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读书心得体会800字通用
最新读书心得体会800字通用7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心得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读书心得体会800字通用7篇,欢迎大家分享。
最新读书心得体会800字通用7篇1读书与健康成长紧紧相联,读书促进成长,成长离不开读书,我读书的目的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助推工作,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读书与健康成长紧紧相联,读书促进成长,成长离不开读书,这是我个人理解终生学习这一要求的简单表述。
我读书的目的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助推工作,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总结我的读书经历,有四次起伏变化:第一阶段是学生时代仅为学习成绩而读书,我称为被动读书;第二阶段是有了兴趣爱好仅为提高特长而读书,我称为局限读书;第三阶段是在工作岗位上仅为干好本职而读书,我称为狭隘读书;第四阶段就是现在的情况,读书意识强了,读书范畴广了,但读书量太少,我称为平常读书。和大多数人一样,总是借口困工作忙而贻误读书,这不是能站住脚的理由,而是自身坚持做事的毅力不够,没有养成坚持每天读书的良好习惯。这就算是对自己的一次自我批评吧。
我算不上一个地道的读书人,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就和大家在一起谈一些个人的观点。我个人对读好书的见解可以概括为12个字:精读、常读、笔读、心读、鉴读、多读。
一、精读。精读的一个方面是精选。世上的书籍数以亿计,要读的书难计其多。这就需要有选择地去读,更重要的是会选择,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精心选择几本好书,不要见书就买。托尔斯泰有句名言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赵树理也说过这样的话: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说的就是选好书、读好书的道理。另一方面是把书读到真懂。一本好书,读一遍两遍是不行的,要反复的去读,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多少专家研究《红楼梦》,还成立了专门的红学研究会,现在还在研究她,就是这个道理。读书不能只求一只半解,要完全理解,尽可能全部消化,这才叫读书,叫精读。
二、常读。书要常读,养成习惯。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很难,但只要坚持去做,把一件事重复去做,这种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对坚持每天读书,不要说需要多久,只要能坚持1个月,这种意识自然会成为习惯,这就叫习惯成自然。我认为,我们青年干部要把读书当作一日三餐的生活习惯,让读书成为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我称之为常读。
最新读书心得体会800字通用7篇2《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讲述了一位平凡的老师雷夫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感悟。没有刻意的总结,没有煽情的表白,但细细品来,其中很多小细节让我感受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专注与热爱。正如伊建立在为本书写的序中提到的,“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
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看一下这位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他是个在教育中总能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
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他的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在化学实验上,一个小女孩因为找不到灯芯而苦恼,眼里含着泪水。
为了不让她掉队,雷夫老师决定停下来帮助她。由于灯芯太小,所以雷夫将头靠的离酒精灯很近,由于很专注,连头发烧着了都没有发觉……其实这样的事可能很多老师也都能够做到,我真正感动的不是这个故事也不是插图,而是插图下面的那是几个字:”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也许一个教师几十年如一日的从事教学并不鲜见,也许一个教师为了工作而做出牺牲也实属正常,但是一个教师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于教学,并且将这种专注视为是正确前进方向的指引的话,那么这位教师已经超越了这个单纯的职业,而将其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并且将这种精神转变为了自己的信仰。我想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雷夫就是这样一位教师,一位可敬的教师楷模!《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我想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重新理解。“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这句话也将成为我的座右铭。
最新读书心得体会800字通用7篇3寒假的一个晴午,我把《女儿高考》这篇感人肺腑的美文反复地咀嚼。书扉早于被泪水打湿,我却仍沉浸在对父爱的感动与遐想中一位父亲在女儿高考时的心理活动,让我们看到了所有在爱的考试中取得满分的父母对孩子那深深的爱!
我想,本文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是那贯穿全文的自语式独白。它生动细腻地描写出了这位父亲在高考进行时想象女儿答题的情景与自己对女儿说的话。字里行间,无处不体现着父亲对女儿那深沉细致的爱。
当我读到:怎么,看不懂?你鼻尖上冒出细细的汗星子。别急,女儿,看看题,再想想,实在不行就跳过去的时候;当我读到:早点吃的很少,我尝了尝,盐巴似乎放多了,你口干吗?的时候;当我读到:唉,女儿我没有心肠做饭。这段时间我还是来陪着你吧。如果真有所谓特异功能该多好,我能传达给你力量,信心,以至于智慧的时候,心好像被一种平凡却伟大的力量撞了一下难道不是吗?在这看似随意的三言两语间,都能发现父爱闪亮的影子:想拥有特异功能,这是个如此天真的想法!但它寄托了父亲此时紧张与焦虑的心情呀,瞧!父亲多么深沉!
其实,我最欣赏的是这位父亲除了深沉,也给这份爱赋予了一个诗一般的代名词。在这是,你只注意考卷,只忙着答题。你不知道父母也和你一样在考试,在为你加油,在祝福你!这个句子中,父亲把关爱子女比作成了一场考试!呵,真是妙喻!
难道不是吗?你得了重病,需要住院。父母将怎样做?这就是考试嘛,在考父母对儿女的爱!那么,在做作业时吃饭时玩耍时,这场考试也会开始,它是随时随地的。但令人惊奇的是,父母们甚至不用上一天的课,总能在这些爱的考试中取得满分!
我读过许多赞美父母的文章,可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动。或许,我们已把父母的考卷刻在心上,勉励自己在真正的考试中还有生活中细节处,用切身行动来回报父母孝敬父母!
多么精彩的一篇文章!多么伟大的一位父亲!感受它,透过它,我受益匪浅;我看到了所有在爱的考试中取得满分的父母对孩子那深深的爱,我懂得了感恩。
最新读书心得体会800字通用7篇4我总以为一个人与一本书的邂逅是一种弥足珍贵的缘分,也许拨开书页,看到的是致一的文字,然而这些呆板的墨色下掩藏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灵魂,这个灵魂时常躲闪,但亦毫不羞怯地袒露着。其深浅难以以厚薄而论,因为它们载负的无不是思想的洪流。我时常想着一本书的力量,纯粹的文字却冲击人的视听感受,如海浪般震撼心灵,撞击思想,潜入意识。
《活着》就是这样一本有生命的书。我深深记得初读《活着》的感受,从初始的悠然到其后的凝重,翻动书页的手指愈渐迟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种隐秘的期盼——呼唤着一个转折,一个让主角福贵走向幸福的转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么的残忍与吝啬,我几乎是一路心痛地读到最后。当我满心酸楚地合上书页,猛然望见封面一袭鲜血般的暗红:刺目一如长长伤口上的血淋淋,却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动;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浓重的叹息,又仿佛一阵热烈的律动……我的泪直直地落下来了。
书中,随着福贵悠长的笑,娓娓道来他的一生。从一个少爷吃喝嫖赌到最后败坏家业,沦落到为糊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战争、内战、饥荒……的年代里,他死里逃生,而家庭却被命运肢解。他挚爱的亲人一个一个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聋哑女儿凤霞难产而终、女婿被钢板所夹意外惨死,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孙子苦根,竟也在那个饥饿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布满老茧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亲人与泪水,最后只孑然一身与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应是一个杯具吧。然而他淡淡地讲述着,没有大悲大恸,这个被厄运磨砺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在书里作者与读者一样是一个聆听者,他没有评论,甚至没有一声短短的叹息,他只是呈现着,但他想说的都悠悠地说了。
回味的时候,我常常惊讶,这仿佛是望见一绺极纤细的发丝被逼迫着承受千万斤的重量,然而它却没有断。这种生命的韧性似乎讲述着人生绝望的不存在。福贵的人生,仿佛是一株盘剥的冬笋——一层层褪去人生的虚华、一层层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靠,一层层摧毁着人的坚强。可到最后,白嫩嫩的,却留下一个人最柔软、最纯净的人的'秉性,只留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执着地活着——已成为一个唯一能描述福贵的形容,也是对福贵的最好的肯定与颂赞。至于幸福或不幸福,我们无法断言,也许在旁人的眼里,福贵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许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贺拉斯说: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的生前,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最新读书心得体会800字通用7篇5用了几天时间,把《大学》精读了几遍,真有一种相见恨晚、醍醐灌顶的感觉。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也。”大学是千百年来读书人做学问必读的第一部书,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是20xx年来士子们做人做学问的标杆。程颐先生还说,大学是做学问第一部,《论语》《孟子》到在其次,学者做学问必须从这本书学起。
大学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觉得这条可以作为所有大学的校训,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人生的意义吗?再看看当今的大学,仿佛离这三条基本的方向还相差的挺远,大学的教育不仅仅是授人以技,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道。之后这本书还说了实现这三条基本方向,实现天下大治的方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这八条途径又以修身为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意修身为本。”如果修身搞不好,治国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
关于做学问,《大学》里引用了一句《诗经》中的话“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做学问就像磨制一块精美的玉器那样,需要反复的为之,精益求精。做学问如此,磨练德行也是如此。接着又提到了诚意的根本“勿自欺也”,所以说君子在独处的时候,更要小心谨慎,不敢随便。
最后,《大学》里提到几条关于“治国”“平天下”,摘抄几条经典的,“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意思是听案子的最佳状态就是没有案子,有点像中医里的理论“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大家都没有纠纷了,自然和谐社会就成就了,非常高。还有“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利为利,即是以利为目标,那么上下交争利,国危矣!以义为利,即是以义为目标,方为长治久安之道。
走上三尺讲台已有十几个年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经历过风雨,也见过彩虹。《学记》曰:“是固教然 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正如培根所言:“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有人云,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就成了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也让我收获颇丰。
我是一个急性子,尤其刚做教师的时候,面对学生的错误,常常气得火冒三丈,然后再对学生进行一场“暴风骤雨”式地批评,直到犯错的学生泪流满面。但是我知道这种教育方法对学生来说只有几分钟热度,是个短期效应,起不到治本的效果,况且生气对自己的身体、心理都会有很大的伤害。通过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明白了“做最好的老师”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李镇西老师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做更好的老师”,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回想自己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当我板着脸,故作严肃,装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时;当我在全体同学面前批评一个同学,杀一儆百时;当我远远地看着他们,而不是溶入孩子们中去时,我并没有获得他们的多少尊重、爱戴。反之,只是一个充满笑意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句体贴的话语,无形中拉近了我与学生们的距离。当读到李镇西老师“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这本书时,我很震撼。正像书中所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已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账,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作为一个任课教师,我努力提高上课的基本功和自身的专业素养,合理设计课堂结构但有时教学实绩并不是非常突出,问题到底出在那里呢?百思不得其解。当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一书,听过那个不走运的农民奥麦尔柯爷爷的故事后,我知道了我忽略了种子与耕地的关系。不处理好种子与耕地的关系,你讲得再精彩,也是孤芳自赏。因此,我们在精心备好课的基础上,应该花大力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把地耕松、耕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苏霍姆林斯基的理想:使每一个学生把追求智力充实的、丰富而完满的精神生活当做自己最重要的理想,使每一个学生在从学校毕业的时候都能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
读过这些好书,我想到了高尔基的那句名言: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的平凡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其实一个优秀的青年教师应该知道的何止这些,应该知道并应该做到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瞄准一个目标,带着一颗爱心,敞开博大的胸怀,在书海里遨游,在教海里探索,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带着我们的学生,一起渡到人生的彼岸。
最新读书心得体会800字通用7篇6《骆驼祥子》讲述的是在残酷现实摧残下普通车夫的悲剧命运。故事主人公祥子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诚实的劳动,创造生活。他怀着买车的信念,拼命的赚钱,就像是一个旋转的小陀螺。
终于,祥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车,那辆车对于祥子来说,不知道是他磨破了多少双鞋换来的。但“天有不测风云”车刚拉了没几天,就被官兵给抢了去,他恨世上的一切,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他不甘可是命运捉弄人,车接二连三的被人夺走,祥子的梦想之火一次次地熄灭。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不断地振作起来,再度奋斗——他买到了车——但这却是以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
好景不长,虎妞惨死了,小福子上吊了,老马头倒毙在街头,祥子也卖了车,终于穷途潦倒,一切都化为乌有了,像用橡皮擦笔痕般,一切都挥发了,只留下几条深深的印痕。而在祥子心中,深深的印痕却永远烙下了——他没有办法承受打击,终还是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社会给打败了,被社会给腐化了。他没有了理想,没有了目标,没有了干劲。他没有力量从那个极度黑暗的环境中站起来,而是永永远远地跌下去了,与那个坠落的环境同化了。祥子从此对世界充满了敌意,开始报复身边的所有人,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从前讲义气的祥子,如今却开始欺骗自己的朋友、利用他们,把他们的一切都骗抢过来。他变得奸诈,甚至无耻,他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变成了一具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逐渐消失在这座城门洞里,不带走什么,只留下一个悲哀的故事……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在黑暗的社会中,人类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祥子多次想要凭自己来打败命运,可是最后呢,却使身心又一次的伤痕累累。祥子在一次次的痛苦中挣扎,越陷越深,他渐渐的被黑暗所扭曲、吞噬。以前有抱负且满是骨气的祥子,现在只有对钱的贪念而已。在社会的黑暗与金钱的诱惑下,祥子没有了骨气但是,我依然坚信,命运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挫折面前,敌人不是对手,而是自己。我们要把挫折看成一种精神财富来珍惜,不要为一时的痛苦、失败而蒙闭了自己的双眼,而要将自己的命运交给自己来安排,努力找回自己的出路。
最新读书心得体会800字通用7篇7置身历史,读史可以知兴替。
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亦无法知晓未来,而历史正是我们鉴往知来的重要手段。《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史,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史学价值更是无可替代的。而明朝的历史事件与朝代记忆,也折射出许多至关重要亦或规律性的变迁和兴替法则。
统治者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天下皆臣之,疆土皆属之。当一个人的权利膨胀到了极限之时,他必然会有一定的独裁色彩和专断精神。固然,这是一个封建制度下的必然产物,但是,当他的独裁发展到了是非不分,善恶不明,暴戾昏庸之时,也就是一个王朝统治的临界点,之后,无非是人民揭竿起义,推翻其暴政,更换新朝与帝王之时。朱元璋大杀功臣,却开创了大明三百年基业,结束了在元末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的时代;朱棣暴戾而多疑,只因方孝孺不服从命令便夷其十族,活剥了黄子澄,但却于永乐年间创造了万国来朝,四海皆宾的盛世之景,也修著了《永乐大典》这一旷世巨作。因而皇帝的独裁与专断,酷虐与暴戾,与其统治的清明盛世亦或太平清明无有很直接的关系。崇祯帝品躬俭行,却断送了大明江山。正所谓好人与明君,不可划为一体。而现实生活中,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政治制度越发民主,不再是皇帝一人独裁,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但一国终究要有一个领导人,类似于当年的皇帝,但性质却大不相同。不仅应当勤俭躬行,又要勤于政事,为国为民着想,因而必须为生活中的好人,又是所谓一般意义的明君。这样,方可带领人民和国家走向繁荣和昌盛。若要一个国家或王朝兴盛,古之方法手段却于今通用。即一国之首,应当勤于政事,勤劳的处理个种国家政务,以使国家更好的运行、发展;还应当爱民,使民众生活安定,方使社会安康;应当积极纳谏,采纳好的建议,并虚心接受对自己的批评,这些多事互相辅成无疑。
因此王朝的兴衰荣辱与国家的昌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王朝的种种做法,我们可以提炼其精华,总结前人的方法和经验,从而达到鉴往知来的效果。让中华民族的智慧流芳百世,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第二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XX字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XX字
关于教师读书的重要意义,许多专家有过深刻而精辟的论述。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老师说:“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在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中,更是把营造书香校园作为整个实验的支柱来重视,营造书香校园的含义远远不局限于教师读书,但教师读书是营造书香校园的重要内涵。
也有人说,教师应该是“职业读书人”。读书是否该成为一种职业,我们姑且不论。但我们可以断言:读书与教师成长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教师读书具有其专业价值。
一、完善专业知识
作为一种专业的教师,应该具有与其专业相配套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读书的专业价值首先体现在深化本体性知识、丰富条件性知识、强化实践性知识上。
1、深化本体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也即人们所熟知的专业知识,如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的知识,数学教师对数学学科的研究等等,它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简而言之,它是关于教的内容的知识。由于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如果仅仅局限于自己学生时代的“老本”,必然会落后与淘汰。而一个不能立足于学科前沿知识的教师,对于学科教学的理解必然会肤浅。正如袁振国教授在《教育新理念》一书中举例所述:碳的基本形态一直被认为只有二种:金刚石和石墨。可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突然被突破了,新的科学发现,碳的家庭中还有一位成员:富勒体。于是,一夜之间,无数化学、物理教科书变得过期。如果教师没有不断阅读的习惯,本体性知识终究会成为一张过期的支票。
2、丰富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关于“怎样教”的知识,或者说是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用条件性知识,促使本体性知识成为学生的个人知识。教育理论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比如,泰勒时代的课程观与后现代课程观,就具有革命性的区别,教师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不能跟上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近年来,国外已愈来愈重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并将它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条件性知识的丰富,首先依赖的就是教师的阅读。
3、强化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带有明显的情景性、个体性。有经验的老师,他们面对内在不确定性的复杂的教学情境时能作出快速、准确的解释和决定,能在思考以后采取适宜于各种特殊情景的行为。强化实践性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学反思,没有反思,即使教一辈子书也不会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而读书是促进反思是的前提,通过专业阅读,教师的话语水平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解力提升了,教师的反思力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会得到强化。
二、生成专业智慧
无疑,教师是需要一种专业智慧的,没有这种专业智慧,教育必然是肤浅的。智慧的对面是“愚昧”,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愚昧的人来从事教学工作。教师的专业智慧体现在智慧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智慧理解。托尔斯泰说“书是智慧的钥匙”,生成教师的专业智慧,依然需要教师手捧一卷,沉浸其中,与各种思想进行智慧的对话。
1、促进智慧实践。首先,阅读本身使教师获得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影响着教师的一言一行,使教师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人”,这直接促进了教师的智慧实践的发展,宋代学者黄庭坚有一段著名的论言,说“是大丈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绝面目可憎,言语无味”,反之,读书使我们义理交于胸中,面目可亲,言语生动,而教育智慧,也就蕴于这举手投足之中;其次,专业阅读使教师进入了一种研究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阅读即研究,阅读有时候不等于一本书接一本书的完整阅读,而是如蜜蜂采蜜般的,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博采众家观点,在研究中进行阅读,其行动也就带有研究性,而带有研究性的教育行动,是一种避免无效劳动的智慧实践;第三,教师的专业实践需要阅读的支撑,可以说,拉起课本、教参书就奔向教室上课,从不参考各家的观点,从不搜集各家的方法,从不借鉴各家的实践,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是很难“智慧”的,事实上,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总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获得的,古人作诗“为求一字安,捻断数根须”,我们今天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写就的教育诗篇,同样要在各种教育书刊中寻寻觅觅,教师的专业阅读是教师智慧实践的重要来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些优秀老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这种智慧实践时刻地影响着学生,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有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阅读的专业价值在对其专业对象(学生)的“影响力”上也是其它所有专业无法比较的。
2、达成智慧理解。教育是需要理解的,教育的理解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实施水平。其实,教育的智慧实践源于教师对于教育的智慧理解。《人民教育》XX年第17期刊登了关于哈尔滨南马路小学校长赵翠娟和她的学习型学校的文章,赵翠娟校长10时间坚持引导教师读书,她的重要观点就是读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真正地理解教育,她甚至说:“很多时候,教师做错了事,不是师德的问题,也不是在动机上要做一个不好的教师,而是由于缺少学习,没有认识一些东西。”她认为“要通过读书学习,让教师理解教育”,“不懂教育的人还大有人在”。“对教育的理解,源于读书以后,对教育生活的创新审视与发现。”这种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大智慧,是教育的大智慧。首先,深广的阅读让我们从更宽广的层面理解教育,李镇西老师在《尴尬与自豪》一文中把自己及其他的一些当代的教育名师和朱自清时代的语文教师相比较,认为自己其实是“很尴尬的一代”,这种尴尬就是“文化尴尬”,正是因朱自清们的文学、历史、政治阅读极其广泛而深厚,所以他们能够从社会的高度看教育,能够跳出教育看教育,能够对教育有更多的智慧理解;第二,坚持的阅读让我们与时俱进地理解教育,教育需要与时俱进的教育,不同的时代对于教育的理解不同,我们要不断地阅读,才能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保持永远的智慧;第三,专题的阅读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教育与教学,然而对教育的理解随着阅历的增长而不断深化。
三、构建专业精神
我认为,教师这个专业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心灵的事业,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正其如此,教师阅读的专业价值才显得更为重要,因为,阅读,正构建着教师的专业精神,朱小蔓教授曾经撰文高度阐述阅读的价值,文章的题目就是《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而这个“生命”是指精神生命。
1、改变精神状态。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在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教师地位仍没有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教师要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进入教育,更加需要专业精神;即使今后教师的地位提高到了真正的“令人羡慕”了,精神状态依然是极为重要的,陶行知先生所谓“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能买得来,就不必靠金钱而后操作,尤不可因钱少推诿。”而教师的这种精神给予学生的影响更是巨大的。
2、建立教育信仰。教育是需要信仰来支撑的,肖川博士说“教育与信仰有着内在的关联,甚至可以说,信仰是真正教育的天然要素。”阅读,与伟大的心灵对话,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教育信仰。在这个“明星”满天飞的时代,我甚至认为在我们的教师中应该发起一个“教育追星”运动,我们通过阅读自己喜欢的教育大家的书籍来建立起自己的教育信仰的大厦,这才是我们有教育世界登高望远的基础,也是我们忙忙碌碌的教育生活能够得以幸福感受的深层次原因所在。李镇西老师就曾说过自己有追随陶行知与苏霍姆斯基而成长起来的。
3、提升人生境界。朱永新教授有一部著作叫《享受教育》,可是,我们有很多教师无法“享受”,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恐怕就是他们不能常常把生活与事业割裂开来了,把人生的享受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分裂开来了,而阅读,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在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使我们的生命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苏霍姆林斯基在《帕什雷夫学校》中提出:“如果大家不喜欢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这不能称其为学校。”著名大画家张大千先生对于读书有着深切的了悟,他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
读书改善我们的专业结构,生成我们的专业智慧,构建我们的专业精神,读书让人有博爱之心而无邪恶之气,有深沉之思而无浮躁之为,读书给我们的人生以智慧的启迪,读书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专业价值。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有进步。
利用暑假时间,粗粗浏览了一下霍姆林斯基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翻开书,才读了十几页,便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这是我教育迷途中的一座“航标”!
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读书是人类灵魂的第一精神需要。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的思考。”的确如此,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从事教师职业的可贵,我深深的认识到,唯有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最踏实和安心的。
《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列举了100个教育的事例,每个事例都很生动,更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有益于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书中的一百条建议,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或长或短,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从这本中还了解到,苏霍姆林的教育思想异常丰富,能涉及的内容,范围非常深广。他说:“如果有人问我,在我的生活中什么最重要,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对儿童的爱”。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基础,因为,在他看来只有爱儿童,才能信任和了解做儿童,才能把心灵献给他们,才能把教育工作纳入儿童茁壮成长的轨迹。他说:“如果跟孩子没有友谊,跟孩子思想上没有同一性,这种教育如在黑暗中徘徊。他又指出:智慧只能用智慧去培养,善良的心只能用善良去培养,对祖国的忠诚只能用积极为祖国服务的行为去培养。”
今年我任教的是苗班,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稚嫩而又可爱的笑脸,心中有喜也有忧。喜的是迎来了这32个小天使,忧的是如何帮助他们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又是刚离开爸爸、妈妈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在感情上较难适应。都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而且热爱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孩子体会到老师的爱就更困难了。于是我们始终用“爱心、耐心、细心”真诚的对待每个幼儿。刚开始,孩子的情绪变化很大,哭的哭,闹的闹,我们每天早晨入园、傍晚离园时坚持以热情的态度接待家长和孩子,面带微笑用抱抱孩子的方法从家长手中接下孩子,让孩子们和家长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感受老师对孩子的爱。陈鹤琴先生说:“一个满面笑容的教师,大家都会喜欢。儿童是最有感情的,你态度和蔼,开口常笑,使儿童感到温暖,感到亲切,他就会接近你。”孩子们是天真的,在我们的抱抱、摸摸、亲亲、轻抚、蹲下来同他们轻轻地交谈、热情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后,很多的孩子逐渐将依恋家人的感情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在开学的这段时间里,由于孩子们的生活习惯有所不同,对于午睡呈现出不同的态度。一部分孩子有午睡的习惯,而且知道午睡过后就是爸爸妈妈来接他们的了,于是只要老师说:“宝贝们,睡觉喽!”他们就开开心心的睡了。可是还有一部分孩子没有午睡习惯,于是两个小时的午睡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漫长、难熬的过程。于是在开始的几天里午睡室里难免会传出叽叽喳喳说话的声音。看到这一情况,我忙说:“呀!那个小朋友在说话,把小嘴巴关起来,好吗?”孩子们听了我的话后,没什么反应,仍然各说各的,而且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我一急声音就响了起来:“安静!”这下不仅说话的孩子没有停下来,而且还把原来睡着的几个孩子给吵醒了。这可怎么办呢?
于是我想了一个好办法:和孩子说悄悄话。没想到效果很好。我轻轻地走到一个小朋友跟前,抚摸了一下他的头,贴在他的耳边,说了声悄悄话,他笑眯眯的闭上眼睛。我这一举动一下子被孩子们吸引住了,接连几个,他们马上静下来,好奇的问我:“老师,你对他说什么?”我装出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说:“你们想知道我说了什么吗,那么谁先闭上眼睛,不和小朋友说话我就告诉他。”孩子们听了我的话后,赶忙把自己的小嘴巴和眼睛闭了起来。于是,我就一个一个的对每个小朋友都说了同样的悄悄话你是好孩子,老师喜欢你,请你快快闭上眼睛,好好睡一觉,祝你做个美梦!就这样,孩子们都甜甜地睡了,睡梦中,他们的小脸上洋溢着笑容。原来,让幼儿安静的睡觉是那么的简单,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亲切的话语,就能使孩子感到你的爱,让他们自觉的遵守你的规则。
通过这件小事,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教育好孩子,就要抓住良机,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而且现在的时代在变化,环境也在变,孩子更是在变,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只有读懂孩子的心,了解孩子的需要,因势利导,灵活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孩子们情绪的稳定,和老师也建立了感情,我们把重点工作放在孩子的一日生活方面,苗班的孩子年龄小,各方面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照顾,吃、喝、拉、撒、睡都需要老师的帮助,琐碎的工作也比其他班级来得多些。这就要求老师具备一种很强的责任感,也只有解决好这些难题,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为此我们在这方面还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手把手的教给孩子穿、脱衣服的方法,手把手的带孩子入厕、洗手,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进餐。在这些看似简单的环节中也要使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关注。孩子不愿意吃饭是一大问题,刚入园时孩子们一到吃饭就开始哭着找妈妈。在常规的培养上,老师仔细观察,坚持统一的原则和一贯要求的原则,使孩子慢慢的形成一种较自觉的行为。
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从以前的教学型向教研型转变,社会对我们的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需要搞课题研究、教师个人也要搞课题研究,如何实现成为一个教研型的教师?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堂。我们很忙,白天上班、晚上备课,还要照顾家里的孩子,那么我们教师的时间从那里来,霍姆林斯基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答案是: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这样,教师就有可能跟某些儿童进行个别谈话,但这种谈话不是长时间的讲解,而是加以指点和提些建议,告诉他们怎样独立地掌握知识,预防不及格和学业落后。
第三篇:西游记读书感悟字
西游记读书感悟字1
《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小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每当我看《西游记》这本书时,都会不禁赞叹作者笔下生花,能写出如此经典的著作。
本书主要讲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兄弟一起保护师傅唐僧西天取真经的故事。他们一路上历尽了千辛万苦,战胜了无数个妖魔鬼怪,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功德圆满,修成正果,入道佛门。
其中,唐僧是三个人徒弟的师傅,也是最重要的人物。没有他就没有这次取经任务。他一路上遇险无数,但从不轻言放弃。他有着书生的文弱,和尚的'慈悲和佛家的超脱;他以坚韧的意志和坚如磐石的信仰感化了三个徒弟的野心;他虽然手无寸铁,却在漫漫取经路上展现了钢铁般不屈的意志和灵魂。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经典的角色,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他天不怕地不怕,有着无穷的本领,不仅会腾云驾雾,有着火眼金睛,还会七十二变,降服各路妖魔鬼怪都不在话下。它生来就放荡不羁爱自由,被如来佛祖在五指山下压了五百年来磨练心性。他还是一个有勇有谋的英雄,就算是玉皇大帝惹怒了他,他也丝毫不退却,敢与之一斗。在取经途中,他用自己的勇敢,机智,曾多次救大家于水火中。孙悟空代表了我们广大民众一种希望,一种敢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一种充满正义的力量。
沙僧忠厚诚恳,任劳任怨,心地单纯,一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猪八戒好吃懒做,油嘴滑舌,一遇到解决不了的事就想退缩,但在师傅唐僧的训诫和师兄的教导下,渐渐地懂得了责任和担当。
通过师徒四人的共同努力,最后终于求取了真经。这个故事让我掩卷沉思,想要做一件事,必须得齐心协力,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西游记读书感悟字2
《西游记》这本书,我百看不厌。这部长篇古典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那恢弘大气的故事篇章,那奇幻夸张的故事情节,那个性鲜明的故事人物,那深刻隽永的故事意义,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无数个日日夜夜,我沉浸在“大闹天宫”的故事里,为孙悟空的勇敢反抗而呐喊;沉浸在“高老庄收猪八戒”的情节中,为猪八戒的好色怯懦而愤慨;沉浸在“女儿国师徒奇遇”的场景中,为唐长老战胜自我而惊叹……
当唐三藏迈出西天取经的第一步,到最后师徒四人取经而还的壮举,自始至终,小说无不诠释着一个真理:坚持,才能成功。
试想,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九九八十一难啊,每一难都是惊天地泣鬼神,都经历了死死生生。无论那一难单独拿出来,或许就是一场无法挽回的灾难。唐僧师徒成功了,因为在这些磨难来临的时候,他们选择了对真理的'执着;他们选择了善良,懂得了取舍,战胜了自我;他们选择了“踏平坎坷成大道”。他们选择了坚持,取得了成功。
读得累了,掩卷之余,我的内心常常会有些惶恐。回首自己不长的人生之路,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时候这些困难就像枷锁一样困扰着我,像坚冰一样冰冻着我,时时刻刻考验着我。记得读幼儿园时,爸妈带我去学习民族舞。本来我是满心欢喜的,可一到压腿环节,我就疼得大哭,最后终于熬不住了,想各种办法推托不去上课,渐渐地也就放弃了。现在看到同班同学毫不费劲地劈一字马,我的心中是无限的羡慕,也终于尝到了没能坚持的苦果。
其实,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一定会经历许多坎坷,遇到无数困难。是退缩放弃,还是坚持面对,是一道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生考题。如今,读了《西游记》,和唐僧师徒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相比,这些小挫折又算的了什么呢?
只要我们坚信——坚持,是一种美德。唯有坚持,才有希望;唯有,才能有所成就。学会坚持,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西游记读书感悟字3
这个寒假,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厚厚的书——《西游记》,虽然是文言文,可结合资料来读,却又觉得颇为趣味。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唐僧受国王所托,骑上马,去西天取经。一路上收了三个忠心耿耿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在这西天取经的路上,他们面临重重危险,各种妖魔鬼怪都想抓住他们,可是他们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他们用自我的勇敢和坚强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难,获得了成功。
着每一个小故事,唐僧的勇敢、孙悟空的机智、猪八戒的忠心和沙和尚的任劳任怨,他们每一个人都让我着迷。他们都如此的勇敢,而我自我呢?
我表面上好像是个勇敢的女孩,其实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胆小鬼。一到了晚上,总要把电视啊、灯啊之类的东西全部打开。其实是自我手脚不利索,打翻东西,可却总是莫名其妙的吓自我。实在不行了,我就做一条小尾巴,走进走出地跟在爸爸、妈妈的'身后,从不离开半步。
有一次,晚上六点了。妈妈换鞋子准备出去,我问:“你去干什么?”“我去买袋盐,你快写作业去。”妈妈不耐烦地说。我跑了过去,说:“我作业早写完了,我跟你一块去。”“买袋盐你也跟着,又想干什么啊?”妈妈哭笑不得地说。我却已经换好鞋子,跟着妈妈跑了。
还有一次,爸爸的公文包落家里了,那是以是晚上八点半了。爸爸要上夜班,急得很,叫我给他拿下去。可是我看了看黑黑的楼梯,就像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停住了脚步,说:“我怕,你自我上来拿吧。”“我要迟到了,你快点拿下来。”爸爸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我看看楼梯,打了个冷颤,固执地说:“你自我上来拿。”
哎!我太懦弱了!我必须要向《西游记》里的人学习:我的人生还有很多风浪,我不应当去固执的躲避,而是勇敢的应对。
西游记读书感悟字4
它讲了师徒四人来到火焰山,山上火海绵延,根本无法越过,但又是必经之路。孙悟空便找铁扇公主借芭蕉扇,一次次与铁扇公主、牛魔王斗智斗勇。几经周折,他们终于借到了芭蕉扇,越过了火焰山。
唐僧师徒三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历尽磨难,这次火焰山又阻挡了去路,借芭蕉扇也受到了阻挠。要是常人,早就放弃了吧?他们却迎难而上,终于翻越火焰山。这不正是告诉我们:只有战胜困难,才能取得成功吗?
我曾经也在学习上遇到许多困难。记得读三年级的时候,常常遇到数学难题,要是做不出来,我就特别急躁,一急躁就更做不出来了,最后干脆跳过难题。所以,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拔尖。
又到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上的一道应用题拦住了我的.去路。做吧,一下子做不出来,而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不做吧,这道题有5分哪!这时,我的耳边又响起了爸爸的话:“被困难打败,你永远不会进步!把困难打败,你才能变得强大!”我慢慢静下心来,从问题出发,一步步倒着推理,居然做出来了!我越做越有信心,一口气做完全部题目!两天之后,当我得知我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时,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原来,困难不过如此!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困难总是不期而至。面对困难,我们要勇往直前,最后也可以取得自己的“真经”!
第四篇:三笔字心得体会
三笔字心得体会
黄坝小学
刘勇成
练字是一种慢功,得勤学苦练,天长日久方能见功夫。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练字是思维活动和感觉器官的一种锻炼,是眼、脑、手并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技巧,从不会到会,靠人引路或自己探索;从会到熟,必须经过反复的书写训练。在科学的练习方法指导下,在反复的书写训练中逐步提高,是学习写字的成功之路。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激发动机,培弊意志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动机是激起人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活动的内在原因。动机与需要是紧密联系的,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人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练习写字便是人的一种社会需要。中小学生练习写字是提高书写水平,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需要;成年人练习写字是传递信息,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从艺术角度讲,练字则是人们对美的追求的需要。
人对练习写字的需要不是自生的,而是靠实践的体验,靠教育者的引导,逐步形成的,并由此产生情感,形成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练字的动机。否则,无意练字,勉强对付,定是笔力浮滑,结构松散,进步不快;这样又会反过来影响写字的兴趣。
意志,对练习写字的人尤为重要。在人们认识到写字的重要性,产生练字的欲望后,还要根据练字的要求,拟定计划,选择练习手段,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这种自觉确定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活动,就是锤炼意志的过程。练就一手好字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俗话说“字无百日功”。
练字要经历一个反复训练,逐步提高和形成书写技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感到枯燥无味,练习时间难以保证,效果不明显。这时,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练字意志品质,就会出现弃笔停练、半途而废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练字意志品质的锻炼,用耐心、恒心、信心克服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做到忙中抽闲,持之以恒。要长计划、短安排,求质不求量,天天写、天天练。如果每天能坚持写好两、三个字,两年后,就可把两干多个最常用字练好了。总之,要做到进步不快不泄气,成绩显著不骄傲,只要马不停蹄,勤练不掇,终会达到理想的目的地。
二、循序渐进,规矩练字
循序渐进是人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个普遍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人的认识能力发展顺序进行学习,从而逐步地、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相基本技能。这一原则是由学科知识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决定的,也是人们的认识及其能力发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序”可循的客观要求。
汉字结构以笔画为最小单位,由笔画组成独体字,由笔画和独体字演变为部首,再由部首组成合体字,这是一个由简到繁的逻辑系统。练习写字就应该遵循这个系统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练习。但是,强调循序渐进,并非顺序唯一。因为汉字笔画、部首、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比如,字的笔画与字的结构,按顺序讲,应先练笔画,再练结构,因为笔画是结构的基矗
但是,在练习笔画时,单练笔画还不行,还必须结合字的结构一起练习,因为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只有将笔画与具体字的结构结合起来练习,才能逐步写出合格的笔画。在练习过程中还应根据练习内容确定练习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平分时间,不能盲目贪多贪快,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难写的字、难练的内容就要多下些工夫,以掌握书写要领、写好为原则,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规矩练字,就是指练字要合乎法度,只有从规矩入,才能从规矩出。除了上面说的循序渐进之外,练字时还要特别强调“认真”二字。练字,必先心定气和,神入静界,做到:静下心来慢慢写,看帖、看格写字,意在笔先,写一个对照一个,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初学写字的人,为了便于把握字的结构和字的大小,应该在画有格子的纸上练习,充分利用格线来认识和把握方块汉字的结构特点和结构类型。练字的途径,应以摹帖、临帖方法为主,在临摹过程中逐步掌握汉字的书写技巧。
三、临摹结合,掌握规律
古今学书练字的经验证明,临摹字帖是唯一途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摹帖,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笔照着字帖上透出来的字一点一画去描,要求描写的字笔迹不要越出字帖上字的笔画轨道。如果摹写的是毛笔字帖,则描写的笔画应走字帖上字的笔画的中线;如果摹写的是钢笔字帖,则描写的笔画应与字帖上字的笔画完全重合。这样,久而久之,就可以学到字帖上字的行笔轨道和字形结构。
临帖,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要求笔画写得像,并注意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这样,久而久之,就可学到字帖上字的笔意。由于临书比摹书难,因此要先摹后临。由于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书练字的手段,所以要临摹结合,循序渐进。
在临摹字帖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要先专一,后博学 刚开始练字的人,在选好一本字帖之后,就要专心致志练下去,不可朝三暮四,随意更换字帖。这是因为每一本字帖都各有特点,自成体系,如果今天临这本,明天临那本,到头来哪一本也写不像。只有待一本字帖临像了,写熟了,才可再换其他字帖,博采众长。第二,要认真读帖 读帖是临摹字帖的前提。读帖好比读书,为的是明其道理,而不仅仅是识字或抄书。只有读得懂、看得细,才会印象深、写得像、记得牢。对字帖上的字,其笔画怎样书写,结构怎样安排,章法怎样布置。都要仔细琢磨,从中找出规律,才能写得有兴趣,写得像。第三,要注意练字的效果 在临摹字帖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摹的多,临的快,而应该注重临摹的实际效果,做到临写一遍就有一遍的进步,摹写一次就要有一次的收获。对难写的字要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反复临摹,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才会不断进步。第四,要注意掌握规律 在临摹过程中,不能停留在对每一个具体字的认识和练习上,而应注意归纳总结字与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去认识和掌握一类字写法的共同点,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练字的进度。这种规律,既可以通过自己临摹实践去总结,又可学习别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经验。初学写字的人应注重学习别人练字的经验,以便少走弯路,节约时间。这实际上是要求练字的人,要读一些练字技法方面的书或听一听课,先明其道理,做到在规律指导下练习,在练习中体验规律,再用规律更好地指导练习,巩固和提高书写技能。
第五篇:粉笔字心得体会
学习粉笔字的心得体会
以前读初中的时候就看到老师在黑板上漂亮的板书 , 看着老师们挥洒自如地把一个个字写得出神入化,我心里不由得痒痒起来,要是有朝一日也能像他们一样把板书写得像画一样美那该有多好呀。可能那个时候也觉得写粉笔字应该是挺简单的,后来也没机会去在学。
直到现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了这门课,一开始老师也说明了要怎么考试,当时觉得这也没什么难的,我应该可以做得到的。不过直到自己真的开始写的时候才觉得难以下笔真的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老师也希望我们能暂时抛去原来写字的风格,重新开始一笔一划的学,不受原来写字风格的影响。学了两三节课后就觉得挺无聊,写的字是怎么看就怎么不好看。我尝试着写了几个字,看起来很幼稚,像是儿童刚学写汉字:速度慢而且很松散,歪歪扭扭,从始到终粗细均匀,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紧凑潇洒,越看越不像。第一反应是马上擦了。又写了几个字,又擦了,写久点就有点厌倦的情绪,不过那个时候想到要考试,老师也常说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能让你的学生们佩服,能使你的同行们欣赏,能助你求职成功,所以那时也能坚持去上课练字。
学了一段时间后,字虽然没有太明显的进步,但至少懂得从哪里下笔了。写字要懂得循序渐进,由慢到快,逐渐过渡到行书。学会抛却一些自己原来所有的,使新学的东西不会受影响。初学时,要时常写会儿后,退立远处,观察对比,分析研究,扬长避短,不断提高。、粉笔字书写要优美灵动,有起有落,切忌“龙飞凤舞”,杂乱无章,其连笔要求:笔连自然,无画蛇添足之意,意连虽笔断,却不失其“本来面目”。总之学粉笔字是帮助教师向学生清楚地展示教学内容的,面向的是学生,所以行书应写得活泼而守规矩,不要让人眼花缭乱。字写在黑板上也是有大小的要求规定的。我们练习用的小木板也要竖立起来练字,因为黑板就是竖立固定在墙上的。
尽管最后考试的时候结果不太尽人意,不过也能在意料之中(除了一点紧张之外)。学习粉笔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下一步都无法进行。就像盖房子一样:笔划是基础,基础要打好,否则再好的房子都会倒;笔划组合是砖瓦,关系着房子能否实现其挡风遮雨的功能;句子是钢筋,架起了房子的结构;段落就是整栋房子了,他由各个部分组成,形成了一个整体。实践告诉我们,进行粉笔字书写和应用练习,只有方法得当,严格标准,刻苦训练,学用结合,人们才能得到不断提高,努力、耐心和收获是成正比的。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心得。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人天生就会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想写好,就得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