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旗渠精神个人心得感悟
红旗渠精神个人心得感悟5篇
【导语】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以下是东星资源网心得体会频道整理的红旗渠精神个人心得感悟,欢迎参考
【篇一】红旗渠精神个人心得感悟
**月12日是一个大晴天,我们有幸在红旗渠干部培训学院度过了令人难忘的一天。无论是参观红旗渠的主干渠,还是登上太行山参观青年洞,亦或是观看关于修建红旗渠的话剧,每一个行程都让我对于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的人,这个地方的人曾经做过的事多增一分震撼。中国建国后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另一个就是林县红旗渠。此话绝不是妄言。红旗渠完全能够担起这话里蕴含的沉重力量。
林县的县委书记杨贵是一个值得钦佩的人。我们这些平凡的大多数,大多只会在口头上抱怨老天的不公,社会的不公,即使我们都明白,怨天尤人往往是改变不了现状的。可是我们在改变面前会丧失勇气,我们害怕改变,害怕承担改变的后果。而这就是杨贵值得钦佩的地方,百年千年都没做到的事情,他决定做。其实“做”并不难,难的是“决定”。这个决定意味着担下一切后果的勇气,意味着他做好了被世人非议的准备,也意味着他愿意承担他人的生命的责任。
【篇二】红旗渠精神个人心得感悟
红旗渠,巍巍太行山中的一条游龙。大自然造就的天堑,却被一群意志坚定的人所征服,这群无所畏惧的林县人民,创造了人定胜天的奇迹。红旗,象征着奋斗的引领精神,毛泽东思想所传递的不怕苦,不怕累,顽强奋斗;渠,传递着生命血液,给予林县人民生的希望。红旗渠的造就,是在共产党员的带领下取得的成功。
自力更生,是林县县委开始奋斗的口号。没有现代化的机械,靠党员群众;没有稳妥的后勤保障,靠干部群众支持。一斧一凿,烙刻着党员群众的自力更生,顽强拼搏。“不要讲客观,不要讲条件”,是辉煌成就的动力。党员干部真正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与群众同吃同住,悬崖上摇摆的是共产党员领头的除险队,“纵使前面万丈深渊,我亦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钦佩。
要成就必有牺牲,十几岁的少年,花甲之年的老人,前赴后继的青年,高大的山碑,记载着他们的功绩,更是激励当代前进的动力源。
自力更生,不畏艰难,无私奉献,这就是红旗渠给予当代人的精神财富。我们应继承红旗渠的精神,跟着走,将其转化为自身日常奋斗的动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党员干部更应认真领悟精髓,将其运用在工作中,推动党支部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篇三】红旗渠精神个人心得感悟
**月23日至30日,我有幸参加了县委组织的“学习红旗渠精神,强化初心使命”专题培训班。通过一周的学习、参观,亲眼目睹了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壮观,现场聆听了讲解员对修建红旗渠的悲壮历程的讲述,让人发自肺腑的惊叹与震撼。静下心来细思细悟,红旗渠精神也正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硬是把一个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一步一步改造成美丽富裕的世界强国的具体缩影。
10年间10万人,风雨无阻、持之以恒,终于完成了“引漳入林”这个举世无双的伟大成就。从此,拉开了林县发展的新篇章。本次培训,我们满怀虔诚之心去学,带着敬仰之心而归,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久久难以平静。
一是学习红旗渠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毛主席曾说过:革命理想高于天。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南湖的一声惊雷巨响,迅速把革命的火种传遍全国。自此,一路披荆斩棘,无数的革命先烈和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1960年,林县人民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更不怕累”的革命气概,凭着“饭要吃饱、活要干好”的朴实信念,通过一锤一钎一镐,硬是在“雁都飞不过”的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人间天河,终于将漳河水引入林县,改变了百万林县人民“几千年吃水贵如油”的夙愿。林县县委就是凭借“向太行山宣战,坚决改变林县人民十年久旱,救民于疾苦”的坚定信念,让他们在那样贫穷、落后、恶劣的环境下,一步一步最终取得了胜利。红旗渠精神,既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更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只有补足了精神之钙,才能浑身充满激情和动力;缺乏了精神之钙,自然就会迷失方向、碌碌无为。参观红旗渠以后,我们会从红旗渠精神中,源源不断地汲取营养、寻找动力、鼓舞斗志!
二是学习红旗渠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红旗渠修建的历史背景,就是顺应了林县人民“穷怕了、苦怕了”“苦熬不如苦干”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和心愿。林县县委,也真正代表了人民的心声。红旗渠精神,也真正体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群众想干的事,再难、再险,党都会努力去实现。红旗渠精神,也提醒我们,做决策、抓事业,也必须首先考虑到群众的所思所想,群众盼望不盼望,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多考虑群众的感受,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里去,做到群众心坎上,真正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根植人民、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党。
三是学习红旗渠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红旗渠的成功修建,是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依靠科学、运用科学”的成功典范。在当时极度贫穷与落后的环境下,红旗渠建设者们始终坚持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通过一个盆、一碗水、一个板凳,用最原始的测量方法,每个环节、细节,都是周密布署、精益求精、从无纰漏,最终实现了近70公里的红旗渠主渠。特别是从主干渠、支干渠和斗渠,全长近1500多公里的路线,每个环节都设计得规范合理,即使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红旗渠的建造标准也都达到了极致!这也是林县县委一班人高瞻远瞩、超前思维的大气魄和大手笔。林县修建的不仅是一条渠,也是一道景,更是一笔巨大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完、源远流长的精神宝藏,永远留给世人瞻仰和学习!
四是学习红旗渠精神,坚守清廉底线
建设红旗渠,历时近10年,耗资近6000万元,没有出现任何经济和账务问题。这不仅是管理严格,更重要的是杨贵书记等一班人,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光辉品质和清廉品格,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红旗渠之行,真正起到了净化心灵、启迪思想、续航充电和鞭策激励的作用。我们将用红旗渠精神强大的思想动力,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人民办更多的实事、好事!
【篇四】红旗渠精神个人心得感悟
早先听到“红旗渠”这个名字,还是在中学的课本里。贫瘠、荒芜是它的代名词,对水的渴求盘亘在每一个林县人的血脉之中,代代传递。
历的林县石厚土薄,十年九不收,解放后勤劳的林县人民不向命运低头,以“宁愿苦战、不愿苦熬,宁愿流血、不愿流泪”的超然心态,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以大无畏的“红旗渠”精神,逢山凿洞、遇河架桥,改变了林县面貌,创造人间一大奇迹。
在现实的繁荣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招展的红旗和沸腾的人群,不由感慨万分,似乎有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照耀着我们不断前行!
【篇五】红旗渠精神个人心得感悟
愚公移山志,巍巍中华魂。震撼和感动是参观完红旗渠的感受,震撼的是在艰苦环境中林县人民昂扬出来的与大自然抗争的斗志,感动的是中国共产党员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林县人坚定的信念。观看红旗渠纪录片和话剧时,几乎哽咽流泪,当真正看到红旗渠这一两大奇迹之一的工程时,敬佩而感慨。十年时间,林县人坚韧不服输,县委书记顶着巨大的心理和舆论压力,倾力为人民奉献服务,这正是作为中共党员的我们所要学习的,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或许有人会说,在那样的环境之下,人们才会有如此的斗志和凝聚力,但是,没有信念,如何能支持十年?在今天,我们更要珍惜生活,保有信念,为社会和身边的同学们作出服务和贡献。
第二篇:红旗渠精神感悟
红旗渠精神感悟
响应团委号召,有兴参加了团委组织的红旗渠精神讲座,自身有很大的感触。
首先学长为我们讲解了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和当代意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是永不褪色的,它不仅在过去,在当代有他的精神意义,我们更相信,即使在将来,红旗渠精神依然对我们有着深刻的意义。红旗渠精神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下,在十年的艰苦奋斗中实践总结出来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民族精神。
观看红旗渠影片中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林县人民用十年时间修筑了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渠,那是在六七十年代,没有吊车,没有大型的将机械设备。林县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创新的精神建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人们在没有炸药的情况下,自己制作炸药,在山涧上一寸一寸的凿出了个红旗渠。一座座大桥,一个个石洞,哪一个不是关注了林县人民的心血。邻县人民敢于创造,他们修建了书本上从未有过的桥梁,下面过洪水,中间是渠水,上面能过车的新式桥,就连高傲的美国人也要低下头说,这样的渠,这样的桥,这样的工程我们完成不了。今天红旗渠依然是林县人民的骄傲,因为红旗渠不仅只是红旗渠,他更代表着一种精神,红旗渠精神。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去发扬的一种民族精神。
观看影片后同学们都有很深的感悟,学长也组织了学生上台发言,同学们激情澎湃,不仅讲出红旗渠精神在过去的意义,还联系了我们大学生活谈了一些感悟,我们来到大学虽然仅仅只有三个月,但很多同学发现自己松懈了,在学习中在生活中,我们缺少斗志,缺少毅力,没有完成暑假给自己定下的大学目标。很多同学决定从今往后,学习红旗渠精神,要敢想敢做,而且要坚持下去,再苦再累难道还比林县人民十年的修渠工作苦吗、所以今后我们会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争取做一名努力上进的社会青年。
经过这次红旗渠精神学习,我重新确立了人生目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努力建设我们的祖国。
赵龙飞
机械电子工程一班
第三篇:感悟红旗渠精神
感悟红旗渠精神
好一个人间天河!怀着久有的太行寻踪梦,唱着“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的雄壮歌声,我终于来到了红旗渠畔。
心潮澎湃,沿渠小跑,红旗渠的咽喉———“青年洞”出现在眼前。凝望着石壁上江泽民同志那遒劲的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熟悉的画面:300名青年突击队员,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食不裹腹野菜充,一锤一钎凿绝壁。
何为红旗渠精神?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来自群众,来自实践,犹如飘扬在太行山上的旗帜,时刻引导人们不懈奋斗,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1995年4月,胡锦涛同志视察红旗渠时指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仍要继续大力弘扬修渠精神,把红旗渠精神代代传下去。”
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呢?就是要在实践中为红旗渠精神注入时代的内涵,把这种精神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
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必须大力发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纵观红旗渠的修建历程,一切决策都是以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为基础的。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特别是事关全局的大工程,务必要经过最实际的调查研究,充分进行科学估量和精心设计,切忌纯主观地夸夸其谈,抑或仅仅依靠书面报告轻率作出决策。
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必须始终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县委书记杨贵、县长李贵等率领广大共产党员始终走在修渠大军的前列,为人民群众做出了表率。在最困难的任务中,在最危险的地方,党员干部奋不顾身地先冲上去。在天寒地冻的深冬,党员干部把房子让给群众住,自己宿在工棚或山洞。当粮食匮乏的时候,党员干部把馒头让给群众吃,自己吃稻糠野菜。面对这样的党员干部,群众焉能不积极主动地跟着党走?广大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干部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还会有攻不克的难关? 红旗渠的修建过程启示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必须始终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表率和带头作用,必须始终发挥各级党组织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当前,在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认识红旗渠、学习红旗渠精神的同时,更要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奋勇前进,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使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安康。
第四篇:感悟红旗渠精神
感悟“红旗渠”学习
感想一:小女孩“吱吱”的梦
11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首电公司开办的“学习红旗渠精神,践行三严三实”学习班的学习,当天晚上我们在红旗渠干部学院大礼堂观看了话剧《红旗渠》,说心里话,故事情节的感染是我从头到尾几乎眼泪不断,当我从红旗渠干部学院出来走下大剧院高高的石阶,迎着扑面而来的飘雪,踏着"吱吱”作响的积雪,但脑海中还是话剧里的场景,心中还是心潮澎湃,耳边又回荡起了剧中人物的话语……
9岁的小女孩“吱吱”为了自己的梦想,跟随姑姑来到修建红旗渠的工地,用她那纤纤幼嫩的小手给“叔叔、姑姑”们为擦汗喂水,为了红旗渠的早日修好,为了让工地上的“叔叔、姑姑”们吃上饭,她独自走上山去挖野菜,结果不幸摔下悬崖。她短短一生的梦想,就是能洗上脸,抹上她的胭脂。“漳河水,你什么时候才能哗哗地流过来啊?姑姑,叔叔,你们修得快一点啊!你们没有吃的,我帮你们去挖野菜,野菜,我挖过,我找得到……”,耳边每每响起她稚嫩的话语,我的心不禁一阵颤动。
正是这些人,为了自己的梦想,他们互相激励,用血肉之躯汇成了红旗渠,他们自力更生,重新安排了林县的山河,他们用铁锹一铲一铲挖开大山,他们用锤子,一锤一锤凿出隧道,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勇敢,他们的奋不顾身,他们为了千千万万的“小吱吱”的梦想,筑就了人间奇迹,也给后人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旗渠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为我们的事业、为我们首电人共同的“梦”去努力奋斗。
感想二:感悟“劳模面对面”
1、红旗渠特等劳模—张买江
去过红旗渠的同志都会在红旗渠展览馆看到一张“挑着一担水且脸上露着喜悦的娃娃”照片,这个娃娃就是红旗渠特等劳模---张买江,他出生在林州市一个非常缺水的小山村,也正是这种缺水的困境把他父亲和他逼上了红旗渠工地。张买江的父亲张运仁在工地上检查没有爆炸的哑炮时,为了疏散在工地上还没有脱离危险区域的民工时被突然爆炸的哑炮击中头部,壮烈牺牲。
张买江知道父亲是为了给老百姓引水而死的,知道修成渠就不用跑远路去挑水了,他也萌生了去修渠的念头。而母亲又是个刚强的女人,她对张买江说:“你爹没有修成渠就走了,你去就得把水带回来,带不回来水,你就不要回来!”当时的张买江只有12岁。在红旗渠工地,张买江善学动脑,冒死穿梭于悬崖峭壁,用智慧创造了连大人都无法做到的----一天点炮72眼(当时最高记录为54眼)的记录,虽然他当时只有13岁。
2、红旗渠特等劳模—李改云
位于红旗渠王家庄泄水闸附近有一座小桥,取名“改云桥”,述说着当年红旗渠建设时劳模李改云救人受伤的感人故事。李改云,共产党员,红旗渠工程动工后,她带人成立了施工妇女营,担任妇女营长。她干活身先士卒,关心姐妹们的生活,深受大家的爱戴。1960年2月18日,她在工地进行安全检查时,抬头发现上面的山坡上有土石正在坍塌,而下面的民工们正在埋头干活,对从天而降的危险却全然不知。她急忙大喊:山石要塌了,快躲开,绝大多数民工听到喊声都迅速跑到了安全地带,但是16岁的女青年郭焕珍却被这突如其来的险情惊呆了,眼看石头就要砸到她头上。千钧一发之际,李改云一个箭步冲上去,奋力将郭焕珍推开,自己却被坍塌的土石砸倒了。民工们急忙把她刨出来,她已经成了血人,送到了红旗渠总指挥部医院,诊断为腿部粉碎性骨折,当她从医院的病床上醒过来对身边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可能不行了,你们把渠修好,我在信用社存了10元钱,你们取出来替我把党费交了。
3、红旗渠特等劳模—任羊成
共产党员任羊成,自从担任红旗渠工地除险队长兼爆破组组长的第一天起,就将生命与缴情永远托付给了“红旗渠”这部不朽的史诗。
红旗渠工程动工时,在放炮后,山上经常有松动的石头掉下来,给在崖下修渠的人带来很大危险。为了保障施工安全,领导决定成立除险队,任羊成第一个报名,被大家推选为除险队队长。他终日带领队员腰系大绳,凌空除险,扫除障碍。
为了红旗渠工地工友们的安全,他毅然让同伴们系牢大绳,将绳索往腰间一拴,手握带钩的长钎荡向了不时“哗哗啦啦”掉石块的悬崖。除险过程中他经历了绳索磨断掉在半山空中的圪针窝(带刺灌木丛的称呼),身上扎满了圪针,被工友挑了整整一个晚上,圪针盛满了一大碗,被戏称为红旗渠工地上的“刺猬人”;除险过程中他经历了山上石块掉落砸中嘴巴掉了四颗大门牙,且用钢丝钳拔掉断牙继续游荡在悬崖中;由于在腰间系着绳索荡来荡去,任羊成的腰上长期血肉淋漓。直至今天,他的腰间还有一层厚厚的茧子。当时工地上就盛传着“排险英雄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
当别人问到任羊成,你不怕死吗?他说:当我入党举起拳头那一刻起,我的生命不属于我,属于党,为了红旗渠早日完工,不知道死是什么概念,这就是共产党员任羊成的精神所在。
4、红旗渠旗手—杨贵
红旗渠,这条被林县人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的民心工程,从它诞生之日起,便以其雄浑、磅薄、壮美、神奇的独特魅力,吸引了无数人。有人赞美它为“人工天河”,有人惊叹它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有人把它比喻为“地球上的蓝飘带”……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就是红旗渠的总设计师——当时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
当时的林县,历史上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群众吃水要走几十里的山路。曾经发生过因为干旱,庄稼颗粒无收,出现人吃人的惨景现象。看着苦苦挣扎在贫困线上的林县人民,26岁的县委书记杨贵的心被深深地触痛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率领林县人民改变贫穷的山区面貌,让饱受苦难的乡亲们过上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林县位于河南正北靠近山西、河北两省交界的地方,是个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为了早日摆脱缺水的困扰,杨贵带领林县人民,历经数载,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参加修渠的干部民工每天每人只有0.5公斤粮食,一部分靠野菜补给,在艰难的施工条件下,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没有款项、物料自己筹,不会技术干中学,知难而进,坚持苦干10个春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硬是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如果把施工中的土石垒筑成宽2米、高3米的墙,可以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和哈尔滨连起来。红旗渠的建成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水利建设上的一面旗帜。而杨贵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旗渠旗手。
5、劳模的精神
从与劳模的面对面,再到观看专题片《走进杨贵》,从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到高高在上的“县太爷”,他们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让林县人民有水喝,从而有了现在的红旗渠,红旗渠的修成离不开无数红旗渠劳模的无私奉献,更离不开总设计师杨贵的十年坚持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如果没有这个共同的目标,没有敢于担当的精神,不会有现在的世界八大奇迹——红旗渠,更不会有现在的红旗渠精神。
无数劳模精神汇聚了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也是无数劳模精神的集中体现,学习劳模,要带着“镜子”去学。劳模就是我们身边的一面镜子,值得大家经常照一照,这样就能找到差距、发现不足,激发见贤思齐的内在动力。常照照“劳模”这面镜子,就是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工作中存在差距的原因,做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下工夫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奋起直追,不断向劳模靠拢看齐;常照照“劳模”这面镜子,就是要持之以恒向劳模学习,做到常态化,不断克服“小胜即满”的肤浅认识,避免三分钟热度;常照照“劳模”这面镜子,就是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不偏离角度对照,做到务实、求真;常照照“劳模”这面镜子,不断给自己加油、鼓劲,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习一种精神就是树立起一面旗帜,标示出一种导向。学习劳模精神就是在宣告,这种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正是企业发展新需要、新呼唤的精神,这种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精神不仅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更需要。感想
三、感悟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的修建,正是有了杨贵、李贵、马有金,有了任羊成、李改云、张买江„„有了那十万大军战太行,他们凭着对党的一腔忠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在极其恶劣艰苦的环境中十年奋战,在巍峨陡峭的太行山上修建了蜿蜒1500公里的红旗渠,让远在山西的漳河水穿山而来,造福百万父老乡亲,才生动诠释了“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实干精神。红旗渠的修建历程,不但孕育了红旗渠精神,也铸就了林县共产党人坚定理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红旗渠修了十年,投入资金达数千万元,没有发生一起领导干部搞特殊化、以权谋私的现象,没有出现一例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的案件,成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时代典范。
学习红旗渠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做到:一要敢于担当,尤其是党员干部要发扬当年修红旗渠的林县县委那种敢于担当的精神;二要勇于创新,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结合实际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三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善于实干;四要尽职尽责,无论身处哪个部门,哪个岗位,都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把工作干好。
作为首电人,曾经为“豫西明珠”、“百万大厂”自豪过,骄傲过,如今首电的过去已成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机组的老化,人员结构的不科学,犹如“瓶颈”制约着首电的发展,但作为首电人,面对这些不利因素,更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向红旗渠劳模张买江、李改云、任羊成那样,为了首电的“明天”,要具有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和跳起来摘桃子的无私奉献精神;要向林县人民的好书记杨贵那样,为了人民,要敢于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人民谋福利、谋福祉的勇于担当精神,有了这种无私奉献和敢于担当的工作精神作动力,我们每个人立足岗位,把本职工作干好,单位的整体工作就干好了;每个单位、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工作都干好了,我们的企业就会强大起来,我们首电人的“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五篇:红旗渠精神心得
观看《红旗渠》电影纪录片有感
一个人活着,需要一种精神;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需要一种精神;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一种精神支撑。9月上旬,全市广泛开展了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我有幸观看了《红旗渠》电影纪录片,充分感悟和领会了红旗渠精神的丰富内涵及时代价值,概括起来三句话:
一是很受触动。9月初,市委组织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到红旗渠开展了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作为新闻工作者,在网上搜索了关于红旗渠精神的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通过这次观看专题片,很受触动。一幕幕触动人心的情景,一个个无私奉献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的面前。当年,有记者在施工现场采访一位一只眼睛失明的民工时,记者被眼前这位残疾人的一句话触动了。这句话就是:如果问我为何要修建红旗渠,我就是怀着报恩的心在修建红旗渠。面对艰巨的工作任务、恶劣的生存环境,我们的一个普通农民怀着报恩的心态去工作、去付出、去奉献。他讲的“报恩”就是报答党和人民的恩情,报答社会的恩情。一个农民讲的报恩很朴实,也很真诚,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深刻反思:我们是抱着感恩的心在干工作、在生活吗?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考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不能得过且过,更不能昧着良心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二是很受启发。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复杂的环境,越是困难的事业,就越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联系我的工作,全市宣传思想新闻工作者没有艰苦奋斗和埋头苦干的精神,就没有今天各项宣传新闻事业迅速发展的局面。沅江新闻网、沅江手机报、沅江发布、《沅江新闻》的迅速成长、不断壮大,是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发扬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精神,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奋力拼搏、团结协作,认真细致、扎实高效地完成每项工作任务的结果,是宣传新闻干部队伍建设的显著成效,既锻炼了队伍,又树立了形象,无愧于我们的宣传事业,更无愧于组织和人民的重托。
三是很受鼓舞。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旗帜,催人奋进,是我们工作的动力,鞭策我们不能懈怠、不能偷懒。我从事的新闻宣传工作,困难和挑战很多,在工作中,更要发扬红旗渠精神,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做到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当年修渠时,正处在三年特殊困难时期,修建红旗渠的决策者面对林县大地颗粒无收的现状,面对没有外界的任何援助,面对不少人悲观失望的情绪,面对需要穿越崇山峻岭的艰苦条件,他们没有退缩、没有回避,在关键时刻勇于担当、敢于担当,激发了全县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干劲,经过十年苦战,终于建成了红旗渠。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备的素质。总书记强调,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担当大小,体现我们的胸怀、勇气、激情,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我们要具有敢于担当的品质,对工作带着激情,对生活满怀热情,对事业饱满感情。一个没有激情的人是干不好工作的,干事业就是要充满激情。对组织安排给我们的工作,要积极去干,主动干好。红旗渠的修建者对待工作和事业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这种有着饱满感情的工作精神,为我们干好本职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单位的整体工作就干好了;每个单位、每个地区的工作干好了,我们的国家就强大了,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廖文9月28日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