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贯彻落实《扎实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心得
贯彻 落实 《扎实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心得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扎实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文中提到,“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聚焦人这一关键因素”。当下,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倒计时。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只有选对人、用对人、留得住人,才能确保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筑巢引凤,畅通人才引进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最缺的是人才。事业因人才而兴。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国家重视人才,这个国家就会人才荟萃,国家制定的政策就会合乎民心和历史的发展,这个国家就会兴旺发达,所以重视人才、善用人才乃治国之本。目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之时,贫困地区应通过完善编制管理、职称评审、人才招录等多项举措,吸引各个领域的人才参与到脱贫攻坚战战场上干事创业。带来新思想,使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完成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带来新技
术、致富经,让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双手持续增收致富,永不返贫。
人尽其才,提高人 岗相适度。《淮南子·兵略训》中提到,“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让干部在其擅长的领域任职,并在这一领域上展现才华、释放能量,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顺利完成脱贫攻坚战并不是说只需要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人才支撑。而是需要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人参与其中。因此各级组织部门在选派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等人选时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派当地稀缺人才,尽最大可能提高人岗相适度,使有特长的优秀干部、有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做一个能匹配相应岗位、各司其职的“螺丝钉”式干部。
完善制度,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事业因奋斗而成功,干部靠奋斗而成长。没有奋斗动力的人生,如同缺乏生机的原野。在这脱贫攻坚决胜之际,我们更应该以此为契机,健全激励保障制度,激励更多干部勇于、敢于作为。针对不同情况的干部要给出相应的激励措施,既要坚持正向激励提动力、增活力,也要强化反向激励给压力、激潜力。对于迎难而上、谋实招、干实事、有实绩的干部,应提供更广阔的舞台,甚至破格提拔使用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对于不敢作为、懒于做事的干部,加以问责教育,切实破除“宽松软、躲怕推、虚漂浮、庸懒散”等问题;通过精神奖励以及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荣誉、受重视、得实惠,从而激励广大公务员见贤思齐,切实发挥激励保障制度“指挥棒”作用。
第二篇:“七抓七提升”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七抓七提升”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七抓七提升”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收官之年,收官之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肆虐,给势如破竹的决战之势带来严峻考验。**区委组织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区决战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七抓七提升”,持续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为“确保按时打赢”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抓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组织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责任,注重整合组织资源、发挥组织优势、凝聚组织力量。在谋划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中,注重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系统思维,攥指成拳、整体推进,努力克服新冠肺炎影响,着重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整顿清零软弱涣散党组织、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规范提升农村网格化建设、加强村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系统谋划,打出一套“组合拳”,形成聚合效应。在农村100%实现网格化管理,实现网格设置、人员配备、责任落实、实体运行“四个到位”,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打造标准化农村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以点带面带动农村党建工作全面进步,打造**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升级版”。
抓职能部门,提升脱贫攻坚效能。
以决胜脱贫攻坚为契机,深入推进党建联盟体系,整合脱贫攻坚相关职能部门资源、提高脱贫攻坚相关职能部门政治站位、增强脱贫攻坚相关职能部门服务意识,要求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深入农村基层对接,关心贫困群众住房、医疗保障等问题,了解农村发展思路,提供多渠道帮扶力量,实现精准发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通过加强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不断优化帮扶措施,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抓教育培训,提升脱贫政策渗透力。
为讲清脱贫政策,提高知晓率,组织村干部与各职能部门召开答疑会,培训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相关政策、业务知识,围绕村干部提出的具体问题,一对一点对点进行专业精准的解答,消除政策疑惑。村干部要坚持向群众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加强脱贫政策宣讲力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精准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困难和挑战,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抓村级干部,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八种本领”。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所以在脱贫攻坚中党组织书记既是“指挥员”,又是“施工队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村干部,特别是驻村第一书记、村书记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要进一步认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要性,端正工作态度、精准掌握政策,做到农户底数清、扶贫政策清、工作要求清,了解困难户的收入结构、致贫原因等,严格履行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职责;要扎实工作作风、加大工作力度、抓好工作落实,多学习多思考,发动党员群众广泛参与到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中。同时,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教育培训,确保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统一组织的培训,增强带头致富、带领致富能力。
抓致富头雁,提升脱贫致富内在动力。
大力弘扬“头雁精神”,推动致富带头人强化担当、发挥效应,当好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弄潮儿,营造头雁先飞、群雁齐追的生动局面。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加强“精神扶贫”,要大力选树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培养有想法敢行动的致富带头人,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营造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同时,加强对农村党员群众的思想引导、精神鼓励和技能培训,改进帮扶方法,改变“等靠要”的思想,增强脱贫致富技能。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积极扶持贫困党员群众领办创业项目、发展农村电商,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脱贫致富内在动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抓产业发展,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是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引领推动产业发展中的领导作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农村不断发展壮大高质量特色产业,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长期增收提供坚实支撑。引领培育发展高质量特色产业,找准本地优势和自身定位,采取“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发展高质量产业路子,做到因地制宜,真正把自身优势发挥好。多渠道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到产业中,引导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和务工就业,切实增加困难户收入。
抓督促检查,提升工作落实质量。
要进一步严明纪律作风,坚决做到闻令而动、风清气正,要持续深化作风纪律建设,以优良作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坚持把农村基层作为发现、培养和选拔干部的主考场,从严管理、从严要求,全面落实第一书记区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制度,完善村“两委”成员联审常态化机制,加大明察暗访力度,联合相关部门成立考核组,围绕坚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脱贫、联系服务群众、谋划长远发展等方面对第一书记开展工作情况进行考核,采取随机抽查等方式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日记进行评判,倒逼第一书记在基层谋实事、创实业的干事创业热情。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突出正向激励、容错纠错和关心关爱,提升村干部脱贫攻坚责任意识,激励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勇担当、善作为。
第三篇:持续深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
持续深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进行脱贫攻坚,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突出产业扶贫,加大扶贫劳务协作,组织好易地扶贫搬迁,提高组织化程度。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但各地还不同程度存在产业支撑不足、劳动力就业不充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帮扶弱等问题,制约和影响了脱贫攻坚的实际成效。要攻克深度贫困这个最后堡垒、巩固好脱贫成效,必须深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进一步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聚焦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提高组织化程度,为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扛起政治责任,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对脱贫攻坚的保障。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党建工作服务中心任务的具体体现,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强化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在脱贫攻坚具体实践中检验“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一要建立健全基层组织体系。严密的组织设置、健全的组织体系,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要根据扶贫搬迁安置点的行政区划、人口规模和管理需要,跟进设置党组织,依法选举产生村(居)民委员会等基层自治组织,同步组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确保脱贫攻坚推进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跟进到哪里,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注重做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外出务工人员较集中的地方党组织建设,切实把党员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二要加强党组织书记和党员队伍建设。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经验。要采取过硬措施配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加大从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头人中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力度,确保贫困党组织带头人个个过硬。同时,要注重发现和培养本土人才,把扶贫搬迁安置点、产业一线和外出务工人员中的优秀人才纳入乡镇党委直接进行培养。要把党员作用发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不断增强党员意识和能力素质,引导党员在产业发展、转移就业和易地扶贫搬迁中当先锋、作示范。三要加大干部人才支持力度。贫困地区一个突出特点,如椽巨笔整理,就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比较缺乏。必须坚持尽锐出战,选好管好用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把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贫困村、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和扶贫搬迁安置点工作,充实脱贫攻坚一线力量。要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回乡创业,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着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组干部,不断夯实贫困地区发展的人才基础。
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夯实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引领推动产业发展中的领导作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贫困地区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才能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长期增收提供坚实支撑。一要推进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贫困群众组织起来“抱团发展”。村党组织要加强对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导,党组织书记应当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保障好群众的切身利益。注重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二要引领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开发特色产业,要因地制宜,找准本地优势和自身定位,采取“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产业模式,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真正把自身优势发挥好,把群众组织到产业中。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积极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党员、群众参与电商创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三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经济,是基层党组织引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要紧紧抓住中央专项扶持机遇,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多渠道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导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和务工就业,切实增加贫困户收入,着力解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问题。
提高就业扶贫组织化程度,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就业扶贫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有稳定的就业才会有稳定的收益,有稳定的收益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要想方设法为贫困群众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就业收入。一要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家有良田万亩,不如薄技在身。”要依托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等培训资源,加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就业技术含量。要积极引导、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培养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所需的技能人才,促进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二要分门别类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精准对接和组织发动是劳动转移的关键,要对未就业贫困群众进行摸底排查,为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的贫困人口精准找岗、引岗、送岗到户到人,要建立多元化、稳定可持续的就业机制,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到沿海城市、发达地区务工。统筹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对困难群体实行就业保障。三要做好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工作。群众外出后,能不能“留得下、干得好”,是稳定就业的关键。要依托各级就业服务中心和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党组织,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做好外出务工人员联络服务、信息沟通、跟踪维权、困难帮扶等服务保障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要选派干部到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驻点帮扶、跟踪服务,维护好外出务工人员基本权益。
提高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程度,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根本举措,必须采取过硬措施,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要深入扎实做好涉迁群众工作。贫困群众虽然生活困难,但故土难离的观念一时难以改变,要注重发挥组织优势,发动各级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村组工作力量,做好搬迁群众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打消思想顾虑。要发挥党员在易地扶贫搬迁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采取党员亮身份、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带动群众互帮互促、守望相助。要在安置点同步配套便民服务中心、学校、医院、市场、公共文体活动设施等,解决搬迁群众实际问题。要把就业帮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实搬迁群众产业就业帮扶,让搬迁群众有事可做、有谋生之道、有收入来源,收入稳住了,生活就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二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集中到一个新的区域,如果社会治理水平跟不上,就会对改革发展稳定带来巨大挑战。搬迁入城的安置点,要按照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系统、做活治理、做好保障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求,抓好街道和社区党建工作,积极推进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在农村易地搬迁安置的,要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严格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管理。三要引导群众移风易俗。贫困群众从农村来到城镇、从农民变成市民、从农耕生活转向城市文明,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迫切需要强化思想引领和教育引导。要对搬迁群众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真正让贫困群众感党恩跟党走。要加大搬迁群众普通话教育和扫盲培训,加强文明新风和城市生活能力培训,推动搬迁群众移风易俗,转变生活方式,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