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
会发展工作部署会精神心得体会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次危机,也一次大考。在这次危机的大考中要有善于化危为机的智慧,化疫情之“危”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之“机”。
化疫情之“危”为产业结构转型之“机”。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挑战也机遇。疫情对餐饮住宿、文化娱乐、商贸、交通物流等传统产业的冲击很大,但要看到疫情促进了新兴产业的成长和壮大。从需求看,为应对疫情危机,云计算、5G红外热成像测温、医疗机器人发威战“疫”,在线教学、在线培训、在线问诊、在线买菜、在线影视等消费需求大量兴起,这表明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勃勃的发展生机。从供给看,随着消费者对网络消费、健康消费不断扩大,为更好满足居民升级的消费需求,倒逼企业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以此为契机,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给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化疫情之“危”为社会治理升级之“机”。严峻的疫情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一堂大课。经历了1998年的洪灾、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等系列重大突发性灾害事件,我国的治理能力、应急反应和抗灾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这次疫情突如其来、猝不及防,其传播之快、影响之广、治理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在应对疫情中,虽然党中央快速反应、果断处置,最大程度地避免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但也暴露出我国在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滞后。比如,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个别干部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作风飘浮、推脱躲闪;个别地方政府风险意识不强,反应迟钝、优柔寡断,措施不利,造成局部区域局势混乱,疫情蔓延。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深刻吸取教训,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化疫情之“危”为企业纾困长效机制建立之“机”。企业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活则经济兴。为降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推出诸多惠企措施,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加强产业政策扶持、加大金融助企力度、做优企业服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相继出台。比如,2月20日,人社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推出为企业阶段性“免减缓”社保、医保和住房公积金政策,千万中小微企业迎来阶段性的大减负。有些防疫特殊时期的应急之举,但也有很多政策“后疫情”时代能够长期实施的重要举措,有些为便利企业办事的网上举措、为企业减税降费的措施等,完全可以在未来形成长期为企业纾困的长效机制,从而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创造条件。比如,江西省在战“疫”中进一步创新优化“赣服通”功能,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企业注册、备案办税、招商引资、招聘求职、申请创业担保贷款都可以在“掌上办理”。
莫道春寒尚料峭,危中有机天地宽。在这场疫情危机中,要运用辩证思维,打好化危为机的主动战,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社会治理升级、建立企业纾困长效机制,这样方能化疫情之“危”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