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白衣天使感人事迹心得

2020-03-22 09:0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疫情下的白衣天使感人事迹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疫情下的白衣天使感人事迹心得》。

疫情下的白衣天使感人事迹心得

疫情下的白衣天使感人事迹心得

(一)金银潭医院南楼ICU病区,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光连续战斗了20多天的“火线”。

作为武汉市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金银潭医院南楼5—7层的ICU病区是此次疫情阻击战“前线中的前线”。医生们都知道楼层数字的“密码”——楼层越高,病情越严重。李光和他的同事们在6楼。

1月17日晚,正在武大人民医院值夜班的李光接到紧急召集令:两小时内,入驻金银潭医院。他和6名同事几乎来不及做任何准备,就急速奔袭,按时上岗。

一边改造病房,一边收治病人

1月19日晨,南楼6层病区开始收治危重病患。此时,病区改造还没有结束。这里原是普通病房,没有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李光和同事们自己上手,克服重重困难,仅用两天半时间就让病区基本具备了收治功能。

“设备不到位只是一方面,还有医护人员人手不够、经验不足等很多‘拦路虎’,很多工作都得摸索着来——可是万万不能慢!时间不等人。”李光回忆。

开局不容乐观。ICU的护士和床位比应该是3∶1,但来自三四家医院的临时团队总共十几人,算上轮班,相当于一个人要担起原先两三个人的活,工作强度大、危险高。1月22日前后,包括金银潭医院原重症科主任在内的三位医生接连病倒,一个高度疑似,两个出现发热,还有几位护士也有了症状。本就连日劳累的团队,情绪有些低落。

院区之外,疫情还在蔓延。“南楼6层,与外界隔绝,容不得情绪。这里只有虚弱的病人、告急的病情、生命的红灯。”那些天,李光的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快!快!再快一些!

工作从每天早上8点开始。进病房之前,准备过程像一个庄重而烦冗的仪式:换上工作服,进入缓冲间;洗手,戴口罩、帽子;再洗手,穿防护服,进入下一个缓冲间;穿一层隔离服,戴护目镜、手套,套上两层鞋套,戴上双层头套;穿过第三个缓冲间。20多分钟后,李光穿戴完毕,化身“大白”踏进病房。

“防护服稀缺,进去一次尽量多待一些时间,最少也要3个半小时。”物资紧张的几天,李光几乎放弃了吃饭喝水。

在省外医院赴汉增援前,由于人手严重不足,李光和团队采取“3天一个24小时”的轮班制度,每72小时中,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每天回到住地,只要一沾床就睡着了。

“转过身,会看到更多生命在召唤自己”

医生会害怕吗?怕!怕的时候怎么办?迎上去!

改建区域病床比正常ICU病床矮,且不能升降,李光给病患插管时只能半跪着。加之没有插管专用的动力新风系统和头套等设备,吃力不说,被感染的风险很高。

一开始他也为此而担忧。但是,当从中央监护屏上看到患者氧饱和度异常之后,他总会毫不犹豫地以最快速度换上全套装备,冲到床边给患者插管,上呼吸机。“是责任,更像是一种本能。”

如果说,为病人插管的风险可以设法防范,有些风险则无法预知。在为一位患有慢性肾衰竭的婆婆治疗时,老人因为烦躁和恐惧,扯掉了自己长期透析的管子。李光急忙按住她,防护服却在撕拉中破裂了。护士为婆婆打针时,婆婆仍不配合,李光过去帮忙,婆婆焦躁地扭动着,一推搡,针扎进了李光的皮肤。

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上呼吸机……一系列治疗工作中,李光常会被惊惶或烦躁的病人攻击。为此,他被紧急安排做过多次核酸检测及CT检查,所幸的是,每次检测都正常。

李光说,治好一个病人,会万般高兴;万一没有治好,也会很难过,但转过身,又看到更多生命在召唤自己,于是,连悲伤都来不及。

病人中,有位51岁的出租车司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3个孩子还在上学。他的妻子流着泪把他送进来后,就被劝离病房。她不愿走,每天都在医院楼下彻夜徘徊,以这种方式陪伴着ICU里扣着无创呼吸机面罩的丈夫。

“我总能从窗户里看到她的身影,她的脚步就像敲在我心上。我想:一定要把他治好,还给她!”李光不敢去想,如果这个家庭失去顶梁柱,会是怎样的光景。他只有拼尽全力。幸运的是,这位病人和那位“袭击”过他的婆婆都明显好转,康复出院了。

疫情下的白衣天使感人事迹心得(二)

“凌晨3点多睡的,7点不到就醒了,脑海里反复琢磨最近研究的模型。”赶往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搜集临床资料的路上,李勇告诉记者,他正带领10余人的临床科研团队,探索建立一套病情预测模型,帮助提升临床治疗诊断水平。

2月4日,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派出的37人团队抵达武汉,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勇就是其中一员。

刚来武汉时,李勇和同事们“入舱”东西湖方舱医院。他回忆道:“有次值班时,我接诊了一名50多岁的新冠肺炎患者,经询问、诊断后得知她有慢性肾功能障碍,我马上与有关部门沟通,两小时内把患者送到最适合收治的医院。”李勇说,一些送到方舱医院的患者出现临床表现复杂、病情急速转危的情况,在大家的帮助下最后得到妥善治疗。

疫情防控一线遇到的这些新问题,使李勇的科研热情和责任感油然而生。他思考,针对方舱医院这个创新收治模式,是否有创新的好办法,能更好实现对患者的早期精准诊断、临床症状预警。

说干就干。值班时加强对所负责的100多名患者的观察巡访,与其他同事交流接诊患者的特殊症状,多方联系相关专家进行远程探讨……由于一直待在方舱医院,戴口罩的时间过长,李勇的耳朵一度长起脓包。“只想快点建好模型,让患者少受罪,让医护更高效。”

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正式启用后,李勇被抽调作为专家组成员,负责处理疑难情况,科研工作也被他带到这里。

创新背后有仁心。在方舱医院等收治点,包括李勇在内的医护人员在不断创新医疗服务,加强心理疏导,及时关切患者需求。“医生的首要任务是救人,最大动力是让更多患者受益。”李勇说。

疫情下的白衣天使感人事迹心得

(三)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广大医务工作者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全力救治患者,让患者早日康复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早上八点半,武汉市第六医院的重症病房一位45岁的危重症患者,由于新冠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导致心率下降,情况十分危急。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们立即投入抢救,三个多小时后病人终于转危为安。

武汉市第六医院是第三批定点医院,已经先后收治了近600位重症患者,其中12位收治在ICU的危重症病人不仅年龄大,本身还有各种疾病,查房、抢救、日常治疗,科室人员每天24小时轮转。

工作压力大,病人的病情又随时有变化,年轻的医生护士难免情绪焦虑。重症医学科主任朱国超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当一些危重症病人吃不下饭时,他就自己去为他们上鼻胃管,做肠内营养支持。上鼻胃管要跟病人面对面,近距离接触,感染风险很大。

有了朱国超的带头,年轻的医生护士们也调整好了心态。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一个多月以来,已有5名患者转出ICU、3名出院。

努力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是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的重要保障。早上六点半,火神山医院感染六科一病区的护士长王晓靖前往医院接替夜班同事的工作,她要带领护士们做好在“红区”的护理工作。每次进入病区前,她都会对护士们的防护措施进行严格检查。

在“红区”,由于需要戴上厚厚的三层防护手套,给患者扎针有时很难一次成功,这给护士们带来不小的考验。为了减少患者的疼痛,只要王晓靖有时间,护士们就会请她来帮助扎针。

在王晓靖和队员们的精心呵护下,越来越多的病人逐渐好转。截止到昨晚(2月18日),火神山医院已经有31名患者治愈出院。

疫情下的白衣天使感人事迹心得

(四)雷子乔是武汉协和医院放射科技师长,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为让病人得到及时救治,雷子乔提出“每天的CT,要一个不落全部完成”。为了保证同事安全,他反复叮嘱技师们“要做好防护,一个不倒”。

作为技师长,他把自己的排班放到了放射科急诊和发热门诊的CT室。这两个地点,几乎要面对全院所有新冠肺炎患者,是工作量超负荷、风险系数最高的区域,“我是党员,还是支部书记,就应该冲上去,这没什么好说的。”

正月十四下午,雷子乔在武展江汉方舱医院调试设备。“那里原来只是个展览场所,地下一两层也是商铺。需要安装的移动车载CT设备,既要考虑方便病人,又要考虑载重、供电等因素,选址要与其他好几个部门商量协调。”

设备早一分钟投入使用,患者就能早一点得到救治。忙前忙后的雷子乔,一刻不曾停歇。

在狭小憋闷的CT室里,雷子乔常常一待就是12个小时。累了,就在门边靠靠;饿了,简单将就吃两口。前后整整3天,雷子乔带领的团队终于完成了移动CT安装。当看到第一幅图像出现时,雷子乔长出了一口气。“方舱医院接诊的是轻症患者。时间不等人!我们快一点,病人就能早点出院。”

除了院本部、武展江汉方舱医院,雷子乔还带队在西院区、肿瘤中心2号楼以及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帮助安装调试CT设备。“放射科所有技师将近70人,目前分别在这5个地方接诊。”雷子乔说。5个地点的CT设备管理协调联络工作也由他负责,从1月初忙到现在,一天都没有休息。

雷子乔的妻子,是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医生,目前也在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虽是一个单位的,但其实各忙各的,上班碰不着人,下班隔离居住,已经10来天没见面了。”

截至目前,由于他对防护工作的重视,放射科一线工作技师没有人被感染。

疫情下的白衣天使感人事迹心得(五)

加强重症患者救治是降低新冠肺炎病亡率的关键,目前,全国已经调集11000多名重症专业医务人员汇集武汉,协同攻坚。(3月1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位重症专家、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邱海波。

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邱海波一天内要跑三四家医院,巡诊危重症病例,给出有针对性的诊疗建议。刚到武汉时,他发现重症病例每天快速增长,但重症病房却一床难求。邱海波和专家组成员建议,增加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迅速扩充重症病床,这个意见很快被中央指导组采纳。

在重症病房,邱海波不仅是指导组专家,还是临床大夫。他和同事们在一个个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寻找着治疗的突破口和诊疗路径。

俯卧位通气是邱海波和同事们总结出来的对重症患者明显有效的一种呼吸治疗,目前已经写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但是要将插管的患者翻身,还要避免病人身上各种插管的脱落和损伤,既是技术活又是力气活。

白天临床治疗,晚上研讨诊疗方案,这是邱海波这一个多月来的工作节奏。

在专家组成员夜以继日地努力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已经更新了六版,现在又即将更新第七版。

各地精锐医疗力量汇聚武汉,不同学科协同作战,邱海波奔波在各个重症医院间。在最近几天的巡查中,邱海波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在好转,ICU开始出现了“床等人”的现象。

下载疫情下的白衣天使感人事迹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疫情下的白衣天使感人事迹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抗击疫情白衣天使感谢信

    抗击疫情白衣天使感谢信 抗击疫情白衣天使感谢信1 尊敬的白衣天使:你们好!你们是我心里的英雄。我有很多心里话要对你们说:就在春节快要来临时,人体的细胞正在面对一场战争——......

    2020抗击疫情感人事迹素材

    2020抗击疫情感人事迹素材孙青:在战“疫”中淬炼成长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护士群体不可或缺,他们不仅要帮助医生争分夺秒地实施抢救,还要完成监测、查房、照顾患者等很多繁重的日常......

    抗击疫情感人事迹优秀征文

    抗击疫情感人事迹优秀征文抗击疫情感人事迹优秀征文一疫情,像个大泥潭,人们一个接一个掉了进去。这个新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每一天,我们都在和病毒战斗。在平常,我们可能是陌生人......

    献给疫情白衣天使的诗歌

    献给疫情白衣天使的诗歌疫情期间赞美护士的诗歌赤子终生难忘生身之母,而不曾将你记起;新生只赞美那妙手的神医,却淡漠了精理的你。是谁托出一声鸣啼,送给久久的希冀,使千万个家......

    新型肺炎疫情下感人事迹高中生800字作文(五篇模版)

    抗击疫情,我们义无反顾;国难当头,我们众志成城。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一定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一定会战胜这一次疫情。”......

    2020新型肺炎疫情下感人事迹高中生作文[推荐五篇]

    在这重大疫情面前,国际与中国大型企业纷纷捐献自己的力量:日本多次向中国输送物资、美国派专家前往中国一起研究病毒、北京快手向武汉捐赠1亿元……各国众志成城,为抗击病毒做......

    2020抗击疫情感人事迹作文素材

    2020抗击疫情感人事迹作文素材驻鄂部队抗疫运力支援队的“〇〇后”官兵:奋斗的青春分外美在武汉,可以看见一支墨绿色军用卡车组成的车队,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这支车队就是驻......

    2020抗击疫情的英雄感人事迹

    2020抗击疫情的英雄感人事迹5篇抗击疫情的英雄感人事迹(一)眼下,武汉市的新冠肺炎重症病例已经下降至2000例以下,如何继续加强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