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0最美的乡村电视剧观后感心得感想
《最美的乡村》开播了。《最美的乡村》以紧凑的故事情节、到位的细节刻画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我省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决心和实践成效。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电视剧最美的乡村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20电视剧最美的乡村观后感
由河北省组织创拍的反映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题材的30集电视连续剧《最美的乡村》,将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首播。
电视剧《最美的乡村》由郭靖宇监制,郭靖宇、杨勇担任总编剧,巨兴茂、来赫执导,杨志刚、岳丽娜、刘智扬领衔主演。该剧讲述了镇党委副书记唐天石、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女主播辛兰、返乡创业大学生石全有3位青年共产党人分别在不同情势下,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主动接受扶贫攻坚工作的故事。
据了解,《最美的乡村》作为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剧目,以党和国家新时代“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重大历史使命为时代背景,通过三位青年共产党人,三个独立的特色单元故事,共同反映和传递当下基层扶贫工作的积极成果,鲜活刻画了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新时代奋斗者群像。第一单元通过讲述负责扶贫工作的乡镇党委副书记唐天石带领重点联系村两委干部开展精准识别、发展扶贫产业等故事,展现了扶真贫、真扶贫的主题;第二个单元通过讲述驻村工作队辛兰等同志与村干部共同解决深度贫困户脱贫问题等故事,展现了扶贫更要扶志的主题;第三个单元通过讲述石全有等返乡创业青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立足实际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等故事,展现了推动可持续发展、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的主题。
值得一提的是,《最美的乡村》由新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郭靖宇、省作协副主席杨勇担任总编剧,拍摄取景基本在河北省承德地区完成,真正把富有河北特色的乡村风貌、自然风光以及长城等历史文化遗产搬上了荧屏。窗花、巴大碗炖肉、漏粉、打铁……这些或已停留在儿时记忆中的美好,在《最美的乡村》中得以重生,在传递文化的同时,更展示出河北人民勤劳致富的传统美德。河北人、河北景、河北事,《最美的乡村》充分融入河北元素、彰显河北特色,将醉人的景色与迷人的技艺完美融合,运用娴熟而充满激情的视听语言,生动反映了河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火热实践。
据悉,《最美的乡村》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牵头,河北省广播电视局、河北广电传媒集团、中共承德市委、承德市人民政府等单位齐心协力,推动创作拍摄高质量完成。河北广电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北京长信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承德完美建信传媒责任有限公司等强强联合、共同出品。
2020电视剧最美的乡村观后感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优良作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有不少难啃的硬骨头。为此,必须不断增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憋住一口气、铆足一股劲,只争朝夕、加压奋进,以优良作风决战脱贫攻坚,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精准脱贫提升到治国理政新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万众一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坚持对症下药,注重精准施策,不断加大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有关违纪违法问题,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对政策掌握不准、宗旨意识不强、为民情怀不够,为民办事流于形式,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始终解决不了,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导致很多扶贫工作落实效果不明显。为此,必须持续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整治脱贫攻坚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等不良作风,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注重实绩,勇于作为,让能者上、庸者下。脱贫攻坚工作实绩是党员干部的“成绩单”,是对党和人民交出的答卷,干得好不好,有没有实效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要紧紧围绕脱贫实绩这个根本,建立和完善脱贫一线干部工作实绩民主测评办法,采取“晒实绩”与“评实绩”相结合的方式,将工作实绩定期“晒”一次,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制定脱贫攻坚督查考核办法,坚持“周巡查、月督查、季通报”制度,倒逼各项任务落实,树立“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的用人导向,鼓励扶贫干部们敢闯敢试、担当作为,用心用力用情投入脱贫攻坚一线。
真抓实干,精准施治,确保真脱贫、脱真贫。彻底消灭绝对贫困、过上全面小康的好日子,是亿万百姓孜孜以求的梦想。脱贫群众的收入实不实、脱贫攻坚的成色足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作风是否扎实。决战脱贫攻坚,必须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时刻把脱贫攻坚的责任扛在肩上,做好做足精准脱贫的“绣花”功夫,用真情激发困难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用实实在在的脱贫攻坚战果取信于民。越是收官的时候,越要沉下身子、耐下性子,发扬“钉钉子”精神,攻克脱贫攻坚战中的最后堡垒,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
加强监督,倒逼落实,做到不全胜、不收兵。强化政治责任,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将“四个不摘”专项治理列入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开展大排查、大调研、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以强监督确保“四个不摘”政策的贯彻落实。要聚焦巩固提升帮扶成效精准监督、靶向发力,建立后续跟踪管理长效机制,严格落实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管理办法,督促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持续发挥作用。要坚持力度不减、尺度不松,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紧盯帮扶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列出负面清单精准施治,对扶贫工作中贪污挪用、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的从严查处,对责任缺失的严肃追责问责,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2020电视剧最美的乡村观后感3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之际,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6日在京召开,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习近平主席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对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坚定了全国人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
_年党中央针对我国贫困人口存量大减贫困难,戴帽贫困县越扶越多的局面,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不放松,向全国人民郑重承诺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明察贫困之本,善绝贫困之源。决胜收官之年须开展查损补失、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查找疫情造成的损失,拿出措施和办法把损失补回来;对兜底户、返贫和新发贫困人口、边缘户等都要有人抓有人管;对标全面小康,补齐短板;查找贫困村、贫困户中的弱项。
脱贫攻坚高效完成关键在人,重点看干部队伍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每一个扶贫干部都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主动做为,主体担当,实干苦干,创新思路办法。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紧要关头,越容不得松口气、歇歇脚。摘帽不是终点,脱贫不能松懈,必须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持续巩固脱贫成效,才能确保决战决胜的全面胜利,兑现我们党的郑重承诺。
2020电视剧最美的乡村观后感4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啃“硬骨头”的决战期,必须立下愚公移山志,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提供有力保障。
凝聚合力,铸造脱贫“定心盘”。“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新的挑战。要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作为锻炼干部、考验干部、识别干部的重要平台,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紧盯重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整合人员力量,合理调整人员分配,防止力量分配不均衡等原因导致的“死角”和“盲区”;同时,要求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作风漂浮、工作不力的,严肃问责,确保干部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让群众吃下“定心丸”,共同打赢攻坚战。
标本兼治,解好脱贫“方程式”。2020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级党委要更认真履行领导责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未脱贫人口,盯住已脱贫风险户,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通过加大整改力度、强化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突出重点,按下脱贫“加速键”。要狠抓脱贫重点,落实产业发展“八要素”,立足优势,打响产业品牌,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两手抓、两不误”,确保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确保战胜疫情,确保如期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决战在即,广大干部不能有丝毫放松和懈怠,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锐意进取、奋勇争先,奋力谱写新时代精彩篇章!
2020电视剧最美的乡村观后感5
“花开偏逢暴雨,叶嫩更兼冰霜。”2020年是脱贫攻坚最后一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难度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面对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等问题亟需死守;余下的脱贫任务又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没有哪一块是好啃的,面对“硬骨头”要“敢啃”、“会啃”、“实啃”,以“啃”的艺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一鼓作气,怀“必胜心”出征打战,面对“硬骨头”要“敢啃”。“能者有责,勇者有义”,有本事的人未必都有胆识和信心去干,有的总是格外谨慎、瞻前顾后,有的甚至妄自菲薄;还有的会产生惧怕心理等等。啃下这块“硬骨头”,胆识是极其重要的。狭路相逢勇者胜。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倘若我们没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没有铁的胆识,就不能兑现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践行初心和使命更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拿出敢为人先的铁胆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勇往直前,还要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英雄气概,以主动担当的“愿啃”精神一鼓作气、乘势而上,集中优势力量、发起最后总攻,确保脱贫攻坚再战再胜、连战连胜、决战决胜,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
科学施策,持“方法论”驰骋疆场,面对“硬骨头”要“会啃”。众所周知,脱贫攻坚是一项“技术活”,不仅需要国家的好政策,更需要好的工作方法。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其实就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目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发起总攻的冲刺阶段,这场硬仗能否如期打赢,方法尤为关键。“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走好脱贫路上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数据筛、实地看、群众提,找到问题的症结;通过梳理分类、甄别辨析,把准解决的脉络;通过立足当地实情,科学研判,制定行之有效的帮扶方案;通过派遣行家里手,把扶贫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不折不扣,出“实劲拳”破除难题,面对“硬骨头”要“实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干部作风直接关乎成败,作风越硬效果越实。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大多数扶贫干部优良的工作作风,但也有少数扶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走过场、不扎实,搞“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等等,这些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作风问题,是脱贫攻坚路上的“绊脚石”,极大影响脱贫攻坚战的进程和质量,更是严重损害贫困群众利益。因此,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必须在作风上“用实劲”,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强化日常监督防止“不作为”,正风肃纪整治“慢作为”,惩防并举杜绝“乱作为”,特别是对扶贫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露头就打;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始终衡量作风是否务实过硬的重要标尺。
第二篇: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在平凡中创造奇迹
——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观后感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当激昂的音乐伴随视频出现的那一刻,每一个画面都是那样的扣人心弦,令人动容。镜头中闪烁出悬崖峭壁、独木小桥的景象无不影射出乡村的“田园风光”。就是这种诗意的生活,美好风光的背后是经济、文化的落后。而有这样一些人,只为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一份真挚的爱,坚守在恶劣的环境中,心甘情愿的为孩子们付出自身的一切,真正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诺言。看过《最美乡村教师》的视频后,我想我深有感触,因为他们的朴实、无怨无悔的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教书育人,从不懈怠的品格,让我由衷钦佩。他们虽然物质上是清贫的,但精神上是富有的,他们桃李满天下,他们无愧为师者的称号。
最使我深受感动的是仲威平老师的动人事迹。“就算天上下钉子、下刀子,我也会来给你们上课。”这是仲威平给学生的一句承诺,这句承诺,她一守就是26年。2007年12月的一天早晨,雪下得很大,半尺深的积雪挡住了仲威平去学校的脚步。但是一想到那8个孩子在等自己上课,仲威平决定再难也要去上班。风吹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越往前走雪越厚,没到了膝盖。平时1小时的路程,那天走了两个半小时。仲威平哽咽地说:“学生对我的信任和期盼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我一直忘不了8个孩子那期待的眼神。”
庞运发,他是个智障的孩子,母亲离家出走,他和断臂的父亲相依为命。仲威平手拉手带了他10年,在他眼中仲威平就是母亲。“守护每个孩子是我的责任,我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仲威平一直履行着这份责任。我想,爱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老师对孩子的关爱,更有孩子对陪伴他们一起成长的老师的热爱,这种情感超越单单的师生情,有的成为亲情的一部分。
听着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发生,我哭了,为不曾想象的环境而哭,为不曾知晓的故事而哭。同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敬佩、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反思。反思自己的付出。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有着比他们优越的环境,却做不到他们的最好;我有比他们优秀的孩子,却没有他们的身体力行。长久以来,可能占据我内心更多时候的关键词是“浮躁”与“茫然”。
这些最美的老师,或一生只做一件事,坚守在一个地方;或把青春最美好的记忆留给了乡村——那个被世间的喧嚣所遗忘的角落,他们用一生的付出,用一生的爱,用一生的无私奉献使乡村变得更美丽。魏书生曾说过: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做幸福的教师,是目标;幸福的做教育,是践行;做教师的幸福,是成功。”而幸福是一种选择。每个人都拥有一种最伟大的力量——选择的力量。当你选择幸福之后,就会发觉自己比以前要快乐的多。教师,人类最神圣,最圣洁的工作。为孩子开启了人生,点燃了希望,放飞了梦想。突然之间,我觉得自己想做的事情很多很多,想立刻投入我那可爱的孩子们中间,感受我全部的爱和一切。
叶青青篇二:2015年最美教师观后感
在平凡中创造奇迹
——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观后感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当激昂的音乐伴随视频出现的那一刻,每一个画面都是那样的扣人心弦,令人动容。镜头中闪烁出悬崖峭壁、独木小桥的景象无不影射出乡村的“田园风光”。就是这种诗意的生活,美好风光的背后是经济、文化的落后。而有这样一些人,只为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一份真挚的爱,坚守在恶劣的环境中,心甘情愿的为孩子们付出自身的一切,真正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诺言。
看过《最美乡村教师》的视频后,我想我深有感触,因为他们的朴实、无怨无悔的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教书育人,从不懈怠的品格,让我由衷钦佩。他们虽然物质上是清贫的,但精神上是富有的,他们桃李满天下,他们无愧为师者的称号。
最使我深受感动的是王瑞芳老师的动人事迹。自2000年8月从教以来,她一直耕耘在农村小学的讲台上,用一片赤诚之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写就了别样的感动。学习上,她始终保持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钻研的求学精神。在工作之余她认真参加自学考试、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学习培训,使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教育过程中,王老
师关爱学生,真诚奉献。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热爱学生。关心学困生,以真挚的爱去体贴、关心、感化学生,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她凭着做人的良心,教师的责任心,把自己的爱和关怀全都给了学生,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新情况、新问题,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来,用真心真情赢得学生的爱戴。如学生张淼患有严重的风湿病,陈梦洁因小儿麻痹导致双腿残疾,在学习、生活上面临很大的困难。王老师多次和他们促膝恳谈,调动班级力量理解和关爱他们,用爱心点亮了学生的心灯,使他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王老师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自己的师德、师范有很高的要求。对学生做到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识
别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和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能力。
在后进生转化工作方面,王老师坚信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对于因家庭特殊情况导致自卑、厌学的学生,她总能够用爱去温暖他们,生活上尽己所能帮助他们,与他们谈心,拼命挖掘他们的长处,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付出真诚就能得到真诚,付出理解就能得到理解,而付出爱就一定会得到爱的回报!她所带的班级学风好、班风正,师生关系融洽,时时还有毕业后的学生前来探望她。她个人也连续被评为乡、校优秀教师。09年被评为县模范教师,11年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这位优秀教 师的真实写照。不仰头看蓝天,不低头视白水,只把一行行扎实的脚印深深印在教育的沃土中。这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王瑞芳老师,她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鞭策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标准,体现出了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在师德方面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表率。
听着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发生,我哭了,为不曾想象的环境而哭,为不曾知晓的故事而哭。同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敬佩、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反思。反思自己的付出。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有着比他们优越的环境,却做不到他们的最好;我有比他们优秀的孩子,却没有他们的身体力行。长久以来,可能占据我内心更多时候的关键词是“浮躁”与“茫然”。
这些最美的老师,或一生只做一件事,坚守在一个地方;或把青春最美好的记忆留给了乡村——那个被世间的喧嚣所遗忘的角落,他们用一生的付出,用一生的爱,用一生的无私奉献使乡村变得更美丽。魏书生曾说过:“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做幸福的教师,是目标;幸福的做教育,是践行;做教师的幸福,是成功。而幸福是一种选择。每个人都拥有一种最伟大的力量——选择的力量。当你选择幸福之后,就会发觉自己比以前要快乐的多。教师,人类最神圣,最圣洁的工作。为孩子开启了人生,点燃了希望,放飞了梦想。突然之间,我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了,我要立刻投入我那可爱的孩子们中间,为他们奉献我的所有。篇三: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观看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那些平凡却又伟大的教师们的感人事迹让我内心深受震撼,仿佛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想想自己,立刻觉得自己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早已不算困难,自己平时的抱怨也简直成了无病的呻吟。作为一名新教师,在今后的教育岗位上要走的路还很长,我要以这些最美教师作为自己在工作中的榜样,学习他们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精神。
(1)学习他们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团队。正是因为学校的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赞歌。向他们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工作的合力,为振兴永康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2)学习他们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老师,美在责任。他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
“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以他们为榜样,甘做基础中的基础,怀揣着一份信念和坚持,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篇四:2014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2014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今天是教师节,2014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如期播出。观看了这个节目,其中的情节和镜头令我深受感动,留下久久思索。
朱敏才、孙丽娜夫妇:9年前,他们得知贵州山区严重缺乏师资便决定去义务支教。9年来,两位老人的足迹遍布贵州七八所乡村小学,目前在遵义县龙坪镇中心小学。虽然山村的艰苦条件让他们落下一身疾病,但他们说:“能发挥余热,是我们最大的满足。孩子的变化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只要还能爬起来,就会待下去。”曾维奋:1995年,曾维奋从师范毕业眼看就要工作了,一场意外导致他下半身瘫痪。为了能走上讲台,曾维奋锻炼体力,终于能拄着拐杖在平地上行走,他提出申请,只要能当老师,哪怕到最偏远、最艰苦的学校都行。曾维奋说:“如果有一天能恢复健康,我要把书教得更好,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奔跑。” 感人事迹,各不相同。相同的是这些老师都有一颗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爱心,相同的是他们都是扎根贫困地区,以自己微薄的力量试图通过知识改变孩子乃至贫困地区的旧貌,相同的是他们所为之奉献青春的讲台都常年存在于破旧不堪的校舍里,相同的是他们从事的事业都是其他青年哪怕一天所不愿干的职业。
我感动于他们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物质生活极为匮乏,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们都是凡人,他们也有妻子儿女,有生活的各种牵绊,当面对生活的种种诱惑也有内心的挣扎,但是当面对那一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们毅然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岗位,在这样的环境下教书育人,坚持一年两年不困难,难得的是他们这样做了一辈子,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守护着知识的家园,这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撰写者传奇。
我感动于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可以说他们把自己能够奉献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农村的教育事业。好多老师把自己的收入也就是养家糊口的钱,都接济了自己的学生。
活着,就要活出自己的价值;活着,就要体现自己的价值;乡村教师们的坚守,照亮了农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之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想用自己的爱去捍卫自己的岗位,也想坚守着他们的爱,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整台节目给我传递着这样一种正能量,就是“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在以后得工作中,我将以他们为榜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努力工作,甘做基础中的基础,争做基础中的塔尖。用大爱谱写自己的人生,才活得有价值,到老时才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悔恨终生。他们的事迹将会鞭策我在以后教育教学中加倍努力工作,无怨无悔。我顿悟!要做就做像他们这样的老师,终于明白为什么心中的那个声音在看完视频之后这么响亮。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爱,都
向往着美好,只是不经意间丢失了。真的非常感谢那些“最美乡村教师”,他们是我的榜样,他们让我重拾心中的美好,重燃对教育的热情。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惠及他们的学生,更激荡着我做老师的心灵。“最美乡村教师”,我向您们致敬!篇五:乡村最美教师观后感
有爱就有希望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系别:中文系
班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姓名:陈闯
学号:20120103001 激动与感动在孩子们阵阵整齐有力的一声:“老师,好!!”中荡漾开去,“最美”一行七人,“会泽七子”,全是80后,但他们的事迹却告诉我们什么叫“老师”!老师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圆自己的的一个梦。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传承,是在一辈辈师者先贤的无私奉献中完成的。他们所拥有的或许是孤独,是贫寒,是挣扎的一生,可是他们没有忘记自己肩膀上的重任——传播思想知识,改变孩子命运。他们的行为不为自己的得失,只为爱和希望的延绵不息。
从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中,我感受到一种浓冽的爱在荡漾。正是这赤子般的爱,让他们选择了留下与坚守,不为其他诱惑所动。我们常说,这是一种大爱与大我,超越了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展现的是一种崇高境界和操守。然而,从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质朴和恬淡中,这种大爱与大我,我觉得我还没做到,但他们却几十年如一日的做着,像我们每天所见的空气和水一样平常。或许令人一时不解的是,为什么这种大爱与大我在城市的喧嚣中常常少见,却会如此慷慨地在这些平凡的乡村老师身上绽放?从这些乡村教师的故事中,我们懂得了原来他们只是放下了自己。正是这种放下,让他们摆脱了个人名利的束缚,而是循着人的基本情感需要出发,自然而然地打通了小爱与大爱、小我与大我之间貌似难以跨越的鸿沟。因而,他们一面给予着爱,一面又受爱的滋养。正是在这爱的给予与滋养中,他们实现了一种自我价值,获得了爱的温暖,成就了他们的“最美”。
观看了颁奖过程,内心感动不已,最美乡村教师名不虚传,他们如乡村的风光一样,美得自然,美得纯朴,原汁原味,芳香醉人,他们燃烧自己的能量点亮了学生的梦想,陪着学生成长,他们的确是最美的乡村教师,让我们沉醉于每个故事中一点一滴地感动。
事迹中的每一位乡村教师在很真实的诠释着他们对学生的大爱。廖占富、张兴琼是一对教师夫妻,他们分别在四川凉山深处两所隔山相望的小学执教,一人
撑起一座学校,让大巴山深处走出了二十多名大学生。当年,高中毕业的张兴琼在村长父亲的劝说下,当上了乡村教师,一人一校干了8年。8年后,村长父亲为了留住乡上派来的临村代课老师廖占富,撮合两人成婚。婚后,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三年前,丈夫被派到对面山头小学,在一间废弃寺庙里教14个山村孩子。两个山头,两所小学,之间是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从此夫妻二人一人守住一所小学,隔山相望,一周见一面。他们用自己的分离和坚守,守住了大巴山深处孩子的未来。16年前,吉思妞是从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调来怒江特殊教育学校,来到了这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是一所偏远山区的学校,百姓多不识字,一直以来都是学校老师进山去招生。而怒江地形险峻,为招生老师们常常要过索道、骑马、爬乡村山路,辗转两天时间才能到达。这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现有79名孩子,大都是傈僳族和白族的聋哑儿童。聋哑孩子性格孤僻极端,因为不会说话,发脾气时很容易自虐,吉思妞也曾经想过退缩,但当孩子们不清晰地叫着“妈妈”,张开小手让她抱抱时,她决定留下来。面对这些特殊的学生,吉思妞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从吃喝拉撒到青春期都得手把手教。吉思妞说,对于这些孩子,需要良心爱心更要有恒心。在吉思妞和其他老师的关心教育下,这些聋哑孩子也考上了大学,其中还有些孩子大学毕业后愿意回来任教。
观看中,一次次跟随寻找最美答案的脚步,让我触动流泪的镜头有很多很多,感动,崇拜!他们的事迹刻骨铭心,可歌可泣。人生,短短数十载,可以有许多种度过的方式。他们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可就是这条路,照亮了许许多多孩子们的路。孩子们的稚嫩与老师们的苍老,这样一幅强烈视觉效果的画面呈现着,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什么叫“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些诗词在他们的行为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作为一名师范生,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一名老师,我敬佩的同时,更多的是学习。
在我们抱怨学习环境不好的时候,抱怨学习工作太累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在世界的另外一个角落,还有这样一处恶劣的工作环境存在,这样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发生,还有这样一群奉献自我的人存在。
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但他们用淡泊名利、执着坚守、甘于
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教师的形象,也是对最美乡村教师最好的诠释。真的非常感谢那些“最美乡村教师”,他们让我重拾起了心中的美好,燃起将来从事教育的热情。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惠及他们的学生,更激荡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什么是最美?那就是用大爱谱写自己的人生,活的有价值,这就是最美。用行动坚持,用时间见证,就是最美。
感谢这个节目,感谢“最美乡村教师”,我要向你们致敬!我会用行动向你们靠近,拉近与你们的距离。看完这段颁奖典礼,我的灵魂似乎也走了好长地一段路。走得很轻松,从未有过的惬意。在这段旅程中,我放下了身上太多得行李,从从容容的跨完每一步,我走过的也只是我慢慢旅途中的一个开端,但正因为有了这个美好的开端,我相信我能,一定能给我漫长的旅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第三篇: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教师到底应该是什么?他们为什么如此让我们敬重?在观看了央视的寻找最美乡村老师颁奖典礼后,我更加明白了教师的光辉,体会到教师的光明与崇高不是一句比喻几句赞誉就能概括,教师的伟大,刻画在心底,是要用心去发现,去体会。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有人说教师的蜡烛。然而,教师到底应该是什么?他们为什么如此让我们敬重? 9月8日晚,在观看了央视的寻找最美乡村老师颁奖典礼后,我更加明白了教师的光辉,体会到教师的光明与崇高不是一句比喻几句赞誉就能概括,教师的伟大,刻画在心底,是要用心去发现,去体会。大 家都说 老师培养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老师就是祖国的栋梁。是老师,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在偏远的高原小学,邓丽 老师用自己的青春改变了老山区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落后的境况,让大山的孩子们也能受到先进教育。再环境恶劣的西藏高原,宋玉刚 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上课、备课、改作业、关照孩子们起居、个别辅导、家访„„捍卫了孩子们受教育的权利。美丽的乡村教师们哪,你们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你们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就是--燃烧!不停的燃烧!你们多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小树茁壮成长,又使树枝上挂满丰硕的果实,却并不要求任何报酬。你们给了学生们一杆生活的尺,让他们自己天天去丈量;你们给了学生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他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您是大桥,为我们连接被割断的山峦,让我们走向收获的峰巅;您是青藤,坚韧而修长,指引我们采撷到崖顶的灵芝和人参。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我的老师,这也正是您的教育艺术。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老师,您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 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高的劳动。我们知道,您一定也有追求优越生活的梦想,但为了孩子们,您放下了一切繁华,甘愿躬耕三尺讲台。“为爱而生,向爱而长”,教师的美,教师的光明与崇高,不再别处,正在于这种藏身掌心的切肤之疼,切肤之爱!从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中,我感受到一种浓冽的爱在荡漾。正是这赤子般的爱,让他们选择了留下与坚守,不为其他诱惑所动。我们常说,这是一种大爱与大我,超越了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展现的是一种崇高境界和操守。然而,从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质朴和恬淡中,这种大爱与大我,我觉得我还没做到,但他们却几十年如一日的做着,像我们每天所见的空气和水一样平常。或许令人一时不解的是,为什么这种大爱与大我在城市的喧嚣中常常少见,却会如此慷慨地在这些平凡的乡村老师身上绽放?从这些乡村教师的故事中,我们懂得了原来他们只是放下了自己。正是这种放下,让他们摆脱了个人名利的束缚,而是循着人的基本情感需要出发,自然而然地打通了小爱与大爱、小我与大我之间貌似难以跨越的鸿沟。因而,他们一面给予着爱,一面又受爱的滋养。正是在这爱的给予与滋养中,他们实现了一种自我价值,获得了爱的温暖,成就了他们的“最美”。活着,就要活出自己的价值;活着,就要体现自己的价值;乡村教师们的坚守,照亮了农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之路。心中有爱,生活就是富足的,工作就是愉快的,人生就是美丽的,事业就是有成的。这是“最美乡村教师”们的坚守给我们社会、给很多人贡献的另一种奋斗的价值标准,或许更值得忙忙碌碌的世人们沉思。我认为最美乡村教师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是最苦的、工作条件是最差的,但对学生的爱是最纯朴的,敬业精神是最崇高的,以前我觉得我们学校现在的工作条件不好,但跟他们相比,我觉得我很幸福,他们的坚守、对学生大爱,对事业的敬业精神,我觉得我应该去追随,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工作,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改变我所教的学生,让他们能走出石溪,有自己的特长,考上理想的学校,将来过上幸福的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四篇:《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最美乡村教师》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乡村教师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条件艰苦的乡村里,他们用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坚守阐释了什么是希望的守望者。“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责任,体会到了他们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在中国大地上其实有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
我们参加培训、校本教研,以及外出听课学习等等,应该追求的是自身的专业成长,并非为了外在的荣誉证书,或者外在的功与名。我们应该追求生命本质的东西,专业成长正是内在于我们心灵的财富,专业智慧,专业能力,专业经验,如金一般的宝贵。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有智慧的教师,比任何荣誉证书都更有人生价值。
也许学习是老生常谈,但学习正是每一个有所成就者的不二法门。谁永远保持学习的热情,谁就能永远保持青春活力。什么时候放弃了学习,什么时候就开始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我们常常发现自己失去了读书学习的兴趣,觉得没什么好看了,好像什么都知道了。这是个危险的信号,我们开始固步自封了。
一个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是文本解读的能力,它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的水平是文本解读能力的直接体现。名师令人惊叹的便是极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而文本解读能力背后,则是深厚文化素养的支撑。文本解读三个层次:课文说了什么,课文怎样说的,课文为什么这样说。
提高文化素养,我们已经失去了优势,因为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不是大学中文系科班出身的,这是无法追回的遗憾。但先天不足后天可补,那就是学习。学习是不管什么时候开始都不迟的,广泛阅读经典,阅读名著,日积月累,仍可期待。人的一生,其实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文化素养也是,文本解读能力也是,教学智慧也是。只要我们有心学习用心积累,总能一步一步走得更远,走得更高。
正是一直以来的积淀,才成就今天的你我。我们应该树立一生备课的理念。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打井的精神!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是缺少灵感,缺少的正是灵感之后的坚持不懈!浅尝辄止,见难即退,正是我们不能成为大家的根本症结所在。平庸,就是这样形成的。
任何伟大的事情,都是想了之后做出来的。只有想是没有结果的!更重要的是要实践,坚持不懈的实践,不断加以反思的实践!
观看了这个节目,其中的情节和镜头令我深受感动,留下久久思索。朴实乡村教师的执着与博爱,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最美乡村教师”那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品格:
第一是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老师,美在责任。他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他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地干事,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二是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观。向最美教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怀,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第三是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团队。正是因为学校的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赞歌。向他们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工作的合力,为振兴永康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乡村教师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条件艰苦的乡村里,他们用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坚守阐释了什么是希望的守望者。“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责任,体会到了他们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在中国大地上其实有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正是有许许多多这些默默无闻耕耘在中国乡村教育事业中的教师,大山深处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才有了飞向未来理想的翅膀。
激动与感动在孩子们阵阵整齐有力的一声:“老师,好!!”中荡漾开去,“最美”一行七人,“会泽七子”,全是80后,但他们的事迹却告诉我们什么叫“老师”!老师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圆自己的的一个梦。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传承,是在一辈辈师者先贤的无私奉献中完成的。他们所拥有的或许是孤独,是贫寒,是挣扎的一生,可是他们没有忘记自己肩膀上的重任——传播思想知识,改变孩子命运。他们的行为不为自己的得失,只为爱和希望的延绵不息。
从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中,我感受到一种浓冽的爱在荡漾。正是这赤子般的爱,让他们选择了留下与坚守,不为其他诱惑所动。我们常说,这是一种大爱与大我,超越了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展现的是一种崇高境界和操守。然而,从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质朴和恬淡中,这种大爱与大我,我觉得我还没做到,但他们却几十年如一日的做着,像我们每天所见的空气和水一样平常。或许令人一时不解的是,为什么这种大爱与大我在城市的喧嚣中常常少见,却会如此慷慨地在这些平凡的乡村老师身上绽放?从这些乡村教师的故事中,我们懂得了原来他们只是放下了自己。正是这种放下,让他们摆脱了个人名利的束缚,而是循着人的基本情感需要出发,自然而然地打通了小爱与大爱、小我与大我之间貌似难以跨越的鸿沟。因而,他们一面给予着爱,一面又受爱的滋养。正是在这爱的给予与滋养中,他们实现了一种自我价值,获得了爱的温暖,成就了他们的“最美”。
观看了颁奖过程,内心感动不已,最美乡村教师名不虚传,他们如乡村的风光一样,美得自然,美得纯朴,原汁原味,芳香醉人,他们燃烧自己的能量点亮了学生的梦想,陪着学生成长,他们的确是最美的乡村教师,让我们沉醉于每个故事中一点一滴地感动。
事迹中的每一位乡村教师在很真实的诠释着他们对学生的大爱。廖占富、张兴琼是一对教师夫妻,他们分别在四川凉山深处两所隔山相望的小学执教,一人撑起一座学校,让大巴山深处走出了二十多名大学生。当年,高中毕业的张兴琼在村长父亲的劝说下,当上了乡村教师,一人一校干了8年。8年后,村长父亲为了留住乡上派来的临村代课老师廖占富,撮合两人成婚。婚后,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三年前,丈夫被派到对面山头小学,在一间废弃寺庙里教14个山村孩子。两个山头,两所小学,之间是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从此夫妻二人一人守住一所小学,隔山相望,一周见一面。他们用自己的分离和坚守,守住了大巴山深处孩子的未来。
16年前,吉思妞是从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调来怒江特殊教育学校,来到了这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是一所偏远山区的学校,百姓多不识字,一直以来都是学校老师进山去招生。而怒江地形险峻,为招生老师们常常要过索道、骑马、爬乡村山路,辗转两天时间才能到达。这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现有79名孩子,大都是傈僳族和白族的聋哑儿童。聋哑孩子性格孤僻极端,因为不会说话,发脾气时很容易自虐,吉思妞也曾经想过退缩,但当孩子们不清晰地叫着“妈妈”,张开小手让她抱抱时,她决定留下来。面对这些特殊的学生,吉思妞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从吃喝拉撒到青春期都得手把手教。吉思妞说,对于这些孩子,需要良心爱心更要有恒心。在吉思妞和其他老师的关心教育下,这些聋哑孩子也考上了大学,其中还有些孩子大学毕业后愿意回来任教。
观看中,一次次跟随寻找最美答案的脚步,让我触动流泪的镜头有很多很多,感动,崇拜!他们的事迹刻骨铭心,可歌可泣。
人生,短短数十载,可以有许多种度过的方式。他们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可就是这条路,照亮了许许多多孩子们的路。孩子们的稚嫩与老师们的苍老,这样一幅强烈视觉效果的画面呈现着,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什么叫“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些诗词在他们的行为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作为一名师范生,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一名老师,我敬佩的同时,更多的是学习。
在我们抱怨学习环境不好的时候,抱怨学习工作太累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在世界的另外一个角落,还有这样一处恶劣的工作环境存在,这样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发生,还有这样一群奉献自我的人存在。
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但他们用淡泊名利、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教师的形象,也是对最美乡村教师最好的诠释。真的非常感谢那些“最美乡村教师”,他们让我重拾起了心中的美好,燃起将来从事教育的热情。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惠及他们的学生,更激荡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什么是最美?那就是用大爱谱写自己的人生,活的有价值,这就是最美。用行动坚持,用时间见证,就是最美。
感谢这个节目,感谢“最美乡村教师”,我要向你们致敬!我会用行动向你们靠近,拉近与你们的距离。看完这段颁奖典礼,我的灵魂似乎也走了好长地一段路。走得很轻松,从未有过的惬意。在这段旅程中,我放下了身上太多得行李,从从容容的跨完每一步,我走过的也只是我慢慢旅途中的一个开端,但正因为有了这个美好的开端,我相信我能,一定能给我漫长的旅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第五篇:最美乡村医生观后感
最美乡村医生观后感
最美乡村医生>观后感
(一)“我们怒族是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感谢党和国家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邓前堆医生这番话说出时,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强忍着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感动于这位质朴的乡村医生多年来对生命村民生命健康的守卫,感动于这位民族医生这颗纯真的心。居马泰医生翻越雪山转诊年幼的患者、80后女医生躬身背送老奶奶会接、藏族医生落松江村彻夜等待新生命诞生„„这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将永远让大家铭记,看到观众席上一双双饱含热泪的眼睛,主持人张斌动情地说道:“我们来这里不是寻找眼泪的,但是我相信我们都会带走感动”,我们都会带走感动,伴随着感动的还有那份沉重的思考。
如果说邓前堆医生背着药箱过溜索的画面让人认识了怒江有个叫做邓钱堆的怒族乡村医生,怒江的医疗环境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那么今晚却是让更多的人记住了更多的乡村医生,更加关注8亿多农民的医疗环境、130多万的乡村医生的现状。江苏洋河酒厂在活动当晚就对二十名乡村医生就行了数额不等的物质捐助,社会需要洋河酒厂这样的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也需要社会各界为农村医疗环境的改善作出贡献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同时,我们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时代需要榜样,但真的不需要来自于艰苦环境下的感动。有过乡村医生经历的卫生部长陈竺在活动中的发言简短而精炼“130多万农村医务工作者,人们称他们为乡村医生,他们在一线守卫着8亿多农民的身体健康,也维护着生命本来应有的尊严”,乡村医生用他们朴实的情感和崇高的职业道德从事着医疗活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最美乡村医生”只是中国130万乡村医生的一个缩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贵的问题,切实帮助农民解决了实际困难,但是乡村医生所面临的环境依然没得到改变。待遇上,乡村医生享受政府的补贴有的只有几百元钱,并且,村卫生室的运作常常需要乡村医生自己垫付大部分的资金,正如科尔沁草原蒙医医生王布和“有钱没钱咱都看病”,他就是靠家里养牛羊补贴诊所的日常运作,还欠下五十多万元的外债,物质上,乡村医生面临着生存上的困难。技能上,乡村医生们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缺乏理论知识的完善和更新渠道,乡村医生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世袭或是师带徒的方式获得医疗技术的,没有系统和专业的理论知识作为背景,医疗技术上,乡村医生面临着进步无门的尴尬。如果乡村医生们面临的不再是那么艰苦的环境,那么我们宁愿少点今天这样的感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实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8亿多农民看病贵的问题,我们期待130多万乡村医生的发展现状能得到有效改善。
最美乡村医生观后感
(二)大爱,不只是无私,更是怀寄天下黎民苍生的守护;生命,不只是珍贵,更是衡量人心良知的标准。
看完颁奖典礼之后感慨万千化作了感动和动力。虽然很惭愧典礼的好多人和事已经记不清了,可是铭记着同为医疗工作者,同样被人们称为是白衣天使,他们却一直做着许许多多同行不愿意做的事情。这不是一句>口号、一时热血就能完成的壮举,那需要一份默默的付出,需要一份坚韧的坚持,更需要一份真诚的爱。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在传达的不是英雄般伟岸的形象,而是把这些故事汇聚成了一个道理,:能看到自己为大家创造出的笑脸和>幸福,能够亲手再救一个人,就足够了。这些乡村医生所做的事在他们自己看来是那样的平常,恪守着作为一个医生的良知,照顾着自己守护的一方百姓,仅此而已。略显平凡,但总是真实的平凡,才显得伟大。“寻找最美乡村医生”这项活动,一方面让我们了解农村的医疗状况,另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乡村医生工作条件如此艰苦,乡村医生的职责有很多,孕产妇管理、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居民健康调查体检等,而他们却还是那样的敬业,那样的热爱医疗事业,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敬佩和思索。他们接下的重担有几份是他们应该做的,有多少是他们自愿的呢,我想更多的是勇于承担吧。我们都知道应该淡泊名利,救死扶伤才是天职,可是取舍之间有几个人能够真的做出问心无愧的判断。因为他们的所选,所以向他们致敬。我反思自己,有没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是否做到了作为一个医护工作者该完成的使命。我做的还不够,也许直到有一天有机会在甘受贫困和乐享安逸之间做出选择时不会犹豫,直到面对生命安危时不会心存疑虑,对,只有到那时候我才敢说我撑得起这身素洁的庄重与责任。
该怎样结束这篇观后感呢。这一场仿佛灵魂的洗礼般的典礼带给我的是好多种感触,那不是只言片语能够说清楚的感悟,也不是用多少大道理能够概括的概念。我想我领悟了,理解了,然后有了自己的思考。只对生命满怀敬意,直面它,努力的做到问心无愧,我想这才是“最美乡村医生”带给我最大的启示吧。
大爱,不只是无私,更是怀寄天下黎民苍生的守护;生命,不只是珍贵,更是衡量人心良知的标准。
最美乡村医生观后感
(三)看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颁奖晚会,这11位医生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心灵的震撼、灵魂的洗涤。
他们是乡村最美的医生,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都有一种对生命不离不弃的执着情怀。因此而赢得当地乡民和世人从内心视他们为心目中的最美天使、生命救星、牵挂的守护神,用心拥戴和广泛赞誉。
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同凡响的故事,他们都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了大山里的居民,为了草原上的牧民,献出了自己的青春。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愿清贫、甘受病痛折磨而无怨无悔。这种信念、这种理想让我深受感动。和这些最美乡村医生相比,条件要好得多,付出要少得多,和这些最美乡村医生相比,我平时再苦再累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和这些最美乡村医生相比,我觉得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辉煌,就是因为当年有一批又一批那些乡村医生一样的守自己的信念的工作者前赴后继的努力。
病人们的天真纯朴医生工作环境的艰苦、卫生室条件的简陋、医生对牧民们的关爱等等,都让我感动。在祖国极其艰苦、恶劣的“老、少、边、贫”的地方,一群乡村医生用他们真诚、善良、美丽的举止,生动诠释和践履了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也因此赢得了中国“最美乡村医生”的赞誉。感动之余,我不能再无动于衷。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许不会有钟晶的坚持,也许不会有居马泰的无私奉献,也许不会有张振江的无怨无悔,也许不会有于谢爱娥夫妇执着??但是我会从点点滴滴做起,从普普通通小事做起。
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白衣天使的含义,我才知道了自己肩上扛的是一付怎样的重担。医道漫漫,医道艰难,在我平凡的岗位上?用我平凡的工作我将不遗余力地为着我们的卫生事业而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