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武汉日夜观后感心得体会(共5篇)

时间:2021-01-11 10:4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1武汉日夜观后感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1武汉日夜观后感心得体会》。

第一篇:2021武汉日夜观后感心得体会

《武汉日夜》是由曹金玲执导,王平久总策划、监制的战“疫”纪录电影,为了完整呈现影像背后的感人故事,幕后团队花费大量时间对海量素材进行了细致挑选和艺术创作,以此来致敬平凡英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武汉日夜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武汉日夜观后感一

2020年的春节拉开了帷幕,上演全国上下过年的喜悦情景,我也迫不及待地回老家过年,去做我盼望已久的事情---放烟花。

我激动的心情还没来得及释放,就迎来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武汉爆发新型肺炎。新型肺炎具有传染性,严重的甚至还引起感染死亡,疫情迅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电视里还报导了即2020年1月23日10点起武汉封城,公交车、出租车、地铁、轮渡一律禁止通行,火车、飞机通道全部封锁。爸爸看到了这个消息自言自语道:“情况这么严重,就像2003年的非典一样。”

我听见了爸爸在说什么“非典”就问道:“爸爸,非典是什么?得这个病的人会变成什么样?”

爸爸给我解释:“非典是2003年春季流行的疾病,大概持续了两三个月,出门的时侯每个人都要戴口罩,少与人聚集到一起、勤洗手,家里还要喷洒消毒液或者酒精消毒。当年非典时,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迎难而上,带领团队研究出了对付非典的药物、疫苗,控制了非典疫情。今年钟爷爷已经八十多岁了,仍然奋斗在抗肺炎第一线!”

爸爸说的这些话让我对钟南山爷爷产生了敬佩之情。

今年已经84岁的钟南山爷爷得到疫情的消息后,坐高铁来到武汉,去医院帮助医生一起对付新型肺炎,钟南山爷爷说“新型肺炎来自野味,可以人传人。”我想如果是医生直接面对这些病人,他们的感染率会不会很高?那该多危险啊!我真佩服钟南山爷爷和正在给病人治病的医生们,他们的付出,换得我们心安理得在家里。

2020年春节在这喜庆祥和而又紧张的气氛中渡过了,电视这几天一直在报导,要勤洗手、做好个人防护,我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全国各地也在禁止随便外出。那些日常生活中用不到的东西现在也陆续成了紧俏货,比如:口罩、医用酒精、板蓝根等与疫情相关的医疗用品等,从手机获得信息知道很多地方道路也封了,当天气晴朗的时候,也很少有人聚集在一起玩耍。大家外出时都是戴着口罩,“全副武装”,回到家又是洗手、又是消毒……我想对大家说:“这几天大家都不要出去,在家安心待着也是为国家做贡献。”等这次疫情过去了之后,我想呼吁大家:“珍惜家园,爱护野生动物,达到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共处。”

此刻耳边仿佛响起了国歌的声音——我们万众一心……前进,前进!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2021武汉日夜观后感二

何为韬略?学好知识,并能够经世致用,用来治身治家治国平天下,今天,我们在病毒的肆虐下,更能体会韬略二字。

在逆境中生长,在国难时期明白民族兴亡,匹夫有责。武汉疫情爆发,被病毒感染的人数与日俱增,各地纷纷支援武汉,出现了一批批90后白衣天使,一群换了衣服的孩子,学着前辈的样子,与死神抢人,勇敢奔赴前线扼制疫情,他们担当控制疫情的重任,与亲人别离、独自奋战在一个个不眠的夜晚,忍受被患者家属谩骂殴打,仍旧坚守岗位,恪守其责其为有韬略的人。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那些志愿去工厂日夜奋斗做口罩,网上鼓励武汉人民抗击疫情、慷慨捐款的民众们,能抑制谣言,打击不法分子发国难财,积极置身事内,以国事为己任,其为有韬略的人。

今年过年初一不出门,初二不出门,钟南山说出门才出门,这是钟南山的威严。病毒爆发时期,年已84岁的钟南山爷爷义无反顾、奔赴前线抗战病毒,他医术高超,他站出来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一道金光透过黑压压的乌云直射下来,这是知识的力量,能改变我们的生活,也能救人于水火,他披上知识的战袍.守护全国同胞,他稳定人心,竭力减轻疫情防控压力,其为至神至圣的有韬略的人。

但他不可能保护我们一辈子,我们需要培养更多像钟南山教授这样的人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对此,我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倡议:

(一)不语言攻击武汉往返人员,明白“同为受害者,同在屋檐下”的道理

(二)相信科学,不要风声鹤唳,不传谣,不造谣,做一个智者。

(三)遵守规定,不心存侥幸,不给疫情困难增加负担,不聚集,不结群,呼吁身边人携手抗击病毒。

(四)利用特殊假期做好功课,明白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不荒废学业,为自己理想奋斗,为自己赢得未来,以我微光,铸国荣光,与命运奋斗,与境遇奋斗,与经验奋斗,赢战高考!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当你胸怀文韬武略,就更有自信,更有能力,做下一任的国家卫建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做下一任的钟南山!

抗击病毒,义不容辞,把握时机,真行动在高考考场!

2021武汉日夜观后感三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了武汉,从武汉到湖北,又从湖北迅速蔓延了全国,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国人民陷入了恐慌之中。过年之前,因为没有注意,或是很少人在意,才使现在疫情扩散速度不断加快,范围不断扩大,并且每天被感染的人数不断增加。面对疫情我没有退缩而是迎“毒”而上,做一个居家的抗“疫”小战士。

当我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与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但不是“囤货”,而是决定响应国家号召,在疫情结束之前尽量少出门,甚至不出门,这样做既是为了自己的健康,也是为了不给社会、国家添麻烦。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更注意卫生了,每天都会洗好几次手。吃饭前洗,上了厕所后洗,每次出门回来更是用洗手液洗。还特地在网上学习了洗手、带口罩的正确方法,每天不厌其烦的提醒小弟弟也和我一样,让不爱洗手的小弟弟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每天必须洗手消毒以后才能吃食物。妈妈的脸上也时常露出欣慰的笑容。

面对疫情,我们不但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更要参加运动,加强锻炼,增强人体免疫力。为此,我每天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布置的以“体能天天练”为主题的体能训练实践作业。运动不仅增强了我的身体机能,还帮助我减少精神紧张,增加愉悦心理。居家生活我和弟弟做了多种运动,如跳绳、做操、拍球、仰卧起坐等。也帮助妈妈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因为疫情发展仍然凶猛,同学们无法正常开学,但是同大家的课程并不会落下,我们市教体局为全市广大师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网上在线课堂。从2月10日开始我每天都会守在电视旁边,按时收看,学习新知识。一节课下来我会在本上圈圈画画俩大张,不明白的地方还会用红笔着重一下,课下随时请教了老师。这几天下来光笔记就写了满满一本子,真真正正做到了停课不停学。

面对疫情,面对病毒,我们不恐慌,冷静对待。因为我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2021武汉日夜观后感四

今年是2003年SARS病毒爆发过后的第17年,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种由野生动物携带的新型冠状病毒又在神州大地上疯狂肆虐,而我们又如17年前一样将这一切的罪过泼在了本来无辜的果子狸和蝙蝠上。所以我觉得我们至今欠“野味们”一个道歉。

民以食为天,从远古时代的生吃,进化到现在的烤、煮、煎、炸,人类舌尖上的文明也在不断进步和开拓。吃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活动,但对于吃什么人们从来都不能随心所欲。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有的人居然奉行“吃啥补啥,以形补形,返璞归真”的观念,开始探索野味,越是奇形怪状,越是稀有动物,越能勾起人类无止境的欲望。而在这愈演愈烈的残忍杀戮中,殊不知大自然也开始了怒吼和反击。

还记得2003年的SARS吗?一时间,风起云涌,疫情爆发,而罪魁祸首是来自于蝙蝠体内的病毒。问题是蝙蝠体内的病毒怎么会到了人身上呢?答案触目惊心,是因为人类吃了一种叫果子狸的动物,而它身上正好有蝙蝠体内的病毒。动物身上相安无事的病毒,在人类乱捕滥杀动物后开始疯狂肆虐人类,这不正是神奇的大自然给我们的一声有力的呐喊吗?

而在疫情平息17年后的今天,同样的错误又以惊人相似的模样卷土重来,那么这一次会是最后一次吗?也许17年前的教训在很多人看来是模糊不清的,但你是否了解过被救治后的患者带着严重的后遗症艰难生活的情形;也许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会渐渐平息,但你是否能清楚这次疫情让多少家庭妻离子散,让多少奋战一线的人命悬一线;也许明日的太阳还是依旧会升起,但是你是否能估算一口野味让中国蒙受多少委屈,浪费多少资源,承担多少损失。

人类和动物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从不会因为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就在大自然面前取得更优胜的地位。两者如同站在高山顶上的平衡木,若是两者和谐相处,平衡木就会维持一种和平共处的生态平衡,若稍有不慎,一方伤害了另一方,则会一损俱损。当人类的枪声响起,动物看似成了囊中物,但是大自然也会以更惨烈的教训来告诫人类彼此伤害是多么愚蠢的行为。正如董卿老师在一档综艺节目上所说:“枪响之后将没有赢家。”

大自然所给予我们的一切,既是无限的,也是有限的。文明和野蛮之间,也许只隔着“野味”这一道无形的界限。若人类继续无知的杀戮,继续垂涎舌尖上的野味,那么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灾难远不止于此。让我们真心向“野味们”道歉并承诺还野生动物一片安宁的生息之地,还人类一片安静祥和的生存空间,还大自然一片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

2021武汉日夜观后感五

前言:他们是英雄,也是烈士。为有牺牲多壮志,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光辉事迹和闪亮名字!

1.李文亮:疫情“吹哨人”

2月7日,李文亮医生去世。李文亮医生因最早向外界发出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因在一线工作,李文亮医生不幸感染,治疗期间他还想着要尽快康复,因为“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

2.夏思思:为病人而主动留守

29岁的夏思思是武汉一名医生,1月15日,科室一名老人病情加重,肺部CT发现异常。当天,夏思思刚下夜班,临时接到任务后,改变行程,折回医院参与救治。随后几天,夏思思担心老人病情,主动留在病房。尽管夏思思医生有防护,没想到还是感染了,后抢救无效离世。

3.刘智明:“如果万一,不要插管。”

2月18日,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感染新冠肺炎抢救无效离世。抢救期间,刘智明曾留下话,“如果万一,不要插管”。知情者透露是因为在气管插管打开的瞬间,喷血、喷气管内附着物具有传染性,刘智明害怕同事因此染病,所以才会如此叮嘱。

4.彭银华:推迟婚礼抗疫情

正月初八,彭银华原定在这一天与心爱的人举行婚礼。医院考虑这种情况,一开始并没有安排他春节期间值班。但他得知疫情状况后,主动推迟婚礼,奔赴抗疫一线。后因感染病毒不幸去世,年仅29岁。

5.黄文君:岂因祸福避趋之

疫情发生后,湖北孝感医生黄文军写下请战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申请去隔离病房,共赴国难,听从组织安排!”之后,他一直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后不幸感染,英勇殉职!

6.肖俊:坚守一线不后退

今年50岁的肖俊,大学一毕业,便到武汉医院工作,至今已有29年。疫情发生后,肖俊一直坚守抗疫一线。一月底,还值了个24小时连班,白天工作一天,晚上还值夜班。后不幸感染,经抢救无效去世。

7.朱峥嵘:藏起住院通知书,坚守岗位

年前,江苏启东医生朱峥嵘已经被查出大动脉炎,需要住院治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朱峥嵘藏起了住院通知书,坚守一线,连续工作。从除夕开始,整整二十多天,他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直到最后倒下,年仅48岁。

8.柳帆:抗议一线的社区英雄

2016年,柳帆达到55岁退休年龄后,被武昌医院门诊注射室返聘。后来,医院门诊注射室取消,柳帆因此被派到该院下属的梨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任注射室护士。本次抗疫中,因在一线工作而不幸被感染,于2月14日去世。

后记:为抗疫而牺牲的医护人员,还有很多,以上九例,只是其中的代表。面对疫情,他们选择了逆向而行,选择了坚守和担当。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了抗疫的坚实防线,保护了身处后方的我们。让我们向这些英雄致敬,也永远记住英雄们的光辉事迹,以及他们的闪亮名字!

第二篇:2021观武汉日夜有感

记录电影《武汉日夜》,是中国人共同的记忆,平凡的你我,皆是这场故事的主角。这部纪录片可以看到新闻里未看到过的真实动人画面,很多人观影过后有深受感动。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观武汉日夜有感5篇_2021武汉日夜个人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武汉日夜观后感一

消毒水的味道很浓很浓,一座本该热闹的城市很静,很静,新年伊始,本应是举国欢庆,共度佳节,而今……却满是孤寂,压抑。这是最黯然无光的一个春节,新型肺炎肆虐于神州大地,人心惶惶,但这也是热血高昂的一个春节,炎黄子孙守望相助,高歌一曲无畏的家国无疆。

万古新声彻九州,疾乱烟雨降江楼。

病虐桀桀危亡难,吾心灼灼护国安。

国土苍苍,四海升平时欢笑的人们,在阴霾压抑的日子里,也能挺身而出,眼角斑驳的是毅然决然的斗志;不曾忘,钟南山院士耄耋之年临危受命,奋战于疫情一线,是胸怀天下的国土无双……不曾忘,那请战书上一枚枚鲜红指印,“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写满了铿锵有力的医者轩昂……不曾忘,他们擦干泪水,抛却恐惧和疲惫,披上层层的白色战袍和披荆斩棘的铠甲,义无反顾地冲上了同病毒生死搏击的战场,用血肉之身组成防线,拼杀抵挡着上蹿下跳的广道疫,把危险交给我,把健康还给你。冲锋陷阵的前线,永远有他们忙碌的影子,共和国的荣誉里,是否也该写下他们的名字?这世间哪有什么百毒不侵的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身衣服,学着像前辈一样,治病救人和死神抢时间……病毒凶险,白衣逆行,致敬伟大的白衣战士。

此刻,四海八荒的人们,抛却新春的团圆和欢庆,撇去焦虑和慌张,奉己之力共筑长城万里,只愿再现中华河清海晏,国泰民安。中国有信心打赢,新型肺炎疫情攻坚战。请不要丧气,请充满希望。

白衣天使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所有细微之下都隐藏着春暖花开冰面破裂的巨响,所有阴霾之下都匿蔽着柳暗花明曦光初现的希望,愿四海疫情已终,疾患永散,愿诸君平安喜乐,新年安康。明年春天我们再赴江城,赏尽十里樱花。

2021武汉日夜观后感二

在武汉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一线奋战不足一个月,张忠德瘦了9斤。

张忠德是广东省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同时还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国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医医疗队队长、广东省中医医疗队队长。

17年前,他冲锋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在救治重症非典患者时不幸感染,在生死线上走过一回。这一次,已56岁的他又来到火线,“我只不过是换了个工作地点”。

除夕夜逆行奔赴武汉

1月24日,大年三十。下午3点多,张忠德坐上开往武汉的高铁,当晚8点多钟到达。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赶到了武汉最早、最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金银潭医院。来不及多说,张忠德就穿上防护服进入病区采集相关资料。“采集直到下午1点才结束,干了5个多小时,共采集了28名患者,通过中医四诊合参,了解他们的发病症状、流行病学史等。”张忠德说。草草吃过午饭,他们就开会研究。

正月初二,专家组兵分四路,分头出击。张忠德带队前往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病区,花了近3个小时采集数据,“把重症患者都看了一遍”。当天还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来自全国的专家顾问一起,讨论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二版。

“我的工作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来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成员,要采集好临床患者的第一手资料,制定和修订国家推出的中医治疗方案;二来我们还援助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组建病区,共3个病区105张床,其中广东省中医医疗队管理两个病区70张床。”张忠德告诉记者,在组建过程中,大家对疾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我们对广东省中医医疗队60名队员进行严格培训,坚决做好防护、杜绝感染。”张忠德说,以前的培训全部归零,现在培训合格才能上岗。60名队员中,有37人是共产党员。“我们开了党支部会议,决定第一批进隔离病房的,必须是党员。”一个星期之内,医疗队有20人写下入党申请书。

辨证施治对症下药

救治过程中,张忠德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采用中药“组合拳”对症下药。“药物有汤药、冲剂、颗粒剂,也有中成药和注射剂。”他说,他们针对每个病人的特殊情况,又在后续治疗方案中进行了个性化调整。

除此之外,还对病人采取了外治法治疗。外治法主要采取针灸、按摩,打八段锦、太极等方式,“在一些病人的身上,效果立竿见影。之前有焦虑得睡不着觉、腹胀得吃不下饭的病人,用了外治法之后,既睡得着觉,又有了胃口。”

“目前的手段,就是中西医结合、协同作战。”张忠德说,对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中西医治疗,目前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到目前为止,我们总共收治了124个病人,出院跟转出的病人到18日下午刚好是50个,我们也感到很欣慰。”张忠德说:“我们这个团队,虽然是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病救人,但我们得到的是全国中医人的支持,是集全国中医人的智慧来制定诊疗方案的。”

据了解,从临床数据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协同治疗手段介入后,重症转轻症率有所提升、重症转危重症率有所下降。“在缩短平均住院天数、降低危重症死亡率方面,数据显示也较有效,后续还需要更进一步观察,目前中医、西医团队都正在做这方面研究。”张忠德说。

任何医生都会全力以赴

“今天早晨称了一下,发现体重降了9斤。”张忠德笑着说,前线医生工作都很累,“现在,很多危重症患者收进来以后,你得想办法不让患者的病情继续恶化下去,要想办法治好病。任何一个医生看到这种情况,都会全力以赴的。掉几斤肉没问题,回到广州一个月又长起来了。而且,我年纪大了,还难得老来瘦。”

在武汉,早晨6点多起床后,张忠德就一直忙碌,每天都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白天没时间休息,就在坐车时见缝插针眯一会儿,吃饭也很快。”2月17日,张忠德从早晨7点开始工作,晚上回到宾馆已经10点多。“又接着修改治疗方案,等弄完已经深夜1点多。”

在医院,遇到焦虑、紧张的患者,张忠德常常拿自己举例子:“我得过非典,现在还不是好好的,你们更要有信心挺过去!”

张忠德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提醒我们,务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既要勤洗手,又要规律作息,增强抵抗力。“现在的人,有的太不爱惜身体了,经常熬夜,吃饭也不规律。”他说:“中医有句话,叫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说,增强体质才是最好的预防。”

“我所在两家医院的发热门诊病人数量在大幅度下降,收治病人的数量也有所下降。看媒体公布的数据,和我们了解的情况大致符合。战胜疫情,我的信心很足,胜利曙光就在前方。”张忠德说。

2021武汉日夜观后感三

初春既至,万象更新。2019年匆匆落幕,2020年悄然而至。本应是欢度佳节的日子,一场“战疫”让你们义无反顾地坚守岗位,毫不犹豫地奔赴“战场”。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你们,为全国人民的安全与健康撑起了一把保护伞,是我们每一个人值得学习的榜样。因此,我写下这一封信,向你们表达我由衷的感谢。

你们当中,有奋力研究对症药物的院士,有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党员民警,有生产医用口罩的流水线工人,有速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有筹集整理物资的志愿者们,有运送物资的司机,有还未出生的孩子的父亲,有父母也不幸感染却没有归家依旧坚守岗位的儿女……你们的身份虽有不同,但你们的心都是一致的:为家奉献,为国牺牲!

而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也是一个“生于非典爆发,考于新冠肆虐”的年轻人。如果说17年前的那场战“疫”我因年幼而所知不多,那么17年后的今天,这场战“疫”则可以说让我体会深刻。我看到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为了疫情防控日夜操劳的场景;我看到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不停工作的白衣天使们并排就地入睡的场景;我看到坚守岗位的党员干部走访各个小区,关心民众的场景;我看到值夜岗的人民警察抖擞站立于寒风之中的场景;我看到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燃起希望的场景;我看到李文亮医生、刘智明院长为战“疫”牺牲了生命……这一幕幕场景的内容虽有不同,但我都听到了一个声音:为家奉献,为国牺牲!

是的,你们每一个人都怀揣着一颗为家奉献、为国牺牲的心,一刻不停地为疫情防控工作出力。如今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治愈人数不断增加,新确诊的病例数也迅速减少,这些振奋人心的数字,是你们夜以继日辛勤付出的成果!这叫我如何能不为此感动?如何能不表达我对你们满心的钦佩与感激?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感谢你们在风雨中为我们人民,为我们的国家保驾护航;感谢你们不畏险阻,不辞劳苦,做出奉献与牺牲;感谢你们一直坚守,在疫情中开辟出生的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是我们年轻一代值得学习,值得尊重的榜样,谢谢你们,你们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经历过风雨才知彩虹之美,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也将以你们为榜样,接过你们的担子,勇敢担当,奋力前行!

信的最后,再次向做出奉献与牺牲的可敬可爱的你们,说一声:谢谢!

2021武汉日夜观后感四

新年伊始,本是喜庆装点神州之时,没想到,冠状病毒悄无声息地拉开了战争的帷幕,没有硝烟,没有战火,安静得让人害怕,猝然得让人不及防备。

面对持续上涨的数字,面对血色加深的疫情地图,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谁不为疫情肆虐下的武汉同胞忧虑、揪心?而谁又不对那些舍身忘己的逆行者肃然起敬?

致敬中国医者。他们转身时的背影,那么悲壮决绝,用防护服做铠甲,以口罩为盾,迎战可恶的病毒。耄耋之年的钟南山,临危受命,挂帅出征,再度前往疫情现场。古稀之年李兰娟,为战疫情,一天只睡几个小时……而那道守卫生命的城墙背后,不过是一群凡人的血肉身躯。彻夜通明的白炽灯,口罩印在脸上的勒痕,被汗水浸透的防护服……医护人员熬制着“生命”的偏方,赎回人人向往的安康。

致敬中国工人。建一座医院需要多长时间?十日十夜!哪里有什么基建狂魔,只不过是生死时速,一座设计科学、设施完善的“火神山”医院,令人惊叹地拔地而起。某国外节目甚至感叹道:“在美国,想装个有线电视都不止十天。”并不是有神力相助,仅仅是人力使然。它的骨骼是由专家们通宵达旦塑造的,它的血肉是由普通工人披星戴月浇筑的。正如冰心在诗中写道:“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

致敬千千万万中国人。敬值班的警官,为生命坚守岗位;敬基层干部,为安康绝不怠慢;敬快递员,为生活提供保障;敬患者,为希望不言放弃。你我在此刻,也是可敬的。我们不是一团散沙,而是心在一起。哪怕我们深居简出,也必定在为远方的疫情,牵肠挂肚,彻夜难眠。每一个患者的逝去,就如同天上星星的陨落,让我们的天空也暗淡一分。这个时候,中国人不能退,更不能乱。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曾言: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是啊,隐忍顽强的中国人,尤其那些无名英雄,甘当牛马,愿做野草。千百年来,他们一直这样,千百年后,他们还会是这样。他们或许不光鲜,却自带人性光芒。

而当英雄们苦干、硬干的时候,却有一线医者忍饥挨饿累到在地,有医护人员被肺炎患者吐口水,有患者携毒私自逃离武汉……我们都应该去反思:有没有尊重、保护好为我们拼命的人?有没有避免为他们添乱添堵?有没有拿出点实际行动?每个人力所能及,一线抗疫者才不孤单无援。

挨过这个有些漫长的寒冬之后,暂闭的城门将会被春风敲开,人们走上热闹的街头,挤上熙攘的公交,吃一碗热干面,看一场樱花。那时,红装突展,古城明艳。而我的目光越过人潮人群,终与你深情相遇。

2021武汉日夜观后感五

2020年的春节不同寻常,曾经热闹的街道已不见踪影。新型冠状病毒正肆意地侵袭着我们,面对如此猖狂的病毒,居家则是最为稳妥的防范方式。但在如此危难关头,有这样一群人站了出来,她们戴上口罩,挥别家人,毅然决然踏上了最危险的抗疫道路。

当我机械性地刷新着满是疫情消息的首页时,一则新闻闯入我的视线:甘肃第三批援助湖北的女队员们,自愿剪去秀发,整装出征。文字底下附带着视频,随着缕缕青丝落下,姑娘们的表情变得越来越僵硬,不舍、纠结和悲伤化作泪水流下。这条消息实在令人唏嘘。

试问天底下哪个姑娘不爱美呢?小时候母亲带我去理发店,我都要与理发师讨价还价争取剪刀下那几分几毫的头发。可视频上这些援助湖北的姑娘们,宁可强忍难过也坚持让理发师给自己剃光头。我更加困惑了。

我随即开始搜索相关消息,看见一位认识她们的博主发出了一条博文,她说,这些姑娘们剃发是为了工作方便,当下严峻的情况根本不允许她们打理头发。她说,姑娘们知道自己身上背负的任务有多重,站在疫情面前,她们愿意为了守护自己身后的患者舍弃长发。

文章后面附带着一张她们的合照,即使照片上的她们头上乌黑秀发已然无存,她们却仍精神抖擞,温婉眉眼间盈满了自豪的笑意。这条博文如同一团火焰,顿时照亮了我手中这一方小小的屏幕,更温暖了被寒冷封锁着的每个人的心。

自古以来,女性常被描绘成纤细柔弱的形象,但其中也不乏木兰这样的女性英雄。在疫情泛滥的今天,抗疫的一线战场上也有许多女杰尽显威风,或许是工作时间还不长的“新兵”,或许有像李兰娟院士一样非典之后再复出的“老将”。

她们都舍弃了能与家人团聚的时光,舍弃了自己的安逸,在危难关头勇敢地站了出来,用她们并不高大强壮的身躯挡在疫情面前。在我看来,她们无疑都是美丽的。因为她们有着最温柔最坚强的心,她们是逆风生长的铿锵玫瑰。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更何况是有玫瑰盛放的抗疫一线。她们努力与疫情对抗的美丽身姿不仅能使我,更能使每一位被她们守护着的人不禁感慨:“有你,真好!”

第三篇:2021观看武汉日夜个人感悟

看完《武汉日夜》,你的内心肯定有很多想说的吧?影片内容全部为2020年初武汉疫情期间拍摄的真实场景和人物,力求记录疫情下,抗疫医护和普通百姓最真实的生存和生活状况。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1观看武汉日夜个人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2021观看武汉日夜个人感悟1

还在思考过年去哪里,兴致盎然地和父母讨论时。一则“新型冠状病毒”的新闻轰炸了整个网络,被传得沸沸扬扬的。一开始,我并不在意,把病毒的厉害给完全低估了,依旧出门玩。

可仅仅过了一天,病人已经新增加了一百多例。人们都很害怕,人心惶惶。许多武汉人出城,导致病毒更加肆意妄为,加速了传播,传播更广,不再只有武汉。可怕的病毒却还不肯就此收手,仍旧肆意传播着。

就在这时,一群白衣天使出现了。他们什么都没有说。他们向着反方向走,他们走向病毒和痛苦的人民。他们放弃了悠闲轻松的假期,选择坚守岗位努力工作。他们守在路口为人们量体温。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戴着口罩为病人治疗,奋斗在一线上。他们从不喊苦更不喊累。他们就是伟大的逆行者——白衣天使。

起初的我并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要冒着这样一种风险去默默无闻地做这些事情?可当我听了一位医生的一段话后,我明白了。

“我们明白我们这个职业的价值和使命。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救死扶伤是我们的使命。病人在等着我们救治,国家在等着我们拯救。我们不能害怕更不能放弃。哪怕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我们也要勇敢地冲在前面。不害怕,不退缩,不放弃”。

也许前方还有未知的艰险与迷茫,但他们不怕,不放弃,只为了救死扶伤,拯救国家。

冒着刺骨的寒风,他们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在高速路口为路过的人量着体温。顶着身体的不适与被传染的风险,他们不放弃,不喊苦不喊累,奋斗在一线上。寒风中瑟瑟发抖却依然坚持的他们,一线上坚守岗位却从不退缩的他们,兴许是最美的身影。

不顾一切困难与阻碍,救死扶伤,勇往直前的身影,陈述着他们对未来的期望与心中不变的信仰。也许在未来,他们不再年轻力壮,不再当医生,但他们美丽的身影将在我心底永存,激励我奋勇前行。

2021观看武汉日夜个人感悟2

在2020到来之时,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而这病毒犹如是给“2020”这个美好的数字蒙上了一层阴影。然而我们的祖国有着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坚守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盼望着“乌云”背后灿烂的阳光,不顾安危奔赴在抗疫一线。

嘴里说着“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的钟南山院士自己却义无反顾地前往武汉抗击疫情;年后准备举行婚礼的年轻夫妇义无反顾上演战役最美夫妻档;多日面临高强度工作的护士全然不知脸上已经布满了勒痕……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而这些“最可爱的人”在我眼里,就是天使!就是英雄!他们是国家的脊梁!人民的恩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纵使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如同小流,但只要团结起来也可以汇成大江大海。尽管疫敌再凶再险,但只要我们团结的力量便可以让病毒彻底消灭。03年的非典扛过去了,08年的汶川大地震挺过去了,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新冠病毒的“乌云”终会消散。这场防控狙击战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让我们一起为武汉加油!一起打赢这场防疫战!防控疫情,从你我做起!愿大家健康,平安!向疫情前线的医护人员们致敬!此时此刻,心系武汉,共战疫情,万众一心!待到春暖花开之际,阳光明媚之时,我们再共同约定,一起行走于祖国的大好江南!

2021观看武汉日夜个人感悟3

世上最残酷的事莫过于生死,政治老师说过:“人出生就注定要死去,这是命中注定。”但是,却有这么一批人,每天与死神作斗争,不计生死,不论报酬,站在危险的边沿上,挽救更多的生命,完成了最美的逆行,他们就是——勇敢的白衣天使!

没有什么征兆,没有什么预言,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这些黑暗中的敌人,正迈着大步,侵入了我们的生活,向我们发起了攻击。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几乎侵占了整个武汉,防控疫情迫在眉睫。一群白衣天使出现了,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新年前夕,不顾生危,告别家人,奔赴武汉,与死神作斗争。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奉劝大家不要去疫区,自己却连夜从广州赶往武汉,奔赴在抗战疫情的最前线,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的还有73岁的李兰娟院士,同样奔赴在疫情的前线,这两位敬爱的老人,放弃了在家的安稳,站在了抗争“非典”肺炎的一线。这种为大家舍小家的精神怎能不值得我们赞扬呢?

不仅如此,祖国各地优秀的医疗人员,成立了医疗分队,奔赴武汉,给武汉支援。一张张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分明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热血灵魂在跳动啊!

在网络上传来感人事件的同时,白衣天使们正在执行他们的使命,他们是医生,他们为“医”而“生”,他们为“生”而“医”,他们就是我们的定海神针,有了他们,疫情总有一天要完蛋!

可恶的新型冠状病毒,威胁着人们的生活、生命,可白衣天使们并没有退缩,依然每天直面死神,同命运抗争,为了照顾病人,关注病情,他们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待在病房8个小时,为了使空气流通,他们没有开暖气,手都冻红了,可他们却一如既往地工作,没有丝毫懈怠!

新闻上曾报道过:一个六岁的孩子哭闹着,死活不让做护士的妈妈去武汉,她怕妈妈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赴武汉支援的儿子向两位老人辞别,老人的眼泪在眼珠里打转,却坚定地朝儿子挥挥手,不让他有任何的牵绊。

勇敢的白衣天使啊!他们是孩子的母亲,也是母亲的孩子啊!我们骄傲,因为有白衣天使在,祖**亲自豪,因为她有优秀的中华儿女!

2021观看武汉日夜个人感悟4

有一座城市,叫众志成城;有一批战士,叫白衣天使;有一种精神,叫逆流而上;有一种信心,叫万众一心!——题记

2020年的春节,在所有中国人的心里,注定是一个永生难忘的记忆。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让辞旧迎新的钟声更加沉重,人们脸上的那一个个口罩,让这个春节倍感冷清。

这个冬天,梅花依然宁静地开放;这个冬天,蓝天依旧明净如洗;这个冬天的武汉却非常艰难,全国人民却非常艰难。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谨遵医嘱,静静地待在家中。我们为武汉忧心忡忡,我们为治愈病例的增多而感到高兴,为武汉的人们牵肠挂肚。

与此同时,有一群人,他们正冲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防护的堡垒,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眠不休,战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最前沿。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最美逆行者,他们是新时代的最美先锋人物,他们是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

在这群人当中,有一位84岁的老院士,叫钟南山,17年前,这位老院士奋斗在抗非的最前线上,为抗击非典立下了汗马功劳。17年后的今天他临危受命,搭上前往武汉的高铁,再次前往抗击疫情的前线;86岁的董宗祁老教授,他坐在轮椅上,一上午看了30多个病人,他说:“我这辈子,就是为了救人”;73岁的李兰娟教授,知道国家有难,她毫不犹豫前往武汉,坚定地说出她的誓言:“我打算长期待在武汉,与那边的医护人员一起奋斗!”

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有因为人们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

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明白他们是为了谁。他们也许并不富裕,甚至有些贫穷;他们也许并不高大,甚至有些瘦弱;他们也许并不光鲜,甚至有点卑微,他们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样模糊,但他们的精神在我心中却是那样鲜明;不计生死,不求回报,默默坚守的他们,守护着健康,保卫着生命。

普通的我们无法到达正面战场与病毒作战,我们只能做好我们的后勤工作,不出门,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这是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祝愿他们平安早日凯旋。

彩虹为证,千古不变,我要高歌。为生命喜悦,万物都歌颂你的慈爱,大地诉说你的恩情。

致敬白衣天使!

致敬最美逆行者!

致敬抗击疫情的每一个人!

2021观看武汉日夜个人感悟5

除夕,这个中国人眼中最重要的日子,再远的路,再大的风雪,也阻挡不了团聚的力量。亲人相聚,相互陪伴,如同依偎着生命的根与源,像枝与叶般相拥相偎。可是,这种司空见惯的美好在今年却是无比的奢侈。

疫情的爆发使你们不得不坚守在岗位,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们还记得逆流而上的那一天吗?

那天,你换上了崭新的西装,把头发梳成了大人的模样,买来回家的车票,你想终于可以回家和数月未见的家人团聚了,但是在知道疫情之后,你脱下了西装并穿上了白大褂,拿起手机拨打家里的电话:“对不起啊,今年我不能回家过年了,疫区需要我,提前祝你们新年快乐,对了,记得注意身体,”你强忍住内心的悲伤,微微一笑说:“明年我一定回家过年。”说完,你就奔向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接着工作

那天,你为了方便疫情的工作,你剪了心爱多年的长发,脱去了漂亮的衣服,你专心致志的投入到防护疫情的工作中去。你想,没有关系的,头发可以再留长,短发也是超酷的,漂亮的衣服可以日后再穿,身穿白衣的你依旧最美。

那天,你拿着今年刚发的工资,你想一定要好好犒劳犒劳你自己,在得知疫情的相关需要以后,你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全部捐出,自己又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你想,等疫情结束之后一切可以重头再来。

你可能已经年过花甲,但你知道疫情之后,你用你的毕生所学去研究如何克服疫情;你可能只是一位清洁工,但你将自己的全部积蓄捐往疫区,自己再前往疫区帮忙;你可能是一位老师,但是你只身前往疫区给你的所有学生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你可能只是一个军人,服役多年后你终于可以回家,但是知道疫情爆发之后,你又一次放弃了回家的机会,“若有战,召必回”你奋不顾身的赶往了一线......你,你,无数个你,你们来自五湖四海,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逆行出征者”你们将涓涓溪流汇聚成大海,你们将点点星光聚拢并照向四方,你们在疫情来临时用沉默去代替旁人的抱怨,用最实际的行动去抵御疫情的不断侵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你们拿起心中的信念作为武器去抵御疫情,你们为众人负重前行,用一袭白衣来守护我们的平安。逆流而上,危险重重,但是你们依旧昂扬而去,留下一个个坚实的背影。

你们也有自己的家人,你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你们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你们的平凡造就了伟大。我觉得世界上所有的赞美之词都不足以用来赞美你们。

我相信不远的将来,和煦的春风定会吹拂梦境的河岸,生命的绿树必将生机勃发,翠荫如烟......

第四篇:武汉科技馆观后感

武汉科技馆观后感

“快起床,快起床!”原来是妈妈在叫我这只“大懒虫”呢?

“起这么早干嘛”我躺在暖和的被窝里不解的问。妈妈边收拾,边回答道,:“我们去武汉科技馆看看,是你没看过的新馆哦!”我一听,立即从床上跳下来,穿上衣服,飞快的刷牙洗脸,心里乐滋滋的。

吃过早饭,我们坐上汽车,来到武汉科技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叫“天问”的立体旋转型灯柱,灯柱不断变换颜色。这棵“树”大约18米,重量达15吨,有1736根灯柱螺旋排列上升。真是好壮观啊!

来到信息展厅,最醒目美丽的是一个电子鹤。它的身子是白色的,头和两只细长的腿是黑色的,身后还有一座黄鹤楼的雕塑。我好奇的走过去,发现用麦克风可以对它发出不同的指令。比如:你好!,跳舞!等等。我对它说“跳舞”,奇迹发生了,话音刚落,它上下缓缓的拍动着翅膀,点点头,站在草丛里缓缓的前后移动了!哈哈,有意思!还有与机器人下象棋和围棋,许多丰富多样的互动体验式的展品,真是目不暇接,每个展品都吸引了我的目光,争先恐后的要亲自去体验一番。其中有个展品真奇怪啊!我在电子屏上触点含羞草,轻轻一点,突然前方的塑料含羞草的叶片合拢了,这让我惊讶万分!

不知不觉,我在武汉科技馆已呆了三个小时了,依依不舍的走出科技馆,新馆的外观好像正准备开出巨轮。这艘科技之舟带领着我们奔向科技的未来,闪动着智慧的光芒。这一时刻,我感到自身的无知,感谢科学家帮助我认识到科学的力量,今后我要努力学习,让科学造福给每个人。

杜依依

第五篇:武汉博物馆观后感

[武汉博物馆观后感]机关服务中心组织党员活动参观首都博物馆,看到一对对的小学生在馆前合影留念,武汉博物馆观后感。多么熟悉的一幕,不禁唤起儿时的回忆,中心的全体参展人员也展开党旗在首博馆前合影。此刻我感觉到时间变得之快,几十年前参观中国革命博物馆的情形,历历在目,有生第一次参观博物馆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也是七一前夕,只记得站在红旗下,举起手臂攥着小拳头,幼嫩的喊出时刻准备着,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然后参观,回来老师让我们写观后感,只记得其中一句话,看了一堆石头、瓦片、破盒、破罐,特没劲,手枪大刀可是真家伙。几十年后的七一又参观博物馆,也许还是现在学生时代,每次参加什么活动,老师都要布置作业写观后感的习惯,此时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让我又想写点什么。本人酷爱参观展览馆和博物馆,不论出差旅游每到一地,只要有时间条件许可,都把参观当地博物馆作为首选,他是你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回顾多年来参观博物馆的经历与感受,让我感受到祖国历史的脉搏与改革开放的脚步。记得小学时代,第一次参观天安门侧的中国革命博物馆,那时对那些古人类创造的石器工具、陶罐、瓦片、不知其意义所在,只对刀枪感兴趣,也激发了我动手的能力,参观后就动手用木头,削刻了一支形驳壳枪,在以后的观展中看了中国的印章,他让我萌发了学习篆刻的兴趣。而今在进入博物馆,又是一种不同的心态与感受了。当你步入博物馆就如同进入了时光隧道,把你带入了那远古的洪荒时代,我站在那古朴、泛着钢绣的青铜器前我欣赏已不是它的器形与上面雕刻的文字。我只感受到一股够重的历史气息迎面扑来,它似一种气场,凝缩了中华几千年前的信息向你释着。当我仰视着那些精美的字画,我已不再解谈其中的内容,站在远处看,你似感觉到画中的人物飞翩翩得向你走来,那字里行间,急似飞流瀑布,缓似行芸,感觉妙不可言。当我俯视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人琢玉的场面,过去人们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你就理解了什么事巧夺天工了。在浏览神采各异的瓷器时,想得更多是不可思议,我想到古人,金木水火土的运行,让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你不得不感造物主的神奇。北京风俗展又让我联想去探讨,为什么祖先会把皇城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走马匆匆时进午,走出博物馆还在回味,似知道了很多又似一片模糊。晚临睡前有习惯的拿起枕边的一本《禅悟》翻悉看到中国古代有一个禅宗和尚青源惟信禅师得到以后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加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到个休歇处,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一段充满禅机的话,看到此语顿觉感悟,今天的感受不就是悉山不是山,秀水不是水的意境吗?其实我们的人生,还有艺术不都是要经历这三种境界吗?人生三境界,说的是人生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1,参观国家地质博物馆的意义 参观国家地质博物馆,可以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让抽象的概念在实 际生活中变得具体化.虽然国家地质博物馆以矿物,岩石等地质方面的展品为主,看似 与材料专业没有什么关系,但通过国家地质博物馆的参观学习,把宏观的矿物石与微观 的晶体结构相联系,有利于加深对第三章晶体结构的理解.虽然学以致用需要的是一种 知识的积累,但边学习边参观的方式可以把每一步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对应,虽然不一 定会有很深的了解,但通过一步步的对应,在最后的运用中,才能把所学到的知识与应 用相对应.对地质博物馆的参观学习, 可以作为一个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对应的范例.2,矿物,岩石与第三章晶体结构的关系.矿物和岩石是一种宏观上的表态,其形态是晶体结构有序化排列的宏观表现.矿物 和岩石的成型过程以及其形态与物理性质都是由其晶体结构决定的.第三章主要是对晶 体结构的学习,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去理解矿物,岩石宏观上的特性.3,我们从材料角度要了解矿物,岩石的哪些知识.从材料的角度出发对矿物,岩石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将其开发利用,首先要了解的是 矿物,岩石的物理性质,以决定它们有哪些应用潜能,可应用在哪些领域.为了能开发 出矿物,岩石的最佳用途还要从微观角度研究矿物岩石的晶体结构.由于晶体结构在一 般情况下并不是理想的完整结构, 因此在研究矿物岩石的微观晶体结构的时候很重要的 一点就是研究晶体的缺陷,在这方面又与课本第六章的知识联系了起来.晶体结构决定 了材料的很多物理方面的性质,在应用材料的同时还必须了解其化学性质,因此在研究 矿物,岩石的时候还必须研究其化学成分,因为化学成分又决定了晶体的化学性质.14,从晶体宏观形态可得到什么 微观组织可学到什么 有何用途 与金属微观上的比 较.学习材科基除基础外还应了解什么 从晶体的宏观形态,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不同的化学成份,形成原理以及形成环境 最终会形成不同的矿物形态.矿物通常具有不同的颜色,硬度,密度及特殊的化学性质 和力学性质.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它们形成条件迥异,大部分形 成需要漫长的地质周期,但在物质交互作用和组织结构上与金属有许多相似之处.根据 晶体的宏观形态,我们可以分析其形成条件,获得一些地质上的信息;同时,通过对其 化学及力学分析,有助于材料性能的研究,为新材料的开发提供一些可能的方向.从晶体的微观组织上看,矿物的结构显得较无规则,且由于致色元素的作用而呈现 不同的颜色.一块岩石往往混合着各种不同的矿物成分,它们的成分比例以及相互分布 影响着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合金金属, 其在冷却过程中也往往形成不同的相成分, 由此可猜测,一些微观组织相似的合金和岩石可能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通过 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而通过人工的方法得到与矿物性能相似的 有利用价值的材料.但由于矿物形成的条件非常复杂,而且大多经历漫长的地质年代才 能逐渐形成,将一些特点应用到金属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大量的理论基础和实 验数据.在学习《材料科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应更多地结合实际,并且不2仅仅局限在金属领域,还可以向人工聚合物,天然矿物,特殊化合物等方面延伸,将所 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物质中,解释其成因或性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 题,有些可能是由于对理论理解不够深刻,可通过深入的学习和讨论逐渐解决;有些则 可能是所学理论无法解释的,这时就可以提出自己的假设,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材料 科学就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逐渐进步,完善的.5,矿物的名称化学式与人名的关系.矿物的化学成分一般采用晶体化学式表达.它既表明矿物中各种化学组分的种类、数量,又反映了原子结合的情况.如铁白云石 ca(mg,fe,mn)[co3]2,圆括号内按含量多 少依次列出相互成类质同象替代的元素,彼此以逗号分开;方括号内为络阴离子团.当 有水分子存在时,常把它写在化学式的最后,并以圆点与其他组分隔开,如石膏 ca[so4]2 h2o.每一个具体的矿物都有具体的名称, 一般来讲, 矿物名称的获得也遵循一些规律: 1)以化学成分命名, 如自然金, 它是以金为主要成分;2)以物理性质命名, 如橄榄石, 它是以橄榄绿色为特点;3)以形态命名, 如绿柱石, 常为绿色的柱状形态;4)以人名命名, 如袁复礼石, 袁复礼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5)以地名命名, 如包头矿, 包头是我国内蒙的一个城市.此外, 有些矿物名称是沿用我国古代的名称, 如水晶,雄黄,辰砂等;但更多是自不 同外文名称转译而来, 如绿帘石(来自日文),贝塔石(来自英文)等.值得注意的是, 从中 文的矿物名称中我们可以大致获得矿物的一些信息, 如: 以石结尾的矿物名称, 如滑石,方解石等, 通常指的是非金属矿物;以矿结尾的, 如辉锑矿,黄铁矿 等, 指的是金属矿物;以玉结尾的, 如黄玉,硬玉等.

下载2021武汉日夜观后感心得体会(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21武汉日夜观后感心得体会(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周总理在柏延的四个日夜》观后感

    《周总理在伯延的四个日夜》观后感 电影《周总理在伯延的四个日夜》,讲述了1961年5月,我国“三年自然灾害”的经济困难时期,周恩来总理在河北省武安县柏延公社实地调研民情的故......

    武汉红色足迹观后感

    踏遍武汉三镇探寻红色足迹 将近一个星期的暑期社会实践已落下帷幕,其中的辛酸苦辣、感慨受益也颇多。实践项目的立项我们选择了独具特色的红色足迹探寻,而选择此项来作为暑期......

    武汉市民之家观后感

    武汉市民之家观后感 3月4日下午,在老师及班干部的组织下,我们参观了武汉市民之家的总规划展馆。到达后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行参观。首先进入一楼大厅,大厅设有“印象武汉”......

    武汉之行心得体会

    真实的课堂 实用的文化 武汉学习心得体会华县城关小学 孙慧敏 各位领导中午好! 感谢我们校长提供这次赴武汉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感谢在坐的各位,能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这次学习......

    武汉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心得体会 2012年9月24日至25日,我校的霍老师参加了湖北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我有幸在领导的安排下观摩了此次活动。两天的观摩时间虽然很短暂,但16位......

    武汉听课心得体会

    震撼心灵的课堂 2013年10月底我去武汉参加全国第十一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感触挺深的,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注意看......

    大国外交心得体会共观后感

    大国外交观后感 《大国外交》观后感:翻看中国“朋友圈”的和合之道 历史巨轮,大国领航。翻看中国的外交史,既可以看到稳步扩大国际“朋友圈”的大国风范,也可以看到世界逐渐变成......

    参观武汉女子监狱心得体会

    参观女子监狱有感2013年9月4日在公司党组织的带领下随同武汉女子监狱的同志参观了武汉女子监狱,所见、所闻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使得我对监狱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