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9初中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谢有你,作为一名初中学生,开始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更需经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9初中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19初中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一)
x月xx日,在学校操场上风轻轻地吹,拂过了我的心房。感恩中国,感恩学校,感恩老师,更要感恩父母!听有声音了,那便是“感恩我们在行动”开始了!是我们x主任首先讲了观会的要求,并介绍了此次演讲的人。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静静的倾听。告诉我们,在她第一次上台演讲时,心里想的不是别的,是大家都需要“我”。
伴随着美妙的音乐,xx老师深情讲起了感恩。首先我们要感谢的是父母:懂得去孝敬父母,因为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同学、爱社会。其次是感谢老师:懂得去尊敬师长,因为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教师职业需要付出太多的爱心,这份工作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选择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谁的记忆里会没有老师呢?再次,感谢关心、帮助过我们的同学和他人,因为他们不仅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更与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获得欢乐和充实。
俗话说:“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是有责任把“感恩”这个传统美德传递下去。让我们把“感恩之心”化为行动吧。让我们回报父母:多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帮他们捶捶背,揉揉肩,聊聊天,主动做一些家务;让我们回报社会: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为文明社会尽一份力,让我们知恩、感恩、报恩吧;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的拥有幸福。
人际和谐应从学会感恩开始,将感恩理念大胆引入学校德育,开展感恩教育和活动,让学生常感父母养育之恩;感师长教导之恩,感同学帮助之恩;感党和国家关怀之恩;常怀报效党和国家之心,报效父母之心,报效师长和同学之心。有利于学生的思想转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健康心理、人格的形成,有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建设。试想,一个怀着感恩理念的学生,感受到父母节衣缩食,含辛茹苦供养自己读书学技术,为的是让他成为有用的人过上幸福生活时,他能不努力学习,以优越的成绩报效父母吗?一个怀有感恩理念的学生,一旦感受到老师呕心沥血教育他成长时,能不刻苦钻研,力求以最好的成绩回报老师吗?所以我们懂得感恩,我们拥有幸福。
记得有一首小诗写得很好:“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塑造了你的自尊;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是你成长的人。”
在这次活动中,让我们明白了许多,知恩者,幸福!感恩者,快乐!报恩者,成功!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感恩于心,报恩于行,让感恩的种子在每一颗心中扎根,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的旋律吧!
2019初中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二)
我们在父母的厚爱中成长,我们是否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同学,你有没有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现象?希望我们能从活动中找到答案!
同学们,如今的我们是家庭的宝贝,我们在父母的溺爱中生长,有许多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平时同学之间的相处,学会与人合作、互相支持、互相谅解,需要付出、或者可能要做出某种牺牲。我们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人,在班集体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爱同学爱集体。大爱无边!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不仅仅是感谢爱过我们和帮助过我们的人,而是在心存感激的同时,以同样的爱意和热情去回报周围的人,回报生活和社会。
在学习中,在生活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一定都需要别人帮助。“人心齐,泰山移”。我们为何不能伸出友爱之手,帮助别人一把呢!生活需要我们帮助别人,需要我们感激帮助我们的人!你在感激别人的时候,把这种力量用到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我们身边的人,多好啊!我们回报帮助我们的人,我想还可以把这种感恩的心用在别的地方不使我们的光阴虚度,来回报关心我们的人。
一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荡,胸怀宽阔,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而那些不会感恩的人,血是凉的,心是冷的,带给社会的只能是冷漠和残酷,这样的人如果多了,社会就会变成冷酷而毫无希望的沙漠。我们鄙视他们,不屑与他们为伍。
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有“知恩图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说法,也有不少感人肺腑的关于“感恩”的传说故事。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也包含着感恩情结。这些优秀的道德文化,曾经熏陶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我们生活在先辈们用智慧和汗水改变了的世界中,我们远离了蒙昧和野蛮,远离了茹毛饮血、风餐露宿的时代。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先辈,心存感激。
我们不必去捕鱼狩猎,却能品尝到美味佳肴;我们不必去采桑织布,却能享受到锦衣华服。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同辈,心存感激。
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贪婪与抱怨;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自大与冷漠;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苛刻与虚荣;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献。
对我们拥有的一切,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同时,我们还应该知道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2019初中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三)
众所周知,小草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茁壮成长;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让他更加芬芳;雄鹰感恩蓝天,因为蓝天让它自由翱翔。而我们更需要感恩,感恩给予我们生命的父母,因为是父母为我们的生命谱写了爱的篇章。
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感受到了父母、老师、同学们对我的深切的爱和不言回报的付出,才明白我的身边一直充满了爱。
当同学演讲感恩父母时,我便回忆着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当演讲感恩老师时,我脑海中又浮现出老师诲人不倦的画面;当演讲感恩同学时,我仿佛又看到了他们如山泉般清澈的笑脸。每一个瞬间都是那么难忘,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
我要感恩生我养我的父母,父母给予了我们太多。据统计,父母把一个孩子抚养成人,至少需要三十万元!为了它,父母终日操劳,付出了多少努力,又有多少艰辛。那无言的爱,化作一个更忙碌而又瘦削的背影,渐渐远去。为了它,我更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拿到好成绩,与其说是为自己,不如说是为父母。因为,只有看到优异的成绩,他们疲惫的脸上才会荡漾起笑容——因为他们知道,一切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其实这就是感恩父母最好的方式。
当我听到母亲为等待儿子而中暑时,我不禁想起,我的母亲何尝不是一样:多少个雨天,为了给我送伞,母亲冒雨等我,看到我,就急忙跑过去,眼里流露出慈祥的目光,却不顾自己的脸上在不停的滴下水,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看到此情此景,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紧紧拥抱着母亲,轻声说:“谢谢您!”
这就是感恩,最朴实无华,真挚动人的感恩,我们应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对待他人,对待社会。让感恩在心间长存。
又响起了那熟悉的旋律:“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带着万千的感慨,一个个感动和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结束了这次活动,但感恩永不结束。
这种教育和实践,对于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明白了爱从来就是双向的,谁都没有只奉献无回报的义务,也没有只索取而不付出的权利。人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父母、他人、社会、祖国、大自然恩惠。
要用感恩心来融化自私心、冷漠心和自卑心,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同时也使学生深知感恩不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上的回报,而且情感的回报是双向的。
人处于感恩的心态时,其精神需要从中能得到一种欣慰的满足,能真切地从感恩中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这种愉悦是物质和金钱所不能替代的。
真正的“知恩”是发自内心的,是流淌在人的血液中的,是一种自然和本性的流露。只有用心去感受、品味生活中、学习中的美好,从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才能得到幸福感。从而精神更自由,精神生活更拓展、丰盈。
2019初中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四)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学生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也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譬如感恩于为我们的成长付出毕生心血的父母双亲和辛勤教育我们的老师。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同学们,在家中,当你吃着可口的饭菜,你是否会感谢父母付出的辛勤劳动?当你穿着漂亮,暖活的衣服,你是否会感谢父母对你的关心呢?也许有的同学会漠视这些来之不易的东西,认为这些是父母应尽的义务。可是你知道吗?为了给你提供这些你毫不动容的东西,父母们,每天要在工厂里辛苦地工作十几个小时,他们付出了多少汗水,他们是何等的辛苦啊?面对父母语重心长的教诲,有些同学会无动于衷,会感到厌烦,甚至会无礼地和父母顶撞。同学们,你们说,这样做对吗?我以为,作为孩子,要学对父母感恩,要感谢他们把你带到这个世界,要感谢他们让你衣食无忧。对他们感恩的唯一方式就是,做一个尊重父母,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在学校里,面对老师的辛勤劳动,你是否能对老师感恩?老师们无私的奉献,不求回报,我们不管有多累,只要看到你们哪怕只有一点进步,我们都会忘记自己的劳累,为你感到高兴,为你的成功庆贺。当我们看到你们在学习上出现了滑坡,学习习惯散漫的时候,对你提醒或批评的时候,你能否体察老师的关怀之情,对老师感恩呢?也许有的同学会反感老师的批评,同学们,请记住“忠言逆耳利于行”,你应当感谢老师的批评,正是由于老师的这些及时的批评,你的人生才会减少遗憾或后悔。对于有些学习有困难或不想学习的同学,老师无私的帮助,利用点滴时间辅导你,你应当用什么样的行动来对老师感恩呢?有些同学的言行真让老师心寒,他们不仅不配合老师,甚至会有抵触情绪并顶撞老师,好象学习是为老师学的,老师们从早到晚,不辞辛苦地教育你们,把所有的精力都花费在你们身上,无非是让你们能够成人、成材,能够自立于社会,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试想一下,当你长大成人、过着舒适安逸生活的时候,你能给老师什么回报?老师从不奢求这些,这也是不可能的。我认为只要是有良知的学生,都应当感谢老师对你们的教导,无论是批评或表扬,表扬是一种激励,批评更是一种关心和呵护,你们都应当以实际行动来回报老师对你们的教育。
记得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其中有几句印象深刻。“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如果说,爱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那么,因爱而生的感恩之心则是爱的升华;当爱成为一种鞭策,当感恩成为一种自觉,当我们真诚地鸣谢他人,我们的生活将因此而更加美好。
第二篇:初中生感恩教育
把感恩教育应用到初中语文课中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等经典词句正体现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与崇尚。可以说,感恩是中国五千年来文化积淀的精
髓,是需要我们继承的传统美德,也是全人类共同推崇的优秀人生品质。
美国教育学者阿迪斯·瓦特曼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
要,那就是,愉快地、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
好成长的品质,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感恩等”。感恩作为人类的基本
道德之一,绝不只是对父母的简单回报,它更是人的一种责任意识、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在今天似乎没有得到太多的传
承,更不用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丰富其内涵了。感恩一词对有些初中生来说已经
过时了。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初中生感恩意识正在淡化甚至泯灭,他们不懂得感谢,不愿
感激,不会感动,只知道索取,这种与主流价值观偏离的“忘恩”情绪,正成为中学校园里的一股暗流。中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与中学德育落实不够,尤其是忽视感恩教育有关。
近几年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及中央电视台等重要媒体时常有关于青少
年感恩意识的缺失的报道。沈阳84岁老人王儒臣,13年来,先后资助了40名贫困生完成学业,其中有10名成为大学生。如今他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却从未收到受其恩惠而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来信,更别说来人探望了。„„„„
以上的事实让我们见到了一些人人性的冷漠,获救者不敢站出来,受助者不看望困境
中的恩人,他们将他人的资助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对曾经资助过自己的人毫无感激之
情,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到痛心。对于那些知恩不报的行为,也引起了人们以及社会更多的关注,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另一方面要勇于跟那些受恩者说“不”,没有人有义务对那些心灵麻木、感情自私、不懂回报的人理所当然的付出。
“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字样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
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发射出自身的温暖,也
不配得到别人的爱。”人应该学会关爱,学会感恩,这样才会赢得更多的爱,才会让自
己生活在充满温情的世界中。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结草衔环,动物尚且如此感恩多情,何况万物之精华的人类呢?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知晓“饮水之源,知恩图报”的民族,从韩信的“受人一饭,终生不忘”到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无一不溢满着赤诚的感激之情。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底下都有感恩的因子存在,只是在平时的教育当中我们忽略了,没有触动,没有挖掘,而导致现在的学生
心灵残缺,造成学生情感荒芜、不懂感恩。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
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感恩缺失而导致的自私冷漠的个性不仅影响到个人生活态度和人
际关系,而且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青少年的冷
漠,国人回馈社会意识淡薄,已愈来愈引起人民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反思道德教育中感恩
教的缺失。2005年党中央下达了《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件,及同年秋季,上海市教委推出第3版《中学生守则》,首次把“学会感恩”写进了中学生守
则,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把感恩教育列为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中学生应该知道感恩,孝敬父母,尊重长者”,“知道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孝敬父母和长者”,“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
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感恩教育从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开始,让每个中学生都学会感激,懂得感恩,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它不但对中学生人格的完善、家庭的和美,甚至
对社会的和谐,都是大有裨益的,值得大力提倡。事实上,无论在古代还是在今天,我们的道德和道德教育中都不乏“感恩”的内容。在以往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我们更多地注重了意识形态的教育,更多地培养中学生的政治信仰和远大理想,有意无意地忽视和弱化了“感恩教育”。
在今天,对感恩教育的研究必须提到日程上来。语文课程与感恩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特有的人文精神和感恩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课中有大量的充满感恩意识作品,它们以高尚健康的心灵去影响和规范学生,向孩子展现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地捕捉、挖掘、拓展这些素材,通过具体的课文,在充分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同时,适时、适度、得体地渗透感恩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感化,从而明白做人的道理,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通过学科教学以及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形成美好的情感,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品德修养,完善他们的人格,这是作为语文老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感恩教育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渗透式感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的开发方面还处在摸索阶段,期待有更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投入到这个研究领域。
所谓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 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我们今天所要倡导的感恩教育,就是要重新唤醒人们知恩、感恩、报恩的美好人性。有了感恩之心,就会尊重生命、善待他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生活之源也会得到更好滋润,人的生命质量也能够得到提升,而这一切,也有利于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的健全的主体人格的构建,树立崇高追求,陶冶高尚情操,进而营造和谐社会。
语文感恩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和语 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活动。语文学科的性质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感恩是人 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有深远的影响。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弘扬人文精神,强调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感恩教育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 和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语文的人文性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学使人成为人,是充满 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语文一直与感恩教育相连,不仅因为语文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 感恩内容,更因为语文教学开放灵动的教学过程为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契机。感恩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主体性。感恩教育的主体性就是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其作用,这
是感恩教育取得成果的前提条件。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教育规律,确立其主体地 位,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主动地知恩、识恩、感恩,从而发自内心地以实际行动 报恩。可以说,感恩教育是一种主体教育。
2、道德性。所谓感恩教育的道德性,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感恩教育适用于
人们普遍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道德教育。任何人均是道德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 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感恩教育也就是道 德教育,我们通过教育可以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备高尚的道德。
3、体验性。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一种体验。因此,就主要
倾向说,情感教育是体验教育。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体验才能获得对道德规范的理解,才 能获得对道德人生的意义、价值和幸福的体悟。从心理机制上看,当主体有了某种良好的 情感体验,他就会不断地在实践中创造引起这种体验的条件,也就不断的用自己的行为去创造满足幸福感、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等情感条件。学生在感恩教育中通过亲身感受,培养他们热爱父母、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从而最终实现道德发展的知情行的合一。
4、实践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活动。感恩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大语文发展观也主 张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主动实践。我们可以通过办报、演讲等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提 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质,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教育活动。
当前感恩教育的研究现状以及局限从1979年到2011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检索关于感恩、感恩教育的文章共326篇,其中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9篇;从1976到2011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检索感恩、感恩教育共有217篇文章,而有关语文学科中的感恩教育的文章有十多篇。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教育界主要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关于感恩的一般理论论述,包括感恩、感恩教育的涵义、感恩与道德的关系,感恩教育价值等。第二,对初中生感恩意识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以及提出培养感恩意识的一些方法。第三,各地开展的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情况。第四、在语文学科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综合以上论述,我们发现这些与研究文章主要是从学校德育工作的角度进行探讨。它们大多分析了现在学生们的感恩意识淡薄的现状与原因,指出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意义,对感恩教育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这些可以让我们了解当前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常用的方式方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感恩教育的有效性提供有益的经验。
我们也发现对当代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存在一些的薄弱地方,主要有:第一,感恩教育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感恩教育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全面,缺乏对这方面观点的提炼,缺乏这方面的专著。第二,在这些资料中,多把重点放在对感恩及感恩教育的概念理解上,而对感恩教育的本质挖掘较少。在阐述初中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时,没有对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第三,他们大多从学校德育工作的角度或心理学的角度对感恩教育的内涵、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都对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进行探索,虽然途径之一是通过课堂进行,在学科中渗透,但是都是比较表层的提及,未能结合当前新课改的理念,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来做深入的探讨;即使有个别是就语文学科进行探讨的,也是比较表层,且结合的教材是小学教材,对象是小学的学生,文中大多是从文本、情感体验的角度阐述,在口语交际、写作以及实践探究活动方面研究的很少。对初中生该如何结合文本,在阅读、写作、口语训练、以及生活实践中进行感恩教育,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文章进行深入论述。在语文学科中渗透感恩教育的专著,还没有发现。在硕士论文中,也还没发现这方面的论文。
因此将感恩教育融入初中语文课程教育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1、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需要加强感恩教育,2、感恩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3、感恩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4感恩教育可以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健全学生人格。
目前,社会上乐于奉献、关爱他人的人少了,那种见义勇为、乐善好施的行为日渐稀
少,这与我们缺乏感恩教育不无关系。人必须要有感激之心,假如人人都把来自于他人的帮助视之为一种“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话,缺乏“投桃报李”、“结草衔环”之
心,那么这只能使社会逐渐冷漠,善良之心更加远离。因此,在对美好和谐的社会心存期 盼之时,需要倡导一种感恩之心的树立,不断加强感恩教育。只有对家庭、他人和社会常 怀感恩之心,并付诸感恩行动,才能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善良的生态。在这种生态氛围熏 陶滋养下,我们才能期待社会整体爱心环境的形成,使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语文课程蕴涵有丰富的传统美德,感恩文化,语文教育不光要提高学生感悟知识的能 力,还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孝敬长辈,回报他人,回报社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 良传统,也是作为“人”拥有的最基本的品德的素养。将“感恩”教育巧妙地融于语文教 学,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高尚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社会是和谐的社会;一个懂得感恩 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因此,作为肩负传承传统美德重任的语文工作者,有责任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用我们的爱心、耐心,浇灌感恩意识缺失的心灵,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最后,我用一首歌词结束本文“感谢明月照亮了天空,感谢朝霞捧出了黎明,感谢春 光融化了冰雪,感谢大地哺育了生灵,感谢母亲赐予我生命,感谢生活赠友谊爱情,感谢 苍穹藏理想幻梦,感谢时光常留永恒公正。感谢收获,感谢和平,感谢一切一切的所有”。
第三篇:初中生感恩教育
积极寻求初中生感恩教育的对策
摘要: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关键词:初中生;感恩教育;问题;对策
感恩,表示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或罪行怀有感谢之意。感恩是一种发自内心、真诚感激之情。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是一种责任意识。怀有“感恩之心,报恩之情”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情操,也是一种人文精神和生活态度。如果一个人常怀关爱之心、报恩之情,他的心胸将更加开阔,人格将更加完美。相反,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学生来说更为重要。
一、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感恩是一种品德
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
(二)感恩更是一种责任
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三)懂得感恩才会付出
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对别人的帮助,哪怕是一点、一滴,我们都应当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美德。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 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我们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
二、初中生感恩存在的问题
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感恩、报恩是相当重要的。在不少文学作品中我们很容易找到知恩必报者的影子,也很容易找到对知恩不报者,甚至是恩将仇报者的唾弃。然而从教几年来我发现时下的中学生感恩的心在渐渐蒙尘,对家国之恩,父母之恩,师长之恩竟渐渐浑然不觉,反而滋生出越来越多的抱怨之声。
(一)初中生缺乏对祖国的感恩概念
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都比过去要好很多,国家在教育上的重视与投资也越来越多,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国家,然而学生们很少能意识到这一点,它们大多以为家长出钱我来上学与国何干。当他们得到一点点外国教育优于中国的消息时,就会大肆的发牢骚,甚至会把我们中国的教育批个体无完肤。他们看不到“两免一补”的实施国家需要投入多少资金,看不到国家为实现义务教育所作的努力。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他们都视而不见。
知恩才会报恩,感恩的心已经失去了感受的能力,又怎能期盼会有报恩的行动呢?为什么在我国真正的困难时期我们有那么多的有识之士对我们的祖国不离不弃?是因为他们感念祖国的养育之恩,热爱祖国的这方土地。当今的初中生还会再有像钱学森那样的人吗,还会像他那样放弃外国的优越条件来报效祖国吗?当然这不能仅仅责怪学生,社会风气的影响,家长过分诱导的影响,更多的我以为这是我们教育者在这方面教育的缺失。
(二)初中生缺乏对父母的感恩情怀
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读读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句子吧,这样的句子这样做的人不胜枚举。而我们当今的中学生又是怎样看待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的,怎样对待父母的呢?
对“感恩,你第一个会想到谁?”这一问题的调查数据显示,80%的学生想到的会是自己伟大的父母亲。70%的城镇的学生会记得父母亲的生日,但只有53%的农村学生记得父母的生日。假期里,53%的学生忙于同学聚会和自我娱乐外,而陪父母逛街和聊天的同学并没有太多,47%都只是偶尔这样做。此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家长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虽然大部分同学们都能体谅父母亲的奔波忙碌,但能主动表达的感恩之情的同学却又并不太多,有的甚至经常与父母吵架。
(三)初中生缺乏对师长之恩的回报
在学校里,面对老师的辛勤劳动,学生们是否学会了感恩?老师不管有多累,只要看到学生哪怕只有一点进步,老师都会忘记自己的劳累,为学生感到高兴、为学生的成功庆贺。当老师看到学生学习上出现了滑坡,学习习惯散漫的时候,对学生提出了警醒或批评,学生能否体察老师们的关怀之情,对他们感恩呢?有一位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不需要太多的荣誉和赞美,我们只喜欢“老师”这两个字。这种朴质的语言无疑是老师们共同的心声。在路上见到老师时,主动打招呼是最基本的礼貌,更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调查显示,有94.32%的学生都能主动与老师打招呼,其中65.71%的女生是不管老师认不认识她都主动向老师问好,但男生中,只有45.07%能做到这点,其余更多的是只与相熟的老师打招呼。
除了在日常中主动与老师打招呼外,在教师节到来时向老师说一声“节日快乐”也是很基本的礼貌,教师节的设立正是学生们对老师表示感谢的好机会,经调查,只有48.98%的学生能在教师节或其他节日到来时向老师表示祝福,更有7.1%的学生从来没有在节目上送上祝福。
三、加强初中生感恩教育的对策
感恩教育是当前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可以通过多种生活活泼的方式进行。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都蕴涵着丰富的感恩因素其中,语文、思想品德教材中就有许多感人至深、充满着浓浓亲情的课文,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中的《我知我家》《我爱我家》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笔者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已不仅仅满足于对学生基本知识的传 3 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一)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1.教育学生谨身节用,懂得体贴父母
一些初中生不顾家庭经济条件,电视广告上最新推出什么,他们就攀比着吃喝什么,什么最流行,他们就穿什么;什么最高档,他们便用什么。用父母的血汗钱为自己买面子,给同学点歌,庆贺生日party„„。一些工薪阶层的父母为了满足孩子的欲望只得勒紧裤带,那些亏损企业提前下岗的学生父母更是苦不堪言。针对这一现象,先是布置学生开展下一次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让班级干部收集古今中外名人论节俭的警句和名人故事,接着,请部分家长给我写信——亮家底、讲苦衷、提希望。
去年5月,班级举行了一次由关工委老干部、学生家长、兄弟班学生代表共同参加的报告会,同学们在听了一名亏损企业下岗职工讲他为了使读初中的儿子不在同学们面前“掉碴儿”而节衣缩食的事例后,一个个惭愧地流下了眼泪。报告会之后,班上向全校学生提出了“生活节俭,不向父母提出过份要求”的倡议,同学们纷纷自觉执行,在全校引起强烈的反响。
2.引导学生仿效榜样,学会尊敬父母
“敬”是“孝”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大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父母,不仅要“养”,更要“敬”,否则与犬马无异。现在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多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他们对父母缺乏应有的尊敬和礼貌。家访时,一个因患脑溢血而致半身不遂的家长曾声泪俱下他讲述了她的孩子张XX, 她在邻居面前丢人现眼,经常在家摔盘子、砸碗,甚至为出窝囊气而对母亲拳打脚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有意识地安排张XX担任“纪念母亲节专刊”的编辑,让他在课外时间接集一组名人孝亲的故事,这一期班刊摘登了房玄龄为继母尽孝、陈毅亲手为病母洗尿布等古今名人孝亲敬母的故事。在母亲节这一天,又让全班同学每人讲一个在家“孝”、“敬”父母的实例,再由班干部对他们“孝”、“敬”的言行作出评价。一次次地“旁敲侧击”,对张XX触动很大。与此同时,还让班上几个个头较大的女生星期天轮流到张XX家为他母亲洗衣裤、床单,打扫卫生。第二学期,再次家访时,张XX的母亲拉着我的手夸她儿子“变了,变得像换了个人似的。”
(二)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感恩教育无处不在。将其有机的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次,听语文教师的作文审题课《最让我感动的事》,竟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写什么,经过教师的再三启发,学生所想起的事情也寥寥无几,而且,有些学生认为这些事情都是父母、老师或者别的人应该为他做的,不值一提。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感恩教育的契机。主题班会“感恩的心”,班主任老师引导学生策划,选材,组织,主持,听着学生深情地回忆令自己感动的往事,从他们晶莹的泪花里我们读到了感恩教育的成果。学校举行爱心结队帮扶活动,当学生接过学校赠送的学习用品时,那发自内心的感激与优异的高考成绩就是最好的感恩教育的回报„„
(三)感恩之心需要有意识地培养
《中国青年报》讯:上海市教委日前推出第3版《中小学生守则》。其中《中学生守则》增加了“学会感恩”等条款。我认为:上海在对中学生感恩教育方面从体制上可以说在全国率先走了一步。当然,要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首先要让孩子体验辛苦,不吃苦就不知道感恩。“现在的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想不开,总是觉得这个世界欠他的,就是因为从小习惯了接受,据《光明日报》载:来自张家口的67岁的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东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在街头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竟毫不知情。赵老先生这种“暗地里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我们更有责任、有义务、有意识教育学生学会感恩。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
(四)灵活运用多种感恩教育方法
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中学生感恩之心的如此“迟钝”,甚至没有这种“本能”。作为教育者,我们便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出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
1.设计利用各种感恩情境
把感恩情境——各种人际互动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感恩情境素材包括说明情境——一些富有生活哲理和感恩情节的寓言故事、童话和 5 伟人故事;体验情境——为说明感恩的重要意义,设计一些比“说明情境”更隐蔽的情境,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体谅情境——为增强学生的感恩敏感性和感恩意识而设计的,包括家庭、学校或社区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人际互动事件。设计一些感恩教育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恩”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比如说,对一个生病的学生,开始你可以故意不去看他,让他一个人呆着,过一阵子慢慢给他无微不至的关心,他就会深切体会到被别人关照的“恩情”,以致以后遇到别人生病,他就会主动去关心别人,这样感恩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故事教育法
老师可以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事故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道理。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讲,生动有趣,吸引力特别大,效果应该是非常显著的。老师用生动的感恩故事或忘恩负义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完故事后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或直接谈看法,老师最好是加以评述来达到教导学生的目的。
3.实践锻炼法
感恩教育的实践锻炼法有多种表现形式。既可以是为你的感恩对象做一件事情,如教学生亲自做一些感恩卡片,学会唱一些感恩的歌曲,在特定的时间献给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鼓励学生把别人为其做过的比较感动的事情写成周记或作文,在班上宣读。还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去做、去体会,与家长、老师进行换位后做一做家长与老师的事情,从而感知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另外,可以让学生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讲让他受到恩情的感受及其自己报恩行为的体会和感想。
学生的现身说法也是一种实践锻炼法的表现方式,把发生在身边或自己身上的关于感恩的事情讲给他人听,增强感恩教育的现实感与可能性。如一位学生对其母亲大冬天为自己暖脚而导致生病的事情记忆特别深刻,时不时会唤起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总而言之,感恩是初中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唯有学会感恩,他们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在未来的生活中少一些怨天尤人的抱怨,多一份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参考文献
[1]陈秀兰.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思想理论教育.2005.20.[2]徐跃进.让学生在感恩教育中增强责任意识.上海教育科研.2006.4.[3]王瑛.浅析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和强化高校感恩教育的途径.科教文汇.2007.9.鲍田中学
竺晓莲
获2009年9月瑞安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
第四篇:初中生感恩教育之我见
初中生感恩教育之我见
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学校的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感恩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对初中生来讲,感恩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当前在初中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感恩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历史上流传的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人们的感恩情怀。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其次,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心存感恩,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环保意识,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社会的心存感恩,了解人与社会紧密相连,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心存感恩,领悟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真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素质,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中学生群体中的忘恩现象,避免感恩心缺乏所造成的悲剧,而且可以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中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完善其生命,这也是学校德育孜孜以求的。
第三,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助推器。感恩教育可以培育和提高人们的和谐文化素质,让人们尽可能以感恩的心态和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等关系,可以有效地化解校园内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防范各种尖锐矛盾的发生和发展。如果校园中的每个人、每个班级、每个处室或班组都崇尚感恩理念,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学校就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指责和推诿。
二、感恩教育的内容
1、珍惜生命。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茹苦含辛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吸毒,还有形形色色的犯罪。
2、承担责任。感恩教育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珍惜生命教育不是苟且偷安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取义”,是古人早已弄明白的道理。
3、学会和谐相处。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必须做好“感恩”的榜样。
在进行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同时,进行感恩教育。同时也要求教师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对中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而须从周围的环境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好“感恩”榜样。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2、感恩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第一,要充分发掘教材中感恩教育内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也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如七年级《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忠诚老实。追求真理等内容,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感恩文化传统和道德要求。
第二,要设计利用各种感恩情境。
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恩”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要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替学生主体提供文本语音、图形、图像或一段活动影像等信息源,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
第三,要在生活中去实践。
感恩教育的生活实践有多种表现形式。既可以是为你的感恩对象做一件事情,如教学生亲自做一些感恩卡片,学会唱一些感恩的歌曲,在特定的时间献给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鼓励学生把别人为其做过的比较感动的事情写成周记或作文。在班上宣读;还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去做、去体会,与家长、老师进行换位后做一做家长与老师的事情,从而感知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
3、感恩教育需要尊重学生。
现代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这是合情合理的。教育者关心学生,学生才会将心里话说出来。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感恩教育要求教育者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就是说,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不仅是思想上的交流,而且是情感上的交流,双方互相尊重,感情才相通,内心深处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会真正地接受感恩教育。
总之,充分利用教科书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第五篇:初中生感恩教育的做法
初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做法
高学风
一、感恩教育对学生成就人生的意义
所谓感恩教育,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和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运用一定的教育内容对个体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因此,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即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里产生认可,也就是要识恩知恩;二是情感层次,在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愉悦、温暖和幸福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三是实践层次,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并形成习惯,即回报恩情、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等。其中,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实践是载体,这三个层次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之所以说感恩对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就有重要影响,是因为只有具备了对社会、父母、老师、同伴、自然感恩的能力的学生,才能发自内心地进行感恩,才会促动他们对爱与恩的奉献,又能唤起储存于大脑的情绪记忆,调动起丰富的情感,产生出报恩的冲动。
二、感恩教育的具体做法 1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内驱力
首先,改善教育环境,为中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值得感恩的世界。一要利用展览、宣传栏、橱窗阅读栏、黑板报,通过定期张贴标语和横幅、播放有关感恩歌曲等加强阵地建设;二要利用课室、墙面、走廊、楼道、宿舍等,展示名人名家的感恩名言、警句等创设氛围;三要利用学科渗透等各种阵地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把感恩教育作为创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得到感恩教育的熏陶。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感恩情景、创造各种感恩情景,让中学生在体验中、在情景中自主建构,而不是一味地说教、灌输。课前准备:(1)布置教室: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布置温馨的环境、教室黑板的设计。(2)准备材料:感人的事例、图片等。准备歌曲及背景音乐:《感恩的心》、《母亲》、《天亮了》等等。(3)制作多媒体课件《感恩的心》。(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准备演讲、小品。活动过程:(1)播放FLASH动画《感恩的心》,直到正式上课。(渲染气氛)。感恩的心,感谢生命。心存感恩,会让一句简单的话语充满神奇的力量,让那些琐碎的小事一下子变得无比亲切起来。心存感恩,知足惜福。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学生不自觉地跟读,很有气氛)这是一首母亲的赞歌,心存感恩,其实我们最应该感激的是一直以来为我们默默付出、无私的、不求任何回报的,疼我们、爱我们的爸爸妈妈。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在生与死的瞬间会凭借自己的本能不假思索的、毅然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把生的希望留给子女。催人泪下的故事:《天亮了》(2)学生讲故事:《天亮了》。播放背景音乐:(FLASH动画)韩红的《天亮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许多同学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印象深刻的是一名高高大大的男生竟趴在桌子上呜呜的哭出声来……)班主任总结:大家都被故事里的爸爸妈妈感动了,这种场面,这种永远失去的痛楚地的的确确最能打动我们,也最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脆弱。但是,这种生死离别的场面,失去双亲的情境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那么,在平凡的生活中,就没有令我们感恩的事了吗?不,当然有!请欣赏情景剧《一碗蟹肉饺》:(1)情景剧《一碗蟹肉饺》。人员:四名学生(角色:母亲、孩子、老奶奶、小吃店老板)旁白:故事是这样的:秀秀是个住宿生,每个周末才能回家。每次回家妈妈就会给她做最爱吃的蟹肉饺,这种蟹肉饺做起来相当的麻烦......教师总结:非常感谢这几位同学的倾情演出,也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日常生活中用心的去感悟父母之爱!(2)沉静三分钟(让学生把刚刚波动的情绪通过思考沉静下来)。音乐《母亲》师旁言:我们现在的心情十分激动,现在就让我们每人拥有三分钟的时间,闭上眼睛,在《母亲》这首歌中将思想作一个沉淀。抛去任何杂念,用心去体会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付出。想一想他们干裂的双手、黝黑的面庞;想一想他们日夜操劳的身影、想一想他们带病为我们做饭的情景、或者就想一想爸爸妈妈的音容笑貌……(3)感恩父母(通过准备阶段时的观察和思索自由发言)。学生谈自己的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教师总结学生发自内心地讲如何感父母之恩(感恩的方式)教师表扬学生并进行总结(4)结束班会。演唱手语歌《感恩的心》班主任:同学们,本届主题班会即将结束。我们有四位同学准备了一首《感恩的心》手语歌,最后就让我们以这首歌来感恩各位领导老师,是他们激励着我们接受了这次感恩教育;用这首歌感恩我们的父母,是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用这首歌感恩一切令我们感动的一切……全体同学自由起立演唱《感恩的心》。
2.通过案例,调动学生的思想观念
教师用生动的感恩或忘恩负义的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案例可以是身边的人或事,也可以是古今中外或是名人故事,讲完后让学生讨论一下或直接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要注意案例情景的设计,必须能够引人入胜,具有感染力,注意充分调动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每次接手一个班我都会讲上这个故事: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就常怀感恩之心。据说有一次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三、积极创设感恩教育保障体系 1.性别差异对感恩教育提出新的命题
广大中小学教师普遍反映女生比男生更爱学习,如女生能更好地听从教师的安排,更好地与教师相处等,也就是说女生与男生对学习更加投入。用感恩观点解释这一现象,即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受到他人的恩惠,女性比男性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这样女生比男生更能感受到他人特别是老师的恩惠,同时也会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感恩行为,并最终他们的学习成就高于男生。同时男性与女性对于恩惠的反馈方式也不同,因为男生更多的倾向于“做”,而女生而倾向于“说”,这与当今感恩教育全体学生一视同仁的现状不符,因此对于感恩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男生的感恩教育,也需要更多积极关注男生的感恩行为,进而促进他们学业成就的提高。
2.构建感恩体系,营造感恩的社会氛围
这里所说的感恩体系,是指相互施恩与感恩的人际关系体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由诸多感恩关系构成的相互关爱、体谅、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部分,它应是一个复合工程。学校虽然是德育的主渠道,但学校的力量不是万能的,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政府、大众传媒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因此我们应有所反思和觉察,在家庭、学校、社会的三结合中开展感恩教育。
山东省泰安第八中学
高学风 *** 邮编:2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