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体会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体会--新时代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基本遵循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意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作为一条鲜明的主线,《意见》通篇贯彻和体现“两个维护”要求,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为如何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指明了方向。《意见》要求全党同志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深刻认识、强化认同,不断增强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一、站在“四个伟大”的战略高度,深刻认清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大意义政治路线是党的纲领的具体体现,事关党员的思想灵魂,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涉及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原则、社会制度、干部队伍建设等诸多重大问题,它决定着党在一定历史时期行动的方向道路,也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我们必须站在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不断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两个维护”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并不是共产党的发明。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任何一个政党,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都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权威和领导核心。这种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不鲜见,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等革命领袖都充分肯定过领导权威或领导核心的重要意义。比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革命失败教训时,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而1872年10月恩格斯为意大利《人民报》写的《论权威》,则指出了权威对于共产主义运动的极端重要性。2、“两个维护”经验于党的日益发展壮大。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这一光荣传统正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回望中国民主革命的苦难与辉煌,品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坎坷与璀璨,感受东方文明古国日益发展的欣喜与自豪,人们愈加看到,维护党的领导权威和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站在统揽推进“四个伟大”的战略高度,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他把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现象归纳为“七个有之”,鲜明提出“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四个自信”“四个意识”“两个维护”,坚持用政治建设统领全面发展,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坚定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3、“两个维护”是检验党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党员、党组织和党员队伍靠思想站立、靠灵魂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打造一支有信仰、守规矩、敢担当、勇作为的党员干部队伍,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两个维护”既是根本政治任务,也是根本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还是检验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遇的格局变化,应对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从根本上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迫切需要党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务求实效。确保我们党始终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才是一份合格的答卷。4、“两个维护”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命题。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把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会议闭幕的第三天,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审议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两个维护”,不仅是对党员思想认识上的强化,更是在政治上、纪律上的明确要求。2018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专门就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进行深刻阐述,明确提出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等要求。《意见》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新的实践,对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二、盯住“四个要素”,努力夯实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全面基础政治能力关乎政治定力。《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必须着力提高与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相适应、与所担任的岗位职责相匹配的政治能力,具体需要切实抓住“四个要素”:第一,“核心要素”是坚定政治信仰。信仰、信念是灵魂,是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着眼夯实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根基,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等方式方法,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取得真成效。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四个自信”,大力培养造就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推进重大战略,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自觉同党的政治路线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要坚决同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政治路线的言行作斗争。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坚决站稳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不忘初心使命,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第二,“根本要素”是坚持党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对党的忠诚度。《意见》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决不允许对党中央阳奉阴违,做两面人、搞两面派、搞“伪忠诚”。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承担起执政兴国的政治责任。第三,“关键要素”是提高政治能力。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高“两个维护”水平,关键是要提高各级各类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意见》着眼于提高各级各类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针对不同主体分别提出要求。进一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彰显国家机关政治属性,积极主动将党的领导主张和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法律法规和政策政令,转化为对经济社会管理的部署安排和工作活动,转化为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方法创新,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充分发挥群团组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强化国有企事业单位政治导向,保证本单位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取得良好政治效果。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政治本领,切实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和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第四,“基础要素”是净化政治生态。“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环境能影响人、改变人。《意见》提出要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防止和克服党内政治生活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倾向。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纪律,决不允许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大是大非问题上同党中央唱反调,搞自由主义。坚决抵制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狠刹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不正之风,破除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等封建糟粕,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对“带病提拔”的干部实行倒查,对政治标准把关不严的严肃处理。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切实管住权力,坚决反对特权行为和特权现象,持之以恒锤炼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自觉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
三、扭住“四个环节”,切实提升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质量水平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意见》出台后,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一项重大艰巨的政治任务,要扎实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坚定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部署要求上来,以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坚决捍卫党的政治路线。要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健全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负起本地区本部门党的政治建设工作主体责任,将其纳入党委(党组)工作总体布局,摆在首要位置来抓,认真研究部署、大力推进落实。党委(党组)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对党的政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党委(党组)其他成员要根据职责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部门和领域党的政治建设工作。各级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统筹协调的职能作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党委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履行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工作相关职责。中央和国家机关要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上作表率,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要抓住“关键少数”。中国革命有一个独特现象,就是少数先进分子在最发达的城市获取最先进的思想,然后在最落后的山区武装最勇敢的战士,并依靠这支队伍的灵魂与血性所爆发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夺取革命胜利。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最终要靠“关键少数”。要坚持将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结合,切实把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作为工作的重头,防止出现“空头”,切实担当起示范之责、表率之责。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深刻认识自己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中的特殊重要性和肩负的重大责任,自觉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增进政治智慧,做到信念如磐、意志如铁,政治坚定、绝对忠诚,清正廉洁、担当负责,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要强化制度保障。制度机制具有根本性。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把建章立制贯穿全过程的各方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形成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政治规范体系,真正实现党的政治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坚持集成联动,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有关制度,健全国家法律体系有关规定,在各类章程中明确提出有关要求,做到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坚持明确标准,既提出政治高线,激励党员干部勇于实践,又不超出政治底线,防止党员干部逾矩失范。坚持执规必严,加大宣传教育和执行力度,督促党员干部把党的政治规范刻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坚决维护制度权威。要加强监督问责。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要加强对党的政治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将其作为巡视巡察和督查检查的重要内容,深化政治巡视,强化政治监督,着力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探索建立本地区本部门政治生态评价体系。把党的政治建设工作情况纳入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和党建考核评价体系,并突出其权重。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对落实党的政治建设责任不到位、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工作不力以及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山西省右玉县18任县委书记接力栽树的事例,现在的右玉树木成荫,有大量湿地,夏天晚上睡觉还要盖被子,从“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老百姓立了一个碑,把18个县委书记的名字都刻在上面。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下细功夫、慢功夫、长功夫,跑好接力赛。要有“一张蓝图抓到底”的韧劲,不调频、不换档、不折腾、不急功近利,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对认准了的事情,就盯住不放,舍得加大投入,不见成效不撒手;要有“一锤一锤钉钉子”的实劲,静心聚力抓,一招一式抓,一点一滴抓,有板有眼抓,把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不图名、不图利、不图回报,接力打基础,连续抓建设,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人都要为下一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第二篇:中心组学习会发言-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
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发言材料
——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
自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
今天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目的就是要把全镇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各方面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下面,结合个人学习体会,谈三个方面意见:
一、充分认识重大意义
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怎样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课题。从而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全面从严治党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新时代对党建理论的基本要求。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要融入渗透到各项具体建设之中,思想建设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坚定政治理想和政治道路;组织建设要突出政治标准,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风建设要把党的宗旨意识贯穿其中,不断厚植党的群众基础;纪律建设要通过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进一步强化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同时,要通过制度建设对党的各项建设予以有效保障。
党的政治建设,是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力度空前,成效卓著。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也空前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总书记指出,“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注重政治上的要求”。实践证明,只有旗帜鲜明讲政治,才能从根本上明确怎样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只有旗帜鲜明讲政治,才能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注重抓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更是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
党的政治建设,是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只有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从政治上谋划全局工作,以强大的政治定力攻坚克难,以崇高的政治理想凝聚力量,才能担负起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确保党在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的过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二、深化理论知识学习
学习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增强本领。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各项建设中起着统揽全局的重要作用,把《意见》内容学习好、理解透,是提升领导干部政治意识、确保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人大工作的思想基础。为此,我将通过各项方式,加强对《意见》的学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用好学习强国这个平台,真正把学习放在“手心上”,放在平时。同时,将深入开展“学习、研究、宣传、贯彻好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专题活动,切实将习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镇人大的政治站位,以此引领带动各项人大工作创新开展。
三、提高站位勇担重任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必须立足本职岗位,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坚决服从各级党委的集体领导和决议决定,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班子团结,始终做到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行动上有力,将看齐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基层党员是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基层党员和群众朝夕相处、紧密相连,共同生活,共同学习,每一位党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基层党组织在广大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发挥先进模范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对于奋进在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尤其应当按照总书记所要求的“加强政德修养、打牢从政之基”,自觉以更高的标准约束自己。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仰信念,挺起精神脊梁,激发源源不竭的奋进力量。
第三篇:学习“中共中央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体会
学习“中共中央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
体会
结合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重要讲话学习理解,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释放蕴藏在广大青年中的创新创业创优活力。全面改革的推进,法治化的推行,都呼唤着青年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也都能够成就和塑造新一代青年。共青团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让青年衷心拥护改革、积极投身改革,让青年努力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青年是引领风气之先的重要力量。共青团要在引导青年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的同时,组织青年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美丽中国建设,在弘扬社会文明新风中展现青春风姿。
服务群众是群团组织的天然职责。当代青年在学习工作生活条件总体改善的同时,在成长成才、身心健康、就业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权益维护等方面也面临着新的困难和问题。共青团要带着责任、怀着感情,深入走进青年,了解青年所思所想、所急所需,通过组织的力量和社会资源,千方百计帮助青年排忧解难、服务青年圆梦,努力做到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同时,共青团要发挥广泛联系青年、组织体系比较健全的优势,通过组织化地反映青年的意愿和诉求,组织化地承担政府青少年事务等方式,在发展协商民主、参与创新社会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面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面对新的时代环境下群众工作的诸多挑战,共青团要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引,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改革意识,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强化从严治团。让我们用信念坚定、心系青年、本领过硬、作风优良的良好队伍风貌,用团的工作和建设创新发展的新成效,汇聚起亿万青年在党领导下奋勇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书写共青团事业发展新篇章!
第四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体会
文章标题: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体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深刻领会这一贯通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伟大工程具有总结历史、指导现实、启迪未来意义的重要判断,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全国把握《决定》精神,充分认识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下面我就个人的学习体会,同大家作交流发言。
一、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这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就肩负起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执掌政权,既为我们党提供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党的执政能力越来越成为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关键因素。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及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肩负的重任和使命,都决定了必须始终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来抓。其次,这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其他各方面建设起牵头管总作用。对于执政党来说,最重要、最根本的建设就是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才能永葆先进性和创造力,才能不断巩固立党为本、夯实执政之基、开掘力量之源,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三,这是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历史教训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一个政党,取得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20世纪末,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历史教训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些政党丧失政权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与它们忽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直接相关。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这些政党执政意识淡薄,执政思想僵化,执政宗旨蜕变,执政方式落后,执政队伍涣散,执政基础削弱,执政能力衰退,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最终导致执政地位的丧失。这就从反面告诉我们:执政能力建设是决定执政党生死存亡的一项根本建设。二、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对这个指导思想,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和把握。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贯彻“四个基本”的根本指针。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党的理论、路线和纲领是思想基础和行动指针,是凝聚党心、赢得民心的旗帜,至关重要。我们党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积累了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实践证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反映和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指引我们党在21世纪的征程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团结奋斗的行动指南,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贯彻“四个以”的工作布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而且要统观全局,突出重点,形成正确的工作布局。《决定》从我们党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的工作布局,这对于指导执政能力建设是很重要的。任何执政党的根基,都在于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十六大报告鲜明地提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个论断含义深刻,振聋发聩。《决定》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正是立足于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宗旨,着眼于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使命,在深刻总结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党50多年的执政实践表明,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党能不能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能不能带领全国人民在中第五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体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深刻领会这一贯通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伟大工程具有总结历史、指导现实、启迪未来意义的重要判断,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全国把握《决定》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下面我就个人的学习体会,同大家作交流发言。
一、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这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就肩负起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执掌政权,既为我们党提供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党的执政能力越来越成为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关键因素。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及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肩负的重任和使命,都决定了必须始终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来抓。
其次,这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其他各方面建设起牵头管总作用。对于执政党来说,最重要、最根本的建设就是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才能永葆先进性和创造力,才能不断巩固立党为本、夯实执政之基、开掘力量之源,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这是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历史教训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一个政党,取得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20世纪末,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历史教训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些政党丧失政权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与它们忽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直接相关。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这些政党执政意识淡薄,执政思想僵化,执政宗旨蜕变,执政方式落后,执政队伍涣散,执政基础削弱,执政能力衰退,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最终导致执政地位的丧失。这就从反面告诉我们:执政能力建设是决定执政党生死存亡的一项根本建设。
二、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对这个指导思想,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和把握。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贯彻“四个基本”的根本指针。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党的理论、路线和纲领是思想基础和行动指针,是凝聚党心、赢得民心的旗帜,至关重要。我们党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积累了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实践证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反映和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指引我们党在21世纪的征程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团结奋斗的行动指南,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贯彻“四个以”的工作布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而且要统观全局,突出重点,形成正确的工作布局。《决定》从我们党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的工作布局,这对于指导执政能力建设是很重要的。
任何执政党的根基,都在于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十六大报告鲜明地提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个论断含义深刻,振聋发聩。《决定》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正是立足于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宗旨,着眼于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使命,在深刻总结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我们党50多年的执政实践表明,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党能不能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能不能带领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于能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造就一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执政骨干。从现实情况看,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和各级领导班子的素质和能力总体上是适应形势任务要求的,但也确有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问题本领不大、作风不端正、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决定》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确实抓住了要害。
任何政党执政,都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实现,都要以一定的体制和机制为依托。我们党执政也不例外。实践证明,党执政的体制是否合理、执政的机制是否键全完善,直接制约党的执政能力,影响党的执政成效。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正确处理党同国家政权机关的关系,科学规范执政行为、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率,越来越成为我们党执政必须解决好的突出问题。《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根本道理就在这里。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重要组织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广大党员是党执政的主体力量,也是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生力军。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使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无疑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环节。
总之,《决定》提出的“四个以”的工作布局,是从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符合我们党情国情,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贯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总体要求。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当代中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执政的环境在发生深刻变化。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决定》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总体要求。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党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增强时代意识,正确认识当今时代特征,全面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紧紧跟上时代进步潮流,积极吸收和借鉴各国执政党的成功经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把握规律性,要求我们党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正确把握共产党执政应当遵循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方式和基本方法,增强执政实践的前瞻性、预见性和主动性,避免主观性、片面性和盲目性,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自觉运用执政规律的基础之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富于创造性,要求我们党在执政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把创新作为长期坚持的治国理政之道,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因循守旧,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在探索前进中增长执政本领,在经受考验中提高执政能力,在开拓创新中提升执政水平。
三、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首要和根本的问题,是确立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决定》强调,要“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这个总体目标,既与以往我们党提出的党的建设目标相衔接,又反映了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我们党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着探索和实践。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根据这一思想,十三大、十四大都明确了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强核心这一目标。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及其总目标,十五大把这一总目标进一步确定为: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 www.xiexiebang.com查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十六大明确提出,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上这些关于党的建设的总目标,都是从我们党的性质、从我们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从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这样的视角确定的。
《决定》关于“四个成为”的总体目标,则是着重从我们党执政这个角度提出来的。展开这一点说,党要“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主要讲的是党的执政宗旨,回答的是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问题;党要“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主要讲的是党的执政方式,回答的是怎样执政的问题;党要“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主要讲的是党的执政作风,回答的是如何保持良好的执政形象的问题;归根到底党要“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归总的,主要讲的是执政能力建设的落脚点,回答的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怎样才算合格的问题。就是说,这“四个成为”的执政党建设总目标,与我们党以往确定的党的建设总目标相统一,同时又突出了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具备的品格和素质。
执政是世界上任何政党都追求的目标。但为谁执政,不同的政党有不同的回答。我们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的工具,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正如《决定》所指出的:“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我们讲增强执政意识,根本的就是要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我们讲提高执政能力,根本的就是要提高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能力。我们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根本的就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尤其需要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决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并将此作为执政党建设的一个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执政,就是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理念、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依法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领导人民制定法律,自觉带头遵守法律,采取措施保证法律的实施,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从制定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实践表明,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
执政党的执政作风,关系执政党的形象,关系执政地位的巩固。根据《决定》精神,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要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从执政作风上讲很重要的是做到三条:一是要求真务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浮躁浮夸;二是要勤政高效,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高度负责,坚持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优质、高效地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坚决反对敷衍塞责、奢侈浪费;三是要清正廉洁,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于律已,廉洁奉公,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决反以脱离群众,以权谋私,自觉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始终做到求真务实、勤政高效、清正廉洁,我们党执政就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足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经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就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否则,党就会落后于时代,落后于世界进步潮流,落后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就有丧失执政资格的危险。历史经验证明,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很不容易,尤其是在党的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更为不易。我们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不断提高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能力,在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中更好地做到“三个代表”。
总体来说,《决定》提出的“四个成为”总体目标,是一个全面反映我们党的宗旨、性质和纲领,全面反映时代要求的目标,是一个充分体现我们党博大胸怀、深远眼光和雄心壮志的目标。
四、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决定》把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确定为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并对加强这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工作部署。这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以及国家主权和安全,覆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国治党治军。这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和部署是全方位的,是站在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总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两个方面的,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
《决定》提出要不断提高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客观反映了新的形势任务对我们党执政的要求。我们党在中国执政,中心任务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就是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肩负的重任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亟待提高的执政能力,就是《决定》提出的五个方面的能力。
《决定》提出的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是对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五种能力的拓展和深化。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命题,并且鲜明地提出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这五种能力。这次《决定》提出的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与十六大提出的五种能力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无论十六大提出的五种能力也好,《决定》提出的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也好,都是我们党执政必须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 www.xiexiebang.com查看具备和不断提高的能力,应当把它们统一起来加以贯彻,贯通起来加以落实。说它们有区别,是因为十六大提出的五种能力,主要是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侧重点在于阐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执政素质和执政本领;而《决定》提出的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则是面向全党的执政实践提出的要求,侧重点在于阐明同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紧密相关的任务,其内涵比前者更丰富、要求比前者更全面。从提出五种能力到提出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要紧紧围绕提高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是一种综合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从多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而加强党的建设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途径。只有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执政意识、完善执政方略、健全执政体制、创新执政方式、提高执政素质、巩固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有可靠保证。《决定》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加强掌声建设,是很有道理的。
根据《决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定要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一定要同党的干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定要同培养和造就党的执政骨干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一定要同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一定要同党的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一定要同打牢党执政的根基紧密结合起来,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定要同树立良好的执政形象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做好以上七个方面的工作,是《决定》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我们就按照《决定》的要求和部署,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密联系治国理政的实践,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实现这次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任务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