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于2020年10月14日上午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今天,广东三大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和汕头成立整整40周年了。
40年砥砺奋进,40年沧海桑田。
40年前,三个在经济上几乎可称“不毛之地“的特区,经过40年的奋斗,成为一座座现代大都市。
新中国的第一张股票、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在这里诞生,沿袭已久的铁饭碗第一次在这里被打破……无数个第一次,铸就了经济特区的辉煌。
三大特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四十年里,深圳从一个人口不足3万、经济上几乎可称“不毛之地”的边陲小县,一跃而起成为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经济总量超越新加坡的现代大都市;四十年里,新中国的第一张股票、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在这里诞生,沿袭已久的铁饭碗第一次在这里被打破……无数个“第一次”,铸就了深圳经济特区的辉煌。而珠海、汕头也同样经历了魔幻般地成长。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经济特区便肩负起“杀出一条血路”、为改革开放破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路的国家使命,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从沿海学特区,到内陆学沿海,经济特区也成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示范。
如今,在世界津津乐道的“中国模式”中,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无疑是其中闪亮的一环,堪称理解中国奇迹的“金钥匙”。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2018年10月,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再次发出郑重宣示,引领着中华巨轮劈波前行。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四十不惑,为中国探路,与世界共舞,特区再出发!
2012年,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出京考察,首站便来到深圳、珠海,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他又考察了这两个特区。这是1984年、1992年,当经济特区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遭到非议、遇到巨大阻力时,邓小平同志曾走过的线路。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
40多年前,世界经历重要变局,中美建交、中欧建交,中国迎来与西方国家建交潮,并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与此同时,部分发达国家开启产业转型。当是时,百废待兴的华夏大地响起改革开放的滚滚春雷,中国抓住了机遇,广东抢到了先机。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郑重提出: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先走一步。
邓小平同志十分赞同:“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1980年8月26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横空出世。蛇口工业区2.14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了最早的试验场。
率先打破平均主义和“铁饭碗”,迈出中国内地住房制度改革第一步……蛇口的创举石破天惊。当时纷争四起,而改革闯将们勇往直前。
特区之于中国,是改革之矛;改革之于特区,是特区之魂。特区人以一个个“第一”,撕开了计划经济的铁幕,耕耘出一片希望的原野:深圳土地拍卖的“第一槌”,敲响新中国土地使用制度的“革命”;珠海重奖科技人才,吸引“孔雀东南飞”;汕头“24小时审批答复”,首开全国政府机关承诺制先河……
正是在为中国“杀出一条血路”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中,经济特区率先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率先实现从封闭向全方位对外开放转变,率先实现从依靠优惠政策促进发展向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市场活力转变。这不仅大大解放了特区乃至中国的生产力,更为世界贡献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如果说,40年前经济特区在计划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建起了市场经济的绿洲,那么40年后的今天,经济特区的使命已不局限于经济发展,而是探索一条“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中国道路。
特区正青春,方向更明确,脚步更从容: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机遇,扮演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开拓者、实干家,担纲助力实现中国梦的前锋和尖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特区智慧和特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