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下乘凉梦
丹心映青田
袁隆平事迹体会供借鉴
仅供参考
5月22日,未时,一辈子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毕生躬耕田野的老人走了,这位老人带走的是无数人民群众对他深深的思念,留下的是他“禾下乘凉”的伟大梦想,这也将是后来者为之奔赴的星辰大海。
您说您有一个追求:“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您亲身经历过哀鸿遍野的年代,看过举家逃荒的饥民,这时,您下定了一个决心,学农,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吃上饭、吃饱饭。这在当时看起来如此遥不可及,但您这样说,便这样做了。云南、海南、广东,这些地方仿佛是您第二个故乡,时间一到,您就像一只候鸟,如期而至,追逐这太阳的光和热,只为寻找稻谷合适的光照条件,无数次的田间试验,无数次数据记录,无数次的苦心孤诣,终天不负苦心人,1973年,一篇《利用“野稗”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伴着您多年的心血宣告着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杂交水稻的研究利用取得历史性突破。千千万万个我向您学习,立大志,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追寻您的脚步发光发热。
您说您有一种精神:“我总是感到不满足。搞科学研究,不断地想攀高峰。”一位记者问您“三系法杂交稻你可以吃一辈子,为什么还要领衔后面的研究”时,这是您的回答。90岁的高龄依然无法限制您迈向田野的腿,约束您向往稻谷的心,您依旧出现在科研一线,正是因为您对工作不满足的追求,对科研不停止的索求,让您攀上了一座有一座的科学高峰。您是一位“90”后,我也是一位“90后”,但您对手中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之心依然年轻,更让我震撼。虽然我现在从事的不是科研工作,是一位普通的民政工作者,但我依然要向您学习,以追求卓越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切实践行民政为民,为民爱民的工作理念,精益求精,永不满足。
您说您有一个要求:“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您说您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要下田,因为您知道“禾下乘凉梦”不是简简单单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绝知此事要躬行。人们都说您是一位“稻田的守望者”,我们作为一群年轻的党员干部,当追寻您的脚步,做一名“群众的守望者”,沉下心来,亲自到基层一线,田坎上、院子里、饭桌前,和群众多唠唠家常事,摆摆“龙门阵”,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打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事情上,对上级多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对群众多听听他们的的意见和诉求,将群众的事情办好办扎实。
如今,您亲手培育的东方杂交水稻在全球40余个国家种植超过800万公顷。您看,万千大地上,沉甸甸的稻穗在迎风飘扬。您看,无数后来者,将禾下乘凉的梦想星火点亮。