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变服务理念以消费拉动经济加快复苏心得体会(大全)
转变服务理念 以消费拉动经济加快复苏心得 体会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消费者重视产品质量,更重视消费过程中的服务质量。经济加快复苏,不是简单恢复到过去的水平,而是要满足消费者对市场服务水平的更高要求和期待。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亟待改善服务细节,提升服务水平,释放出消费拉动经济“这驾马车”的巨大能量,稳步推进经济回升。
国庆中秋 8 天长假交出了一份中国假日经济强劲复苏的答卷,令世界艳羡。依托国内超级大市场,我国旅游经济已进入疫情防控常态下的新阶段,旅游消费信心全面恢复,旅游发展潜力全面释放,人均旅游消费明显增加。10 月 9 日,A 股在长假后第一个交易日高开高走,延续了对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市场企稳回升利好的信心兑现。
离年底还有两个多月时间,以消费拉动经济加快复苏,必将为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增添强劲动力。国庆中秋长假之后,如何进一步释放消费市场潜力,不断满足有针对性的消费需求,市场各方还需要全方位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推动国内“大循环”复苏和畅通。
国家邮政局 9 日发布数据显示,1 日至 8 日,全国邮政快递业共揽收快递包裹 18.2 亿件,同比增长 53.42%。得益于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居民消费信心增强,食品、日用品和 3C 产品
等商品网络销售火爆。在国庆中秋长假期间,特色产品和节庆寄递需求旺盛,快递企业启动定制化寄递服务解决方案,有效保障了不同品类的寄递服务需求。
实际上,今年我国快递包裹业务量增速自 2 月份由负转正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目前稳定在 30%以上的高速增长区间。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一方面是消费市场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带动了邮政快递业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快递行业根据实际需求,持续提升城市末端服务能力,加速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同时拓展城市和农村市场,服务于城乡居民便利生活新体验。“双 11”临近,借力电商狂欢,快递行业业务量的又一个新纪录令人期待。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内蒙古、甘肃、吉林等开阔地区游客接待排名较以往假期明显前移,相比劳动节和端午节假期,哈尔滨、西安、武汉等城市旅游市场复苏幅度领先。可以看出,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消费者旅游目的地选择更加多元化,不扎堆儿、追求旅游舒适体验等个性化出游方式正在形成。另外,以往一些不是旅游热门城市和景点的地区,通过行业平台与航空公司联手大幅让利促销,增加消费吸引力,在长假期间也收获较好成绩。
旅游市场形势随着疫情常态化防控变化,行业服务理念亟须跟上市场步伐。相对冷门旅游地区更需要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牢牢抓住市场机会,拉动消费水平上一个大台阶。热门旅游景点挖掘服务潜力,同样可以满足广大游客需求。如北京 81 家客流量
较大的公园坚持实施网上预约入园,对外地来京未预约游客,通过灵活安排游园时段,在控制瞬时最大承载量 75%以内条件下,方便更多游客现场入园游览。
长假期间,江苏等地高速路“网红服务区”成了“景点”,服务区高水平服务设施、服务理念引起关注。与之相对比的,也有一些服务区由于规模受限、应对大客流经验不足,出现“男女同厕”的窘境。长假与平日客流量相差悬殊,扩大规模不是最优办法,如广东等地服务区,根据长假特点,搭建临时厕所、移动厕所,满足过往乘客之需,这些都值得借鉴。
转变服务理念要从提升服务细节入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消费者重视产品质量,更重视消费过程中的服务质量。经济加快复苏,不是简单恢复到过去的水平,而是要满足消费者对市场服务水平的更高要求和期待。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亟待改善每一个服务细节,提升服务水平,释放出消费拉动经济“这驾马车”的巨大能量,稳步推进经济回升。
第二篇:以循环经济理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经济发展新优势
如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金融危机持续漫延的新时期,深化循环经济理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与环境、资源间的相互协调,走速度、质量与效益并重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实现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在陕南率先实现突破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抓住国务院灾后重建规划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这一难得机遇,以循环
经济理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经济发展新优势,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一、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我们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立足××市情,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极端重要性。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文秘杂烩网要求,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生产效率,这种发展模式全面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发展循环经济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循环经济理念推动经济发展,切实做到不仅要经济增长,还要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不仅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讲求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秦巴生物多样性功能区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使其逐步成为区域性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生物资源南北兼有,极为丰富,林业资源居全省之首,森林覆盖率为西部第二,是阻挡风沙南下和西南酸雨北上的重要屏障,被专家称为调节西部空气、气候的重要“肺叶”。××是陕西乃至西北的水资源富集区,水资源总量219.8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水质达到二类标准,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因此,坚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保护好青山绿水,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迫切需要。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现实要求。××有“天然物种基因库”之称,略勉宁被誉为“中国的乌拉尔”,生物、矿产、水能、旅游资源极具特色。近年来,××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绿色产业、生态旅游四大支柱产业发展迅速,为突破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但工业发展既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竞争力弱等突出问题,更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循环经济的导向作用,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强、做大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绿色产业、烟酒食品等产业。通过整合资源,优选扶持耗能低、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关联度强的产业化龙头项目,拉长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特别是充分发挥××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使其成为新兴产业和新的增长点。
二、以循环经济理念打造××产业集聚区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工业、农业、服务业、建设等领域。结合××的发展基础和优势,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放在产业发展上,按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突出“循环”和“集聚”两大主题,以产业链为主线,以资源的高效、集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飞地经济为途径,促进工业集中布局,基础设施共同使用,资源节约利用,废弃物循环回收,污染物低排放。围绕“装备制造、有色冶金、新型材料、生物医药、油气石化、有机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回收综合利用”等八大产业,“一个中心、一个辐射区”的产业布局,整合提升现有产业结构,引导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建成“六基地一中心”,即:以航空、数控机床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以钢铁、锌冶炼为主体的冶金有色产业基地,以二氧化硅、石膏等为主的新型材料产业基地,以中药材深加工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天然气为主的油气石化产业基地,以“猪、药、茶、菜”为特色的有机农业基地,以生态和两汉三国文化为主的循环经济型旅游创新中心,构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体系,使集聚区真正成为××招商引资的名片、企业
发展的平台和工业经济强势发展的“航空母舰”。
(一)围绕产业集聚和循环,做强装备制造业。结合××装备制造业现状和产业基础,整合××航空工业园、褒河机械工业园区、铺镇工业园区,以汉航集团、陕飞公司、汉川机床等骨干龙头企业为重点,围绕航空、数控机床等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航空配套零部件研制、精密数控机床、专用刀工用具制
造、精密工具仪表及输变电器加工等产品研发,建设我国西部重要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坚持循环发展理念,积极引导企业改革传统工艺,构建产品研发、生产循环产业链,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经过适当加工处理作为原料,返回到生产过程中加以利用,实现企业内部的物质循环,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废物综合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清洁生产,构建装备制造业产业循环系统。当前,要围绕骨干企业的协作配套,在园区内建设装备制造产业孵化区,提供可租赁的标准化厂房、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环保处理条件,实施技术研发鼓励政策,引导和扶持小企业集聚发展,迅速壮大装备制造业规模。
(二)树立资源节约型理念,打造冶金建材产业基地。依托勉略宁及周边丰富的矿产资源,整合现有企业和园区,以高新技术研发和产品结构升级为主线,采用“飞地经济”发展模式,统合提升矿产资源开发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与生态化。在勉县设立现代材料产业园,重点发展钢铁冶炼和锌材料加式产业,以矿产资源和有色冶金深加工为主,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改造,改善工艺流程,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逐步实现资源低消耗和废弃物零排放,建成陕南最大的钢铁冶炼和材料加工产业基地。具体以汉钢、略钢和八一锌业为重点,围绕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快钢铁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矿石―铁(锌)精粉―烧结矿―铁(锌)―钢―机械加工业”生产链和“矿石―铁(锌)精粉―烧结矿―铁(锌)渣―钢渣―矿渣超微粉”、“焦炉煤气—焦油—精笨”或“焦炉煤气—硫铵—磷铵”的废物代谢链,实施好500万吨钢资源整合、30万吨锌冶炼等扩能技改和产业链延伸项目,大力发展线材、板材及特种钢,扩大电解锌及锌合金冶炼规模,打造冶金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能量、物质循环利用,构建冶金有色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依托五郎工业园区,以硅产业研发、生产为核心,发展“硅矿单选—硅合金—硅微粉—多晶硅—单晶硅”的产业链,逐步建设有机硅及光伏产品生产线。围绕镇巴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勘探和开发步伐,用全新的理念,最新的技术,打造陕南油气化工产业基地。进一步加快石膏资源开发,着力打造新型建材生产线,辅以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生产,提升资源及其衍生品利用水平。
(三)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有机食品示范市。依托××的环境资源优势和有机农业发展基础,以现有农业产业园区为基础,以农产品深度加工为主线,建设以畜禽、茶叶、柑桔为主的有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精“三个六”(60万亩高产密植茶园、60万亩柑桔、年出栏600万头生猪),“四个优”(汉米、汉菜、汉油、汉药)农业主导产业,把××由全省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变为集农业商品生产、绿色食品、无公害和有机食品生产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在生态农业发展上,通过 “畜-沼-粮”、“畜-沼-蚯蚓(蝇蛆)-畜(渔)”等循环,尽可能控制或避免对现有耕地、水域等农业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实现农业系统资源的闭路循环。在绿色产业发展上,强力推进60万亩高产密植生态茶园、60万亩优质柑桔和年出栏600万头生猪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汉药、汉菜、汉米、汉油”等“汉”字特色品牌,完善绿色农产品认证体系,加强农产品生态环境监测,加大特色农产品原产地认证保护力度,壮大产业基地。在培育龙头企业上,大力发展生物发酵肉制品、干燥肉制品,茶叶提取物、饮料开发,西洋参精深加工等产业链延伸项目,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突出生态和文化优势,打造循环经济型旅游休闲度假中心。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把环境教育、人文知识普及作为核心内容的旅游活动。××的生态自然资源与人文历史资源极为丰富,两汉三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秦岭巴山生态优越,自然田园风光独特。我们将按照“资源高效率利用、景区保护性开发、产品生态性设计和游客可持续消费”的理念,把生态观念和生态文化融入旅游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集中力量打造长青华阳景区、黎坪景区、定军山三国文化景区、张良庙紫柏山景区和红寺湖、南湖、兴元湖、南沙湖等重点精品旅游景区,以旅游聚集人气,烘托商气,带动产业。以关中、成都、武汉等周边大中城市客源市场为重点,强化旅游宣传与整体营销,加强川陕旅游区域协作,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努力使××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把加快推进城镇化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实施中心城区“双百”战略,进一步拉大骨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打造成为“一江两岸”会客厅、“两汉三国”魅力城、宜居休闲温馨地,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的聚集功能和承载能力。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和配送中心、大型商贸服务中心、批发贸易中心和旅游商品市场,主动承接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圈、武汉都市经济圈三大经济区辐射,大力发展一批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开发和培育金融服务、休闲旅游、健身娱乐、社会化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全力打造陕甘川毗邻地区商贸和物资集散中心。
(五)着眼于区域功能定位,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以维护提升××生态环境优势和保护汉江水源水质为重点,下功夫引进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环保规划、评估、监测技术等,初步构建起工业和城市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全民生态文化普及和环境监管能力等五大环境支撑体系,形成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型发展方式和生态环境系统,建设最佳人居环境。推行生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逐步提高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资源转化水平;加快固体废物处理中心建设,扩大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规模;建立健全环境保护预警机制,加强环境监测与预警;加快农村改水、改厕、改圈、改电、改路步伐,加大封山育林、水土保持力度,蓄养水源,改善、恢复自然生态环境,积极实施蓝天、碧水和绿色生态工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为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坚强的保障
循环经济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建设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需要在政策、机制、组织、管理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尽快完成××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统筹安排节能、节水、工业垃圾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要坚持在规划指导下,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转型,促进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在生态企业建设上,以实施“三百”工程为抓手,鼓励企业研发、应用、推广循环经济技术,实施一批低耗能、低排放、科技含量高的重点项目,建立以企业内部循环为主的循环经济微观基础。坚决关停高耗能、高耗水和高污染企业,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全面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重点,强力推行清洁生产。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上,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分析每个园区现有企业的能源、水和原料利用状况,积极引进关键链接项目,形成企业间共生和代谢的生态网络关系,打造园区内循环型的资源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高效耦合系统,降低和减少企业排放和处理废弃物的经济成本,构建生态工业园区。在生态社会建设上,运用生态理念改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挖掘全市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立起不同层次之间的循环链接。在生产过程中,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上游企业生产的废弃物就是下游企业的原料,从而实现生产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生态环境最佳。在生活领域,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回收利用。整个城市乃至全社会都纳入循环经济圈,生产和生活之间建立连接,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大循环。
(二)依靠科技,加快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要有相关的技术作支撑。要针对重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和产品深加工,加强产品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转化技术研究,使资源利用的效率最大化,废弃物的排放最少化,组织市内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积极争取省级科研支持,借脑借智,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重点加强对节能技术、节水技术、链接技术、新材料技术、生态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积极引进培养科技和管理人才,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快引进、开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生态循环型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加速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开发生产再循环型产品,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的生态转型。
(三)完善政策,整合资源。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逐步提高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加大外调原材料的资源税征收力度,从而促进资源的本地化深加工和充分利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速度。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家已有的有关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等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项目利用国债投资或进行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导向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特别是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进行投资。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通过水价、电价、气价等价格政策的调整,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四)强化领导,落实责任。要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尽快组建××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管理机构,明确机构的管理职能;按照高效、务实、专业的原则,选聘懂经济、善谋划、会管理的领导干部和高素质工作人员,负责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发展与管理,打造一个全力服务循环经济与产业集聚发展的项目谋划与招商平台。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目标考核体系,把循环经济理念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变传统gdp为绿色gdp,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强化督促检查,市委、市政府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政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加强协作,确保循环经济项目、资金、技术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扎扎实实地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五)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既关系当代,又惠及子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要运用广播、电视、报刊、印发宣传品等多种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借助法律、税收、投资等宏观调控手段,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循环经济的理念、产业集聚的理念贯穿到各项经济工作中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企业领导树立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激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发展思路,开拓性地经营企业;使公众树立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自觉抵制浪费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及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第三篇:以绿色理念为指导_加快融入成渝经济步伐
以绿色理念为指导 加快融入成渝经济步伐
市发改委 李学锋
回眸我市发展绿色经济的“十一五”,全市经济社会取得了突出成就,展望“十二五”发展未来,我们正面临融入成渝的难得机遇。加快推进遂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我们必须以绿色理念为指导,主动融入成渝经济。
一、遂宁经济加快发展必须坚持绿色理念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近年来,“绿色革命”席卷全球,绿色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转变发展方式的一种共同选择。世界绿色产业产值正以4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特别是在北欧等发达国家,绿色产品占新产品比重已上升到60%以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表明,谁早日发展绿色经济,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遂宁市委、市政府深刻洞悉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科学分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并相继制定了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编制了《遂宁市绿色经济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的实施意见》、成立了遂宁绿色经济研究院,完成了《遂宁市区域绿色经济指标体系研究》,举办了绿色经济指标体系研究评审会,目前,我市绿色指标体系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几年来,我市绿色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等10张城市名片;2009年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0%,在全省7个丘陵市中名列第一;电子产业从无到有,在短短3年时间内迅速崛起,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4.49%;遂宁已成为国省重要的抗震防灾绿色罐装食品储备基地,在“5·12”汶川地震救援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旅游产业迅速发展,2009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5.65亿元,是2006年的2.26倍;四川三大物流基地之一的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项目顺利推进。目前,遂宁基本形成了以农业原生态、工业可循环、服务业可持续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
二、构建成渝经济区给遂宁带来发展机遇
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地看到周边环境的巨大变化:一是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二是重庆两江新区成为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这些变化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遂宁作为成渝之间的中心节点城市,有着其它城市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但遂宁经济量小质弱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融入战略”,做到观念融入、规划融入、交通融入、产业融入、市场融入,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积极对接两个特大城市的产业,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最终实现遂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崛起。由此,我们认为,成渝经济区的构建给遂宁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
三、发展绿色经济是融入成渝的最佳选择
遂宁发展绿色经济与重庆打造“五个重庆”以及成都构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在战略思路上不谋而合,都具有强烈的绿色理念,为遂宁融入成渝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坚持发展绿色经济是遂宁融入成渝的最佳选择。
目前,重庆市、成都市分别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成熟期阶段,它们对经济资源和要素的聚集效应远大于扩散效应。特别是交通条件改善和一体化市场体系的建立,会进一步增强它们对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要素的吸引。而遂宁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较好的产业基础,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能力强,可以为成渝经济区做好产业配套生产,提供农副产品供给服务。
融入战略上,我们必须把握四个方面:一是甘当成渝两地优势龙头企业的“小丫环”,与其配套发展;二是抢抓成渝两地快速发展的新机遇,利用政策借势发展;三是在更大范围内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实施借地发展;四是突破人才瓶颈制约,引智借脑发展。
产业选择上,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绿色经济,选择与成渝两地关联度高的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主要发展七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电子产业。重点建设西部电子元器件制造中心、新光源制造中心和电路板制造中心;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快物流平台建设、推进专业市场发展、建立区域市场联盟、培育发展专业物流;三是壮大提升旅游经济。突出打造旅游精品、加快建设景区化城市、大力拓展旅游市场、完善旅游协作机制;四是打造绿色食品基地。着力发展龙头企业、积极培育特色基地、努力打造区域品牌、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五是培育新型材料产业。开发新型建筑材料、绿色能源材料和特种玻璃;六是提升精细化工水平。在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方面寻求突破;七是发展机械配套产业。重点发展汽车配件、农业机械、石油机械和纺织等专用机械。
目前,正值我市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希望以上观点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四篇:转变工作理念 创新服务方式充分发挥科普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转变工作理念 创新服务方式
充分发挥科普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思南县科学技术协会
近年来,我县科协工作在市科协和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创新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发展大局,转变科普服务方式,充分发挥了科普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2011年,我县在遭受特大旱灾的情况下,仍完成生产总值50.96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总收入4.07亿元,同比增长50.32%。农民人均纯收入3789元,同比增长32%。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转变理念,以科协工作为荣,树立小机构,开展大服务;小平台,促进大发展的工作理念,提高科协工作实效。我县以开展“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为契机,加强科协领导班子、科协队伍建设,以科协干部实际行动来凝聚全县人民的科技意识,增强科协工作的认同感,以围绕“提速增量、奋力赶超”为总基调,深入村寨、企业、机关、学校,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向县委、政府建言献策,得到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助推全县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技术改造、全民素质提高等得到了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增强了科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顺利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行业。
(二)创新服务方式,以人民群众对科技需求为主线,群众需要-1-
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一是充分利用“科普大篷车”的资源优势,深入村寨和田间、采用现场培训讲解、播放科普光盘等方式,先后对20个乡镇1000多户科技示范户开展了农业科技培训。二是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乌江特色产业带的总体要求。县科协积极领办、引办、协办协会和基地,建立了丰源、和安、众鑫等500多个协会和基地,以科普示范基地为载体向群众提供各种科技服务。三是在县城建立了2处科普画廊,建立27所科普培训学校、1个科技活动中心、8个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95%以上的村(社区)建立了科普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综合性科普宣传服务场所。
(三)科普促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我县以建设现代农业主题,采取向上争取科普项目、招商引资实施科普项目,以项目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11年,我县通过向上争取和招商引资实施科普项目17个,新建生态茶园面积20310亩,蔬菜种植面积96500亩,优质饲草种植面积13820亩,果树面积10510亩,中药材面积9000亩,实现订单农业面积9万余亩。
(四)加强科普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技协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领头雁”作用。一是建立了县级科普志愿者队伍有50人,乡镇70人,村(社区)173人,发展各类科技示范户2000户,科普宣传员293人,形成了以县科协为龙头,乡镇科协为骨干,专业技术协会、科普志愿者队伍为纽带,科技示范户为辐射点的科普服务体系。二是发展壮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实行专业协会“逢社必建”,有专业合作社就有专业技术协会,实现协会与合作组织人才聚集、优势互
补、相互推进、共同发展。2011年,全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80个,实现产值达到980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3342余万元。
(五)青少年科普活动丰富多彩,激发青少年学科学热情。我县举办了第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县8万多名师生参与了这次竞赛活动,县科协收到参赛作品830件。评出了《中小学生专用水龙头》等58件优秀作品。以县委、政府的名义对优秀作品进行颁奖,共发放奖证422份,思南中学2011年考上“211工程”大学人数名列铜仁市前茅。
二、工作感悟
科协的春天来临。科协工作事在人为,一是科协工作要有为才有位,科协工作者要树立自信心,热爱科协事业,苦干实干巧干,以自己的劳动成果赢得县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二是科协工作要紧跟形势发展需要,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开展服务工作,自觉地把科协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寻其平台、求其发展。三是科协工作的对象是人,要以人为本,紧贴人民群众对科普知识的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调动群众参与科协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促进科协事业发展。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五下乡”(科技、文化、卫生、法律、计生)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科普知识“五进”(农家、机关、社区、校园、企业)活动。
二是举办思南县第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 增强青少年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是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实用技术、安全知识等竞赛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科技意识。
四是加快科普宣传阵地建设,在城区新建100米长的科普画廊,分别在县实验小学、塘头镇尧民小学建立科普宣传服务室,修建2个乡镇社区科普服务站,投资6万元在2个乡镇建科普画廊。
五是加大科普宣传,建立科协网站,开设22个科普栏目。在县广播电视台等县内媒体开辟《科普之窗》,与《西部开发报》协作,开辟科协工作宣传专版。制定科普宣传奖励机制,鼓励广大科普工作者宣传思南科协事业发展。
六是进一步加强科协自身建设,增强科协的向心力、传播力。做到乡镇科协有人办事、有阵地办事、有钱办事、按章办事。二要积极探索在外商企业中建立协会的新模式,在企业中建立科普协会,促进职工科技素质提高。
七是积极实施“科普惠农兴村”工程,认真学习贯彻国发2号文件,积极编制科普惠农项目,加大向上争取和对外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更多科普惠民项目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