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组织观看《我的长征》心得体会
影片的开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倚靠舷窗而坐,他俯瞰飞机穿过的一座座山、一道道河,满脸愁容、眉头紧锁。他就是影片的主人公王瑞,重走长征路的他心中一定是五味杂陈。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组织观看《我的长征》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组织观看《我的长征》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一】
在飞机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忆着说道:我最幸福的回忆是我的长征,我最痛苦的回忆也是我的长征。这是电影《我的长征》开始的画面。说实话,我很奇怪,这位老人为什么这样说呢?没容我多想,我已跟随主人公走进了他的世界里。
那一年,他,王瑞,小名瑞伢子,还是一个在父亲和姐姐百般呵护下的孩子,跟着父亲四处躲藏敌机的轰炸。这时,幸运的他在度过湘江时,遇见了从未谋面的他。从此,两人便结下了一段深厚的情谊,并且,瑞伢子开始了他最幸福又最痛苦的长征生活。
看到湘江战役时,我突然想: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文字来描述以往的长征?长征是伟大的,因为他见证了一个内忧外患的民族的成长史;但同时他又是沉重的,因为他让许多人失去了生命。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由于某些人的错误指挥,湘江边上尸体成山,其中就有瑞伢子挚爱的父亲的尸体。那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眨眼之间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看到那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回头看看我们此刻的生活,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我们还有资格抱怨吗?以往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在民族大义面前果断献身,毫无怨言,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当然,长征的胜利,除了因为士兵的献身精神,还有党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上,正确领导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我心里,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所以,不管是以前还是此刻,党的地位永远无法替代。此刻,虽然有很多的党员干部贪污fu败,但这毕竟是少数,我们不能一棍子打翻一船人。在这部影片中,有三个字让我很感动:跟着走。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包含了无数人的信念与力量;简简单单的三个字,瑞伢子的父亲说过,瑞伢子说过,曾连长说过-----无数的人都说过。因为,他们始终相信,跟着共产党走永远是正确的。所以,尽管党内有不和谐的音符在,我们也不能一口否决了整部曲子。我们要始终相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日的幸福生活。
是的,在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在过赤水河和娄山关时都取得了大捷。这给我党我军将士极大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在娄山关大捷后,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不仅仅是能打仗的队伍,还是一只团结的队伍。当彝族兄弟拿枪对着他们时,他们坚决不抵抗,就怕不细心伤了这些无辜的人,之后他们用代表友好的歌声化解了一场误会,让他们认识到了共产党与其他党不一样的地方。且看今日五十六个民族拧成一股绳,把中国推向更完美的明天。作为汉族的我们,绝不歧视少数民族,我们做到了。
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注定是艰难的,它充满了无法预知的劫难。冰山雪地沙漠永远伴随着将士们。这部影片最让我感到的地方就是渡过大渡河的场面。那时候,要想过河必须先抢回泸定桥,而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任务。可是,所有将士在接到两天的路程要一天走完的命令后,没有任何的抱怨,就这样穿着草鞋跑到了泸定桥。为了让大部队安全过桥,将士们一边阻击敌人一边往铁桥上铺板子。应对不长眼的子弹,谁也没有退缩,只是前进,在枪林弹雨中前进。铁索上的斑斑血迹,河里数不清的尸体,可是一拨一拨的士兵从未间断。为民族献身的团体荣誉感在他们身上一向延续着。虽然历史不断发展,但我期望这种精神会历久弥新,永不消亡。
到此,影片结束了,我感觉自我又重新认识了长征,并且被主人公王瑞感动着。就像影片开始时他说的那样,长征是他最幸福的回忆,因为他在长征中学会了成长,学会了奉献;长征是他最痛苦的回忆,因为他在长征中失去了父亲,姐姐,姐夫,好兄弟,好连长,那个为了救他失去生命的连长。我无法想象主人公内心的痛苦,我也无法体会他内心的痛苦,但我能够肯定的是,长征会永远在他心里,永不消失。
我没有经历过长征,我无法确切地了解那些经历过长征的人的感受。可是,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觉得自我懂了很多。突然发现,自我是那么的渺小。有时候,我会抱怨生活中的不公平,批判现实中一些看不惯的人和事。比如,看到政府官员的负面新闻时,会忍不住说几句,觉得共产党并没有那么好,可是此刻,我发现我错了。不管怎样样,我们必须承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今日,我们的今日是他们用血和泪换来的。借用影片中的一句话,跟着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永远不会走错路。对于我自我来说,我会将长征精神永远记在脑海里,刻在心里,并用它来时刻提醒自我:好好珍惜现有的生活,并且为完美的明天不断地奋斗,争取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组织观看《我的长征》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打开电脑观看电影《我的长征》的这短短的几秒在钟,我不由的想了这首词。一连串的问题涌入我的脑海: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一路上又有怎样的故事……
电影讲述了以为以往的红军战士,回忆起当年红军长征的故事,那年他才16岁,就参加了红军,大家亲切的加他“瑞那子”再渡桥的时候,敌人的炸弹夺去了他爸爸的生命,一路上,大家互相帮忙,一包豆子还分着吃。寒冷的冬天,大家紧紧地围着火堆取暖,想想我自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却不懂得谦让,真的很惭愧。主席的妻子在长征路上生下了一个孩子,可部队要打仗,怎样能把他带在身边呢?他们只能狠狠心,把孩子留在一间房子里,期望能被好心人收养。
一路上,瑞纳子还结识了少数民族青年达尔伙。他用那颗真挚善良的心打动了达尔伙,使红军和少数民族兄弟结成了亲密的伙伴。最使我感动的是,连长为了救瑞纳子,自我却跌入了无底的深渊。瑞纳子在长征中失去了所有的亲人:爸爸、姐姐和姐夫还有好朋友达尔伙,看到那里,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看完之后,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红军在长征出发时有30万人,而到达终点只剩下2万人,28万人永远倒在了长征途中,我们应当好好学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报效我们的祖国。没有革命战争的胜利,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哪有我们完美的今日。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好好的珍惜。
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求完美的明天。
组织观看《我的长征》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三】
看了电一影《我的长征》之后,我的心里就久久不能平静,真的还 想再看一遍,再看两遍。离开影剧院了,故事中的一幕幕镜头仍在我的脑海中回放着……
《我的长征》是红军战士王瑞老爷爷——片中的小红军对当年参长征亲身经历的回忆,现在白发苍苍的王一爷爷深有感慨地说:“我最幸福的回忆是我的长征,我最痛苦的回忆也是我的长征!”
小红军全家四口人参加了伟大的长征,在湘一江一之战中,因那位“洋大人”的错误指挥,红军战士大片的倒下去了,看了真使人痛心。小红军的父亲不幸也负了重伤。当时,红军在那极度困难的条件下,缺医少药,连手术用的麻药也没有了,医生为伤员剪烂肉动手术,伤员都要忍受着极大的痛苦,这使我想到了《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关公刮骨疗毒也不过如此吧!我们的红军战士为了节省药品,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这又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啊!为此,小红军的父亲也光荣的牺牲了。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这时,又是一毛一主席挽救了小红军,一毛一主席慈父般的关一爱一他,年轻的他更加坚强了。他记住了父亲和连长的话:跟着走!只要不跟着错误走。
接着是遵义会议的召开,确定一毛一主席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一毛一主席的正确指挥下,红军节节走向胜利,首先取得了娄山关大捷,接着又攻克了遵义,连续消灭了大批敌人,大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的士气。
在四渡赤水中,是一毛一主席巧妙的指挥,红军牵着敌人的“牛鼻子”,把川军牵得晕头转向,终于摆脱了川军的纠缠,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抢夺泸定桥的战斗中,红军又创历史奇迹,在那几根铁索上,十多名红军勇士冒着猛烈的炮火,歼灭了顽抗的守敌。在这两次战斗中,小红军有相续失去了最亲的亲人:姐姐和姐夫,失去了最亲密的战友:连长和达尔虎,这一切,并没有使小红军倒下去,反而使他更加坚强的成长起来,更加坚定地“跟着走。”一直走向胜利。
这场电一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没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当年浴血沙场的的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现在就要更加珍惜它,一爱一护它,捍卫它,继续“跟着走!”永远走下去……
组织观看《我的长征》心得体会精选模板【四】
今日,我观看了一部历史影片一一《我的长征》。这部影片是从一个小主人公的角度来来讲述他眼中的长征。里面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抗战英雄浴血奋战的故事。
在观看这部影片时,许久没有被感动的心又一次汹涌澎湃,不是被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也不是被生死离别的哀伤。是被一种精神,一种毅力。不惧枪林弹雨、忘却生死哀伤,为了心目中的那个期望,跟着共产党走,这就是解放、抗战年代千百万穷苦百姓心中唯一的期望。为了这千百万众生的期望,故事讲的是少年红军王瑞一家四口全都参加了长征,湘江之战的惨烈炮火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战争给王瑞内心留下了创伤,但他依然坚定着父亲和连长说过的话,“跟着走!”跟着走的王瑞随着红军的胜利转折,从痛苦和阴影中更加坚强勇敢起来,但他又在红军过彝区、强渡大渡河中失去了自我的姐姐、姐夫和最敬重的连长。继续长征途中,他亲眼目睹了贺子珍为了坚守红军的纪律,在紧急环境中被迫丢掉刚刚出生的女儿那动人心魄的一幕。悲痛激发了王瑞和红军战士们更加强烈的战斗意志,在正确指挥下,红军抢夺安顺场渡口的泸定桥。飞渡大渡河,二十二位红军突击队员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人类战争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王瑞在硝烟尚未散尽的泸定桥头再次见到了。轻轻地为“瑞伢子”梳理着被烟火烧焦的头发,轻声感叹:“有红军这样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呢”王瑞经受了艰难困苦、血泪战火的磨砺后成长起来了。
直到此刻,我的眼前仍浮现出战士们穿着草鞋,在风雨中狂奔着。想想此刻我们有如此优越的环境,是战士们在枪林弹雨的战争中用鲜血换来的。如今,我感到寸步难行,仿佛脚下都血肉模糊的尸体。
长征,你是我国战士们协手奋战的象征,我永远会记住的!
组织观看《我的长征》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五】
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长征,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飘过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期望。
长征的故事很多,我虽然没有全部看完,但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萦绕在我眼前……长征初期的湘江战役,是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中央红军人数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红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终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还有之后的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无法相信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就是“无坚不摧”的红军。红军的顽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
看红军爬雪山的时候,吃的是皮带、树根,穿的是草鞋、薄衣,他们却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战胜了一道又一道的困难。而我们应对困难时,却知难而退,像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有时没经过任何思考就放过了。在他们面前,我们显得那么渺小、那么苍白无力……
从红军长征中,我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顽强……今日,我们远离了战火纷飞的年代,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红军精神发扬下去,认真学习,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第二篇:小学生看我的长征感想
昨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了《我的长征》,听说这是一部关于红军的,我们都很期待,尤其是我。来到电影院,经过了一段抢位子的**,我们刚坐下,电影便开始了……
刚开始出来了一位老爷爷,他,就是主角,王瑞,他说:“我最美好的回忆是我的长征,我最痛苦的回忆也是我的长征。”——
电影中有许多壮志的画面,达尔麻的牺牲,王瑞的帽子着火等,非常壮烈,真是一部史诗般的长征颂歌。包括台词和插曲反复强调的“跟着走”这三个字用得非常好,清晰地点出了主题。飞夺泸定桥那场戏拍得太真实了,是全片最精彩的戏,有的堪称中国电影史经典的镜头。热情讴歌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那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这部影片还充满了深情,表现了领袖与战士的深情,片中解放军在和彝族的同胞欢快的跳舞的情景,红军对少数民族的深情,红军对老百姓的深情等。如弃婴那场戏,很感人。表现了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后人继承与传播。我也要向毛主席他们一样跟着大队伍走,同时不向错误前进,更要学习他们那种坚强的气魄
第三篇:观《长征》有感
观《长征》有感
前不久,班级组织了一次集体观影活动,我们全班在课室观看了央视纪录片《长征》,这是一部英雄的史诗,这是二十世纪中国奋起的传奇,它记录了中国在岁月长河中奋斗的一段传奇的历史,我们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也学习到了其中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去传承。
在那个时事**的时代,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万里行军,纵横十几省,跨越涛涛急流,征服了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粉碎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最终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不可能的任务,借此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长征》记录片的制作组采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参与者,他们现如今已是白发老人,他们在镜头前讲述了那一段脍炙人口的历史。当节目制作组采访其中的老革命时,他们对着节目制作组和镜头行了军礼,这一幕让我眼眶湿润,他们骨子里的那份长征精神一直存在着,他们的举手投足之间,让我觉得这就是英雄,虽然他们在这个时代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是他们的精神如滋润中国的长江黄河一样一直在中国的土地上流淌着,感染着这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兵荒马乱并没有乱了中国新革命的阵脚,他们在这个最艰苦的年代,成为了支撑中国的脊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的围剿,被迫进行的了战略转移,长征进而开始。数万里的长征,这不是一般的人所能承受的,他们在进行长途跋涉时,不仅要面临食物衣物短缺的问题,还要在心理上战胜恐惧。在缺少食物时他们甚至吃起了草根和树皮,草根树皮吃完了甚至吃起了皮带,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打败围剿的敌人,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地前进,前进,最终走向了胜利。
工农红军的艰辛我无法想象,凭着这些老革命的讲述,我们也才慢慢地了解到他们的艰辛还有他们的坚强,中国工农红军就是这样的奇迹,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不屈不挠是我们的民族财富,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因为我们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我们面对困难不屈服,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我为此而骄傲。
第四篇:观《长征》有感
观《长征》有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叫的电影,以前总听大人们说长征的事情,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看完后才明白了长征有多么感人、多么伟大,我被深深的吸引了。1934年,蒋介石对红军中央苏区进行了五次大围剿,在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进行了战略转移,开始了人类历史上震惊中外的壮举——两万五千里长征。
整个长征的过程是那么的艰苦,没有食物,没有交通工具,物资极度匮乏,再加上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国民党部队的拦截追击,但是红军战士排除万难,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勇敢的浴血奋战,经历了无数场战斗,爬雪山过草地,走了两年的时间,终于到达了延安,取得了胜利。在整个长征的战斗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爬雪山过草地”。
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由于没有粮食,只好找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作为粮食。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许多红军战士让更多的人好活下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过草地的过程中,掉队的红军把年轻的战士和儿童先送去追赶大部队,伤病员和老同志在后面走,把生存的希望留给别人,正是这种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无论蒋介石的部队有多少炮弹,也无论多么少的食物和多么恶劣的天气,这一切都无法阻挡红军的步伐··· ···
看完《长征》后,知道革命先烈们为了贫苦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艰苦奋斗、大公无私的品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长征的精神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克服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如今我们生活在他们为我们创造下的和平年代,我们只有好好学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长大后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观《长征》有感-
观《长征》有感
长征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它主要讲了毛主席带领战士们一起战斗,冲破了敌人的层层阻挠,他们过湘江、走贵州、进云南。入四川、直冲延安会师的故事。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国民党惊恐不安。蒋介石调集兵力,先后五次围剿中央根据地,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正确领导下,红军冲破敌人的四次围剿。可是,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使红军损失惨重。在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红军勇往直前,在敌人前面毫不示弱,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走过茫茫大草地,终于到达陕北,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1936年10月,长征取得了胜利。
这使我不禁想起了虽然下身瘫痪却能自学成才的张海迪;虽然双耳失聪却写出了《命运交响曲>>等世界名曲的贝多芬;尝遍百草写出了<<本草纲目>>的李时珍;还有不仅忙而且聋哑,但却克服重重困难,学会说话,读完大学,掌握五种不同语言的海伦凯勒。这些伟人的成就哪一个不是经历磨难困苦才创造出来的?记得有一句话叫做“困难就象弹簧,你弱他就强,你强它就弱”。如果你去挑战它,努力克服它,我想困难对你来说就不是一回事了。但如果你退缩了,困难在你眼里就像巨人般打不败,推不倒。我想红军长征之所以能胜利,就是因为他们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勇敢的面对困难,努力克服它,争取获得最大胜利。
再看《长征》的片尾歌,以情真意切的歌词、深沉的曲调,把当年人民群众与红军的依依惜别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充分表达了党群之间、军民之间的血肉之情。
整个剧情中表现军民关系的戏尽管不是很多,但创作者并没有忽略这一点。毛泽东病倒时,是光棍老汉精心照料才转危为安;红军药都过于都河,老百姓就砍掉大批竹子,抢搭浮桥;红军离开中央苏区时,当地群众泪眼汪汪,夹道相送;而红军占领遵义城时,城里群众敲锣打鼓夹道欢迎,给毛泽东送来一瓶好酒,并纷纷送子参军。剧中通过这些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艺术的再现了当年那场伟大壮举中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真实历史,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红军的全力支持和深厚情谊。
而今日的我们,条件是那么优越,比起长征的战士们,我们是多么幸福。然而,那一颗颗农民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的米饭;那一本本文人花尽心血写出的名著,被我们看得一文不值。为了那么一点点的虚荣心,丧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又怎么对得起那一滴滴鲜血?
我们是龙的传人,永远不会服输,永远接受着挑战。我相信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奋发向上,不畏惧艰难,勇往直前。作为一个中学生,我要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去征服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座座“高山”和一条条“小河”,珍惜幸福生活,迎来人生的“尽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