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贯彻《对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意见》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心得 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要提高美育自觉,充分释放和发挥美育育人功能,推动美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美育,从小抓起。美育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贯穿在个人成长的始终。美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如果长大成人后再去接受审美教育,原有的审美观念会容易被固化,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就会较弱。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接受审美教育,能够从小感受美、鉴赏美,久而久之,审美理念就会愈来愈强,循着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的能力就会愈强。学校、社会和家庭都应注重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尽可能营造浓厚的“美”的氛围,让其从小徜徉在艺术经典之美、科学之美、生活之美的广阔海洋中,以多元化的方式,熏陶润育高尚的趣味和格调。
美育,从课堂内外抓起。美育可以说是一个人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美育,既在课堂内又在课堂外。对学校而言,要把培养美的心灵作为美育的目标,把美育的个人价值、国家民族价值、中华文化坚守与自信的价值讲深讲透,这样才能滋养青少年的心性、温润他们的心灵、启迪他们的心智。对社会和政府而言,要把提升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大众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作为美育教育的追求目标,通过高雅艺术、艺术展演、博物馆展品、城市景观等各个方面,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其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美育,从融合中抓起。美育关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乎社会意识、社会风气,关乎广大青年学生“本质力量”的发挥和素质禀赋的养成。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坚持美育与德育相融合,实现以美引善,寓德于美;坚持美育与智育相融合,达到情理交融,以美益智;坚持美育与体育相融合,呈现健、美结合,相映生辉。将美育融入德育、智育、体育之中,不仅能极大地改变“三育”品质,而且能使教育真正起到树德立人的作用。
用美育为人生铺底,生命必然绚丽多彩。要重视“尽精微,致广大”的美育,达成美育共识,营造美育环境,改进美育工作,让
广大青少年在美的熏染下,成长为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一代新人。
第二篇:学习贯彻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2014年12月,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作为身处沿海开发主战场的一员,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体要求,主动适应新形势,抢抓当前新机遇,为实现“建设新港区、发展上台阶”的目标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以学习贯彻“四个全面”为总领,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新机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是落实“四个全面”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融合对内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根据“一带一路”蓝图,大丰港作为江苏沿海中部唯一的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区域,2014年实现货物吞吐量5109万吨、集装箱10万标箱、外贸量701万吨,同时根据盐城海关统计显示,2014年大丰进出口总额 1
为13.82亿美元,总量为第二位东台市的2倍,发展潜力巨大。因此,我们要主动借力“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推动“三港”建设向高端层次迈进,努力建成“一带一路”海上战略支点。
二、以学习贯彻“四个全面”为动力,开创“三港”建设新业绩
盐城市委、市政府和大丰市委、市政府对大丰港“三港”建设寄予厚望,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四个全面”为动力,主动把大丰港发展放到更大坐标系中来考量,不断开创“三港”建设新业绩。一是打造中国中部重要枢纽港。突破港口“五大能力”,加快建成亿吨大港,建设10万吨级深水航道一期工程、滚装码头和二期码头扩建工程,开工建设15万吨级通用码头、邮轮码头等大丰港四期工程;以贸易和物流为支柱,强化海河联运优势,加大国际航线和集装箱班轮开辟力度,加快推进中韩陆海联运口岸建设,拓展中韩自贸业务,协同盐城大市区共建中韩自贸区,不断提升港口外向度,同时放大无水港内陆网点的效能,构建大丰港与内陆口岸的纽带。二是打造长三角北翼综合商港。全力提升港口服务功能,集聚产业资源,吸引项目落地,加快建成B型保税物流中心、进口木材检验检疫中心、汽车进出口基地、粮食储运基地、活牛进口基地和旅客通行等平台。着力吸引贸易公司、电子商务、金融等企业入驻大丰港,发展金融保险、航运物流交易等现代航运服务业。进一步完善港城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小学、医院、快捷酒店、2
购物中心等功能配套设施,填满做实8平方公里建成区,建设“现代、生态、宜居”的海港新城。三是打造江苏沿海特色产业港。重点围绕石化新材料、特钢新材料、木材深加工、重型装备等大进大出的临港特色产业,做大规模,形成集群,加快英茂糖业、大丰港煤电一体化、鸿明重工、印尼镍铁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百亿园区、千亿产业。做特港口服务业,加快国储能源、中矿煤炭、汽车物流基地、石材交易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江苏沿海中部一流的港口服务业基地。加快亚洲最全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中汽中心盐城汽车试验场建设,推进汽车2.5产业园。四是打造全国具有潜力的蓝色经济增长极。突出“海洋世界、海盗王国、熊猫乐园、英伦风情”四大板块,“爆发式”发展蓝色旅游。强势推进海盗王国一期、动物园三期等项目建设,海盗王国游乐园、大丰港珍禽园、熊猫乐园等加快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发挥国家科技兴海示范基地优势,发展壮大海洋生物及海水淡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创诺一期、明月二期、金壳医药、环球海藻等项目,加快推进新能源淡化海水小型成套设备及浓盐水综合利用、大输液等项目,为推动转型升级、内涵发展增添新引擎。
三、以学习贯彻“四个全面”为保障,树好党风政风新形 态
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学习贯彻“四个全面”关键是从严治党,只有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才能靠“自身硬”党风政风凝聚起投身沿海开发的磅礴力量。一 3
是坚守执政“生命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关注民生、倾听民意,始终做人民利益的维护者。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以基层需求为取向,自觉站在群众和基层角度想问题、办事情。二是严守清正“自律线”。正确对待和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信守为人民掌握和行使权力的承诺,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把职务看成是一个奉献人民、服务社会的平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做到轻装上阵。三是固守廉洁“规定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守住原则和底线,防微杜渐,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等各方面的腐蚀,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常思贪欲之害,常算违法之帐,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和从政道德修养,增强抗腐防变免疫力。
第三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课程体系构建、教育教学改革、社会美育资源的统筹等方面,对美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意见》为未来5年美育工作的发展画出了路线图: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中国教育报)
第四篇: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意见
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意见范文
《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测评体系,将测评结果纳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纳入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把“软指标”变为“硬约束”。结合当前国有企业实际,着力“五个融入”,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要求纳入企业纪检思想政治工作测评体系,对推动我省国有企业最大限度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应、践行“三高四新”战略具有积极作用。
融入政治建设,强化全方位政治监督,凸显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巩固和维护党的领导,是新时代纪检监察机关最根本最核心的职能。为此,要紧紧围绕“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通过督促扎实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党史学习教育等,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紧紧围绕重大决策部署强化政治监督,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国有企业是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力量,要通过严格有效监督,督促领导班子成员担当好“三高四新”战略的践行者与推进者。
融入制度流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凸显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党治党、推进治理的重要方式。要将党风廉政建设融入企业制度流程中,着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一是健全党委主体责任体系。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督促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督促各级党委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二是健全纪检监督责任体系。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用好“四种形态”,实现监督的具体化、常态化、长效化。三是健全企业治理结构体系。把纪检监察贯穿在企业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实现系统施治、标本兼治。
融入运行监控,防范市场风险,凸显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生产经营的实效。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瞬息多变的市场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坚持将党风廉政建设融入运营监控中,善于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一是盯住关键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设立履职红线,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实行廉洁保证金制度和廉洁情况报告制度。对企业选拔任用干部进行廉洁审查,把好入口关。敏感岗位人员实行定期轮岗和亲属回避制度。二是盯住关键事。针对重大决策,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一把手”末尾表态制度》;针对重点领域,开展集中巡察和专项审计,做到严肃追责,抓好落实整改。三是盯住关键环节。对关键敏感环节开展效能监察,将传统流程审计转变为审计监督,组织实施专项整改。在建设工程管理上建立合理制衡机制,实行技改工程“集中管理、权力分散”模式。在项目招(议)标管理上完善监督机制,做到全程监督。
融入廉洁文化,增强思想自觉,凸显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创新发展。廉洁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鲜明底色,要将党风廉政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大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增强全员思想自觉。一是坚定反腐败斗争必胜信心。中国特色反腐败的道路选择、理论支持、制度创新,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建立在现实国情基础之上,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取得反腐败的最后胜利。二是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职工群众,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形势政策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职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三是培育清正廉明的廉洁文化。面向全员全方位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让廉洁文化建设从“文件”走向“文化”、从“会场”走向“广场”,发挥文化强大的“软”约束功能,形成知耻、敬畏、止腐的行动自觉。
融入绩效考核,实现刚性操作,凸显思想政治工作从“软约束”转变为“硬指标”。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思想政治工作测评体系后,须坚持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化虚为实。一是纳入企业党群工作考核体系,明确考核标准、量化指标、考评频率、奖惩机制;二是纳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明确由企业纪检部门实施考核,增强执行的严肃性;三是纳入企业领导干部个人履责考核体系与综合绩效考评,与职务升降、绩效年薪紧密挂钩。
第五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改进美育教学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学校美育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学校美育取得了较大进展,对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为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在整体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基础教育阶段美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考虑地区差异,重点关注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美育教学条件的改善,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因校制宜,鼓励特色发展,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引领相结合,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局面。
坚持改革创新,协同推进。加强美育综合改革,统筹学校美育发展,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整合各类美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会互动互联,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美育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的氛围。
(三)总体目标。2015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二、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
(四)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重视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实践活动环节。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科学定位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
幼儿园美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懂得珍惜美好事物,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使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课程要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普通高中美育课程要满足学生不同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特殊教育学校美育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注重潜能发展,将艺术技能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为学生融入社会、创业就业和健康快乐生活奠定基础。职业院校美育课程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普通高校美育课程要依托本校相关学科优势和当地教育资源优势,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职业院校要在开好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好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普通高校要在开设以艺术鉴赏为主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基础上,开设艺术实践类、艺术史论类、艺术批评类等方面的任意性选修课程。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
(六)实施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美育实践活动是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纳入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情况与表现要作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各级各类学校要贴近校园生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要以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中小学校应以班级为基础,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儿童歌舞剧等群体性活动。任何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竞赛活动,严禁任何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
三、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
(七)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建立以提高学校美育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按照国家规定的不同学段美育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以及内容要求,切实强化美育育人目标,根据社会文化发展新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美育资源,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各级各类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积极参与中外人文交流。依托现有资源,加强学校美育实践基地建设,取得一批美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成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学校美育的整体发展。
(八)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挖掘不同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美育资源,充分发挥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中的美育价值。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将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有机整合,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优势,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
(九)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艺术院校要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应与学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需求、艺术前沿有机衔接。加强社会服务意识,强化实践育人,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培养高素质、多样化的艺术专门人才。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专业课程教学与文化课程教学相辅相成,坚持德艺双馨,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造就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艺术专门人才。
(十)建立美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以国家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为契机,加强美育网络资源建设,加快推进边远贫困地区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和辅导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将优质美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农村学校。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联合建设美育资源的网络平台,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高校和中小学校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结合“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创新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的平台建设。
(十一)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进一步办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建设,各地要因地制宜探索建设一批体现正确育人导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美育环境示范学校。
(十二)加强美育教研科研工作。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美育专项课题,并予以一定倾斜。以服务决策为导向,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深入研究学校美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打造高校美育综合研究的高地和决策咨询的重地。研究制定高校和中小学校美育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深入开展美育教学研究和教材研究,形成教材更新机制。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学科教研队伍建设,建立教研员准入制度,严格考核要求。探索建立县(区)美育中心教研协作机制,发挥学科带头人在美育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促进美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四、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
(十三)采取有力措施配齐美育教师。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普通高校要根据美育课程开设需要,加快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各地要制定时间表、采取有效措施破解中小学校美育教师紧缺问题,根据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要求,通过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综合改革实践,建立农村中小学校美育教师补充机制,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美育教师。实行美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采取对口联系、下乡巡教、挂牌授课等多种形式,鼓励城市美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十四)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美育师资整体素质。各地要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中小学校协同培养美育教师的新机制,促进美育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师资水平。鼓励成立校际美育协作区,发挥艺术学科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美育师资队伍均衡发展。鼓励教师参与美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支持教师合作开发开设美育课程,倡导跨学科合作。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和新老教师互帮互助机制。搭建美育课堂教学交流和教学技能培训平台,加强经验交流与培训,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中加大对中小学校教师特别是乡村美育教师培训力度,带动各地开展农村美育教师培训。
(十五)整合各方资源充实美育教学力量。教育部门要联合和依托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组织选派优秀文化艺术工作者积极参与文艺支教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和引导高校艺术专业教师、艺术院团专家和社会艺术教育专业人士到中小学校担任兼职艺术教师,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积极探索组建美育教学联盟、文艺工作者援教联盟,依托联盟搭建农村美育支教平台。继续鼓励和支持专业文艺团体、非专业的高水平文艺社团有计划地赴高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织专家讲学团开设专题美育讲座。聘请艺术家和民间艺人进校园,因地制宜成立相关工作室。专业艺术院校要积极在中小学校建立对口支持的基地。(十六)探索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以立德树人、崇德向善、以美育人为导向,加强对家庭美育的引导,规范社会艺术考级市场,强化社会文化环境治理,宣传正确的美育理念,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育人作用,转变艺术学习的技术化和功利化倾向,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推进美育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教育与宣传、文化等部门及文艺团体的长效合作机制,建立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部门间协调机制。
五、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美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认真履行发展美育的职责,将美育发展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部署,切实抓紧抓好。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美育工作机制,明确责任,按照职能分工,落实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
(十八)加强美育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美育综合改革。研究完善学校美育工作有关规章制度,使美育制度规则体系能够及时适应实践发展需要,为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十九)加大美育投入力度。地方政府要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满足美育发展基本需求,建立学校美育器材补充机制。各地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场馆建设,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促进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互动互联,推动校内外资源设施共建共享。鼓励各地筹措和利用社会资金对农村中小学校美育走教教师给予专项补贴。中央财政通过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地方尽快补齐学校美育的短板。
(二十)探索建立学校美育评价制度。各地要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抓好一批试点地区和试点学校,及时总结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施中小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制度,学校每学年要进行一次美育工作自评,自评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纳入校长考核内容,并通过当地教育部门官方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向社会公示自评结果。制定符合高校艺术专业特点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建立学校美育发展报告制度,各级教育部门每年要全面总结本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工作,编制报告。教育部应委托第三方机构研究编制并发布全国学校美育发展报告。(二十一)建立美育质量监测和督导制度。中小学校美育课程开课率已列入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各地要将其作为对学校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要在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每三年组织一次学校美育质量监测。鼓励各地运用现代化手段对美育质量进行监测。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美育纳入督导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工作。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