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新课标学业质量的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标学业质量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新课标学业质量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新课标学业质量的心得体会1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终于颁布了。与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比较,修订的力度变化之大,是教育界全体有目共睹的。在认真听取了核心专家对该课程标准的权威解读之后,我的解读心得与思考如下。
一、义教新课标修订变化
本次新课标修订中最亮眼也是最鲜明的改变就是强化了课程教育中的育人导向,首次点明了语文教育学科的“核心素养”。相较于传统的“三维目标”,该新课标修正则主要围绕着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此外,新课标在课程内容结构上进行了修正,将语文教学能力作为核心,把其它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实践活动推到了辅助或者附加的地位,并且设置了与此相配的六个不同的任务群,分别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最后,新课标之中加入了对学业质量的评价,具体阐述了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学业成就。
二、新课标解读心得和思考
作为小学教师,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此次的《新课标》在语文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等方面,相较于以往更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不仅应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还要能能够和谐地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
我们首先要依托新课标中的课程结构和育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围绕学习主题,以学习任务为导向,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设计基于大任务、大单元、真实情境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内容学习和思维发展的整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注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培养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和发展所需的基本素养。
语文新课标学业质量的心得体会2近日,通过观摩学习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义务教育课程语文标准》(2022年版)解读培训系列活动,我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设计与方法有了深刻的驳辨和新的调整。
王湛部长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结合。在我们常规的语文课堂里,为了省时省力和赶课程进度,教师更多用的是单一的目标导向或问题导向,教学设计以活动完成为目的,或者达到简单的课程内容目标。当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简单的游戏活动、小组合作等教学设计确实实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原学习主体地位,但对于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以及拓展语言运用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语文课堂也是培根铸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的载体,但一个老师的设计力量是有限的。那么在今后的教研活动、教学设计中,我们是否可以探索更加合理地合作分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也更注重对学生思维和人格的塑造,和对其思辨能力、文化意识、分析应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已是当前的研究潮流和推行重点,我们如何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着力精选和整合单元学习内容,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育人价值,真正的将其融合进课堂教学中,而不是为了应对教学要求而生硬地“搬”进课程尾声,这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思考和创新。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符合认知逻辑,满足学习需求,也是我们要持之努力的重点和方向。
另外,在倡导多元教学评价这方面,也是我要为之改进的一部分。评价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老师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一二年级不能有笔试。那么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和评价方式就要有对应的调整了。没有了单元考试、期中期末考试,我们要如何把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呢?其实我们一直都被引导,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关注结果但更关注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
语文新课标学业质量的心得体会3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深化了课程改革,强化了课程育人功能,逻辑严谨,重点突出,通过新课标学习,我有以下体会:
一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第一个方面是文化自信;第二个方面是语言运用,运用是四个方面当中的核心内容;第三个方面,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最后一个方面是审美创造。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系。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能够活学活用,不是纸上谈兵。
二是高度重视识字写字。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是学生情趣,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对比以前减少了写字数量,适当减轻了学生的识写负担,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这样,不但符合低中年跟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同时也便于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在第一学段,新课标已将原来的“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一1000个会写”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将第二学段的“2000个左右会写”减少为“1600个左右会写”。减少了写字数量,适当减轻了学生的识写负担,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汉字转化成学生生活中已知的图画,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把识字写字教学由难变易。
三是“整本书阅读”。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在附录2中,《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由原来的明确提出“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改为:要求“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第一学段阅读与鉴赏学习目标中提到,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第二学段则是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也是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三个学段都提到整本书阅读,每个学段的要求不同,阅读能力不断提升。
语文新课标学业质量的心得体会44月21日,重磅消息来袭,新课标正式发布,这也是双减后的第一个课标,意义重大,能够帮助我们指明方向。因此,新课标发布后,我们都在认真地研读着,探索着。
5月6日下午,我认真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老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的线上讲座,不禁陷入了沉思,思索着新课标的“变”与“不变”,以及今后如何以“不变”应“万变”!
从吴老师的讲座我了解到了,新课标主要涉及了五个重大变化。
首先,强调文化自信,学好语文是一个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学科第一次和国家的战略挂钩。课时量上,语文占到了20—22%,如此大的课时比重,相信语文的题目广度会越来越大。
其次,传统文化分量继续加大,小学原来学129首古诗文,现在增加到了160首,懒得背诵的孩子要吃大亏。
再来,语文的考试也有重要变化,除了考基础、阅读、作文之外,还会考整本书阅读,主要考察孩子的提取信息能力,评价人物能力,品味语言能力。
第四,本次还首次提出了学习任务群,原来高中的概念,现在下移到小学初中,原来孩子是一篇一篇的学、现在要一组一组的学。尤其是里面涉及到的实用性阅读、思辨性阅读、跨学科学习能力,对学生要求非常高!
最后一点,靠刷题想考好语文的时代彻底过去了,以前语文考试有套路,很多孩子把套路熟悉了,刷题刷多了,语文成绩差不了,这次明确规定了学业质量的标准,以后教学和考试会高度统一,命题也会更加科学精细,考察的方式会更加灵活,考察的内容会非常主观,甚至还会和互联网相结合,孩子想考高分确实就更难了。
那么,要想知道怎么学,我们需要逆向思考一下,在新课标下,学生将面临的语文检测会有哪些趋势呢?
在新课标下,语文知识的检测会有四个大趋势。
第一,生活化。接下来语文所考核的题目,都会设置生活的情境,让你在生活的情境中,运用语文的知识进行解答。
第二,能力化。以前我们正常学语文,就觉得语文就是多读书,多背书,感觉背得越多,积累得越多,语文就越好,但那样学到的知识都是死知识,跟你的能力没有任何关系。在未来的语文检测中,它检测的将会是你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第三,跨学科。在语文学科的检测中,它所跨的学科主要结合的是什么呢?比如,结合地理知识。例如语文阅读理解,考一篇说明文,南水北调工程,它会在这篇文章里给你一幅地图,让你在这幅地图里标出南水北调工程的起点和终点,这些属于常识。再比如,结合数学知识。语文检测中会出现一些图表题,例如图表题考的是现代中学生上网的数据,然后问你通过数据得到了什么结论?这里就可能涉及到一些加减法,由加减法得出变化,再由变化得出趋势,这就是跨学科。
第四,五大核心。首先是成长,学生时代是成长的时代,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就是在不断地成长,所以成长是语文考核的第一核心。其次是生活,因为我们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你必须对你所处的环境有所了解。接着是家国情怀,目前来说,应该是整个语文考核的重中之重,国家需要的是怎样的人才呢?国家需要的是将来能为这个国家做贡献的,能够热爱这个国家的人才。如果心中一点家国情怀都没有的孩子,可能有些语文题目,你根本看不懂。最后是文化,在新课标里提出的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对革命文化的自信,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其实文化的自信,它包含在家国情怀之中,当你热爱我们的国家,你就自然而然会热爱我们的文化!
新课程标准像石,敲出星星之火;新课程标准像灯,照亮夜行的路;新课程标准像路,能引我们走到黎明。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前行,我们才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语文新课标学业质量的心得体会55月6日下午,我认真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老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的线上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我再次树立语文的核心素养理念的价值观,明确了义务教育各学习任务群的关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与普通高中的衔接以及学业质量重点关注的问题。
新课标与旧版课程标准在课程方案上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的设置以及细化了具体的实施要求。这就更加凸显了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在新课标中也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提出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在这次讲座中,我认识到这6个学习任务群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多重对应的关系,或者说是整体对应的关系,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指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同时各具特色的育人功能,整体推进与侧重发展相结合。这给我在教学中也有了很大的启示,在课程的设计上要有梯度,层层递进,在教学设计中要以螺旋式上升结构,同时在课程内容的讲授中,要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将语文的知识学习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融合。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的放矢的选择课程内容,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
在这次讲座中,也明确指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任务群与普通高中的衔接,义务教育阶段一到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分别是:语文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文本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普通高中阶段分别是,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将语文的,听、说、读、写,融入到学习群中,并且对每一个阶段的任务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教学建议,这对我们做好。小初高的衔接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讲座中也对学业质量重点关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列举了实例分析,让我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估,新课标凸显的人文价值越来越重要,应试教育中,过分追求分数,已经不能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质量如何评估是我们需要长期探究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平常的教学中多运用过程性评价,完整描述核心素养的基本表现是否达成。对学生的评价要多方面综合评价,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品质在教学影响下的积极变化。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将继续学习,领悟其精神。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我也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
通过聆听吴教授对于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全体语文老师们了解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也让教师们对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有了更完整而深刻的认识,明晰自己今后的教学方向。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老师们会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保持学习定力,增强自身教学能力。老师们会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将新课标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语文新课标学业质量的心得体会65月6日下午,线上学习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全新解读,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一、价值引领,以文化人
价值引领,以文化人。从课程标准可以看到继承和弘扬优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内容,无论是在我们的课程目标还是在我们的课程内容都得到了一种彰显,在这里可能老师们也一直在关注这个,实际上这里非常重要的就是强调语文课程它的育人价值的一种体现,也是核心素养的这样的一种体现。
二、素养为纲,任务导向
素养为纲,任务导向。在这个课程标准里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两个体现是素养型的课程目标和结构化的课程内容。那么素养型的课程目标到底是和我们原来的课程目标有什么大的差别或者是差异。结构化的这个课程内容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从课程标准里做了很多的探索。那么这样的一些探索,我们到底怎么来理解和认识?以及我们在未来如何落实?这是这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这个变化。
三、立足生活,实践主线
课程标准当中可以看到就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我们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强调了实践主线。那么实践的主线,大家可以看到,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做了一定的整合,强调的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也就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一种表现。
四、主题统整,强调情境
主题统整和强调情境这方面,我们强调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那么我刚才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们20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那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由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和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我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真正的落实。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次课标修订的过程当中,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探索和努力。
语文新课标学业质量的心得体会7这段时间,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对新课标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新的课程观正逐渐改变着师生传统的教学观念,呈现给人们新的教学视野,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到建构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价值已势在必行。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和学生共同成长。
新课标要求我们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活生生的人,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因此,我认为,新课标下教师既不能自己在前面引导着学生,学生在后面亦步亦趋,也不能自己站在一旁指挥他们如何走,而应该成为学生并肩前行的同路人,与学生一起商量着决定前行的方向和共同解决路途中的疑难,与学生一道成长。
二、注意评价多样化。
我们提倡课堂评价多样化,丰富多彩的口头评价简单易行,也能取得实效,如“这个同学很认真地听别人的发言,他不重复别人的意见”,“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很会动脑筋”,“这组同学讨论的很热烈,合作得很好,希望其它组同学也能像他们那样”。评价要有针对性,语言要丰富,不要总是一句“你真棒”。评价要真诚,对回答有错误的学生,应善意的指出。
三、变讲堂为学堂。
传统课型往往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从“讲台”“讲课”等我们习惯性的叫法中就可见一般。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因此,我们理应深刻领会课改的精神实质,变讲堂为学堂,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学”上来,不能再本末倒置。
四、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五、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己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
六、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己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是每个教师语文教学的指航标,把握目标,准确定位,并将新课标的精神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一定会从中感受和领悟到新课标真谛所带来的喜悦。
语文新课标学业质量的心得体会8学习了北京师范大学吴欣歆教授对《义教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让我想起了11年前对2011年版的解读的学习,似曾相识,有颇具新意,深有感触。其中对“课程目标”的“核心素养内涵”的解读印象深刻。
课标明确了核心素养内涵为2022年版课程标准新增内容,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1、文化自信。2、语言运用。3、思维能力。4、审美创造。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掌握语文能力的门径之一,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在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两点。
一、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
要开拓学生的思路,就必须重视诱发因素的选择和运用。我们知道,不诱不发,诱导得好,就会思绪绵绵,言辞滔滔。诱因范围广泛,一书一画等等,都可以用之诱发引导,打开思路。情景教学是集成“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教师应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创设情景教学,在情景中展开联想的彩翼。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语言、实物、音乐、图画、表演、生活,把学生带入教材描写的情景中,激情引趣,启发想象,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
二、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
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所以,就需要我们老师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正好这个学期听了几堂公开课,我得到一点感触,老师要上好一堂课除了熟悉教材、抓住重点,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课堂问题的设计也是能体现出这堂课上得成功与否的关键。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第二篇:“小学语文学业质量分析”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学业质量分析”心得体会
凤城中心学校上孔完小 邢新梅
在这秋高气爽的9月21日,我们上孔完小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阳城县教研室组织的一年一度的小学语文学业质量分析与研讨会,我们怀着激动地心情来到阳城县第二小学。一进校门,就被第二小学同学们的朗朗书声给吸引住了,有的班级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有的班级有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背诵古诗,低年级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声背诵刚刚学过的声母b p m f......这样的好习惯让我们同行的老师赞不绝口,不禁脱口而出“人家这学生真有规矩呀!咱们的学生早上来了像是在自由市场,叽叽喳喳好像菜市场......”我不禁这样想:二小老师就是我们的榜样!今天不虚此行!
欣赏之余,抬头一望,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讲课的时间、内容、姓名、班级以及课堂主要体现的新理念等。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向一年级教室走去,想学学怎样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的习惯。一年级一班的语文老师杨银林,有条不紊地领导孩子们背诵着“上课歌”“发言歌”“拼音操”......年轻的杨老师教学有方,让我这个教学30多年的老教师刮目相看,甘拜下风。课后是张江霞老师领导大家谈听课后的收获以及自己教学中的困惑。同时张老师利用大屏幕展示对一年级新教材进行培训,新版的一年级语文课后要求与旧教材相比,旧版第一题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而新版教材课后第一题加了描红临帖,这就说明新教材对于孩子们的书写有了一定的要求。新版教材课后题还增加了积累运用由字到词再到句子,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运用学到的词语说话,这可以看出编写教材的这些专家们的用心良苦。朗读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朗读和背诵。新版教材的练习里边还增加了一块“写字有方”告诉孩子们写点横竖撇捺笔画的方法,同时还编了写字诀窍歌,有助于孩子们写好每个笔画。新版教材还注重孩子们的思辨性,就是让学生们充分地说,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大胆想象。这样的编排有助于引导孩子们开展读写说的有效训练。张老师告诉我们低段学生主要还是识字认字朗读背诵,不要轻易拔高要求。
通过这次分析研讨,我真正认识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确实要认真钻研新课标,找准目标,抓住重点,真正把读写说训练落实到实处,面对每一个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地发挥语文课本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每个语文教师都要真正重视学生的习惯培养,重视积累,重视写字和书写指导,重视朗读和背诵,重视语言文字的实践和运用。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让学习成为习惯,把读书当成享受,不抱怨,不浮躁。对生活要知足,对工作要知不足,对学习要永不知足。争取把简单的工作反复地做,而且越做越好,成为专家。反复的工作快乐的做,而且越做越快乐,成为赢家,专家加赢家我们就是大家。
今后,我要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篇:学业质量心得体会
评价要动情
固隆中心学校 柴战锋 上一周,我有幸张江霞老师的讲座,使我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生评价有了新的认识。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终极目标。学生评价作为全方位检测学生发展过程及结果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目标体系和评价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
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评价学校以升学率为“指挥棒”,评价学生以成绩高低“论英雄”,阻碍了学校的特色化办学,捆缚了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压抑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评价不应该只是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发展,而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应该停留在结果的评价上,而应该注重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教师经常性地对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评估,调整改进教育方法,形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
由此可见,学生评价与学生的成长发展关系密切,与学校的发展相辅相成,建立新型的、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
目前绝大部分教师已经慢慢开始注重评价,但评价却过于单一,甚至有些敷衍学生,存在着种种误区。听了不少老师上的课,课上的评价只是浮光掠影,轻描淡写,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扬成了背口诀,如:“棒、棒,你真棒!”……新课程下必须改变评价的这种现状。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由此可见,无论是什么样的评价必须要动情,在平时的教学时,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教师应通过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及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
有这样一节拼音课,学习完了单韵母“u”,有位学生就编了顺口溜:“不要空气污染,u、u、u。”老师听完后觉得很惊讶:一个还未满七周岁的小朋友竟也会为空气污染而担心?于是,老师走到他身边说:“这位同学懂得要保护环境,让老师与这位小环保卫士握握手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可以感觉到这位学生内心充满了激动,这份激动来源于教师动情的评价。
评价是一门艺术,是对学生独立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关注。做为一名教师,要善于评价,并做到动情评价!
第四篇: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1
自从新课标颁布后,几个重要概念让我印象深刻,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育人价值概念
新课标提出了“立德树人”,站位高了,视野开阔了,定位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担任了文化积淀、传承的任务,语言是民族文化构成的主要部分或载体,文化的血脉、DNA都体现在语言方面,所以我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是文化的铭记,是非常必要的。在育人价值方面,新课标还强调了三观的养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这些都要在中小学阶段打好基础。
这次新课标还特别提到了“以文化人”,教师要关注到语文在育人方面有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实践落实时应该做到四个字:润物无声。不能是穿鞋戴帽的形式主义,应当做到适度教化。
二、语文核心素养概念
旧课标只提了“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或者加上文学修养,没有那么明确的界定,而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更明确,界定更清晰。这一概念的提出,终结了长期以来“语文是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哪个更根本”等争论。
核心素养包括四方面,三层次。这样分用心良苦。但语文学科独有的、具有本质意义的东西是语言文字运用。要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把其他几方面带动起来,融汇到一起,这样来理解比较好。
这几个层次中,我们要重点关注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义教课标的亮点,也是以前语文教学的弱项。这次课标还讲到了思维品质的提升,其实就是语言思维训练过程中最基本的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教学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及对创新的'追求,并以此来推动我们的教学。
新课标还提出了和审美创造、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等与审美相关的要求。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品味是以前比较少提及的,新课标给出了新提醒。在实践中我们还要注重文化自信的培养。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主义思想,要存精华去糟粕。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不是一项一项完成的,它们是一个整体,彼此不能分开。思维能力的提升、审美能力的提升、文化的传承和理解,都是要以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为基础,这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意识。
三、学习任务群概念
学习任务群是比较难以理解、不知道怎么去落实的概念。小学提出了六个任务群。
首先要理清楚学习任务群和课标之间的逻辑关系:课标内容分两部分,一是课程目标,一是课程内容。程内容就是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就是学习内容,对老师来说就是教学内容。
现在所说的六大学习任务群,其实就是六大学习内容,其实和前面版块课程目标是相通、甚至重复的。写出来是为了分出来强调,但我们一线教学要做的是要糅合在一起,要有分有合。
学习任务群首先是作为一种清晰化、集中的表达方式来明确学习内容;其次是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设定一个情境或典型任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教学的实践性。这种教学模式的设想和现在通行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强调的不是一课一课文本为纲地讲,也不求知识系统的完备,更不把训练作为纯技巧的练习,这种教学模式是为了改变这一切,让教师作为组织者,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带着任务进行伙伴式的学习,完成知识的建构。
小学低年段主要是识字性的阅读,思辨能力比较弱。怎么做学习任务群?可以用好教材中已有的“综合性学习”,改变以前那种大量刷题的做法,加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中高年级都是以单元为主,实际上就是在落实学习任务群了,只是落实的是任务群中的某一方面。我们要积极理解它的好处,减少灌输性学习,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解决读书少的问题。具体来说,六个任务群怎么落实,要关注每个单元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按照提示,强化情境,强化学习的自主性。
实践中还要注意:群文教学不能取替单篇教学,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更有条理,也更重视学习的自主性,但我们不要理解为就是组织活动,有些课还是需要老师多讲、精讲,先要学生读懂、明白,然后才能开展活动。不要给老师规定讲的比例,老师的讲解要努力指向单元目标,要有针对性,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四、整本书阅读概念
现在学生面临的问题是阅读量不够,没有阅读量,语文素养是上不去的。有阅读量和阅读面,点拨才有效。小学是最好的读书时间,应鼓励开展整本书阅读以逐步改善碎片化、平用化、网络化的阅读习惯,给学生磨磨性子。
小学里有“快乐读书吧”,也是一本一本给学生推荐,也属于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在小学阶段的实践,按照现行教材的方法推进即可。平时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基本阅读方法,激发他们爱上读书的习惯,但不要在教材里完全定死,要有相对自由的书单,提倡学生自己去自由阅读。越是指定,规定动作太多,学生阅读的兴趣越低。整本书阅读虽然是课标的一部分,但不要过分把整本书阅读扩充化,不要搞过分多的活动,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有一定的自由度,想办法让学生有兴趣,不要过分苛求。
这几个重要概念,是在尊重教学的规律、教学的个性、老师的主动性,我想,也只有理解透彻了这几个重要概念,才可能真正读懂新课标,才可能真正做到守正创新。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2
20xx暑假至今参加了山东省的远程研修的培训学习,从中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
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三、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
从本班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因此,语文教学应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品,要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
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3
新课改下,各式各样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在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角色定位更加清晰的过程中不断演绎着课堂的各种精彩。然而,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尽管我们的中职语文课堂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教师的强制灌输依然存在,学生倾向接受式学习。笔者认为,课改的关键在课堂,我们教师只有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改变并优化滞后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差异,注重教学反思,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需要,不断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一、中职语文教学还应注意学科间互动,渗透进学生的生活
现阶段高职课程改革要求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理念,教师应认清高职语文教学的任务与作用,让学生将学习专业知识与学习语文相结合。如,在教学课文前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自行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在课堂上做“老师”,向师生展示自己的查找结果,并让其他学生做出评价。在口头表达训练课中,可以联系财会和金融专业的特点,安排学生“与客户交流”的教学内容,创设工作实景,师生共同合作,或由老师扮演客户、学生扮演银行柜员,或由学生互换角色,培养学生即兴讲话、与人沟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让原本枯燥的语文课成为一股活水。这样,不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建立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而且与“能力、就业”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专业以及其他学科的探究热情。
二、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在多种形式中获得知情并举的教学效果
列宁告诫人们: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进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德育教学,让学生情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提高。课堂上的教学,要改变原来老师自顾自的讲,学生被动听的形式,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理应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适当进行课堂交流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进行价值教育,让学生追求价值、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具备认识社会、评价社会生活的能力。比如我们进行的开放性试题培养法,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自我意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注重反思教学,完善设计方案
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后、在基本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教学进行自觉反思,包括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找到其中的不足与改进之处,并以此为新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一位负责任的反思型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方案,从而让学生学的'更快乐、更主动。例如在《边城》一课,笔者在课后积极反思,找到了如下几处仍需改进之处:本文体现着边城民风的人和事,淳厚的民风、淳美的人情,值得学生细细品味,也是体会作者表达意图的一个突破口,但在教学过程中,因担心教学进度,没有给学生留出太多的探究空间,文本解读仍不够深入,学生体验不足,影响阅读效益。同时,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引导和感悟之上,讲解分析有余,但互动较少,生生深层交流与讨论仍显不足。通过反思,笔者找到了下一节课自己需要改进和调整之处,牢牢抓住中职学生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学生析文赏词,笑中悟道,实现中职语文有效教学。总之,课改的春风为我们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迎来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教师理应秉持新课标理念,不断改变并优化滞后的教学方法,尊重差异,注重反思,才能不断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使课改在前行的道路上再结累累硕果。
四、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
中职生普遍在学习上缺乏耐性,单一的模式化教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将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整合,根据教学内容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常有新鲜感,这样才能使他们保持学习兴趣。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让‘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3]我们通过多种课堂活动激活课堂气氛,如对于教材中需要背诵的篇目,先在各小组内指定负责人检查和记录组员的背诵情况,先内部进行PK,选出胜者参加班里的PK,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有很大提高。诗歌单元结束后,搞一个全班的诗歌朗诵会,做到全员参与,很多中职生以前很少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这样的锻炼机会使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提升自我价值。
五、寻找新途径,探索好方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开动脑筋,勇于尝试,探索出更好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开放而有活力的文学教育课必须根据不同的文学教育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我曾采用过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形式一般是针对画面感很强的小说和戏剧作品来进行的。这种形式首先由教师创设情境氛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投入阅读,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和情感需求,来联想和定位作品中的人和事。接着是表达和呈现,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投入,通过演绎表达将文本世界活化为生活世界,并展示出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最后进行评价小结,师生共同来点评、修改和完善构想。这种方式是力求在文本世界、自我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重点培养学生理解、想象、沟通和表达的能力。但总的来说,这些教学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来主导,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各自的潜能,注重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只有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所需的人才。新时期背景下的中职语文教师必须紧密结合中职生的特点,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为促进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4
我学习了学校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新课程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阅历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端详,这给我在学校语文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现将这次新课程学习总结如下:
(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依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同学会略读和扫瞄,把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力量;将听说力量整合为口语交际力量,特殊提出了口头沟通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意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同学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育、过分追求学科学问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乐观提倡、促进同学主动进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同学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力量。
(3)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同学学习的参加者。老师参加同学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看、倾听、沟通。老师观看同学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看差异,发觉“火花”。老师倾听同学的心声,是敬重同学的表现。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沟通,既有认知的沟通,更有情感的沟通,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沟通。
(4)在教学进程中,注意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学问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力量的整体进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育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力量。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制造性阅读。鼓舞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舞有独到的见解,鼓舞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时代给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会更加努力,构建和楷的新课堂。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5
昨天,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观看了专家的视频讲座,深入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主要内容和变化。感觉收获很大,触动很深。下面就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收获。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自己的见解。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学以致用。不能光传授知识表面,应转化为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学宽一寸深一寸,把知识作为载体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学科核心素养要注重育人价值。把读书转化为做事,把书中获取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意义所在。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指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等。不能说把学生有针对性的培养成文学家,语文学者或语文工作者等,而是针对全民提高学生的'一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习语文重点是注重学生的阅读和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点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阅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不光阅读短文篇文章,还要尝试阅读长篇文章。阅读是重点,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的让学生体悟文章内容,作者的情感以及所要阐述的道理。而背诵则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从而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三、重视基础知识的培养。
从新课改的内容可以看到语文学习,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培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打好基础为初中高中以及高考的实际应用做铺垫。
总而言之我们要深刻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其指导思想找到教学的重点。遵循新课标的规定,上精品好课,培养时代新人。以后我要多多学习教育理论,来充实自己,好好的服务于学生。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6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7
这段时间,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在校本研训时间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真聆听了主讲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认真记录,用心思考,受益匪浅。下面就浅薄地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新课标重视“识字写字〞教学新课标准明确指出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实施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根底,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识字、写字不单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且九年语文教育要一以贯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根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过程,努力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注意板书标准、端正,这样才能給学生做好样子。
二、新课标大力倡导课外阅读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它既说明了读书、积累是语文的学习之道,又指出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重大意义。所有的“学〞都是为了“用〞,“学以致用〞是谁也不能否认的。这一次课标的修订,阅读教学从原先过度挖掘文本、理解文本的“理解阅读〞转为语言规律的探寻和运用的“表达阅读〞。在课标中讲到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根底,并“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开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新课标要求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抗抄袭行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我要让学生多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或发生的事,日记练笔要坚持不懈,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的收获诸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吃透修订的新课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8
假期我认真学习由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经过我反复阅读从中受益颇多。通过这次学习以及对这几年教学工作的反思,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关于写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个年段都强调:“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来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可以说,作为指导语文教学纲领性文件的课程标准,20xx版课标更加重视写字教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坚决落实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中高年级也要十分重视识字、写字教学。低年级要从汉字基本笔画教起,让小学生掌握每种基本笔画的笔形和写法。指导写独体字一要让学生掌握笔顺规则,二要让学生找准主笔的占位。指导写合体字,一要让学生掌握偏旁部首的写法与占位;二要熟悉全体字的结构;三要准确呈现笔画或者部件之间的相离、相交、相接,要保证写字的时间。低年级教学要让学生堂堂练,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练字。不仅语文作业的字迹工整、美观、其他学科的书面作业也要字迹工整、纸面干净,而且在各种机会、场合,只要提笔写字,就要态度认真,力求写得最好。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学校也将安排在下午的天天写字训练改在随课训练,与国家要求相一致。通过训练,学生写字比以前工整,作业也干净了。
关于阅读教学,在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就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够,在新的课标中对课外阅读提出了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名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增加了“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内容,体现了对实用阅读策略的关注。而且在评价建议中对课外阅读的评价也做了详细地表述: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俗话说“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学习语文必须注重课内外的知识积累。在阅读中,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9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
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会有效结合“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阅读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阅读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10
今年暑假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这次的学习与以不同,以前学习时,我总是走马灯似的看一遍,便写下学习心得,对《新课标》的学习不够深刻。今年,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先抄一遍,然后再写下心得体会,一万多字的《新课标》在抄的时候的确费了一些劲,但逐字逐句的抄写,让我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了《新课标》。通过学习,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更是儿童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为主的教育。
一、根据各学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务。
通过学习,我发现我在教学第一阶段时对学生在书写汉字的笔顺的要求上还不过关,我的学生马上要进入中年级了,我要根据中年级的学段要求,完成语文在听,说,读,写上的要求,还要把之前落下的汉字书写要求也补上。《新课标》让我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也给我指明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不会无的放矢了。
二、提高语文教学的多样性。
要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语文课堂。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课堂氛围,这种课堂氛围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语文的教学中,就像“维纳斯”、“比萨斜塔”这种残缺的美也会让世人为之倾倒一样,没有哪一堂课可谓堪称完美,但每位教师追求美的脚步却不曾停止。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孜孜不倦前行的教师引领着学生开辟语文的新天地,这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新课标”对于我来说已不陌生,上学期教导处组织了多次学习活动,但我认为真正把它渗入教学中绝非几次学习那么简单。于是利用暑假,我再次认真研读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感想。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知识面,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以生为本,注重人文性、自主性,注重“三维”目标。而不再是原先的由老师单方面的填鸭式式教学了,我近期一直在反思为什么本班有些学生的成绩一直平平,提升的很慢,经过一段的时间的观察发现,对于低年级而言,拼音、字词教学是关键,虽然课上我都细细地去讲,但是每次考试还是有很多同学写错,后来我经过思索调整了教学模式,对于一些字词训练,订正的时候不再是老师写在黑板上,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查书、字典等,自己去订正,反馈下来效果比原先好了许多。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我会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本班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教学实践工作中,我应不断总结反思,并和有经验的教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积极探讨,总结经验。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关于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我只能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际简单谈一谈,如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欢迎各位老师指正。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11
最近,我校组织语文老师学习了《语文新课标》。让我收获丰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的理解与体会,进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学语素养的.培养
语新课标明确提出:“语课程应致于学语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素养是学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全发展和终发展的基础”。语课程应培育学热爱祖国语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正确地理解和运祖国语字,丰富语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阅读能、写作能、语交际能。
2、注重学的阅读背诵
语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广泛的阅读兴趣,扩阅读,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励学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疑是积累语素养的好法。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12
炎炎夏日,在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依然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不用在学校上课,闲下来的时间是提升自我能力的最好时机,我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xx版)》。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同学段的学习任务都是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体现。那么在教学工作中,应做好以下两点:首先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教师合理运用情景教学,根据教材特点,通过各种形式把学生带入教材描写的情境中,启发想象。然后引导其法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知识。老师需要有技巧的实际问题,根据不同能力由浅入深进行探究文本,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慢慢深入学文,理解新知。
新课标是教育的指路明灯,跟着新课标的方向前行,才不会迷失教育前进的方向。
新课标语文2023心得体会范文 篇本次学习中,我对语文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想做得更好,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发展,在民族精神上对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从情感价值观中对学生有了更深的要求,也对教师在教学提出了教育方向,在总目标中对学习过程的对个人的爱国精神的`培养和了解国家的目标有了更重的讲解,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吸取民族精华。课文中内容不懂地方提出自己的质疑,学生是课堂的发言者,而不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和质疑,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资源的整合,运用了许多的电教手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13
我反复认真地阅读、了《小学语文新课标》,从中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14
这段时间对新课标的学习,使我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容易地学到终身受益的知识。那么,什么才对学生终身有益呢?除了听说读写、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质和素养应是一种更加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层领域,不为技术经验或工具理性拘检、束缚,进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应答世界,表现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层结构,是个体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追求,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蕴!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地方。如果对一篇文章的解读把“工具性”无限制的放大,那势必上成了自然科学,抹煞了语文文字的深刻内涵,摒弃了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再也谈不上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有些老师存在这种情况,结果造成了学生厌学,语文课堂索然无味。相反,如果单单着眼于“人文性”,只注意分析作品里的思想情感,而不顾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只注重文本内容对学生的影响,那又上成了思想品德课,丢弃了“语文课程也是实践性课程”这一基本理念。
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来!它要培养人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提高人文素养这方面的价值,当然它也要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如阅读教学中,不光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而且思想情感态度也应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潜移默化的演变。无论哪一种文体,都必须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要让学生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又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同时,老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
只要我们领悟了新课标的内涵、精髓、实质,然后在课堂中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那我们的语文课一定会上出语文味!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15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熟悉,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进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需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仔细思索,细心预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在已往的教学中,有局部教师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教师必需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制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点燃这把火,激发学生潜在的力量,让学生自觉地参加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表达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布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需做好如下预备: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悟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它以力量为核心,是语文力量和语文学问、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改不再将学生把握系统学问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育、激发学生关注和参加社会生活的热忱、培育学生具有剧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育学生学生感觉观看、体验、参加社会生活的力量,培育学生的创新力量和综合运用力量。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剧烈的学习动力和参加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猎取学问。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供应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供应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到达效果的。多媒体教学帮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详细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详细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猎取新知。
三、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养。
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学问传授,课程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育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表达学问与技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效劳,树立远大抱负,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选择。
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标准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阅历,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进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第五篇: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其中的鲜活力量,它以全新的视觉揭示了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发展方向。课程以全新的理念把握时代命脉,处处体现着时代精神。《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分四个学段,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以下几点是我研读完《语文课程标准》之后的收获;
一、重视兴趣的培养
不难发现,重视兴趣的培养是《标准》有别于试用修订版“大纲”的显著特点之一。第一学段是“写话”。“对写话有兴趣”、“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其中的“兴趣”、“乐于”就强调了兴趣的培养。第二学段中同样要求“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得写下见闻、感受和想法”、“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教学评价中也强调“是否有写作的兴趣、有良好的习惯”。无论从课程标准的确立还是教学评价的建议,《标准》都把培养习作兴趣放在首位,这是任何老师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引起重视的。
二、多方面开发课程资源
以前的教学重视课堂教学资源。长期以来课程资源的拓展落后于学习要求的不断提高,使我们的教改落实不到实处而流于形式。《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并有详细的例举,而且还指出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开发各地区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作为一名教师也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对这些资源有充分的了解,为作文训练构建起一个稳固的空间,注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紧扣实际需要
“学以致用”、“教是为了不教”《标准》郑重地提醒我们“学生的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为解决他们的实际需要服务。”这在写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冒号、引号。”、“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这些目标明确告诉我们学习标点符号是为了使用的需要。切忌为了学习而学习,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哪种标点符号,教师就要灵活多样运用教材,因材施教。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另外,“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看出写作是为了交际的需要,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应该把握好写作教学的目的,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明确写作不是让学生会写或长或短或朴实或华丽的文章。
四、写出个人特点
《标准》十分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创造精神的培养,第一学段“写话”目标中:“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觉。”强调的是个人的感受。书法抒发的是个人的愿望。整个习作目标中共有10处提到“自己”这个词,明确告诉我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写作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从学生的思想意识出发,写出他们“自己觉得新奇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当然。这不是说对学生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若学生在习作中出现不健康的话语或者流落出不良的思想倾向,教师应当在肯定其勇于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巧妙地加以引导,而不该粗暴地一棍子打死,挫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就看教师如何准确把握教材,如何使用教材资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习作教学中忌死守教材,死搬硬套,无病呻吟地要求学生写一些和他们生活实际毫无关系的作文。比如“帮军属老大娘打扫房间”。当地若没有需要帮助的老大娘,我们教师就得灵活处理教材,换上适合实际情况的训练篇目。
五、倡导合作精神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是在以往的“大纲”中没有提到的。写作目标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第二学段中“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第三学段中的“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既提出了合作的理念。有注意了坡度,而且还注意合作后的收效。能否于他人合作,合作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人成才与否。《标准》站在时代的高度民主,从长远目标出发,在写作中溶入合作精神的养成,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我们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牢牢把握这一目标,在写作教学中彻底落实这一目标,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方法。在写作中学会合作。
六、彻底改变评价观念
以往的教学重视结果,“读书人看考”说的就是这个理。《标准》的评价与以往的评价有很大的区别。《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这就要求我们要彻底改变陈旧的评价观念,从注重结果转移到注重过程上来。去了解学生是如何积累材料、如何处理所收集的信息的。从草稿本上也可以折射出学生修改时的态度及方法。通过各种评价使学生主动自改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