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懂孩子》读书心得体会大全
《读懂孩子》是由萧斌臣所著,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本书共26万字,其中80个话题都是当代中国家庭教育中最热点和难点的话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懂孩子》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读懂孩子》读书心得体会1
孩子不仅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也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于如何教育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如何培养和教育孩子是每个家庭和每个家长都非常关心的话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多、教育程度高的国家。几十年的应试教育使许多家长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上,如何进入一所好学校等等,往往忽视了他们孩子的真正兴趣和健康成长的基础。
一方面,孩子的天性受到约束,另一方面,父母不断地给孩子添麻烦,不仅孩子很累,父母也常常很累。父母也会对叛逆的孩子生气。那么,如何培养和教育孩子呢?
曾经读过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自己不喜欢做的,强迫孩子做。事实上,我们怎么能要求孩子去做成年人不能或不愿意做的事情呢?我们常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的确,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只有当一个好父母,我才能更好地教育我的孩子。
教育大师周鼎文用自己多年的教育研究成果心得,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所著的《读懂孩子》一书,简单的分析,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客观规律,用大量的实例指出了许多在中国比较普遍存在的教育误区,用细腻的笔墨引导读者洞察儿童的成长过程,应关注的问题,启发我们透过表面现象进一步了解儿童的内在,更关注儿童自身的成长。
《读懂孩子》一书指出,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是“爱和归属感”。本书围绕这一主题,指出了儿童在健康成长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作者认为,如果你不知道“爱和归属感”,你就不会真正了解自己和孩子。
这本书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告诉你什么是爱和归属感,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孩子。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和辅助,从儿童的行为、情感、人际关系和疾病四个方面来说明儿童。
作者不仅对儿童健康成长的知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作者进一步指出,如果你有一个爱人,你最好和你的爱人一起读这本书,这样你们可以一起成长,讨论如何教育你的孩子。
每次读一段,和你的孩子一起练习。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自己读。教师可以带学生去阅读和做练习,安排时间表,让学生用创造性的方法,如表演,阅读和讨论,以一种相对直观的方式呈现书中的知识,让学生能理解更多。
在书的最后,作者还讨论了未来教育的新重点,如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家庭制度教育和生命教育。本书内容全面,内容丰富,不仅适合家长、孩子和教师,也适合教育研究人员。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体会2在《读懂孩子》中的“自我同一性”里面,我了解道了学生青春期的迷茫,他们常常在想自己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他们不想整天的只知道学习,他们觉得爸妈的观点太狭隘,老师的说法太大众化,书本里面的观点千差万别,所以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前方将是什么样?
在《读懂孩子》中说,这一时期的孩子拥有一个自我同一性,这是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即自我的确认和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自己的将来将是怎么样?所以在这一时期,我们要好好的引导他们,不要让他们误入歧途。
这一时期的孩子常常变现为:弥散、早闭、延缓、同一性达成等。弥散是刚开始的一种状态,他们还没有去努力,还没有去探索,所以不知道自己的前方究竟是什么,所以他们感到迷茫,他们喜欢逃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遇见的各种问题,他们开始找不到一种安全感,所在在这时我们千万要防止他们叛逆、自私和享乐,要多和他们进行沟通,多让他们看一些关于成长的书籍,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未来的出路。
书中所说“早闭”也是这一时期孩子的一个特征,所以在这时我们不能够让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而应该让他们走出去,多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方便他们探索自己的出路,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主见,这一时期他们因为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所以往往喜欢听从别人的意见,这是我们应该要训练他们的自我独立性,让他们得到真正的成长,不要害怕他们多走弯路而给他们做任何的决定,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只要从中引导即可。
孩子们在面对自己人生的一种选择时,他们的行动往往表现为迟缓,他们不知道自己所走的下一步究竟是对还是错,因此此时,我们不要催促他们,而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大胆的接受自己的选择和挑战,让他们知道自己选择的路,不管前方怎样,我们都要完成,不可以半途而废,也许在这中间他们会遇见很多困难,他们可能会选择放弃,所以我们要对他们对关心,多鼓励,多说一些成功人的示例,这一阶段过后,孩子们都会有自己的一个选择,这时候统一性达成,他们就会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他们也知道了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该怎么努力。
所以,不管在孩子的那一个阶段,我们都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独立性,不要害怕他们受到任何的困难和打击,我们只需要默默的支持和鼓励,在必要的时候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引导,让他们自己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体会3《读懂孩子》这本书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我看到书中对语文阅读提出的种种方法及途径时,使我顿时大悟,为自己的教学指明了方向。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方面非常重要的手段。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孩子的阅读水平预示着他们未来具备公民素质的高低,预示着未来国家竞争力的高低。因此不但家长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肩上的担子更是很重,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保证孩子的阅读量和阅读面。
中书提到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养育策略,提到阅读能力的发展对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我们班中就有这样一种现象,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往往数学的算术应用题相对较弱,因为阅读能力会影响孩子对题目的理解与分析。
从最近几年的中高考考题中也折射出这样一种现象:语文成为众科之王,所有科目都将增大阅读的分量。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争取在小学中年级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阅读态度、阅读方法、阅读姿势。阅读过后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积累的习惯。作为语文老师可以一起和孩子商量制定每月、每季的阅读计划,并制定一张简单的“阅读完成表”。
引导孩子做好读书笔记,笔记不在多,贵在有感而发,这种批注的习惯对语文学习至关重要。每周进行好词好句的积累,只有大脑进行充分的输入,当孩子写作时才能够有一定量的输出。班中有这样一名女生,平常的语文成绩比不是很突出,但是酷爱读书而且积累了一本本的好词好句,每到期末考试中总是会给老师一个惊喜。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比重下降,而阅读理解、习作成了重点。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自己阅读的能力,作为老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在书籍的类型上为学生把好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语文阅读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而我将上下而求索。
《读懂孩子》这本书给我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就让我们抱着“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切实地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进行角色转换,那么我们一定会迈着扎实、坚定的步伐走进新课程,达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第二篇:《读懂孩子》读书心得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
汪家庄镇中心校 张宏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书,让我体悟到了生活的真谛,是书,让我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上升到了完美的境界。最近读了周鼎文老师的名著《读懂孩子》,深深地体会到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重要,好的家庭教育和孩子生活的学习环境确实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
成功的家庭教育必须建立在读懂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建立在了解孩子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只有读懂孩子,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的特点,才能知道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会对孩子会造成什么影响,才能少“祸害”孩子。
积极心理学认为,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才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给孩子挑战困难的勇气,有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成就感,从而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比如自信、乐观。此处的无条件接纳是指父母对孩子传达的爱、关注、支持和激励是无条件的,是不附加任何外在条件的。
无条件接纳孩子,不等于无条件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接纳的是孩子这个“人”,而非孩子的这些“行为”,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依然需要纠正引导。在指责纠正孩子不恰当行为的时候,也要区分“孩子个人”与“孩子行为”,当父母指责孩子不良行为时,一定要明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孩子今后的生活,是反应父母的镜子,但有时反思孩子的身上是不是也有老师的影子呢?所以我们作为老师为人师表要起到榜样作用,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日常中可以收到老师的影响也行成好的习惯。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相信在我们的真切关怀下,牛顿、诺贝尔、华罗庚、张衡、爱因斯坦将会在未来不断出现。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让我们挖掘出他们的潜力,去爱他们。
“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抱着这种信念,切实地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进行角色转换,那么我们一定会迈着扎实、坚定的步伐走进新课程,达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孩子的人生属于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自我探索,其他人是替代不了,包办不了的。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成长空间,多引导和陪伴,多给孩子创造尝试的机会,让孩子自由、健康成长,走出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孩子今后的生活,是反应父母的镜子,但有时反思孩子的身上是不是也有老师的影子呢?
第三篇:读懂孩子读书心得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1
在《读懂孩子》中的“自我同一性”里面,我了解道了学生青春期的迷茫,他们常常在想自己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他们不想整天的只知道学习,他们觉得爸妈的观点太狭隘,老师的说法太大众化,书本里面的观点千差万别,所以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前方将是什么样?
在《读懂孩子》中说,这一时期的孩子拥有一个自我同一性,这是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即自我的确认和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自己的将来将是怎么样?所以在这一时期,我们要好好的引导他们,不要让他们误入歧途。
这一时期的孩子常常变现为:弥散、早闭、延缓、同一性达成等。弥散是刚开始的一种状态,他们还没有去努力,还没有去探索,所以不知道自己的前方究竟是什么,所以他们感到迷茫,他们喜欢逃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遇见的各种问题,他们开始找不到一种安全感,所在在这时我们千万要防止他们叛逆、自私和享乐,要多和他们进行沟通,多让他们看一些关于成长的书籍,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未来的出路。
书中所说“早闭”也是这一时期孩子的一个特征,所以在这时我们不能够让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而应该让他们走出去,多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方便他们探索自己的出路,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主见,这一时期他们因为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所以往往喜欢听从别人的意见,这是我们应该要训练他们的自我独立性,让他们得到真正的成长,不要害怕他们多走弯路而给他们做任何的决定,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只要从中引导即可。
孩子们在面对自己人生的一种选择时,他们的行动往往表现为迟缓,他们不知道自己所走的下一步究竟是对还是错,因此此时,我们不要催促他们,而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大胆的接受自己的选择和挑战,让他们知道自己选择的路,不管前方怎样,我们都要完成,不可以半途而废,也许在这中间他们会遇见很多困难,他们可能会选择放弃,所以我们要对他们对关心,多鼓励,多说一些成功人的示例,这一阶段过后,孩子们都会有自己的一个选择,这时候统一性达成,他们就会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他们也知道了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该怎么努力。
所以,不管在孩子的那一个阶段,我们都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独立性,不要害怕他们受到任何的困难和打击,我们只需要默默的支持和鼓励,在必要的时候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引导,让他们自己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2
老师布置作业,读周鼎文老师的《读懂孩子》一书,很快读完了,书中很多点让我很受益。
书中讲到人的本能就是去圆满三大需求:个人需求,系统需求,灵性需求。灵性成长的需求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的最终目的。即通过经历所发生的一切,领悟到生命的真谛,活出真正的自己,与生命大道和谐同行。当需求间发生矛盾与冲突时,“良知”这个报警器就会想起。圆满灵性需求会化解个人需求与系统需求的矛盾。圆满灵性成长的需求,即在探索自己,探索世界,活出生命的本来样貌。
实践生命的五大法则:整体法则、序位法则、平衡法则、事实法则、流动法则。如何知道我们是否遵循生命的法则呢?如何知道我们是否在对的路上?从孩子身上就可以看出来。因为孩子就是家庭以及父母最好的镜子。面对孩子的问题,多角度思考孩子的问题是在提醒我们什么,是要引导我们看见什么。
夫妻关系失衡的调整:对方对你好,你要懂得回报,回报的时候还要“多加一点”,对方对你好三分,你回人四分,这是正面的流动。夫妻关系中,“理所应当”是一个最危险的陷阱。而回报负面的时候减少一分攻击,带上一分爱。
更清楚的认识自己,认清事实,尊重事实。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3
《读懂孩子》这本书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我看到书中对语文阅读提出的种种方法及途径时,使我顿时大悟,为自己的教学指明了方向。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方面非常重要的手段。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孩子的阅读水平预示着他们未来具备公民素质的高低,预示着未来国家竞争力的高低。因此不但家长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肩上的担子更是很重,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保证孩子的阅读量和阅读面。
中书提到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养育策略,提到阅读能力的发展对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我们班中就有这样一种现象,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往往数学的算术应用题相对较弱,因为阅读能力会影响孩子对题目的理解与分析。
从最近几年的中高考考题中也折射出这样一种现象:语文成为众科之王,所有科目都将增大阅读的分量。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争取在小学中年级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阅读态度、阅读方法、阅读姿势。阅读过后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积累的习惯。作为语文老师可以一起和孩子商量制定每月、每季的阅读计划,并制定一张简单的“阅读完成表”。
引导孩子做好读书笔记,笔记不在多,贵在有感而发,这种批注的习惯对语文学习至关重要。每周进行好词好句的积累,只有大脑进行充分的输入,当孩子写作时才能够有一定量的输出。班中有这样一名女生,平常的语文成绩比不是很突出,但是酷爱读书而且积累了一本本的好词好句,每到期末考试中总是会给老师一个惊喜。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比重下降,而阅读理解、习作成了重点。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自己阅读的能力,作为老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在书籍的类型上为学生把好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语文阅读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而我将上下而求索。
《读懂孩子》这本书给我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就让我们抱着“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切实地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进行角色转换,那么我们一定会迈着扎实、坚定的步伐走进新课程,达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4
为响应党和国家“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号召,我利用暑假时间阅读了《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这本书。这书记录了兰海教育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在一段段生动可感、正在发生的故事中,兰海透彻而全面地阐释了她专业的教育理念,并展示出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实施技巧和丰富经验,为我们带来观察儿童的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兰海在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得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硕士学位后,回国创办上濒教育机构。兰海的上濒教育机构,这是一家私营课外教育机构,虽然也有自己的课程,可是并不是我们常说的补习班,是一种模仿西方教育的教育中心。兰海在德国学的是教育学,上濒这个词就是从德国引进来的。上濒致力于用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孩子。
六年来,在上濒的课堂以及活动训练营里,发生了太多让家长意想不到的成长故事。在兰海面前,内向孤独的'孩子可以滔滔不绝,叛逆期的孩子愿意顺从,撒谎的孩子变得诚实,早恋的孩子能健康成长,爱打架的孩子成为了弱者的保护神,不爱学习的孩子渴望知识,胆小自卑的孩子开始胆大自信,调皮捣蛋的孩子变得创造力惊人……而所有这一切都源于她对孩子的心理、言行、个性的深入了解和把握,所以兰海总是对家长说:“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
在上濒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中国的孩子和西方的儿童一样,享受那种快乐的教育,培养各种能力,使得他们的天性得到发挥,潜能得以开发。上濒真是教育的梦想!
兰海也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平时五天兰海做咨询,周六周日上濒就开始上课了,上什么课呢?有两种,一个是世界通识,一个是活书课程,在世界通识课程中,孩子们在一起分享一起查找一起讨论,研究巴以问题的解决方法,了解埃及,了解宗教,了解商业等等内容,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自己的观点,通过体验学会了很多东西。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能力。
在上濒,最有趣的还是假期的夏令营和冬令营,分成两种,一种是驻地营,一种是游走营,内容丰富多彩,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各个小组展开竞赛,比如模拟人生中,孩子们要找工作,设计自己的认识,组建自己的家庭,评比的分数是用钱来计算的。还有领袖兵工厂,模拟的是军营,在这里从一个小兵开始,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军队的领袖。还有拍电视,组成团队,完成一个微电视的拍摄过程。书里面介绍最详细的是去西安,孩子们分成三组,第一个任务是,不带钱,不带通讯工具,去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书院一条街最后下午三点在清真寺前集合。老师们只负责安全,在后面跟着,不提供意见和建议。
这些小学生们,有的五六年级,还有的才一二年级,出门问路都问不明白,人家告诉他们路,可是他们却走反了,简直就是南辕北辙,走了二十分钟才想起来继续问路,这回知道了,问路要勤快,可是要靠走,走完这些地方,实在是太困难了,都中午了,才找到一个景点,到了地方还有问关于景点的各种知识,晚上还有比赛呢。这一上午给老师们都累坏了,孩子们却兴致勃勃的,可是时间不够了,孩子们逼得去找出租车,问能不能免费拉他们去,结果还真找到了肯拉他们的叔叔,还要了两辆车,拉着他们和老师去,当他们离开的时候,看到另外一个小组赶过来了,他们激动得打招呼,可是马上就后悔了,这不是教会了他们搭便车吗。学会了这一招,这两个小组都按时完成了任务,到达目的地了。接下来的任务也很艰巨,那就是去学一段地方戏,孩子们纷纷猜想到哪里才能够找到这样的老师呢?有个小组找到了一个戏剧社,而另两个小组就很不走运,在一所大学中转了四十分钟也没找到戏剧系,不是所有的大学都有戏剧系的。这样的任务一个接着一个,连我都想要去参加了,真的很棒。
如果有机会我也想认识认识兰海,甚至加入到她的团队当中,因为我知道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平时的教育,只是在教孩子们如何考试罢了。
本书记录了兰海教育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在一段段生动可感、正在发生的故事中,兰海透彻而全面地阐释了她专业的教育理念,并展示出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实施技巧和丰富经验,为我们带来观察儿童的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5
作为首席导师(班主任),一直觉得自己管理班级的能力还算可以,但是总是会心虚,因为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太少,处理一些班级的事情都是凭感觉和经验,有时候碰巧能够处理得当,但是这种巧合不是每每都能发生,有些时候明显能感觉到处理不好,孩子只是屈服于我的威严,而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通过魏校长的介绍,我读了一本书,叫做《读懂孩子》。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就像是雪中送炭,我读书的状态可是称得上是如饥似渴,短短几天的时间,我便读完了一遍,感悟颇深,故写此文来记录自己的体会。
我将从两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是一句话: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作为班主任,恰好班里的学生都各具风格,家庭背景也都惊世骇俗,所以从接班到现在,我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不是在处理学生就是在处理学生的路上。因此,我也是算是身经百战,从某些方面来说还得感谢他们,感谢他们为我提供这么好的成长机会。处理了无数次的矛盾和纠纷,我总结出一个道理:孩子的任何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家庭教育中找到根源,而这个根源往往都和“爱”有关。
周鼎文老师在书中做了非常详细的论述,包括“孩子的行为在说什么”、“孩子的情绪在说什么”、“孩子的人际关系在说什么”、“孩子的疾病在说什么”。在这里,我就每一点谈一谈自己的感悟。基本上所有的问题孩子的行为都逃不出这几种“离家出走”、“厌学”、“说谎”、“偷窃”、“沉迷网络”、“攻击性很强”。“离家出走”是一种很典型的家庭问题,孩子离家出走就足以说明孩子在这个家里没有归属感。
比如,爸妈经常不在家,几乎没有时间和自己的孩子交流,就算是仅有的那点可怜的交流也只是批评似的询问成绩问题。孩子想要的“爱”从父母那里总是得不到,就会使孩子对于家庭没有归属感,当发生矛盾时,孩子往往会选择逃避。“厌学”的问题往往出现在父亲身上,学习是一种主动积极的事情,需要爸爸给与鼓励和榜样的力量,如果父亲长期不在家,或者对于孩子关注不够可能会导致孩子厌学。说谎大多数是因为父母关系不平衡引起的,孩子往往想通过对一个爸爸或者妈妈说谎来顺应夫妻关系中弱势的一方,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说谎的习惯。偷窃这种行为的原因比较多,但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缺爱,精神上得不到满足,往往就会求助于物质。
第二种是寻找归属感,当他的归属感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他可能会加入某种群体,如果这种群体里面有人偷窃,那么他为了融入团队,就像是送出“投名状”一样,也进行偷窃。沉迷网络或者是沉迷于一种事物说明孩子内心是空虚的,往往是父位缺失,孩子缺少来自于父亲的关爱,要么父亲常年在外打工,要么父亲和孩子交流较少或者基本不交流,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孩子内心里非常空虚,为了弥补这种空虚,孩子往往会向外求,求助于虚拟网络,求助于外在的享受等等,比如疯狂购物等等。最后一种也是最危险的一种:攻击性很强,这种孩子往往是承受了家庭里某种潜在的压抑的愤怒或者委屈,再者就是家庭教育处理方式就是殴打,孩子从小就知道一个道理:简单粗暴,直接有效。所以,当孩子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求助于暴力。如果他尝到了暴力的“甜头”,那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谈完学生的行为,我们再来看看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大体分为几种:焦虑、忧郁、愤怒、敏感脆弱等。每一种情绪的背后都代表着一种问题。焦虑往往代表着对未来的一种担心,孩子思考的很多,但是却难有行动,这时候我们家长和老师就要学会引导孩子学会付诸行动,当一个人真正行动起来的时候,事情往往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愤怒是一种最常见的情绪,合理的愤怒有利于表达一个人的不良情绪,从某种意义上是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的。青春期是孩子比较敏感和脆弱的关键期,尤其是某些特殊家庭,孩子会对于一些事情格外敏感,这个时候我们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努力的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合理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自己的承受能力范围内去体验自己的快乐与悲伤,得与失。正如周老师提到的那样:“一个在健康的、有界限的、有秩序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会更容易找到适宜的分寸感。也就是说,他知道在一个特别的境地里,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他会建立起内在的力量。这样,他就会慢慢降低情绪上的敏感度。因为他知道,他是在一个有秩序的界限里面生活的。当他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他就可以更稳定地发展自己,并调适自己的情绪。”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6
从中,我感受到了拥有自己对幼儿的理解是多么的重要,认识到了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书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会去调整自己的心态,用理性的观点看待事件,适当地放松自己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怎样去调整自己,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教师要学会享受生活的,才能以更好的心态进行教育。
书中说到:“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充满爱心的去思考问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孩子,但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他们当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得到关爱!面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甚至是终身的损伤!”教师继续学习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修养,还能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好处,继续学习,将会终身受益。
以前总感觉思考和撰写是痛苦的、孤独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这种感觉变了,当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开朗时,心中是何等的喜悦、快乐呀,才突然发觉思索着让人充实、快乐、自信。同时我也终于明白了写读后感的良苦用心。其实要求老师写读后感并不是为了强迫教师们读书,而是要让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因为读而不思是写不出感想来的,更不可能从中获得提高。只有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有所感悟,才能真正收获。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7
对于我们来说,已有了小孩,但要把小孩教育成为一位正常成长的、有上进心的、有自信心的的小孩,这是一个学问。对于我来说,看到过许多人教育小孩的方式方法不对,这样对小孩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特别是作为小孩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孩子们是一本本有趣的书。要读懂孩子这本书可不容易,因为每个孩子在遗传、环境、教育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不同的特点,对不同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人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被誉为“手执金钥匙的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意味着教师是打开人类心扉的智者。我们必须站到孩子的位置上,才能全面地去观察孩子,只有钻到孩子的肺腑中去,深入了解孩子的个性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们要特别注意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孩子。我知道,他们也有着丰富的感情世界,也需要得到别人特别是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抚。他们渴望着与老师交流情感,只不过是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由于老师对他们的疏忽,使他们不易表露自己的需要和感情罢了。而这也就更加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像关心爱抚其他孩子一样地去真挚地关心他们,爱抚他们,温暖他们,开启他们的心扉,让他们也健康茁壮地成长。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孩子,但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是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认可和爱抚。他们当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得到关爱,而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甚至是终身的损伤。这是教师的严重失职。爱孩子就必须尊重孩子,而尊重孩子,不仅仅表现在“蹲下来”与他们说话这样的形式上,还更需要教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充满爱心地去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成为他们的朋友,满足他们正当的情感需要,他们的人格与情感世界才能得到最好的最健全的发展!
孩子的错误在成长过程中随处可见,这需要我们包容,安抚,鼓励,切忌指责孩子。对于一个有自尊的孩子来说,如果他知道自己错了,心中已经充满了后悔和内疚,这时老师的理解和宽容会让他心存感激,他会主动反思自己。如果此时父母横加指责甚至打骂,孩子会觉得羞辱,难堪,甚至会吞噬掉孩子心中的愧疚,使其对错误变得心安理得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其实,面对孩子的屡屡犯错,除了宽容以外,更多的是接纳,不怕孩子犯错,但是每次犯错后要想办法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把这个观念植入到教育中,抓住每一次孩子无心犯错的机会教给他道理,并且以探讨尝试的方法而不是盲目的说教去引导孩子找到正确的方法,我相信孩子会在一次次的无心之失中迅速成长。最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一个思维方式,犯错了不怕,要找到犯错的原因,并且找到避免再次犯错的方法,我觉得这对于培养日后孩子学业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呢。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有很多真实的教育实例让我过目难忘,爱不释手。作者饱含着对于教育事业全部真情的倾心写作深深的感染了我。相信我一定会读很多遍并且记在心间,还会根据这部教育实用宝典做出自己的教育方案,我为阅读了这部好书而纠正了自己很多关于教育的误区而感到庆幸,也对未来孩子的教育之路充满了信心。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8
孩子不仅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也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于如何教育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如何培养和教育孩子是每个家庭和每个家长都非常关心的话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多、教育程度高的国家。几十年的应试教育使许多家长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上,如何进入一所好学校等等,往往忽视了他们孩子的真正兴趣和健康成长的基础。
一方面,孩子的天性受到约束,另一方面,父母不断地给孩子添麻烦,不仅孩子很累,父母也常常很累。父母也会对叛逆的孩子生气。那么,如何培养和教育孩子呢?
曾经读过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自己不喜欢做的,强迫孩子做。事实上,我们怎么能要求孩子去做成年人不能或不愿意做的事情呢?我们常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的确,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只有当一个好父母,我才能更好地教育我的孩子。
教育大师周鼎文用自己多年的教育研究成果心得,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所著的《读懂孩子》一书,简单的分析,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客观规律,用大量的实例指出了许多在中国比较普遍存在的教育误区,用细腻的笔墨引导读者洞察儿童的成长过程,应关注的问题,启发我们透过表面现象进一步了解儿童的内在,更关注儿童自身的成长。
《读懂孩子》一书指出,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是“爱和归属感”。本书围绕这一主题,指出了儿童在健康成长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作者认为,如果你不知道“爱和归属感”,你就不会真正了解自己和孩子。
这本书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告诉你什么是爱和归属感,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孩子。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和辅助,从儿童的行为、情感、人际关系和疾病四个方面来说明儿童。
作者不仅对儿童健康成长的知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作者进一步指出,如果你有一个爱人,你最好和你的爱人一起读这本书,这样你们可以一起成长,讨论如何教育你的孩子。
每次读一段,和你的孩子一起练习。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自己读。教师可以带学生去阅读和做练习,安排时间表,让学生用创造性的方法,如表演,阅读和讨论,以一种相对直观的方式呈现书中的知识,让学生能理解更多。
在书的最后,作者还讨论了未来教育的新重点,如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家庭制度教育和生命教育。本书内容全面,内容丰富,不仅适合家长、孩子和教师,也适合教育研究人员。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9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成长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情。每个年轻的父母都担心如何让他们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为了更多地了解孩子,父母通过各种渠道,如书籍、网上案例、专家讲座、身边人的经历等。在这个过程中,年轻的父母也可能会看到一些负面的案例。
也就是说,这些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做的事情往往让周围的人难以接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如何培养孩子,如何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很多家长都做了很多努力。近年来,许多家长已经注意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适合孩子,对于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答案。
《读懂孩子》由周鼎文主编,书中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从一位辅导了数千个家庭的导师角色出发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在本书的七章中,我们可以系统地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环境有多重要,事实上,许多心理学家都提到过。
例如,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就系统地研究了儿童成长环境对其未来生活的影响。但在《读懂孩子》一书中,这些理论对普通读者来说更容易理解。
这本书的作者提到家庭教育时,总是把重点放在孩子身上,这可以从这一章的标题中看出。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从婴儿开始的,在进入这个世界后的成长过程中,获得了人类一般的生理和社会属性。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这个理论中,我们可以通过作者给出的金字塔图,清楚地看到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性。
只有了解最基本的知识,我们才有可能对儿童成长中的一些注意点进行理论解释。
在接下来的几章中,作者通过大量关于孩子的常见案例,探讨了父母在家庭中的直接影响。可能家庭中父母之间的夫妻关系的紧张与否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也会有深远的影响,而许多父母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如何在平凡的家庭生活中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如何正确处理好夫妻关系,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
当然,我们不能仅仅通过做题来解决任何问题,所以在每一章的最后,作者都给出了相应的练习,希望每位家长都能根据练习来练习。
最后,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有孩子的父母一些在家庭教育上的启发和帮助。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10
本学期阅读了边玉芳的《读懂孩子》一书,受益匪浅,书中大多是从心理学和生理学两个方面分析孩子在各个时期的特点,科学的揭示了青少年成长规律,为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提供了一个教导孩子的路标。
从书本中我领悟到了不断的探索、创新、思索是一种快乐;知晓了尊重、信任、宽容也是一种精神……文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孩子们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是呀,就在身边,仅在咫尺,有许许多多的孩子等着我们去爱,去发现,去激励,去赞美。他们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灵纯洁、稚嫩,心理脆弱,所以,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以培植起对生活对学习的自信。于是,一个决心在心底萌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需要更注重学生为本,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不吝啬赞美,及时把爱的赞美与期望送给每一位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孩子都感到“我能行”。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孩子,但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是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认可和爱抚的。他们当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得到关爱,而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甚至是终身的损伤。
要读懂孩子这本书可不容易,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可能用同一个方法去教育他们。教师必须站到孩子的位置上,全面地去观察孩子,只有钻到孩子的肺腑中去,深入了解孩子的个性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愿优秀书籍的指引下,我能学会做一名会思索的幸福教师。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11
《understand your child》是一部系列丛书,针对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都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一开始我以为它只是一本类似于心灵鸡汤的书,但是阅读之后发现,书中所言的都是孩子成长的规律,正所谓办事情必须遵照事物本身的规律,违背规律便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养孩子也是一样,必须遵循他们发展的天性,绝不能揠苗助长,否则会得不偿失。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也是孩子的母亲,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禁在心理暗示自己一定要多倾听孩子,多了解他们的近况,多与他们交流,哪怕不能帮他们解决人生中的诸多烦恼,也要做他们的坚强的后盾,永远的知心朋友。读完书本,结合实际,我有这样几点感悟:
第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很多家长其实并不能够科学地教养孩子。比如:重超前学习,轻适时教育,当看到邻居、朋友家的孩子才两岁就已经学会不少字,熟背几首故事,一些家长心中就开始焦虑,担心识字教育晚了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里的墙上贴上了许多看图识字挂图,开始一遍遍地教孩子识字。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类似“早识字”的“超前学习”、“拔苗助长”还有很多,小学低年级学高年级的内容,高年级则学初中的内容……超前学习,就真的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了吗?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类似“早识字”的“超前学习”误区很多,那么这真的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其实,起跑线应该指不同能力和品质培养的最佳期,即关键期。比如:0-3岁是孩子口头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不要逼迫孩子识字,应重点关注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另外,幼儿阶段要鼓励孩子参与各项活动,小学阶段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初中阶段要帮助孩子调整情绪顺利度过青春期,高中阶段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并在选择中实现自我教育。在关键期内,人的某种行为、技能和能力等发展最快,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相应的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这个年龄段,再进行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因此,有些能力不需要过早培养,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反会影响其他重要能力的发展,其中最让一些家长后悔的是导致孩子走向厌学。
第二,许多家长甚至教师重智商,轻情商。这显然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因为情商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技能之一,包括自我控制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延迟满足能力、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有心理学家提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源于智商的高低,80%则取决于情商。如果把智力看做一种个人潜在能力的话,那么情商则是开启这些潜能的钥匙。比如延迟满足能力是孩子情商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家长和教师都喜欢干预学生,漠视孩子的自主成长。很多家长喜欢充当孩子人生的设计师。从孩子出生,到上学,到选择专业,到就业工作,家长都预先设计好了他的人生发展轨迹.其实,家长为孩子设计人生道路是出于好意,以免孩子走弯路。家长总是担心如果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肯定会犯错的,总想着“孩子现在喜不喜欢没有关系,等他们长大了就会明白我们的用心的”。但是不知不觉中,家长的过度干预和控制,会变成孩子发展道路的绊脚石,压缩孩子成长空间,使得孩子没有机会和动力自主探索和开发潜能。研究发现,当目标由自己设定而非他人强加时,孩子会更愿意付出努力,动力更强。若孩子缺乏自我探索,只懂服从父母或他人的安排、变成他人期望的样子,他们往往畏惧改变,遇到挫折时容易逃避问题、丧失目标和信心。
因此,孩子的人生属于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自我探索,其他人是替代不了,包办不了的。请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成长空间,多引导和陪伴,多给孩子创造尝试的机会,让孩子自由、健康成长,走出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所以,了解了孩子的很多成长规律,我们就能解释一些他们离经叛道的行为并不是一下子就冒出来的,而是长期自主发展被抑制的结果,这是值得我们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第四篇:《读懂孩子》读书心得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1
前一段时间郭萍霞老师推荐了几本书,其中就有《读懂孩子》这本书,我读了之后,真的是受益良多。通过读这本书我捕捉到几个点:
系统需求平衡;
2.孩子任何情绪背后都是因为有一些心理需求未被满足,或者是承接了家族里面的一些没有去面对的事件而体现出来的情绪;
3.孩子需要归属感。
通过读这本书,我也是联想到现在学校的一些问题孩子,这些问题孩子是如何出现的呢?他们所作的一些行为又在说明着什么呢?我的一点理解是,大多数的问题孩子就是因为在家中,在父母那得不到足够的爱和归属感,在学校也不能得到老师的足够关注,为了引起父母和老师的注意力,有些孩子会去做一些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事情,比如打架、偷东西、谈恋爱、校园欺凌等,甚至发生一些意外。而在这些行为的背后,就隐藏着孩子深层心理中不为人知的故事。如果我们把这些行为简单地归为“问题行为”,把这些孩子粗暴地归类为“问题孩子”,那么,除了焦虑烦躁之外,我们别无他法。所以,我们要去探究,孩子是如何被影响的?
孟子曾经说过:“人之初,性本善”,刚出生的婴儿是纯真无邪的,那为什么他会最终发展成现在的这个样子呢?我觉得“人之初,性本善”只是因,而“苟不教,性乃迁”才是果,一个人的本初虽然是善良的,但是如果后天不加以教育,再善良的天性,最终也难免会变成为非作恶的人,给自己,给家人乃至给社会带来难以想象的伤害。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现在的'很多家长都忙于工作,忙于赚钱,想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而缺少了对孩子的关注和关爱,让孩子在家中缺少了归属感,那么孩子在家中缺少的这部分归属感,他就会想办法在学校或者是在社会中获得,那么就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曾经看过一篇xx,xx中说道,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不够他败家一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管教,陪伴,等孩子大了,你一辈子没挣到的钱孩子一年就挣到了!你在哪方面付出,就会在哪方面收获,孩子的教育时效性太短,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孩子优秀了,你留钱做什么?孩子不成器了,你又留钱做什么!所以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一定要学会陪伴,静待花开!是啊,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深知,散漫的教育只会助长不良风气,盲目的宽容只会养出温室的花朵。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宽严并济、奖罚分明的;最好的老师,一定是既管且教、严慈共体的。
曾有人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光荣,一个民族出现源源不断的好老师,是未来的希望。而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就是教育的希望,更是孩子成长中最大的福气。老师与家长的合作,是教育孩子最强大的合力。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朝着最好的方向前行,到达成功的彼岸。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2
有人说“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简·尼尔森说过:如果你觉得教育孩子很痛苦,那你一定是用错了方法。关于学习?关于叛逆?关于回报?我们应该如何读懂孩子的心?
关于学习
父母是需要学习的,而且是要终身学习的。樊登老师的这本书我更加相信是他为了成为一位好父亲而写的,初心使然,我看到他为了自己的女儿读了很多很多书,学了很多很多的课程,既然我们都爱护孩子,又有几人能向樊登老师那样去做呢?读书、学习历来都是辛苦的,你不愿意学习,又凭什么要求你的孩子好好学习呢?
关于叛逆
父母总是习惯认为我为了孩子付出良多,孩子就应该听从我的,或许小时候你还可以用大人的权威让孩子服从,但等到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他学会了拒绝,父母该怎么做呢?没有所谓的理所当然,你为他好,他就该听你的。你采取的方法不能让孩子接受,心里不舒服,他反抗你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告诉他:“我是你爸妈,做什么都是为了你……”,这样的场景多么熟悉呀!
你真的读懂孩子的内心了吗?你的孩子学会了拒绝,有自己的.思考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值得开心的事情呀?难道你希望他永远像幼时那样事事听你安排,像一个洋娃娃一样永远天真无邪吗?我想:一定不是的。我们都希望孩子长成他自己喜欢的样子,快乐幸福的度过一生。所以,叛逆,反抗不是坏事,反而意味着孩子长大了,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骄傲,应该为他高兴。
关于回报
“养儿防老”一直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思想,但伴随日益健全的养老机制,每位父母心里都很清楚:时代变了,养儿更多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孩子与父母更多的是共走一段路,互相陪伴,共享天伦之乐,即精神层面上更多一些。父母照料孩子辛苦,孩子承欢膝下,给一个家庭带来欢笑就是回报。孤零零的一人豪宅不一定有不足十平方的三口之家美好幸福。再者,孩子之所以惹人喜爱,就是因为他们的懵懂。我们爱的不就是孩子的这一点吗?孩子在身边,我们成年人会时常警醒自己,很多事情不一定有孩子的真心,所以,感激我们的孩子吧!他是我们的一面镜子,让我们活的坦荡无愧。
爱孩子,就请好好学习!从《读懂孩子的心》开始吧!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3
孩子不仅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也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于如何教育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如何培养和教育孩子是每个家庭和每个家长都非常关心的话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多、教育程度高的国家。几十年的应试教育使许多家长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上,如何进入一所好学校等等,往往忽视了他们孩子的真正兴趣和健康成长的基础。
一方面,孩子的天性受到约束,另一方面,父母不断地给孩子添麻烦,不仅孩子很累,父母也常常很累。父母也会对叛逆的孩子生气。那么,如何培养和教育孩子呢?
曾经读过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自己不喜欢做的,强迫孩子做。事实上,我们怎么能要求孩子去做成年人不能或不愿意做的事情呢?我们常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的确,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只有当一个好父母,我才能更好地教育我的孩子。
教育大师周鼎文用自己多年的教育研究成果心得,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所著的《读懂孩子》一书,简单的分析,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客观规律,用大量的实例指出了许多在中国比较普遍存在的教育误区,用细腻的笔墨引导读者洞察儿童的成长过程,应关注的问题,启发我们透过表面现象进一步了解儿童的内在,更关注儿童自身的成长。
《读懂孩子》一书指出,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是“爱和归属感”。本书围绕这一主题,指出了儿童在健康成长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作者认为,如果你不知道“爱和归属感”,你就不会真正了解自己和孩子。
这本书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告诉你什么是爱和归属感,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孩子。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和辅助,从儿童的行为、情感、人际关系和疾病四个方面来说明儿童。
作者不仅对儿童健康成长的知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作者进一步指出,如果你有一个爱人,你最好和你的爱人一起读这本书,这样你们可以一起成长,讨论如何教育你的孩子。
每次读一段,和你的孩子一起练习。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自己读。教师可以带学生去阅读和做练习,安排时间表,让学生用创造性的方法,如表演,阅读和讨论,以一种相对直观的方式呈现书中的知识,让学生能理解更多。
在书的最后,作者还讨论了未来教育的新重点,如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家庭制度教育和生命教育。本书内容全面,内容丰富,不仅适合家长、孩子和教师,也适合教育研究人员。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4
暑期学校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名字叫《读懂孩子》。
看完之后,其中的很多故事让我感触很深,发现值得学习的东西也很多!
我觉得这些故事都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我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从中,我感受到了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认识到了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书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会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享受生活,适当地放松自己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遇到困难,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书中说到:“教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充满爱心的去思考问题。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孩子,但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他们当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得到关爱!面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甚至是终身的损伤!”教师读书学习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修养,还能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好处,一本好书将会终身受益。
以前总感觉思考着是痛苦的、孤独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这种感觉变了,当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开朗时,心中是何等的喜悦、快乐呀,才突然发觉思索着让人充实、快乐、自信。同时我明白了学校要求教师写读后感的良苦用心。
其实要求老师写读后感并不是为了*教师们读书,而是要让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因为读而不思是写不出感想来的,更不可能从中获得提高。只有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有所感悟,让我“想说话”、“有话可说”,也希望我能不负重望真正变得“会说话”。使我的教学生涯变得更幸福。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5
“帮助、肯定、平等、理解、交流、自由”是《读懂孩子眼睛》一文所提倡的六大点,从孩子的眼睛当中透露出不同的信息,做一个善于捕捉孩子信息的老师,从孩子的`眼睛打开心灵的窗户。
往往我们读不懂孩子的眼睛,产生一定的偏差,没有很好的走进孩子的内心“我的宝宝,你需呀什么”,短短的一篇文章,让我读懂了应从全方位地区了解孩子的需要,要从细节入手,更好地区发现孩子,读懂孩子,从一个又一个细节出发,让孩子们的心中充满阳光,他们是个有思想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见解,渴望自语,需要帮助,希望肯定,追求平等,更希望得到理解。
读懂孩子,从理解孩子开始,去帮助有需要的孩子,读懂孩子,学会肯定孩子,肯定他们的付出,读懂孩子,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平台,在这平台上公平,民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拉近孩子心与心的距离。好书不在多,有一两本足以,好文不在长,有那么一两句好词好句,耐人寻味,找到真理,从这篇短文,我思考了很多,面对孩子,我到底读懂几分?需要的是什么去支撑,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样的一种境界,我不由得又陷入了思考.......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6
无意间发现了这本书,名字叫《读懂孩子》。看完之后,其中的很多故事和内容让我感触很深,发现值得学习的东西也很多!
我觉得这些故事都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从中,我感受到了拥有自己对幼儿的理解是多么的重要,认识到了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书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会去调整自己的心态,用理性的观点看待事件,适当地放松自己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怎样去调整自己,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教师要学会享受生活的,才能以更好的心态进行教育。
书中说到:“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充满爱心的去思考问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孩子,但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他们当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得到关爱!
面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甚至是终身的损伤!”教师继续学习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修养,还能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好处,继续学习,将会终身受益。
以前总感觉思考和撰写是痛苦的、孤独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这种感觉变了,当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开朗时,心中是何等的喜悦、快乐呀,才突然发觉思索着让人充实、快乐、自信。
同时我也终于明白了写读后感的良苦用心。其实要求老师写读后感并不是为了*教师们读书,而是要让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因为读而不思是写不出感想来的,更不可能从中获得提高。只有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有所感悟,才能真正收获。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7
暑假里,我特意读了一本名字叫《读懂孩子》这本书。看完之后,其中的很多故事和内容让我感触很深,发现值得学习的东西也很多!
我觉得这些故事都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从中,我感受到了拥有自己对幼儿的理解是多么的重要,认识到了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
书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会去调整自己的心态,用理性的观点看待事件,适当地放松自己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怎样去调整自己,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教师要学会享受生活的,才能以更好的心态进行教育。
书中说到:“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充满爱心的去思考问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孩子,但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他们当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得到关爱!
面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甚至是终身的损伤!”教师继续学习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修养,还能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好处,继续学习,将会终身受益。
以前总感觉思考和撰写是痛苦的、孤独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这种感觉变了,当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开朗时,心中是何等的喜悦、快乐呀,才突然发觉思索着让人充实、快乐、自信。
同时我也终于明白了写读后感的良苦用心。其实要求老师写读后感并不是为了强迫教师们读书,而是要让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因为读而不思是写不出感想来的,更不可能从中获得提高。
只有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有所感悟,只要我们抱着“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切实的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的进行角色转换,那么我们一定会迈着扎实、坚定的步伐走进新课程,达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8
《读懂孩子》这本书,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书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我认识到了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学会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享受生活,适当地放松自己,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怎样去调整自己,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们翻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那平素里再平凡的点点滴滴,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都有无限风光蕴含其中。”是啊,教师也应卸下自我。享受生活的。 “遇到困难,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时机,你越是往前,你的`时机就越多。”
我由此想到了我自己,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我确实感到很茫然,很困惑,也很恐惧,然而,怯懦和回避解决不了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将困难视为时机,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教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他们当中的每一个都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得到关爱!面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损伤。”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这种爱要让学生感受得到,才能在与学生对立的立场转化为同一立场,我们的语言,行为一定要以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为准绳,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认可你,承受你,同时尊重你,师生良好的关系不正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根底上的吗?
作为教师,孩子需要我们的呵护和关爱,读懂是根底,让我们每位教师为此努力吧!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9
看完《读懂孩子》之后,我觉得这些故事都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我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从中,我感受到了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认识到了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怎样去调整自己,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那平素里再平凡的点点滴滴,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都有无限风光蕴含其中。”
“遇到困难,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
以前总感觉思考着是痛苦的、孤独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这种感觉变了,当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开朗时,心中是何等的喜悦、快乐呀,才突然发觉思索着让人充实、快乐、自信。
只要我们抱着“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切实地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进行角色转换,那么我们一定会迈着扎实、坚定的步伐走进新课程,达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10
《读懂孩子》这本书早就买了,直到现在才断断续续的看完,边看边反思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有时还会为书中的事例流泪,莫名的,触动心中的某个点,只是自己还没有觉察。这本书的到来像是一场及时雨,让我在面对孩子和家人无处安放的情绪时,它让我安静,给了我指引,所以总想看得慢一些,细一些,更好的去体会书中的道理。
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提到的五大法那么,每一个法那么就像生活中的一个个片段在眼前浮现。整体法那么教我懂得尊重,让我反思自己对待孩子和家人的态度,有时候过于强势,有些霸道而蛮横,它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改进的方向。序位法那么,更多的让我看到爱人和孩子在我心中的.位置,还有自己的小家庭的现状,夫妻之间的问题,让孩子开始占据了我们的主要位置,我很庆幸能及时遇到这本书,发现现在面临的问题,让我能及早改善。平衡法那么给了我更多的指引,开始平静的面对纠结在心中的一些问题,改变了我对于家庭中一些不公平事情的看法,思想的改变带来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变化,客观冷静的看待问题,尊重事实,带来情感的流动,生活中的和谐画面越来越多。我想这是这本书带来的最大的收获吧。
书中提到的一些问题生活中也有类似,关于孩子的各种情况,都能在家庭系统中找到缘由,如果没有经历过家庭图,我会觉得这是个神奇而又难以置信的事,在自己制作和讲解家庭图之后,更加感受到家族系统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不管是对自己还是为了孩子,我都觉得有必要更好的与家庭联系,与家族和解,尊重法那么,尊重系统,才能获得更好的自我。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11
卢梭的教育思想的形成,是偶然的心血来潮,是他的生活经历的反映,抑或是18世纪教育现实的映射,还是他对社会科学的猜测,即内省和追诉的结果?研究者们众说纷纭。卢梭并不是一个很成功的私人教师,甚至不能算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他的5个孩子都被送进了孤儿院,可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所有像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马卡连柯、杜威以及费莱雷这样的实践家,在从事历史性的实验时,从未忽略过那部寄意于爱弥儿的“乌托邦作品”?为什么他们最后总要回到它身上,就像它是一部原始资料那样?这仅仅是由于他们自己的频频失败、屡遭挫折而从中寻求慰藉,还是卢梭的作品中有某种东西仍然在鼓舞着他们,而且至今还在鼓舞着其他人?
不妨让我们重读卢梭,感悟他对人生、自然的态度;领略他对社会、教育、科学与艺术的理解;体味他那淳朴、澄明、追求完美的天性……
1卢梭儿童教育思想和中国儿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比较
1.1灌输和引导
“教师中心论”一直是中国主流的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核,其基本特征是向儿童灌输成年人的各种思想。教师并不能科学地发挥他的主导作用,教学往往脱离学生实际水平和实际需要,采取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以致压抑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以卢梭为代表的“儿童中心论”却认为孩子从一开始就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他们的行为是有机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甚至对于最初的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他也带来了某种特性,影响了别人对他的种种行为。卢梭第一个真正“发现了儿童”,他发现了儿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而正是看到了儿童的重要性,教师的任务就更加艰巨,“儿童中心论“不代表不需要教师的参与,它反而对教师的知识技能和认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要更好地理解世界人民的文化财富,更好地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了解自己所教的对象——儿童,教师只有充分把握住这几个因素及其在教育过程中的联系和作用,才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以儿童为中心去实施有效的教育。
1.2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只有考上了好的中学,才能上好的大学,之后才能找得到好的工作”,从小我国的大部分儿童就是在父母这样的话语中成长起来的。虽然我国一直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但是为了跟上现实社会发展的步伐,学生和家长不得不应对升学的压力,为了让孩子有个更加明朗的未来,除了完成正常的学校学习之外,不少家长还会在假期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生怕落后别人一步,弄得孩子们失去了童年的乐趣。毋庸置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过重的课业负担把儿童“禁锢”在了书本当中,很多小学生早早戴上了眼镜,形成了驼背;同时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够了,这就在生活上甚至是道德上,都对孩子有求必应,一方面阻碍了儿童的自理自立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发自私人格的形成。
众所周知卢梭所处的时代,欧洲社会文化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具特色的人才接踵而至,然而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卢梭却主张尊重儿童的天性,顺应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而进行教育,不能一蹴而就把其培养成“职业人”,而是要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多方面发展的人。这样,儿童才能在自己的成长途径中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断开动脑筋,应对未来所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而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也就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和主张的“素质教育”的真谛。
2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给中国儿童教育领域所带来的启示
首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既不是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附属。卢梭关于儿童天性中包含主动自由、理性和善良因素的结论,以及他呼吁保护儿童纯真天性,让儿童个性充分发展的主张,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具有借鉴意义。在背负着长辈的期望,应付着考试的压力,这种强迫性的学习状态下,儿童是不可能用心去学的,相反还会形成厌学的情绪。按照卢梭的儿童观,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儿童,在儿童的天性得以真正释放的前提下,根据儿童身心成长的自然规律来因材施教。卢梭所倡导的自然教育的分期是:婴儿期(出生至2岁),主要是进行体育教育和儿童心灵自然发展;儿童期(2~12岁),主要进行感觉教育,这个时期的儿童,对于世界还处于懵懂时期,对很多道德观念还不能理解,因此道德说教的作用并不显著,所以要让儿童同自然接触,体会自己所作所为引发的结果;少年期(12~15岁),这是人一生中能力最强的时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智育教育的任务不在于给儿童一大堆知识,而在于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使儿童有精确和清楚的观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掌握学习研究的方法;青年期(15~20岁),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信仰教育和性教育。这里,不论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抱有任何偏见,从而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身心发展健康,道德品质优良,多方面发展的人。
其次,就是认识儿童之所以为“儿童”的意义。儿童与成人有很大不同的就是他们的情感和想法,我们往往很喜欢把自认为正确的事情告诉孩子,让他们少走弯路,但是孩子毕竟没有经历过我们所经历过的事情,这些道理进入他们头脑当中之后反而很可能演变成谬论。所以,在许多情况下,如果成人、家长、老师的正面引导不能教育孩子时,我们可以对其采取“自然后果法”,这也是卢梭的一个思想:“要放任无为,才能一切有为”。
例如,孩子把刚买的玩具都扔到了门外,家长不必急着帮他找回来,就让那些玩具在外面,或被别人拿走。当下次儿童提出玩玩具时,你可以告诉他,玩具没有了,在上次被他扔走了,让他自己去找,结果他不能找到他心爱的玩具。如此他尝到了自酿的“苦果”,才会意识到不对,下次才不会那么做。“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它在继续不断地锻炼孩子;它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磨砺他们的性情;它教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烦恼和痛苦”。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12
本学期读了《读懂孩子》这本书。看完之后,其中的很多故事让我感触很深,发现值得学习的东西也很多!我觉得这些故事都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我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从中,我感受到了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认识到了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书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会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享受生活,适当地放松自己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书中说到:“教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充满爱心的去思考问题。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孩子,但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他们当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得到关爱!面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甚至是终身的损伤!”教师继续学习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修养,还能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好处,继续学习,将会终身受益。
只要我们抱着“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切实地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进行角色转换,那么我们一定会迈着扎实、坚定的步伐走进新课程,达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13
第一次知道樊登是在朋友的书店里,他的书店每周都会播放一部电影,结束后播放一集樊登读书会的内容。此时,孩子们刚刚从电影情节中走出,自由的坐在各个角落里读着书,家长们就围坐在投影幕前,细细品味樊登讲的每一本书。往往,家长们还没有看完,孩子们就会循声而来,一起和我们观看,《养育男孩》《养育女孩》《你就是最好的玩具》《叛逆不是孩子的错》每一集对我来说,都如醍醐灌顶,让我在育儿路上突然想通很多。
我的儿子转眼已经进入10岁了,老师在开家长会时说:“现在孩子们都在不同程度地进入青春期,甚至有些青春萌动的小心思。而且学会了说巧妙的谎言,学会和其他同学搞恶作剧......”在老师看来,10多岁的孩子开始叛逆,已经试着逃出家长的手掌心了。
如果没有读过樊登所讲过的书,我的内心也许和其他家长一样充满了恐慌,害怕有一天,他不再受我控制,不再听我的话,开始反抗。甚至担心孩子会像比较激进的哪些孩子一样,跳楼,跳桥,弑母.....好在,我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前认识了樊登,如今手握这本《读懂孩子的心》,又把我从前从吸收的支离的信息重新整合,我感到,万分感恩。
我们都是育儿路上艰难的践行者,即便有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但在实际的过程中,又是那么难以持续。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在反思,在改变。曾经,我和儿子的关系就是“毒刺”关系,我不愿意过分的表扬他,人多的时候不喜欢他大声说话,我曾经说我的孩子“哗众取宠”,我经常在人前否定他,即便看到了他羞红的小脸。但是,樊登让我认识了《正面管教》,我开始使用正面管教的工具,我感受到我们之间的关系的改变,以及他对我的无条件信任。这都是从我的改变开始的,虽然我曾经错过,但我们一直在努力修复。
我的孩子,终将会从男孩成长为男人,如今的`他认真,上进,积极,向上。最近,他纠结于我和爸爸对他和妹妹的不公平,对妹妹的表情更柔和,语气更温润。我正在想办法帮他走出困惑,他自己找了篇描写父子关系的文章,他自己读,给我们读,还郑重的告诉我们:“我知道,你们爱妹妹,也爱我,只是我们不一样大, 要求也不一样。”听了他的话,我真是两眼泪,他能自己解决问题,比我们开导更有效。
庆幸我认识了樊登,读了樊登的《读懂孩子的心》,读懂孩子,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为更好的人。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14
“帮助、肯定、平等、理解、交流、自由”是《读懂孩子眼睛》一文所提倡的六大点,从孩子的眼睛当中透露出不同的信息,做一个善于捕捉孩子信息的老师,从孩子的眼睛打开心灵的.窗户。
往往我们读不懂孩子的眼睛,产生一定的偏差,没有很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我的宝宝,你需要什么”,短短的一篇文章,让我读懂了应从全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需要,要从细节入手,更好地去发现孩子,读懂孩子,从一个又一个细节出发,让孩子们的心中充满阳光,他们是有思想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见解,需要帮助,希望肯定,追求平等,更希望得到理解。读懂孩子,从理解孩子开始,去帮助有需要的孩子,读懂孩子,学会肯定孩子,肯定他们的付出,读懂孩子,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平台,在这平台上公平、民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拉近孩子心与心的距离。
好书不在多,有一两本足以,好文不在长,有那么一两句好词好句,耐人寻味,找到真理,从这篇短文,我思考了很多,面对孩子,我到底读懂几分?需要的是什么去支撑,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样的一种境界,我不由得又陷入了思考。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15
作为首席导师(班主任),一直觉得自己管理班级的能力还算可以,但是总是会心虚,因为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太少,处理一些班级的事情都是凭感觉和经验,有时候碰巧能够处理得当,但是这种巧合不是每每都能发生,有些时候明显能感觉到处理不好,孩子只是屈服于我的威严,而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通过魏校长的介绍,我读了一本书,叫做《读懂孩子》。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就像是雪中送炭,我读书的状态可是称得上是如饥似渴,短短几天的时间,我便读完了一遍,感悟颇深,故写此文来记录自己的体会。
我将从两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是一句话: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作为班主任,恰好班里的学生都各具风格,家庭背景也都惊世骇俗,所以从接班到现在,我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不是在处理学生就是在处理学生的路上。因此,我也是算是身经百战,从某些方面来说还得感谢他们,感谢他们为我提供这么好的成长机会。处理了无数次的矛盾和纠纷,我总结出一个道理:孩子的任何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家庭教育中找到根源,而这个根源往往都和“爱”有关。
周鼎文老师在书中做了非常详细的论述,包括“孩子的行为在说什么”、“孩子的情绪在说什么”、“孩子的人际关系在说什么”、“孩子的疾病在说什么”。在这里,我就每一点谈一谈自己的感悟。基本上所有的问题孩子的行为都逃不出这几种“离家出走”、“厌学”、“说谎”、“偷窃”、“沉迷网络”、“攻击性很强”。“离家出走”是一种很典型的家庭问题,孩子离家出走就足以说明孩子在这个家里没有归属感。
比如,爸妈经常不在家,几乎没有时间和自己的孩子交流,就算是仅有的那点可怜的交流也只是批评似的询问成绩问题。孩子想要的“爱”从父母那里总是得不到,就会使孩子对于家庭没有归属感,当发生矛盾时,孩子往往会选择逃避。“厌学”的问题往往出现在父亲身上,学习是一种主动积极的事情,需要爸爸给与鼓励和榜样的力量,如果父亲长期不在家,或者对于孩子关注不够可能会导致孩子厌学。说谎大多数是因为父母关系不平衡引起的,孩子往往想通过对一个爸爸或者妈妈说谎来顺应夫妻关系中弱势的一方,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说谎的习惯。偷窃这种行为的原因比较多,但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缺爱,精神上得不到满足,往往就会求助于物质。
第二种是寻找归属感,当他的归属感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他可能会加入某种群体,如果这种群体里面有人偷窃,那么他为了融入团队,就像是送出“投名状”一样,也进行偷窃。沉迷网络或者是沉迷于一种事物说明孩子内心是空虚的,往往是父位缺失,孩子缺少来自于父亲的关爱,要么父亲常年在外打工,要么父亲和孩子交流较少或者基本不交流,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孩子内心里非常空虚,为了弥补这种空虚,孩子往往会向外求,求助于虚拟网络,求助于外在的享受等等,比如疯狂购物等等。最后一种也是最危险的一种:攻击性很强,这种孩子往往是承受了家庭里某种潜在的压抑的愤怒或者委屈,再者就是家庭教育处理方式就是殴打,孩子从小就知道一个道理:简单粗暴,直接有效。所以,当孩子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求助于暴力。如果他尝到了暴力的“甜头”,那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谈完学生的行为,我们再来看看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大体分为几种:焦虑、忧郁、愤怒、敏感脆弱等。每一种情绪的背后都代表着一种问题。焦虑往往代表着对未来的一种担心,孩子思考的很多,但是却难有行动,这时候我们家长和老师就要学会引导孩子学会付诸行动,当一个人真正行动起来的时候,事情往往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愤怒是一种最常见的情绪,合理的愤怒有利于表达一个人的不良情绪,从某种意义上是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的。青春期是孩子比较敏感和脆弱的关键期,尤其是某些特殊家庭,孩子会对于一些事情格外敏感,这个时候我们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努力的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合理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自己的承受能力范围内去体验自己的快乐与悲伤,得与失。正如周老师提到的那样:“一个在健康的、有界限的、有秩序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会更容易找到适宜的分寸感。也就是说,他知道在一个特别的境地里,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他会建立起内在的力量。这样,他就会慢慢降低情绪上的敏感度。因为他知道,他是在一个有秩序的界限里面生活的。当他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他就可以更稳定地发展自己,并调适自己的情绪。”
第五篇:读懂孩子读书心得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 篇1
《读懂孩子》这本书早就买了,直到现在才断断续续的看完,边看边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有时还会为书中的事例流泪,莫名的,触动心中的某个点,只是自己还没有察觉。这本书的到来像是一场及时雨,让我在面对孩子和家人无处安放的情绪时,它让我安静,给了我指引,所以总想看得慢一些,细一些,更好的去体会书中的道理。
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提到的五大法则,每一个法则就像生活中的一个个片段在眼前浮现。整体法则教我懂得尊重,让我反思自己对待孩子和家人的态度,有时候过于强势,有些霸道而蛮横,它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改进的方向。序位法则,更多的.让我看到爱人和孩子在我心中的位置,还有自己的小家庭的现状,夫妻之间的问题,让孩子开始占据了我们的主要位置,我很庆幸能及时遇到这本书,发现现在面临的问题,让我能及早改善。平衡法则给了我更多的指引,开始平静的面对纠结在心中的一些问题,改变了我对于家庭中一些不公平事情的看法,思想的改变带来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变化,客观冷静的看待问题,尊重事实,带来情感的流动,生活中的和谐画面越来越多。我想这是这本书带来的最大的收获吧。
书中提到的一些问题生活中也有类似,关于孩子的各种情况,都能在家庭系统中找到缘由,如果没有经历过家庭图,我会觉得这是个神奇而又难以置信的事,在自己制作和讲解家庭图之后,更加感受到家族系统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不管是对自己还是为了孩子,我都觉得有必要更好的与家庭联系,与家族和解,尊重法则,尊重系统,才能获得更好的自我。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 篇2
在《读懂孩子》中的“自我同一性”里面,我了解道了学生青春期的迷茫,他们常常在想自己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他们不想整天的只知道学习,他们觉得爸妈的观点太狭隘,老师的说法太大众化,书本里面的观点千差万别,所以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前方将是什么样?
在《读懂孩子》中说,这一时期的孩子拥有一个自我同一性,这是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即自我的确认和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自己的将来将是怎么样?所以在这一时期,我们要好好的引导他们,不要让他们误入歧途。
这一时期的孩子常常变现为:弥散、早闭、延缓、同一性达成等。弥散是刚开始的一种状态,他们还没有去努力,还没有去探索,所以不知道自己的前方究竟是什么,所以他们感到迷茫,他们喜欢逃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遇见的各种问题,他们开始找不到一种安全感,所在在这时我们千万要防止他们叛逆、自私和享乐,要多和他们进行沟通,多让他们看一些关于成长的书籍,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未来的出路。
书中所说“早闭”也是这一时期孩子的'一个特征,所以在这时我们不能够让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而应该让他们走出去,多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方便他们探索自己的出路,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主见,这一时期他们因为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所以往往喜欢听从别人的意见,这是我们应该要训练他们的自我独立性,让他们得到真正的成长,不要害怕他们多走弯路而给他们做任何的决定,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只要从中引导即可。
孩子们在面对自己人生的一种选择时,他们的行动往往表现为迟缓,他们不知道自己所走的下一步究竟是对还是错,因此此时,我们不要催促他们,而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大胆的接受自己的选择和挑战,让他们知道自己选择的路,不管前方怎样,我们都要完成,不可以半途而废,也许在这中间他们会遇见很多困难,他们可能会选择放弃,所以我们要对他们对关心,多鼓励,多说一些成功人的示例,这一阶段过后,孩子们都会有自己的一个选择,这时候统一性达成,他们就会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他们也知道了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该怎么努力。
所以,不管在孩子的那一个阶段,我们都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独立性,不要害怕他们受到任何的困难和打击,我们只需要默默的支持和鼓励,在必要的时候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引导,让他们自己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 篇3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成长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情。每个年轻的父母都担心如何让他们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为了更多地了解孩子,父母通过各种渠道,如书籍、网上案例、专家讲座、身边人的经历等。在这个过程中,年轻的父母也可能会看到一些负面的案例。
也就是说,这些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做的事情往往让周围的人难以接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如何培养孩子,如何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很多家长都做了很多努力。近年来,许多家长已经注意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适合孩子,对于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答案。
《读懂孩子》由周鼎文主编,书中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从一位辅导了数千个家庭的导师角色出发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在本书的七章中,我们可以系统地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环境有多重要,事实上,许多心理学家都提到过。
例如,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就系统地研究了儿童成长环境对其未来生活的影响。但在《读懂孩子》一书中,这些理论对普通读者来说更容易理解。
这本书的作者提到家庭教育时,总是把重点放在孩子身上,这可以从这一章的标题中看出。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从婴儿开始的,在进入这个世界后的成长过程中,获得了人类一般的生理和社会属性。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这个理论中,我们可以通过作者给出的金字塔图,清楚地看到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性。
只有了解最基本的知识,我们才有可能对儿童成长中的一些注意点进行理论解释。
在接下来的几章中,作者通过大量关于孩子的常见案例,探讨了父母在家庭中的直接影响。可能家庭中父母之间的夫妻关系的紧张与否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也会有深远的影响,而许多父母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如何在平凡的家庭生活中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如何正确处理好夫妻关系,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
当然,我们不能仅仅通过做题来解决任何问题,所以在每一章的最后,作者都给出了相应的练习,希望每位家长都能根据练习来练习。
最后,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有孩子的父母一些在家庭教育上的启发和帮助。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 篇4
为响应党和国家“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号召,我利用暑假时间阅读了《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这本书。这书记录了兰海教育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在一段段生动可感、正在发生的故事中,兰海透彻而全面地阐释了她专业的教育理念,并展示出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实施技巧和丰富经验,为我们带来观察儿童的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兰海在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得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硕士学位后,回国创办上濒教育机构。兰海的上濒教育机构,这是一家私营课外教育机构,虽然也有自己的课程,可是并不是我们常说的补习班,是一种模仿西方教育的教育中心。兰海在德国学的是教育学,上濒这个词就是从德国引进来的。上濒致力于用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孩子。
六年来,在上濒的课堂以及活动训练营里,发生了太多让家长意想不到的成长故事。在兰海面前,内向孤独的孩子可以滔滔不绝,叛逆期的孩子愿意顺从,撒谎的孩子变得诚实,早恋的孩子能健康成长,爱打架的孩子成为了弱者的保护神,不爱学习的孩子渴望知识,胆小自卑的孩子开始胆大自信,调皮捣蛋的孩子变得创造力惊人……而所有这一切都源于她对孩子的心理、言行、个性的深入了解和把握,所以兰海总是对家长说:“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
在上濒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中国的孩子和西方的儿童一样,享受那种快乐的教育,培养各种能力,使得他们的天性得到发挥,潜能得以开发。上濒真是教育的梦想!
兰海也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平时五天兰海做咨询,周六周日上濒就开始上课了,上什么课呢?有两种,一个是世界通识,一个是活书课程,在世界通识课程中,孩子们在一起分享一起查找一起讨论,研究巴以问题的解决方法,了解埃及,了解宗教,了解商业等等内容,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自己的观点,通过体验学会了很多东西。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能力。
在上濒,最有趣的还是假期的夏令营和冬令营,分成两种,一种是驻地营,一种是游走营,内容丰富多彩,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各个小组展开竞赛,比如模拟人生中,孩子们要找工作,设计自己的认识,组建自己的家庭,评比的分数是用钱来计算的。还有领袖兵工厂,模拟的是军营,在这里从一个小兵开始,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军队的领袖。还有拍电视,组成团队,完成一个微电视的拍摄过程。书里面介绍最详细的是去西安,孩子们分成三组,第一个任务是,不带钱,不带通讯工具,去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书院一条街最后下午三点在清真寺前集合。老师们只负责安全,在后面跟着,不提供意见和建议。
这些小学生们,有的`五六年级,还有的才一二年级,出门问路都问不明白,人家告诉他们路,可是他们却走反了,简直就是南辕北辙,走了二十分钟才想起来继续问路,这回知道了,问路要勤快,可是要靠走,走完这些地方,实在是太困难了,都中午了,才找到一个景点,到了地方还有问关于景点的各种知识,晚上还有比赛呢。这一上午给老师们都累坏了,孩子们却兴致勃勃的,可是时间不够了,孩子们逼得去找出租车,问能不能免费拉他们去,结果还真找到了肯拉他们的叔叔,还要了两辆车,拉着他们和老师去,当他们离开的时候,看到另外一个小组赶过来了,他们激动得打招呼,可是马上就后悔了,这不是教会了他们搭便车吗。学会了这一招,这两个小组都按时完成了任务,到达目的地了。接下来的任务也很艰巨,那就是去学一段地方戏,孩子们纷纷猜想到哪里才能够找到这样的老师呢?有个小组找到了一个戏剧社,而另两个小组就很不走运,在一所大学中转了四十分钟也没找到戏剧系,不是所有的大学都有戏剧系的。这样的任务一个接着一个,连我都想要去参加了,真的很棒。
如果有机会我也想认识认识兰海,甚至加入到她的团队当中,因为我知道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平时的教育,只是在教孩子们如何考试罢了。
本书记录了兰海教育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在一段段生动可感、正在发生的故事中,兰海透彻而全面地阐释了她专业的教育理念,并展示出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实施技巧和丰富经验,为我们带来观察儿童的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 篇5
《understand your child》是一部系列丛书,针对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都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一开始我以为它只是一本类似于心灵鸡汤的书,但是阅读之后发现,书中所言的都是孩子成长的规律,正所谓办事情必须遵照事物本身的规律,违背规律便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养孩子也是一样,必须遵循他们发展的天性,绝不能揠苗助长,否则会得不偿失。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也是孩子的母亲,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禁在心理暗示自己一定要多倾听孩子,多了解他们的近况,多与他们交流,哪怕不能帮他们解决人生中的诸多烦恼,也要做他们的坚强的后盾,永远的知心朋友。读完书本,结合实际,我有这样几点感悟:
第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很多家长其实并不能够科学地教养孩子。比如:重超前学习,轻适时教育,当看到邻居、朋友家的孩子才两岁就已经学会不少字,熟背几首故事,一些家长心中就开始焦虑,担心识字教育晚了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里的墙上贴上了许多看图识字挂图,开始一遍遍地教孩子识字。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类似“早识字”的“超前学习”、“拔苗助长”还有很多,小学低年级学高年级的内容,高年级则学初中的内容……超前学习,就真的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了吗?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类似“早识字”的“超前学习”误区很多,那么这真的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其实,起跑线应该指不同能力和品质培养的最佳期,即关键期。比如:0-3岁是孩子口头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不要逼迫孩子识字,应重点关注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另外,幼儿阶段要鼓励孩子参与各项活动,小学阶段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初中阶段要帮助孩子调整情绪顺利度过青春期,高中阶段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并在选择中实现自我教育。在关键期内,人的某种行为、技能和能力等发展最快,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相应的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这个年龄段,再进行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因此,有些能力不需要过早培养,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反会影响其他重要能力的发展,其中最让一些家长后悔的是导致孩子走向厌学。
第二,许多家长甚至教师重智商,轻情商。这显然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因为情商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技能之一,包括自我控制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延迟满足能力、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有心理学家提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源于智商的高低,80%则取决于情商。如果把智力看做一种个人潜在能力的话,那么情商则是开启这些潜能的钥匙。比如延迟满足能力是孩子情商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家长和教师都喜欢干预学生,漠视孩子的自主成长。很多家长喜欢充当孩子人生的设计师。从孩子出生,到上学,到选择专业,到就业工作,家长都预先设计好了他的.人生发展轨迹.其实,家长为孩子设计人生道路是出于好意,以免孩子走弯路。家长总是担心如果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肯定会犯错的,总想着“孩子现在喜不喜欢没有关系,等他们长大了就会明白我们的用心的”。但是不知不觉中,家长的过度干预和控制,会变成孩子发展道路的绊脚石,压缩孩子成长空间,使得孩子没有机会和动力自主探索和开发潜能。研究发现,当目标由自己设定而非他人强加时,孩子会更愿意付出努力,动力更强。若孩子缺乏自我探索,只懂服从父母或他人的安排、变成他人期望的样子,他们往往畏惧改变,遇到挫折时容易逃避问题、丧失目标和信心。
因此,孩子的人生属于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自我探索,其他人是替代不了,包办不了的。请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成长空间,多引导和陪伴,多给孩子创造尝试的机会,让孩子自由、健康成长,走出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所以,了解了孩子的很多成长规律,我们就能解释一些他们离经叛道的行为并不是一下子就冒出来的,而是长期自主发展被抑制的结果,这是值得我们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 篇6
对于我们来说,已有了小孩,但要把小孩教育成为一位正常成长的、有上进心的、有自信心的的小孩,这是一个学问。对于我来说,看到过许多人教育小孩的方式方法不对,这样对小孩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特别是作为小孩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孩子们是一本本有趣的书。要读懂孩子这本书可不容易,因为每个孩子在遗传、环境、教育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不同的特点,对不同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人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被誉为“手执金钥匙的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意味着教师是打开人类心扉的智者。我们必须站到孩子的位置上,才能全面地去观察孩子,只有钻到孩子的肺腑中去,深入了解孩子的个性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们要特别注意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孩子。我知道,他们也有着丰富的感情世界,也需要得到别人特别是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抚。他们渴望着与老师交流情感,只不过是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由于老师对他们的疏忽,使他们不易表露自己的`需要和感情罢了。而这也就更加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像关心爱抚其他孩子一样地去真挚地关心他们,爱抚他们,温暖他们,开启他们的心扉,让他们也健康茁壮地成长。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孩子,但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是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认可和爱抚。他们当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得到关爱,而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甚至是终身的损伤。这是教师的严重失职。爱孩子就必须尊重孩子,而尊重孩子,不仅仅表现在“蹲下来”与他们说话这样的形式上,还更需要教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充满爱心地去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成为他们的朋友,满足他们正当的情感需要,他们的人格与情感世界才能得到最好的最健全的发展!
孩子的错误在成长过程中随处可见,这需要我们包容,安抚,鼓励,切忌指责孩子。对于一个有自尊的孩子来说,如果他知道自己错了,心中已经充满了后悔和内疚,这时老师的理解和宽容会让他心存感激,他会主动反思自己。如果此时父母横加指责甚至打骂,孩子会觉得羞辱,难堪,甚至会吞噬掉孩子心中的愧疚,使其对错误变得心安理得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其实,面对孩子的屡屡犯错,除了宽容以外,更多的是接纳,不怕孩子犯错,但是每次犯错后要想办法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把这个观念植入到教育中,抓住每一次孩子无心犯错的机会教给他道理,并且以探讨尝试的方法而不是盲目的说教去引导孩子找到正确的方法,我相信孩子会在一次次的无心之失中迅速成长。最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一个思维方式,犯错了不怕,要找到犯错的原因,并且找到避免再次犯错的方法,我觉得这对于培养日后孩子学业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呢。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有很多真实的教育实例让我过目难忘,爱不释手。作者饱含着对于教育事业全部真情的倾心写作深深的感染了我。相信我一定会读很多遍并且记在心间,还会根据这部教育实用宝典做出自己的教育方案,我为阅读了这部好书而纠正了自己很多关于教育的误区而感到庆幸,也对未来孩子的教育之路充满了信心。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 篇7
孩子不仅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也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于如何教育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如何培养和教育孩子是每个家庭和每个家长都非常关心的话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多、教育程度高的国家。几十年的应试教育使许多家长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上,如何进入一所好学校等等,往往忽视了他们孩子的真正兴趣和健康成长的基础。
一方面,孩子的天性受到约束,另一方面,父母不断地给孩子添麻烦,不仅孩子很累,父母也常常很累。父母也会对叛逆的孩子生气。那么,如何培养和教育孩子呢?
曾经读过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自己不喜欢做的,强迫孩子做。事实上,我们怎么能要求孩子去做成年人不能或不愿意做的.事情呢?我们常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的确,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只有当一个好父母,我才能更好地教育我的孩子。
教育大师周鼎文用自己多年的教育研究成果心得,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所著的《读懂孩子》一书,简单的分析,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客观规律,用大量的实例指出了许多在中国比较普遍存在的教育误区,用细腻的笔墨引导读者洞察儿童的成长过程,应关注的问题,启发我们透过表面现象进一步了解儿童的内在,更关注儿童自身的成长。
《读懂孩子》一书指出,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是“爱和归属感”。本书围绕这一主题,指出了儿童在健康成长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作者认为,如果你不知道“爱和归属感”,你就不会真正了解自己和孩子。
这本书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告诉你什么是爱和归属感,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孩子。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和辅助,从儿童的行为、情感、人际关系和疾病四个方面来说明儿童。
作者不仅对儿童健康成长的知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作者进一步指出,如果你有一个爱人,你最好和你的爱人一起读这本书,这样你们可以一起成长,讨论如何教育你的孩子。
每次读一段,和你的孩子一起练习。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自己读。教师可以带学生去阅读和做练习,安排时间表,让学生用创造性的方法,如表演,阅读和讨论,以一种相对直观的方式呈现书中的知识,让学生能理解更多。
在书的最后,作者还讨论了未来教育的新重点,如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家庭制度教育和生命教育。本书内容全面,内容丰富,不仅适合家长、孩子和教师,也适合教育研究人员。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 篇8
本学期我们学校统一订发了《读懂孩子》一书。看完之后受益匪浅。该书分三部,分别为0~6岁、6~12岁、12~18岁孩子的家长准备的。每一部都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主题展开,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家长阐述孩子的成长特点和发育规律。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也是孩子的母亲,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禁在心理暗示自己一定要多倾听孩子,多了解他们的近况,多与他们交流,做他们坚强的后盾,永远的知心朋友。读完书本,结合实际,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第一,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很多家长其实并不能够科学地教养孩子。比如:重超前学习,轻适时教育,当看到邻居、朋友家的孩子才两岁就已经学会不少字,熟背几首,一些家长心中就开始焦虑,担心识字教育晚了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里的墙上贴上了许多看图识字挂图,开始一遍遍地教孩子识字。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类似“早识字”的“超前学习”、“拔苗助长”还有很多,小学低年级学高年级的内容,高年级则学初中的内容……超前学习,就真的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了吗?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类似“早识字”的“超前学习”误区很多,那么这真的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其实,起跑线应该指不同能力和品质培养的最佳期,即关键期。在关键期内,人的某种行为、技能和能力等发展最快,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相应的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这个年龄段,再进行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因此,有些能力不需要过早培养,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反会影响其他重要能力的发展,其中最让一些家长后悔的是导致孩子走向厌学。
第二,许多家长重智商,轻情商。
这显然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因为情商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技能之一,包括自我控制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延迟满足能力、抗挫折能力、能力等方面。有心理学家提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源于智商的高低,80%则取决于情商。如果把智力看做一种个人潜在能力的话,那么情商则是开启这些潜能的钥匙。比如延迟满足能力是孩子情商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家长和教师都喜欢干预学生,漠视孩子的.自主成长。
很多家长喜欢充当孩子人生的设计师。从孩子出生,到上学,到选择专业,到就业工作,家长都预先设计好了他的人生发展轨迹。其实,家长为孩子设计人生道路是出于好意,以免孩子走弯路。家长总是担心如果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肯定会犯错的,总想着“孩子现在喜不喜欢没有关系,等他们长大了就会明白我们的用心的”。但是不知不觉中,家长的过度干预和控制,会变成孩子发展道路的绊脚石,压缩孩子成长空间,使得孩子没有机会和动力自主探索和开发潜能。研究发现,当目标由自己设定而非他人强加时,孩子会更愿意付出努力,动力更强。若孩子缺乏自我探索,只懂服从父母或他人的安排、变成他人期望的样子,他们往往畏惧改变,遇到挫折时容易逃避问题、丧失目标和信心。
因此,孩子的人生属于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自我探索,其他人是替代不了,包办不了的。请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成长空间,多引导和陪伴,多给孩子创造尝试的机会,让孩子自由、健康成长,走出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所以,了解了孩子的很多成长规律,我们就能解释一些他们离经叛道的行为并不是一下子就冒出来的,而是长期自主发展被抑制的结果,这是值得我们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 篇9
本学期阅读了边玉芳的《读懂孩子》一书,受益匪浅,书中大多是从心理学和生理学两个方面分析孩子在各个时期的特点,科学的揭示了青少年成长规律,为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提供了一个教导孩子的路标。
从书本中我领悟到了不断的探索、创新、思索是一种快乐;知晓了尊重、信任、宽容也是一种精神……文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孩子们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是呀,就在身边,仅在咫尺,有许许多多的孩子等着我们去爱,去发现,去激励,去赞美。他们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灵纯洁、稚嫩,心理脆弱,所以,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以培植起对生活对学习的'自信。于是,一个决心在心底萌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需要更注重学生为本,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不吝啬赞美,及时把爱的赞美与期望送给每一位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孩子都感到“我能行”。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孩子,但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是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认可和爱抚的。他们当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得到关爱,而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甚至是终身的损伤。
要读懂孩子这本书可不容易,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可能用同一个方法去教育他们。教师必须站到孩子的位置上,全面地去观察孩子,只有钻到孩子的肺腑中去,深入了解孩子的个性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愿优秀书籍的指引下,我能学会做一名会思索的幸福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