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人员关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规划学习体会[推荐五篇]

时间:2020-12-08 11:2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检察机关人员关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规划学习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检察机关人员关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规划学习体会》。

第一篇:检察机关人员关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规划学习体会

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汇报几点体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复杂变化,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发表的重要讲话,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

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格局审视大变局、以大气魄应对大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决地听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令,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决地以新思想指导开展工作。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指导实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奋勇前进。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发展观,看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现象下的本质,把握机遇和挑战的新发展变化,更好地统筹两个大局,开拓进取、开辟新局。要充分认识到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要准确把握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和切实防范各种重大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建设政治过硬、能力过硬的干部队伍,为实现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现结合本职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强化政治意识,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

检察机关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机关、也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机关。检察人员必须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政法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政法工作指明了方向。检察机关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要求和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结合起来,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学习好贯彻好。实践证明,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检察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赢得新发展的首要条件和根本保证。十八大以来,检察机关在党的领导下,不断自我革新,不断自我进步,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维护了政治安全、社会安宁、人民安全,保障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依然要把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绝对领导贯彻落实到检察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将党的领导最大优势发挥好,转化为促进检察工作不断发展进步的最大动力。

二、强化政治担当,切实发挥好检察职能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

检察机关要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部署要求,充分履行“四大检察”职能,继续扎实做好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少捕慎诉”、认罪认罚从宽等重点工作,在办案中始终坚持“三个效果”有机统一,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办理的每一起案件,处理的每一件事情,归根结底,都是在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理念,都是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都是在厚植党执政的根基。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为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贡献检察力量。

三、强化自身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要求的履职能力

认真落实最高检“讲政治、顾大局、重自强、谋发展”总要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升检察人员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检各项要求,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大力推进清廉检察建设。注重建章立制,加强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检察工作质效。推进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体制改革,构建权责一致的检察权运行模式。继续深化捕诉一体、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制度和机制。大力加强智慧检务建设,不断提高检察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增强检察管理的能动性、全面性,健全司法检务管理的体制机制,以提升检察工作的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努力向社会、为人民提供更实更优的法治产品、检察产品,以体现检察机关的责任和担当,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

第二篇:源信息化“十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2004年06月25日

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部分)

四、目标和任务

(一)建设目标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为宗旨,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建立结构完整、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并与国 土资源工作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形成完善的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全面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流程的信息化。

1.“十五”目标

建立较为完整的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初步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流程的信息化,使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基本适应国土资源管理和事业发展的需要。

(1)现代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地与地矿领域,建立基础数据库,数字化信息的积累取得明显进展。建设全海域中小比例尺和重点海域大比例尺的国家级海洋基础信息数据库,初步形成一个适合我白海洋管理与服务要求的业务化海洋信息系统。

(3)在全面建成我国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实现测绘生产和产品信息化的基础上,加速建设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网络体系,初步形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4)初步形成国家、省、地、县四级国土资源信息网络,基本建成国土资源信息交换体系,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达到一定规模,机关办公、业务管理和决策支持的自动化程度有较大提高。基本形成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土资源信息为社会各界广泛利用。

(5)基本完成信息化标准建设,形成较为完整的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包括信息共享在内的信息政策与制度,形成较为健全的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体制。

(6)信息技术知识在国土资源公务员队伍中广泛普及。高素质信息化建设

队伍初步形成,培养出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又有国土资源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2。2010年远景目标

在“十五”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完善提高,建立起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实现国土资源工作主流程信息化,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总体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具体目标 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各项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先进、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持下,完成各级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建 成结构完整、技术先进、高速、大容量的信息交换网络;土地、地矿、海洋、测绘等信息资源得到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全面完成基础地理、相关地学和土地、矿 产、海洋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良性更新机制:完善各类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系统的整体集成;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和管理的良好环境,形成以 运行国土资源信息为主并具有多种分析预测和决策支持功能的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实现国土资源信息的高度共享与高效利用。

(二)“十五”主要任务

1.主要任务

为实现以上目标,“十五”期间必须努力完成五项任务:

(1)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使数字化信息的积累基本满足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需要。

-完成全国中小比例尺和部分地区大比例尺以及有关专业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水文地质环境等地学基础数据库建设;

一完成全国矿产资源储量、规划、勘查、开发与利用,以及部分重点成矿区(带)区域矿产资源评价和全国地下水与重点地区地质环境监测等数据库建设,开展基础 地学研究数据库建设;完成全国地质资料目录和国家级重要馆藏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开展全国钻孔数据库建设;开展全国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规划、地籍、地价、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建设项目用地,以及土地开发、复垦与整理等数据库建设,基本完成国家、省两级和重点城市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地级、县级主要土地基础数据库 建设;完成全国l:5万和发达地区1:1万数字栅格地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核心要素数字规划图、地名、土地覆盖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2)开展调查评价信息化建设,促进国土资源调查

评价工作的高效运行与科学管理。开发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基础测绘的计算机辅助系统,研制与推广高效、实用 的野外信息采集。

-一积极推进以地球资源卫星数据等为基础的遥感信息应用体系的建立,逐步建立国土资源遥感动态系统,开展土地利用、地质环境与灾害、海洋环境与灾害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监测;

-逐步建立易于使用、更新和扩充的国土资源基础信息技术管理体制与机制,对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及时汇总、处理和分析:

-建立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科学管理。

(3)全面推进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开展与各级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重点建设国土资源规划、地籍、土地才、;用地审批、土地开发复垦与整理、地价与土地市场、土地分等定 级、探矿权、采矿权、矿产资源储量、地质资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海洋资源、海洋生态与环境、海洋权益、测绘等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国土资源信息 综合统计系统,加强国内外国土资源信息分析与研究,开展矿产资源可供性系统建设,建立面向政府管理的国土资源战略研究与宏观决策支持系统;

--逐步开展以公文流转、政策法规、执法监察、信访、人事、党建、财务、外事与科技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事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日常事务处理工作的自动化水平。

(4)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国土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建设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网站,开发网上服务系统,建立统一、权威的国土资源部对外信息服务窗口,基本形成全国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网站体系;

--理清信息渠道,充分整合与利用已有的土地、地矿、海洋、测绘等信息资源,开放信息服务,建设国土资源信息元数据库,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公开查询系统,向全社会提供方便快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益性国土资源信息服务;

--提高信息产品加工制作的广度和深度,为社会提供信息产品服务和技术支持,鼓励和支持国土资源信息网上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实现信息产品的网上分发服务。

(5)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保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开展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局域网建设。利用国家高速宽带信息网,构建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和相关部门的专业工作网,形成纵向连接国家、省(区、市)和部分地(市)、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横向连接政府其他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国土资源工作网络;

--引进和开发先进、实用的信息技术和装备,开展国土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和各级各类数据中心建设,重点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数据中心,形成国土资源信息交换体系;

--开展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整体性框架研究,形成包括国土资源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在内的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

--研究国土资源信息处理与管理、整合与集成、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智能决策、交换与共享等关键性技术,形成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体系;

--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的研制、贯彻与应用,建立国土资源信息数据模型和标准参考模型,开展信息分类与编码、数据库、元数据、信息交换、软件开发、数据采集、数据建库、运行管理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的制订,基本形成信息化标准体系;

--加快国土资源信息管理、共享政策与制度的制定,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建设体系。

围绕国土资源工作的整体部署,结合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十五”期间,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02年,主要是打好基础,重点突破:第二步到2005年,主要是全面建设,广泛应用。

第三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下,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xx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是按照国家、省、市要求,根据县委“十一五”规划建议精神编制的xx未来发展蓝图。

第一章发展基础

一、“十五”回顾

“十五”时期是xx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期,全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2005年,xx生产总值达21亿元,较2000年增长91%,年均递增10.8%;地方财政收入达0.63亿元,年均递增15.5%。

(一)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十五”期间,我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4.4%,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9.5%,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8.4%;三次产业结构已由2000年的46.5:31:22.5调整到2005年的37:43.3:19.7,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31.7亿元,年均递增69%。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县以“建基地、扶龙头、连农户”为主要特征的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县发展市级龙头企业5家,县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建成各类优质农产品基地8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57个;农业“四带六园”格局初步形成。

——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县坚持走工业强县之路,大力实施“1050工程”,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树脂、玻纤、机械加工、食品等行业得到加强,塑胶、电子材料等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十五”末,全县工业企业达1760户,规模以上企业增加36户,达53户,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全县经济发展主导力量。

——第三产业稳步发展。以商贸、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得到较大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较2000年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2000年增长94%。旅游业发展总体框架初步形成,“一城两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

“十五”期间,科学技术得到普遍推广,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普九”成果继续巩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体系逐步完善,xx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通过验收,职教、成教蓬勃发展。文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建成四川省文化先进县。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双拥工作成效显著,建成双拥模范县城。全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搬迁了县医院、新建了县中医院,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成果。社会保障体系、救济、救助机制进一步完善,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保证了xx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

“十五”期间,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完成12.8亿元。完成旧城改造10万平方米,新修城市干道8公里,县城面积增加1.7平方公里,扩大到5.5平方公里。完善了供电、供气、给排水、城市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县城功能进一步完善。完成川陕公路、罗绵公路xx段改建工程,新建联网路113.9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675公里,在全省丘陵地区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向周边县(市、区)辐射及乡镇互相连接的交通网络体系。建成了50万伏变电站,改造了城乡电网,实施了天然气气化工程。xx信息港及光纤大联网工程的实施推进了xx信息化进程。通过土地综合治理和水利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着力实施了以“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全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十五”期间是全县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到“十五”末,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21元,较2000年净增121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8257元,较2000年净增2867元。

二、推动发展的优势

(一)发展的有利条件。xx区位优势明显,位于成都-德阳-绵阳之间,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带上,信息传递快,受大中城市发展带动性强,有利于各产业与外部对接。“十五”期间,全县经济总量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十一五”进一步实施战略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全县金融形势稳定,居民储蓄稳定增长,银行存贷规模不断扩大,全面建成a级金融安全区,有利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发展软环境,提高了xx对外形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支撑发展的宏观背景。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为xx承接县域外产业转移带来了更多机遇,也为xx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借助对外开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升技术水平提

下载检察机关人员关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规划学习体会[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检察机关人员关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规划学习体会[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