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后感三
观后感
固堤小学四年级三班邢若晗
指导老师:韩雪
今天,我看了《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节目中向我们介绍了《弟子规》、《三字经》,它教给我不少做人的道理。比如弟子规上的“冬则温,夏则清。晨则醒,昏则定。”你看人家黄席给父亲温暖被子。再看看我,为一点小东西都和弟弟抢,我感到很羞愧,我决定即使不能为家人温暖被子,也要帮家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他们边诵读三字经,边打太极,让我感觉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意识到锻炼身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我以后要坚持锻炼,不能懒惰,不能没事就趴在电视上,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才能完成我的所有梦想。
我认为,在我们这个年龄段,要遵循这段话“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意思是说,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报告。如果任性而为,就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总而言之,我们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家相处时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非做不可的事。
加油,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到吧!
第二篇:榜样三观后感
专题节目《榜样3》观后感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日前,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专题节目《榜样3》,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通过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和党组织代表述说入党经历、再现典型事迹,向人们展示了新时代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心系群众、勇于担当、创新奉献的精神风貌,激发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干事创业、不懈奋斗的榜样力量。
初心来自哪里,使命源自何方?党员右手握拳的第一次“入党宣誓”,庄严立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就在此刻烙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使命就在此时镌刻。
新时代,是大有作为的时代,是榜样辈出的时代。
“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八位共产党员来自五湖四海、从事各行各业,有乡村医生、有支部书记、有缉毒武警、有科技专家等等,不同的岗位却干出了各自岗位的极致,成就了各自领域的峰巅。
聆听榜样的感人故事,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始终同群众心连心、手牵手、肩并肩,永远把群众期盼作为干事导向,殚精竭虑的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题。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路线这个党的“传家宝”必须坚定不移地传承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榜样也不是天然禀赋的意外存在,而是历经筚路蓝缕的痛楚与流血,在激流和浪涛中磨洗涅槃而焕发异彩。作为一名煤矿从业者,光有一颗炽热的工作之心还不够,练好过硬的本领才是在工作中披荆斩棘的“金钥匙”。无论自己职位高低、岗位大小,都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思想上以安全为重、行动上以安全为先,危急关头敢挺身、困难面前敢碰硬、阻力面前敢担当,为我矿的安全、科学、高效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坚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政治营养和智慧,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绝不犹豫、绝不含糊、绝不懈怠,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自觉做到思想上同心、政治上同向、行动上同频,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我们要时刻保持敬畏初心,正确看待苦与乐、得与失,把职务看轻、把名利看淡、把自己看小,以事业为重,用扎实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榜样是有形的正能量。致敬榜样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榜样精神融入灵魂、浸入血液,用实际行动擦亮党性光芒。向榜样学习,我们将无坚不摧;向榜样看齐,我们将无往不胜!
第三篇:榜样三观后感
榜样三观后感
他们是国人的骄傲,民族的脊梁,同时他们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榜样们不忘初心、乐于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油然而生的敬意使我产生了向他们学习的强烈欲望——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业。
用一辈子做一件事。宋书生,从1949年开始,65年来一直从事俄语、德语的翻译工作,党的分配就是她的选择。他用了一生的时间将国外的马列著作翻译成中文,同时,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翻译成外文,为党的政治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能为乡亲们服务,我感觉活的有价值,有意义。贺星龙,一位山西临汾贫困山村的乡村医生。18年来用他的医者仁心,24小时上门服务,从不收取诊费。用他的善心,良心,责任心,骑坏了七辆摩托车、用烂12个行医包、行程40多万公里,守着黄土,守着清平,默默守护着4000多相亲的健康。
没有私心,才能赢得民心。李元敏,这位真心实意为群众干实事、做好事的女村官,把每个村民当成自己的家人,把各族村民团结在一起,无私的把自己的致富经验和方法传授给村民,带领全村人一起致富。
功成不必在我,默默奉献久久为功。这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者们的精神写照,比如他们的优秀代表王淑芳,为了填补国内卫星导航系统的空白,不去计较事业能否成功,能否收获功名利禄,放弃了国外公司高额的薪酬,义无反顾的投身到前路坎坷的事业中去。经过艰辛的努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见证了北斗的问世,见证了北斗的成长,使我们成为了少数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多查1克毒品,老百姓就减少一份危害,这是我们责任所在。缉毒神探印春荣结婚20多年来,长期与妻子两地分居,他与毒贩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妻儿在一起的时间要多得多。为了使百姓少受一份伤害、为了多查1克毒品、多抓一名毒贩,他舍小家为大家,不畏生死、不畏艰险,成为了一名让毒贩闻风丧胆的缉毒英雄。
还有带领村民一起致富的村官朱仁斌,中国高温超导领军人赵忠贤。还有用青春和生命默默丈量祖国的壮美河山的国测一大队。自1954年成立以来,这支队伍的几代人满怀理想和激情,投身祖国的测绘事业。测天量地只步为尺。他们成立于国家百业待兴之时,在国防和经济建设急需测绘依据的时候,披挂出征,从珠峰之巅到东海之滨,从炎热的南海到酷寒的北京,年轻的队员在风云莫测的土地上负重攀登、艰苦跋涉,填补了祖国大地的测绘空白。
其实拨动我们心弦的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情节,也不是什么曲折迷离的经历,而是他们兢兢业业、勤奋创业、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和在磨砺中进取、在探索中创新的精神意志。向榜样看齐,向着灯塔前行。我们要在榜样的激励感召下,不辱使命,砥砺前行。做一颗小草,尽可能染绿一块土地;做一丝春雨,尽可能滋润方寸泥土。岗位无论多么平凡,只要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做出自己的贡献,你就是榜样。
第四篇:三体观后感
在若干年前,自从我学会了上网,我就很少开始买实体书,说实话,作为一个喜爱文字的人,这样的习惯真有点难以启齿,但是事实如此,在我看来,当我付出了不菲的上网费之后,能够免费地看到那些正式出版的书籍中看不到的文字时,当然更加提不起我买书的欲望。
我很少买书,可并不代表我从不买书,而刘慈欣的《三体》系列,是少数能够激起我的购买欲的好书,其实,在买之前,《三体》系列我早就迫不及待从网上下载到手机上看过了,但是,这样的好书,如果不买正版,感到实在对不起作者,遂从当当网上买了一套正版。
这些年来,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在我们这些科幻迷心目中期望值,丝毫不亚于去年韩寒高调推出的《独唱团》,所不同的是,刺天他们在看了《独唱团》之后,纷纷感到大失所望,而我等科幻迷们在苦苦等待了大约三年以后,终于看到了《三体》系列最后一本《三体Ⅲ•死神永生》正式出版,这部代表中国科幻小说最高水平的巅峰之作,也终于没有让我失望,《三体》系列,一部比一部精彩,每一部都保持了极高的水准。
《三体》是一部典型的刘慈欣式的硬科幻小说,在《三体》系列里面,我看到了刘慈欣对人性、对社会以及对文明发展方向的深刻理解与预言。
《三体》主要讲述了地球在三体文明的威胁下,地球人之间发生的背叛与忠诚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个生存与死亡的故事。
面对科技水平远超地球的三体文明,在它们对地球的真实意图未曾暴露之前,地球人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反应,有的主张绥靖投降,有的主张强硬抵抗,然而,事实证明,面对强于自己的敌人,希冀表现出刻意的友善和卑下的顺从,是无法得到侵略者的同情,从而改变他们的固有意图的,在实力差距过于悬殊的状态下,弱者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和谋略,在它们看来,都是弱小及可笑的,从事期望于防守反击和以弱胜强,终究是不切实际的。
在冷兵器时代,我们尚可依靠数量及纵深的优势苟延残喘,然后等待时机反击,可是,一旦到了信息时代和太空时代,技术上的微小差距就能够完全决定双方的胜负,三体侵略军仅仅依靠一个先锋探测器“水滴“,就完全打垮了地球联军几千艘大型宇宙战舰,面对科技远超自己的三体文明,地球毫无还手之力。地球文明当然也有一些终极手段,可以跟三体文明进行两败俱伤式的死斗,可是,科技上面,尤其是军事科技的巨大差距,使得三体文明无需地球文明照面,在数百光年之外,就可以完全摧毁地球的抵抗力量。
这样的情形,是相当令人沮丧的,面对强大到无法对抗的敌人,我们应当怎么办?《三体》为我们提供了一副相当悲观的前景:由于科技水平远超地球文明,三体文明将有力量控制地球的科技发展,通过一种“智子”科技,将地球的科技水平始终压制在某一层面,无法接触更高深的科技知识。虽然地球人可能比三体人更聪明,发展更迅速,但是就像日本对待中国一样,它始终将核心科技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让中国人接触更尖端的技术,并且通过知识产权等科技壁垒阻挡中国得到最新的科技,从而达到它所宣扬的:“保持对中国在科技领域20~30年的领先水平,永远将中国压在后面”。
与三体文明之间的斗争,地球文明的处境就像30年代的中国,文化、科学全方位落后于日本,国内内耗不断,一盘散沙,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几乎注定要被日本灭亡,唯一的区别就是灭亡的时间早晚。我不知道刘慈欣在设定三体文明时,有没有联想到日本,但是,从他的文中,从他对三体文明的描述中,我分明看到了一丝日本的影子:自制、有效率、信念坚定、勇于吸收不同文明的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这些,都是一个强大民族所具备的优秀基因。
《三体》在文中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命题,当人类在面对三体迫在眉睫的进攻时,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少数人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了民主原则,而走向专制,因为,在危机面前,专制将更有效率,也更有决断力,正因为这样,在面对三体文明的超科技武器“水滴”的进攻中,在个别具有“坚强意志”的人的带领下,避开了没有效率和冗长的民主程序,通过攻击自己的盟友从而得到了必要的生存资源,为地球文明的存续保留了希望。
尽管这是一部科幻小说,但是,这些情节的设臵的确为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当面临生死关头(或你自己觉得面临生死关头)的时候,个人或一部分人是不是有权通过剥夺其他人的利益(甚至生命),从而保障自身的存续?
坦白说,刘慈欣对这段情节的设臵,凸显出了我国知识分子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西方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里面,就很少或几乎不敢大肆宣扬这种理念,我们不敢想象,西方的电影里面会出现这样的画面:两艘正在宇宙中逃亡的地球飞船,但是他们的目的地很远,远到除非其中一艘飞船另一艘飞船的人全部杀死,然后把资源集合起来才能达到目的地。为了一部分人的生存,必须有人要挺身而出,做出这样一个残忍的决定,于是,另外一部分人就这样被“舍弃了”。所有人都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使得我们在面对这样的选择时,将会相对容易地做出截然相反的决定。
大陆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很少会接触或讨论这样的“假设”,牺牲“一小部分”,从而保证更大多数的利益,这种观念在我们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举个体育领域的例子,就好像我国乒乓球当中的“让球”行为一样,我们当然知道这种行为是违规和不道德的,但是它的好处是我们通过“让球”牺牲了一些球员的利益,将会在另一种利益——“团体利益”中得到更好的结果。
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在这样做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对手的尊重、丧失了道德和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最重要的是,我们用一种“伪道德”来强迫那一小部分人做出牺牲,却从来没有顾及过他们的感受。
一部分人有没有权力决定另一部分人的生死或牺牲他们的利益,从而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即便是在某些极端的条件之下,他们有这样的权力吗?也许在实际操作中,在我们的人类历史中,我们也承认,通过不道德的手段达到目的的案例不在少数,也许从最终结果来看,可能这样的选择的确是所有选择里面最好的,但是,这样的行为,终究是应当受到谴责的。
回到《三体》本身,在战争结束后,当初依靠杀死队友夺取资源,从而逃脱三体文明的追杀,并通过“宇宙黑暗森林”法则,拯救了地球的两支地球舰队,终于还是受到了地球联合政府的审判和追杀,在诱捕了其中一艘飞船后,另一艘飞船识破了地球政府的意图,彻底远离地球,逃往宇宙深处。
虽然在道德上,那两艘地球飞船上的全体船员应当受到谴责,但是,当地球文明在这两艘飞船的努力下,刚刚逃脱了三体文明的毁灭性打击,转过身来,居然要臵全人类的救命恩人(那两艘飞船的全体船员)于死地,这段情节还是令我感到有些突兀,我知道,刘慈欣设臵这样的情节,是有他的道理的,并且在我们现实的历史中,也是有相类似的案例存在,但是,从感情上,我真很难接受“地球政府”会做出这样不近人情的决定。通过某种不道德的行为,却在事实上得到了最佳和最有效地结果,那这种“不道德”的行为,还是不是应当受到谴责呢?刘慈欣虽然没有直接说出答案,但是,他的书从另一方面给出了答案:人们应当时刻警惕自己内心中的魔鬼,警惕自己不要做出伤害他人的举动,哪怕你认为这种举动的目的是高尚的。我们应当克制自己的欲望,当你自认为站到道德的制高点而做出一些伤害他人的行动时,请千万要记住,目标的崇高并不代表可以采用无耻的手段去实现。
从整个宇宙层面来说,地球文明是微不足道的存在,从整个地球历史来说,5000年的人类文明史更是不值一提,人类匆匆百年的生命,放在永恒的宇宙,就好比一刹那之中的一刹那。
《三体》的结尾,刘慈欣对宇宙死亡的描述,这似乎有点脱离了科学,走到玄幻的道路上,然而,仔细一想,却也未必,以刘慈欣的技术背景,他所描绘的宇宙末日,想必也是有着物理学方面的依据吧。
虽然宇宙灭亡了,但是,刘慈欣终究为人类留下了希望,在三体文明的帮助下,地球文明延续了下来,这个情节也很令我感到纠结,作为一个在宇宙中远非高级的文明,作为一个尚处于低级发展状态的文明,地球文明有幸能够跟一些宇宙间的顶级文明一样,有机会生存并繁衍,恐怕实在是作者的一厢情愿。
三体文明作为想要谋夺地球家园,灭亡地球文明的敌人,并且两者都因为对方的原因导致自己的家园被其他高级的文明所毁灭,这两者原本应该是不共戴天的仇人才对,可是,三体人为什么会帮助人类?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
关于《三体》系列,还有很多很多内容是我不解和深思的,这是一部伟大而宏大的科幻小说,要完全理解它,那也许是等我再读第二遍甚至第N遍《三体》的时候才可能吧。
第五篇:《三傻》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带来的思考
看了这部影片,随处都可见我们自己的影子。毕竟印度和中国同样是发展中的大国。毕竟他们的学生也在拼命为工作、为出国而学习。
生活在号称印度排名第一的大学里的学生思想已经被传统的教育观念所消磨殆尽。院长,开场就是“人生就是一场竞赛,你必须向前冲,打败别人!”他是社会、是国家的缩影。他的女儿学医,他想成为文学家的儿子考了3年的工程学,最后自杀。应该是被谋杀。被这个社会所谋杀的还有即将毕业的学长。还有那个通过死记硬背获得好成绩,获得别墅、包车、美女、公司,但已经人格扭曲的沉默者。
在这个有些浮躁的社会里,人们只是希望迅速攀登往高处怕,想成为有钱人,处处与其他人竞争:骑自行车也唯恐落后他人的校主任,因成绩排名第二而懊恼嫉恨他人,考试前往其他人宿舍门缝塞色情杂志以干扰其复习的同学,不断向外炫耀名牌衣物价格的院长女儿的未婚夫......从小到大,我们是否真正为读书而感到开心过;是否在高中或者进入大学的时候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感到不满;上大学所学习的专业是否是自己真正所喜欢的,父母是反对还是支持我们的兴趣爱好;我们是否曾设想过自己的未来;经过这么多年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我们是不是还斗志昂扬,激情四溢。
教育制度,人生,爱情,价值观,兴趣与理想,这部片子无疑有喜有悲的触及我们成长面临的各个问题,给我们一个仅供参考的答案,All is well。这可以说是非常难得一见的励志喜剧片,完美地让我几次热泪满眶,歌舞穿插同时独具印度特色,感染力十分强悍。
兰彻的出现是“具有颠覆性”的。他极度聪明、头脑灵活、性格开朗、成绩优异、灵机应变、不拘泥于生搬硬套却十分痛恨学校的教育制度,敢于对抗学校头号领导人“病毒”,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和这位校主任开杠,运用妙计反击了大
二学长对新生的侮辱性的“洗礼仪式”。所有人都知道盐水有极强的传导作用,却没有一个人会应用。校长女儿分娩的场景,给人太多震撼了,我们不襟感叹,甚至投去羡慕的目光,这真是一个天才。然而他能做到的真的是常人所不能的嘛?答案当然是不是,影片最后兰彻开的学校,孩子们很顽皮,孩子的天性得到了最充分的保留,想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一个孩子都是小“兰彻”。
我们今天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所有的书本都摞起来,恐怕高度都无法估计,无法想象,可以称得上是受过多年教育的人士,然而真正能学有所用,推动科技创新,影响世界进程的伟人却很少属于我们的队伍。这是一个我们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我们多年接受的也是“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我们是不是应该试着去改变,当然这不是一个人能办到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开学第一天在课堂中,古板的老教授叫解释“机械装置””的概念,兰彻回答道,“机械装置”是所有能减少人类劳动的事物,任何能简化劳动和节约时间的就是机器。
天很热,开一下按钮,一阵凉风——风扇,是机器;
和几英里远的朋友通话—电话,是机器;
几秒钟内进行数百万次计算——计算机,是机器;
我们被机器包围,从钢笔尖到裤子拉链,上上下下••• ”
可思维老套的教授却不吃这套回答,他的定义只局限于课本: “机器是由相对运动固定的由相互连接的零件组成的,意味着,功和能量的相互转化„„ ”——这无非是盲目的死记硬背。结果自然是兰彻被要求走出教室,而兰彻则以近乎反讽的回答令教授目蹬舌瞠,巧妙解决了自己的难堪,可谓滑稽趣味中不失思考的空间。
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真情,什么是朋友,什么是爱情,什么是人生的道理,什么是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去奋斗。“在他眼里,世界只是一个标价签,他跟你结婚,是因为你有利用价值,而不是因为爱。”这样的话,即使是夺人所爱,也不能不为之感动。
我们常说不要令别人不愉悦,当面是祝福,鼓励,背地里却又是为之担忧的另一番品评,这真的是正确的做法吗?虽然需要处事圆滑,但不要变成“是故”,不要失去了深藏的纯真的本质。
李琳琳 11533001
课程与教学论(对外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