而十二少呢,瞧他现在这副半截身子已入土的模样,相信去阴间报到的日子也不远了,至于到时黄泉路上,他二人会不会再度重遇„„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因为„„那已是另一个故 事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说说如花——凡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凡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说说如花 凡可怜之人 看完这部多年前的经典电影,确实被如花感动了,在片尾对她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但这 同情大部分还是因了梅艳芳的出色演技,若从价值观来说,我对如花的做法是绝对不敢苟同 的。爱情不能当饭吃,社会的偏见,现实的残酷,以如花的阅历早应预见,一个风尘女子与 一个阔家少爷,怎么可能会有如意的结局。然而她只是沉陷在感情中难以自拔,也不愿拔,拿着几只签的解释一味地麻醉自己,幻想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奇迹降临。当美梦破灭,她想与十二少殉情自杀,也料到了十二少怕死,所以暗中给十二少下了重 份的毒。这是爱吗?那也未免爱得太自私了。她只想着自己不要一个人孤零零的,却没有把 十二少的感受和对生命的留恋放在心上。爱一个人没有错,难道留恋生命就错了吗?在生命与爱情之间究竟应该如何取舍,应该 由本人来抉择。如花没有尊重十二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是认为付出了爱就有权控制对方,为了自己所信仰的“爱情”就不惜采取欺骗和强迫的手段去夺走十二少的生命。十二少是有家有父母有未婚妻的人,他不能像如花那样不计后果地去爱,因为他拥有亲 情和富足的生活,生命对他是美好的。爱情对如花来说就是一切,是生命里全部的美好;但 对十二少来说,爱情只是生命里一部分(也许是大部分)的美好,他贪生,又如何?如果贪 生是错,难道贪情就不是错? 都说如花是为十二少而死,我宁可认为如花是为了她所信仰的“爱情”而死。当十二少放弃丰厚的家产甘愿去做一名没有地位的戏子时,她的母亲对如花说道: 我很 了解我的儿子,如果你不放开他,继续这样下去,他始终会回来我的身边。如花对十二少是没有信心的,所以才会给他下毒。如花所做的哪里像是殉情,更像是一 场为了维护她的信仰而策划的谋杀。要责怪十二少没胆吗,懦弱吗,贪生吗,他本来就是在那样一个家庭环境下长大,他本 来就是那样一个人,他本来也就从未对如花许过甚么山盟海誓的诺言。莫非一个女人以爱的 名义就能要求一个男人成为圣人,把他的所有弱点统统抹杀和改造掉吗?爱他,就应该看清 楚他的弱点,能接受就继续爱,不能接受就拉倒。如花有勇气去死,为何又没有勇气放弃十二少呢?归根到底,她是嫉妒的,十二少是她 风尘生涯的救命稻草,她如何能够看着这根救命稻草被另一个女人抓在手里、结婚生子白头 偕老,而自己继续过着青楼卖笑的不堪生活。倒是十二少的母亲对父亲说的另一句台词,让我感觉那才是真爱:老爷,你不用这样生 气。如果是我们的儿子,就始终都是我们的儿子;如果不是的话,你用绳子绑也绑不住他。真爱,就应该是像母亲对儿子这样的,所有的付出只求他好,而不求他的回报。如花与 十二少在一起半年,便爱得要死要活,但我觉得十二少对如花是以迷恋居多,而如花则是把 十二少当做人生支柱,虽然是互相依赖的一对,却缺乏了解。除去情爱、戏曲与鸦片,便再 看不出什么精神契合之处,或是能够产生共鸣的价值观。如花的悲剧在于她没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去真正无私地爱一个人。十二少后来没有如她所 期望的那样选择殉情,对她可谓是强烈的打击,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她在阴间苦等五十多 年而落空,又岂知这不是她强求他人性命的报应呢? 当然,十二少也是可怜可悲的一个,温柔有余,气魄不足。身为男人若是负担不起女人 的情意,就应早日决断,不应拖泥带水,弄得爱人伤心失望,自己也徒留愧疚。:爱是不放心 《胭脂扣》 爱是不放心 胭脂扣》 : 作为一个老电影爱好者,这部片子看过数次了,越看越觉得像《红楼梦》,原本张爱玲 李碧华亦舒等都深受《红楼梦》影响,作品里或多或少都带点影子。十二少和如花在石塘咀的倚红楼一见钟情,这是一个荒谬的爱情故事,嫖客与妓女发生 了爱情,很多人被如花的痴情感动,李碧华大约是冷笑着写出来的,她和琼瑶是不同的。《胭脂扣》是 《茶花女》的香港版,如花应当遇见小仲马,她是天性未泯的风尘女子,他是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子,这样一对才不会将爱情诠释成逢场作戏。十二少毕竟久经风月场,他的真心有几成,连阅人无数的如花都不放心,才在酒里加了 安眠药哄着、逼着她吞鸦片,他们的自杀行为玷污了殉情这个壮烈的词,殉情是心甘情愿万 劫不复的笃定,如花和十二少不过是骑虎难下。到底,她是爱他的,爱他的柔情蜜意英俊风流,当爱走到绝路时,他生出怯意,她一半 因着爱,一半因着不甘心,才设下一个局,这是一局豪赌,赌注是性命,以死来证明爱。爱是怀疑,一个人太令人放心了,大约就成了柴米油盐的伴侣,亲情大于爱情了。但凡 爱,没有放心这一说,爱一个人就会身不由己的患得患失,忐忑不安提心吊胆,含在嘴里怕 吞了,捧在掌心怕摔了。后来如花还是赌输了,十二少活下来了,他原本就没有以死殉情的坚决,配合她演了一 场戏,她假戏真做,他迷途知返。如果她不回来寻找真相,输得不会如此惨,还可以抱着一个美好的幻想再世为人,只怪 她总是不放心,惦记着要回来找他,终于让她看见了老态龙钟面目全非的他,这是上苍对痴 情人的惩罚,爱足七分已经够了,十全十美的爱是一个幌子,真相总是骇人的。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的,开始的时候是爱,渐渐变了初衷,变成强求和固执,一定要撞到 南墙,才知道走错了方向,那半个世界的等待,并非全部因为爱。关于一见钟情,最好的诠释是《红楼梦》里宝黛初见的一幕——这个妹妹我见过的。大 观园里姹紫嫣红,人人都是精明伶俐的姐姐,只有她是妹妹,他爱她,于是她在他心里是妹 妹,娇小稚气,需要疼爱呵护。他们有木石前盟尚且不放心,越亲密的人越容易生嫌隙,毫无保留地将心交出去了,就 要各自为着各自的心,毕竟只有那么一颗,总不能表错了情。爱是股票,永远不知赔或赚,反反复复欲罢不能,婚姻是工资卡,有多少钱心里有数,相比之下,有爱的婚姻还是好的,以防万一。无论多么怀疑,都不要轻易捅破那层纸,如花的好奇心毁了爱,女人要有一种暧昧的姿 态,即使知道男人在说谎,也不揭穿,男人也知道她知道,这样含糊纠缠着,日子就过了。想象不出还能有谁比梅艳芳更适合演如花,那种烟花女子的伶俐,薄柳之姿的媚意,生 的苗条纤瘦,造成红颜薄命的幻觉。她是很适合穿旗袍的女子,身段修长单薄,抹着大红的 胭脂,靠在门上斜斜一个飞眼,就是一个好故事的开头,后来见她穿男式长大衣,为其玉树 临风的样子心折。

第二篇:电影胭脂扣观后感

电影胭脂扣观后感

电影胭脂扣>观后感

誓言幻作烟云字,费尽千般相思。一只胭脂扣,寄托了多少如梦似泡影的情,又勾引了多少感伤与唏嘘。

羡。二人芳华绝代,一个是温润如玉、风度翩翩的富家公子,一个是貌美如花、倾城倾国的头牌妓女。他给她送去花牌,“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只为博红颜浅笑。他甚至还破费百万,送名贵的铜床,更不要说绵密的>情书、饰品、绣花鞋„„她也不遗余力,全副身心给他,纵使花运日淡、台脚冷落,也终无怨无悔。世间大多数的爱情,实质是一种相伴,能走进彼此心里的并不多,灵魂相遇时产生激荡与愉悦就更加难得。十二少与如花情投意合、缠绵缱绻,看大戏、操曲子,这绮丽轻盈的情调令人不得不羡!

哀。一个是青楼名妓,一个是富家公子,地位悬殊、身份贵贱也许早就为悲剧埋下了伏笔。痛恨那不合时宜的亏本生意,使家长迷信“邪花入宅”,二人被禁相会。可是,没有那亏本生意,那二人一定能够朝朝暮暮吗?未必。爱情产生于没有区别与隔离的心灵,然而却注定要经历现实的重重阻挠。

情像火灼般热,怎烧一生一世,延续不容易。十二少为如花离家出走。然而,离开父荫的纨绔子弟,想要立足社会谈何容易?让他放弃公子的身份去做贱夫?让她洗尽铅华去做贱妇?倘真如此,不敢想的是,二人终会被柴米油盐、鸡毛蒜皮折腾得疲惫不堪,由金童玉女沦落为怨妇怨夫,贫贱夫妻百事哀。所谓一起捱穷的浪漫,不过是痴人梦呓、天真之至。难怪《伤逝》中,子君与涓生的爱情被残酷的现实噬食,失去物质基础的爱情就如空中楼阁,在现实面前是那么不堪一击。

十二少没钱养家,只得送如花去青楼赚钱,想到心爱的女人不得不对他人强颜欢笑,这是一种怎样的屈辱与悲哀!于是他决定拜师学艺,然而红不起来又受尽屈辱,形容憔悴。当家人极力劝他回家时,他终于动摇了。

爱情无法打败现实的残酷,也没能打败人的懦弱。约定好一起吞鸦片殉情,十二少最终畏死偷生。我为如花而哀,黄泉路上形只影单,只有绵绵的说不清是甜蜜还是苦涩的思念相伴。

怜。负情是你的名字,错付千般相思。水向东逝去,痴心枉倾注,愿那天未曾遇。如花,情种,你是何等的痴呀!宁可折寿七年也要来人间七日寻他,明知他已负你却偏要见他以致延期而接受不好的来生。爱火未减人面变异,我想你终于见到他了,你这样的痴心与执着,不过带来无尽的感伤与哀怨。十二少固然可恨,但也可怜。我想,他的懦弱与辜负是他一辈子也还不清的情债,他抛弃妻儿,离家流浪,心中仍烙着无法愈合的伤痛,说好了好聚好散,可最心爱的人为自己亲手倒了安眠药。

惜。比起如花与十二少幽怨曲折的爱情,永定与阿楚幸运多了。二人因如花的出现心存芥蒂,又因如花的不幸更加融洽,因为他们已经明白爱情逃不过人心的荒漠和时间的冲刷。

到头来,时光洗礼,物是人非,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一只胭脂扣,见尽遗憾世事!

第三篇:电影胭脂扣观后感

电影胭脂扣观后感

誓言幻作烟云字,费尽千般相思。一只胭脂扣,寄托了多少如梦似泡影的情,又勾引了多少感伤与唏嘘。

羡。二人芳华绝代,一个是温润如玉、风度翩翩的富家公子,一个是貌美如花、倾城倾国的头牌妓女。他给她送去花牌,“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只为博红颜浅笑。他甚至还破费百万,送名贵的铜床,更不要说绵密的情书、饰品、绣花鞋……她也不遗余力,全副身心给他,纵使花运日淡、台脚冷落,也终无怨无悔。世间大多数的爱情,实质是一种相伴,能走进彼此心里的并不多,灵魂相遇时产生激荡与愉悦就更加难得。十二少与如花情投意合、缠绵缱绻,看大戏、操曲子,这绮丽轻盈的情调令人不得不羡!

哀。一个是青楼名妓,一个是富家公子,地位悬殊、身份贵贱也许早就为悲剧埋下了伏笔。痛恨那不合时宜的亏本生意,使家长迷信“邪花入宅”,二人被禁相会。可是,没有那亏本生意,那二人一定能够朝朝暮暮吗?未必。爱情产生于没有区别与隔离的心灵,然而却注定要经历现实的重重阻挠。

情像火灼般热,怎烧一生一世,延续不容易。十二少为如花离家出走。然而,离开父荫的纨绔子弟,想要立足社会谈何容易?让他放弃公子的身份去做贱夫?让她洗尽铅华去做贱妇?倘真如此,不敢想的是,二人终会被柴米油盐、鸡毛蒜皮折腾得疲惫不堪,由金童玉女沦落为怨妇怨夫,贫贱夫妻百事哀。所谓一起捱穷的浪漫,不过是痴人梦呓、天真之至。难怪《伤逝》中,子君与涓生的爱情被残酷的现实噬食,失去物质基础的爱情就如空中楼阁,在现实面前是那么不堪一击。

十二少没钱养家,只得送如花去青楼赚钱,想到心爱的女人不得不对他人强颜欢笑,这是一种怎样的屈辱与悲哀!于是他决定拜师学艺,然而红不起来又受尽屈辱,形容憔悴。当家人极力劝他回家时,他终于动摇了。

爱情无法打败现实的残酷,也没能打败人的懦弱。约定好一起吞鸦片殉情,十二少最终畏死偷生。我为如花而哀,黄泉路上形只影单,只有绵绵的说不清是甜蜜还是苦涩的思念相伴。

怜。负情是你的名字,错付千般相思。水向东逝去,痴心枉倾注,愿那天未曾遇。如花,情种,你是何等的痴呀!宁可折寿七年也要来人间七日寻他,明知他已负你却偏要见他以致延期而接受不好的来生。爱火未减人面变异,我想你终于见到他了,你这样的痴心与执着,不过带来无尽的感伤与哀怨。十二少固然可恨,但也可怜。我想,他的懦弱与辜负是他一辈子也还不清的情债,他抛弃妻儿,离家流浪,心中仍烙着无法愈合的伤痛,说好了好聚好散,可最心爱的人为自己亲手倒了安眠药。

惜。比起如花与十二少幽怨曲折的爱情,永定与阿楚幸运多了。二人因如花的出现心存芥蒂,又因如花的不幸更加融洽,因为他们已经明白爱情逃不过人心的荒漠和时间的冲刷。

到头来,时光洗礼,物是人非,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一只胭脂扣,见尽遗憾世事!

第四篇:胭脂扣影评

一个冷艳的女鬼如花到人间寻觅她的十二少。五十三年前,这一对痴情怨侣结缘青楼,却不为男方家庭所容,故决定吞服鸦片自杀。岂料天意弄人,上天给了原本就畏死的十二少一个偷生的机会,让如花经历一场隔世的等待。

女人如花,一朵美丽的花

《胭脂扣》里的女主角如花就像一朵千姿百态的花朵,容貌出众,颠倒众生,惹得天下男人正当东床女婿,整个倚红楼为之熠然生辉。家财万贯、身份显赫的南北行三间中药海味铺太子爷,十二少,也被她独特的姿色和动人的歌喉吸引。十二少在她的闺房里痴痴等待,如花两见两辞,欲拒还迎。镜头里的梅艳芳略施粉黛,漫不经心地推门进去,十二少一下凑到脸前,柔声问道:“还记得我吗?”“太近了,我看不清楚。”如花不是那种为了金钱就轻易出卖自己的女人,爱她的人和她爱的人,她很清楚,不是同一回事,至少在青楼里是这样。

她轻轻带上房门,“我和姐妹们打完四圈再回来”,只留下一句俏皮的话。第二次仍旧如此,只是走出房间时美目生辉、脉脉含情。

如花不是一个穿着旗袍走来走去的旧时代符号,虽被以男人为主权的社会紧紧扼勒住,但她有一种挣脱出去的愿望。这是烟花女子自己的救赎,她祈求终有一天会有一个真心汉赎回自己的卖身契,与她厮守一生。如果是一般的妓女,用不着以这样的方式调情,她们大概都希望浓妆艳抹一下子就摄住嫖客的心魂,谁会大胆孤傲得以素颜示人呢?如花不怕,她怕的只是用情于凡夫俗子,枉费心思。房门的一开一合,正是如花对十二少的真情检验。隆隆的鞭炮声促使鲜花怒放,当十二少题赠一付对联“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时,如花穿一身红色旗袍,站在对面楼阁上,回赠一个幸福而坚定的笑容。

女人如花,一朵执著忠诚的花

她房间里有一张金边方床,只有十二少才可以躺在上面。一个嫖客不服气地硬要睡在那张床上,然后得意地说:“你看,我现在不是躺在这上面了吗?”如花不紧不慢地回答:“可是我没有啊。”那张金丝床是十二少送给她的,于是她就一如既往地在烟花巷中为两人划出一方圣土。与一般嫖客的来往只是生意上的交易,而与十二少,则是将待“嫁”而沽的全部筹码押下去了。

如花不轻易爱,一旦爱了就死心塌地。这种不顾一切的执著,除了梅艳芳,又有几个女子演绎得了呢?梅艳芬芳,令人惊叹的并非它的冷艳或幽香,而是傲雪凌霜的品质,如此的特立独行,在恶劣的环境中仍坚守着一片纯白,尽情释放生命的芳香。对于十二少,也许身为妓女的如花说不上是忠贞,却真真的是忠诚。为了他,如花决定独自拜访他的母亲,结果遭到陈母的嘲讽与奚落;为了他,如花虚耗芳华,继续在倚红楼里挣钱,以维持两人的生计。应该说,在这段口红、戏子、鸦片成就的鸳鸯蝴蝶梦里,十二少并不是没有真诚地付出过的。他放弃了锦衣玉食和娇美的未婚妻,从一个奢靡自得的纨绔子弟变为一个甘愿为戏班主盛痰的小龙套。

身份背景的巨大反差更使得强烈的情感流光溢彩、哀婉动人。如花在爱情梦幻里滋润了自己,也更新了自己,她摆脱了烟花铺就的大道,走上了精神上的正轨。

女人如花,一朵脆弱的花

它有美得璀璨的一刻,也终会迎来凋零的一刻。梅艳芳消瘦的肩头,穿得旗袍空荡荡的,让人感觉一阵风就可以将她揉碎。瘦骨嶙峋的身躯,那里面,是温存,是了解,是细腻而复杂的情感,渐渐的,变为无奈中的理智。陈家断绝十二少的经济来源,烟雾缭绕的鸦片使得如花都看不清前头的路了。最终,她决定殉情。

后来有人问她“为什么一定要自杀呢”,她答道:“我们希望永远在一起。”这是她的最后一跳,纵身跃入另一个世界中,充满了女性的自尊和反抗性。人们都说,女性活在两个世界中——外部世界和女性自我世界,当女性在一个超稳定的结构模式中徘徊而又冲撞不出来时,便会增加自身的思索与呐喊,毅然决然地向另一个世界逃遁。锦衣玉食没有了,但她不能没有爱情,如花的胭脂扣是一个妓女对永恒爱情的偏执守候。她希望爱可以天荒地老,却没想到十二少会叛变偷生。

如花不忍独饮孟婆汤,只影过奈何桥,于是五十三年后回到阳间寻觅十二少。这时十二少早已潦倒、衰老不堪。当她知道十二少苟活时,悲痛欲绝地问:“假如他是真心的,救活了也可以再死,为什么要偷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只是没想到两个人的阴世之约最终变成自己的独角戏。一个人的地老天荒,充斥着遍体的冷和彻骨的痛。大概一万年之中,只有一双化蝶的梁祝,一段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美丽故事。

“这是你送给我的胭脂扣,我戴了五十三年,现在还给你,我不再等了。”如花悲戚地回眸凝望着曾经的情人,眼神里充满了苍凉。

胭脂如扣,是谁为她扣上爱情之锁?痴情如结,有谁为她解开世俗无情的枷锁?

导演关锦鹏在影片刚开始时,就已经作出了暗示:虚化的背景、描眉涂唇的如花、一幅自恋自恋的表情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向观众宣示:这是如花一个人的故事,确切的说,是女人心中的一个经典的爱情模式,至于其他人(包括十二少)只不过是为这个爱情模式铺叙展开的陪衬品罢了。

如花是50年前的如花,所以故事也是50年前的故事。所以影片开头那段对塘西生活浓墨重彩的渲染,也似在描述50年前的过去。而身为现代人的袁永定和阿楚也只不过是如花凄美爱情故事的看客、一对代表现代电影观众的路人。于是,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如此不寻常的一幕:当镜头对准生活在过去的如花与十二少时,光线色彩是如此的饱满与厚重,以至于每一个不起眼的布景都被雕饰得精致而细腻;而当镜头转向生活在现代的袁永定与阿楚时,一切却显得单调、黯淡,甚至连两个人相对饱满的情爱场景,也是在如花与十二少镜头的重叠中进行,“现在”成了“过去”的陪衬,这说明,故事的主角仍是如花。

故事的开始与发生也依然是几千年来的老套路:如花依然是一个“如梦如幻月,若即若

离花”的当红歌妓;十二少依然是一个“为博佳人笑,千金买鎞头”的富家公子哥;而两个人的相恋也自然是一成不变的一见钟情。古往今来,这样的故事往往以悲剧收场,于是我们便在《客途秋恨》那“今日天各一方难见面”的婉转歌声中寻味出了一丝不详。

对于爱情,如花是如此的逃避现实。以至于她是否真的爱十二少,我们都无从得知。只知道当众妓女说着“你的十二少,耍了一招又一招”投以艳羡目光时,她只是微微含笑;当十二少当着众人大声向她示爱而博得众人的掌声时,她的欣喜也只是抿了抿嘴,如此淡淡。或许,她在开始时就已经预知了悲惨的结局,所以才如此的淡漠。也正是基于此,她唯一想做的就是把自己理想中的爱情表演出来,至于十二少的感受,她都可以弃之不顾。所以,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也只有十二少不胜其痛的哭泣。

她要让所有人知道,她肯于为爱情牺牲。于是在面对好色的嫖客时,她也会坦言,自己是为了十二少,才会如此的自甘下贱。

当然,她也要让众人知道,十二少为了她同样可以做出巨大的牺牲。于是,在她与戏院大官对话的半逼半哄中,一个先前衣食无忧的富家少爷去做了一个低贱而又抛头露面的戏子。

其实,如花只是一个可怜而又自恋的女子,她渴望完美的爱情,却又害怕世俗的阻挠。她可以为了爱情牺牲一切,却也可以为了爱情而舍弃爱人的幸福。于是,她在说:“我过去有这些签,现在有你--”的时候,看的却是自己。在弃绝十二少感情的同时,又要让他与自己一起自杀。

如果一切就如此结束了,结局未免有些平淡。于是,一个等待了五十年的女鬼又从地下来到了人间,为的只是找回自杀未遂的十二少。十二少没有死,活得却比鬼还痛苦。最终,如花见到了苍老不堪的十二少,没有痛哭失声,也没有怨恨报复,只是归还了扣住两人一生的那个胭脂扣,又毅然决然的消逝无踪。或许是我观点的偏激,但我总觉得,这场爱情的最大受害者却是那个表面上懦弱无能的十二少。

然而,如花终究是可怜的,因为她苦心经营的爱情神话,却无法得到现代人的共鸣。于是我们看到,当阿楚问袁永定是否愿意为自己死时,袁永定明确的回答:“不会!”而当阿楚做出同样的答复时,如花那“感情激烈、山盟海誓”的古老爱情神话,也随着她的消逝而永远的消失在那悲戚的回眸里。

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

也许,如花与十二少的故事不过是个镜中花,水中月,却把我,真实的纠结了一下。梅艳芳之如花——“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

“十二少;老地方等你,如花。”

梅艳芳因为一部《胭脂扣》获得了一生里唯一的一座影后奖杯,如花的命运被这个 同样爱的轰轰烈烈的女人淋漓演出,看的人无不为如花叹惋,伤心,无不为梅姐倾倒,折 服,这个和那个女人都是女人中最美的一枝玫瑰花。

如花怀着五十年的思念到阳间寻找情郎,却故意在讲故事时隐去了其中重要的一 环,一个残忍的真相。殉情,本就是宗艰辛而无稽的勾当,可谋杀,确实无端邪恶的阴 谋,如花想到的是十二少,也是她自己,她可以如个英雄般的在爱情战争中光荣离去,却

把所有的痛苦挣扎留给那个男人,爱我,随我:不爱我,亦随我。女人的爱自私而且凶 狠。

那个年代的香港和上海到底哪个更妩媚,我无从考证,但从今天来看,香港似乎更 是个动人的地方,一段段流水光阴的传奇贴在那里,寄生,腐烂,溢出一片淳厚的气息。一个哀怨的女鬼穿着旧式旗袍走在香港的街道上,人们只当她是香港小姐的候选人,美目 盼兮,有人还是会被吸引,甘为生死。如果把旗袍比作苏丽珍的外表,那就真真实实的是 如花的肌肤。

有个女人,那样在人世走过,爱过,苦过,幸过,来世如何,管它呢!

十二少,老地方等你,但愿不会爱的再这样荒唐了。

张国荣之十二少——

年轻的十二少完全是个吸食家族社会鸦片长大的公子哥,经不起风霜,却又爱的激烈。

无论是书里还是电影里,十二少,陈振邦都是不该有很多戏分的,这本就是女人的 戏。

但是,无论是李碧华,还是关锦鹏,都不忍心再多剪去张国荣的十二少的任何一个 镜头。这个男人遇到程蝶衣是偶然,成为何宝荣是必然,而十二少就是他的前世,一个比 女人更哀,更怨,更苦,也更懦弱的男人。所以李碧华满意地说:得张国荣来演十二少是 她的幸运。

如花的回忆自然是从相遇开始的,但十二少初见女扮男装的如花时,十二少反而像 一朵花怒放开来,有个影评人说,他让如花毫无颜色,不得不以男装示人。这场戏事关锦 鹏最精彩的一场戏,这是他最好的一个想法了,这种似男似女的角色互换更显爱情的滋 生,一派缠绵。

年轻的十二少完全是个吸食家族社会鸦片长大的公子哥,经不起风霜,却又爱的激 烈。

阔少爷和一个妓女相拥在床上,借吞云吐雾来忘忧,渐渐,日夕一灯相对,忘却闲愁,一 切世俗苦楚抛诸脑后,这是两人最纯净与恩爱的辰光。只是转天醒来,二人又要为此而痛 哭,张国荣那欲生欲死的表演,如罂粟侵蚀了多少心灵。

十二少是个好男人,送给如花的东西都是费尽心思得来的,为了如花他肯迎接贫

穷,甚至不惜像一个戏班主低头敬茶,更不惜做个小龙套站在主角身后。叹息的是十二少 还是懦弱的,没能坚持,他经不起吃软饭的名号。要分开了,十二少痛苦的打翻那片面 粉,撒在相拥的两个人身上,谁说我不是真心爱你?,错就错在真心相爱,十二少眼看着如花吞下这么多的鸦片膏,自己也觉得对不起这 个爱的深烈的女人,鸦片膏在喉中有如千斤,却怎么也滑不下去,不是我贪生,我只是害 怕。如果他们不是真心相爱,不过是又多了一个千年遗骂的薄幸郎,何苦都着么辛苦。张国荣为饰演十二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一向爱美的他化成一个七十岁的老人,这 反而为我们留下了他老了的影像,一个还未肯老去的男人就那样飞走了。

“如花,你不要走,不要抱一个人留在这里受苦,我活得真得很辛苦,带我走。”错过了,就是错。

新与旧的交错----再看《胭脂扣》

《胭脂扣》,给我最深的感触到不是如花对十二少的这段致死不忘的恋情,而是影片中闪烁的新与旧的交错。有人说,《胭脂扣》的中心就是四个字:新不如旧。的确,影片特意将现在和过去两对恋人两段感情交叉在一起,过去人们对爱的疯狂与激情恍惚在五十年后已流于理性克制,欲语还休,不敢面对。作品中流露出作者对过去的迷恋,那时姹紫嫣红,那时灯红酒绿,那时轰轰烈烈敢爱敢恨,一颦一笑间都是风情万千。这让我想起了高中时的语文课文,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文章说:“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最后,作者也只好说: “再见吧,胡同。”旧的总要被新的代替,就像雨果说的,“一个杀死另一个”。影片中,如花多少次的比较过五十年前后的两个香港,很多东西改变了。最让她伤心的是十二少最终还是缺乏为爱一死的勇气,空留一个在阴阳界阴魂不散的痴情鬼。如花有如花的叹息,现代人有现代人的困惑,不是简单的一个“新不如旧”能言说清楚的。如花还是走了,带走了那个如梦如幻月的时代,空剩现代人那副在激情和理智中徘徊不定的困惑表情。

关于结局——

一直以来都觉得不该有重逢的一幕,本应用不完美来成全他的完美,何必非得拨开虚设华丽的外衣把溃烂腐败的内里看个一清二楚才肯罢休?“十二少:3811,老地方等你。如花。”誓言也只有在不曾说破的时候才格外的美丽。望着他蜷缩在墙角枯萎的身躯,慢慢抬起的颓老的面容,这一切无不记载着他那苟延残喘的半世纪,当年那个风流倜傥,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十二少,早已被岁月摧残得面目全非了,神韵已逝,独剩躯壳。相见的瞬间,所有的憧憬都成了灰烬,相认不如不认,不认又怕空余恨。依旧如花的容颜,面对风烛残年的昔日情人,恍如隔世。一个醒得早,一个悟得迟,只怨时空错位,让此刻对比变得何等残忍!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入戏之人倾尽毕生情感,但求入木三分;观戏之人毕竟只是看客,再怎么全情投入,不过落了几滴泪,叹了几声息。曲终人散,各自归去。毕竟现实之中的我们不过是些“俗人”罢了,都经受不起如此激烈的爱,也不敢。“你会为我死吗?”“不会,你呢?”“也不会。”…… 《胭脂扣》所表达的爱情是炽热的、锋芒的,它的怀旧却更多一些诡异与隐忍。

影片的场景在两个时空中不断切换,如花游走在记忆与现实之中,寻找并等待一个早已迷失的人。

“3811”这是属于他们的秘密。她相信他会看到,他会记得他们的约定,如约而来。

镜头也在三十年代幽暗的妓院回廊、八十年代午夜冷清的街头之间不断倒错。

一个是风尘女子,一个是翩翩少年。在一场妓女和嫖客的宴会中相遇,他眉目英挺、细致温文;她的风情,若即若离的眼神,他看她的第一眼,一瞥已惊鸿。只是,这本该是一次平常的欢场。但是,他却动了真。他送她嵌入她名字的对联花牌:“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

爱情的开端,总是美好的。他附在她耳边说:“你有很多种样子,浓妆、淡妆、男妆、不化妆,哪一样我都喜欢,哪一种才是真的呢?”他想触及她的真实。作为一个女子,最希望得到的,也不过是能有一个男人爱她的真性情。一个男人,若爱你千般容颜。纵然你心高气傲,才情八斗,若得此深爱,有几个女子能不心动?

为了他,如花低声下气的一人去见十二少的母亲。陈母用一杯龙井不带一个脏字的奚落了如花的身份,更不堪的是那一袭蓝绸缎,陈母将“十二少准备与表妹结婚用”的衣料让她观赏。镜头从下面透过蓝色透明的绸缎,如一面镜子将如花照得无处遁形。自卑终于决堤泛滥。陈母说,少年心性,却不晓得明天又会爱谁?他廿四岁。才这么年青。往前瞧,一片锦绣。而如花终究是要找一个男人托付终生的,哪怕他最后身无分文,但终究可以与她相互依偎。十二少之于如花,多半形同一次关乎幸福的豪赌,如花就此把所有身家性命押下。

为了她,昔日的阔少十二少也曾弃荣华富贵不要,视指腹为婚的贤淑美貌女子于无物,甘心在戏班里做个跑龙套的。他用跑龙套的钱给如花买了一个景泰蓝的胭脂扣。十二少给如花静静地戴上,忽然他将如花拉到面前,神情复杂的他,呜咽着埋头在她的肩膀上咬了一口。现实,终究是不堪一击的。

此时,在这出爱情的戏里,投入的人只剩下了如花。十二少的一咬里有对她的恨、对自己的恨,恨自己失控的表现。在爱情的后来,她终是不甘心。忍不住要问他:

“你会不会帮淑娴戴耳环?”

“会啊,我还会帮她掏耳朵,可是一边掏,一边想你。”

“你会不会帮淑娴穿旗袍?”

“会啊,我还会帮她扣鸳鸯扣,可是一边扣,一边想你。”

在这样令人心酸的甜言蜜语里,她到底是最后的输家。

但是,如花却认定,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世上至纯的。今生既无法完成,那么待到来世也会继续。她要他们生死与共。她不给他任何负心的机会。十二少是懦弱的。生为俗人,有几个能不害怕死亡?纵使他爱如花,可是却不愿为了一介女子,牺牲自己的性命。“3811,老地方见。”成了如花一个人的誓言。被遗忘的恐惧犹如阳光无处不在,挣不脱。她似乎忘记了吞食鸦片徇情时十二少的迟疑、似乎忘记了当她说着来世再见的誓言的时候,十二少的唯一反映是痛苦的死亡挣扎,而不是解脱的欣慰表情。

在五十多年后,她以鬼魂之身寻回来,十二少当年没有死的消息彻底地打破了如花的独角戏。在阴暗的楼梯角落里,她终于看到了现世中萎琐的他。温文英挺的容颜已经变成了不堪的鸡皮老迈,他衣着破旧地缩在墙角偷偷抽鸦片。她凝视着他,恍如隔世。镜头在俩人第一次擦身而过时的俊美容颜和现实中的卑琐之间切换,时空在镜头中交错,强烈的反差撼人心魄!那一刻,我不禁流泪了。心爱的人52年苟活在人世,从未想过给她一个交代。这样的认识令人冷得彻骨。

如此不堪的男人,怎么会让自己爱得连命也不要了?几多风流韵事也便就此搁浅为寻常情爱,再也演绎不出那份回肠荡气。说到底还是俗情。她终于明白:人生如戏,爱情只不过是刹那的感动。于是,所有的前尘往事都随风而去了。旗袍,贯穿于如花生前与死后。服饰并不绚丽,但是它却从灰暗的华丽中流露出无奈与心痛,那是一种固守的繁华与消逝的悲哀。

十二少,一个本应当死去的旧人,不合时宜地存在于这个新的世界上,无论是执着于爱情的青春岁月还是漫长的卑琐人生,他最终都是一个不被接纳的人,背叛与投合都是错误的选择。戏里的张国荣,竟有着孤云出世的味道。小说原文中的“眉目英挺,细致温文”似乎也专门是写给张国荣的。如花的扮演者梅艳芳也第一次将一个角色诠释得如此苍凉、凄婉。如今,无论是戏里还是戏外,都结束了。

第五篇:《胭脂扣》看后感

《胭脂扣》看后感

篇一:观《胭脂扣》有感

观《胭脂扣》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又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卜算子 严蕊

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我想女人大概满腹满腔都是似水的柔情。即使沦为妓女,还是多情之人。

那男人又是什么做的?我不知道,男人就是一掬水人。掬了一瓢,又要喝另一瓢。哪一瓢甜些,便喝久些。日子一长,便会觉得味道也都一样了。

前些日子再读了胭脂扣,心里有不少的感悟。但不知道你是否得那胭脂扣里的如花,那个骨子里都是柔情的妓女,不像那些红尘女子般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物质世界,偏生的她有如此的深情。

她有着绝美的姿色,眼里都是柔情,连眼睑都是藏不住的情;有千万个姿态,种种都让人痴迷;地位轻薄却能负重金;却也逃不过一个情字。可谓是,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啊,就算是猪八戒也逃不过一个情字的网吧。一曲《客途秋恨》一生恨,若是无情,一支曲缘何牵出一生恨?

奈何自古以来,谁又逃得了一个情字?

我不懂十二少究竟是真心爱她,还是只是仅仅迷恋她。可在这段有缘无分的爱情里,她还是偏执的地把一生都押上去了,孤注一掷的赌着这一次。当然,我想她是自私的,想拉着爱人殉情,想到地下做快活夫妻。但,又是有谁说,爱情不是自私的呢?自古以来,真正的爱情都是绝对的自私的。但转头一想,如花却又是傻到极点的人,约好九泉相认之期,却不料十二少只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又回到阳间继续做他的花花公子,风流少年,给了如花的爱情与痴心一扇耳光子。但她还是痴痴的相信着…..五十三年后,她又从阴间来到人世寻他。相约之期,依然不见故人来。风烛残年里,旧情郎成了破落身。他求她原谅,而她还他信物,只说一句她不再等了。等了几十年,一句四字,好似是剑斩情丝,尘埃落定。可相思无处藏。喝了孟婆汤,她还是她。相思病,多情种。

十二少,恐怕至死也读不懂一个如花的心思。“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是真心话,是绝对的大实话。如花说:“知道真的我你会吓着的。”痴痴的她要他用命去爱她,世人有几人负得起?何况他只是习惯风流倜傥的十二少?像你像我,谁不是把爱作欢愉的筵席,不欢即散?痴情种,天生定。我们不敢当,没有勇气,当不得。

英台和山伯是传说中的鸳鸯蝴蝶,世人爱传唱,把他们当做完美的情侣来艳羡、传颂。然而心里清楚得很,男欢女爱,总有良辰美景相伴,也不过是云烟过眼。是故事非得这么写,梁祝必亡才有凄美爱情可读。若梁祝真结为连理,那岂不是要让世人绝望死了?

爱情本来就是个悲剧——它必是要灭亡的——或是死了,或是生生蒸发掉了。看《胭脂扣》,我只能多流些眼泪,多怨恨些薄情郎,多多祝祷如花来世不落风尘,得偿所愿。除此以外,竟是什么都不能了。

得分:81.0 评论:

写得其实是挺不错的,但里面的很多观点从逻辑学来看都是站不住脚的,很多观点事实上都是情感的强化而非严格的论证。所以要是读者没能被你的文笔勾引住了,就会发现文章里边谬论连篇。当然,写作并非理论,虽是偏激的观点,但也能引发读者的触动,人世爱情的诸多无奈。很难说对于爱情该以何种观点看待,要是以寻求轰烈和永恒的眼光,那自然都是易碎的;但若以平和与安稳的眼光去看待,它拥有着温和人一辈子的力量,谁说亲情一定是爱情的退化而非进化,至少我们能看到,在许多关键时候,亲情都比爱情更能迸发出惊人的力量。看到许多幸福的老两口,你很难说服自己那不是爱情。细水流长不是一个好故事,但却是一个好结局。

——杨思元

感觉有些短暂,未能深入分析其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分析。十二少的懦弱的性格其实电影中多有体现的,一人一鬼的结局其实早就注定。如花的用生命去爱,实际上就是《问》中的真实,“只是女人 容易一往情深 总是为情所困 终於越陷越深 可是女人 爱是她的灵魂 她可以奉献一生 为她所爱的人”。

——洪冰

小散吗。散的不够开。如果能在多点感悟似乎也不错。私人早先很喜欢李碧华。那么灵性犀利的语句曾也一度是我想要模仿的对象。多看一下也是很好的。加油

——何钦臣

觉得这篇文章好像还没有完的样子,算不得好,也算不得不好,就是觉得没意思。觉得现在大家写东西都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主意很多,用的很多,把文章弄得很乱,让人读起来很累,当然我自己也这样,当然我只是评文章到这里的感慨而已,不针对本文的。

——吕尧

文章中作者的态度很鲜明,对如花的同情和惋惜。情感的抒发是到位的。但多是《胭脂扣》内容的引用。自我的观点就弱化了。

——李思明

此戏的评论看过很多,这一篇算是很文艺很优美的了,只是单从负心郎痴情女的角度去看这个故事,把十二少仅仅理解为薄情郎加以怨恨,未免些许天真,爱情本就是一场赌博,没有公平可言,没有对错可辨。另外个人比起《胭脂扣》,更喜欢李碧华的另一部《霸王别姬》。

——黄蕊

这篇观后感写到的女主角让我联想到了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一样的痴情女子负心汉,作者也从中领悟到了爱情的悲剧性。不足之处在于文章的字数略少,如能再用文字表达出内 心的感想会更好。

——杨安妮

我没有看过《胭脂扣》,所以看文章的内容只能说是看看不能做何评论,但从作者的评价中,我了解到如花作为一个女子,有着对于另一半正常的期待但聪慧如她也懂情薄,等待了这么多年,改不了痴心,只能选择忘记,什么时候男生也能如此痴情呢,PS:大多数男生,不代表没存在过

——梁惠研

没看过,不太了解?? ——黄彦杰

作者一直说话很大胆。而且真实。敢于说别人不敢说或者没有想到的。拥有独特的见解。结尾引用的很好。

——张梓

这样的东西写出来感觉还是不错,但我觉得作者写得太少了,而且感觉没重点。——熊远会

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是每个人心之所想,但又反应了现实中爱情的无奈。

——钟一心

真正的好书评,应该是让没读过的人有冲动去畅快读一番,让读过的人有一种点头赞同的感觉。确信作者有这样的一种潜力。后面的附诗如果有一些对比,或者联想会让文章更加饱满。

——黄芷倩

文笔不错,感情真挚。别的??真的没什么说的。女人视爱情如生命,男人视爱情如玩物。所以,以爱之名要求对方共赴黄泉是多么可笑。没什么薄情不薄情的。

——梁彦瑶

不行了毫无理由地爱上了这一篇是怎么回事?!明明打定主意这次只给那篇BL九十分的呢。看了乐新的这篇观后感直接想下《胭脂扣》来看呀。好棒!

——何若怡 篇二:《胭脂扣》读后感

第一次读李碧华的作品,觉得她的笔调很像张爱玲,但细想想,却又发现她的笔调似乎比张爱玲更加犀利,更加冷峻,也更加现实,可能是因为她生活的时代据我们更近吧!读了她的《胭脂扣》,有很多感悟,很想写点什么,但是却次次都忘记,每当记起,却又没了时间!

记得里面有一段话,给我的映像非常深——“这便是人生,即使使出浑身解数,结果也由天定。有些人还未下台,已经累垮了;有些人巴望闭幕,无端拥有过分的余地。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之美丽。”我们总喜欢把一切都想得这么美好,看了一本小说,便把主人公想成是自己;看了某部爱情片,就会以为这样轰轰烈烈的爱情,自己也会拥有;小时候听了一个故事,听了一个传说,就以为这样的事在我们长大了之后也会遇到,也会经历。其实李碧华说的很对——“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其实我们都是常人罢了。哪会有这么多的际遇?我们都喜欢把自己想得与众不同,殊不知,我们其实也只是淹没于人群中的那个普通人。无论一个人有多能干,他始终逃不过命运的掌控,当我们洋洋得意的说“人定胜天”的时候,其实我们自己也不相信。成与败,得与失,牵手与擦肩,其实在冥冥之中早已经注定了的。为什么同样有才华,有的人状元及第,而归有光却要八次落第?为什么有时候明明就是一步之遥,却成了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张爱玲说:“在时间的荒原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到了该遇到的人,只能轻轻的说一句:你也在这里?”但是总会有人早一步,总会有人迟了那么一步,两人连说句“你也在这里?”的机会也没有。没有什么好遗憾,也没有什么好抱怨,这就是命!

小说中的女鬼如花申请了七天的时间来人间找她的十二少,在他心中的十二少,依旧是那个风流倜傥,痴情的十二少,但是到了故事的结局,她才发现,他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已经变成了一个到处吐痰,满口脏话,猥琐的,鄙夷的,肮脏的而且经常到警局报到的糟老头子。故事的最后,是如花一声不响的离开了。他因该是心痛的吧!自己在黄泉等了他那么多年,他竟没有随自己殉情;自己甘心忍受下一世减寿的条件,只是为了能见他一面,岂知见到的却是这么个让自己倒胃的人!哎!这就是现实啊!我们望月亮觉得很美,其实月亮上全都是凹凸不平的陨石坑,有些东西就是注定要仰望才会觉得美的!!篇三:观《胭脂扣》有感

观《胭脂扣》有感

《胭脂扣》是由张国荣和梅艳芳协力演绎的一部感人肺腑的爱情片,片中梅艳芳饰演一个风华绝代的风尘女子如花,而张国荣则是拥有不菲家产的阔家子弟十二少,剧中十二少对如花可谓是一见倾心,变着花样的取悦如花,而如花对于十二少的追求也是从最开始的淡然到了最后生死相依情感的升华,剧中,在他们的爱情不能得到十二少父母同意,自己出去生活艰辛的情况下,他们一起吞鸦片自尽,结果却是一死一生,片中主要的内容是讲如花化身女鬼来到已经时去五十三年的香港寻找十二少的情节,剧中的她并不知道任何死后的变故,她只知道,自己和十二少走散了,一定要找到他?? 在七十年代的香港,鱼龙混杂,淫乱奢靡,那是烟花之地的盛期,同时,那个时代女子的命运更是悲剧的象征。而如花,在那样一个没有自由的时代,她依然可以坚持自我,同时她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情痴。

她要知道十二少是不是真心爱她,所以她要试探,在十二少请见的时候,她几次离开,几次回来,欲退还迎,如此只是为了试探十二少的耐心,试探他是不是真心。对于烟花之地的女子来说,她是个典范,美艳如花,至死不渝,她爱十二少,甚至死。

五十三年后,她依然痴情,化为鬼魂来到尘世,为了寻找失散的十二少,她,冷艳,孤寂,落寞,种种的这些表现,都处处透着对十二少的依恋,可见用情至深。

最感人---最后一撇。

经过重重困难,如花终于找到了在剧场跑龙套但已步履蹒跚的十二少,当她的美艳对比在他的沧桑落魄面前时,使我感到了时光的无情,它可以把当年那飒爽英姿的十二少催成不辞羸病卧残阳的现在沧桑,同时,也使我深深为十二少一个人苟活于世感到耻辱,他的沧桑形象同样也与他的品行相融,抛却人对于死亡的恐惧一说,事实是他就是抛下了如花,抛下了她一个人而苟活于世了。对于十二少这样感情不忠的行为,我愤怒了,古往今来,似乎一直都是苦情女一说,而

男性却总显薄情,到最后总会变心。

如花,是那个年代一个痴情种子一个典型的存在的同时,十二少更是一个薄情男性的代表。影片的最后,如花说:“谢谢你还记得我,这是你送我的胭脂扣,我现在还给你。”还了胭脂扣,不仅仅还的是胭脂扣,还有那份情,在如花知道他还活着的时候,心中已备受打击,现在终于找到十二少了,心,也终于死了,还了胭脂扣的时候,情终断。如花,毅然决然的离开了,甚至头也没回,留下了一个空渺渺的小门,和一身褴褛的十二少的背影?? 如果对情不真,何故动情??如果贪身怕死,为何不直言不讳?如果对爱有所质疑,为何不放过他人,也放过自己??

下载胭脂扣观后感(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胭脂扣观后感(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胭脂扣》读后感(五篇范例)

    第一次读李碧华的作品,觉得她的笔调很像张爱玲,但细想想,却又发现她的笔调似乎比张爱玲更加犀利,更加冷峻,也更加现实,可能是因为她生活的时代据我们更近吧!读了她的《胭脂扣》,有很......

    三个字网名女生胭脂扣

    三个字网名女生:胭脂扣- 三个字网名女生:胭脂扣* 冇貓膩ヽ ??蘇陌萱、 陌尐雨 , 安*陌离 局外人?? 夏语嫣,:, 負二代 丿苏尛柒灬 失心咒丶 夏子洛◎ ?斑馬線?? 咹瀞ろ ? 沫小......

    观后感(参考)(共5篇)

    上海国际酒店用品博览会观后感来广龙有大半年的时间了,了解到了不少的厨房设备,也跟不少的供应商有过联系,脑子里却只有文字的概念,有幸参加了第二十届上海国际酒店用品博览会,带......

    观后感--(共5篇)

    纪念小平 --------小平小道观后感1997年,距香港回归仅剩几个月,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十多年后,当人们回眸这一历史时刻,会发现:邓小平的辞世,并不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是成为了......

    观后感(共5篇)

    “唤醒”久远历史 ----《楚国八百年》观后感 最近看完纪录片《楚国八百年》,对楚国八百年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身为一名楚人感到无比自豪。 这部记录片叙述了楚国是如......

    观后感(共5篇)

    生命不息,梦想不灭 ——观《中国合伙人》有感 “如果额头终将刻上皱纹,你只能做到皱纹不要刻在你心上。”这一电影中的台词一直萦绕心悸。在我看来,中国合伙人这部影片讲述的是......

    观后感(共5则)

    观后感 ----和谐减少伤害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他们被放逐在颓废的角落里,伴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的人生将被一点一点地重新塑写。———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曾经误入歧途的青少年朋友......

    观后感(共5篇)

    吴孟超、梅莲先进事迹观后感近日,我们医院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吴孟超、梅莲先进事迹的影片,2个医务工作者,一个是用勤劳和智慧攀登医学的顶峰,一个是扎根偏远山区,在艰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